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婧 王正静 +3 位作者 杨梅 胡红芳 冯亮 赵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 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患者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DALY率。方法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获取1990~2021年中国AMD患病率、患病人数、DALYs和DALY率数据,采用分段回归模型分析中国AMD患者患病和DALYs的趋势变化,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估算AMD患病风险和DALY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结果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和患病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99.94%和148.02%,2021年DALYs和DALY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83.95%和134.80%,其中女性的相关指标均高于男性。1990~2021年AMD标化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0.17%。AMD标化DALY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为-0.03%。APC模型结果显示,中国AMD患病率和DALY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85~89岁时达高峰。随着时期的推移,AMD的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DALY风险随时期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生队列结果显示,我国AMD患病风险队列效应整体波动不大,呈现先下降后波动式上升的趋势,DALY风险则随着出生队列时间的后移逐渐降低。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1990~2021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女性群体疾病负担高于男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测2022~2035年中国AMD的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仍将持续上升,根据我国人群AMD患病和DALYs的相关特点,提示有关部门应重视对老年女性群体的干预,同时应加强对全人群的健康科普教育并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预防政策,以期降低我国AMD造成的重大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全球疾病负担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分段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归因于烟草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分析
2
作者 舒艳彪 李燕玲 +2 位作者 王博雯 黄愿 谢萍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归因于烟草(吸烟和二手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分析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归因于烟草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心房颤动/心房扑... 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归因于烟草(吸烟和二手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库,分析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归因于烟草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及其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并评估人类发展指数(HDI)、社会人口学指数(SDI)与年龄标化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较1990年,2021年全球归因于吸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下降,年龄标化死亡率从57.2/10万降至26.3/10万(EAPC=-1.81%,95%CI:-2.00%~-1.63%);全球归因于二手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下降,年龄标化死亡率从11.4/10万降至8.3/10万(EAPC=-1.72%,95%CI:-1.91%~-1.53%)。中国归因于吸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下降,年龄标化死亡率从52.2/10万降至39.6/10万(EAPC=-1.23%,95%CI:-1.44%~-1.02%);中国归因于二手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下降,年龄标化死亡率从15.3/10万降至14.7/10万(EAPC=-1.26%,95%CI:-1.63%~-0.90%)。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女性归因于二手烟的心血管疾病负担下降超过全球水平,中国女性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7.9/10万降至14.5/10万(EAPC=-2.24%,95%CI=-2.78%~-1.86%)。全球及中国可归因于烟草的5类心血管疾病中,主动脉瘤、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年龄标化DALY率均较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标化死亡率越高的国家,未来的疾病负担将呈上升趋势。此外,HDI及SDI是影响疾病负担的两个主要因素,在SDI>7.2的国家/地区,年龄标化死亡率低于预测水平。在预测后期,中国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结论:1990~2021年,全球及中国归因于烟草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均有所下降,特别是女性的疾病负担下降最显著。在SDI<7.2的国家/地区,疾病负担仍然显著。因此,需要针对重点地区(中国、东亚、中欧、中亚及东南亚地区)采取控烟措施,积极降低吸烟率和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从而减轻人群心血管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负担 烟草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及2022—2035年预测研究
3
作者 尚忠华 蒋芝月 +3 位作者 黄朝晖 杨星 刘海燕 张丽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14-3320,共7页
背景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是当前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的趋势,并预测2022—2035年宫颈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和调整... 背景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给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是当前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的趋势,并预测2022—2035年宫颈癌疾病负担情况,为制订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对1990—2021年中国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及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并与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比较。基于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BAPC),对2022—2035年中国宫颈癌疾病负担进行预测。结果中国宫颈癌标化发病率由1990年的11.80/10万增至2021年的13.37/10万(EAPC=0.88,95%CI=0.70~1.07);标化死亡率由1990年的6.98/10万降至2021年的4.64/10万(EAPC=-1.05,95%CI=-1.20~-0.89);标化DALYs率由1990年的228.2/10万降至2021年的149.8/10万(EAPC=-1.07,95%CI=-1.22~-0.92)。