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的结构及DNA切割活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寿春 邵颖 +2 位作者 涂超 戴春晖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9-1164,共6页
合成了一种以吡啶-2,6-二甲酸(dipicH2)桥联的新型双核邻菲咯啉铜配合物,[Cu2(phen)3(dipic)(OH)]·Na·ClO4·2H2O(phen为1,10-菲咯啉的缩写)。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2585(2)nm,b=2.1963(3)nm,c=1.61... 合成了一种以吡啶-2,6-二甲酸(dipicH2)桥联的新型双核邻菲咯啉铜配合物,[Cu2(phen)3(dipic)(OH)]·Na·ClO4·2H2O(phen为1,10-菲咯啉的缩写)。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2585(2)nm,b=2.1963(3)nm,c=1.6195(2)nm,β=100.951(2)°。配合物分子中的两个中心铜离子均处于变形的四方锥配位环境,并通过吡啶-2,6-二甲酸配体上的氧氮原子相连。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pH7.4,温度37℃,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或在H2O2的存在下,该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DNA表现出显著的切割活性,为人工金属核酸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配合物 铜配合物 结构 DNA 切割活性 吡啶-2 6-二甲酸 核酸模拟酶 邻菲咯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配合物[Cu(pht)_2(ba)_2]_2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喜兰 施鹏飞 +2 位作者 许兴友 尹福军 王大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5-1289,共5页
由过渡金属Cu(Ⅱ)、苯妥英(Hpht)与苄胺(ba)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Cu(pht)2(ba)2]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 由过渡金属Cu(Ⅱ)、苯妥英(Hpht)与苄胺(ba)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Cu(pht)2(ba)2]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54(15)nm,b=1.201(17)nm,c=1.489(2)nm,α=93.24(2)°,β=102.14(2)°,γ=91.79(2)°,V=1.840(5)nm3,F(000)=814,Z=1,Dc=1.408g·cm-3,μ=0.648mm-1,R1=0.0973,wR2=0.1929。配合物分子中每个Cu(II)离子以N4O1的五配位形式位于变形的三角双锥构型中。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该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4种受试细菌均有一定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Ⅱ)-2,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文贯 彭翠红 +1 位作者 刘宏文 冯小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2-1226,共5页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l analysis.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0.82510(11)nm, b=0.68870(9)nm, c=2.3007(3)nm, β =100.847(2)° , V=1.2840(3)nm3, Z=2, Dc=1.742Mg· m- 3, μ (MoKα )=1.723mm- 1, F(000)=684.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final R1=0.0267, wR2=0.0735. The complex molecule structure has dinuclear centrosymmetric dimeric structure in which a planar Cu2O2 core features. The ligand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dianion is μ 2 tridentate, chelating one copper? ion via one nitrogen, one hydroxy oxygen atom and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and the hydroxy oxygen atom simultaneously coordinates to the other copper? ion of the dimer. In the structure the copper? ion rendered four coordination in a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geometry structure. CCDC: 212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铜离子 Cu(Ⅱ)-2 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大环双核铜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溶液中配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实 鲁统部 +3 位作者 冯小龙 李炎武 毛宗万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4-1006,共3页
The macrocyclic ligand(L) and its dinuclear copper(Ⅱ) and zinc(Ⅱ)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 2L(Him) 2](ClO 4) 4·2H 2O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macrocyclic ligand(L) and its dinuclear copper(Ⅱ) and zinc(Ⅱ)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 2L(Him) 2](ClO 4) 4·2H 2O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the space group P2 1/c , a =0.951 2(2) nm, b =2.010 4(4) nm, c =1.202 5(2) nm, β =98.89(3)°, V =2.271 9(8) nm 3, Z=2, D c=1.599 Mg/m 3 , F (000) = 876 , R =0.059 1, wR =0.173 3, GOF(F)=1.009. The copper(Ⅱ) atom is five coordinated with four