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HVDC改进滑模直接功率控制策略
1
作者 关天一 王怡博 +3 位作者 王睿 赵海乔 郑文婧 孙秋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8-1439,共12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系统是动态功率平衡系统,在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的功率控制一般采用基于传统瞬时功率模型的双闭环矢量控制策略,存在控制结构复杂、控制精度低等问题。为此,引入柔性瞬时功率模型,以有...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系统是动态功率平衡系统,在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的功率控制一般采用基于传统瞬时功率模型的双闭环矢量控制策略,存在控制结构复杂、控制精度低等问题。为此,引入柔性瞬时功率模型,以有功功率和柔性无功功率为控制对象建立通用功率方程,提出一种基于柔性瞬时功率模型的MMC-HVDC改进滑模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策略结合柔性瞬时功率模型和改进滑模控制方法,消除非对称电网状态下MMC输出功率的波动分量,省略了电流内环与功率补偿项,优化了控制结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非对称电网、参数摄动等运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能力、控制精度和鲁棒性更强,更能发挥出柔性瞬时功率模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 非对称电网 滑模控制 柔性瞬时功率模型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全局滑模控制算法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
2
作者 林衍照 王亚刚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480,共6页
全局滑模控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不敏感特性以及在响应的全过程都具有鲁棒性的特点,可消除直流无刷电机的非线性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滑模控制在本质上的不连续开关特性会引起系统的抖振。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改... 全局滑模控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不敏感特性以及在响应的全过程都具有鲁棒性的特点,可消除直流无刷电机的非线性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滑模控制在本质上的不连续开关特性会引起系统的抖振。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型的全局滑模控制方法,通过优化滑模控制器的趋近律,提升了系统的趋近速率。然后,对边界层厚度动态变化的饱和函数进行了改进,有效减小了输出抖振,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证明了该方法在李雅普诺夫函数意义下能够实现收敛稳定。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了所提改进型算法与全局滑模控制算法和传统滑模控制算法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效果,最终证明改进型全局滑模控制算法具有更小的抖振以及更好的快速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滑模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 饱和函数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d-q坐标系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云亚 阚加荣 谢少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6-112,共7页
根据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和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控制机理。忽略线路电阻时,在单位功率因数情况下,逆变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总等于电网电压峰值,据这一特征提出对逆变器d轴电流分量id单闭环的间接电流控制策略... 根据三相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和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控制机理。忽略线路电阻时,在单位功率因数情况下,逆变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总等于电网电压峰值,据这一特征提出对逆变器d轴电流分量id单闭环的间接电流控制策略。分析了新方法的并网功率因数受线路阻抗与电网电压检测精度的影响程度,并根据造成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在双d-q坐标下的并网控制策略,将不同的量设定在不同的坐标系中,但双坐标中所有的量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并网运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 逆变器 间接电流控制 直接电流控制 功率因数 双d-q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受端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汤奕 朱亮亮 +2 位作者 陈斌 张玉红 郭小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41,共7页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相互耦合,其无功电压特性更为复杂。如何评价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亟待研究。首先提出了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的电压稳定因子指标,并基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等值模型及特性方程,推导...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相互耦合,其无功电压特性更为复杂。如何评价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亟待研究。首先提出了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的电压稳定因子指标,并基于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等值模型及特性方程,推导了分层接入电压稳定因子的计算方法。最后,针对不同直流控制方式和不同网架结构时的电压稳定因子大小,分析了多种运行方式下受端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结果表明,直流系统采用整流侧定电流或功率,逆变侧均定电压控制方式最有利于受端系统换流母线的电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方式 控制方式 电压稳定因子 雅克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综述 被引量:75
5
作者 高强 林烨 +1 位作者 黄立超 罗伟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8,共6页
柔性直流输电作为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世界首例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浙江舟山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概况和一次设备组成,分析总结了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控制模式和控制保护系统,对多端柔性... 柔性直流输电作为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世界首例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浙江舟山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概况和一次设备组成,分析总结了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方式、控制模式和控制保护系统,对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 运行方式 控制模式 控制保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弱交流系统的高压直流换流站无功补偿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21
