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
作者 杨振玉 高勇 +4 位作者 赵迎春 魏耀林 华泽田 张忠旭 高日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2-429,共8页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飞跃。现在又进入三系法、两系法籼粳有利基因交换与自由配组的籼梗杂种优势直接利用阶段,预期将产生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飞跃。近年研究表明,双亲遗传距离与经济优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个方面,广亲和系可以将亚种F_(?)结实率提高到正常水平,但它的稳定性受双亲遗传背景与环境互作影响。因此,采用“籼梗(爪)架桥”,亲缘渐渗,有利基因交换,亲本遗传改良以及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亚种间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医用聚丙烯高分子材料输液瓶的回收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国永 曾一文 +1 位作者 汤泉 韦忠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11-2114,共4页
主要围绕废旧医用聚丙烯输液瓶材料(废旧材料)的回收与利用展开研究。近些年来,有关废旧材料,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入手,论述其回收与利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概况。直接利用包括直接能源化、直接热分解、煤炭与废旧材料共处理、直接加工成... 主要围绕废旧医用聚丙烯输液瓶材料(废旧材料)的回收与利用展开研究。近些年来,有关废旧材料,从直接与间接两个方面入手,论述其回收与利用研究的最新进展概况。直接利用包括直接能源化、直接热分解、煤炭与废旧材料共处理、直接加工成型与利用废旧材料生产涂料;间接利用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与混杂复合改性等。最后,简要论述其回收再利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聚丙烯 高分子材料 直接与间接回收利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仁祺 戴铁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3-167,共5页
介绍了国内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所采用的火法、湿法(包括水浸法、酸浸法、碱浸法和复合浸取法)和直接利用法这3种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开发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新工艺及加强废催化... 介绍了国内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钼所采用的火法、湿法(包括水浸法、酸浸法、碱浸法和复合浸取法)和直接利用法这3种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开发低成本、低污染、低能耗新工艺及加强废催化剂中其他有益元素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催化剂 钼回收 火法 湿法 直接利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化工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姚志龙 闵恩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在生产生物柴油的同时,利用部分脂肪酸甲酯和联产甘油来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可大幅度提高生物柴油产业的利润,促进生物柴油产业健康发展。从脂肪酸甲酯的直接、间接利用两方面,重点介绍了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采用精制加工和化学加工生... 在生产生物柴油的同时,利用部分脂肪酸甲酯和联产甘油来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可大幅度提高生物柴油产业的利润,促进生物柴油产业健康发展。从脂肪酸甲酯的直接、间接利用两方面,重点介绍了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采用精制加工和化学加工生产润滑剂、工业溶剂、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等化工产品技术的进展。研究认为:利用脂肪酸甲酯合成大宗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将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潜力,也适合我国国情,顺应世界化工行业发展的趋势。但利用脂肪酸甲酯和甘油来生产何种大宗化工产品,应从3个因素来考虑:①与石油原料对比,生物质原料价格越低越好;②利用生物质原料生产大宗化工产品的工艺比利用石油生产更具有优势,即工艺流程短、投资少、成本低、对环境更友好;③化工产品市场价格高,容易进入销售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化工利用 润滑剂 工业溶剂 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体硅胶弱阳离子交换剂的再生与应用
5
作者 王燕 张番 +2 位作者 李蓉 陈国亮 王小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70,共4页
将不同配体的硅胶填料回收酸洗后,以亚氨基二乙酸(IDA)为新配体,分别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合成IDA-回收硅胶,研究合成填料的色谱性能,并与制备的IDA-新硅胶色谱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尽管IDA-回收硅胶柱的各项性能均略低于新硅胶色谱柱,但... 将不同配体的硅胶填料回收酸洗后,以亚氨基二乙酸(IDA)为新配体,分别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合成IDA-回收硅胶,研究合成填料的色谱性能,并与制备的IDA-新硅胶色谱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尽管IDA-回收硅胶柱的各项性能均略低于新硅胶色谱柱,但也能有效分离蛋白。用直接法合成得到的IDA-回收硅胶柱的性能要比用间接法合成得到的IDA-回收硅胶柱的性能好,并且成功的提取和纯化了蛋清中的溶菌酶(Lys)和猪心中的细胞色素-C(Cyt-C)。研究证明了硅胶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直接法 间接法 IDA-回收硅胶柱 蛋白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