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6条探讨“太阴温病”之误诊误治
1
作者 田玉肖 陈聪文 孙维旭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28-32,共5页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6条主要讲述的是“太阴温病”的误诊误治。结合叶天士、吴鞠通、赵绍琴等温病大家的理论,认为“太阴温病”即“呼吸道症状明显的发热性疾病”,也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太阴温病也会伴有“发热、恶寒...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16条主要讲述的是“太阴温病”的误诊误治。结合叶天士、吴鞠通、赵绍琴等温病大家的理论,认为“太阴温病”即“呼吸道症状明显的发热性疾病”,也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太阴温病也会伴有“发热、恶寒、无汗”,所以,常会被误诊为伤寒,而错误地使用辛温解表发汗药,因此需要进行伤寒与温病的鉴别。如果使用汗法去治疗“太阴温病”,除了会导致发斑、发疹,甚至神昏谵语,逆传心包之外,对于“发汗不过多”者,还可能会出现病情好转的假象。通过深入剖析这则条文,对于提升鉴别诊断的能力,可减少误诊误治,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太阴温病 误诊 伤寒 逆传心包 诊断 鉴别 治疗失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气营血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燕 茆春阳 +2 位作者 周波 牛阳 张常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以发热、干咳、乏力、肌痛为主要症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叶天士《温病条辨》的卫气营血辨证较为契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以发热、干咳、乏力、肌痛为主要症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叶天士《温病条辨》的卫气营血辨证较为契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符合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因此,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依据,探讨COVID-19的传变规律,并结合卫气营血辨证,防治疾病的进一步传变,强化中医治未病思想,为临床中COVID-19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营血 辨证论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应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盛华 潘文 +1 位作者 赵多明 马永鹏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4期11-14,共4页
阐述了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识,分析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为制定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中医药 温病学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虹 王灿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6-208,共3页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的探讨 ,强调胃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其充足与否 ,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据此提出治疗三焦疾病“滋阴不厌频繁” ,具体有“治上焦病 ,培土以生金”、“治中焦病 ,养胃以固中...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的探讨 ,强调胃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其充足与否 ,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据此提出治疗三焦疾病“滋阴不厌频繁” ,具体有“治上焦病 ,培土以生金”、“治中焦病 ,养胃以固中土”、“治下焦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滋养胃阴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6
5
作者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 2019年底以来,我国武汉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认为隔离仍然是预防本病最重要的措施,治疗当分轻重。医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重视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另外,也应重视中医药中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方药或成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温病学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防治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敏 顾刘宝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冬末春初 ,气候交替变化 ,细菌病毒肆虐 ,是一年中诱发流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峰期 ,患者的明显症状是 :发热 ,偶有畏寒 ,同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咳嗽不止、呼吸困难等 ,此类疾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就温病与瘟疫的联系与区别、温病... 冬末春初 ,气候交替变化 ,细菌病毒肆虐 ,是一年中诱发流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峰期 ,患者的明显症状是 :发热 ,偶有畏寒 ,同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咳嗽不止、呼吸困难等 ,此类疾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就温病与瘟疫的联系与区别、温病发病特点、发病原因、温病高热的辨证论治、温病暴喘辨证论治、温病当防患未然等问题 ,笔者访问了周仲瑛教授、杨进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防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特点 发病原因 辨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2-344,共3页
