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use of the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stochastic process to model aggregated VBR video traffic
1
作者 Huang Tianyu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3期677-684,共8页
The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stochastic process has been proved an effective model for high variable data traffic. A deep insight into some special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on use of the process to model aggregated ... The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stochastic process has been proved an effective model for high variable data traffic. A deep insight into some special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on use of the process to model aggregated VBR video traffic is made. Different methods to estimate stability parameter a and self-similar parameter H are compared. Processes to generate the linear fractional stable noise (LFSN) and the alpha stable random variables are provided. Model construction and t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s with fractional Brown motion (FBM) and real traffic are also examined. Open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also given with thoughtful discu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modeling alpha stable self-similar process aggregated VBR video traffic long range dependence VARIABILITY linear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强化珊瑚骨料混凝土的受力机理
2
作者 黄一杰 刘洪刚 +1 位作者 陈惠涛 韩雪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3-742,共10页
采用水泥基材料(水泥净浆、水泥干粉)包裹对珊瑚粗骨料(CCA)进行强化,通过宏观受力和细、微观机理研究,获取在强化方法与参数影响下强化CCA微观结构与强化珊瑚骨料混凝土(SCAC)力学性能的变化;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获取SCAC的形变场分布... 采用水泥基材料(水泥净浆、水泥干粉)包裹对珊瑚粗骨料(CCA)进行强化,通过宏观受力和细、微观机理研究,获取在强化方法与参数影响下强化CCA微观结构与强化珊瑚骨料混凝土(SCAC)力学性能的变化;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获取SCAC的形变场分布与损伤开裂全过程,深究其受力变形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强化胶凝材料改善了骨料的细、微观结构,形成了密实包裹层与原CCA组成的高强复合骨料;与普通珊瑚骨料混凝土(CAC)相比,SCAC的棱柱体强度平均增长18.54%,变形及耗能能力显著改善(平均增长11.19%、56.56%),受力变形全曲线特征明显变化;建立了考虑强化骨料特征影响的SCAC受力本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珊瑚混凝土 复合骨料 受力性能 机理分析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水复合侵蚀下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3
作者 赵晓峰 王艳辉 +1 位作者 张健乐 许明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7-114,共8页
为明确风水复合侵蚀下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云雾山黄绵土土壤团聚体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人工模拟风蚀、水蚀及不同顺序的复合侵蚀处理,进行了土壤团聚体表面电化学参数及稳定性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 为明确风水复合侵蚀下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云雾山黄绵土土壤团聚体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人工模拟风蚀、水蚀及不同顺序的复合侵蚀处理,进行了土壤团聚体表面电化学参数及稳定性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复合侵蚀下,土壤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强度较单营力侵蚀降低6.25%~32.43%、6.38%~31.65%,比表面积和表面电位则增加1.10%~16.36%、0.63%~5.60%;>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较单营力侵蚀降低5.26%~10.89%、3.76%~18.10%和6.25%~17.50%;比表面积是直接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主导因素,表面电场强度是间接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主导因素。风水复合侵蚀通过影响团聚体表面电场强度与比表面积的协同路径加剧团聚体失稳,且先风后水侵蚀对电化学性质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更大,该研究可为风水复合侵蚀的防治提供了以电化学参数为靶点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复合侵蚀 电化学性质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最近邻域聚合图神经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分类方法
4
作者 韩亮 刘媛 +2 位作者 蒲秀娟 谈云帆 任青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0-1013,共1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准确分类有助于实现AD的早期诊断,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最近邻域聚合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 with nearest Neighborhood...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准确分类有助于实现AD的早期诊断,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本文提出了一种最近邻域聚合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 with nearest Neighborhood AgGrEgation,GraphNAGE)的AD分类新方法.首先进行图数据建模,将AD数据样本表示为图数据.采用基于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的特征选择方法,从样本的114维大脑皮层与皮层下感兴趣区域(Cerebral Cortex and Subcortical Regions Of Interest,CCS-ROI)的体积特征中选取重要性高的体积特征,并将其用于节点建模.