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ing effect on the 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of hazardous chemical materials via calorimetric technologies and simulation approaches 被引量:1
1
作者 Yabei Xu Jiankun Shao +2 位作者 Wei Wang Shengliang Xu Dongpi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44-654,共11页
The coupling effect of heat absorption and release exists 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 few chemical materials.However,the impact of the above coupling on 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literat... The coupling effect of heat absorption and release exists 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 few chemical materials.However,the impact of the above coupling on 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is not considered in the literature studies.In this work,nitroguanidine(NQ)and 1,3,5-trinitro-1,3,5-triazine(RDX)are selected as representative material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pling effect on the 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of chemical materials.The linear heating experiments of NQ and RDX are carried out by a microcalorimeter and synchronous thermal analyser.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curves are decoupled by advanced thermokinetics software.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kinetic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decoupling are calculated.The results of TG experiment show that both NQ and RDX began to lose mass during the endothermic stage.The endothermic melting and exothermic decomposition of NQ and RDX are coupled within this stage.The coupling effect has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on its initi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safety parameters.Compared with the parameters in the coupling state,the initi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adiabatic induction period after decoupling decrease.The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s,and internal thermal runaway time decreases.In the 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of chemical materials with coupling effects,the calculated parameters after decoupling should be taken as an important safety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orimetric technologies KINETICS Thermal hazard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de credit contracting in a risk-averse supply chain under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2
作者 Zhihong Wang Yuanyuan Xu +2 位作者 Yuwei Shao Ziyi Chen Yi Zha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7,24,I0002,共15页
Trade credit,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integrating and coordinating material,information,and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widespread.We explore how a manufacturer can design optim... Trade credit,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integrating and coordinating material,information,and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widespread.We explore how a manufacturer can design optimal trade credit contracts when a risk-averse retailer hides its sales cost information(adverse selection)and selling effort level(moral hazard).We develop incentive models for a risk-averse supply chain when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coexist,which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under single information asymmetry(moral hazard).Moreover,w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rivate information and risk-aversion coefficient on contract parameters,selling effort level and the profit or ut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The study shows that when the degree of retailer’s risk aversion is within a certain range,reasonable trade credit contracts designed by the manufacturer can effectively induce the retailer to report its real sales cost and encourage it to exert appropriate effort.Furthermore,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trade credit period,optimal transfer payment,and retailer’s optimal sales effort level under dual information asymmetry are less than those under single information asymmetry.Numerical analysis are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 on decisions and pro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e credit risk averse adverse selection moral hazard supply 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shallow buried circular tunnels under explosion hazard
