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钾基复合氧化物上CO_(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原位DRIFTS研究
1
作者 曾铁强 查凯文 +3 位作者 王晨宇 张征湃 宋磊 缪长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04-1711,共8页
采用湿法造粒法制备了Fe-K,Fe-K-Ce,Fe-K-Ce-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考察了催化剂在CO_(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中的反应机理、促进作用和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CO_(2)氧化乙苯脱氢反应中,Ce... 采用湿法造粒法制备了Fe-K,Fe-K-Ce,Fe-K-Ce-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考察了催化剂在CO_(2)氧化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中的反应机理、促进作用和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CO_(2)氧化乙苯脱氢反应中,Ce的加入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Mo改性提升了苯乙烯的选择性。催化剂经改性后促进了碳酸盐物种的形成,Fe-K-Ce催化剂形成了更多桥联碳酸盐物种,Fe-K-Ce-Mo催化剂增加了双齿碳酸盐物种。这些碳酸盐物种在高温下分解进行CO_(2)脱附并释放活性位点,乙苯会吸附在这些位点上脱氢生成苯乙烯和H2,H2与CO_(2)进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此外,引入CO_(2)后缩短了催化剂的活化诱导期,提高了苯乙烯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苯乙烯 二氧化碳 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phenotyping cotton fiber maturity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algorithms for genotyping analyses 被引量:1
2
作者 KIM Hee Jin LIU Yongliang +1 位作者 FANG David D. DELHOM Christopher D.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19年第1期44-55,共12页
Background:Cotton fiber maturity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hat partially determines the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tton.Due to difficulties of obtaining fiber maturity values accurately from every plant of a gene... Background:Cotton fiber maturity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that partially determines the process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tton.Due to difficulties of obtaining fiber maturity values accurately from every plant of a genetic population,cotton geneticists often use micronaire(MIC) and/or lint percentage for classifying immature phenotypes from mature fiber phenotyp es although they are complex fiber traits.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n algorithm for determining cotton fiber maturity(MIR)fro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a explores a novel way to measure fiber maturity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However,the algorithm has not been tested with a genetic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progeny pla,nts.Results:The merits and limits of the MIC-or lint percentage-bas ed phenotyping method were demonstrated by comparing the observed phenotypes with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ased on their DNA marker genotypes in a genetic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708 F2 plants with various fiber maturity.The observed MIC-based fiber phenotypes matched to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etter than the observed lint percenta ge-based fiber phenotypes.The lint percentage was obtained from each of F2 plants,whereas the MIC values were unable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entire population since certain F2 plants produced insufficient fiber mass for their measurements.To test the feasibiility of cotton fiber infrared maturity(MIR)as a viable phenotyping tool for genetic analyses,we me asured FT-IR spectra from the second population composed of 80 F2 plants with various fiber maturities,determined MIR values using the algorithms,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ir genotypes in addition to other fiber phenotyp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R value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from each of the F2 plants,and the observed MIR-based phenotypes fit well to the predicted phenotypes based on their DNA marker genotypes as well as the observed phenotype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MIC and lint percentage.Conclusions:The M,R value obtained from FT-IR spectra of cotton fibers is able to accurately assess fiber maturity of all plants of a population in a quantitative way.The technique provides an option for cotton geneticists to determine fiber maturity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tton FIBER MATURITY Crystallinity IMMATURE FIBER (im) mut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DRIFTS测定
