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3篇文章
< 1 2 2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 atom Cu-N-C catalysts for the electro-reduction of CO_(2) to CO assessed by rotating ring-disc electrode
1
作者 S.Pérez-Rodríguez M.Gutiérrez-Roa +6 位作者 C.Giménez-Rubio D.Ríos-Ruiz P.Arévalo-Cid M.V.Martínez-Huerta A.Zitolo M.J.Lázaro D.Sebastiá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9-182,I0004,共15页
The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 to controllable chemicals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pathway to store intermittent renewable energy. Herein, a set of catalysts based on copper-nitrogendoped c... The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 to controllable chemicals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pathway to store intermittent renewable energy. Herein, a set of catalysts based on copper-nitrogendoped carbon xerogel(Cu-N-C) ar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varying the copper amount and the nature of the copper precursor, for the efficient CO_(2)RR. 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Cu-N-C materials is assessed by a rotating ring-disc electrode(RRDE), technique still rarely explored for CO_(2)RR. For comparison, products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online gas chromatography in a H-cell. The as-synthesized Cu-NC catalysts are found to be active and highly CO selective at low overpotentials(from -0.6 to -0.8 V vs.RHE) in 0.1 M KHCO_(3), while H_(2) from the competitive water reduction appears at larger overpotentials(-0.9 V vs. RHE). The optimum copper acetate-derived catalyst containing Cu-N_(4) moieties exhibits a CO_(2)-to-CO turnover frequency of 997 h^(-1) at -0.9 V vs. RHE with a H_(2)/CO ratio of 1.8.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RRDE configuration can be used a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electrolysis products from CO_(2)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C Carbon xerogel Rotating ring disc electrode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Carbon mon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常截面盘形滚刀破岩过程受力研究
2
作者 李忠艳 刘杨 +2 位作者 张雯超 吴志强 李瑞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9,204,共8页
针对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常截面盘形滚刀受力分析问题,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滚刀破岩的三维旋转切割模型,模拟滚刀破岩过程。通过计算得出常截面盘形滚刀破岩时的切削力,并与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的滚刀切削力与实际情... 针对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常截面盘形滚刀受力分析问题,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滚刀破岩的三维旋转切割模型,模拟滚刀破岩过程。通过计算得出常截面盘形滚刀破岩时的切削力,并与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的滚刀切削力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验证了仿真模拟的可靠性。同时,滚刀破岩掘进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滚刀垂直力随时间变化曲线与仿真结果一致,呈波动特征,且滚刀切削力试验值与仿真数据误差较小。进一步将模拟数据与科罗拉多矿业大学(CSM)模型对比,发现整体结果较CSM模型值偏大,但与实验值更接近。通过对仿真模型岩石强度、掘进加载速率、刀刃宽度3个因素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在相同贯入度下,垂直力随上述因素的增大而提高,但掘进加载速率对垂直力的影响较小。相关成果可为TBM隧道的掘进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刀破岩 切削力 有限元 掘进试验 CS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阮智 陈磊 马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教学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医学生30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6月实习的医学生30名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教学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医学生30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6月实习的医学生30名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实施PBL教学法。对比两组临床实践能力、操作技能水平、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判断、组织能力、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及整体表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适应证掌握、医患沟通、操作前准备、操作规范和熟练度、操作后处理及实时寻求帮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BL教学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盛华教授阶梯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策略
4
作者 叶丙霖 李盛华(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3期14-18,共5页