3
作者 ZHANG Chen-long ZHANG Dong-ming +1 位作者 HUANG Zhong-kai HUANG Zh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3868-3884,共17页
In recent years,the escalation in accidental explosions has emerged as a formidable threat to tunnel infrastructures.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a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tunnels,to im... In recent years,the escalation in accidental explosions has emerged as a formidable threat to tunnel infrastructures.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a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tunnels,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maintain the functionality of underground transport hubs.To this end,this study proposes a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damage of shallow buried circular tunnels under explosion hazards.First,the non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of soil-tunnel interaction system under explosion hazard wa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Then,based on the validated numerical model,an explosion intensity(EI)considering both explosion equivalent and relative distance was use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ypical explosion conditions.Finally,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gr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urrounding soil,concrete strength,lining thickness,rebar strength,and rebar rate on the tunnel dynamic performance.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proposed for shallow circular tunnels fully integrates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explosion equivalent and distance,and is able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e degree of damage sustained by these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EI.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unnels and underground transport networks based on dynamic performance,thereby facilitating decision-making and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y consultants,operators,and stakehol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S explosion hazard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arametric analysis numeric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与闭环管控工作机制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崔锦峰 宋学平 +5 位作者 潘有江 包雪梅 郝大鹏 周应萍 郭军红 杨保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1,共6页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对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和管控,降低安全风险,化解和遏制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的具体工作包括设计整改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保证工作进度,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达成整改效用。... 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对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和管控,降低安全风险,化解和遏制安全事故。隐患整改的具体工作包括设计整改方案、明确各方职责、建立工作机制、保证工作进度,目标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达成整改效用。该文根据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年度工作总体安排,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效用目标,以监管责任、主体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进度四个方面为关联要素,设计构建了隐患整改四维工作体系,探索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与闭环管控的工作机制。经实际应用表明四维体系能够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的连续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效性,实现闭环管控的工作机制,达成了隐患整改的效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实验室 安全检查 隐患整改 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市内黄县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秀红 周琳坡 +4 位作者 刘宇凡 张龙冲 孙合祥 孙翱杰 茹广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目的】明确安阳市内黄县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内黄县17个乡镇168个位点开展实地调查,获取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本底,并分析各入侵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 【目的】明确安阳市内黄县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内黄县17个乡镇168个位点开展实地调查,获取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本底,并分析各入侵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指标,形成风险评估体系,并对所有指标进行赋值,评估每一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结果】共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44种,隶属于16科,菊科有15个物种,所占比例为34%;从地理起源上分,有5种类型,其中来自美洲的最多,有30种,所占比例为66.7%;生活型一共有7种,1 a生草本物种最多,为32种,所占比例为71.1%;Ⅰ级危害等级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种,分别为小蓬草(小白酒草)(Erigeron canadensis L.)