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数字事权的失序与重建
1
作者 余胜泉 王莉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0,86,共12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然而,这一进程也带来教育数字事权边界日益模糊的问题。不同层级的平台均要求学校进驻,造成基层数字负担沉重、数字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教育业务流程失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变革。然而,这一进程也带来教育数字事权边界日益模糊的问题。不同层级的平台均要求学校进驻,造成基层数字负担沉重、数字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教育业务流程失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某些行政权力的失序。其根源在于数字化关注了技术系统,却没有关注业务与制度体系变革,未能真正促进各级政府教育数字事权间的深度协作。因此,需要重构教育数字事权秩序,关键在于重构数字化时代的权责配置、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和数据要素。具体实践方法是以微服务架构为支撑,通过低代码开发组件赋能各级政府,使其在各自事权范围内灵活定制和部署服务组件,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编排,打破信息壁垒,构建更加开放、协作的教育数字生态系统,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提升教育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事权 教育数字事权 数字权力 微服务架构 服务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徽州牌坊的形制分类及其演变研究
2
作者 陈刚 张凯伦 付凹平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5,共14页
牌坊是古徽州重要的建筑(构)遗存形式之一,其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基于现存牌坊基本信息与数字化测绘模型,通过梳理现存古徽州牌坊的外在与内在特征,类比分析牌坊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形制及结构构件的特征,以期构建徽州牌坊... 牌坊是古徽州重要的建筑(构)遗存形式之一,其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基于现存牌坊基本信息与数字化测绘模型,通过梳理现存古徽州牌坊的外在与内在特征,类比分析牌坊的社会功能、文化内涵、形制及结构构件的特征,以期构建徽州牌坊形制的历史谱系,探索徽州建筑文化中持续追求功能与装饰之间关系的演变、传承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 中国古建筑 徽派建筑 徽州牌坊 数字测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古建筑数字化研究综述:热点、趋势与前沿
3
作者 张文元 刘佳硕 谢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3-508,共16页
数字技术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该文借助CiteSpace分析工具对国内外古建筑数字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挖掘研究热点与趋势形成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有关于古建筑数字化研究的合总体上合作不够紧密,国... 数字技术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该文借助CiteSpace分析工具对国内外古建筑数字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挖掘研究热点与趋势形成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有关于古建筑数字化研究的合总体上合作不够紧密,国外较为紧密的研究合作主要分布在意大利,而国内的主要集中在甘肃省敦煌市,表明古建筑的艺术价值是推动古建筑数字化研究合作交流的重要因素;2)随着时间推进,国内外有关古建筑数字化研究保护不断深入,体现在古建筑数据采集技术、数字化建模标准、平台的多样性和通用性等方面;3)在古建筑数字化研究领域,国外主要关注激光扫描技术,以此延伸出3D扫描和3D建模等技术,而国内以3D建模技术为核心,以此延伸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点云等技术.加强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热点,拓展古建筑数字化研究视角是今后重点关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数字化 三维建模 研究热点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调度元宇宙架构及关键基础技术验证研究(上):复杂系统设计原理及架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凌旭 刘金波 +3 位作者 段丽娟 王彬 孙宏斌 李伟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9-1120,共12页
随着我国能源系统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带来挑战。该文探讨了利用元宇宙技术构造电力调度数字化指挥空间(电力调度元宇宙)的总体框架设计及演进路径规划,旨... 随着我国能源系统进入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带来挑战。该文探讨了利用元宇宙技术构造电力调度数字化指挥空间(电力调度元宇宙)的总体框架设计及演进路径规划,旨在将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数字孪生、混合现实结合,应用AI来分析和预测、控制电网运行状态,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技术挑战,也是前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沉淀在电力系统中的融合应用,为新形势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新探索。该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下调度控制面临的挑战,阐述构建电力调度元宇宙的动因。在电力调度元宇宙定义及内涵基础上,提出构建电力调度元宇宙实现方法。设计电力调度元宇宙体系框架和技术架构,分析元宇宙六大支撑技术在电力调度元宇宙中的应用方向。提出电力调度元宇宙演进路径与运行生态,为实现其工程化应用提供指导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元宇宙 调度元宇宙 数字孪生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腐蚀海底管道安全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宏 张宇航 +4 位作者 郭孟孟 张认认 韩子月 刘秀全 畅元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为克服目前海底管道腐蚀监测和维护方法的局限性,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1种腐蚀海底管道安全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框架,包括物理层、数据层、模型与功能层和服务层4层;通过分析数字孪生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安全管理实施步骤,... 