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NDOM TERRAIN MODEL
1
作者 李清 高伟 +1 位作者 陆宇平 沈春林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1997年第1期19-24,共6页
In order to slove a realistic test problem of TF/TA algorithm,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discrete terrain model. The model has adjustable roughness parameters so as to test 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for different typ... In order to slove a realistic test problem of TF/TA algorithm,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discrete terrain model. The model has adjustable roughness parameters so as to test the optimization procedur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rrain. In this paper, an algorithm to generate random terrain data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terrain models stochastic fields terrain avoidance topographic m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森林地区机载LiDAR数据DTM提取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菲菲 刘经南 +1 位作者 张小红 阮志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机载LiDAR是一种能够直接、快速获取被测目标三维空间信息的主动式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但是在植被比较密集、地势比较陡峭的森林地区,能够穿透植被到达地表的激光脚点数量较开阔区域少,对于提取精确的DTM有一... 机载LiDAR是一种能够直接、快速获取被测目标三维空间信息的主动式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但是在植被比较密集、地势比较陡峭的森林地区,能够穿透植被到达地表的激光脚点数量较开阔区域少,对于提取精确的DTM有一定难度。该文提出一种继承式多分辨率体素滤波算法,从机载激光扫描数据中获取森林地区的DTM。该方法将激光点云数据划分为不同分辨率等级的体素,以体素为单位通过与邻域体素的高程加权均值比较,剔除植被点,保留地面点,从而获取森林地区的DTM。实验证明该滤波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森林地区的D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扫描 继承式多分辨率 体素 滤波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M的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曾绍炳 周世健 +1 位作者 洪中华 张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我国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其部件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地域性分布特点,运用空间插值算法,提出一种基于...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我国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对其部件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的地域性分布特点,运用空间插值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城市网格化管理部件数据质量评价方案(以上海市为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更能准确的度量整体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空间插值 城市网格化 部件数据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边界约束的DTM三角网模型生成算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廖振修 汪东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81-1384,共4页
无约束的数字地面模型(DTM)空间三角网算法生成的三角网外围边界是一个凸壳,这对于实际区域为凹多边形的区域(如公路弯道)会有较大的模拟失真。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通过分析实际边界多边形的精细度影响因素,导出确定区域相邻离散点... 无约束的数字地面模型(DTM)空间三角网算法生成的三角网外围边界是一个凸壳,这对于实际区域为凹多边形的区域(如公路弯道)会有较大的模拟失真。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通过分析实际边界多边形的精细度影响因素,导出确定区域相邻离散点平均边长的计算方法,进而确定一个边界多边形边长的最大值。以该边长最大值对无约束的三角网外围边界进行边长约束,最终生成新的空间三角网。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空间三角网 凸壳 边界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点云海岛的DTM生成算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绍光 凡莉 +1 位作者 向晶 孙金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53-61,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LIDAR点云的海岛DTM生成算法。先将LIDAR点云数据规则格网化,对每个格网内的点云数据进行三次曲面拟合,在拟合基础上初步区分每一格网内的地面点与非地面点。若靠近格网边缘处有足够多的地面点,则认为此格网内地面点与非地... 提出一种基于LIDAR点云的海岛DTM生成算法。先将LIDAR点云数据规则格网化,对每个格网内的点云数据进行三次曲面拟合,在拟合基础上初步区分每一格网内的地面点与非地面点。若靠近格网边缘处有足够多的地面点,则认为此格网内地面点与非地面点可分,记录其中被初步归为地面类的点;若格网四周没有足够多的地面点,则用其邻域格网内初步确定的地面点推测本格网地面信息,并以推知的地面信息确定本格网内点的归属。初步确定的地面点决定了初始地形,在初始地形上对点云进行迭代曲面拟合滤波,从而精确识别地面点及非地面点,平滑地面点数据得到最终的D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点云 海岛(礁) 三次曲面拟合 数字地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M在开采沉陷可视化预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柴华彬 刘景艳 邹友峰 《陕西煤炭》 2003年第4期12-15,共4页
以开采沉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将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用于地表移动变形可视化预计的意义、DTM构造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将DTM用于开采沉陷可视化预计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数字地面模型 dtm 预计分析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影像与DTM的复合及其在矿山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培军 郭达志 《煤》 2000年第3期5-7,共3页
