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成长增值和画像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黄贤智 王彬谕 +1 位作者 盘霞 黄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缺乏“精准性”、评价特征缺乏“职教性”、评价方法缺乏“过程性”、评价机制缺乏... 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发展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缺乏“精准性”、评价特征缺乏“职教性”、评价方法缺乏“过程性”、评价机制缺乏“全面性”等问题,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个性化、多元化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多平台学生基础数据,坚持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基于学生成长增值和画像的视角,构建了职业院校学生评价体系。在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建立人才发展评价程序形成基础数据库、运用人才发展增值评价强化过程监控、绘制人才发展全息画像激发学生发展意识、形成人才发展数据简历匹配用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增值评价 学生画像 人才评价 数字化转型 就业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域下新就业形态对青年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巧慧 谢瑞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4,共10页
数字经济促进了新就业形态与新兴产业的兴起,推动了新就业岗位与新产业链条的生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职业选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课题组在全国12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被试人员所处学习阶段、性别、政治面貌、就读高校类别... 数字经济促进了新就业形态与新兴产业的兴起,推动了新就业岗位与新产业链条的生成,为高校青年学生职业选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课题组在全国12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被试人员所处学习阶段、性别、政治面貌、就读高校类别、所学学科(专业)、具备相关从业经验等作为择业认知状态的考察维度,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视域下青年学生对新就业形态的接受度;同时,以当下新就业形态的隐患问题作为择业价值取向的考察维度,以新就业形态的来源途径作为择业实现途径的考察维度,旨在探寻影响青年学生选择新就业形态潜在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建议高校从提升青年学生对新就业形态价值理念的认知、加快就业指导服务支持体系供给侧改革、加强青年学生数字技能的实践与应用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就业形态,提升数字技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就业形态 青年学生 职业选择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愿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凌云 闫师训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自身发展,还关系着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就业市场发生一些变化,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愿也随之出现新的特点。为探究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自身发展,还关系着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就业市场发生一些变化,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愿也随之出现新的特点。为探究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愿情况,课题组成员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为例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想回自己的家乡工作占比较高,倾向工作的稳定性,对企业岗位知识和求职方法技巧的了解有待进一步增强。基于此,课题组从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4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类 高职院校 学生 就业意愿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素养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王霆 易明 李世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0,共13页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兼具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由此引发的劳动力市场深刻变革对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联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素养是个体适...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兼具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由此引发的劳动力市场深刻变革对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联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素养是个体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发展和在与人工智能协作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有关人工智能的知识态度、使用技能、扩展应用、安全伦理等素质的集合。人工智能素养通过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以推动劳动力供需结构匹配、提升就业搜寻能力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以增强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升社会资本水平以优化职业发展路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途径,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要从开设专门人工智能素养课程以奠定素养基础、将人工智能素养融入思政课以引导就业价值观、融入专业课以提升人工智能就业能力、搭建校企合作框架以提升就业实践能力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素养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素养 大学生 高质量就业 就业能力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林类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5
作者 黄丽 赵雁鸣 张志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63-66,共4页
基于2016年—2020年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率及毕业生去向等多个维度,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研究生招生入口、培养过程、就业指导、学校就业渠道拓展及研究生自身素质等关键因素,并... 基于2016年—2020年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数据,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率及毕业生去向等多个维度,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了研究生招生入口、培养过程、就业指导、学校就业渠道拓展及研究生自身素质等关键因素,并提出如下改进措施:一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软硬件设施水平;二是优化研究生招生宣传与复试选拔机制;三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四是拓展产学研合作就业渠道;五是提高研究生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农林类高校 硕士研究生 就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理念下“六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6
作者 黄玉兰 王艳红 +5 位作者 赵蕊 刘传雷 姚笛 李丽阳 贾桂燕 李建伟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的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研究生,文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高尚师德教育、学术规...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的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研究生,文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高尚师德教育、学术规范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奖励激励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引导教育等多角度进行研究生“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构建“六位一体”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人 研究生 六位一体 培养体系 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 就业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时代农林院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研究
7
作者 张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65-168,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个性化就业需求不断凸显。该文聚焦于涉农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深入分析当前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对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及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农业现代化和...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复杂,个性化就业需求不断凸显。该文聚焦于涉农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深入分析当前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对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及育人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构建基于个性化就业的育人模式策略,旨在通过优化育人模式,更好地满足农林院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其服务“三农”的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研究对于推动农林院校就业育人工作创新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林院校大学生 个性化就业 育人模式 就业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基层地区学生就业创业的语言服务研究
