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in a Chromosomal Substitution Line(CS-B22sh) 被引量:4
1
作者 SOLIMAN Khairy M BOLTON James J SAHA Sukumar JENKINS Johnie N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6-,共1页
One of the impediments in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cotton fiber is the paucity of information about genes associated with fiber development.Availability of chromosome arm substitution line CS-
关键词 CS-B22sh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in a Chromosomal Substitution Line 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通过Cx47调控外泌体介导的CHI3L1分泌并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
2
作者 张笑妍 程楠楠 彭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85,共13页
目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与髓鞘缺失紧密相关,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增殖和分化是髓鞘修复的关键,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通过间隙连接蛋白47(co... 目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与髓鞘缺失紧密相关,而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增殖和分化是髓鞘修复的关键,但其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s)通过间隙连接蛋白47(connexin 47,Cx47)调控外泌体介导的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分泌及其对OPCs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的出生后第1天斯普拉格-道利(postnatal day 1 Sprague-Dawley,P1SD)乳鼠原代细胞,建立OPCs与ASTs上清液共培养组(A组)、ASTs与OPCs直接接触培养组(C组)及OPCs单独培养组(O组)。采用光学显微镜、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掺入及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状态和增殖能力。采用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bioinformatics analysis,BA)筛选3组中OPCs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WB)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各培养组蛋白质表达和细胞周期。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提纯外泌体,通过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OPCs分泌的外泌体数量和质量,采用WB验证外泌体中CHI3L1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敲除Cx47,评估敲除后OPCs增殖能力和外泌体分泌情况。构建包裹CHI3L1的小单层脂质体(single unilamellar vesicles,SUVs)作为人工外泌体模型,采用NTA和电子显微镜鉴定其结构和尺寸。在敲除Cx47后,补充人工外泌体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dU试验检测OPCs增殖情况。结果:在直接接触共培养条件下,相较于O组和A组,C组OPCs增殖最为显著(P<0.05)。RNA-Seq和WB分析结果显示,ASTs通过Cx47显著促进OPCs的增殖,并增强富含CHI3L1的外泌体的分泌。在采用siRNA技术抑制Cx47表达后,OPCs增殖活性以及外泌体释放量均显著降低(P<0.05);再次补充分离提纯的外泌体和外源性CHI3L1后,采用siRNA技术敲除Cx47对OPC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削弱。结论:本研究揭示了ASTs通过Cx47调控OPCs增殖的新途径,ASTs在直接接触OPCs时通过Cx47增强富含CHI3L1的外泌体分泌,将细胞间接触信号转化为分泌信号,从而促进OPCs增殖。CHI3L1作为外泌体中的关键分子,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和髓鞘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间隙连接蛋白47 外泌体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5-乙炔基-2'-脱氧尿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双峰驼产奶性状候选基因的筛选
3
作者 张心坦 李永凤 +2 位作者 郭杨 霍飞 耿娟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7期15-28,共14页
该试验通过对60峰双峰驼和60头奶牛的乳中提取体细胞进行RNA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分析对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注释。之后对60峰双峰驼转录组样本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 该试验通过对60峰双峰驼和60头奶牛的乳中提取体细胞进行RNA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分析对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注释。之后对60峰双峰驼转录组样本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和全转录组关联分析(Whole transcriptome association analysis, TWAS),筛选与乳脂和乳蛋白相关的基因模块和候选基因,并通过交集分析鉴定共有基因。结果表明:鉴定出的4657个差异表达基因,2461个上调,2196个下调。GO和KEGG分析显示,上调基因主要涉及ECM受体相互作用、催乳素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而下调基因主要涉及JAK-STAT、 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均与产奶性状密切相关。WGCNA分析筛选出与乳脂和乳蛋白相关的模块各两个,分别包含271个和558个特异表达基因。TWAS分析分别鉴定出与乳脂和乳蛋白相关的基因137个和266个。交集分析最终鉴定出与乳脂相关的共有基因3个,与乳蛋白相关的共有基因104个,其中MFSD2A与乳脂相关,PPP2R2B、 IRF6、 ELF5与乳蛋白相关。该研究发现与产奶性状相关的6条信号通路鉴定出,通过WGCNA和TWAS分析发现了1个基因与乳脂显著相关,3个基因与乳蛋白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奶性状 差异基因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全转录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
4
作者 吕卓辰 罗士元 +2 位作者 童尧 周瑶 王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4-1191,共8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与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miRNA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人类血液样本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8080和GSE54514,选择两个时点(诊断脓毒症时、脓毒症病程中),...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与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miRNA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人类血液样本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8080和GSE54514,选择两个时点(诊断脓毒症时、脓毒症病程中),使用GEO2R在线工具对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脓毒症相关性死亡DEGs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潜在信号通路。使用STRING在线工具构建DEGs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拓扑,使用CytoHubba工具筛选枢纽(Hub)基因。使用NetworkAnalyst构建Hub基因的目标miRNAs,使用RT-qPCR验证本院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在脓毒症病程中,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基因表达呈现异质性,共筛选出15个DEGs。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硫代谢和集管酸分泌四个途径存在显著富集。PPI和CytoHubba分析筛选出10个Hub基因(SLC4A1、EPB42、LTF、LCN2、DEFA4、HBM、HBG1、GMPR、CAMP、OLFM4)。NetworkAnalyst分析预测了10个关键miRNAs。RT-qPCR验证结果显示,5个Hub基因(SLC4A1、EPB42、LCN2、DEFA4、OLFM4)与上述分析中的趋势一致。结论基于GEO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在脓毒症病程中存在差异表达基因,为探索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脓毒症相关性死亡 差异表达基因 微小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易感小鼠海马的基因差异性