遥感 (RS)影像和数字地面模型 (DTM )的复合包括三方面 :由遥感影像生成数字地面模型 ;用数字地面模型来纠正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和数字地面模型配准应用。将遥感影像和数字模型复合可用于矿山测绘、地表沉陷监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 遥感 (RS)影像和数字地面模型 (DTM )的复合包括三方面 :由遥感影像生成数字地面模型 ;用数字地面模型来纠正遥感影像 ;遥感影像和数字地面模型配准应用。将遥感影像和数字模型复合可用于矿山测绘、地表沉陷监测、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露天矿边坡监测、矿山三维仿真等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实现这些应用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数字地面模型 矿山 GIS 地表沉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毒害性气体扩散实时模拟与可视化——以四川盆地川东北高含硫气田为例
8
作者 姜云 李丁川 +3 位作者 沈若飞 李梅 张溶倩 李元琛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危化行业毒害性气体扩散模拟主要用于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价,然而复杂地形下的气体扩散实时计算方法研究较少。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罗家寨高含硫气田地处川渝山区,大部分生产设施靠近高密度人口区域,面临的安全环保风险挑战大。为了解决毒... 危化行业毒害性气体扩散模拟主要用于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价,然而复杂地形下的气体扩散实时计算方法研究较少。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罗家寨高含硫气田地处川渝山区,大部分生产设施靠近高密度人口区域,面临的安全环保风险挑战大。为了解决毒害性气体泄漏实时模拟与应急响应的现实需要问题,在系统分析高含硫气田毒害性扩散模型基础上,基于自动输入管线泄漏监测系统和气象系统的实时数据,提出了改进型复杂地形条件下的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计算方法,成功开发了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应急响应系统(Emergency Response/Management System,ERMS),有效支撑了高含硫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改进CALPUFF模型参数文件,能够接入泄漏数据和气象数据,根据地形数据生成精细化三维风场,实现了泄漏气体扩散的实时动态计算;②该法适用于应急场景中的小尺度突发情况下的情景模拟,面向应急的毒害性气体模拟结果与环评模型结果基本一致;③该模型能够在2 min之内输出计算结果,满足了现场突发事故发生时实时快速计算和动态模拟的需求。结论认为,考虑复杂地形和实时监测的大气扩散模型实时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毒害性气体扩散实时模拟难题,研发的应急响应系统与泄漏监测系统、社区报警系统形成联动,为应急响应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含硫气田 复杂地形 气体扩散模型 实时模拟 社区应急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M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及其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国瑾 徐飞 梁婧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567-571,共5页
针对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数据三维可视化问题.提出了采用Delaunay三角化法得到地形采样点,并用已知数据对三角曲面进行插值加密,生成规则格网(GRID)数据结构的方法,实现三维地形高度真实感的可视化效果.再利用面向... 针对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数据三维可视化问题.提出了采用Delaunay三角化法得到地形采样点,并用已知数据对三角曲面进行插值加密,生成规则格网(GRID)数据结构的方法,实现三维地形高度真实感的可视化效果.再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与编程方法、VC++6.0开发语言以及OpenGL图形库完成了基于三维地形模型的显示,并对三维地形显示中的关键技术即模型的实时动态显示技术、三维地形交互技术进行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形 dtm OPENGL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建立及其在水土保持遥感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伟 李壁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以陕北安塞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航测精密立体测法建立了全流域1975年和1987年两期20m×20m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和6条5m×5m断面的数字高程模型,利用Foxpro数据库系统建立了相应的DTM数据库,基于DPP测绘软件包和ARC/INFO、A... 以陕北安塞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航测精密立体测法建立了全流域1975年和1987年两期20m×20m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和6条5m×5m断面的数字高程模型,利用Foxpro数据库系统建立了相应的DTM数据库,基于DPP测绘软件包和ARC/INFO、APS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分别绘制了多幅两期全流域和三条典型小沟的监测专题图件。通过对产生的图件和DTM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沟谷的扩张、下切及溯源侵蚀进行了较精确的动态监测。初步建立了地面三维数据采集→DTM数据库→监测专题图件→动态监测先进而又实用的科研技术系统,为较高精度和信息化小流域动态监测,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技术方法和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数字地面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M建立矿区数字复垦土壤特性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99-3100,共2页
系统分析了DTM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用DTM建立数字复垦土壤模型的方法,提出了利用Morton码组织土壤特性数据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矿区土地复垦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复垦土壤 数字模型 dtm Mor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的“多层DTM”模型在东苗家滑坡的应用
12
作者 余运华 李筱艳 +1 位作者 徐国刚 应敬浩 《岩土工程技术》 2000年第4期230-233,237,共5页