3
作者 张进 万瑞英 +1 位作者 唐欣韵 贾宏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6-720,共5页
为了简便、准确、无污染地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利用漫反射附件研究了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新型制样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测定了两种市售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新型制样方... 为了简便、准确、无污染地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利用漫反射附件研究了通过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RIFTS)测定胶囊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新型制样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并测定了两种市售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新型制样方法可以降低利用DRIFTS测定诺氟沙星含量时的样品消耗量,有效避免了辅料干扰,且分析结果重现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两种胶囊样品中诺氟沙星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36±1.40)%和(39.08±1.41)%,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12%和6.49%,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整个分析过程无废液产生,样品和试剂消耗量较少,可实现绿色环保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相对标准偏差 样品制备 诺氟沙星 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精密度 绿色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DRIFTS在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张兴华 王宽岭 +1 位作者 王学海 李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0-589,共10页
概述了4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现状,归纳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在NH3和NO吸附转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SCR的反应机理及路径,并对原位DRIFTS在SCR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原... 概述了4类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现状,归纳了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在NH3和NO吸附转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总结了SCR的反应机理及路径,并对原位DRIFTS在SCR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基于原位DRIFTS技术可遴选出影响催化剂SCR活性的要素,这些要素包括NH3和NO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方式、物种间的活化转化、中间体及(副)产物的生消过程等,这对针对性合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貌的高活性催化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 选择性催化还原 过渡金属催化剂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罩熔喷聚丙烯纤维的ATR-FTIR检验及聚类分析
5
作者 陈壮 王元凤 杜然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9,共7页
口罩熔喷布的聚类分析可以为刑侦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因此,收集85个以聚丙烯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口罩熔喷布样品,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建立了检验及分类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 口罩熔喷布的聚类分析可以为刑侦工作提供重要线索。因此,收集85个以聚丙烯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口罩熔喷布样品,基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建立了检验及分类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根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9%的3个主成分,建立K-means模型,基于4种内部评价指标对聚类有效性进行评价,引入层次聚类和Fisher判别分析2个外部评价指标,进一步度量K-means聚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口罩熔喷聚丙烯纤维的ATR-FTIR检验结果重现性较好,K-means聚类模型最优聚类簇数为5,因子载荷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别样品光谱反射特征统计学差异较显著,K-means聚类结果与层次聚类结果的一致性为87.06%,聚类结果的Fisher判别验证其准确率为99.38%,留一法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7.09%,为口罩熔喷纤维ATR-FTIR光谱检验及聚类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熔喷布 K-MEANS聚类 评价指标 因子载荷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无损鉴别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淑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50-2458,共9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标准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参考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红外峰位及部分纸样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确认纸样中的所有红外谱峰归属;并采用分波段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似度极高的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4000~1800、1800~1500、1500~1200和1200~600cm^(-1)四个波段的谱图特征;同时对4cm^(-1)精度的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1500~1200和1200~900cm^(-1)两个波段的二阶导数谱图特征;最后通过红外结晶指数及其他峰高和峰面积比值计算结果实现对纸类更细致的区分。