nitrogen atoms of the macrocyclic ligand and one nitrogen atom of imidazole. The stepwis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1∶1 and 2∶1 molar ratios of Cu to L and Zn to L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in KCl supporting electrolyte(0.100 mol/L) at 25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zinc(Ⅱ) ion can form hydroxide bridged dinuclear complex [Zn 2(OH)L] 3+ , while the copper(Ⅱ) ion can only form dinuclear complex 3+ with macrocyclic lig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大环双核铜锌金属配合物 合成 结构 溶液 配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建方方 孙萍萍 肖海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57-760,共4页
The structure of [Cu2(Hdmg)4] (Hdmg=dimethylglyoxime anio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It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Z=2.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0.71601(14)nm; b=1.7044(3)nm; c=1.0126... The structure of [Cu2(Hdmg)4] (Hdmg=dimethylglyoxime anio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It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Z=2.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0.71601(14)nm; b=1.7044(3)nm; c=1.0126(4)nm; β =113.89(2)° ; Mr=587.52 (C16H28Cu2N8O8); V=1.1299(5)nm3. The copper atom lies in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environment. The four equatorial donors are four nitrogen atoms from bidentate chelate dimethylglyoxime anion ligands. The oxygen atom from the dimethylglyoxime ligand acts as a bridging atom occupying the apical position of the symmetry related copper atom in the dimer structure. The two dimethylglyoximes bridge two copper atoms to form a six member Cu2O2N2 ring, respectively. The thermal gravity (TG) data indicate that the compound [Cu2(Hdmg)4] undergoes two exothermic reactions with loss of the organic ligand to give residue CuO. CCDC: 208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酰腙铜(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海士坤 娄淑芳 仇晓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6-912,共7页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_2(L^1)_2(1)和[Zn_2(L^2)_2(CH_3OH)_2](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_2(L^1)_2(1)和[Zn_2(L^2)_2(CH_3OH)_2](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14 11(6)nm,b=1.180 04(7)nm,c=1.359 36(9)nm,α=101.928(2)°,β=91.399(2)°,γ=107.873(2)°,V=1.359 3(2)nm3,Z=2,R_1=0.054 0,wR_2=0.118 9,GOF=0.970。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216 97(9)nm,b=1.214 96(9)nm,c=1.212 83(9)nm,β=110.939(1)°,V=1.674 8(2)nm^3,Z=2,R1=0.034 1,wR_2=0.068 9,GOF=1.02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中的Cu原子是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的Zn原子是四方锥配位构型。还通过MTT法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抗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铜配合物 锌配合物 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Cu_2(C_(23)H_(26)Cl_2N_4O_2)](ClO_4)_2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焕 潘志权 +2 位作者 冷士良 张雪梅 夏先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0-594,共5页
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由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和1,3-丙二胺,与铜(Ⅱ)反应形成的,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a=0.87105(16)nm,b=0.95778(18)nm,c=1.8104(3)nm,β=100.761(18)°,V=1.4838(5)nm3,Z=2,Dc... 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由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和1,3-丙二胺,与铜(Ⅱ)反应形成的,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a=0.87105(16)nm,b=0.95778(18)nm,c=1.8104(3)nm,β=100.761(18)°,V=1.4838(5)nm3,Z=2,Dc=1.762Mg.m-3,μ=1.85 mm-1,F(000)=796,and final R1=0.061,wR2=0.126。晶体结构表明:两个铜离子位于双核大环中间,与大环的胺、亚胺以及酚羟基的氧进行配位。