35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癌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从1990年的86.41%升至2021年的92.12%,DALYs数占总DALYs数的比例从1990年的88.48%升至2021年的95.07%;40岁及以上女性宫颈癌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比例从1990年的86.42%升至2021年的95.54%。25~54岁组宫颈癌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其中,45~49岁年龄组上升幅度最大(EAPC=1.49,95%CI=1.20~1.78);45~49岁组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在<60岁人群中下降幅度最小。预测2035年,中国宫颈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以及标化DALYs率将分别降至11.8/10万、3.4/10万和112.8/10万。结论1990—2021年,中国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而标化死亡率与标化DALYs率则呈缓慢下降趋势。预测至2035年,中国宫颈癌的发病、死亡及DALYs负担将呈下降态势。35岁以上人群构成了宫颈癌疾病负担的主体,是防控策略的核心目标人群。基于现有防控经验,建议加速推进9~14岁女童HPV疫苗全国接种的全覆盖策略;精准提升35~44岁人群的宫颈癌筛查覆盖率。通过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防控体系,以期有效降低中国宫颈癌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间接经济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4
作者 罗振 杨圆圆 +4 位作者 贾巍 霞依丹·阿不都色米 李升萍 权晓雯 方娴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的:评估1990—2021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COPD防治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的中国COPD残疾调整生命年数据,结合人均GDP和生产力权重,采用人力资本法计算各年... 目的:评估1990—2021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COPD防治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的中国COPD残疾调整生命年数据,结合人均GDP和生产力权重,采用人力资本法计算各年龄组COPD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运用连续变化百分比、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1990—2021年COPD患者间接经济负担变化趋势;采用ARIMA模型预测2025—2035年COPD患者人均间接经济负担。结果:1990—2021年,各年龄组COPD患者的人均间接经济负担持续增长,2011年后有所放缓但仍维持较高水平;预计2025—2035年各年龄组COPD患者的人均间接经济负担将增加24.03%~61.07%,青壮年患者的增幅最大。结论:加强COPD的预防和早期诊疗,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COPD患者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间接经济负担 伤残调整生命年 人力资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全球、区域和国家眼癌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
5
作者 谷珍珍 陈凯铭 +2 位作者 陈曦 郝晓凤 谢立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5-643,共9页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全球、区域及国家眼癌疾病负担,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地点及社会人口指数(SDI)水平下眼癌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眼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采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 目的 分析1990-2021年全球、区域及国家眼癌疾病负担,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地点及社会人口指数(SDI)水平下眼癌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眼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采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等指标系统评估了全球眼癌的疾病负担特征。应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量化眼癌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运用前沿分析方法评估眼癌负担与SDI的相关性。结果 1990-2021年,全球眼癌发病人数、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患病人数及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均呈上升趋势,死亡人数、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DALYs及年龄标准化DALYs率(ASDR)均呈下降趋势,且男性各项指标普遍高于女性。区域分析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东部疾病负担最重,大洋洲最轻;东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南部分别为ASIR和ASPR增幅最大的地区,而拉丁美洲南部降幅最显著。东亚的ASMR和ASDR下降最明显。国家层面,2021年马拉维眼癌的疾病负担最重,1990-2021年,托克劳疾病负担显著加重,挪威疾病负担降低较为明显。年龄分布呈现双峰特征,5岁以下和80岁以上人群受影响最显著。SDI分析表明,ASIR和ASPR与SDI呈波浪式关系,而ASMR和ASDR随SDI上升呈下降趋势。结论 全球眼癌疾病负担整体呈下降趋势,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差异可能与医疗资源配置和公共卫生政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制定差异化的眼癌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重点关注高负担地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早期筛查,并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实施精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癌 全球疾病负担 死亡率 患病率 发病率 伤残调整生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与低、中、高SDI国家4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负担趋势比较分析
6
