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ary safe criterion of earth-brushing flight for flying vehicle over digital surface model
1
作者 赵敏 林行刚 赵乃国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309-314,共6页
In modern terrain-following guidance it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flight vehicle to cruise about safely and normally. On the basis of a constructing method of digital surface model (DSM),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 In modern terrain-following guidance it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flight vehicle to cruise about safely and normally. On the basis of a constructing method of digital surface model (DSM),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cale analysis of an isolated obstacle threatening flight safety of terrain-following guidance are made. When the interval of vertical-and cross-sections on DSM is 12. 5 m, the proportion of isolated obstacles to the data amount of DSM model to be loaded is optimal.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owest flying height in terrain-following guidance are analyzed, and a primary safe criterion of the lowest flying height over DSM model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ir test errors, the lowest flying height over 1:10 000 DSM model can reach 40. 5 m^45. 0 m in terrain-following guidance. It is shown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a typical urban district that the proposed models and methods ar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surface model terrain-following guidance flight obstacle ground feature flight vehi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Impacts of Using Different Digital Surface Models to Estimate Forest Height with TanDEM-X Interferometric Coherence Data
2
作者 CHEN Hao HILL David A. +1 位作者 WHITE Joanne C. CLOUDE Shane R.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6-398,共13页
In our previous studies, we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TanDEM-X interferometric bistatic mode with single polarization to obtain forest heights for the purposes of large area mapping. A key feature of our approach... In our previous studies, we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TanDEM-X interferometric bistatic mode with single polarization to obtain forest heights for the purposes of large area mapping. A key feature of our approach has been the use of a simplified Random Volume Over Ground(RVOG) model that locally estimates forest height. The model takes TanDEM-X interferometric coherence amplitude as an input and uses an external Digital Surface Model(DSM) to account for local slope variations due to terrain topography in order to achieve accurate forest height estimation. The selection of DSM for use as a local slope reference is essential, as an inaccurate DSM will result in less accurate terrain-correction and forest height estimation. In this paper, we assessed TanDEM-X height estimates associated with scale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DSMs used in the model over a remote sensing supersite in Petawawa, Canada. The DSMs used for assessments and comparisons included ASTER GDEM, ALOS GDSM, airborne DRAPE DSM, Canadian DSM and TanDEM-X DSM. Airborne Laser Scanning(ALS) data wer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errain slope and forest height comparis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ASTER GDEM, all DSMs were sufficiently accurate for the simplified RVOG model to provide a satisfactory estimate of stand-level forest height. When compared to the ALS 95th height percentile, the modeled