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等离子体球化钨粉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卫刚 孙杨 +5 位作者 郑敏 高岭 刘璐 汪舸 王娅辉 杨肖肖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3-759,共7页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具有核心温度高、环境清洁等特点,且制备出的粉体球形度高、球化率高,成为增材制造用高质量粉体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以不规则钨粉为原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制备球形钨粉,研究不同送粉速率及送粉气流量对...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具有核心温度高、环境清洁等特点,且制备出的粉体球形度高、球化率高,成为增材制造用高质量粉体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以不规则钨粉为原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制备球形钨粉,研究不同送粉速率及送粉气流量对球化后粉末颗粒性能的影响,证明不规则钨粉球化过程中的3种转变机制,并在较大送粉气流量下,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技术原位合成了纳米颗粒附着的球形钨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粉末流动性测试仪对球化后钨粉颗粒的形貌、物相、粒径分布、流动性及松装密度等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球化后钨粉颗粒物相未发生变化,呈现出单一钨相,送粉速率为8 r·min^(-1)时,制备的钨粉颗粒表面光滑且球化率可达到98%以上,粒径分布相较于原料粉末变窄。球化后钨粉的流动性最高,达到5.35 s·50 g^(-1),相较原料钨粉减少了13.18 s;松装密度由5.37提高到11.67 g·cm^(-3),提高了1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钨粉 球化率 送粉气流量 球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粉制备及其在乙醇中的分散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小敏 张振忠 +2 位作者 林峰 文永鹏 雷晓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测试纳米Cu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pH-Zeta电位图... 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测试纳米Cu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pH-Zeta电位图,系统研究了超声时间、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加入量对纳米铜粉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的纳米铜粉纯度高达99.91%(质量分数,下同),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颗粒呈链球型,多晶立方结构。在无水乙醇介质中,推荐较好的纳米Cu粉分散稳定性工艺:采用油酸(OA)/十二羟基硬脂酸(HSA)复合表面活性剂修饰,其加入量为OA-0.5%,HSA-0.5%,超声70min,pH值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 纳米铜粉 分散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点火器化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兵兵 何立明 +2 位作者 沈英 白晓峰 于锦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1174,共4页
为研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化学效应,测量了点火器喷出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发射光谱,分析得到等离子体射流与常压环境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种类,通过烟气分析仪定量测量了距离点火器出口8cm处的NO和CO含量,并研究了点火器弧电流、... 为研究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化学效应,测量了点火器喷出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发射光谱,分析得到等离子体射流与常压环境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粒子种类,通过烟气分析仪定量测量了距离点火器出口8cm处的NO和CO含量,并研究了点火器弧电流、工作介质流量对NO和CO体积分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点火器喷出的等离子体射流与环境空气相互作用可产生活性粒子H,O和N,带电粒子O2+,N2+和激发态粒子N2(A3),N2(B3),N2(C3)和O2(b1)等;增大弧电流、工作介质流量,等离子体射流头部附近NO和CO体积分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 等离子体射流 化学效应 发射光谱 活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钴粉的制备及其在乙醇中的分散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蒙海宁 赵芳霞 张振忠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986-2992,共7页
针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制备基础研究,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纳米级钴粉,利用X线衍射(XRD)、X线荧光分析(XRF)、振动磁强计(V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测定样品粉体于无... 针对高性能硬质合金的制备基础研究,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纳米级钴粉,利用X线衍射(XRD)、X线荧光分析(XRF)、振动磁强计(VS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测定样品粉体于无水乙醇中pH-Zeta电位的基础上,研究超声时间和特定的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分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钴粉为立方晶体结构,纯度(质量分数)达99.923%,粒径分布窄,颗粒呈现球形。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的分散效果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分散剂分散效果从优到劣的顺序为:PVP,SHMP,TEA,CTAB和STAN-80。纳米钴粉在无水乙醇中较好分散工艺为:在pH=7的情况下,PVP加入量(质量分数)为2%,超声时间为30 min,超声功率为560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 纳米钴粉 分散性能 无水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纳米硅粉的制备及其在水中的分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振 张振忠 +2 位作者 耿志鹏 赵芳霞 武黎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4-500,共7页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高纯度纳米级硅粉,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氮氧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研究超声时间和不同的分散剂及其加入...