应用上述方法对16个盲测样品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红外分析结果与显微纤维鉴别结果一致,初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传统手工纸无损纤维鉴别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ATR-FTIR无损分析法可对麻、桑构皮、檀皮、瑞香皮和竹几大类原料的传统手工纸纤维类型作出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对于混料的宣纸也同样适用;但对于显微分析也难以鉴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原料如桑、构皮之间的精细鉴别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中国传统手工纸 纤维鉴别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二阶导数谱图特征在中国古纸纤维无损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淑贤 张艳霞 王旭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5,共12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古纸的无损纤维鉴别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65种已知纤维成分的标准纸张样品进行无...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古纸的无损纤维鉴别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65种已知纤维成分的标准纸张样品进行无损纤维成分鉴别,总结了各类标准纸张样品在1500~1200 cm^(-1)和1200~900 cm^(-1)2个波数范围的FT-IR二阶导数谱图特征,并根据FT-IR二阶导数谱图计算所得的结晶度,实现纸张种类的准确区分。137个古纸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FT-IR二阶导数谱图解析,可对古纸纤维成分进行有效的无损鉴别。对于单一纤维成分的原纸,FT-IR二阶导数谱图解析可达到与显微分析相当的水平;对于加工纸,FT-IR二阶导数谱图可有效去除填料等添加剂的谱峰干扰,实现纤维成分的准确鉴别;对于混料纸,可通过FT-IR二阶导数谱图判断混料组成成分的主要类别。因此,FT-IR二阶导数谱图分析技术在中国古纸纤维无损鉴别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二阶导数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中国古纸 纤维无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光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甲烷化实验研究
8
作者 孙帆 辛宇 +2 位作者 邢学利 洪慧 娄佳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8,共10页
针对聚光光热驱动CO_(2)甲烷化反应过程中聚光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的问题,以具有优异反应活性及光热转换特性的Ni/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光光热驱动和热驱动下的CO_(2)甲烷化实验及机理研究。通过表观活化能测试、温度梯... 针对聚光光热驱动CO_(2)甲烷化反应过程中聚光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的问题,以具有优异反应活性及光热转换特性的Ni/Al_(2)O_(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聚光光热驱动和热驱动下的CO_(2)甲烷化实验及机理研究。通过表观活化能测试、温度梯度实验及时间分辨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探究了聚光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光热驱动CO_(2)甲烷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与纯热驱动过程相比,光热驱动在相同温度下表现出更佳的催化性能。光热驱动下w(Ni)为15%的Ni/Al_(2)O_(3)催化剂在350℃下可达到86.8%的CO_(2)转化率,达到峰值转化率所需的温度比纯热驱动过程降低了25℃。此外,光热较热驱动过程的表观活化能降低了25%,且光致温度梯度进一步促进了CO_(2)的转化。时间分辨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聚光改善了CO_(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促进了关键中间体的转变,增强了CO*生成CH4的反应路径,从微观动力学上促进了CO_(2)的转化。该研究为认识聚光太阳能驱动CO_(2)甲烷化过程中聚光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太阳能 二氧化碳 甲烷化 原位漫反射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徐琳 王乃岩 +1 位作者 霸书红 王云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7-319,共3页
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 FTIR)成为用传统透过法制样效果不理想 (或制样复杂 )的样品及表层结构分析的有利工具和手段。ATR FTIR技术已应用到纺织、质检、公安等各个领... 随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应用及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 FTIR)成为用传统透过法制样效果不理想 (或制样复杂 )的样品及表层结构分析的有利工具和手段。ATR FTIR技术已应用到纺织、质检、公安等各个领域。目前 ,人们正在针对ATR FTIR的特性 ,开展应用研究。为此 ,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应用ATR FTIR技术进行深度剖析的研究 ,对材料表面的定性分析 ,组分的定量分析 ,光学纤维与ATR附件的联用技术 ,以及在其他领域 (如运用ATR FTIR技术考察中空纤维的结构及取向变化 ,研究皮肤促进剂的作用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 ATR-FTIR 高分子材料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光学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完整油菜籽中芥酸和硫甙含量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丁小霞 李培武 +5 位作者 李光明 杨艳燕 陈小媚 赵永国 张文 杨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6-79,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大量代表性油菜籽标准样品建立完整油菜籽中芥酸、硫甙测定模型,内部交叉法和外部检验集样品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芥酸、硫甙模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8和0.9785,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97... 利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大量代表性油菜籽标准样品建立完整油菜籽中芥酸、硫甙测定模型,内部交叉法和外部检验集样品对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芥酸、硫甙模型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8和0.9785,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1.97和5.16。