、牵牛(Ipomoea nil(L.)Roth)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Ⅱ级危害等级有6种,Ⅲ级危害有9种;Ⅳ级危害有8种;Ⅴ级危害有18种。【结论】须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管控。内黄县的外来植物侵害情况研究报告和入侵危害评价数据,对于当地以及其他地区制定管理策略、有效控制外来植物入侵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危害等级 内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场臭气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小梅 章欣悦 +5 位作者 刘洋 张应鹏 孔祥平 朱飞 杜静 奚永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184,共11页
畜禽养殖场臭气产生和排放受到季节、温度、湿度、通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针对养殖场的臭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三方面。然而,单一的处理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臭气污染,建立“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 畜禽养殖场臭气产生和排放受到季节、温度、湿度、通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针对养殖场的臭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三方面。然而,单一的处理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臭气污染,建立“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位一体的除臭创新模式至关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养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其通过精准监测、智能通风、智能饲料管理、智能脱臭设备、数据分析优化和智能清洁等手段实现臭气减排。文章针对养殖场臭气问题,对其来源、排放特点和危害进行了系统梳理,比较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及综合除臭技术,概括当前臭气减排智能化管控技术,以期有效减少畜禽养殖场臭气产生和排放,改善养殖环境,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养殖场 臭气 危害 治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任务航天医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大蔚 徐冲 +8 位作者 李志利 臧鹏 何新星 刘朝霞 盖宇清 戴小倩 费锦学 李红毅 米涛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随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任务成功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实现长期在轨健康驻留,乘组接续开展空间站在轨研究任务。以航天医学为核心支柱的航天员健康保障技术,在载人航天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和... 随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任务成功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实现长期在轨健康驻留,乘组接续开展空间站在轨研究任务。以航天医学为核心支柱的航天员健康保障技术,在载人航天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和验证。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跨专业联动支撑推进。其中,航天医学是最具载人特色的学科之一,随着航天任务推进而不断充实、发展。在分析航天飞行健康风险与航天医学挑战基础上,围绕航天实施医学、航天营养与食品、重力生理学、航天环境医学等研究领域,分析国内外航天医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并提出未来发展的主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医学 医学风险 失重生理 航天营养 航天环境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落巨福 张彦茹 +2 位作者 武向侠 陈欧 王欣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37,共6页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现实困境,该文在分析协同治理理论与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契合性的基础上,以有效发现并排除隐患为目标,通过以下措施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包括一体落实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责任、设定权责匹配的...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现实困境,该文在分析协同治理理论与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契合性的基础上,以有效发现并排除隐患为目标,通过以下措施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体系,包括一体落实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责任、设定权责匹配的岗位职责、开展危险源识别及其管控和应急措施建设、形成多层次安全检查机制和闭环式隐患整改机制,以及安全检查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践运行后证明,该体系有效落实了安全管理责任,加强了检查的精准性、节约了检查成本、提高了检查效率,形成了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协同联动机制,为持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长效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实验室安全 安全检查 隐患整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破坏模式及风险管控:以陕西绥德-清涧段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彦娥 赵振明 +2 位作者 冯卫 马红娜 王化齐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6,共11页