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高纯度纳米级硅粉,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分析、氮氧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研究超声时间和不同的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纳米硅粉在水介质中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出近球形、立方晶型结构的纳米硅粉,粒径分布窄,其纯度达到99.93%(质量比)。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浓度的增加,分散效果呈现先增大后趋向平稳的趋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纳米硅粉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效果最好。纳米硅粉在水介质中较好的分散工艺为:在pH=6、超声功率为560 W的情况下,CTAB加入量为4%,超声时间为80 min。分散后的硅粉比未分散的硅粉首次放电比容量提升14.93%,达到了2640 m 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3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法 纳米硅粉 蒸馏水 分散工艺 锂硅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镍铜复合粉体在乙醇溶液中的分散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广 张振忠 +2 位作者 路承杰 陈骞 张少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在对直流氢电弧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镍铜复合粉体的Zeta电位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2类分散剂中的各种材料,研究了各种材料超声时间和加入质量分数对纳米粉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分散效果随... 在对直流氢电弧蒸发法制备的纳米镍铜复合粉体的Zeta电位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2类分散剂中的各种材料,研究了各种材料超声时间和加入质量分数对纳米粉体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分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分散效果随着超声时间和分散剂加入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阴离子型分散剂中油酸对镍铜复合粉体的分散效果最好,在乙醇溶液中质量分数为2.5%的油酸的最佳超声时间为6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蒸发 纳米镍铜复合粉体 分散剂 超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Te_3纳米粉末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合成 被引量:3
7
作者 段兴凯 江跃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1-734,共4页
以单质Bi,Te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了Bi2Te3纳米粉末。通过XRD,EDS,TEM和SAED分析方法对Bi2Te3粉末的物相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Bi2Te3纳米粉末的平均粒径约为35 nm,粉末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还有一些薄... 以单质Bi,Te粉末为原材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法制备了Bi2Te3纳米粉末。通过XRD,EDS,TEM和SAED分析方法对Bi2Te3粉末的物相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Bi2Te3纳米粉末的平均粒径约为35 nm,粉末呈不规则的多面体结构,还有一些薄片状和棒状的结构,这与Bi2Te3半导体化合物的高度各向异性是一致的。研究了电弧电流和氩气压力对合成Bi2Te3纳米粉末的粒径和产率的影响,随着电弧电流或氩气气压的增加,粉末的粒径和产率都逐渐增大,但产率的增加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TE3 纳米粉末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热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DCPJ)法在沉积金刚石膜上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翟华嶂 曹传宝 朱鹤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是制备金刚石膜的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综述了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的原理、进展状况、工艺上的改进和建立机理模型上的努力。
关键词 等离子体喷射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 薄膜 DCPJ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石墨阴极等离子弧制备碳纳米管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勇 葛泽龙 綦秀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研究两种电极(钨、石墨)对碳纳米管形成的影响,用直径为2 mm钨棒和直径为3 mm石墨棒作阴极,石墨基板作阳极,形成惰性气体保护下的直流等离子弧制备体系。对60~140 A电流加热下的产物进行扫描电镜、XRD分析。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数量随... 为研究两种电极(钨、石墨)对碳纳米管形成的影响,用直径为2 mm钨棒和直径为3 mm石墨棒作阴极,石墨基板作阳极,形成惰性气体保护下的直流等离子弧制备体系。对60~140 A电流加热下的产物进行扫描电镜、XRD分析。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数量随电流变大先增后减,当电流为120 A时,以石墨为阴极的等离子弧作用处产生大量的管状结构,直径约为10~20 nm,以钨为阴极的作用处未产生明显的管状结构。为阐明钨、石墨作为等离子弧时,不同物质的特性对碳纳米管形成的影响规律,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钨和石墨的功函数,分别为4.68、5.28 eV,说明石墨作阴极时,电子在轰击阳极过程携带到阳极的逸出功比钨极大,导致阳极蒸发效率高,因此石墨阴极产生碳纳米管的效率高于钨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直流等离子弧 碳纳米管 第一性原理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丛日东 崔航 +1 位作者 张健 崔啟良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出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这是一种快速、低成本、高产量的新方法,可用来制备稀土金属氮化物。结构物性表征和能谱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cN晶体为满足化学计量比的单晶,而YN晶体为非化学计量比的多晶... 