为克服目前海底管道腐蚀监测和维护方法的局限性,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出1种腐蚀海底管道安全管理的数字孪生系统框架,包括物理层、数据层、模型与功能层和服务层4层;通过分析数字孪生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安全管理实施步骤,将机器学习回归预测和优化模型应用到模型与功能层,对管道的腐蚀失效风险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数字孪生系统可提前识别管道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故障,实现对腐蚀海底管道的智能化预测和有效防护。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腐蚀海底管道在线监测管理平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海底管道 安全管理 系统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文信息解析视角下唐长安城园林建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周洳帆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3,共9页
古诗文中留有大量可供参考的与建筑要素、人文地理相关的文字信息,可引导我们继续找寻城市中的历史建筑痕迹。收集整理唐长安城园林诗,选择已被考证的99座园林,对应608篇诗文。解读诗文中包含的建筑信息及对应的时空信息,从诗文印象层... 古诗文中留有大量可供参考的与建筑要素、人文地理相关的文字信息,可引导我们继续找寻城市中的历史建筑痕迹。收集整理唐长安城园林诗,选择已被考证的99座园林,对应608篇诗文。解读诗文中包含的建筑信息及对应的时空信息,从诗文印象层面研究唐长安城园林建筑。首先,运用文本挖掘工具提取文中出现的建筑单元,将其进行分类统计,探讨文人对各类园林的建筑感知以及唐长安城园林各时期的建筑感知。其次,将诗文中提及的建筑单元进行空间落位,运用地理空间量化法分析各类建筑的感知分布格局。最后,通过对比唐长安城四个时期园林建筑感知分布,探讨其空间关系及时空演变。研究表明:文人对某一类的建筑感知具有相对应区域的特点,文人对不同类型园林中的建筑感知特点不一,整体上建筑感知分布于“曲江风景区”、“乐游原风景区”、“城西别墅区”。随着时间演进,建筑单元由散点分布变为集中分布,分布中心由城东转向城西,其感知分布演变与时代特点、建筑建设情况有强关联。对园林诗的深入挖掘填补了唐长安城园林建筑研究的缺环,为长安城建筑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后续深入分析园林建筑单体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建筑 唐长安城 园林诗 历史GIS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评估方法的北京先农坛数字活化架构研究
7
作者 董金慧 张爱莉 +2 位作者 胥恒 杨子毅 陈秋月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51,共10页
目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其历史存续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价值取向。以北京先农坛为例,基于价值评估、智能信息技术开展数字活化利用研究,旨在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依照国内外文化遗产价值维度研究成果,结合北京先... 目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其历史存续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价值取向。以北京先农坛为例,基于价值评估、智能信息技术开展数字活化利用研究,旨在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依照国内外文化遗产价值维度研究成果,结合北京先农坛特性及专家评价结果,分三级构建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两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制作用户问卷,利用SPSS软件分析得出亟需优化提升的4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运用智能信息技术能力,开展数字活化研究。结果依托北京先农坛现状情况,针对性设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系统架构和程序化交互框架,探索数据“采集-处理-整合-挖掘-利用-呈现”等六位一体的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新模式、新路径。结论应用智能信息技术开展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利用研究,可在解决其现存问题的同时促进文化遗产价值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农坛 文化遗产 价值评估 数字活化架构 线上线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8
作者 严晗 程晓卿 +3 位作者 马小平 赵汝豪 陈菲 王若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179,共10页
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策略中,传统方法多依赖事后应对,缺乏高效的预防和实时响应机制。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演变和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内涵,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 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策略中,传统方法多依赖事后应对,缺乏高效的预防和实时响应机制。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演变和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城市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内涵,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系统新型架构及其运行机制。该架构通过集成“人、机、环、管”四要素,结合物理系统实时感知与数字孪生系统数据处理和仿真推演,实现对风险隐患的辨识评估和主动防控,能够支撑风险点日常管理、隐患点排查治理、风险事件传播预测、事故救援策略优化等业务服务,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城轨系统风险防控知识提取技术、城轨主动安全保障图谱构建和应用技术、城轨系统风险防控仿真优化技术等,为推动城轨系统安全保障模式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转型提供新的发展路径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主动安全保障 数字孪生 架构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系统开发运维一体化方法DTOps
9
作者 苗荣华 孙奕程 +3 位作者 王森 武燕婷 杜明 鲍劲松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83-2693,共11页