从边坡“多层 DTM”模型的概念出发,以东苗家滑坡为例,详细介绍了滑坡体“多层 DTM”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滑坡几何层分析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数字地形模型 多层dtm模型 边坡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从地形图上获取DTM数据的等高线—横断面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蔺安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9-75,共7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人机对话系统从地形图上采集横断面与等高线各交点上的数据来建立数字地形模型的等高线-横断面法,并就两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对采用本方法和其它方法所获取的格网数据结果在精度和效率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证明了本方法的... 本文提出了利用人机对话系统从地形图上采集横断面与等高线各交点上的数据来建立数字地形模型的等高线-横断面法,并就两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对采用本方法和其它方法所获取的格网数据结果在精度和效率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证明了本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形模型 等高线 横断面 格网 数据采样 地形图 人机对话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M法土方计算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程会超 张永珍 《城市勘测》 2011年第3期150-151,154,共3页
通过对DTM法土方计算的模型建立、计算原理、结果检核、实践对照情况介绍,细述了DTM法土方计算编辑和检查的方法,并对其精度和稳定性作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地形特征线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DTM法边界自动提取及土方量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关喜彬 《市政技术》 2022年第10期198-202,共5页
基于Visual Studio 2019平台,采用C++的MFC语言编程,实现了DTM模型边界自动提取。以宜春至井冈山高速公路宜春三阳至新田段新建工程为例,使用无人机获取了三维点云数据并建立了DTM模型,创建了完整边界与紧缩边界并分别计算了土方量。将... 基于Visual Studio 2019平台,采用C++的MFC语言编程,实现了DTM模型边界自动提取。以宜春至井冈山高速公路宜春三阳至新田段新建工程为例,使用无人机获取了三维点云数据并建立了DTM模型,创建了完整边界与紧缩边界并分别计算了土方量。将计算结果与CASS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边界自动提取方法计算土方量准确、高效,去除了DTM模型中的冗余数据,对提高DTM法计算土方量的自动化程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 土方量计算 边界自动提取 三维点云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地形图提取DTM的生产作业方法
16
作者 奥珍 《山西建筑》 2009年第9期353-354,共2页
论述了利用1∶2000或1∶5000的比例尺航测带状数字地形图生成数字地面模型(DTM)的方法,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DTM)的生产作业流程,通过几个国家高速公路项目的生产应用,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数字地形图 数字地面模型(dtm) 地形要素 CAR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面模型DTM和CAD技术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扬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第9期35-37,327,共3页
公路工程为带状构造物,其跨越地域广、穿越地形复杂,造成了公路选线设计任务量大,尤其是多方案比选的时候,现场定线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数字地面模型和CAD技术为公路选线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手段,该文对数字... 公路工程为带状构造物,其跨越地域广、穿越地形复杂,造成了公路选线设计任务量大,尤其是多方案比选的时候,现场定线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数字地面模型和CAD技术为公路选线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手段,该文对数字地面模型DTM和CAD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预见了其在公路选线领域的更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面模型 CAD技术 公路路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大山区地物环境中电波传播的电磁计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楠 刘俊志 +2 位作者 陈贵齐 赵延安 张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在无人驾驶与无人机等新兴行业中,信号覆盖范围的要求较高,不仅仅在城市,在人迹罕至的山地、沙漠、森林中也需要无线信号的覆盖才能真正完成远程操控,这些地区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地势变化对电磁传播所带来的影响。计算电磁学中的一致性几... 在无人驾驶与无人机等新兴行业中,信号覆盖范围的要求较高,不仅仅在城市,在人迹罕至的山地、沙漠、森林中也需要无线信号的覆盖才能真正完成远程操控,这些地区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地势变化对电磁传播所带来的影响。计算电磁学中的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方法是分析电大环境电磁问题的有效方法,使用计算电磁学的方法研究电磁波在山区地物环境中的传播规律。给出了一种建立不规则地形模型的新方法,可以通过数字高程的网格数据生成电磁算法可用的三次多项式曲面,使用多个立方曲面对不规则地形进行拼接,使用平均均方根误差验证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基于所得的地形数据,完成了并行的几何光学算法,并对区域电磁场的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选取了实际山区地物环境进行了实地测量,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趋势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在非规则地形中电磁波传播分析中的有效性。考虑环境电磁计算的规模,建立了相应的并行策略,100核测试的并行效率可以保持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大山区地物环境 电波传播 数字高程 分形建模 几何光学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球变换支持下的TIN-DDM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方法
19
作者 董箭 张志强 +2 位作者 彭认灿 周唯 季宏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9,共13页