提出基于相似性度量的关系建模方法,利用重要性高的体积特征、遗传基因、人口统计信息和认知评分对样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进而构建GraphNAGE,针对每个节点,基于与该节点相关的边的权重进行最近邻域采样,然后使用均值聚合方法对采样得到的邻居节点和中心节点的数据进行聚合,最后通过一个全连接层和一个Softmax层实现AD分类.在TADPOLE(The Alzheimer’s Disease Prediction Of Longitudinal Evolutio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AD分类方法的准确率(ACCuracy,ACC)为98.20%,F_(1)分数为97.3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97.80%.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AD分类方法充分利用了AD数据样本之间的相关性,其性能优于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的AD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AD) 图神经网络(GNN) 节点建模 关系建模 相似性度量 最近邻域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主体三层博弈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策略
5
作者 王辉 夏玉琦 +2 位作者 李欣 董宇成 周子澜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83,共15页
为解决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主体利益冲突、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投资成本高昂、容量利用不均以及碳排放量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储能服务商-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商(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operators,IESO)-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s... 为解决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多主体利益冲突、用户侧分布式储能投资成本高昂、容量利用不均以及碳排放量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储能服务商-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商(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operators,IESO)-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s,LA)联盟三层博弈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运行策略。首先,构建租赁云储能的IESO与LA的能源交易框架。其次,考虑到多个理性主体对盈利最大化的诉求,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三层博弈模型。第一层为以IESO为主导者、LA联盟为伴随者的主从博弈;第二层为以云储能服务商为供给者、IESO为接收者的主从博弈;第三层是LA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博弈,并采取非对称纳什议价法分配收益。最后,利用二分法、KKT条件结合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ultiplier method,ADMM)对该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能够促进系统低碳运行,而且能够满足各主体的经济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纳什议价 三层博弈模型 云储能 负荷聚合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one-SAM的便携式粗集料级配智能检测
6
作者 张鸿 杨俊雅 +2 位作者 刘可心 张益鹏 程雪聪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1-590,共10页
为实现精确的粗集料级配检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粗集料级配智能检测方法。采用知识蒸馏的策略对视觉大模型——分割一切模型(SAM)进行网络结构轻量化,嵌入神经网络分类器PP-HGNetV2为模型提供语义判断的能力,设计粗集料颗粒特征参数数学... 为实现精确的粗集料级配检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粗集料级配智能检测方法。采用知识蒸馏的策略对视觉大模型——分割一切模型(SAM)进行网络结构轻量化,嵌入神经网络分类器PP-HGNetV2为模型提供语义判断的能力,设计粗集料颗粒特征参数数学表征算法,开发移动端应用程序,实现粗集料级配高通量检测。对5种粗集料级配场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对于粗集料颗粒的分割精度高于原始SAM模型,并且能够精确去除背景信息,粗集料颗粒关键参数提取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割一切模型(SAM) 粗集料级配 智能检测 移动端 工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直驱风机惯量控制下系统频率响应聚合建模
7
作者 姜超 杨冬锋 +3 位作者 郭书嘉 刘晓军 周书宇 曹志冲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48,共10页
跟网型直驱风机惯量控制深刻影响系统受扰后频率响应形态。然而,目前研究并未清晰刻画出直驱风机参与频率调节主导响应环节,同时存在建模过于复杂而难以适用于频率特性分析的问题。因此,根据空气动力学方程、发电机模型、功率控制环节... 跟网型直驱风机惯量控制深刻影响系统受扰后频率响应形态。然而,目前研究并未清晰刻画出直驱风机参与频率调节主导响应环节,同时存在建模过于复杂而难以适用于频率特性分析的问题。因此,根据空气动力学方程、发电机模型、功率控制环节及其控制电路结构,文中针对两种典型直驱风机,分别推导其惯量控制的线性化模型,认识了电流控制-升压电路/定子电压动态回路的快速物理过程并对其进行合理忽略,发现两种类型直驱风机存在通用的频率响应机制,均可被描述为转速外环-风机转子运动方程的级联作用。进一步地,结合同步机组的频率响应模型,构建了含跟网型直驱风机惯量控制的系统频率分析聚合模型。同时,为适用于频率极值的解析计算,采用平衡截断法将聚合模型降阶为二阶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聚合模型及其降阶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并分析了控制参数和系统状态对频率动态特性和稳定裕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 直驱风机 惯量控制 频率响应 聚合模型 稳定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混凝土受拉断裂数值模拟与概率本构模型
8
作者 郭文华 冶桐杰 陈定市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97,共12页
提出一种高效的混凝土多边形随机骨料生成算法,基于内聚力模型研究混凝土的细观断裂行为,并建立混凝土细观受拉概率本构模型。首先,采用Monte Carlo方法建立细观混凝土结构模型,并采用射线法判断多边形之间的干涉关系。其次,编制全局内... 提出一种高效的混凝土多边形随机骨料生成算法,基于内聚力模型研究混凝土的细观断裂行为,并建立混凝土细观受拉概率本构模型。首先,采用Monte Carlo方法建立细观混凝土结构模型,并采用射线法判断多边形之间的干涉关系。其次,编制全局内聚力单元插入程序,基于大量细观混凝土骨料模型的断裂数值模拟探究混凝土细观尺度断裂行为,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最后,研究骨料体积分数和加载速率对混凝土断裂行为的影响,基于大量试件计算结果建立混凝土细观受拉概率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射线法可有效提升随机多边形骨料的生成效率和投放体积;建立的混凝土细观概率力学本构模型能够反映骨料随机性导致的混凝土本构曲线变异性;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骨料体积分数增加而呈现线性下降,但混凝土弹性模量有所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加载速率增加而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层次 随机骨料 内聚力模型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9
