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astoplastic model for discontinuous shear deformation of deep rock mass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明洋 范鹏贤 +1 位作者 钱七虎 邓宏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866-873,共8页
Deep rock mass possesses some unusual properties due to high earth stress,which further result in new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 and explained up to date.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mechan... Deep rock mass possesses some unusual properties due to high earth stress,which further result in new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 and explained up to date.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the complet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deep rock mass,with a great emphasis on local shear deformation stage,was analyzed in detail.The quasi continuous shear deformation of the deep rock mass is described by a combination of smooth functions:the averaged distribution of the original deformation field,and the local discontinuities along the slip lines.Hence,an elasto-plas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he shear deformation process,in which the rotational displacement is taken into account as well as the translational component.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case study.Deformation process of a tunnel under high earth stress was investigated for ve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ock mass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elasto-plastic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fuzzy control of 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 functions and time delays
2
作者 Yaonan Wang Xiru Wu Yi Zu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3期473-481,共9页
The problem of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for a class of 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s(TSFNN)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 functions and time delay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 The problem of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for a class of Takagi-Sugeno fuzzy neural networks(TSFNN)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 functions and time delay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Based 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LMIs),we originally propose robust fuzzy control to guarantee the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of TSFNNs.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this paper removes the assumptions on the neuron activations such as Lipschitz conditions,bounded,monotonic increasing property or the right-limit value is bigger than the left one at the discontinuous point.Thus,the results are more general and wider.Finally,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tabilit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ed neural network global robust asymptotical stability discontinuous neuron activati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 Takagi-sugeno(T-S) fuzz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连续地基梁模型的基坑开挖诱发下卧盾构隧道变形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明华 钟煜轩 +1 位作者 陆锦斌 王克平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2-504,共13页
分析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对评估其安全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通常将下卧盾构隧道等效为均质连续梁,难以反映其环间接头的影响。为此,引入考虑环间接头转动和错台位移影响的非连续地基梁模型对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 分析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对评估其安全状态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研究通常将下卧盾构隧道等效为均质连续梁,难以反映其环间接头的影响。为此,引入考虑环间接头转动和错台位移影响的非连续地基梁模型对基坑开挖所诱发的下卧盾构隧道变形进行分析。首先,根据Mindlin解导出基坑开挖卸载作用在下卧盾构隧道轴线处所产生竖向附加荷载的理论表达式;其次,基于非连续地基梁模型,推导竖向附加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环段的竖向位移控制微分方程及环间接头的内力连续性条件与变形关系;最后,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下卧盾构隧道竖向位移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对比验证,分析接头转动刚度和剪切刚度、地基反力系数、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基坑与盾构隧道水平间距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非连续地基梁模型所得到的盾构隧道竖向位移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布曲线在环段内光滑、在环间接头处有突变,反映了环间接头的转动和错台位移特性;随着接头转动刚度的增加,环段接头转角位移会逐渐减小,环间错台量则会逐渐增加;而接头剪切刚度越大,盾构隧道竖向位移与环间错台量则会越小;地基反力系数以及隧道与基坑间距的增大,基坑开挖深度的减小,均会使得盾构隧道竖向位移与环间错台量减小,其弯矩与剪力亦可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下卧盾构隧道 非连续地基梁模型 环段接头 竖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式的非连续表面工件磨削加工尺寸在线测量方法