作者 谷珍珍 陈曦 +1 位作者 郝晓凤 谢立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8-475,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及低社会人口学指数(SDI)、中SDI、高SDI国家和地区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流行病学负担,为AMD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GBD数据库1990-2021年的公开数据,包括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及DALYs率,... 目的分析中国及低社会人口学指数(SDI)、中SDI、高SDI国家和地区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流行病学负担,为AMD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GBD数据库1990-2021年的公开数据,包括患病人数、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及DALYs率,分析中国及低SDI、中SDI、高SDI国家和地区的AMD特征,评估疾病负担及其与SDI的关系。结果2021年,中国的AMD患病人数和DALYs居全球首位,中国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和年龄标准化DALYs率(ASDR)在全球排名分别为第46位和第64位。高SDI国家的AMD患病人数和DALYs显著低于中SDI和低SDI国家。中国的ASPR和ASDR高于高SDI国家,但低于低SDI国家,且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5岁以上人群的AMD患病率显著升高,高SDI国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中国及中SDI国家患病率在65~69岁达到高峰,而低SDI国家患病率在75~79岁人群中达到峰值。女性的AMD疾病负担明显高于男性。1990-2021年,全球AMD患病人数总体均呈增长趋势,中国患病人数增长最快(3.11倍);中国AMD的ASPR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而低、中、高SDI国家ADM的ASPR均呈下降趋势;DALYs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DALYs增幅(2.84倍)超过其他三个地区,而ASDR则总体下降,高SDI国家的下降幅度最为显著,中国ASDR自1990-2021年呈波浪式下降后近期出现回升趋势。SII和集中度指数分析结果显示,1990-2021年,高收入与低收入国家AMD疾病负担的差距逐渐扩大,低SDI国家负担更为严重。结论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和DALYs居全球首位。中国AMD的整体疾病负担介于高、低SDI国家之间,但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升高,且女性负担高于男性。1990-2021年,中国AMD患病人数及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低、中、高SDI国家呈下降趋势;DALYs总体增长,ASDR总体下降。高SDI国家与低SDI国家AMD负担差距扩大,低SDI国家负担更为严重。AMD疾病负担与年龄、性别及SDI水平密切相关,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需纳入防控策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全球疾病负担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令垚 张文滨 +4 位作者 王仕鸿 陈永泽 董文娇 邓星妤 丁元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914-1922,共9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和护理需要长期投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能为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治疗和护理需要长期投入,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进行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能为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目的了解1990—2021年中国RA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预测2022—2042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方法提取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1990—2021年有关RA的DALYs、发病和患病等疾病负担指标,采用SPSS 27.0分别计算变化率和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2022—2042年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率进行预测。结果2021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率分别为17.38/10万、334.25/10万、58.61/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了59.89%、92.61%、71.07%;1990—2021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率均呈现上升趋势,EAPC分别为1.61%、2.33%、2.02%(P<0.05)。2021年中国女性RA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率分别为22.55/10万、460.19/10万、78.25/10万,男性分别为12.45/10万、214.09/10万、39.87/10万。2021年中国RA的发病率在75~79岁达最高值(34.37/10万),患病率在≥80岁达最高值(836.13/10万),DALYs率在≥80岁达最高值(223.81/10万)。ARIMA模型结果显示,预计到2042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DALYs率分别为20.26/10万、468.60/10万、82.09/10万,较2022年分别上升了15.57%、37.94%和37.90%,且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结论1990—2021年中国RA的疾病负担增长趋势明显,具有年龄和性别差异。预计到2042年,RA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率将持续上升。提示相关部门应针对老年人、绝经期女性等重点人群实施相应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全球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生命年 发病率 患病率 趋势分析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LY和DALE:两种健康衡量指标内在关系探索 被引量:9
8
作者 梁君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伤残调整的生命年(DALY)和伤残调整的预期寿命(DALE)是世界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对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中,使用的两个综合性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指标。其中,DALY用于表示人口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两个指标都是通过分析疾病、残疾等对健康寿命... 伤残调整的生命年(DALY)和伤残调整的预期寿命(DALE)是世界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对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中,使用的两个综合性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指标。其中,DALY用于表示人口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两个指标都是通过分析疾病、残疾等对健康寿命造成的损失,来衡量各类疾病对人口健康的影响,因而可作为政府在权衡、分配卫生资源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调整的生命年(daly) 伤残调整的预期寿命(DALE) 健康预期 健康缺损daly and DA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胰腺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及2022—2031年预测研究
9
作者 罗新宇 刘瑾 陈海龙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6期3321-3327,共7页