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双核铜配合物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Ⅱ)配合物{[Cu(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小明 冯泳兰 +4 位作者 张复兴 庾江喜 蒋伍玖 欧亚平 邝代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2-938,共7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配合物为双核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发光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荧光发射光谱为416nm,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沟面结合方式相互作用,配合物结合常数Kbl=4.68×10^3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DNA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氧基苯甲酸为配体的两个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理论计算(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琦 于良民 +3 位作者 夏树伟 李霞 闫星辰 倪春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5-593,共9页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1)和Cu2(L2)4(CH3OH)2(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 以2-甲氧基苯甲酸(HL1)、2,3-二甲氧基苯甲酸(HL2)及甲醇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2(L1)4(CH3OH)2(1)和Cu2(L2)4(CH3OH)2(2),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其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2个配合物都具有双核铜结构,由2个铜离子、4个L配体分子和2个甲醇配体分子组成,其中配体L通过双齿配位模式与铜离子配合。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通过Gaussian 09软件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苯甲酸 双核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Ⅱ)配合物在H_2O_2存在下对DNA的氧化切割活性(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寿春 邵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3-1739,共7页
A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2(phen)(dipic)2(H2O)2]·2H2O (phen=1,10-phenanthroline, dipicH2=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has been prepar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 A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2(phen)(dipic)2(H2O)2]·2H2O (phen=1,10-phenanthroline, dipicH2=2,6-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 has been prepar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cell parameters a=0.846 0(17) nm, b=1.289 5(3) nm, c=1.452 7(3) nm, α=77.42(3)°, β=79.11(3)°, γ=87.08(3)°, and V=1.518 8(6) nm3. The dinuclear complex shows potential DNA cleavage activity at micromolar concent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H2O2 and exhibits higher nuclease efficiency than mononuclear complex [Cu(dipic)(H2dipic)]·H2O. Without external reductants, the added H2O2 may contribute to the gener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that result in DNA strand scission.CCDC:291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DNA 氧化切割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4-对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作祥 徐海军 +1 位作者 宫晓宁 吴平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92-1496,共5页
A dinuclear Cu(Ⅱ) complex [Cu2(MMBPT)2Cl4(H2O)2.5] (I) [MMBPT=3-Methyl-4-(4-Methylphenyl)-5-(2-pyridyl)-1,2,4-triazole]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MMBPT with CuCl2.2H2O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 A dinuclear Cu(Ⅱ) complex [Cu2(MMBPT)2Cl4(H2O)2.5] (I) [MMBPT=3-Methyl-4-(4-Methylphenyl)-5-(2-pyridyl)-1,2,4-triazole] was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MMBPT with CuCl2.2H2O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The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c with a=1.273 4(3) nm,b=1.237 5(3) nm,c=2.403 2(5) nm,β=90.51(3)°. V=3.786 6(13) nm3,Z=2,Dc=1.429 Mg.m-3,μ=1.445 mm-1,F(000)=1 660,and final R1=0.055 5,wR2=0.129 7.