forest heights had R2 values greater than 80% and Root-Mean-Square Errors(RMSE)less than 2 m. For a close similarity in slope estimation with the ALS reference, coverage across Canada and open data access, the 0.75 arc-second(20 m) resolution Canadian DSM was selected as a preferred choice for the simplified RVOG model to provide TanDEM-X height estimation in Cana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EROMETRIC COA digital surface model FOREST HE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M的城市公园对PM_(2.5)和PM_(10)的消减特征研究——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青 刘桢梦 +3 位作者 李雅平 孙怡 刘苑秋 黄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目的】PM_(2.5)、PM_(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 【目的】PM_(2.5)、PM_(10)等空气颗粒物是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在城市空气污染中占主导地位。了解固定外源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的消减特征,可为城市阻控空气颗粒物、缓解空气污染提供有利依据。然而目前空气颗粒物的研究大多以点测定方式量化空间结构及植被类型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对固定外源污染下PM_(2.5)、PM_(10)在城市绿地空间尺度上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方法】研究结合DSM与地统计学,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探索城市公园阻隔外源污染的空间梯度效应及空间结构类型差异。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可视化模拟;利用Arcgis和R语言等软件分析不同空间结构PM_(2.5)、PM_(10)的浓度差异。【结果】人民公园PM_(2.5)、PM_(10)的浓度在空间分布上趋势一致,均表现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约距外源点150~220 m处)消减效率最高,约为全园PM_(2.5)平均消减值的7.5倍,PM_(10)平均消减值的3.8倍;PM_(2.5)、PM_(10)受多种因子影响:与空气温度、距离(主导因子)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且PM_(2.5)、PM_(10)对不同因子响应特征存在差异;城市公园不同绿地空间结构对PM_(2.5)、PM_(10)的消减及扩散作用差异显著,受其双重影响,PM_(2.5)、PM_(10)的浓度表现为水体>广场>树林>草坪,其中PM_(2.5)受影响更显著;此外,受各因子和绿地空间结构耦合影响,部分区域PM_(2.5)、PM_(10)分布异常。【结论】以固定外源点为核心,PM_(2.5)、PM_(10)浓度随距离增加呈极显著梯度递减的趋势,且在中部消减效率最高;PM_(2.5)、PM_(10)浓度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与距离显著负相关,其中PM_(10)对距离和相对湿度响应较为明显,而PM_(2.5)受空气温度影响较大;在随距离变化基础上,不同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对PM_(2.5)、PM_(10)消减和扩散作用差异导致了局部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空气颗粒物阻控 城市绿地 dsm 地统计学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M与DSM相结合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单木分割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中洋 陕亮 +2 位作者 陈翔宇 余坤勇 刘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4,共11页
【目的】提出一种冠层高度模型(CHM)与数字表面模型(DSM)相结合的单木分割方法,以解决无人机激光雷达提取地形坡度较大区域CHM时因树冠形变导致单木分割精度降低的问题。【方法】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林场地形起... 【目的】提出一种冠层高度模型(CHM)与数字表面模型(DSM)相结合的单木分割方法,以解决无人机激光雷达提取地形坡度较大区域CHM时因树冠形变导致单木分割精度降低的问题。【方法】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在福建省顺昌县洋口林场地形起伏较大的中、高郁闭度杉木人工林中选择中龄林和幼龄林各3块标准地,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和目视解译方法,对CHM与DSM相结合(优化方法)的4种窗口的局部最大值法的树顶点探测和极值标记的分水岭算法的单木分割进行精度评价,并与仅基于CHM的传统方法的树顶点探测和单木分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树顶点探测方面,随着窗口增大,每块样地探测的单木总数量和探测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中龄林3块样地的最佳窗口为0.3 m,幼龄林3块样地的最佳窗口为0.2 m,此时6块样地1∶1对应关系的单木数量和生产者精度均最大;在相应最佳窗口条件下,仅基于CHM的局部最大值法因树冠形变存在容易产生单木多树顶点探测现象,传统方法的单木探测百分比高于优化方法,但传统方法的树顶点探测精度低于优化方法。幼龄林的树顶点探测精度高于中龄林,这是因为幼龄林样地冠幅和单木相邻距离更一致,更适应固定窗口的局部最大值法。单木分割方面,优化方法的单木分割精度高于传统方法,幼龄林的单木分割精度高于中龄林。【结论】局部最大值法的树顶点探测和分水岭算法的单木分割直接数据源为DSM,是树冠表面真实起伏状况的反映,没有树冠形变,研究结果为更真实的树顶点和单木树冠边界。CHM与DSM相结合的单木分割方法在中、高郁闭度杉木人工中、幼林中分割精度较高(6块样地探测率r均大于88%,准确率p均大于92%,F得分均大于91%),将该方法集成在ArcGIS模型构建器中,可为精准化、自动化、集成化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单木分割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单木分割 分水岭算法 冠层高度模型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无人机影像生成DSM和DOM的多层次建筑物变化检测
5