背景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将其与全球疾病负担进行比较,并对中国2022—2031年的胰腺炎负担进行预测,为我国胰腺炎的防治提供参... 背景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目的分析1990—2021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将其与全球疾病负担进行比较,并对中国2022—2031年的胰腺炎负担进行预测,为我国胰腺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90—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中的开放数据,分析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胰腺炎负担的特征,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胰腺炎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并扩展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以预测2022—2031年胰腺炎的疾病负担。结果中国胰腺炎的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从1990年的35.35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3.529/10万,年龄标化患病率(ASPR)从1990年的35.326/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4.146/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从1990年的0.98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0.637/10万,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ASDR)从1990年的29.77/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8.267/10万。全球范围内,胰腺炎ASIR、ASPR、ASMR和ASDR也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中国胰腺炎ASIR、ASPR、ASMR、ASDR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340、-1.246、-1.400和-1.574,优于全球的下降趋势(-0.441、-0.990、-0.468、-0.527)。2022—2031年,中国胰腺炎ASPR将由2022年24.08/10万减少到2031年的21.21/10万,ASMR从0.64/10万减少至0.53/10万,ASDR从17.98/10万减少至14.63/10万。结论根据1990—2021年GBD数据分析结果,中国和全球胰腺炎的疾病负担均呈下降趋势。中国胰腺炎ASIR、ASPR、ASMR和ASDR均呈现下降趋势,AAPC均优于全球水平。根据ARIMA模型,2022—2031年中国胰腺炎的ASIR将保持平稳,ASPR、ASMR、ASDR的预测均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网膜母细胞瘤疾病流行及负担分析
10
作者 祝源 陈奕嘉 +2 位作者 周家林 刘恒志 周希瑗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通过2021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探究中国视网膜母细胞瘤(RB)疾病流行和负担情况,为中国RB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990-2021年中国RB总体、男性及女性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 目的通过2021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数据库探究中国视网膜母细胞瘤(RB)疾病流行和负担情况,为中国RB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990-2021年中国RB总体、男性及女性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相关指标,评估RB流行水平和疾病负担情况;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1990-2021年中国RB总体标化发病率、总体标化患病率、总体标化死亡率和总体标化DALY率的年度百分比变化(APC)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AAPC);比较1990-2021年中国和全球的总体标化发病率、总体标化患病率、总体标化死亡率和总体标化DALY率变化情况。结果与1990年相比,2021年中国总体、男性和女性RB标化发病率分别增加1.840倍、2.154倍和1.689倍;总体、男性和女性RB标化患病率分别增加1.876倍、2.133倍和1.701倍;总体、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降低0.679倍、0.636倍和0.714倍;总体、男性和女性标化DALY率分别降低0.652倍、0.616倍和0.676倍。Joinpoint分析显示,与1990年相比,2021年中国总体标化发病率和总体标化患病率的AAPC分别增加3.21%和3.23%;总体标化死亡率和总体标化DALY率的AAPC分别降低3.61%和3.46%。与1990年相比,全球总体标化发病率、总体标化患病率分别增加0.237倍和0.242倍;全球总体标化死亡率、总体标化DALY率分别降低0.212倍、0.195倍。结论相较于1990年,2021年中国RB总体、男性和女性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增加,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降低,说明疾病流行增加但负担减轻。1990-2021年间,中国总体标化发病率和总体标化患病率与全球差距先扩大再缩小,但总体标化死亡率和总体标化DALY率始终低于全球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梁栋 杨成琳 +3 位作者 林晓茹 赵洋 欧阳江 林修全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0-1386,1394,共8页
背景在全球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多病共存现象愈加严重。在普遍认知中,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大多属于老年病,但随着居民生活节奏与饮食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很多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现也有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 背景在全球老龄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多病共存现象愈加严重。在普遍认知中,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大多属于老年病,但随着居民生活节奏与饮食等行为方式的改变,很多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现也有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年轻时患糖尿病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死亡率会相对增加。目的探究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情况,为共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主要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和计算获取的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等指标评估我国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3类)归因于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情况,并对年龄段(25~49岁、50~69岁、≥70岁)及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最后对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数从1990年的29.805万例上升到2019年的70.034万例。男性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升高,而女性标化死亡率有所降低,且男性标化死亡率始终高于女性。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DALY为1358.585万人年,按年龄划分的死亡率和DALY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标化DALY率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女性:EAPC=-0.32%,95%CI=-0.49%~-0.11%;男性:EAPC=-0.01%,95%CI=-0.26%~0.29%)。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缺血性心脏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3个年龄段的死亡率和DALY率较1990年大部分上升,而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3个年龄段的死亡率较1990年下降。1990—2019年心血管疾病中3类心血管疾病归因于糖尿病的标化DALY率占比呈波动性变化,但在2019年归因于糖尿病的3类心血管疾病标化DALY率占比均高于1990年。