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dinuclear Cu2N6 unit is almost planar in which each Cu(Ⅱ)ion was five-coordinated by one nitrogen atoms from MMBPT and two chlorine in the basal positions and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two MMBPTs respectively in the axial one,to form a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Magnetic measurements reveal a relatively strong antiferromagentic interaction in the complex. CCDC:72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唑 晶体结构 双核铜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核双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仇晓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67-1672,共6页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其中L1是双席夫碱配体N,N′-二(5-氟水杨基)-1,3-丙二胺(H2L1)的二价阴离子,L2是N,N′-二(5-氟水杨基)-1,2-乙二胺(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其中L1是双席夫碱配体N,N′-二(5-氟水杨基)-1,3-丙二胺(H2L1)的二价阴离子,L2是N,N′-二(5-氟水杨基)-1,2-乙二胺(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348 8(1)nm,b=0.681 4(1)nm,c=1.708 7(1)nm,β=108.903(3)°,V=1.485 7(2)nm3,Z=4,R1=0.048 0,wR2=0.114 1,Goof=1.115。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C2/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2.756 8(2)nm,b=0.703 6(1)nm,c=1.454 7(1)nm,β=94.758(2)°,V=2.811 8(5)nm3,Z=4,R1=0.047 2,wR2=0.113 9,Goof=1.09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Cu原子都是四方椎配位构型。通过MTT法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铜配合物 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键和π-π堆积构筑的二维超分子配合物[Cu_2(phon)_2(μ_2-Cl)_2Cl_2]·DMF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海燕 杨芙丽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11-415,共5页
利用1,10-邻菲啰啉-5,6-二酮(phon)与二水合氯化铜反应得到了超分子配合物[Cu2(phon)2(μ2-Cl)2Cl2].DMF(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铜离子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 利用1,10-邻菲啰啉-5,6-二酮(phon)与二水合氯化铜反应得到了超分子配合物[Cu2(phon)2(μ2-Cl)2Cl2].DMF(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铜离子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构型中,分子间通过C—H…Cl and C—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网络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邻菲啰啉-5 6-二酮 双核铜(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氢键 Π-Π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羧基氧桥联双核铜配合物[Cu_2(nta)(Phen)_3]NO_3·6H_2O的合成、表征与晶体结构
14
作者 陈志敏 王剑秋 +4 位作者 曾荣英 邝代治 张复兴 冯泳兰 彭运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3-747,共5页
由H_3nta(H_3nta=nitriloriacetic acid)、Phen(Phen=1,10-phenanthroline)与Cu^(2+)离子反应,合成标题配合物[Cu_2(nta)(Phen)_3]NO_3·6H_2O。该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中,2个中心铜原子分别与配位原子... 由H_3nta(H_3nta=nitriloriacetic acid)、Phen(Phen=1,10-phenanthroline)与Cu^(2+)离子反应,合成标题配合物[Cu_2(nta)(Phen)_3]NO_3·6H_2O。该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中,2个中心铜原子分别与配位原子构成变形八面体和变形三角双锥结构。晶体中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TG分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在194℃以下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三乙酸 邻菲咯啉 镍(Ⅱ) 桥联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晶体结构
15
作者 郝志峰 余坚 +2 位作者 张耀方 陈耀文 余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15-1321,共7页
由Cu(Ⅱ)、2,2′-联吡啶(邻菲咯啉)与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在溶液中组装得到2个双核配合物[Cu2(L)2(2,2′-bipy)2]·8H2O(1)、[Cu2(L)2(phen)2]·2H2O(2)(H2L=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2,2′-bipy=2,2′-联吡啶,phen=邻菲咯啉)。用元... 由Cu(Ⅱ)、2,2′-联吡啶(邻菲咯啉)与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在溶液中组装得到2个双核配合物[Cu2(L)2(2,2′-bipy)2]·8H2O(1)、[Cu2(L)2(phen)2]·2H2O(2)(H2L=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2,2′-bipy=2,2′-联吡啶,phen=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这2个双核配合物中,中心铜离子的配位形式均为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体L中的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而是采用1个羧基的1个氧原子与Cu2+离子螯合、另1个羧基上的1个氧原子以μ2-桥联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Cu2+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位置异构配体的双核铜配合物[CU(μ-CI)(Cl)(C_(13)H_(10)N_2S)_2]_2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16