作者 柴佳兴 张云生 +2 位作者 杨振 陈斯飏 李海峰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建筑物日新月异,及时、准确地掌握城镇建筑物的变化信息对城镇管理、违章建筑查处及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无人机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正射影像(dig...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建筑物日新月异,及时、准确地掌握城镇建筑物的变化信息对城镇管理、违章建筑查处及灾害评估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联合无人机影像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的多层次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①对无人机影像生成的密集点云和DOM进行预处理,生成差分归一化DSM(differential normalized DSM,dnDSM)并提取植被区域;②利用多层高差阈值提取候选变化区域,并在此过程中剔除植被及面积较小区域;③对低层候选变化区域进行连通域分析,对于每个连通对象,利用其较高层的变化检测结果剔除低层中的误检测;④统计每个变化对象的正、负高差值数量关系,确定变化类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不但能够保留较低高差阈值检测到的低矮变化建筑物,而且能够保证高大变化建筑物的正确性、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变化监测 无人机影像 数字表面模型 正射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6
作者 郭燕 贺佳 +6 位作者 位盼盼 曾凯 史舟 叶粟 杨秀忠 郑国清 王来刚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 【目的】构建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估算模型的迁移能力,为冬小麦生物量快速估算、表型研究及制定作物水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水氮处理,采用大疆M600 Pro无人机搭载安洲科技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影像,提取影像数字表面模型,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并改进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水氮耦合自然状态条件下冬小麦实测株高的变化较小,但在氮充足条件下灌溉可增加冬小麦实测株高。无人机提取株高与实测株高的线性决定系数(R^(2))为0.81,即无人机提取株高可解释81%的株高变异。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株高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58、4528.23 kg/ha和1.25,说明该模型可对冬小麦生物量进行快速估算,但模型稳健性较差(RPD<1.4),估算值(16198.27 kg/ha)较实测值(16960.23 kg/ha)偏小,且估算值较分散。通过数据转换,基于生物量/无人机提取株高比值构建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R^(2)、RMSE、RPD分别为0.88、2291.90 kg/ha和2.75,改进后的模型稳健性较强(RPD>2.0),估算值(17478.21 kg/ha)与实测值(17222.59 kg/ha)较接近,模型估算精度提高了51.72%。经验证,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迁移估算模型的R^(2)均在0.85以上,能实现对冬小麦生物量的精准快速估算。【结论】利用无人机影像提取株高信息,通过数据转换,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的估算精度。改进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在不同水处理和不同年份情景下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但在不同氮水平情景下的迁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模型迁移利用前应对不同情景数据集进行直方图特征分析,并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生物量 株高 数字表面模型(dsm)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模态多层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7
作者 李智杰 程鑫 +3 位作者 李昌华 高元 薛靖裕 介军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9-1000,共12页
多模态语义分割网络能够利用不同模态中的互补信息来提高分割精度,在地物分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多模态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大多忽略了深度特征的几何形状信息,未将多层特征充分利用就进行融合,导致跨模态特征提取不... 多模态语义分割网络能够利用不同模态中的互补信息来提高分割精度,在地物分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的多模态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大多忽略了深度特征的几何形状信息,未将多层特征充分利用就进行融合,导致跨模态特征提取不充分,融合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提取和多层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模型。通过构建双分支编码器,模型能够分别提取遥感影像的光谱信息和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的高程信息,并深入挖掘nDSM的几何形状信息。引入跨层丰富模块细化完善每层特征,从深层到浅层充分利用多层的特征信息。完善后的特征通过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对特征进行差异性互补和交叉融合,以减轻分支结构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多模态特征的优势,从而提高遥感影像分割精度。在ISPRS Vaihingen和Potsdam数据集上进行实验,mF1分数分别达到了90.88%和93.41%,平均交互比(mIoU)分别达到了83.49%和87.85%,相较于当前主流算法,该算法实现了更准确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 语义分割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预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吕凯波 李姚龙 +3 位作者 石鑫 胡洋 白生文 庞新宇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56-164,共9页