4
作者 王永协 陈永奎 +1 位作者 李辉 郑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主动式测量磨削加工技术可提升磨削加工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但实际应用中,具有非连续表面工件(如键槽、花键)的磨削加工会影响主动式测量的控制过程。针对此,提出一种非连续表面工件几何特征主动式测量新方法。针对尺寸在线测量,在粗加工... 主动式测量磨削加工技术可提升磨削加工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但实际应用中,具有非连续表面工件(如键槽、花键)的磨削加工会影响主动式测量的控制过程。针对此,提出一种非连续表面工件几何特征主动式测量新方法。针对尺寸在线测量,在粗加工阶段采用记忆法测量方式,根据非连续表面设定触发时间,实现对无效数据的替换,以保证数据连续输出;在精加工阶段,结合非连续表面的几何特征和磨削加工状态参数,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LSTM模型的尺寸预测模型,提出非连续表面的在线尺寸精确预测测量方法,通过大量历史加工数据对LST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模型的预测结果符合磨削加工尺寸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有效提高了非连续表面工件的磨削加工几何精度及效率,改善了工件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表面 主动测量 磨削加工 尺寸预测 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储层裂缝扩展及采热一体化数值模型
5
作者 考佳玮 杨康 +1 位作者 谭鹏 陈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86,共12页
为准确评价干热岩储层压裂及其注采热效果,本文建立了一种流-固-热耦合的干热岩水力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干热岩复杂压裂裂缝形态,并进行注采热分析。以青海省共和盆地干热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地质力学参数特征建立了2个算例,并开... 为准确评价干热岩储层压裂及其注采热效果,本文建立了一种流-固-热耦合的干热岩水力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干热岩复杂压裂裂缝形态,并进行注采热分析。以青海省共和盆地干热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地质力学参数特征建立了2个算例,并开展了干热岩多井压裂及采热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干热岩起裂裂缝受非均匀应力场扰动呈体积裂缝特征,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可激活并形成复杂裂缝形态;多井间压裂裂缝可通过天然裂缝连通,为注采热提供超过95%的流动换热通道;注采热时,流体主要沿着贯通裂缝流动,形成换热优势通道,导致注采热初期出口温度降幅较大,在前3 a,出口水温下降幅度达30~50℃,后期降速趋于平缓;提升压裂裂缝复杂性可增大有效换热面积,配合以合理的井位及注采参数提升换热效果,实现干热岩的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水力裂缝扩展 天然裂缝 采热 流-固-热耦合 非连续离散裂缝模型 换热 青海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iscontinuities on penetration of TBM cutters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杰 曹平 +2 位作者 杜春黄 蒋喆 刘京铄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624-3632,共9页
Based on the triaxial testing machine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e effects of embedded crack on rock fragmentation are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tests and a series o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are conducted on the... Based on the triaxial testing machine an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e effects of embedded crack on rock fragmentation are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tests and a series o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are conducted on the effects of discontinuities on cut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utting efficiency. In laboratory tests, five propagation patterns of radial cracks are observed. And in the numerical tests, firstly, it is similar to laboratory tests that cracks ahead of cutters mainly initiate from the crushed zone, and some minor cracks will initiate from joints. The cracks initiating from crushed zones will run through the thinner joints while they will be held back by thick joints. Cracks tend to propagate towards the tips of embedded cracks, and minor cracks will initiate from the tips of embedded cracks,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specific area, and disturbing layers play as ‘screens', which will prevent cracks from developing greatly. The peak penetration forces, the consumed energy in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and 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wil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continuities. The existence of discontinuities will result in the decrease of the cutting efficiency when the spacing between cutters is 70 mm. Some modification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when the rocks containing groups of discontinuities are encount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 cutter triaxial testing machine numerical model discontinuITY cutting characteristic cutt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演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良 王来贵 +4 位作者 REN Ting 李祥春 高科 李海涛 赵善坤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59,共13页