沿黄公路位于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区,区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对沿黄公路的道路安全造成威胁。笔者通过1∶10 000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总结了沿黄公路陕西绥德-清涧段边坡地质灾害变形破坏演化模式,定量评估了边坡地质灾害财产风险和人员... 沿黄公路位于黄土高原黄河中游区,区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对沿黄公路的道路安全造成威胁。笔者通过1∶10 000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总结了沿黄公路陕西绥德-清涧段边坡地质灾害变形破坏演化模式,定量评估了边坡地质灾害财产风险和人员风险。结果表明:(1)沿黄公路陕西绥德-清涧段共发育地质灾害51处,以小型基岩崩塌为主;崩塌包括岩质和土质崩塌,其破坏模式分为倾倒式、滑移式和坠落式3种;滑坡均为黄土滑坡,为拉裂-剪切滑移式破坏模式。(2)51处地质灾害财产年损失为0.000 5~3.375万元/a,单人年死亡概率为4.16×10^(-5)~4.40×10^(-2),其中低风险源12个,中风险源9个,高风险源18个,极高风险源12个。(3)根据边坡破坏模式及风险评估结果,对研究区边坡地质灾害制定了搬迁避让、专业监测、工程防治、群策群防等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建议。该研究结果为沿黄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公路 地质灾害 破坏模式 风险评价 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企业ESG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代昀昊 彭可可 +1 位作者 童心楚 李鸿雨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5,共12页
作为绿色金融工具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会提升企业ESG表现,还是适得其反?本文根据环责险投保企业名单,结合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9—2022年数据,探讨了企业投保环责险与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投保环责险存在道德风险,在将可能的... 作为绿色金融工具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会提升企业ESG表现,还是适得其反?本文根据环责险投保企业名单,结合沪深A股上市企业2009—2022年数据,探讨了企业投保环责险与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投保环责险存在道德风险,在将可能的环境污染赔偿转嫁给保险公司后,企业会减弱环境治理动机和增加“漂绿”行为,从而导致ESG表现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外部治理监督能约束投保企业的道德风险,内部兼顾环境保护的经营目标和充足的绿色投入是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保障,因此在公众环境关注度和环境规制水平较高、环境执法力度较强的地区,重污染行业和竞争程度较低的行业中,以及国有企业和外部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投保环责险对企业ESG表现的负面效应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投保环责险对企业ESG表现的负面效应主要集中于环境和公司治理维度,投资者对企业购买环责险的短期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基于上述发现,本文建议进一步完善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环境规制水平和环境执法力度,同时优化环责险产品设计,根据事故发生率等因素实行差别化保险费率和理赔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ESG表现 道德风险 漂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里兰卡沿海城市综合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建设与研究展望
11
作者 赵明辉 SENANAYAKA Dasun +10 位作者 程锦辉 周勇 曹令敏 赵磊 罗耀 张镇秋 潘刚 THALDENA Nilmini 张佳政 张亚运 徐敏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共10页
斯里兰卡是海岛型国家,是印度洋航线关键节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斯里兰卡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其地形起伏剧烈,地质灾害频发,且抵御能力脆弱,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针对地质灾害频发的问... 斯里兰卡是海岛型国家,是印度洋航线关键节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文章分析了斯里兰卡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其地形起伏剧烈,地质灾害频发,且抵御能力脆弱,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针对地质灾害频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沿海城市构建综合地质灾害监测平台的紧迫性,并且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建设3个阶段的布设情况,证明监测平台具有可行性。提出了斯里兰卡地块的构造演化机制和沿海城市浅层地质结构的稳定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科学问题。利用采集到的最新地震数据,聚焦斯里兰卡沿海地区地质构造与速度结构研究,结合地质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制定当地的地质结构稳定性评估标准,为区域地质灾害和风险防范提供直接科学证据。利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定年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建立更为全面的地质构造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监测平台 构造演化 浅层结构稳定性 斯里兰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智能施工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耀儒 侯少康 +4 位作者 魏芳 喻葭临 何伟 程立 焦鹏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5,共25页
TBM目前已集成上百个传感器和信息采集系统,可实时记录反映TBM施工状况及工作性能的运行数据,为开展数据驱动研究及实现TBM智能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分析近年来TBM机器学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TBM智能施工的研究进展。首先,... TBM目前已集成上百个传感器和信息采集系统,可实时记录反映TBM施工状况及工作性能的运行数据,为开展数据驱动研究及实现TBM智能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分析近年来TBM机器学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TBM智能施工的研究进展。首先,以引松工程3标段为例,介绍TBM运行参数及运行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TBM控制参数及掘进循环的各工作阶段划分;然后,系统归纳TBM掘进过程隧道(洞)围岩智能感知、TBM掘进过程地质灾害预测预警、TBM掘进控制参数辅助决策3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研究现状,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瓶颈,并提出对后续研究展望的建议,即多源数据互补信息的利用、专业机制知识-数据的融合驱动、新工程/工况应用场景的迁移学习是该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智能施工 运行数据 围岩感知 地质灾害预测 掘进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s-SimAM-ASFF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及智能穿戴设备研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瑾秋 张来斌 +3 位作者 胡洋柏 储胜利 孙秉才 黎泽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004-7012,共9页