针对目前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现状,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辨证论治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中的优势,重视中医药整体调整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中的作用,同时在学习传统中医温病学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温疫学说的理论方药,以寻求... 针对目前中医药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现状,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辨证论治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中的优势,重视中医药整体调整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中的作用,同时在学习传统中医温病学的基础上,要深入研究温疫学说的理论方药,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药,并重视对中医药预防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研究。还提出了要进一步适应临床需要加大剂型改革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性疾病 中医药 温疫学说 预防 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温病学理论论治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晶晶 潘哲 +3 位作者 黄妮曼 王振常 毛德文 李民杰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2期142-144,F0003,共4页
从温病学辨证理论入手,认为温病学在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黄疸症状、肝性脑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临床辨证应根据病情发展规律掌握动态变化,辨察证候传变。以"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为指导,综合... 从温病学辨证理论入手,认为温病学在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黄疸症状、肝性脑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疗效,临床辨证应根据病情发展规律掌握动态变化,辨察证候传变。以"三焦"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肝病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问》《灵枢》热病成就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曹东义 王生茂 +5 位作者 郭双庚 王丽 朱胜君 杜省乾 齐建兴 刘桂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素问》《灵枢》是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也是此前各种疾病诊治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对于传染病的论述,成就甚高,影响深远。简要地说,就是建立了诊治体系,有了系统的辨证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后世的外感热病学说打下了不可取代的烙印,是一... 《素问》《灵枢》是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也是此前各种疾病诊治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对于传染病的论述,成就甚高,影响深远。简要地说,就是建立了诊治体系,有了系统的辨证理论和治疗方法,为后世的外感热病学说打下了不可取代的烙印,是一个开创性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温病 诊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寒湿疫”理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宏安 郭家娟 +1 位作者 吕志国 王檀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239-1241,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其属"疫病"范畴。此次吉林新冠疫情发病特点仍属中医学"寒湿疫",其病位在肺、脾,"寒湿伤阳"为其病机演变主线;治疗过程中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其属"疫病"范畴。此次吉林新冠疫情发病特点仍属中医学"寒湿疫",其病位在肺、脾,"寒湿伤阳"为其病机演变主线;治疗过程中兼顾辨病与辨证、顾护脾胃、三因制宜等治疗思想。现将"寒湿疫"理论指导下治疗的1例由普通型转为重型新冠肺炎临床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寒湿疫 辨病与辨证 顾护脾胃 三因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用《伤寒学》教材几个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鸣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280-283,共4页
为顺应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版《伤寒论》讲义改名为"伤寒学",其篇章名称及全书的体例、内容与以往教材有所不同,这些变动有值得商榷之处。伤寒学与《伤寒论》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伤寒论》教材改名"伤寒学"名实... 为顺应时代的需要,新世纪版《伤寒论》讲义改名为"伤寒学",其篇章名称及全书的体例、内容与以往教材有所不同,这些变动有值得商榷之处。伤寒学与《伤寒论》学是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伤寒论》教材改名"伤寒学"名实不符。《伤寒论》开创了病证结合论治的先河,篇章名"某某病辨证论治"不如"辨某某病脉证并治"贴切。认为《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应充分尊重原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 《伤寒论》学 辨病治疗 辨证治疗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治疗项的SIS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卫平 吴素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587-592,共6页
考虑了一类带有饱和治疗项的SIS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根据最小特征值得到疾病流行阈值——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R0<1时,疾病的无病平衡点局部稳定;当R0>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且存在地方病平衡点。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治疗项对... 考虑了一类带有饱和治疗项的SIS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根据最小特征值得到疾病流行阈值——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R0<1时,疾病的无病平衡点局部稳定;当R0>1时,无病平衡点不稳定且存在地方病平衡点。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治疗项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当疾病流行时,加强治愈率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然而扩大医院规模会促使疾病更大规模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动力系统 SIS反应扩散传染病模型 治疗项 基本再生数 无病平衡点 地方病平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析温病学中“毒”的含义及其证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云逸 王道坤 《甘肃中医》 2006年第2期1-2,共2页