【目的和方法】巷道围岩时效变形破坏、蠕变型冲击地压等灾害是深井面临的重大威胁,加之深部采动与结构变化的影响,亟需研究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演化规律,系统回顾煤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度效应、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效应... 【目的和方法】巷道围岩时效变形破坏、蠕变型冲击地压等灾害是深井面临的重大威胁,加之深部采动与结构变化的影响,亟需研究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演化规律,系统回顾煤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度效应、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效应,以及煤岩体长时稳定性、蠕变演化规律与力学模型。【结果和结论】强调不同尺度(细观-宏观-工程尺度)、不同尺寸(REV范围内)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非连续结构(包括裂隙和矿物)与物理力学性质存在密切的关联特征。指出煤岩体跨尺度非连续结构导致应力场非均匀分布,造成力学各向异性、尺度效应及尺寸效应,进而出现非协调宏观破裂现象。透明解析与推演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演化规律,是认识煤岩灾变内禀机制的关键。明确指出现有蠕变实验与蠕变模型在煤岩表面变形及破裂方面具有优势,但无法预测煤岩内部变形与非连续结构;为此提出了全尺寸CT扫描重构、数字体图像相关(DVC)、跨尺度等效岩体-等效晶质建模(SRM-GBM)相结合的破解方法。对扰动煤岩体蠕变前沿问题进行了讨论,阐明了非连续结构与应力引起内部变形损伤诱发蠕变这一新观点,指出非连续结构和应力是煤岩非协调蠕变的主控因素,最后建立了强扰煤岩体蠕变过程中跨尺度非连续结构与多物理场演化的精细化建模及透明解析新方法。研究成果为相关矿山灾害的发生机理、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扰煤岩体 蠕变本质 跨尺度非连续结构 内部应变场 损伤演化 透明解析 CT扫描与数字重构 精细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风险传染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基于复杂网络下非连续治疗策略的SIRS模型
8
作者 王韶华 杨铭 +1 位作者 张伟 李庆怡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4,I0077-I0083,共14页
本文以我国42家上市银行2011—2021年财务报表数据为样本,构建复杂网络下非连续治疗策略的SIRS模型,通过Copula函数、门槛回归等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分析系统内的风险传播过程,进一步探讨当前我国政府对于银行救助策略的合理性,仿... 本文以我国42家上市银行2011—2021年财务报表数据为样本,构建复杂网络下非连续治疗策略的SIRS模型,通过Copula函数、门槛回归等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分析系统内的风险传播过程,进一步探讨当前我国政府对于银行救助策略的合理性,仿真模拟不同救助策略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1)在银行救助过程中应当优先救助市场参与集中度高的银行,重要的银行网络节点处于风险不可感染状态是达到风险稳态的关键;(2)目前我国采取的银行救助策略可以解决当前银行风险高位问题;(3)在实现银行救助目标的前提下,当前的救助策略可降低强度57.55%。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1)完善金融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应对突发危险的能力;(2)加强对市场参与集中度高的机构的监管;(3)根据市场风险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风险传染机制 防控策略 非连续治疗SI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房认贷”政策放松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效应分析——基于住房交易挤出的视角
9
作者 黄河 张红宇 +1 位作者 梁尧 刘洪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128,共14页
明晰需求端政策调控对二手房和新房市场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认房认贷”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断点回归模型,分析2022年部分二三线城市“认房认贷”政策放松对二手房和新房成交量价的影响以及两个子市场的联动规... 明晰需求端政策调控对二手房和新房市场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认房认贷”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断点回归模型,分析2022年部分二三线城市“认房认贷”政策放松对二手房和新房成交量价的影响以及两个子市场的联动规律,并进一步检验政策放松的空间挤出效应。研究发现,“认房认贷”政策放松显著增加了二手房的成交量,并减缓了二手房成交价格的下行趋势,但政策生效存在1~2个月的时滞。然而,二手房市场流动性增强挤出了新房市场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使得大户型新房成交量显著减少,并带来当期新房成交价格的下降。此外,高能级城市“认房认贷”政策的放松对周边低能级城市住房交易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小中大户型的新房交易均有持续显著的抑制效果。据此提出要因城施策引导刚性和改善性购房者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房认贷”政策 住房价格 住房交易 挤出效应 时间断点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图书馆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双双 李永明 朱彦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8,共12页
为提升移动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探究移动图书馆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以期为移动图书馆的迭代更新提供理论依据。结合S-O-R模型与期望失验理论构建模型并设计问卷获取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为提升移动图书馆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探究移动图书馆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以期为移动图书馆的迭代更新提供理论依据。结合S-O-R模型与期望失验理论构建模型并设计问卷获取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系统过载、信息过载与服务过载影响感知有用性失验,系统过载与服务过载影响感知易用性失验,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失验使用户产生不满意心理,进而产生间歇性中辍行为,并从结论出发为移动图书馆优化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 间歇性中辍行为 S-O-R模型 期望失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是否降低了个体的生育水平——基于高校扩招的准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骏瑶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79,共14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数据,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形成的准实验,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高等教育对于个体生育水平的因果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每多接受一年的高等教育,个体的生育概率会下降约...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和2018年的数据,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形成的准实验,采用断点回归设计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高等教育对于个体生育水平的因果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每多接受一年的高等教育,个体的生育概率会下降约5个百分点,生育数量会下降约0.15个;接受高等教育会同时降低女性和男性的生育水平,但对于女性生育水平的负向影响更大,接受高等教育会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的生育水平,但对于城镇居民的影响并不显著;收入水平、初婚年龄和初育年龄均在高等教育降低个体生育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说明高等教育既通过提高个体的收入水平增加生育的机会成本,也通过推迟个体的婚育年龄压缩合适的生育时间。因此要健全劳动力市场政策,完善生育保障体系,减轻育龄群体的生育抚养负担,推动生育率向合理水平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水平 高等教育 高校扩招 断点回归设计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的传播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善伟 刘亚强 +3 位作者 贾帅龙 曹泽林 杜鹏 和家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13091-13100,共10页