为了缩短数字孪生(DT)系统迭代和维护的时间,并降低DT系统的演进成本,探索将开发运维一体化(DevOps)方法论融入DT系统的潜力,并提出一种创新的DT系统DevOps(DTOps)实践。针对DT系统的特定需求和特性,设计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提升系统的... 为了缩短数字孪生(DT)系统迭代和维护的时间,并降低DT系统的演进成本,探索将开发运维一体化(DevOps)方法论融入DT系统的潜力,并提出一种创新的DT系统DevOps(DTOps)实践。针对DT系统的特定需求和特性,设计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与敏捷性,并给出DTOps的主要基础设施和持续集成(CI)以及持续交付(CD)的实现方法。在齿轮生产线的案例研究中,采用开源技术工具验证DTOps的各个环节,展示DTOps实现的可行性与便捷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TOps相较于单体架构和微服务架构,演进效率分别提升了29.7%和26.9%,尤其在高度集成和数据密集的环境中效果显著,验证了DTOps在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开发运维一体化 面向服务的架构 持续集成 持续交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
10
作者 郭嘉 谢景海 +4 位作者 孙密 苏东禹 王涛 杨有行 王少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变电站设备的轻量化数字孪生体模型。采用改进三维线框模型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骨架;对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进行纹理映射,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局部表面模型;采用断层扫描原理构建反映变电站设备内部工况的切片模型。其中,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用于应用导航,并且为构建表面模型和切片模型提供坐标定位;表面模型用于变电站局部的外观展现;切片模型用于详细表征变电站设备内部的物理参量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而直观反映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文中详细阐述了所提变电站数字孪生体轻量化构建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模型构建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数字孪生 轻量化构建方法 线框模型 局部表面模型 切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数字孪生:内涵、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11
作者 郑彬彬 杨阳 +3 位作者 聂闻 王文松 杨永浩 王玉康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尾矿坝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必要的生产和环保设施,也是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如何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解决尾矿坝智能安全管理中的数据孤立化、信息孤岛化和应用离散化等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介绍了尾矿坝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 尾矿坝是金属非金属矿山必要的生产和环保设施,也是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如何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解决尾矿坝智能安全管理中的数据孤立化、信息孤岛化和应用离散化等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介绍了尾矿坝数字孪生(Digital Twin of Tailings Dam,DTTD)的内涵,利用尾矿坝物理模型、传感器数据、运行历史数据等多源信息,在虚拟空间中构建尾矿坝及其运行环境的精确数字模型,实时动态反映尾矿坝实际运行状态、行为、功能和性能,为尾矿库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阐述了尾矿坝数字孪生六维模型,总结了尾矿坝数字孪生“形性关联、算测融合、虚实交互、两体一化”的特征,从基础支撑层、模型构建层、仿真分析层和功能应用层4个层面搭建了尾矿坝数字孪生系统架构。剖析了尾矿坝数字孪生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以期实现尾矿坝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交互共融,达到安全风险智能感知与精准动态预警的目标。DTTD的应用将支撑尾矿坝安全管理的感知、表达、监测、模拟、仿真、预测与控制,有望显著提高尾矿库智慧化安全管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数字孪生 安全管理 系统架构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明清官式建筑装饰保护体系构建研究
12
作者 杨忠军 张爱莉 +4 位作者 钟瑞 孙艳玲 张新蕙 孟楠 宋海鸥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3,共7页
研究旨在构建北京明清官式建筑装饰遗产保护传承知识体系,融合多学科视角为传统建筑装饰传承提供实证案例。实现由信息保存向信息应用、信息管理转化的价值传承。通过田野调研和文献研究,分类整理装饰元素,利用Protégé和Neo4... 研究旨在构建北京明清官式建筑装饰遗产保护传承知识体系,融合多学科视角为传统建筑装饰传承提供实证案例。实现由信息保存向信息应用、信息管理转化的价值传承。通过田野调研和文献研究,分类整理装饰元素,利用Protégé和Neo4j实现知识关系可视化。基于知识图谱,将跨学科知识和数字技术融合,以隆福寺藻井为例,实现其数字化展示应用。整合建筑装饰知识形成资源管理平台。该知识体系为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传承传统建筑装饰知识并为现代设计创新提供灵感。随着研究深入和技术进步,文化遗产的呈现、认知和传承方式将日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官式建筑装饰 文化遗产保护 知识可视化 藻井数字化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化变电站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13
作者 高杨 赵旷怡 +3 位作者 付玉红 张金伟 刘洪雨 郭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6,共9页