利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出稀土氮化物ScN、YN微晶,这是一种快速、低成本、高产量的新方法,可用来制备稀土金属氮化物。结构物性表征和能谱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cN晶体为满足化学计量比的单晶,而YN晶体为非化学计量比的多晶,其中Y的含量高于N。综合XRD、EDS、HRTEM和PL结果分析表明,YN晶体主要由大量随机取向的单晶颗粒组成,单晶颗粒间分布着一些非晶的金属Y,光谱结果分析表明YN中存在大量的N空位。此外,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由于Y族金属氮化物中有限组分较高的解离压力以及产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历较高的淬火速率(103 K/s),导致YN解离而形成的Y金属团簇的无序排列,进而使其在冷却过程中形成了非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方法 SCN YN微晶 化学计量比 非晶金属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级金刚石材料生长及其MESFET器件特性
11
作者 王晶晶 何泽召 +4 位作者 宋旭波 张平伟 郭辉 冯志红 蔡树军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5-690,共6页
采用直流电弧喷射法制备了电子级自支撑金刚石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金刚石膜表面形貌,用Raman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晶体分析及表征,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为(110)择优取向,厚度均匀,... 采用直流电弧喷射法制备了电子级自支撑金刚石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金刚石膜表面形貌,用Raman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晶体分析及表征,结果表明,金刚石薄膜为(110)择优取向,厚度均匀,电学性能稳定。研究了抛光转速和压力对金刚石膜抛光效率的影响,抛光处理后金刚石表面粗糙度(R ms)为0.569 nm。采用氢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对该样品进行处理形成p型表面沟道,并采用自对准工艺制作出具有射频特性的金刚石场效应晶体管,其饱和电流密度为330.9 mA/mm,电流截止频率f T为9.3 GHz,最大振荡频率f max为18.5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喷射法 多晶金刚石 射频场效应晶体管(RF MESFET) 射频特性 抛光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离子体裂解低碳烃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凌岳 张文君 +6 位作者 秦威 吴剑骅 李如龙 张铭 任其龙 杨启炜 苏宝根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3-874,共12页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而具有卓越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力学等性质,在储能、电子、环境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制备方法还难以实现高品质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规模的制备,阻碍了石墨烯的产...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碳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而具有卓越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力学等性质,在储能、电子、环境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制备方法还难以实现高品质石墨烯的低成本、大规模的制备,阻碍了石墨烯的产业化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的各种制备方法,介绍了不同制备方法的特点,重点介绍了热等离子体法裂解低碳烃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射频热等离子体法和直流电弧放电热等离子体法,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石墨烯 裂解 低碳烃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元Ni/NiO/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储锂性能
13
作者 杨文飞 张钟元 +3 位作者 张雪 王轶农 郭显娥 董星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3-30,共8页
NiO由于理论容量高(718 mAh·g^(-1))、密度大、安全无污染,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低电导率和固有体积膨胀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使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Ni纳米粒子,在空气中... NiO由于理论容量高(718 mAh·g^(-1))、密度大、安全无污染,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低电导率和固有体积膨胀限制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使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Ni纳米粒子,在空气中氧化烧结后获得一维链状Ni/NiO纳米复合材料,将其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tion graphene oxide,rGO)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均匀混合,并使用喷雾干燥及焙烧工艺获得了Ni/NiO/rGO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NCs)。一维Ni/NiO纳米链被均匀地担载到二维石墨烯片层结构上,其中Ni、NiO和rGO组元含量分别为2.15%、87.83%和10.02%(质量分数)。Ni/NiO纳米链的一维状结构可有效缓解NiO活性组分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均匀分布的金属Ni粒子和石墨烯基体为电子输运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了Ni/NiO/rGO NCs的电导率。此复合材料电极在0.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在1016.8 mAh·g^(-1),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和倍率性能。NiO基纳米材料的结构调控和性能优化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还原氧化石墨烯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喷雾干燥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金刚石自支撑膜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成明 陈良贤 +3 位作者 刘金龙 魏俊俊 黑立富 吕反修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7,共12页
