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Ru Catalysts Prepared by a Modified Polyol Proces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Junmin ZHU Fangfang +2 位作者 ZHANG Kunhua LIU Weiping GUAN Weiming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22-226,共5页
Supported PtRu/C catalysts used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modified polyol metho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cyclic voltammograms (CVs) were ... Supported PtRu/C catalysts used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modified polyol metho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cyclic voltammograms (CVs)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tRu/C catalys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tRu nanoparticles with small average particle size (≈2.5 nm), and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carbon support. The PtRu/C catalyst exhibit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anti poisoned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he JM PtRu/C. It is imply that the modified polyol method is efficient for PtRu/C catalyst pr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Ru/C catalysts modified polyol method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被引量:1
2
作者 GAO Yan WANG Su-li +1 位作者 HOU Hong-ying ZHAO Liang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our common-used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A-GDLs),namely carbon cloth,carbon paper,carbon paper based on XC-72(in short XC-72)and GDL made of carbon nanotubes(CNT)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our common-used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A-GDLs),namely carbon cloth,carbon paper,carbon paper based on XC-72(in short XC-72)and GDL made of carbon nanotubes(CNT)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were carried out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er(MIP)and electrochemical test show that CNT has larg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pore size of 1000-3000nm and the largest total porosit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Carbon paper and XC-72show disadvantageous influences on cell performances at high current density,because carbon paper has many large pores which are unsuited for water transport,while XC-72has many small pores which are unsuited for gas transport.Though cell with carbon cloth has the highest methanol diffusion coefficient,it shows a little low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with CNT due to its thickness.Anode polarization(AP)results also display that the cell with CNT has the least methanol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As a result,the cell with CNT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with the highest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and peak power density of 460 mA·cm^(-2)and 110mW·cm^(-2),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 gas diffusion layer(GDL) POROSITY mass transfer methanol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用膜电极组件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桂成 王一拓 +1 位作者 王萌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6-69,共4页
使用加热喷涂技术代替传统室温喷涂法制备立体化层,将立体化层引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用膜电极组件(MEA)的结构中,优化立体化层中的Nafion载量,以增大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之间的结合力,减少缝隙,进而降低电池内阻和物料传质阻抗。交... 使用加热喷涂技术代替传统室温喷涂法制备立体化层,将立体化层引入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用膜电极组件(MEA)的结构中,优化立体化层中的Nafion载量,以增大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之间的结合力,减少缝隙,进而降低电池内阻和物料传质阻抗。交流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证明:立体化层Nafion离子聚合物的最佳载量为0.6 mg/cm2;立体化处理的MEA较传统MEA的功率密度峰值提高19.46%;加热立体化技术将电池性能在55℃下提高到151.2 mW/cm2,机理是在进一步降低电池欧姆阻抗的同时,增大了催化层的活性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膜电极组件(MEA) 立体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条件对DMFC阴极电化学阻抗谱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金宝舵 郭建伟 +2 位作者 谢晓峰 王树博 王金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58-2261,共4页