为了研究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通过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时域递归方法推导出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岩体中的传播方程,并进一步将充填节理简化为位移不连续模型。然后,利... 为了研究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通过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时域递归方法推导出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岩体中的传播方程,并进一步将充填节理简化为位移不连续模型。然后,利用离散元程序(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对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岩体中的传播进行模拟,对比发现,理论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接近。最后,对充填节理间应力波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波法向入射充填节理时,充填节理厚度与应力波波长相比较小,可以将充填节理简化为位移不连续模型;存在2个临界值将节理间距对能量透反射系数的影响规律分为3个区间,当节理间距足够大时,能量透反射系数趋于稳定;应力波在节理组间产生多次透反射现象,节理岩体中不同位置的振动速度均是由应力波叠加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递归法 充填节理 应力波 位移不连续模型 透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范式转型能促进我国教育类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吗——基于2010—2020年6种教育类CSSCI来源期刊文章研究方法的计量分析
13
作者 胡咏梅 潘慧凡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71,共19页
对2010—2020年教育类6种CSSCI来源期刊文章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不同研究方法对教育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效应,同时采用断点回归模型估计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类期刊影响力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全国首届实证研究... 对2010—2020年教育类6种CSSCI来源期刊文章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不同研究方法对教育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效应,同时采用断点回归模型估计研究范式转型对教育类期刊影响力的净效应。研究发现,全国首届实证研究论坛举办之后的5年(2016—2020)相比举办之前的5年(2010—2014),我国教育类重要期刊文章中定量研究文章数量占比、定量文章中含有计量模型的文章数量占比以及计量模型文章中采用因果推断方法的文章数量占比等均有明显提升;研究范式的实证转型显著正向影响教育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研究方法向含有计量模型的定量研究转型显著提升教育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由此建议继续推进教育研究范式的实证转型,重视基于理论分析的建模,并采用多种因果推断方法,开展更为严谨的教育实证研究,进而推动国内教育研究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类期刊 教育实证研究 研究范式转型 断点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Archard模型非连续接触的浮动球密封结构磨损行为研究
14
作者 高俊峰 赵嘉逸 +3 位作者 冯玉林 杨玲玲 李伟 明友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针对不连续接触磨损问题,以硬密封浮动球阀中浮动球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将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法(CEL)、全局网络重构法(ALE)、修正Archard模型与硬密封条件下的数值计算模型相结合,利用Abaqus子程序UMESHMOTION,实现对非连续接触密封结... 针对不连续接触磨损问题,以硬密封浮动球阀中浮动球密封结构为研究对象,将欧拉-拉格朗日耦合法(CEL)、全局网络重构法(ALE)、修正Archard模型与硬密封条件下的数值计算模型相结合,利用Abaqus子程序UMESHMOTION,实现对非连续接触密封结构的磨损仿真分析,探究流体介质压力、启闭速度及密封面宽度等对密封面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不连续接触条件下的磨损机制;提出密封结构接触面全局磨损量均值(GWA)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非连续接触形式下,磨损较大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启闭速度和密封面宽度对密封面磨损影响较小;当V_(oc)为2 mm/s时GWA最小;当b_(m)为3.0 mm时GWA最小;流体介质压力对密封面磨损影响较大;非连续接触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研究结果可为不连续接触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rd磨损模型 非连续接触 浮动球密封结构 磨损特性 欧拉-拉格朗日耦合 全局网络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动力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9
15
作者 黄丹 章青 +1 位作者 乔丕忠 沈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9,共12页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是一种新兴的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建立模型并通过求解空间积分方程描述物质力学行为的方法.它兼有分子动力学方法和无网格方法的优点,避免了基于连续性假设建模和求解空间微分方程的传统宏观方法在面临不连... 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是一种新兴的基于非局部作用思想建立模型并通过求解空间积分方程描述物质力学行为的方法.它兼有分子动力学方法和无网格方法的优点,避免了基于连续性假设建模和求解空间微分方程的传统宏观方法在面临不连续问题时的奇异性,又突破了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在计算尺度上的局限,在宏/微观不连续力学问题分析中均表现出很高的求解精度和效率.首先概述了PD方法的理论基础、建模思路和计算体系;进而介绍了PD方法在不同尺度不连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包括均匀与非均匀材料和结构的大变形、损伤、断裂、冲击、穿透和失稳问题,结晶相变动力学问题以及纳米材料和结构的破坏问题;最后讨论了PD方法在理论、计算和应用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问题 数值模拟 近场动力学 非局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C^(2D)数值试验的异性结构面剪切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张雅慧 汪丁建 +2 位作者 唐辉明 李长冬 易贤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1041,共11页