5
作者 刘宇 吴伟伟 傅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77-1789,共13页
目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属常见的脓毒症并发症,可使患者长期存在认知障碍及焦虑情绪,并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SAE的发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而调控SAE易感性差异的机制尚不清... 目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属常见的脓毒症并发症,可使患者长期存在认知障碍及焦虑情绪,并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SAE的发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而调控SAE易感性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海马损伤程度与SAE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和精神状况直接相关。本研究探讨SAE模型小鼠海马中差异表达基因对SAE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与SAE模型组(SAE组)。通过腹腔注射10mg/k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SAE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新物体识别实验(novel object recognition,NOR)及Y迷宫实验比较2组小鼠认知功能及焦虑情绪的差异。以Con组OFT、NOR、Y迷宫实验的行为学数据的均数±标准差为基线,将SAE组小鼠分为SAE高敏(high sensitivity for SAE,HS)组和SAE低敏(low sensitivity for SAE,LS)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即刻早期基因家族成员细胞原癌基因(cellular proto-oncogene Fos,c-Fos)、成熟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蛋白(neuronal nuclei,NeuN)的表达,结合尼氏染色观察并分析小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海马角(cornu ammonis,CA)1、CA3亚区的神经元激活程度与功能受损情况。采用高通量转录组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对HS组与LS组小鼠组织进行全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验证2组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Con组小鼠比较,SAE组小鼠认知行为和情绪行为均未表现出显著的易感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HS组小鼠较LS组小鼠存在更为严重的认知障碍和焦虑情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HS组小鼠比较,LS组小鼠海马c-Fos表达显著增加(P<0.05)。尼氏染色与NeuN染色结果显示,与HS组小鼠比较,LS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功能受损程度显著降低(均P<0.05)。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HS组小鼠比较,LS组小鼠海马组织中共检出130个表达上调基因,142个表达下调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LS组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涉及多能干细胞调节通路、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则主要与细胞连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相关。结论:SAE小鼠海马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性可能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与焦虑情绪的潜在易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易感性 差异表达基因 海马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眶前脂肪细胞的培养及分化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莉菲 吴中耀 +3 位作者 杨华胜 颜建华 毛羽翔 陈智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TAO)眼眶组织中是否存在前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探讨脂肪细胞在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TAO患者眼眶中的脂肪颗粒,共8例(8只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TAO)眼眶组织中是否存在前脂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探讨脂肪细胞在TA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TAO患者眼眶中的脂肪颗粒,共8例(8只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脂肪细胞因子鄄1的表达,初步验证前脂肪细胞的存在;诱导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RT鄄PCR检测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改变。【结果】原代培养细胞为梭形,增殖旺盛;免疫组化显示前脂肪细胞因子鄄1表达阳性;细胞可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并伴有PPARγ基因表达的增强。【结论】TAO患者眼眶组织中存在着功能活跃的前脂肪细胞;进一步验证了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在TAO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脂肪细胞 脂肪分化 甲状腺相关眼病 细胞培养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节畜禽脂质代谢的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小玲 黄志清 +3 位作者 郭秀兰 唐仁勇 刘光芒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1-1865,共5页
白藜芦醇为一种自然的酚类化合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其功能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饲喂白藜芦醇能影响动物的脂质代谢、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一些与脂肪沉积有关的基... 白藜芦醇为一种自然的酚类化合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其功能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饲喂白藜芦醇能影响动物的脂质代谢、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一些与脂肪沉积有关的基因表达,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畜禽肉品质。本文概述了白藜芦醇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将为今后降低畜禽体脂沉积和改善肉品质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基因表达 畜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压应力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早期增殖活性和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范晓枫 王羽 +1 位作者 李宇 赵志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3-467,473,共6页