通过降低阴极催化剂载量强化了阴极氧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极化,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并提出了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LR(CR)(QR(LR))用以分析温度、空气流量和甲醇流量对DMFC阴极电化学反应和传... 通过降低阴极催化剂载量强化了阴极氧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极化,测量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并提出了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LR(CR)(QR(LR))用以分析温度、空气流量和甲醇流量对DMFC阴极电化学反应和传质极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工作温度会导致更多的甲醇渗透到阴极,加大阴极氧气还原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只有采用大的空气流量,才会有效地防止水淹,加大氧气向催化剂层的传质,促进阴极反应的进行;适当提高甲醇的流量可以促进阳极和阴极电化学反应的进行,但是过高的甲醇流速可能会降低电极表面的温度,加剧甲醇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低载量催化剂 电化学阻抗谱 极化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用阻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索春光 赵晓光 刘晓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介绍了甲醇分子的渗透机理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对质子交换膜(PEM)的基本要求,如低的甲醇渗透率和高的质子电导率。介绍了针对提高Nafion膜阻醇性能进行的各种改性研究,如膜的表面物理改性、掺杂阻醇纳米材料的改性等。评述了其他P... 介绍了甲醇分子的渗透机理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对质子交换膜(PEM)的基本要求,如低的甲醇渗透率和高的质子电导率。介绍了针对提高Nafion膜阻醇性能进行的各种改性研究,如膜的表面物理改性、掺杂阻醇纳米材料的改性等。评述了其他PEM,如以聚苯并咪唑(PBI)、聚醚醚酮(PEEK)和聚醚砜(PSU)等基膜材料为代表的聚芳环系列P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质子交换膜(PEM) 改性 甲醇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阳极用Pt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谷鹏 杨占红 +1 位作者 彭英彪 李景威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阳极用单组分催化剂、Pt-Ru、Pt-Sn和Pt-Cr合金等二元催化剂与以Pt-Ru合金为基础的多组分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制备方法、载体及各组分的比例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指出DMFC阳极催化剂将致力于非贵... 综述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阳极用单组分催化剂、Pt-Ru、Pt-Sn和Pt-Cr合金等二元催化剂与以Pt-Ru合金为基础的多组分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制备方法、载体及各组分的比例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指出DMFC阳极催化剂将致力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开发、阳极电极合金组成的研究和催化剂载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电催化剂 铂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NN的DMFC温度建模与神经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戚志东 朱新坚 曹广益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29,137,共5页
为了提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堆的运行温度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简单介绍了利用RBF神经网络基于实验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DMFC电堆温度模型的方法,避开了电堆的内部复杂性;在控制过程中,将训练好的网络模... 为了提高燃料电池的发电性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堆的运行温度应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简单介绍了利用RBF神经网络基于实验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DMFC电堆温度模型的方法,避开了电堆的内部复杂性;在控制过程中,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作为DMFC控制系统的参考模型,采用一种改进的模糊遗传算法(FGA)在线对神经模糊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采用最近邻聚类算法(NNCA)对控制器的模糊规则库进行更新。在仿真实验中,将所提出的算法与非线性PID和传统模糊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神经模糊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 模糊遗传算法(FGA) 最近邻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式DMFC的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梁营 王新 廖代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研制了两只单体电池串联的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无外部泵等辅助设施。考察了甲醇的浓度和温度、空气提供方式对单体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单体电池的长期运行性能。单体电池在室温(25℃)下,贵金属载量为2.5 mg/cm2、甲醇浓度为3 mo... 研制了两只单体电池串联的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无外部泵等辅助设施。考察了甲醇的浓度和温度、空气提供方式对单体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单体电池的长期运行性能。单体电池在室温(25℃)下,贵金属载量为2.5 mg/cm2、甲醇浓度为3 mol/L时,性能最佳,峰值功率密度可达10 mW/cm2。提高甲醇温度和采用流动的空气,可提高电池的性能。单体电池在无水热管理系统1、00 mA放电的条件下,可在室温下连续、稳定地工作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甲醇浓度 流动空气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电流密度对DMFC交流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桂成 田哲 +1 位作者 王一拓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9-181,共3页
测试了膜电极组件(MEA)在不同工作电流密度(J)下的交流阻抗谱,并用等效电路L1R1(CR2)[QR3(L2R4)]进行拟合。内阻变化最平缓,先减小,后略微增大,变化幅度小于初始值的10%;阴极法拉第阻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J>1.00 A/cm2时,... 测试了膜电极组件(MEA)在不同工作电流密度(J)下的交流阻抗谱,并用等效电路L1R1(CR2)[QR3(L2R4)]进行拟合。内阻变化最平缓,先减小,后略微增大,变化幅度小于初始值的10%;阴极法拉第阻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J>1.00 A/cm2时,产生的水膜导致三相界面减少后,该阻抗又增大;阳极反应的法拉第阻抗变化最显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骤降,证明阳极反应阻抗取决于过电势;过电势不断增大,放电电流增加,导致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减少,使得阴极双电层电容特性不断增大,体现阳极反应中间物电催化性能的法拉第阻抗和弛豫现象的电感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膜电极组件(MEA) 电流密度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B/G制备DMFC管状阴极支撑体及电池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红军 汤东 +4 位作者 银铭强 汪兴兴 廖萍 黄明宇 朱昱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3-439,共7页