总结李盛华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阶梯化治疗体系,其内容涵盖非手术治疗(如卧床、药物、手法及物理疗法)、微创技术(如单通道内镜、UBE)及腰椎融合术等,强调各阶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应用中的注意事... 总结李盛华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阶梯化治疗体系,其内容涵盖非手术治疗(如卧床、药物、手法及物理疗法)、微创技术(如单通道内镜、UBE)及腰椎融合术等,强调各阶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该阶梯化治疗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选择,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并推动脊柱外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阶梯化治疗 李盛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火龙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姜宏芳 周树成 +2 位作者 黄芳 李秀娟 岳全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火龙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使用低频... 目的:分析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火龙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玉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常规组使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火龙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25)。治疗后,研究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系统评分高于常规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火龙罐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疗法 寒湿痹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DiSc软件在诊断试验Meta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1
6
作者 张天嵩 钟文昭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2期97-100,108,共5页
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实践的基础,如果没有它,医师不能正确地治疗疾病和预测疾病转归,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致力于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及软件研究。其中,Meta-DiSc软件是一免费软件.可用于多个诊断或筛检试验评价的Meta分... 准确的诊断是临床实践的基础,如果没有它,医师不能正确地治疗疾病和预测疾病转归,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致力于诊断试验的Meta分析方法及软件研究。其中,Meta-DiSc软件是一免费软件.可用于多个诊断或筛检试验评价的Meta分析。与另一DOS下操作的诊断试验Meta分析软件Meta-Test相比.它功能强大,可以视窗操作(可运行于Windows95、2000、XP等视窗操作系统下),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目前最新版本为1.4。现以实例说明其在诊断试验Meta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试验 META分析 Meta—disc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组分对轨道交通C/C-SiC制动盘摩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吴小军 张栖岩 +3 位作者 史耀君 杨云鹏 庞菲 胡一杰 《轨道交通材料》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2.5D无纬布/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树脂浸渍碳化制备了密度1.40~1.45 g/cm^(3)的热解碳、热解碳-树脂碳组分C/C坯体,再经高温热处理、净尺寸加工及反应熔渗硅获得两种C/C-SiC制动盘,分析了碳组分对C/C-SiC材料物相... 采用2.5D无纬布/网胎叠层针刺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树脂浸渍碳化制备了密度1.40~1.45 g/cm^(3)的热解碳、热解碳-树脂碳组分C/C坯体,再经高温热处理、净尺寸加工及反应熔渗硅获得两种C/C-SiC制动盘,分析了碳组分对C/C-SiC材料物相含量、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1∶4高速列车台架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C/C-SiC制动盘匹配粉末冶金闸片,在不同制动压力、制动速度下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碳组分材料的陶瓷化性能有一定差异,树脂碳的引入改善了孔隙结构,产生均匀的陶瓷相,残留Si少,制备的C/C-SiC更致密。在50~300 km/h制动速度下,摩擦因数变化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再逐渐平稳的趋势,150 km/h制动速度下两种制动盘摩擦因数均接近峰值;随着制动压力增加,热解碳组分C/C-SiC盘的摩擦因数呈下降趋势,热解碳+树脂碳双组分C/C-SiC盘的摩擦因数稳定在0.60~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组分 摩擦性能 C/C-SiC制动盘 反应熔渗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在门诊采血机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丽丽 谢士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 :研究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在门诊抽血组机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门诊抽血组招募的机动护士,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培训,干预组给予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 目的 :研究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在门诊抽血组机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门诊抽血组招募的机动护士,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培训,干预组给予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培训。比较两组机动护士的理论、操作、绩效考评结果及职业获益感和整体工作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机动护士在理论、操作、绩效考评结果及职业获益感和整体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DISC性格类型的情景模拟培训,可提高门诊抽血组机动护士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职业获益感和整体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抽血 disc性格 情景模拟 机动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状态和槽深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影响的近场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周建 沈君逸 +2 位作者 廖星川 刘福深 尚肖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0,共12页