用所建模型对油菜籽样品芥酸、硫甙测定结果与国家和国际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能够满足油菜育种中对初级世代材料芥酸、硫甙含量的快速测定筛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 近红外光谱 油菜 芥酸 硫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和NH_3在CuO/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路石 赵清森 +4 位作者 向军 石金明 王乐乐 胡松 苏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49,共6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吸附的NO物种被氧化成高价的NO2。暂态实验中,吸附NH3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而NH+4没有参加反应。吸附NO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H3和O2后,吸附态NO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NO之间,吸附态的NO及其氧化生成的亚硝基和硝基物种不参与SC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选择性催化还原 CUO/Γ-AL2O3 NH3 NO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材热解过程中焦炭组分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标 董亚斌 +4 位作者 何涛 陈应泉 杨海平 王贤华 陈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2-239,共8页
为了准确掌握生物质热分解机理,该文采用竹材作为典型生物质代表,利用元素分析、漫反射红外(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two-dimensional perturbation correlation infra... 为了准确掌握生物质热分解机理,该文采用竹材作为典型生物质代表,利用元素分析、漫反射红外(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和二维红外相关光谱(two-dimensional perturbation corre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y,2D-PCIS)相结合研究了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焦炭化学成分、化学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发现,氢键网络在250℃热解下解构形成自由羟基,伯醇基在该温度下可转化为羰基类C=O。烷基-CH、-CH2、-CH3起始反应温度分别为250、300、350℃,而吡喃环C-O在300℃左右断键生成大量醚类脂肪链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过缩合重构可能形成新的芳环结构。当热解温度超过350℃,芳基取代反应开始大量发生,焦炭中羰基C=O、醚键C-O-C数量减少,芳环取代基数量增加;500℃后,芳环稠环化反应开始大量发生,600℃热解温度下制备的焦炭中含有大量的稠环芳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竹材 焦炭 漫反射 二维红外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分析微塑料 被引量:14
13
作者 汤庆峰 李琴梅 +2 位作者 王佳敏 张裕祥 高峡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2-180,共9页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分析了北京景观水样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反射 透射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分子筛TS-1上液相氨氧化制环己酮肟机理的原位红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向京 马瑞平 +3 位作者 乔永志 张云 王媛媛 闫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5-610,共6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对TS-1上环己酮和氨水、过氧化氢液相氧化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己酮和氨水各自吸附,它们的混合物吸附均发生在表面—Si—OH,且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亚胺中间物;过氧化氢与TS-1作用形成Ti的过氧化物—Ti...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对TS-1上环己酮和氨水、过氧化氢液相氧化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己酮和氨水各自吸附,它们的混合物吸附均发生在表面—Si—OH,且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亚胺中间物;过氧化氢与TS-1作用形成Ti的过氧化物—Ti—OOH,它与亚胺反应可形成肟。亚胺机理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高沸点有机物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环己酮肟 红外漫反射光谱 原位 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D及FT-NIR光谱法快速筛选白三叶种质蛋白质性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贤 晏荣 +2 位作者 曹文娟 舒彬 张英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88-2391,共4页
白三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最重要的牧草之一。文章对SPAD及FT-NIR光谱法筛选白三叶种质蛋白质性状进行了探讨。采用Chlorophyll Meter SPAD-502,测定白三叶叶片SPAD值,从而评估其蛋白质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内,叶片蛋白质含量与SPA... 白三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最重要的牧草之一。文章对SPAD及FT-NIR光谱法筛选白三叶种质蛋白质性状进行了探讨。采用Chlorophyll Meter SPAD-502,测定白三叶叶片SPAD值,从而评估其蛋白质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内,叶片蛋白质含量与SPAD值呈正相关(y=0.422x+4.984,R2=0.737);在开花期内,两者之间呈负相关(y=-0.345x+37.50,R2=0.711)。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FT-NIR)光谱技术,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白三叶蛋白质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用NIRS法得到的预测值与用凯氏定氮法得到的测定值间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为0.904,交叉检验标准误差RMSECV为0.988(%DM),外部验证的相关系数为0.987。所建立的近红外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FT-NIR法较SPAD法能更准确的评估白三叶蛋白质状况。NIRS作为一种白三叶粗蛋白质快速分析的技术是可行的,在白三叶蛋白质品质育种中,可快速进行种质资源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D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 白三叶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贝母药材的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高越 柴逸峰 吴玉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0-1443,共4页