采用中间相炭微球/石墨(MCMB/G)作为炭前驱体材料,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DMFC管状阴极支撑体素坯,并通过1 000℃埋炭烧结工艺制备了管状支撑体烧结体。在此基础上,采用涂覆和包覆工艺,分别制备了管状阴极和平板阳极,组装了膜电极和... 采用中间相炭微球/石墨(MCMB/G)作为炭前驱体材料,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制备DMFC管状阴极支撑体素坯,并通过1 000℃埋炭烧结工艺制备了管状支撑体烧结体。在此基础上,采用涂覆和包覆工艺,分别制备了管状阴极和平板阳极,组装了膜电极和异型单电池。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管状阴极支撑体表面光滑且未变形;管状阴极表面的扩散层和催化层为多孔结构,大部分孔径处于亚微米级,这有利于传质和提高催化效率;通过组织和单电池性能研究,证实了MCMB/G作为异形阴极支撑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中间相炭微球 管状阴极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的PtRu-NdO_x/C催化剂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玲 王新东 郭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9-442,共4页
以NdOx作为助催化剂,采用浸渍还原法合成了不同原子比例的PtRu-NdOx/C催化剂。首先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对PtRu/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为90℃时,合成出的催化剂粒度最小,对... 以NdOx作为助催化剂,采用浸渍还原法合成了不同原子比例的PtRu-NdOx/C催化剂。首先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对PtRu/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为90℃时,合成出的催化剂粒度最小,对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性能也最好。其次,通过能量散射X射线谱(EDX)、XRD、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和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n(Pt)∶n(Ru)∶n(Nd)原子比例对PtRu-NdOx/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Pt)∶n(Ru)∶n(Nd)原子比为3∶3∶1时,合成出的催化剂电催化性能较好;而且Pt与Ru以合金形式存在,而Nd的氧化物则以无定形态存在,催化剂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2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甲醇 PtRu-NdOx/C催化剂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阳极催化剂Pt-M/C的制备及性能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明丽 张萍 +1 位作者 曾美云 汤志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68-370,共3页
分别以铁、钴、镍、铬为掺杂元素,通过液相均相沉淀-气/固高温还原两段反应方法制备了四种碳载Pt-M/C(M=Fe,Co,Ni,Cr)催化剂,并比较了四种不同合金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 分别以铁、钴、镍、铬为掺杂元素,通过液相均相沉淀-气/固高温还原两段反应方法制备了四种碳载Pt-M/C(M=Fe,Co,Ni,Cr)催化剂,并比较了四种不同合金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测试了催化剂表面的元素构成、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空间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Pt-Cr/C的分散较好,粒径最小。室温(20℃)下,在电解液为0.5mol/L硫酸溶液及0.5mol/L硫酸与2mol/L甲醇混合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其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t-Cr/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最大,具有较强的抗CO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催化剂Pt—M/C 两步反应法 甲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性能稳定性改善措施的探索
13
作者 刘桂成 刘文兵 +1 位作者 王慢想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7-240,共4页
从物料性质变化的角度,结合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提出缓解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衰减的措施。采用阳极氢离子置换、建立无金属质阳极供料通道和更换甲醇储液瓶等措施,减缓电池性能衰减,机理是补充氢离子,使电池内离子的载流子浓... 从物料性质变化的角度,结合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提出缓解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衰减的措施。采用阳极氢离子置换、建立无金属质阳极供料通道和更换甲醇储液瓶等措施,减缓电池性能衰减,机理是补充氢离子,使电池内离子的载流子浓度提高,解决电池内阻增大带来的性能衰减;同时,氢离子的浓度的提高,可向阴极提供更高浓度的反应物氢离子,进一步降低电池的性能衰减;更换无金属质的阳极供料通道,避免"阳离子效应";消除阳极副产物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抑制作用。改善后,DMFC在稳定性运行中,功率密度衰减速度减小为初始状态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膜电极 性能稳定性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呼吸式DMFC膜电极组件的新结构
14
作者 张健 尹鸽平 +1 位作者 王家钧 赖勤志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7-269,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呼吸式膜电极组件(MEA)结构,将用作阴极集流体的薄金属拉伸网直接嵌入阴极催化层中。电化学阻抗分析表明,新型MEA比传统MEA的欧姆电阻和扩散阻抗更小。新型MEA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9.6 mW/cm2(电池温度为25℃),比传统MEA... 提出一种新型的自呼吸式膜电极组件(MEA)结构,将用作阴极集流体的薄金属拉伸网直接嵌入阴极催化层中。电化学阻抗分析表明,新型MEA比传统MEA的欧姆电阻和扩散阻抗更小。新型MEA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9.6 mW/cm2(电池温度为25℃),比传统MEA提高了10.3%。长时间40 mA/cm2恒流测试表明,新型MEA有增强的氧传输速率和较好的水管理能力,因此电压衰减速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膜电极组件(MEA) 自呼吸式 集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截面DMFC的设计、制作及测试
15
作者 汪兴兴 倪红军 +2 位作者 朱昱 钱双庆 佘德琴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55-2157,共3页