8
作者 凌双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为研究职业院校基层地区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其在就业创业中的语言服务需求,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基层地区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其语言能力的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大部分学生能流利使用普通话,... 为研究职业院校基层地区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其在就业创业中的语言服务需求,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基层地区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其语言能力的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大部分学生能流利使用普通话,英语应用能力略显不足,影响其就业竞争力;(2)语言能力在职业院校基层地区学生性别、年龄等方面存在差异,需提供有针对性的语言教育方案;(3)职业院校基层地区毕业生更注重语言在职业场景中的应用。基于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建议:加强面向职业院校基层地区学生的语言服务,优化基层地区学生就业创业的语言服务方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验。本文为增强职业院校基层地区学生应用语言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更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地区学生 就业创业 语言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创业信念与创业行为的关系:创业机会实现能力的中介作用
9
作者 兰海涛 徐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70-75,共6页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高职学生创业是促进就业的关键举措。为考察高职学生创业信念、创业机会实现能力与创业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选取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取的421份有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高职学生创业是促进就业的关键举措。为考察高职学生创业信念、创业机会实现能力与创业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选取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取的421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创业信念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信念对创业机会实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机会实现能力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机会实现能力在创业信念与创业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应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搭建综合化创业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等,着力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就业 高职学生 创业信念 创业机会实现能力 创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到高职院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LS-SEM与fsQCA的影响因素与多元路径分析
10
作者 关婷婷 黄金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65-74,共10页
探究博士生到高职院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和多重路径,对解决高职院校引进博士生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建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研究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探究博士生到高职院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和多重路径,对解决高职院校引进博士生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建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研究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方法进行分析。PLS-SEM的结果表明:人才引进政策、劳动力市场环境、学习投入、学术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和职业认同对博士生高职就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fsQCA的结果表明:存在观念认知驱动型、学术发展抑制型和政策市场驱动型三条影响博士生选择高职就业的组态路径。综合研究结果,建议高职院校在引进博士生方面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完善制度供给,优化市场环境;差异化科研定位,突出应用科研导向;提升社会声望,增强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 高职院校 就业意愿 职业选择 多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亚楠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60-62,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机会,但受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环境不优、高职教育与乡村需求错位等因素影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仍面临诸多困境。分析了制约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从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培...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机会,但受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环境不优、高职教育与乡村需求错位等因素影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仍面临诸多困境。分析了制约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深层次原因,从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乡村人才引育机制等方面提出破解之策,为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开辟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学生 返乡就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生的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徐梦佳 张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4,共9页
零工经济伴随着数字化浪潮,对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关系及劳动者技能的演进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面向浙江省内20余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生的就业意向在性别、年龄、专业大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 零工经济伴随着数字化浪潮,对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关系及劳动者技能的演进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面向浙江省内20余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零工经济背景下高职生的就业意向在性别、年龄、专业大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受到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资本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高级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性通用技能,规范零工平台管理,加强就业保障等,是现阶段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等多元主体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亦是实现高职生高质量就业愿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工经济 高职生 就业意向 就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的实践逻辑
13
作者 杨理想 翟月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2,共7页
实践逻辑是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有必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认知性实践逻辑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就业法律知识进行甄选、作出符合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体系化系统化解读,以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 实践逻辑是大学生就业法律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有必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层面进行探讨。认知性实践逻辑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就业法律知识进行甄选、作出符合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体系化系统化解读,以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律价值观养成的认知构造;情感性实践逻辑就是通过内需生发进行情感唤起、以关心互动进行情感联结、以场景营造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律价值观养成的情感刻画;行为性实践逻辑则是通过四年贯通、线上线下的时空切割整合、借助于现代技术开展个性化培养,从而完成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和法律价值观养成的行动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教育 法律教育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就业意愿的现象学研究