6
作者 丁立国 沈阳武 +3 位作者 许加柱 呙虎 李世军 张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29,共8页
在馈入端交流系统强度较弱、直流传输功率频繁波动的高压直流系统中,换流站无功补偿设备的协调控制对改善换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电容器组相互协调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主要包括... 在馈入端交流系统强度较弱、直流传输功率频繁波动的高压直流系统中,换流站无功补偿设备的协调控制对改善换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电容器组相互协调的多模式协调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换流母线电压无静差跟踪额定电压的稳态调压模式、换流站参与近区交流系统电压调节的自动电压控制(AVC)模式,以及换流母线发生短路故障时抑制电压波动与换相失败的暂态控制模式。基于实际工程参数,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建立了±800kV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并在直流功率波动、AVC中心下发指令电压和馈入交流系统短路故障等多种工况下对该多模式控制策略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论证了所提出的换流站无功补偿设备协调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弱交流系统 功率波动 多模式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可适用于分层接入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越 刘崇茹 +1 位作者 赵云灏 拾杨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直流的分层接入方式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入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其控制系统需要重新设计。本文结合传统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分层接入方式下特高压直流系统的控制系统,并介绍了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两... 直流的分层接入方式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入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结构,其控制系统需要重新设计。本文结合传统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详细分析了分层接入方式下特高压直流系统的控制系统,并介绍了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两种技术路线,据此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分层接入方式下的控制系统。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平台,本文针对两种控制系统建立了详细的仿真模型,并分析了控制系统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分层接入方式下逆变侧的控制系统较常规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有一定差异,本文设计的控制系统均可以满足分层接入的方式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对于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分层接入方式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结构空间矢量控制技术在STATCOM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荣飞 罗安 +1 位作者 涂春鸣 欧剑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132,139,共6页
针对目前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控制中普遍存在的计算复杂、参数难以整定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电压空间矢量直接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滑模变结构和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优点,当系统处于暂态时,直接选择滑模控制率使暂... 针对目前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控制中普遍存在的计算复杂、参数难以整定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电压空间矢量直接电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滑模变结构和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优点,当系统处于暂态时,直接选择滑模控制率使暂态分量迅速减小;当系统处于稳态时,引入基于电压空间矢量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法,使误差电流趋于零缓慢变化,防止振荡。此外,由于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方法的引入,还能有效降低逆变器开关频率,降低损耗,稳定直流电压。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有效补偿系统无功,提高功率因数,稳定直流侧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变结构 空间矢量 静止同步补偿器 直接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两轮自平衡电动车控制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段其昌 翁珏 李丰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78-3681,共4页
为了克服目前两轮自平衡电动车控制系统存在的噪声和漂移误差大,受扰后调节时间长,超调量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卡尔曼信号融合滤波,构建了直接转矩电流伺服单元,对电动车进行滑模变结构控制。实验表明滤波后... 为了克服目前两轮自平衡电动车控制系统存在的噪声和漂移误差大,受扰后调节时间长,超调量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卡尔曼信号融合滤波,构建了直接转矩电流伺服单元,对电动车进行滑模变结构控制。实验表明滤波后倾角度噪声误差由6°降到2.5°;角速度噪声误差由0.25 rad·s-1降到0.10 rad·s-1;零位漂移误差由0.25 rad·s-1降为0.08 rad·s-1;系统受扰动后,该方法调节时间更短、无超调、鲁棒性更强。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控制 卡尔曼滤波 直接转矩电流 滑模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 被引量:45
10
作者 卢东斌 王永平 +1 位作者 王振曦 曹冬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08-1816,共9页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高压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传统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 随着中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馈入高压直流集中落入受端负荷中心将是未来我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有助于提高多馈入直流系统电压支撑能力,已经列入国家电网规划。传统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在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会导致另一正常运行交流电网所连接阀组发生换相失败。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策略:逆变侧一个交流电网发生故障时,控制另一个正常运行交流电网连接的阀组不以提升直流电压来抑制直流电流为控制目标,而以减小最大触发延迟角不发生换相失败为控制目标,可保证无故障交流电网所连接的阀组正常运行,避免了直流功率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分层接入方式 逆变侧最大触发延迟角控制 定?角控制 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音岩直流分网接入方式下直流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少华 王秀丽 +2 位作者 张爱玲 宁联辉 张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55-161,共7页