作者 郭胜利 刘省明 +1 位作者 殷元骐 郁开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590-1593,共4页
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μ-Cl)(Cl)(C13H10N2S)2]2,并对其进行了光谱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322(2)nm,b=1.5051(2)um,c=1.3591(2)nm;α=γ=90°,β=110.15(1)°,Z=2.在配... 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μ-Cl)(Cl)(C13H10N2S)2]2,并对其进行了光谱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322(2)nm,b=1.5051(2)um,c=1.3591(2)nm;α=γ=90°,β=110.15(1)°,Z=2.在配合物中,每个铜原子与2个桥连氯原子,l个端基氯原子以及2个互为位置异构体的双取代毗唑环上氮原子配位,而使钢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铜配合物 三角双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双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17
作者 孙艳华 伊玉娟 +1 位作者 高洪苓 崔建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甲酸是为数不多的三原子配体之一,其配位能力较强,能与绝大多数过渡及镧系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且配位方式灵活多变,易与其他配体共同参与配位,可形成簇状化合物,它的配合物因为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催化、吸附等性质和广泛的... 甲酸是为数不多的三原子配体之一,其配位能力较强,能与绝大多数过渡及镧系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且配位方式灵活多变,易与其他配体共同参与配位,可形成簇状化合物,它的配合物因为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催化、吸附等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配合物 双双核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_2在Cu─S键中插入产物(Ph_3P)_2Cu(S_2CSR)与溶剂反应的研究Ⅲ双核铜化合物[CuI(PPh_3)(py)]_2和[CH_2(C_5H_5N)_2]_2[Cu_2I_6]的形成和
18
作者 汤卡罗 夏天兵 +1 位作者 金祥林 唐有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95-702,共8页
CS_2在Cu─S键中插入产物(Ph_3P)_2Cu(S_2CSR)(R=Bu ̄t或与丙酮-Py混合溶剂反应,获得了双核铜化合物[CuI(PPh_3)(Py)]_2和[CH_2(C_5H_5N)_2]_2[Cu_2I... CS_2在Cu─S键中插入产物(Ph_3P)_2Cu(S_2CSR)(R=Bu ̄t或与丙酮-Py混合溶剂反应,获得了双核铜化合物[CuI(PPh_3)(Py)]_2和[CH_2(C_5H_5N)_2]_2[Cu_2I_6]两个化合物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得它们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二硫化碳 插入反应 铜-硫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氰酸根桥连双核铜配合物[μ-(SCN)Cu(dien)]_2(ClO_4)_2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磁性研究
19
作者 米春喜 胡怀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4,共4页
合成了硫氰酸根桥连双核铜配合物[μ (SCN)Cu(dien)]2(ClO4)2,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为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0.7465(2),b=0.7484(2),c=1.1822(2)nm,α=90.51(3),β=105.39(3),γ=109.06(3)°,V=0.5985(2)nm3,Dc=1.799Mg/m3,μ=2.... 合成了硫氰酸根桥连双核铜配合物[μ (SCN)Cu(dien)]2(ClO4)2,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为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0.7465(2),b=0.7484(2),c=1.1822(2)nm,α=90.51(3),β=105.39(3),γ=109.06(3)°,V=0.5985(2)nm3,Dc=1.799Mg/m3,μ=2.227mm-1,F(000)=330,Z=1.最小二乘修正得R1=0.0325,wR2=0.0906.结构由高氯酸根离子和双核铜配正离子组成,两个铜离子由两个硫氰酸根离子桥连,两个铜离子之间的距离为0.5512(2)nm.每个铜离子与二乙烯三胺的三个氮原子和硫氰酸根的一个氮原子在赤道平面上配位,另一个硫氰酸根的一个硫原子和高氯酸根的一个氧原子在轴向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Cu—N键长在0.1950(1)~0.2018(1)nm范围内,Cu—S键长0.2766(1),Cu—O键长0.2884(2)nm.研究了75~300K温度范围内固体样品的磁性,表明在铜离子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长 双核铜配合物 硫氰酸根 配位 晶体结构 磁性 固体样品 合成 二乙烯三胺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基羧酸根桥联的双核铜(Ⅱ)配合物研究(英文)
20
作者 赵圣云 仲启轩 +4 位作者 杜秋菊 马运声 唐晓艳 袁荣鑫 谢吉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11-2218,共8页
以具有芳香基团的3-(9-甲基-芴基)-丙酸(FluCO2H)和N-咔唑基丙酸(CarbCO2H)为配体,合成了5种具有双核铜结构的配合物[Cu2(FluCO2)4(CH3OH)2](1),[Cu2(FluCO2)4(DMF)2](2),[Cu2(FluCO2)4(4,4′-bipy)2]n(3),[Cu2(CarbCO2)4(CH3CN)2](4),[... 以具有芳香基团的3-(9-甲基-芴基)-丙酸(FluCO2H)和N-咔唑基丙酸(CarbCO2H)为配体,合成了5种具有双核铜结构的配合物[Cu2(FluCO2)4(CH3OH)2](1),[Cu2(FluCO2)4(DMF)2](2),[Cu2(FluCO2)4(4,4′-bipy)2]n(3),[Cu2(CarbCO2)4(CH3CN)2](4),[Cu2(CarbCO2)3(2,2′-bipy)2]ClO4(5)。晶体结构测试表明:配合物1,2和4都具有羧酸桥联的车轮状结构单元,其结构单元轴向位置分别由甲醇,二甲基甲酰胺和乙腈分子占据。配合物3中,车轮状双核铜结构单元通过4,4′-联吡啶连接构成一维链。配合物5的双核铜结构单元则是通过三个羧酸桥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状 双核铜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