作者 许开成 王文鹏 张立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4,共9页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和一种商品再生粗骨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强度测量。通过分析母材混凝土原始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η)和再生粗骨料表观密度(ρ)、吸水率(ω)的关系,将母材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转化为ρ及ω对其的影响,建立了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混合再生混凝土破坏形式取决于所含低强度粗骨料的比例,当低强度骨料比例由低变高时,破坏从骨料破坏转换为骨料-砂浆界面破坏;将公式计算强度与试验中不同比例粗骨料混合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商品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得出,建立的仅考虑单一因子ρ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同时考虑ρ和ω双因子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母材混凝土强度 混合粗骨料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参与电网调频协同控制策略
10
作者 骆钊 聂灵峰 +3 位作者 张志远 赵伟杰 田肖 沈鑫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导致的电网调频需求难以满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新型电力系统中各类调频资源,电动汽车与电解铝作为典型的柔性负荷具有巨大的调频潜力。为此,提出一种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参与电网调频的协同...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导致的电网调频需求难以满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新型电力系统中各类调频资源,电动汽车与电解铝作为典型的柔性负荷具有巨大的调频潜力。为此,提出一种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参与电网调频的协同控制策略。首先,考虑电动汽车的有功-频率特性曲线建立电动汽车参与电网的调频模型;其次,基于饱和电抗器的调节方法,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对电解铝负荷进行控制,建立电解铝的电压-有功频率响应模型;最后,根据频差变化提出一种集群电动汽车与电解铝的电网调频协同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参与不同扰动场景的频率控制时,满足短期功率调节、中长周期能量平衡及突发灾害下的灵活性应急等需求,有效地缩短调频时间、降低最大频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集群电动汽车 频率偏差 频率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电解铝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韩晓晨 刘雨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Tobit模型等分析各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1.014,大部分处于最优状态以上,效率水平呈轻微下降态势。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但大多数区域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聚区域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自西向东呈轻微倒U形,且西部略高;自南向北呈U形,且南部略高。[结论]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播种面积和政府支农力度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效率呈负向影响,说明目前下辽河平原区各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高值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聚集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性的个性化联邦学习模型聚合框架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文媗 王灿 +2 位作者 黄静静 吴秋新 秦宇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传统联邦学习中经过加权聚合得到的全局模型无法应对跨客户端的数据异构的问题。现有研究通过形成个性化模型应对,但个性化模型如何平衡全局的共性信息和本地的个性信息是一个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个性化联邦学习模型聚合框架F... 传统联邦学习中经过加权聚合得到的全局模型无法应对跨客户端的数据异构的问题。现有研究通过形成个性化模型应对,但个性化模型如何平衡全局的共性信息和本地的个性信息是一个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个性化联邦学习模型聚合框架FedPG(federated learning with personalized global model)。FedPG基于客户端模型的相似性,将归一化后的模型参数变化量的余弦相似度作为模型聚合的个性化权重,从而实现面向客户端的全局模型个性化聚合。通过引入平滑系数,该框架可以灵活地调整模型中共性信息和个性信息的比重。为了降低平滑系数的选择成本,进一步提出调度平滑系数的个性化联邦学习模型聚合框架FedPGS(federated learning with personalized global model and scheduled personalization)。在实验中,FedPG和FedPGS两个框架使得FedAvg、FedProto、FedProx算法在特征分布偏移的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平均提升1.20~11.50百分点,且使得模型的准确率受恶意设备的影响更小。结果表明,FedPG和FedPGS框架在数据异构和存在恶意设备干扰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模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联邦学习 余弦相似度 数据异构 模型聚合 恶意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早期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毕钰 秦拥军 +3 位作者 罗玲 姚子祺 刘凤超 阳毅恒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3-633,共11页