变电站作为电网系统的核心枢纽,承担着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任务。深入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化变电站中的应用,以提升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效率和设备故障诊断能力。首先,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特性,并细致地分析了变电站... 变电站作为电网系统的核心枢纽,承担着电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任务。深入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化变电站中的应用,以提升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效率和设备故障诊断能力。首先,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特性,并细致地分析了变电站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关键业务需求点。接着,搭建了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的基本架构,详细地描述了模型各层级的构成要素。通过数据过滤机制对变电站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基于地物模型集群算法开展变电站的三维建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变电站业务场景中的三维建模精度,提升了建模效率。同时,所提模型在设备故障状态诊断方面展现出了高度的可靠性。数字孪生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为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数字孪生 数据采集 三维建模 精度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构与蕴涵: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层次研究
14
作者 冯新新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8,共9页
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的层次将无感知的数字资源赋予了“向善”特征的表达。基于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的物理层、结构层、语义层和知识层诠释高等教育数字资源的架构,厘清供给层次的蕴涵。物理层是数字资源的基本层,优化高等教育数字资... 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的层次将无感知的数字资源赋予了“向善”特征的表达。基于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的物理层、结构层、语义层和知识层诠释高等教育数字资源的架构,厘清供给层次的蕴涵。物理层是数字资源的基本层,优化高等教育数字资源的物理层,以提升高校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效果,促进高校用户的使用效率和质量。结构层是对物理层的抽象,定义了数字资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语义层着眼于语义标注和元数据描述的可理解性和易用性,确保用户能够准确理解资源的含义和特征,从而更好地满足其学习需求。知识层是对数字资源进行理解、运用和开发的层次,涉及对数字资源的解释、分析和应用,进一步促进高校用户的知识创新。基于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层次的架构,深入分析供给层次的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资源 供给层次 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叙事视阈下的岭南建筑装饰的创意重构与设计实践
15
作者 郭文静 方小明 +1 位作者 李越琼 刘欣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岭南建筑装饰艺术正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本研究旨在运用数字叙事理论,将岭南建筑装饰的视觉符号和文化内涵转译为适应当代受众的数字化形式,从而达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双重目标。研究方法结合了理论分析...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岭南建筑装饰艺术正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本研究旨在运用数字叙事理论,将岭南建筑装饰的视觉符号和文化内涵转译为适应当代受众的数字化形式,从而达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双重目标。研究方法结合了理论分析与设计实践:首先,通过数字叙事理论框架的研究,重点探讨其与岭南建筑装饰之间的耦合关系;其次,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中的“原故事”“叙事设计”“叙事向量”三层概念,构建岭南建筑装饰的创新设计策略,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具体的设计实践。研究表明,从数字叙事的角度进行创意转化,强化了叙事主题与岭南建筑装饰文化符号之间的情感关联,增加了符号背后的文化层次意涵,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为岭南建筑装饰在现代语境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叙事 岭南建筑装饰 数字创意设计 跨媒介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系统数字化转型下上海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及功能探讨
16
作者 董晓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264,共5页
[目的]在各地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和实践中,为适应数字化转型,有必要进行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重构和功能重新定义。[方法]根据上海地铁机电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的现场层、车站层和线网层云边端三层架构,并结合上海地... [目的]在各地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和实践中,为适应数字化转型,有必要进行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重构和功能重新定义。[方法]根据上海地铁机电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的现场层、车站层和线网层云边端三层架构,并结合上海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接入车站数字化运行平台现阶段实践,在传统自动售检票系统架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中心层和设备终端层两层架构体系,并重新定义了两层架构的功能,介绍了各层间网络组成。[结果及结论]上海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重构后系统架构的两层间采用直接网络链接通信方式,以适应自动售检票系统业务特点,终端设备层接入车站数字化运行系统也满足了车站日常机电系统管理融合性要求,还明确了车站数字化运行平台中车站服务的功能。重构后的架构适应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实现了系统业务与数字化转型下运营管理的结合,简化了管理层级,减少了建设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自动售检票系统 系统架构 车站服务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机身结构制孔装备研制与试验研究
17