首先对观音岩直流多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在分网接入方式下虽仍可借鉴常规直流的设计经验,但直流控制系统结构仍需调整。文中将双极层功能配置在直流站控中,多运行方式间的转换及控制功能配置在交流... 首先对观音岩直流多种运行方式下的直流控制系统整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在分网接入方式下虽仍可借鉴常规直流的设计经验,但直流控制系统结构仍需调整。文中将双极层功能配置在直流站控中,多运行方式间的转换及控制功能配置在交流站控中,分网接入端的稳定控制功能按极配置以适应不同运行方式的需要。此外,由于异步联网过渡期间分网接入端的两交流系统仍存在耦合,通过对受端系统的等效和定性分析,发现两交流系统间的无功耦合程度较弱,交流滤波器分开配置和无功功率独立平衡方案仍然适用。最后基于实际装置搭建了整个直流控制系统,并通过实时数字仿真(RTDS)验证了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分网接入方式 控制系统设计 无功功率控制 异步互联 实时数字仿真(RT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有源滤波器指数趋近律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继生 李丹 +2 位作者 侯勇 游国栋 王朝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2-875,共4页
针对电流型有源滤波器,研究指数趋近律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调整参数来加速向滑模面的趋近过程,很好地抑制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现象.该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和对外界干扰不敏感等特点.将此控制方法和直接电流PWM相结合,... 针对电流型有源滤波器,研究指数趋近律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调整参数来加速向滑模面的趋近过程,很好地抑制了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抖振现象.该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和对外界干扰不敏感等特点.将此控制方法和直接电流PWM相结合,使系统的运行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借助PSCAD仿真软件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电流型有源滤波器 滑模变结构控制 指数趋近律 直接电流PWM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杨光亮 邰能灵 +1 位作者 郑晓冬 朱云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77-3283,共7页
为探讨特高压直流(UHVDC)控制保护与常规高压直流(HVDC)控制保护的异同点,深入分析了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独有特点。以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介绍了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框架、配置特点以及与常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 为探讨特高压直流(UHVDC)控制保护与常规高压直流(HVDC)控制保护的异同点,深入分析了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独有特点。以向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例,介绍了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框架、配置特点以及与常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异同,分析了特高压直流在功率补偿、阀组控制、换流单元的在线投退策略、融冰运行模式等方面控制算法的变化,最后阐述了基于常规高压直流保护改进的换流变压器压器饱和保护和最后断路器保护原理以及特高压直流特有的保护功能。分析结果表明,特高压直流采用双12脉动阀串联结构,并增加了旁路开关等阀连接母线区,其一次系统接线的独有特点及更高可靠性的要求是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与常规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有所区别的主要原因。DCC800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拥有控制UHVDC串联阀组的能力,增加了阀组之间的协调控制和保护,使特高压运行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特高压直流采用"三取二"保护原理和冗余的增强型时分多路复用(eTDM)总线,并较好地解决了主机死机的问题,整体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UHVDC) 控制保护 常规高压直流(HVDC) 阀组控制 融冰运行模式 三重化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接入下绝对最小滤波器不满足回降功率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志岭 邹强 卢东斌 《电力工程技术》 2019年第6期84-92,共9页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常规直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明显差异之一是前者存在2个交流滤波器场,在绝对最小滤波器不满足功率回降、闭锁换流器等无功功率控制策略方面与常规特高压工程的无功功率控制策略差异较大。为了解决... 分层接入方式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常规直流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明显差异之一是前者存在2个交流滤波器场,在绝对最小滤波器不满足功率回降、闭锁换流器等无功功率控制策略方面与常规特高压工程的无功功率控制策略差异较大。为了解决分层接入带来的绝对最小滤波器不满足回降直流功率协调控制问题,对分层侧的各种运行方式下出现绝对最小滤波器不满足回降直流功率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控制模式转换、减少非故障电网被动功率损失量等措施,使得某一交流电网回降功率对另一交流电网影响最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RTDS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分层侧绝对最小滤波器不满足回降直流功率的策略可以较好地解决因分层接入带来的绝对滤波器不满足回降直流功率协调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分层接入 无功功率控制 功率回降 控制模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储能系统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直流电压控制策略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咸善 叶浪 程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41-3146,共6页
风电系统故障及其处理过程中,双馈电机双变流器间会产生不平衡有功功率,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变化引发电容击穿。基于变流器和直流电容的模型提出混合储能装置中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的协调控制策略,依据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取直流侧功率幅值变... 风电系统故障及其处理过程中,双馈电机双变流器间会产生不平衡有功功率,导致直流母线电压变化引发电容击穿。基于变流器和直流电容的模型提出混合储能装置中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的协调控制策略,依据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取直流侧功率幅值变化的高、低频分量控制DC/DC变换器,进一步计算了混合储能装置的容量约束方法,并通过MATLAB搭建模型验证上述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减少故障期间电机直流侧不平衡功率,稳定直流侧电压,提高系统的高-低电压穿越能力。该方法易于工程实现,可为风电机组配备故障全程穿越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混合储能系统 经验模态分解 故障穿越 直流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高占比的特高压电网频率控制模式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常烨骙 刘娆 +3 位作者 巴宇 王海霞 吕泉 李卫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1-629,共9页