针对建筑固废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对使用不同获取方式和取代方式的再生微粉与再生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同时掺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制备混凝土的碳足... 针对建筑固废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对使用不同获取方式和取代方式的再生微粉与再生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同时掺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制备混凝土的碳足迹。研究包括超量取代与常量取代的对比,以及研磨获取的再生微粉与筛分获取的再生微粉的对比。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法对混凝土试样进行了微观测试,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变化微观层面的原因。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比再生粗骨料明显。随着再生微粉掺量从0%增加到30%(质量分数),试块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逐渐减慢,孔隙率则迅速增加,且多害孔的占比也会增加。此外,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参数建立的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在工程实践中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再生粗骨料 抗压强度 碳足迹 预测模型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聚集态分子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金雨 李懿欣 +3 位作者 纪和 王永军 张河猛 王伟业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深入探究煤聚集态分子的结构特征对于理解煤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林华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方法并结合ChemDraw... 深入探究煤聚集态分子的结构特征对于理解煤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林华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方法并结合ChemDraw绘图软件得出了煤聚集态分子模型,最终采用实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验证了分子结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煤样中的碳元素主要以芳香碳为主,芳环桥碳与周碳含量之比为0.33;氧元素主要以醚、酚、羧基、羰基等形式存在,氮元素主要以吡啶和吡咯形式存在,硫元素主要以砜型硫、亚砜和噻吩形式存在。构建了林华煤大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其分子式为C_(212)H_(156)O_(9)N_(2)S_(3),其中芳香结构单元包括1个苯环、6个萘环、2个菲环、2个蒽环、1个四元芳香环、1个五元芳香环、1个吡啶、1个吡咯、1个噻吩。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对煤大分子结构模型进行分子力学及分子动力学优化,得到林华煤聚集态分子模型,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密度校验、孔隙特征校验和甲烷吸附测试,证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结构 聚集态模型 分子模拟 结构优化 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双心”疾病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探索研究
15
作者 卢芳歌 陆雅席 +8 位作者 吴戈 杨苹 王茜 潘杨钰 罗艳娜 王呈祥 孔鹏云 杨力强 李晓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4,共14页
目的观察4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缺血的影响,为建立更符合临床诊疗特点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双心”疾病大鼠模型提供造模方法。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不... 目的观察4种不同造模方法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肌缺血的影响,为建立更符合临床诊疗特点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双心”疾病大鼠模型提供造模方法。方法将6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高脂饮食(HFD)组、复合模型(CUMS+ISO+HFD)组,正常组、HFD组各12只,其余3组各15只。正常组不予任何刺激;CUMS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造模;ISO组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模;HFD组予高脂饲料喂养;CUMS+ISO+HFD组采用高脂饮食+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造模。造模共8周,其中注射异丙肾上腺素从实验第6周开始,共3周。造模结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糖水偏好行为学测试;心电图检测观察各组大鼠心电图Ⅱ导联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200 V/S)、低切粘度(10 I/S)与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采用全血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和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余4组大鼠旷场运动距离和进入中央区域次数、糖水偏好率都显著降低(P<0.01);ISO组与CUMS+ISO+HFD组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CUMS组心电图变化可见心动过速,HFD组可见轻度ST段抬高;其余4组大鼠血清ACTH、Cor、CORT、ET-1、sICAM-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ISO组与CUMS+ISO+HFD组大鼠心肌组织受损严重,可见心肌局部纤维化及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CUMS组及HFD组可见轻度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断裂;HFD组、CUMS+ISO+HFD组血清中TC、LDL-C含量升高(P<0.01),HDL-C含量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CUMS组、HFD组、CUMS+ISO+HFD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200 V/S)、全血低切粘度(10 I/S)、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P<0.01,P<0.05),ISO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200 V/S)、全血低切粘度(10 I/S)、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CUMS组、HFD组、CUMS+ISO+HFD组大鼠MAR和AAR均显著增高(P<0.01),ISO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此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UMS+ISO+HFD组较其他3组大鼠动物模型更能体现临床双心疾病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为建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提供了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造模方法 HPA轴 血小板聚集率 血液流变学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砂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自收缩性能及预测模型研究
16
作者 侯应强 刘清 +2 位作者 韩风霞 许广兴 李梁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2,共6页