目的:建立贝母药材及其伪品鉴别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方法:将炉贝、松贝、青贝、浙贝、伊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及贝母伪品东贝母、光慈菇、山慈菇等10种药材烘干、粉碎、过筛,直接测定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别采用聚类分析、褶... 目的:建立贝母药材及其伪品鉴别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方法:将炉贝、松贝、青贝、浙贝、伊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及贝母伪品东贝母、光慈菇、山慈菇等10种药材烘干、粉碎、过筛,直接测定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别采用聚类分析、褶合变换-可视化-相似系数分析等方法对10种药材进行鉴别。结果:10种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原谱极其相似,无法鉴别;聚类分析可将3种贝母伪品与7种贝母正品区分开,但不同贝母正品之间的鉴别效果不甚理想;褶合变换-可视化-相似系数分析将贝母正品之间的微小差异进一步扩大化、量化,正品之间的鉴别效果得到改善。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可直接、无损测定固体样品,结合信息处理技术,可以为贝母及其他中药鉴别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 褶合变换 聚类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导数光谱预处理在用FTIR/ATR方法定量测定葡萄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洁梅 潘涛 陈星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建立了一种葡萄糖-6-磷酸(G6P)和果糖-6-磷酸(F6P)同时定量测量的方法。作为磷酸己糖异构酶(PGI)反应系的模拟,G6P-F6P-Tris混合溶液被作为定量对象,并通过采集组分浓...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衰减全反射(ATR)技术,建立了一种葡萄糖-6-磷酸(G6P)和果糖-6-磷酸(F6P)同时定量测量的方法。作为磷酸己糖异构酶(PGI)反应系的模拟,G6P-F6P-Tris混合溶液被作为定量对象,并通过采集组分浓度已知的G6P-F6P-Tris混合溶液的光谱来建立定标方法。分别用吸光度光谱或二阶导数光谱,并分别用G6P,F6P,Tris的主要吸收峰(1086cm^-1、1082cm^-1、1065cm^-1、1036cm^-1和978cm^-1)的数据或指纹领域(1200~900cm^-1)全段数据,共进行了4种模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种模式下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平均相对误差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值)。结果表明,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比采用吸光度光谱所得到的预测值具有更高的精度,而采用指纹领域全段数据比采用G6P,F6P,Fris主要吸收峰的数据所得到预测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 二阶导数光谱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反应温度对柴油机颗粒物表面官能团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俞瑶 吕刚 +4 位作者 宋崇林 宋金瓯 郝斌 李博 孙宏科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仪并结合热重分析仪和程序升温氧化-质谱联用仪的测量结果对国Ⅳ柴油机颗粒物表面官能团在颗粒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起燃温度(450,℃)前,随反应温度升高,柴油机颗粒物表面碳氢官能团...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仪并结合热重分析仪和程序升温氧化-质谱联用仪的测量结果对国Ⅳ柴油机颗粒物表面官能团在颗粒物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起燃温度(450,℃)前,随反应温度升高,柴油机颗粒物表面碳氢官能团迅速减少、碳氧官能团不断生成,而从程序升温氧化反应曲线可以看到反应气氛中的O2通过化学吸附参与表面官能团的转化,这和碳氧官能团增加的规律相一致;反应温度超过450,℃时,随温度升高,碳氧表面官能团减少,颗粒物氧化燃烧,两个反应具有同步性;在50~425,℃范围内,氧化反应温度对微粒中脂肪烃的支链化程度影响不大;反应温度低于450,℃时,在绝大多数温度段,C=O结构相对含量与C—O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低温氧化反应中两类官能团间存在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颗粒物 表面官能团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勇 曹春昱 +4 位作者 冯文英 徐明 苏振华 刘晓萌 吕卫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2-655,共4页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分析、浆料检验及纸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透射红外光谱在分析检测上存在破坏样品结构、制样过程复杂、测定时间较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代制浆造纸工业即时检测的需要。为了实现待测样品的在线无损分析,必须有一种快速而非破坏性的红外光谱技术予以辅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对制浆造纸各生产工段的产品进行全面无损评价,目前已开始介入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现阶段ATR-FTIR分析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各生产工段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 制浆造纸工业 研究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用于人乳腺癌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于舸 吕淑华 +2 位作者 许家林 张存洲 张春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通过对32例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光谱差异,反映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以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别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 通过对32例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而规律的光谱差异,反映了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的构型与构象以及相对含量上的差别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良、恶性肿瘤的分子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乳腺肿瘤组织 蛋白质二级结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