天然岩体中广泛发育两侧岩性不同的异性结构面,开展异性结构面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旨在为岩体稳定性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选取三峡库区侏罗系典型的砂岩-泥岩异性岩层,首先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定量计算了平直和4种不同不规则起伏形态结构... 天然岩体中广泛发育两侧岩性不同的异性结构面,开展异性结构面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旨在为岩体稳定性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选取三峡库区侏罗系典型的砂岩-泥岩异性岩层,首先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定量计算了平直和4种不同不规则起伏形态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RC值,然后基于PFC^(2D)颗粒流程序,分别开展了以上5种形态异性结构面的数值剪切试验,获得了各形态结构面在不同正应力下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根据数值试验结果,采用巴顿的JRC-JCS模型分析了异性结构面强度特性,并与同性结构面强度性质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在考虑异性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引入强度因子的概念,提出了新的适用于异性结构面强度评价的两类改进巴顿准则。研究结果表明:异性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介于相同粗糙度的两种同性结构面强度之间,在较低正应力下接近软岩同性结构面强度,符合Ⅰ型改进巴顿准则;在较高正应力下偏向硬岩同性结构面强度,符合Ⅱ型改进巴顿准则。实际工程中可利用改进准则并根据异性结构面应力状态对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价,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结构面 抗剪强度 PFC2D程序 数值试验 JRC-JC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贾洪彪 唐辉明 刘佑荣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主要介绍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近期的研究 ,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特别是三维模拟技术的出现使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更加实用 ,表现出比二维模拟更大的优势 ,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岩体力学... 主要介绍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近期的研究 ,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特别是三维模拟技术的出现使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更加实用 ,表现出比二维模拟更大的优势 ,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岩体力学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结构面网络 网络模拟技术 岩体力学 三维模拟 裂隙率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地形下的复合结构移动越障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刚 竺长安 +5 位作者 李川奇 陈宏 张屹 曾议 宋轶群 杨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移动越障机器人可以攀越突变障碍,实现野外环境下的灵活机动。和普通移动机器人在平坦表面上的运动不同,其在越障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运动情况。提出了一种复合结构移动越障机器人,建立其越障状态下的逆运动学模型,对运动特性进行了解析,... 移动越障机器人可以攀越突变障碍,实现野外环境下的灵活机动。和普通移动机器人在平坦表面上的运动不同,其在越障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运动情况。提出了一种复合结构移动越障机器人,建立其越障状态下的逆运动学模型,对运动特性进行了解析,基于路径跟踪运动的仿真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地形 越障 移动机器人 运动学模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波在改进的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行为单节理处的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俞缙 钱七虎 +1 位作者 林从谋 赵晓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6-1164,共9页
将传统的BB模型与经典指数模型统一起来,提出的准静态条件下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可定量化描述节理变形的这类差异。在不考虑加载速率对节理变形行为影响的情况下,将该本构关系推广至动态条件,建立了法向入射纵波在弹... 将传统的BB模型与经典指数模型统一起来,提出的准静态条件下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可定量化描述节理变形的这类差异。在不考虑加载速率对节理变形行为影响的情况下,将该本构关系推广至动态条件,建立了法向入射纵波在弹性半无限空间中干性单节理处传播的位移不连续模型,基于Lemaitre假设获得了节理透、反射系数TIMP和RIMP的近似解析解;同时结合一维波动方程特征线法推导了节理透、反射波质点速度时域数值差分格式并自编了计算程序,进而得到TIMP、RIMP、透、反射波能量etra和eref、延迟时间Tdel的半数值解,依此研究弹性纵波在单节理处的传播过程及特征。在针对节理法向初始切线刚度Kn,i、节理闭合量与最大允许闭合量比值γ=dn/dmax、入射波频率f等因素对TIMP、RIMP的影响进行探讨的同时,着重分析模型非线性程度ξ及入射波最大振幅vinc的变化对透射波振幅及能量衰减、波形及频谱畸变、时间延迟所产生的影响,并解释了一种"超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 纵波 位移不连续模型 非线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的三维子模型法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汪明元 程展林 +1 位作者 林绍忠 陈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69,共4页
面板堆石坝的变形分析是复杂的三维“非连续变形”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MSC.Marc有限元程序进行了二次开发,发展了三维子模型法,模拟了面板3个方向的边界、复杂的材料分区与施工过程,对目前世界最高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数值仿真,... 面板堆石坝的变形分析是复杂的三维“非连续变形”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MSC.Marc有限元程序进行了二次开发,发展了三维子模型法,模拟了面板3个方向的边界、复杂的材料分区与施工过程,对目前世界最高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数值仿真,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数值分析精度偏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变形 子模型法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双屈服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