首先,利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次,设置了σ_(x)=5 MPa、σ_(z)=20 MPa和σ_(x)=20 MPa、σ_(z)=5 MPa这2种应力状态,0、9... 首先,利用线弹性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linear peridynamic solids,LPS)对预切槽辅助滚刀破岩问题进行了模拟,并将数值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其次,设置了σ_(x)=5 MPa、σ_(z)=20 MPa和σ_(x)=20 MPa、σ_(z)=5 MPa这2种应力状态,0、9、18和30 mm这4种预切槽深度,总计8种工况;最后,研究了应力状态和预切槽深度对岩石破坏形态和破岩效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滚刀峰值贯入力随槽深的变化规律和岩石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相符,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在不同的槽深下,岩石存在2种破坏形态;当槽深为3 mm时,2个滚刀之间形成岩石破碎区;当槽深大于3 mm时,2个滚刀之间形成完整的岩块;当大主应力沿z方向时,会产生中央贯通裂纹;而当大主应力沿x方向时,则不会生成中央贯通裂纹;随着槽深增大,岩石损伤集中在预切槽附近区域,破岩效率也随之增高;当槽深≥18 mm时,峰值贯入力和比能较小,且两者受应力状态影响也较小。为实现不同应力条件下破岩性能的优化平衡、延长滚刀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施工成本,建议预切槽深度不小于18 mm;当预切槽深度无法达到该要求时,可在水平方向为大主应力方向时适当增加预切槽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切槽 三维滚刀破岩 近场动力学 应力状态 预切槽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杜长志 陈海龙 +2 位作者 王伯尧 吴涛 刘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青少年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髓核标...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青少年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髓核标本为青少年组。选取同期入院手术的33例中老年患者的突出髓核标本作对照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和MMP-3细胞因子在两组患者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在术前腰椎磁共振图像上评估手术节段的椎间盘Pfirrmann等级和Modic改变情况。结果青少年组髓核组织外观呈灰白色,有光泽,触着柔软;HE染色显示髓核细胞分布紧密,基质结构完整,胶原纤维呈细束样规则排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青少年组的Ⅱ型胶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34.8%±8.2%)vs(17.6%±3.6%),P=0.002],且青少年组的MMP-3阳性细胞率和MMP-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01)。腰椎磁共振图像显示青少年组未见Modic改变存在,青少年组突出椎间盘中PfirrmannⅡ/Ⅲ级占77.8%,其Pfirrmann等级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20)。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firrmann等级与Ⅱ型胶原表达结果呈显著低度负相关(r=-0.384,P=0.04),与MMP-3表达结果呈显著低度正相关(r=0.306,P=0.03)。结论青少年患者突出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较低,髓核退变可能不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退变 细胞因子 Pfirrman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兔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11
作者 彭伟 朱立国 +10 位作者 尹逊路 罗杰 杨克新 冯敏山 于杰 梁龙 李玲慧 展嘉文 韩涛 罗明义 张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动静力失衡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兔模型,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动静力失衡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兔模型,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HE染色观察髓核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髓核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髓核组织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Collagen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p-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p-RIPK3、p-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髓核细胞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减少,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膜连续性中断,细胞器肿胀,核膜破坏,染色质部分缺失,髓核组织Aggrecan、CollagenⅡ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髓核细胞数量增加、排列整齐,细胞外基质较多,透射电镜下可见髓核细胞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结构破坏部分恢复正常,补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及布洛芬组髓核组织Aggrecan、Collagen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通过抑制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p-RIPK1、p-RIPK3、p-MLKL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Aggrecan、CollagenⅡ生成,从而延缓其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肾活血方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组织 细胞外基质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云龙 胡兴律 +1 位作者 王向阳 苏小强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71-77,共7页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常合并出现,临床出现大量关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但多从骨密度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很少深入论述两者的关系,两者的病因病理复杂,可能存在类似的发病机制或内在联系。本文从骨密度、生物力学、发...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和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常合并出现,临床出现大量关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但多从骨密度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很少深入论述两者的关系,两者的病因病理复杂,可能存在类似的发病机制或内在联系。本文从骨密度、生物力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得出结论:基于骨密度和椎间盘退变程度研究,两者相关性不一致;在生物力学研究中,腰椎的骨质疏松可在动态载荷下加重椎间盘局部应力;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炎症因子增多、铁过载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属于两者共同的发病机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炎症因子增多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在特定的病理阶段诱发或加重椎间盘髓核炎症反应和终板重塑;部分抗骨质疏松药物、雌激素和Sirtuin-1激动剂为两者共同的治疗药物。从生物力学和发病机制角度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椎间盘退变呈强正相关,但多为基础研究,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隔膜泵单向阀流场与阀芯运动的动态耦合特性分析