作者 杨继之 王云鹏 +4 位作者 朱林 乐毅 文科 周莹皓 徐建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共7页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机身结构高精度制孔难题,研制了混联机器人高精度制孔装备,并建立了串-并多自由度协同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架构。提出了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姿态修正策略及接触式测量深度控制策略。构建了虚拟环境和物理空间...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机身结构高精度制孔难题,研制了混联机器人高精度制孔装备,并建立了串-并多自由度协同与多传感器融合的控制架构。提出了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姿态修正策略及接触式测量深度控制策略。构建了虚拟环境和物理空间交互映射的孪生仿真框架,并实现了基于孪生模型的制孔过程仿真。最终,通过制孔试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架构、制孔位姿修正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孔位姿态误差最大为0.48°,孔径偏差绝对值范围为0.04~0.10 mm,铆钉安装状态满足设计要求,制孔效率提升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器人 控制架构 位姿修正 孪生仿真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及平台构建方法研究
18
作者 侯安琪 黄金 +1 位作者 陈波 贾志东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3,共7页
数字孪生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基础。文中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结合动车组实际运用需求,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动车组五维数字孪生模型架构,包括动车组数字孪生物理实体、虚拟... 数字孪生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基础。文中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结合动车组实际运用需求,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动车组五维数字孪生模型架构,包括动车组数字孪生物理实体、虚拟模型、孪生数据、连接交互及应用服务5个维度。基于动车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结合产品设计、制造、运维三阶段,提出动车组全周期数字孪生模型,并按照模型层、数据层、应用层3层设计,提出动车组数字孪生平台构建方法 ,并从数字孪生模型、应用场景、数字线程、平台可信度评估、应用、管理及可视化等方面对动车组数字孪生平台的组成进行详细阐述,为数字孪生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动车组 五维模型 系统架构 平台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成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一个共演模型
19
作者 施锦诚 刘昱涵 王迎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以生态领导者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然而已有研究未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构建“环境感知—系统变革—角色跃迁”共演模型,探究英伟达1993—2023年从芯片市场探索者起步,到... 以生态领导者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然而已有研究未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构建“环境感知—系统变革—角色跃迁”共演模型,探究英伟达1993—2023年从芯片市场探索者起步,到实现赶超成为产业链龙头,再到引领技术和市场的数字创新生态领导者角色形成过程。研究发现:①在跟随追赶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聚焦策略推出自主式芯片架构设计,深化对外合作,成为行业探索者;②在追赶超越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扩张策略推出开放式架构设计,聚焦行业前瞻布局,试水潜力市场,实现产业链龙头角色跃迁;③在发展引领阶段,英伟达通过组织生态策略、面向人工智能的生态式架构设计,满足生态伙伴需求,自主定义市场,成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领导者角色形成共演模型,识别出架构设计和场景驱动创新的“订单式、杠杆式、赋能式”3类协同机制,有助于深化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角色形成理论研究,并为推动建设国产自主引领的数字创新生态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领导者 架构设计 场景驱动创新 共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产品研发系统新型技术转型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丁之 吴宏 +1 位作者 谢立华 倪杨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8-221,共4页
针对传统烟草工业产品研发系统效率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采用微服务架构、业务中台、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解决方案。首先,详细介绍系统架构设计、服务拆分与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集成和安... 针对传统烟草工业产品研发系统效率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采用微服务架构、业务中台、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解决方案。首先,详细介绍系统架构设计、服务拆分与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系统集成和安全策略实施等步骤;其次,通过实际应用验证新技术的有效性和取得的成果,包括提升研发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系统灵活性、降低成本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最后,总结新技术在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促进信息共享和优化业务流程方面的优势,并强调微服务架构和业务中台在加快项目开发进度以及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对云计算、微服务、大数据和AI等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海量数据进行决策分析和市场预测,从而提升产品研发的针对性和市场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 烟草工业 产品研发 新型技术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