目的预测薄壁筒工件车削振动状态下加工表面形貌。方法综合考虑刀具与工件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以及切削振动参数的影响,建立一种机理与数据相融合的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及粗糙度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切削原理推导切削刀刃上点在加工过程中... 目的预测薄壁筒工件车削振动状态下加工表面形貌。方法综合考虑刀具与工件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以及切削振动参数的影响,建立一种机理与数据相融合的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及粗糙度预测模型。首先,基于切削原理推导切削刀刃上点在加工过程中相对于工件表面的运动轨迹方程以及坐标变换矩阵,建立薄壁筒切削表面形貌运动学模型,随后利用时频分析提取切削过程中工件振动位移信号的特征,最后,将构建的振动特征方程代入运动学机理模型中仿真计算表面形貌。结果探明了加工表面形貌特征与切削振动信号频率特性之间的映射关系,数值仿真获得不同加工参数下薄壁筒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工件A在稳定切削区的仿真表面粗糙度与实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为4.27%,在颤振区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03%;工件B在稳定区的仿真表面粗糙度与实测表面粗糙度的相对误差为3.61%,在颤振区域的相对误差为2.42%。结论预测表面与实测表面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成果可为薄壁筒类零件切削表面质量的在线监测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筒 切削 振动 表面形貌 数模联动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生成DSM的不规则三角网构网新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苗启广 史俊杰 +1 位作者 刘天歌 师顿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68-1873,共6页
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ion irregular network,TIN)构网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的构网方法。首先,通过建立虚拟格网和格网插值,在线性时间内快速建立初始三角网。然... 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ion irregular network,TIN)构网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的构网方法。首先,通过建立虚拟格网和格网插值,在线性时间内快速建立初始三角网。然后,对初始三角网中局部少量数据优化得到最终的TIN。最后,对数据进行冗余处理和密集处理,构造高分辨率的DSM。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构网效率高于当前存在的TIN构网方法,对于大数据量的DSM生成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面模型 不规则三角网 激光雷达 局部优化处理 DELAUNAY三角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高分辨率DOM和DSM数据语义的崩岗识别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盛彧 张彤 +4 位作者 程冬兵 王志刚 赵元凌 邓羽松 钱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9-79,共11页
崩岗识别是大规模的崩岗调查、治理和侵蚀机理等研究的首要任务,但以现场调查和人工解译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主的传统方法,自动化程度低,人力、物力成本高而且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范围工作的需要。该研究借鉴遥感影像场景分类识别思路... 崩岗识别是大规模的崩岗调查、治理和侵蚀机理等研究的首要任务,但以现场调查和人工解译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主的传统方法,自动化程度低,人力、物力成本高而且效率低,不能满足大范围工作的需要。该研究借鉴遥感影像场景分类识别思路,利用视觉-地形词袋模型(Bag of Visual-Topographic Words,BoV-TW)进行崩岗区域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与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局部特征的混合表达,并通过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的潜在语义分析融合形成低维度的高层语义表征,最后以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作为监督学习训练分类器,实现崩岗的高精度快速自动识别。试验结果表明:1)LDA主题个数变化时,该方法总精度可保持在95%左右,崩岗查全率和查准率保持在80%以上,最高分别为97.22%和94.44%;2)视觉-地形词袋词汇表大小变化时,该方法总精度一直在90%以上,最高为96.10%,崩岗查全率也基本在90%以上,最高为100%,崩岗查准率随词汇表大小的增加逐渐提升,最高为85.00%;3)仅使用DOM无法较好地识别崩岗地貌特征,没有合适的特征提取和融合策略,DOM和DSM结合也无法提高崩岗识别效果。同时,该方法时间花费少,效率高,可行性强。该研究可为崩岗调查、监测、治理及侵蚀机理的定量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识别 崩岗 DOM dsm 视觉-地形词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DSM的获取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穆利娜 李发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7-119,131,共4页
城市数字表面模型(DSM)是城市三维模型的展示,它可为数字城市提供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探讨了基于航空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数据获取DSM的技术方法,分析比较了两种数据源的优缺点,介绍了DSM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 城市数字表面模型 获取 地理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C模型区域网平差技术的立体影像DSM提取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庆鹏 王志刚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研究了利用卫星立体影像中提供的有理多项式系数(RPC)参数,采用基于RPC模型的区域网平差技术提取数字表面模型(DSM)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SM效果较好。与Google Earth影像比较,中误差(RMSE)为6.122m,误差在8m以内的占参考... 研究了利用卫星立体影像中提供的有理多项式系数(RPC)参数,采用基于RPC模型的区域网平差技术提取数字表面模型(DSM)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SM效果较好。与Google Earth影像比较,中误差(RMSE)为6.122m,误差在8m以内的占参考点总数的80%,10m以上的占12%,最大误差为15.30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立体影像 有理多项式系数 区域网平差 数字表面模型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13