13
作者 粟立静 马军 +2 位作者 曾尧 熊新 丁文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3,共9页
为揭示高压隔膜泵单向阀开合过程中流场与阀芯运动耦合机理,基于6DOF模型和动网格算法,构建单向阀流场与阀芯运动的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单向阀的流场速度、压力分布及脉动特性进行分析,获得流场域随时间演变的速度和压力云图... 为揭示高压隔膜泵单向阀开合过程中流场与阀芯运动耦合机理,基于6DOF模型和动网格算法,构建单向阀流场与阀芯运动的耦合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单向阀的流场速度、压力分布及脉动特性进行分析,获得流场域随时间演变的速度和压力云图、全开度下的流场分布以及压力脉动时频域信息,并探讨弹簧参数及流体性质对阀芯运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向阀一个开合周期内,位于阀隙流场处的流体流速激增,高速流体与腔内低速流体相接触形成剪切流动,在阀芯的周围流场形成大尺度漩涡特征;阀芯两侧流场存在较大压差,入口侧形成高压区,阀隙流场处呈现大幅度压力梯度变化且振幅波动显著,压力脉冲峰值频率集中在低频段内;随着弹簧刚度及预紧力增大,阀芯升程高度减小,回座撞击作用加剧,且预紧力对阀芯振荡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入口流量增大,阀芯升程高度增大,上升及回座速度增大,振荡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阀 动网格 流速分布 压力脉动 阀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扣式钢管支撑受压稳定承载力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14
作者 伍军 石红亮 +4 位作者 张辉 周万清 李昆 王梦怡 戴英权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研究盘扣式钢管支撑的破坏模式和失稳机理,进行了3组试件的静力轴压试验、理论计算以及ABAQUS有限元仿真验证;另建立了135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横杆步距、立杆中心距、立杆肢数、支撑高度等参数对盘扣式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结... 为研究盘扣式钢管支撑的破坏模式和失稳机理,进行了3组试件的静力轴压试验、理论计算以及ABAQUS有限元仿真验证;另建立了135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横杆步距、立杆中心距、立杆肢数、支撑高度等参数对盘扣式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盘扣式钢管支撑破坏形态均呈现横杆步距间大波浪弯扭失稳破坏;仿真值与试验值、理论值吻合良好,基本不超过20%,表明能采用仿真方法对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进行预测;当横杆步距由1.5降为0.5 m时,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平均增加了241.73%,这是由于相对密集横杆对立杆产生套箍作用使其承载力大大提高;当立杆中心距由250降至150 mm时,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提高了161.46%;当立杆高度位于3.0~4.2 m时的稳定承载力相差最大不超过33.53%;三肢、四肢和六肢钢管支撑屈曲荷载仿真平均值分别为311.28、446.60和671.47 kN,四肢相较三肢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提高了143.47%,六肢相较三肢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提升了215.71%,六肢相较四肢钢管支撑稳定承载力增加了150.35%.综上所述:横杆步距、立杆中心距和支撑高度的建议取值(范围)分别为500、150和3000~3600 mm,可为实际工程中盘扣式钢管支撑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扣式钢管支撑 破坏模式 稳定承载力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与脊柱结构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15
作者 黄俊斌 熊玉超 +4 位作者 张烨 吴丽 徐帆 梁治平 曾旭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椎小关节(FJ)是脊柱连结的重要关节,与其他的脊柱结构关系密切,对脊柱的运功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椎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是脊柱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是腰颈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椎小关节退变与其... 椎小关节(FJ)是脊柱连结的重要关节,与其他的脊柱结构关系密切,对脊柱的运功及稳定性有重要意义。椎小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是脊柱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疾病,是腰颈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椎小关节退变与其周围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包括椎旁肌肉、椎间盘及脊柱的稳定性。对椎小关节的表现及椎小关节与周围脊柱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揭示椎小关节退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防治椎小关节退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小关节 影像学 椎间盘 椎旁肌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彭伟 朱立国 +10 位作者 尹逊路 杨克新 罗杰 冯敏山 于杰 李玲慧 展嘉文 韩涛 梁龙 罗明义 张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69-75,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及RIPK1/RIPK3/MLKL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采用持续负载压力法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将造模后的髓核细胞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及RIPK1/RIPK3/MLKL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采用持续负载压力法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将造模后的髓核细胞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方组和抑制剂组,分别予空白血清、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和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干预,另设正常组髓核细胞常规培养。AO/EB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坏死性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p-RIPK3、p-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蛋白表达,RT-qPCR检测RIPK1、RIPK3、MLKL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髓核细胞AO/EB染色下红色荧光较多,呈圆形、固缩状,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率升高(P<0.05),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RIPK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K3、MLKL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组及抑制剂组髓核细胞红色固缩状染色质较少,补肾活血方组坏死性凋亡率降低(P<0.05),抑制剂组坏死性凋亡率有降低趋势(P>0.05),补肾活血方组及抑制剂组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IPK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K3、MLKL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减轻压力诱导的髓核细胞损伤,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髓核细胞 坏死性凋亡 椎间盘退变 RIPK1/RIPK3/MLKL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7