结论1990—2019年我国成年人归因于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人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风险较大,应注重在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心血管疾病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的个体,重点关注男性、高龄人群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较多的年轻人,对其进行早期的健康干预,减少共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成年人 疾病负担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中国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葛杰 贾月辉 +5 位作者 杨晓蕾 陈佳欣 白丽 韩云峰 谢志平 王丽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3,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我国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变化趋势,评价近年来T2DM预防策略,为中老年人T2DM的防控措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数据库中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T2DM发病率、患... 目的分析1990—2021年我国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变化趋势,评价近年来T2DM预防策略,为中老年人T2DM的防控措施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数据库中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T2DM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数据进行标准化,线图描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Joinpoin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变化情况,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作为观察指标。结果1990—2021年我国55岁及以上人群T2DM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率保持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39、1.08和0.39,P<0.001),死亡率整体下降(AAPC=-0.16,P<0.001)。女性以及55~74岁人群的发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中老年人T2DM死亡率升高。结论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T2DM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多方联动,降低我国中老年人群T2DM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伤残调整寿命年 Joinpoin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亚洲主要国家与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贤英 王振博 +2 位作者 初云天 赵杰 崔芳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0,496,共5页
目的分析1990—2019亚洲主要国家及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为制定宫颈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利用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目的分析1990—2019亚洲主要国家及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为制定宫颈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利用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定量评估宫颈癌的疾病负担情况,采用估计百分百变化(estimated annual percent change,EAPC)分析疾病负担时间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全球宫颈癌标化发病率从7.64/10万下降至6.81/10万,标化死亡率从4.46/10万降低至3.40/10万,标化DALY率从139.98/10万下降至107.20/10万,年平均降低分别为0.39%、0.96%、0.94%(EAPC<0,P<0.05)。亚洲主要国家中,中国的标化发病率从4.20/10万上升至5.53/10万,平均每年增长1.63%(EAPC>0,P>0.05)。中国宫颈癌的死亡数从2.64万增加到5.34万,相对增长1.02倍,全球及亚洲主要国家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中国未出现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发病率与社会人口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无明显相关性(ρ=-0.13,P=0.11),死亡率与SDI呈负相关(ρ=-0.74,P<0.001),DALY与SDI也呈负相关(ρ=-0.77,P<0.001)。结论中国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宫颈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时间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东 杨文文 李球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4,共8页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DB)研究数据,通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绝对数及其年龄标化率、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来分析1990~2019年全...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DB)研究数据,通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绝对数及其年龄标化率、估计年度变化百分比(EAPC)来分析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全球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DR)(EAPC=-3.65,95%CI:-3.86~-3.44)和年龄标化DALY率(EAPC=-3.60,95%CI:-3.78~-3.41)及中国相应的ASDR(EAPC=-5.78,95%CI:-6.17~-5.38)和年龄标化DALY率(EAPC=-5.97,95%CI:-6.32~-5.62)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略高于女性,75~89岁时达到峰值。菲律宾相应的ASDR和年龄标化DALY率增幅最大[EAPC(95%CI)分别为0.87(0.21~1.54)和1.32(0.60~2.03)],沙特阿拉伯降幅最大[EAPC(95%CI)分别为-18.48(-18.63~-18.32)和-18.25(-18.38~-18.12)]。2019年,低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每10万人中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ASDR[56.67,95%不确定性区间(UI):42.08~73.07]和年龄标化DALY率(1318.63,95%UI:997.40~1672.29)显著高于其他SDI地区。2019年,全球范围内每10万人中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最高的地区和国家分别为大洋洲和所罗门群岛,中国相应的ASDR为12.52(95%UI:6.35~21.29),年龄标化DALY率为262.65(95%UI:133.90~447.50)。结论:1990~2019年全球和中国归因于家庭空气污染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呈一致下降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75~89岁时达到高峰。中国的相关疾病负担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较高,仍需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残调整寿命年 年度变化百分比 全球疾病负担 家庭空气污染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负担研究
15
作者 薛芳芳 王红艳 +2 位作者 王稳莹 刘燕 聂小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3-1018,共6页