文章综述了以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自支撑金刚石膜的研究新进展,对电弧特性、金刚石晶体质量、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热学性能进行了介绍。研究表明:不同电弧区域的金刚石膜结晶质量及应力状态有所差异,钛过渡层可以降低金刚石的... 文章综述了以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自支撑金刚石膜的研究新进展,对电弧特性、金刚石晶体质量、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热学性能进行了介绍。研究表明:不同电弧区域的金刚石膜结晶质量及应力状态有所差异,钛过渡层可以降低金刚石的残余应力;采用四点弯曲测得金刚石的断裂韧性为10.99MPa·m^(1/2);一定温度范围内,金刚石吸收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基本不受金刚石质量和厚度的影响;金刚石的光学性能越好,其热导率越高,且金刚石形核面热导率略高于生长面,500K以上时多晶金刚石膜的热导率近似于单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 金刚石自支撑膜 断裂韧性 吸收系数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制备金刚石涂层拉拔模具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玉明 李国华 姜龙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29,共5页
线材拉拔加工正向精密、高速、低耗、高生产效率方向发展,金刚石涂层拉拔模具是最受用户青睐的产品之一。在综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技术制备金刚石涂层拉拔模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洛氏硬度计、表面粗糙度轮廓测量仪、拉曼光谱仪和光学... 线材拉拔加工正向精密、高速、低耗、高生产效率方向发展,金刚石涂层拉拔模具是最受用户青睐的产品之一。在综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技术制备金刚石涂层拉拔模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洛氏硬度计、表面粗糙度轮廓测量仪、拉曼光谱仪和光学显微镜进行涂层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金刚石涂层的纯度和厚度均匀性均较好;在1470 N载荷下薄膜压痕的边缘区域无严重裂纹及薄膜脱落现象,其表面粗糙度R a平均值为1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法 拉拔模具 金刚石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金刚石自支撑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金龙 安康 +4 位作者 陈良贤 魏俊俊 唐伟忠 吕反修 李成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金刚石膜以其最高的硬度、热导率、热震性能以及极高的强度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世纪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成功制备出金刚石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金刚石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别对国内外自支撑金刚石膜材料... 金刚石膜以其最高的硬度、热导率、热震性能以及极高的强度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世纪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成功制备出金刚石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金刚石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别对国内外自支撑金刚石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及相关应用进行简要介绍,并讨论近几年我国在高质量金刚石膜材料制备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目前主要的制备技术有热丝、直流辅助等离子体、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在小尺寸、高质量金刚石膜的制备技术基础上,21世纪初,国外几大技术强国先后宣布实现了大面积、高质量CVD金刚石膜的制备,并将其用于诸如红外光学窗口等高技术领域。我国也在CVD金刚石膜研发方面不断进步,先后掌握了热丝、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直流辅助等离子体CVD等合成大面积金刚石自支撑膜技术,近几年也掌握了915 MHz微波等离子体CVD技术,这些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在高质量金刚石膜制备技术领域跟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直流辅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自支撑金刚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等离子体法制氢气和碳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西 王丹 +1 位作者 丁桐 李金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9,53,共11页
传统甲烷制氢技术会伴随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甲烷等离子体法裂解技术将甲烷中的碳元素直接转化为固体碳材料,过程无二氧化碳排放,并有效提高了甲烷的利用价值。通过文献调研方式回顾和分析了甲烷等离子体法裂解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传统甲烷制氢技术会伴随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甲烷等离子体法裂解技术将甲烷中的碳元素直接转化为固体碳材料,过程无二氧化碳排放,并有效提高了甲烷的利用价值。通过文献调研方式回顾和分析了甲烷等离子体法裂解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甲烷等离子体法裂解中等离子体的类别主要分为热等离子体和冷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中主要的活性粒子是高能电子,热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物质为高能电子和重粒子;(2)冷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主要有电晕放电、介质阻挡放电、滑动电弧放电等,所需功率较低;热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主要为直流电弧放电、直流-射频耦合放电,所需功率较高;(3)甲烷在等离子体中的转化率和氢气的产率与工作气体类别、工作气体与甲烷物质的量比、气体电解功率大小、电极构型、反应腔体结构等工艺参数都有直接关系;(4)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和电极结构设计,甲烷在等离子体中可裂解生成如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薄片等不同形貌的固体碳材料,产品多样。结论认为,甲烷等离子体法裂解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是甲烷高附加值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提高甲烷等离子体法制氢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生成碳材料的选择性是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直流电弧放电 甲烷裂解 低碳排放 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