对温病学“毒”的来源、病因、病机、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毒”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要依据不同的情况来理解其含义,并采用相应的治疗。
关键词 《温病条辨》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所涉中医疫病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储全根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生的温疫类疾病,中医对其认识处于逐渐探索阶段,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结合中医外感病理论,就病名、病位、发病与传变、病机属性以及治疗思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希望通过众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生的温疫类疾病,中医对其认识处于逐渐探索阶段,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探讨。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结合中医外感病理论,就病名、病位、发病与传变、病机属性以及治疗思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希望通过众多病例的细致观察和总结研讨,以达成共识,不断推进中医外感病尤其是温疫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温疫 温病 病名 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伤寒论》对内科痛症辨治的贡献
15
作者 赵智强 李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9-200,共2页
《伤寒论》对后世痛症辨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为痛症的命名、分类及辨治奠定了基础;在认识方法上,形成了灵活、务实、多变的诊察模式;在治疗上,提供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治疗处方。
关键词 痛症 辨证施治 伤寒杂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温病常见证型及辨证论治
16
作者 赵增成 李桂明 +8 位作者 黄中利 刘月月 殷斌 衣云鹏 林树乾 李颖 闫遵祥 徐秀荣 崔西严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5-89,共5页
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畜禽大多数传染性疾病均属温病范畴。本文依据传统中兽医温病学理论,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对畜禽温病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治法方药进行了分析归纳。卫分证发... 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畜禽大多数传染性疾病均属温病范畴。本文依据传统中兽医温病学理论,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对畜禽温病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治法方药进行了分析归纳。卫分证发于疾病初期,以邪袭肺卫、卫气被郁为特征,主要包括以发热、微恶风寒为主要症状的卫外失司证和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肺失宣降证。若卫分证不解,热邪内入脏腑,影响脏腑功能,可发展为气分证,根据影响的脏腑不同,可表现为很多不同的证型,最常见的主要有热邪壅肺、肺胃热炽、肠腑热结、肠热下利、湿浊困阻中焦、湿热弥漫三焦等。营分证是热邪深入血脉病变的初期阶段,以营热伤阴、心神被扰为主要病变,热灼营阴、热入心包两种证型最常见。血分证是热邪深入血分的最危重阶段,以动血耗血为主要病机变化,常见证型为血热动血、气血两燔和血热动风。在疾病的恢复期,由于前期热邪伤津,津液尚未完全恢复,多表现为肺胃阴伤证。在温病防治中,必须根据疾病的不同病程阶段,依据病因、病位、症状、病机,首先正确辨明证型,针对不同证型,制定相应的治法和方药,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温病 中兽医 辨证论治 卫气营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温病治法研究的若干问题
17
作者 龚婕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9-201,共3页
为了促进温病治法研究的深入发展 ,今后必须着重解决好如下问题。①关注最新科研技术 ,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跟上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步伐 ;②重视治法的理论研究 ,尤其应当加大复合治法的研究力度 ,深入揭示临床运用的基本规律 ;③... 为了促进温病治法研究的深入发展 ,今后必须着重解决好如下问题。①关注最新科研技术 ,不断更新研究方法和手段 ,跟上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步伐 ;②重视治法的理论研究 ,尤其应当加大复合治法的研究力度 ,深入揭示临床运用的基本规律 ;③依据现代科研成果拓展研究思路 ,认清温病治法的多重功效 ,扩大运用范围 ;④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 ,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治法 现代研究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反治法在温病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60-262,共3页
文章对反治法在温病过程中的应用作了较为全面地论述,认为在温病的治疗中“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实质是清泻内郁之邪热,通下实热积滞,滋阴润燥以充化源。指出反治法是针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表象而言的,就疾... 文章对反治法在温病过程中的应用作了较为全面地论述,认为在温病的治疗中“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的实质是清泻内郁之邪热,通下实热积滞,滋阴润燥以充化源。指出反治法是针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表象而言的,就疾病的本质来说依然遵循“治病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反治法 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阳运用温病学理论治疗痤疮经验
19
作者 马琼 牛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867-869,共3页
痤疮,又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见青春期开始发病,以发于面部和胸、背等部位的粉刺、丘疹、脓疱、及结节、瘢痕等多种皮损为主要表现。古代医家对于痤疮的论述最早可追溯于《黄帝内经·生气通... 痤疮,又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见青春期开始发病,以发于面部和胸、背等部位的粉刺、丘疹、脓疱、及结节、瘢痕等多种皮损为主要表现。古代医家对于痤疮的论述最早可追溯于《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痤疮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心下”病证辨治探析
20
作者 张晶 张宗明 《甘肃中医》 2004年第5期4-6,共3页
本文根据《伤寒论》“心下”病证的有关条文内容,从痛、满、痞、硬、结、悸等个方面予以详6尽辨析,以示明“心下”病证轻重变化及遣方用药的特点,为“心下”病证辨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丰富了中医腹诊的内容。
关键词 伤寒论 “心下”病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