作者 林易丰 陈光剑 +2 位作者 陈浩 翁谦 林嘉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分支语义分割网络,以有效提取多源特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一个轻量级的协同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在特征融合阶段有效地融合多分支特征;一种多区域尺度协同的数据增强方法,引导网络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在ISPR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Vaihingen和Potsda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主流方法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且得到的地物细节信息更加完整,参数量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遥感图像 数字表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协同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视角下基于几何一致性的神经辐射场卫星城市场景渲染与数字表面模型生成
14
作者 孙文博 高智 +3 位作者 张依晨 朱军 李衍璋 路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9-1689,共11页
卫星遥感提供了全球、连续、多尺度的地表观测能力。近年来,神经辐射场(NeRF)因其连续渲染和隐式重建特性,在自动驾驶与大场景重建等领域表现出良好鲁棒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NeRF在卫星对地观测中的应用效果有限,主要因其训练需大量... 卫星遥感提供了全球、连续、多尺度的地表观测能力。近年来,神经辐射场(NeRF)因其连续渲染和隐式重建特性,在自动驾驶与大场景重建等领域表现出良好鲁棒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NeRF在卫星对地观测中的应用效果有限,主要因其训练需大量多视角图像,而卫星影像获取受限。在视角稀疏时,模型易对训练视角过拟合,导致新视角下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在NeRF的训练过程中引入场景深度与表面法线的几何约束,旨在提升在稀疏视角条件下的渲染与数字表面模型(DSM)生成能力。通过在DFC2019数据集上进行广泛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几何约束的NeRF模型在稀疏视角条件下的新视角合成和DSM生成任务上均取得了领先的结果,显示出其在稀疏视角条件下卫星观测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对地观测 神经辐射场 场景渲染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
15
作者 郭嘉 谢景海 +4 位作者 孙密 苏东禹 王涛 杨有行 王少荣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 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是实现变电站运行监控和维护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为保证变电站物理实体与数字孪生体之间映射的实时性,以实用化为构建目的和功能需求牵引,引入工业CT (computed tomography)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轻量化构建方法,重点论述了如何构建变电站设备的轻量化数字孪生体模型。采用改进三维线框模型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骨架;对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进行纹理映射,构建变电站数字孪生体的局部表面模型;采用断层扫描原理构建反映变电站设备内部工况的切片模型。其中,变电站三维线框模型用于应用导航,并且为构建表面模型和切片模型提供坐标定位;表面模型用于变电站局部的外观展现;切片模型用于详细表征变电站设备内部的物理参量大小及分布情况,进而直观反映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文中详细阐述了所提变电站数字孪生体轻量化构建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模型构建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数字孪生 轻量化构建方法 线框模型 局部表面模型 切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表面模型在滚磨离散元仿真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艺文 李文辉 +1 位作者 辛宇鹏 李秀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209,共7页
离散单元法是模拟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一种基础方法,主要用以分析滚磨光整加工机理或预测加工效果。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滚磨离散元仿真中零件的数字孪生表面模型构建方法;为实现对复杂表面轮廓不同形貌误差成分的提取,... 离散单元法是模拟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一种基础方法,主要用以分析滚磨光整加工机理或预测加工效果。为了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滚磨离散元仿真中零件的数字孪生表面模型构建方法;为实现对复杂表面轮廓不同形貌误差成分的提取,研究了小波分解中小波基及分解尺度的优选,得到数字孪生表面点云模型;通过泊松表面重建算法将点云模型转换为表面几何模型;最后选取试件完成数字孪生表面模型的构建,通过分析理想表面模型与数字孪生表面模型在滚磨离散元仿真中的磨损情况,并与试件实际加工磨损情况对比,从仿真效率与仿真效果上验证了构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磨光整加工 离散元仿真 数字孪生 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离体器官机械灌注磁力泵底座优化设计
17