以解决砂石资源短缺问题及建筑固废资源利用化为导向,制备风积砂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不同风积砂及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配合比,研究其工作性能、基本力学性能及早期自收缩发展规律,并建立自收缩模型。结果表明:随着两种材料的双掺,... 以解决砂石资源短缺问题及建筑固废资源利用化为导向,制备风积砂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不同风积砂及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配合比,研究其工作性能、基本力学性能及早期自收缩发展规律,并建立自收缩模型。结果表明:随着两种材料的双掺,整体上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基本力学性能起不利影响。将风积砂取代率控制在40%以内、再生骨料取代率控制在50%以内,对各项指标影响不大。关于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再生骨料的掺入能有效控制早期自收缩的发展,而风积砂的掺入对控制收缩起不利影响。以日本规范JSCE模型为基础提出的自收缩模型能够很好的吻合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自密实混凝土 自收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约束再生骨料混凝土棱柱体轴压试验研究
17
作者 闵天润 彭胜 +3 位作者 彭爽 孙杰 吴东平 刘华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8,共8页
用废弃混凝土破碎成的再生粗骨料(RCA)替代天然骨料制备混凝土可降低碳排放,但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界面薄弱性导致其力学性能劣化,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通过横向包裹混凝土形成被动约束效应,可有效提升RAC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用废弃混凝土破碎成的再生粗骨料(RCA)替代天然骨料制备混凝土可降低碳排放,但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的界面薄弱性导致其力学性能劣化,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通过横向包裹混凝土形成被动约束效应,可有效提升RAC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本文以CFRP约束再生混凝土棱柱体为对象,开展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取代率(ρ=0%、50%、100%)和CFRP层数(N=0、1、2)对试样的破坏模式、峰值应力和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提出修正的RAC本构模型。结果表明:CFRP约束显著提高了RAC的抗压强度与峰值应变,且CFRP包裹层数越多,提升效果越显著;高取代率试样(ρ=100%)在CFRP约束下表现出更优的强度恢复与延性提升能力;所提出的本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为再生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CFRP约束 轴压实验 峰值应力 峰值应变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龄期三维随机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数值模拟
18
作者 赵卫平 刘英健 +2 位作者 何华飞 韩雪刚 姚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26,共13页
为研究早龄期混凝土劈裂抗拉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平台使用Python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粗骨料体积分数为35%的三维细观混凝土模型,在砂浆单元界面和砂浆-骨料界面过渡区(ITZ)嵌入三维零厚度内聚力单元,分别对4、5、6 mm 3种网格尺... 为研究早龄期混凝土劈裂抗拉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平台使用Python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粗骨料体积分数为35%的三维细观混凝土模型,在砂浆单元界面和砂浆-骨料界面过渡区(ITZ)嵌入三维零厚度内聚力单元,分别对4、5、6 mm 3种网格尺寸以及不同龄期的混凝土圆柱体进行劈裂抗拉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维随机多面体骨料细观混凝土模型与内聚力单元相结合适用于早龄期混凝土圆柱体劈裂抗拉的破坏模拟,可以真实地展现出实际骨料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分布,并能预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破坏状态,具有很高的可视化程度;3种不同网格尺寸对劈裂抗拉强度影响较小,但对荷载-位移曲线下降段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公式计算值、拉应力平均值和试验值之间的误差均在1 d时最大,最大误差分别为17.65%和16.18%,在其余龄期的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不同龄期模型的破坏过程以及最终破坏状态相似,微裂缝在ITZ处萌生并发展,局部区域混凝土出现压碎的现象,最终形成贯穿混凝土圆柱体横截面的竖向主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龄期混凝土 参数化建模 内聚力模型 随机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模量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19
作者 李良顺 李化建 +2 位作者 石贺男 董昊良 纪文骁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0-627,634,共9页
根据混凝土峰值压应力下砂浆和粗骨料的承载状态,提出粗骨料和砂浆的受力假定,基于弹性模量建立了先串联后并联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并采用C60高强混凝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花岗岩、白云岩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值与... 根据混凝土峰值压应力下砂浆和粗骨料的承载状态,提出粗骨料和砂浆的受力假定,基于弹性模量建立了先串联后并联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并采用C60高强混凝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花岗岩、白云岩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在10%以内,该模型可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早期张拉龄期的确定及后期结构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抗压强度 预测模型 协调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骨料的混凝土弹性模量控制方法及预测模型
20
作者 李良顺 李化建 +2 位作者 杨志强 石贺男 董昊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98-112,共15页
混凝土弹性模量是构件抗变形特性的重要研究内容,粗骨料是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的工作未能充分阐明粗骨料特性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机制。本文分析了粗骨料岩性、吸水率、弹性模量、颗粒形貌、级配和掺量对混凝土弹... 混凝土弹性模量是构件抗变形特性的重要研究内容,粗骨料是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的工作未能充分阐明粗骨料特性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机制。本文分析了粗骨料岩性、吸水率、弹性模量、颗粒形貌、级配和掺量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提出了通过调整粗骨料特性来改变混凝土界面过渡区(ITZ)的性能、变形量和密实度,从而控制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方法;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对不同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期为不同弹性模量要求的混凝土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粗骨料 弹性模量 影响机理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