为了克服目前管状结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成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膜电极组件(MEA)——V形截面MEA(V-MEA)。确定了V-MEA的结构参数,V-MEA具体由阳极钛网、阳极催化剂层、Nafion膜、阴极催化剂层、阴极扩散层和阴极钛网... 为了克服目前管状结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成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膜电极组件(MEA)——V形截面MEA(V-MEA)。确定了V-MEA的结构参数,V-MEA具体由阳极钛网、阳极催化剂层、Nafion膜、阴极催化剂层、阴极扩散层和阴极钛网六层组成。完成了V形截面DMFC(V-DMFC)结构的设计,V-DMFC由底座、V-MEA、密封元件、燃料舱箱体、盖板和塞子等组成。使用自己设计和加工的模具制备了V-MEA,与自己设计和加工的壳体一起组装了V-DMFC样机,并研究了其性能,以1 mol/L甲醇+0.5 mol/L硫酸作为阳极电解液,在高温通入0.1 MPa的100 m L/min氧气条件下,V-DMFC样机最高比功率达到9.50 m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膜电极组件 V形截面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类化合物用于DMF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文涛 唐浩林 +1 位作者 潘牧 邬静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综述了酞菁类化合物(Pcs)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概述了Pcs用于DMFC阴极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及耐甲醇性能;讨论了Pcs修饰Pt构成的DMFC阳极复合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催化机理。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酞菁类化合物(Pcs)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催化层孔结构对DMF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耀伦 孙公权 辛勤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采用碳酸铵作为造孔剂,研究了阳极催化层孔结构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热重、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分析的结果表明:碳酸铵的热分解使阳极催化层一次孔的孔容增大,而二次孔的孔容基本不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未加造孔剂的... 采用碳酸铵作为造孔剂,研究了阳极催化层孔结构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热重、扫描电镜和压汞法分析的结果表明:碳酸铵的热分解使阳极催化层一次孔的孔容增大,而二次孔的孔容基本不变。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未加造孔剂的阳极催化层相比,加入碳酸铵使阳极催化层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增加了26.6%;阳极电位为400 mV时的电流密度提高了53%;开路电位下的甲醇渗透率降低了12.5%;在80℃、0.2 MPa氧气条件下,DMFC的最高功率密度由186 mW/cm2提高到235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阳极催化层 造孔剂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FC放电模式与性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浩杰 姜颖 +1 位作者 王慢想 刘桂成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共4页
不同放电模式下CO2气体传质对催化层结构稳定性和催化剂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导致在较长时间运行中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稳定性的不同。DMFC的性能在恒压放电模式下比恒流模式、恒功率放电模式下更稳定。用恒压不间断放电模式进行... 不同放电模式下CO2气体传质对催化层结构稳定性和催化剂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导致在较长时间运行中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稳定性的不同。DMFC的性能在恒压放电模式下比恒流模式、恒功率放电模式下更稳定。用恒压不间断放电模式进行寿命测试后,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减至初始值的15.08%,采用循环伏安法除去阴极催化剂上的吸附物,可部分恢复电池性能。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表明:性能不可逆衰减的主要原因是阳极催化层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膜电极 性能稳定性 放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醇膜及阴极PTFE含量对被动式DMFC的影响
19
作者 陈伟平 陈胜洲 +1 位作者 杨旸 杨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研究了聚吡咯(PPy)/Nafion膜及阴极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PPy/Nafion膜的吸水率逐渐减小、质子导电率下降。当温度为25~30℃,空气湿度为80%~85%时,聚合35 mi... 研究了聚吡咯(PPy)/Nafion膜及阴极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对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影响。随着聚合时间的延长,PPy/Nafion膜的吸水率逐渐减小、质子导电率下降。当温度为25~30℃,空气湿度为80%~85%时,聚合35 min的PPy/Nafion膜组装的被动式 DMFC 电池性能最好,最大功率密度比未修饰的 Nafion 膜组装的电池提高18.9%;阴极含30% PTFE的电池性能最好,功率密度最高达14.74 m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聚吡咯(PPy) 聚四氟乙烯(PTFE)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离网供电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华冲 鄂彬 +3 位作者 陈善平 李阳 崔红磊 魏伟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3-149,共7页
针对石油管道监测、司法监控等领域存在的离网供电不足问题,设计了离网供电系统,将自研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与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等进行集成,用于实现离网设备的不间断供电。自主研制的DMFC具有较高的甲... 针对石油管道监测、司法监控等领域存在的离网供电不足问题,设计了离网供电系统,将自研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与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等进行集成,用于实现离网设备的不间断供电。自主研制的DMFC具有较高的甲醇燃料转化率;在低温-40℃、常温20℃、高温45℃的模拟环境试验中,DMFC起动正常且均能够稳定运行;高温、低温环境中电堆性能相比常温环境会有下降。在离网供电系统实际运行的3904 h内,DMFC经历了0~40℃的环境温度波动,电堆以160 mA·cm-2的电流密度运行了1491 h,其性能可保持为初始状态的94.7%。研究表明,DMFC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离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离网供电 无人值守 低温 高温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