在新能源广域消纳和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电网新特征下,频率控制模式及其控制性能评价方式应该发生改变。基于协同控制理念,提出了省网采用新的协同频率偏差控制模式(cooperationfrequencybias control,CFBC);针对交直流混联增强区域网间... 在新能源广域消纳和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的电网新特征下,频率控制模式及其控制性能评价方式应该发生改变。基于协同控制理念,提出了省网采用新的协同频率偏差控制模式(cooperationfrequencybias control,CFBC);针对交直流混联增强区域网间相互影响的情况,论述了交流互联采用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控制模式、直流互联采用定频率控制模式的合理性;综合分析国内外电网评价标准,提出新的通用评价方法,包括长期的频差均方根值约束和短期的频率持续越限时间约束;建立针对网调和省调的两层级评价结构,并设置了新的频率偏差系数和控制偏差。仿真表明,省调采用CFBC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全网调节资源,实现频率快速恢复;网调采用联络线功率频率偏差控制模式益于实现交流互联区域网的自治管理以及责任的划分;该文评价方法既能满足电网长期和短期的运行要求,又能减少机组调节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消纳 特高压交直流 频率控制模式 自动发电控制 控制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DC-DC升压变换器的动态建模及其数字补偿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 黄忠来 +1 位作者 徐平凡 王慧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1029,共9页
针对广泛应用于核电子设备的稳压电源中的非理想型直流—直流(DC-DC)升压变换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技术对非理想升压变换器进行动态建模,通过对状态方程进行状态平均,以到变换器的连... 针对广泛应用于核电子设备的稳压电源中的非理想型直流—直流(DC-DC)升压变换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DC-DC变换器设计方案。首先,采用平均状态空间技术对非理想升压变换器进行动态建模,通过对状态方程进行状态平均,以到变换器的连续时间传递函数作为设计有效控制器的前提;然后,通过采用数字再设计和直接数字设计两种方法,对DC-DC升压变换器的数字控制器进行了设计,从而实现变换器的闭环控制和动态响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C-DC升压变换器及其数字补偿设计不仅实现了预期的动态电压调节性能,而且在输入电压动态变化范围、瞬态响应时间和响应带宽方面相比于目前先进的设计方案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压电源 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 开关模式 状态空间方程 闭环控制 瞬态响应 响应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送端弱联网方式下交流滤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云亮 陈德扬 +3 位作者 肖峥 赵艳军 常东旭 朱益华 《广东电力》 2018年第9期39-44,共6页
在某些检修方式下,当直流送端交流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时,整流站交流母线可能存在电压过低或过高的问题,极大限制了直流运行方式。为提高直流输送能力和系统安全稳定性,建立了基于数字实时仿真器的实时数字物理混合仿真试验平台,研究了直... 在某些检修方式下,当直流送端交流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时,整流站交流母线可能存在电压过低或过高的问题,极大限制了直流运行方式。为提高直流输送能力和系统安全稳定性,建立了基于数字实时仿真器的实时数字物理混合仿真试验平台,研究了直流送端弱联网方式下使用无功控制模式、电压控制模式的系统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电压控制模式可提高整流站母线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联网方式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滤波器控制策略 无功模式 电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重工作方式的双向DC/DC变换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善磊 吕征宇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10期21-23,共3页
针对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需要,采用TMS320LF2407 DSP芯片,完成了BUCK/BOOST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硬件设计,并为3种工作方式分别设计了全数字控制方案,实现了变换器的多种工作方式。最后,制作了实验样机,以验证该设计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 针对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需要,采用TMS320LF2407 DSP芯片,完成了BUCK/BOOST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硬件设计,并为3种工作方式分别设计了全数字控制方案,实现了变换器的多种工作方式。最后,制作了实验样机,以验证该设计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电路恒压、恒流效果很好,并且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该变换器可以对超级电容装置进行分段恒流充电或者恒压充电,也可以将能量由超级电容向直流母线进行恒流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变换器 工作方式 数字控制 恒流 恒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鲁棒控制器的有功功率调制在多端直流输电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宁璨 徐政 +2 位作者 唐庚 董桓锋 陈鹤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4-673,共10页
提出一种基于滑模鲁棒控制器的有功功率调制方案,并将它应用在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可以通过快速调节陆上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传输功率,加强陆上交流系统受到扰动后的稳定性。该控制方... 提出一种基于滑模鲁棒控制器的有功功率调制方案,并将它应用在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可以通过快速调节陆上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传输功率,加强陆上交流系统受到扰动后的稳定性。该控制方式由以下3步实现:1)受到扰动后的陆上交流系统,其内部机组根据振荡形式差异,可划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动态特性由系统惯量中心模型来表征;2)以灵敏度系数来描述某个机组的角速度相对陆上某个VSC有功变化的灵敏程度,并提出权重系数来量化每个VSC的调制程度;3)通过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推导,得出附加控制规则。上述方案被应用在PSCAD/EMTDC软件上的一个改进的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功功率调制 滑模鲁棒控制器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 系统惯量中心 灵敏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