作者 赵露露 周鹏 郝旺身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离体器官机械灌注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减小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近年来器官保存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离体器官机械灌注设备磁力泵传递的最大静磁力矩,同时减小磁力泵底座的变形与应力,文中提出了一种数字化建模与响应面法优... 离体器官机械灌注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减小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近年来器官保存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离体器官机械灌注设备磁力泵传递的最大静磁力矩,同时减小磁力泵底座的变形与应力,文中提出了一种数字化建模与响应面法优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CREO对磁力泵底座数字化建模并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并结合多目标优化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得到磁力泵底座有限元模型的最佳设计方案。结果表明:传递的最大静磁力矩为原来的1.7倍,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52.13%,最大变形量减小了55.6%。最后,通过模态分析和静力学仿真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满足磁力泵底座的设计要求,为以后磁力泵底座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泵底座 数字化建模 优化设计 响应面分析 最大静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ixelGrid软件实现航空影像高保真高效率DSM的生产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勇 周利平 +1 位作者 司玉琴 严冰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88,共4页
针对目前市面上制作的DSM信息表达不丰富、效率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采用PixelGrid生产高保真高效率DSM的工艺流程,主要从不同重叠度、不同量化级别影像、不同格网尺寸等3方面进行DSM成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该文详细阐述了利用PixelGrid... 针对目前市面上制作的DSM信息表达不丰富、效率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采用PixelGrid生产高保真高效率DSM的工艺流程,主要从不同重叠度、不同量化级别影像、不同格网尺寸等3方面进行DSM成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该文详细阐述了利用PixelGrid软件进行生产试验,得出重叠度大小的方法、不同量化级别影像和匹配格网大小的方法,对生产高保真高效率的DSM成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表面模型 dsm PixelGrid 自动匹配 重叠度 格网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LAS激光测高数据评估DSM产品质量及精度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柳茹 唐新明 +3 位作者 李国元 付冬暇 窦显辉 赵世湖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4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激光测高数据直接优化提升数字表面模型(DSM)产品精度的方法。选取境外中亚地区的资源三号DSM开展试验,通过采用多准则约束方法提取激光高程控制点,分别利用偏度、中值、线性、二次多项式等进行DSM误差修正,发现4种... 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激光测高数据直接优化提升数字表面模型(DSM)产品精度的方法。选取境外中亚地区的资源三号DSM开展试验,通过采用多准则约束方法提取激光高程控制点,分别利用偏度、中值、线性、二次多项式等进行DSM误差修正,发现4种模型均能有效消除DSM系统误差,其中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方法更适用于平地和丘陵地貌,线性模型更适用于高山地貌。试验验证了采用卫星激光测高数据优化境外DSM技术流程的可行性,最终可提高DSM的绝对高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激光测高 数字表面模型 高程控制点 精度优化 质量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密集匹配的资源三号DSM提取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昊 李参海 丘晓枫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在目前现存的数字地表模型生成方法中,大多采用半全局立体匹配(semi-global matching,SGM)及其派生算法来进行遥感影像的密集匹配。传统SGM的匹配结果总体上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阴影区域、低纹理、重复纹理以及局部光强不一致... 在目前现存的数字地表模型生成方法中,大多采用半全局立体匹配(semi-global matching,SGM)及其派生算法来进行遥感影像的密集匹配。传统SGM的匹配结果总体上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阴影区域、低纹理、重复纹理以及局部光强不一致等区域存在较多的视差空洞,且在视差不连续的区域易存在较大的匹配误差等。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密集匹配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文将孪生神经网络计算匹配代价引入资源三号密集匹配生成数字地表模型流程中,实验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国产资源三号02星密集匹配方面的性能;对模型泛化能力进行了针对训练,和经典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与商业软件进行了精度对比。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影像密集匹配生成数字地表模型的方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匹配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表模型 立体匹配 孪生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Z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