14
作者 唐嘉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06-112,共7页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华就业,但其在华就业比例仍然偏低。通过分析15位来自欧美等高收入国家留学生的约24万字深度访谈资料,运用反思性主题分析方法分析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决策机制及在华就业动...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华就业,但其在华就业比例仍然偏低。通过分析15位来自欧美等高收入国家留学生的约24万字深度访谈资料,运用反思性主题分析方法分析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决策机制及在华就业动能,并将受访留学生分为“自主规划退出型”与“被动制约退出型”两类。前者基于既定职业规划,主动退出中国职场;后者因语言、求职信息获取与社会支持等因素,持续削弱其未来在华就业意愿。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双层影响机制框架”,为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意愿提供解释,为提升留学生就业政策的针对性与可及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对外开放 来华留学生 就业意愿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优配: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选择
15
作者 史秋衡 孙昕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 基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构想与前瞻性思考,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关系要突破以往“对口”模式与“适应”模式的局限性,升级为主动适应、深度嵌套与适度引领的新型“优配”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供给类型与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性滞后、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惯性以及教育科技人才离散化倾向,成为影响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症结。统筹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新型就业“优配”模式的应然逻辑指向重视知识体系完备与终身成长的能力优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与过程质量的类型优配以及实现就业育人全要素协同融汇的结构优配。以此为思路指导,以塑造大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与高质量就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改革发力,拓展“通专结合、专创融合”与“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途径,“分型分类”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是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需优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分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职业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分析
16
作者 于施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4,共9页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但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质量与市场需求仍存在显著错位。以683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验证法,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结果发...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但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质量与市场需求仍存在显著错位。以683名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验证法,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外在职业价值观、内在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之间两两显著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能力不仅有直接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还能通过外在就业价值观和内在就业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影响就业能力;内在职业价值观的中介效应比外在就业价值观更强;两者存在链式中介效应从而影响就业能力。研究探明了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路径,深化了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理解;提出了以“职业价值观驱动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资源、评估、政策五维联动的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职业价值观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何以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
17
作者 王卓 任雪琪 李宝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5,共9页
在乡村人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基于西南某地42个村2021-2024年面板数据,构建“政策—产业—人力资本”分析框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乡村产业振兴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融合产业生产经营活跃度对大学生返乡率具有... 在乡村人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基于西南某地42个村2021-2024年面板数据,构建“政策—产业—人力资本”分析框架,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乡村产业振兴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融合产业生产经营活跃度对大学生返乡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农旅融合、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创造技术密集型岗位;传统农业与工商业因技术含量较低未能有效吸纳专业人才,农业活跃度与返乡率显著背离,产业升级滞后;返乡群体人力资本适配机制缺失。由此提出优化路径:(1)优先培育融合产业生态,构建“业态孵化+数字基建+教育适配”协同机制;(2)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渗透重塑岗位技能需求;(3)完善贯穿人才引入、培育与留存的全周期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协同 乡村振兴 大学生返乡创业 生产经营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师生关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以心理资本为中介
18
作者 王岳缇 赵涵硕 +2 位作者 任天乐 张景杰 王登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当前就业竞争环境较为严峻,探究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确有必要。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对239名大学生(包括高职高科生、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师... 当前就业竞争环境较为严峻,探究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确有必要。为探究高校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对239名大学生(包括高职高科生、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师生关系、心理资本、就业焦虑三者间两两关系显著;2)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师生关系和就业焦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师生关系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对指导高校就业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师生关系 心理资本 就业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19
作者 陈乐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63-65,共3页
针对大学生在涉农领域就业创业面临的知识与技能不匹配、创业环境与资源限制、社会认知与心理障碍、农业项目孵化与推广难题等挑战,从加强涉农教育与培训体系、优化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转变社会观念与心理建设、创新农业项目孵化与推... 针对大学生在涉农领域就业创业面临的知识与技能不匹配、创业环境与资源限制、社会认知与心理障碍、农业项目孵化与推广难题等挑战,从加强涉农教育与培训体系、优化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转变社会观念与心理建设、创新农业项目孵化与推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就业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查研究——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
20
作者 胡柏 筵苏 +2 位作者 王文娜 祖子新 白云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58-61,共4页
通过对高职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存在基层认知“浅表化”、基层就业吸引力与阻力并重、保障需求与基层供给不平衡等现状,基于调查结果,建议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厚植基层服务情怀;深耕理论教学,深化乡村振兴认知;拓展实... 通过对高职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存在基层认知“浅表化”、基层就业吸引力与阻力并重、保障需求与基层供给不平衡等现状,基于调查结果,建议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厚植基层服务情怀;深耕理论教学,深化乡村振兴认知;拓展实践路径,提升基层医疗认同;优化待遇保障,筑牢基层就业根基等途径,引导高职医学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院校 医学生 基层 就业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