作者 高凤 柳远春 +4 位作者 刘扬 刘文俊 蔡惠丽 包睿智 杨调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12-14,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治疗能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脊柱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治疗能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脊柱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髓核摘除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方式,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治疗LDH。本文介绍UBE下髓核摘除术的详细操作步骤,为LDH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国宏从气血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撷要
18
作者 薛春蕊 苏国宏 +1 位作者 王奎 关月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459-461,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以腰酸背痛及下肢不适或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非常常见的腰椎疾病。这种疼痛在久坐久站后可加剧,甚至伴活动受限,肌肉力量减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苏国宏主任认为,LDH除了与外力损伤及...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以腰酸背痛及下肢不适或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非常常见的腰椎疾病。这种疼痛在久坐久站后可加剧,甚至伴活动受限,肌肉力量减弱,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苏国宏主任认为,LDH除了与外力损伤及不良姿势等外在因素有关,还与患者本身气血不调也有很大关系。气血不调会导致腰部周围的筋肉系统得不到滋养,而产生气血凝结的病理状态,并且长期气血亏虚,可发展为肾虚,肝肾阴虚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筋骨系统的韧性下降,从而影响腰部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所以在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要注意对气血的调养。文章旨在总结苏师运用气血理论在治疗LDH方面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思路。通过回顾分析临床案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名医经验,提炼出气血理论在治疗LDH中的核心思路、常用穴位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理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盘区微血管的量化分析
19
作者 孙佳 刘健 +3 位作者 燕鹏 陆楠 单志明 杨冬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52-156,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 目的:观察单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RPC)密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RPC密度与RNFL厚度的关系。方法: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10/2022-01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眼科确诊的单侧BRVO患者37例,37只患眼为单侧BRVO组,37只对侧健眼为对侧健眼组,同时期无眼部疾病健康者35名35眼(均选取右眼入组)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双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使用OCTA设备自带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RNFL厚度和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DAVD)。采用优化的U-net算法剔除视盘周围大血管后再计算RPC密度。比较三组间CMT、RNFL厚度、RPC密度,并分析RPC密度与CMT、RNFL厚度、DA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侧BRVO组患眼CMT、RNFL厚度较对侧健眼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厚(均P<0.05);对侧健眼组CMT、RNFL厚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较对侧健眼组增加,较健康对照组减少,但均无差异(均P>0.05),而对侧健眼组RPC密度较健康对照组减少(P<0.05)。单侧BRVO组患眼RPC密度与CMT无相关性(P=0.960),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r=0.401,P=0.014),与DAVD呈负相关(r=-0.339,P=0.040)。结论:BRVO患眼视盘区RNFL明显增厚、RPC密度无明显变化。RPC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说明RNFL厚度可作为分析研究RPC密度损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中心到动静脉交叉点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措施对盘扣式脚手架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郭梦龙 刘洪波 刘用海 《建筑施工》 2025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盘扣式脚手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撑结构系统,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构造措施对盘扣架整体稳定性影响大,现有研究和规范尚未有定性、定量的结论。为此,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结合正交试验,系统... 盘扣式脚手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撑结构系统,在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构造措施对盘扣架整体稳定性影响大,现有研究和规范尚未有定性、定量的结论。为此,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结合正交试验,系统研究搭设参数、竖向斜杆、横向斜杆与外架整体稳定性的关联性。根据正交试验的极差、方差分析,发现脚手架稳定性影响因素为:横向斜撑搭设方式>脚手架搭设高度>竖向斜撑搭设方式。经最优组合优化分析后建议:脚手架搭设高度≤18 m时,竖向斜撑3跨一设、横向斜撑4跨一设;18 m<脚手架搭设高度≤24 m时,竖向斜撑3跨一设、横向斜撑4跨一设;24 m<脚手架搭设高度≤36 m时,在24 m以下部分竖向斜撑4跨一设、横向斜撑4跨一设,在24 m以上部分竖向斜撑3跨一设、横向斜撑4跨一设。以上结论可为实际施工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扣式脚手架 整体稳定性 构造措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