针对传统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中存在阈值难以定量调控、连接方式无法自适应调整以及地形特征线类型不完整的问题,将滚动球变换模型应用于不规则三角网数字水深模型(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digital depth mo... 针对传统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中存在阈值难以定量调控、连接方式无法自适应调整以及地形特征线类型不完整的问题,将滚动球变换模型应用于不规则三角网数字水深模型(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digital depth model,TIN-DDM)地形特征线的自动提取,在构建临界滚动球半径关联的地形特征点定量识别判定准则基础上,引入地形形态边界点概念,采用逆向工程的建模思路,建立了以剖分单元为基础的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模型,结合地形类型判定准则的多尺度表达特性及顾及水深数值的地形特征优化模型,提出了可多尺度表达且类型完整的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地表流水模拟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完整、连续且细分的TIN-DDM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及多尺度表达,且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具有更高的地形重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球变换 不规则三角网数字水深模型 地形特征线 临界滚动球半径 剖分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coal kiln sites, associated landscape attributes and historic forest conditions:DTM-based investigations in Hesse(Germany)
20
作者 Marcus Schmidt Andreas M?lder +2 位作者 Egbert Sch?nfelder Falko Engel Werner Fortmann-Valtink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174-189,共16页
Backgrou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he forest landscape seems to be worthwhile, since general trends in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kiln site locations in the past might be... Backgrou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he forest landscape seems to be worthwhile, since general trends in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kiln site locations in the past might become obvious. In this way forest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a more intense usage by charcoal burning can be identified. By doing this, we can expect to gain information on the former condition and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woodland. Investigation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in relation to landscape attributes are sparse, however,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on-site mapping effort. The outstanding suitability of LiDAR-derived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TMs) for the detec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has been recently proved. Hence, DTM-based surveys of charcoal kiln sites represent a promising attempt to fill this research gap. Methods: Based on DTM-based surveys,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arcoal kiln sites in two forest landscapes in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 of Hesse: Reinhardswald and Kellerwald-Edersee National Park. In doing so, we considered the landscape attibutes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water supply status", "nutrient supply status", "soil complex classes", "altitude", "exposition", and "inclination". Results: We found that charcoal kiln sites were established preferably on hillside locations that provided optimal growing and regeneration conditions for European beech (Fagus sylvatico) due to their acidic brown soils and sufficient water supply. These results are in line with instructions for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kiln site locations, found in literature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re were well-stocked, beech-dominated deciduous forest stands in northern Hesse before 1800, particularly at poorly accessible hillside locations. These large stocks of beech wood were utilized by the governments of the different Hessian territori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ronworks and hammer mills. Our argumentation is well in line with findings which underline that not all Hessian forests were overexploited in the 18th century. Frequently repeated complaints about "wood shortage" seemed to be more a political instrument than reality, not only in Hesse, but all over Europe. Consequently, a differentiated assessment of woodland conditions in proto-industrial times is strictly advised, even if contemporary sources draw a dark picture of the historic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Charcoal production Cultural remains digital terrain model Fagus sylvatica Forest history Historical ecology Landscape history Industrial history METALLURGY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