目的: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影响。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库,分析1990~2019年中国EMT的发病和DALY情况,应用Joinpoint 4.8.0.1软件分析标化发病率和... 目的: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1990~2019年中国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影响。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库,分析1990~2019年中国EMT的发病和DALY情况,应用Joinpoint 4.8.0.1软件分析标化发病率和标化DALY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EMT发病及DALY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2019年,中国EMT发病率为72.61/10万,DALY率为47.38/10万,发病率和DALY率比1990年降低了39.71%和24.97%。1990~2019年,中国EMT标化发病率趋势和标化DALY率趋势均有下降,每年分别下降1.02%和1.00%,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效应结果显示,中国EMT的发病率整体呈降低趋势,DALY率在15~29岁呈升高趋势,30岁以后呈降低趋势。时期效应结果显示,中国EMT发病风险和DALY风险的时期变化相对危险度(RR)呈降低趋势,以2000~2004年为参考组,1990~1994年发病风险(RR 1.78,95%CI 1.64~1.95)和DALY风险(RR 1.05,95%CI 0.90~1.23)最高。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人,EMT的发病风险越低。结论:1990~2019年,中国EMT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DALY率均有降低趋势,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的EMT流行病学模式和趋势可能为公共卫生提供新的见解,为进一步减轻EMT负担的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国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发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被引量:65
16
作者 杨继 张垚 +2 位作者 马腾 田昕彤 赵英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252,共13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病,且仍是我国乃至全球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讨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相关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使用基于GBD 2019数据库可公开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对应的年龄标准化(简称标化)率来量化心血管疾病的疾病流行情况,使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量化疾病负担情况,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1990—201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增长了93.75%、99.75%、57.39%。女性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低于男性(P<0.05)。从2019年数据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9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值。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趋势与总体趋势相似,但略有差异。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呈上升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在45岁以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的死亡率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男性YLL率、YLD率、DALY率增长了36.99%、102.42%、40.78%,女性增长了2.79%、107.13%、11.50%。从2019年数据来看,中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尚无拐点出现。男性YLL率、DALY率随人口老龄化进展逐渐升高并远高过女性,女性YLD率在55~59岁年龄组后逐渐升高并远高过男性。1990—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中国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仍有所增加,标化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全球范围。从全球整体水平上看,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标化YLL率、标化DALY率虽同全球一样呈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后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高于全球整体水平,且标化YLD率逐年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吸二手烟、饮酒、体力活动少、高空腹血糖、高收缩压、高BMI、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肾功能不全。从中国及全球相关数据来看,高收缩压(高血压)依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且死亡人数逐年增加。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脂血症)是全球及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二因素。2020—205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标化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663.618/10万。结论1990—2019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重,在未来50年尚无拐点出现,疾病流行及负担情况均高于全球范围。预计到2050年心血管疾病的标化发病率将达到663.618/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疾病负担 伤残调整寿命年 危险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赞 刘喜洋 +1 位作者 贺卓佳 马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6-782,共7页
目的分析1999-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情况、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防治及卫生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以减轻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中获得1999-2019年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数据,使用发病率、患病率、... 目的分析1999-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情况、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防治及卫生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以减轻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中获得1999-2019年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数据,使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等指标,按照性别、年龄和年份对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进行分析。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衡量指定时间内标化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使用秩和检验对疾病负担的性别差异进行评估。