油气钻采井场情况复杂且安全隐患种类多,为提高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精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为解决图片背景复杂,识别难度加大的问题,在骨干网络引进SimAM注意力机制;其次,为解决隐患类型的... 油气钻采井场情况复杂且安全隐患种类多,为提高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精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为解决图片背景复杂,识别难度加大的问题,在骨干网络引进SimAM注意力机制;其次,为解决隐患类型的尺度差异较大且一张图片中存在多种尺度的问题,用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替换原有特征融合方式;最后,通过与其他模型进行比对来验证改进模型的隐患识别效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模型识别平均精确值提高了10.4%,对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为解决油气钻采井场安全隐患视频监控识别的限制,研发一套智能穿戴设备,有效提高了井场安全隐患识别的便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钻采井场 安全隐患 图像识别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白蚁病害的灌浆防治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卫全 李西峰 +1 位作者 于凡 任文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5,共11页
白蚁病害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隐蔽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严重威胁堤坝工程的安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长期以来,对堤坝蚁穴、蚁巢的处治多采用挖巢回填方法,不仅效率低,且对堤坝损伤大。利用灌浆技术进行堤坝白蚁病害防治越来越... 白蚁病害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隐蔽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严重威胁堤坝工程的安全,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长期以来,对堤坝蚁穴、蚁巢的处治多采用挖巢回填方法,不仅效率低,且对堤坝损伤大。利用灌浆技术进行堤坝白蚁病害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传统的灌浆方法防治依赖化学药品,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推进白蚁病害灌浆技术的绿色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发展,总结了当前堤坝白蚁病害的灌浆防治技术,指出目前白蚁病害防治仍面临灌浆材料和设备针对性不强及缺乏行业标准等挑战。白蚁病害灌浆防治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开发绿色环保灌浆材料和轻便智能化灌浆装备,健全行业标准,推动防治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工程 白蚁病害 灌浆治理 绿色环保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清华 翟姣 +2 位作者 胡鑫 苏毅楠 薛旭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7-1361,共15页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尺度多变、危险区域动态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时,视频AI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RSCA-YOLOv8s与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针对综采工作面人员识别准确...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尺度多变、危险区域动态变化等因素导致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时,视频AI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RSCA-YOLOv8s与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煤矿综采工作面人员入侵危险区域智能识别方法。针对综采工作面人员识别准确率低问题,在YOLOv8s模型基础上引入RFAConv-SE(Squeeze-and-Excitation with Receptive-Field Attention Convolution)与CCNet(Criss-Cross Attention Network)注意力模块提高复杂背景图像中模型对全局及上下文信息的捕获能力,C2f模块融合Res2Net网络提高模型的多尺度和小目标人员特征提取能力,通过改进的SPCASFF(Adaptive Structure Feature Fusion with Sub-Pixel Convolution layer)模块提升模型对多尺度人员特征的自适应融合能力。针对综采工作面摄像头跟随液压支架动态变化导致危险区域在视场范围内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护帮板、挡煤板标志性目标关键特征点提取的危险区域自动划分方法。针对危险区域不规则变化与基于重叠度的判断方法参数设置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射线法判断人员与危险区域像素坐标位置关系的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精准识别方法。通过消融试验、RSCA-YOLOv8s与YOLOv5s、YOLOv8-SPDConv等方法对比试验,以及综采工作面7组多场景危险区域自动划分与5组人员入侵危险区域识别试验测试,结果表明:RSCA-YOLOv8s的人员识别方法准确率更高,达到了97.2%,相较基线模型mAP@0.5提高了1.1%,mAP@0.5:0.95提高了2.5%,对小目标人员具有更准确的识别能力和更高的识别精度;该方法危险区域自动划分的平均准确率为97.285%,人员入侵危险区域的判别准确率为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人员入侵 危险区域 多尺度目标 YOLOv8s 区域自动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废弃物信息化管理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孟玲 蔡涵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7-252,共6页
针对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种类繁多、分类管理复杂及末端废液难以收集处理等问题,制定以处置方式为导向的分类收集方案与流程,以适应不同废弃物的处置需求。通过引入物联网、视频监控、二维码和智能终端等技术,对实验室废弃物从... 针对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种类繁多、分类管理复杂及末端废液难以收集处理等问题,制定以处置方式为导向的分类收集方案与流程,以适应不同废弃物的处置需求。通过引入物联网、视频监控、二维码和智能终端等技术,对实验室废弃物从产生到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废弃物管理全过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监控与分析,为预警、决策、发展和评估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此管理方式增强了危险废弃物管理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同时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危险废弃物 信息化管理 分类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和随机森林耦合模型的崩滑灾害易发性评估
17
作者 杜映锦 席传杰 +3 位作者 胡卸文 吴建利 刘波 何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89,共8页