结果2019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例数为3.78×106例,死亡例数为1.73×10^(5)例,标化发病率和患病率较1999年分别增长5.80%、17.12%,标化死亡率较1999年下降2.82%。标化DALY率及YLD率较1999年分别增长2.86%、16.06%,标化YLL率较1999年下降14.39%。20~40岁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YLD率、DALY率的EAPC均>0,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男性疾病负担明显高于女性(P<0.05),且两者差距不断扩大。结论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由疾病引起的伤残所致寿命的损失尤为突出。近年的糖尿病发病人群正在快速年轻化。男性是糖尿病患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糖尿病防治应继续加强人群的行为干预,对高危人群予以适当的卫生资源分配倾斜,同时应注重基层糖尿病康复能力的提高及康复技术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生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马学锋 黄俊 +4 位作者 李娜 邵慧娟 卢利霞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5-2271,共7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简称GBD 2019)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计算变化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299.80/10万和1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761.59/10万和1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739.55/10万和4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252.72/10万和4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2019年中国GERD 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1996年之后标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低于粗率。1990—2019年中国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1%、-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2019年GERD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分别约为3271.13万和8163.65万,人群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结论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粗率呈上升趋势,标化率略有下降,说明老龄化对我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影响较大。此外要关注青中年人群,在已患GERD人群中占比较重,可能与超重或肥胖、饮酒及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负担现状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军一 赵凤 +2 位作者 曲冰佳 宋滢 付凌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48,353,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1990—2019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我国RA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获得1990—2019年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 目的通过分析中国1990—2019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我国RA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9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获得1990—2019年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等指标,通过四项指标的标化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日本及全球水平随年份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及其标化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在9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发病率、患病率及DALYs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60~岁、70~岁、85~岁年龄段达到高峰。1990—2019年,中国RA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DALYs率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消除人口年龄构成差异后,中国RA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中国RA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呈平稳趋势。2019年中国RA的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s率低于日本、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标化死亡率高于日本、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结论在过去30年来,中国的RA疾病负担呈上升的趋势,应继续加强RA防控的宣传教育,尤其关注女性中老年人群的预防控制,制定合理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国RA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睾丸癌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诗迪 訾豪 +2 位作者 朱聪 王永博 曾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9,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睾丸癌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睾丸癌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及其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睾丸癌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睾丸癌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及其变化趋势。通过计算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评估年龄标准化率(ASR)的变化。按照年龄分组,分析睾丸癌疾病负担的年龄分布特点。结果2019年中国睾丸癌发病例数为17.17×103例,死亡例数为1.21×103例,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2.39/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0.16/10万。与1990年相比,发病例数、死亡例数、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均明显增加或增高,与全球变化趋势一致,而增幅均高于全球水平,但中国和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1990-2019年,中国睾丸癌的DALYs、YLLs、YLDs均明显上升,分别增加了29.66%、9.83%、720.91%。0~15岁和30~35岁是睾丸癌高发的两个年龄段,30~35岁是我国睾丸癌疾病负担最重的年龄段。结论1990-2019年中国睾丸癌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应作为睾丸癌的重点筛查及防治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癌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