灾害易发性评估通常是基于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概率建模,然而灾害本身存在空间异质性.本文以汶马高速汶川至理县段沿线崩滑灾害为例,为解决灾害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利用K-means算法将研究区灾害威胁对象(人员、财产)及危险程度(损毁房屋... 灾害易发性评估通常是基于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概率建模,然而灾害本身存在空间异质性.本文以汶马高速汶川至理县段沿线崩滑灾害为例,为解决灾害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利用K-means算法将研究区灾害威胁对象(人员、财产)及危险程度(损毁房屋面积、损毁道路长度)进行空间聚类并赋予研究区不同聚类属性;从水文、地质、地貌条件等方面综合选取坡度、高程、坡向、曲率、地表切割度、河型弯曲系数、距构造带距离、岸坡坡体结构和地层岩性9个因子,将样本划分为70%的训练数据、30%的测试数据,对比K-RF模型与传统RF模型在易发性评估中的性能,以期为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及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K-RF模型极高易发区共包含82.95%灾害点,相较于单一RF模型取得了更好的评价结果(AUC值提高5.4%);采用聚类的方法解决灾害空间异质性是可行的,但本文局限性在于未能从灾害本身反映灾害空间异质性,耦合模型结果本质上是易发性和易损性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滑灾害 机器学习 易发性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信息融合赋能下矿井底板水害透明化防治体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再斌 晏俊生 +6 位作者 王江宏 高耀全 杨辉 白宝军 鲁晶津 王宏伟 王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1,共12页
【背景】矿井水害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开采。【方法】在实景三维建设、煤矿智能化不断推进的行业背景下,以内蒙古唐家会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研发、底板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水害防治为例,详细阐述在时空信息赋能下... 【背景】矿井水害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开采。【方法】在实景三维建设、煤矿智能化不断推进的行业背景下,以内蒙古唐家会煤矿智能地质保障系统研发、底板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水害防治为例,详细阐述在时空信息赋能下,通过透明地质模型提升工作面回采周期内的矿井水害防治能力。【结果和结论】梳理了矿井水害防治过程中的时空信息与时空智能基本概念,并将水害防治过程分为超前预测预报、采前隐患探查、采中水害治理以及治后实时监测4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水害时空探测方法、时空配准同步以及时空信息赋能模式,建立了基于透明地质模型的矿井水害全过程防治体系。具体而言,在透明地质模型构建及动态更新的基础上,利用微震监测、随采地震探测等装备提高预测预报频次及准确性,通过定向钻探、三维地震勘探精确圈定工作面底板异常区边界,结合井上定向长钻孔靶向治理,辅以孔中瞬变电磁以及孔间电阻率法对隐患异常区域进行循环注浆工程,治理完成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将微震监测以及孔间电阻率法相结合,动态监测工作面底板导水裂隙发育、富水性分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将各阶段水害时空信息与透明地质模型相融合,能够形成二三维一体化的矿井水害透明化防治体系,从而为唐家会煤矿底板奥灰防治水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实景三维建设 智能地质保障 底板奥灰水害 水害时空探测 内蒙古唐家会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顶板灾害地声监测预警与防控
19
作者 董陇军 郝晨良 +4 位作者 孙道元 张义涵 闫先航 王加闯 裴重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共27页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顶板稳定性问题及失稳灾害风险增大,对矿山顶板健康状态的诊断、监测预警和灾害防控显得尤为重要。系统总结了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建立了采矿活动引起的多类多震源全自动识别理论,提出了多中段、多...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顶板稳定性问题及失稳灾害风险增大,对矿山顶板健康状态的诊断、监测预警和灾害防控显得尤为重要。系统总结了团队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建立了采矿活动引起的多类多震源全自动识别理论,提出了多中段、多采场复杂开采环境中无需预先测速的震源定位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变“噪”为“用”的波速场反演快速成像方法,自主研发了地声智能感知监测传感器、采集仪与数据动态处理系统,开发了协同数据感知-信息处理-智能预警为一体的地声智能感知与微震监测全套技术装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山顶板岩体失稳的多指标联合预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基于岩体损伤与围岩体动态响应的分区支护防控方法,相关技术与装备在国内20余个矿山进行了应用,多次成功预警了矿山顶板垮塌等灾害,为设备与人员快速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研究成果提升了顶板健康监测与失稳灾害防控的整体效能,为深部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顶板灾害 地声监测 监测预警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关联分析与预警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大林 肖方正 +1 位作者 姜志超 张海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为深入挖掘施工安全隐患数据的潜在预警价值,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率,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理论,研究数据驱动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关联分析与预警策略。首先,借助文本挖掘技术标准化降维处理某地2023年度的1405条建筑施工... 为深入挖掘施工安全隐患数据的潜在预警价值,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率,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理论,研究数据驱动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关联分析与预警策略。首先,借助文本挖掘技术标准化降维处理某地2023年度的1405条建筑施工安全巡检记录,并提取出67个安全隐患特征;其次,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得到70个频繁项集,125条强关联规则,并确定隐患的关联类型;然后,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施工安全隐患特征网络,基于网络结构指标和个体指标分析,并结合特征模块化分析,辨识关键安全隐患特征;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数据驱动的安全隐患预警策略。结果表明:文本挖掘技术能有效降维非标准化隐患数据;基于关联规则的隐患特征网络能充分挖掘隐患数据间的潜在关联,加强隐患预警信息的可靠性;预警策略有助于解决传统隐患排查中无序、低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建筑施工 安全隐患 关联规则 预警策略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