目的对比在张应力和压应力两种不同性质力的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增殖活性的变化,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探讨不同应力作用后HPDLF增殖变化的分子机理。方法使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细胞进行0.5 Hz、4 000μstrain的应力加... 目的对比在张应力和压应力两种不同性质力的刺激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增殖活性的变化,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探讨不同应力作用后HPDLF增殖变化的分子机理。方法使用四点弯曲加力装置对细胞进行0.5 Hz、4 000μstrain的应力加载,加载时间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张、压应力刺激对HPDLF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种应力刺激下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两种应力刺激作用下,S期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增殖指数均降低;差异表达的基因最主要位于细胞核,集中在转录因子活性相关基因群,参与最多的生物过程为转录因子调控,其中压应力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和生物过程的数量较张应力更多。结论1)周期性张、压应力作用下,HPDLF增殖变缓、细胞周期阻滞。2)细胞增殖变缓和细胞周期阻滞可看成是细胞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和自我保护,有利于HPDLF有更多的时间决定如何应答外界应力刺激,其应答的结果首先是转录水平上基因表达的改变,最主要的生物学反应是核转录调控。3)HPDLF对周期性压应力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张应力 压应力 增殖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a-7/IL-24腺病毒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群风 江红 +2 位作者 刘锟 朱捷 郑晓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构建mda-7/IL-24腺病毒,检测其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mda-7/IL-24cDNA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中,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将重组病毒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重组。在HEK293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用... 目的构建mda-7/IL-24腺病毒,检测其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mda-7/IL-24cDNA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载体pAdTrack-CMV中,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将重组病毒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重组。在HEK293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用PCR方法鉴定后,通过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用滴度为50pfu/细胞的重组腺病毒Ad·mda-7/IL-24感染NCI-H446细胞72h后,经MTT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mda-7/IL-24在NCI-446中的表达。结果核酸序列测定和PCR鉴定表明成功构建Ad·mda-7/IL-24;TCID50法测定扩增的腺病毒滴度为2×1010pfu/ml。Ad·mda-7/IL-24在NCI-H446细胞中表达MDA-7/IL-24,MTT检测表明Ad·mda-7/IL-24明显抑制NCI-H446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1·37%。结论重组腺病毒Ad·mda-7/IL-24能显著抑制NCI-H446细胞增殖,为研究mda-7/IL-24的作用机制及将其用于小细胞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4 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 重组腺病毒 小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耳蜗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分化鉴定
10
作者 姚俊 王帅 +3 位作者 魏钦俊 鲁雅洁 邢光前 曹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的耳蜗前体细胞,鉴定其增殖和分化能力,分析内耳发育相关基因在其分化中的表达。方法 :从新生大鼠的耳蜗组织中分离获得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加入血清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其增殖和分化为毛细...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的耳蜗前体细胞,鉴定其增殖和分化能力,分析内耳发育相关基因在其分化中的表达。方法 :从新生大鼠的耳蜗组织中分离获得前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加入血清诱导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其增殖和分化为毛细胞的能力,利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分化阶段的耳蜗前体细胞中内耳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耳蜗前体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呈nestin、Brd U阳性,经血清诱导分化后呈myosinⅦA阳性。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Sox2、Cyclin A2在耳蜗前体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表达逐渐下降,而Jagged1在分化过程中表达不断升高。结论 :分离的耳蜗前体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和分化为毛细胞的潜能,在其分化过程中Sox2、Cyclin A2和Jagged1可能参与调控大鼠前体细胞的分化和耳蜗组织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状鱼鳞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生长、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11
作者 赵蕾 李红文 +2 位作者 郑乃刚 吴景兰 王一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板层状鱼鳞病(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LI患者与健康人各8例,分离外周血白细胞,采用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方法,检测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蛋白... 目的:探讨板层状鱼鳞病(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LI患者与健康人各8例,分离外周血白细胞,采用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方法,检测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蛋白质斑点印迹方法,检测MAPK、Cyclin D1、Filaggrin、Involucrin及K10蛋白的表达。结果:LI组外周血白细胞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和MAPK、Filaggrin、Involucrin、K10蛋白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而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多呈现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生长 分化 白细胞 板层状鱼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碳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晓洁 刘瀚旻 +2 位作者 王晓琴 王娟 余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0-305,共6页
目的运用芯片技术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增殖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20ng/ml)和Hemin(20μmol/L)进行刺激后,用Affymetrix表达基因谱芯片... 目的运用芯片技术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刺激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增殖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取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20ng/ml)和Hemin(20μmol/L)进行刺激后,用Affymetrix表达基因谱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Hemin刺激与PDGF刺激相比差异表达基因366条,与增殖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21条,上调11条,下调10条。其中原来在PDGF刺激下上调表达的一些基因(Map2k3、cyclinD1、PDGFA、mybL1、anapc10、MMP14等)在经内源性CO刺激后其表达则显著下调。结论内源性CO很可能是通过作用于MAPK途径来抑制PDGF的促增殖功能,同时伴有cyclinD1、cyclinG1、P21等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增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燕 鲍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4-257,共4页
为研究木犀草素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文章探讨木犀草素抑制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选取3T3-L1前脂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分化过程中添加木犀草素,利用噻唑蓝(MTT)实验研究木犀草素对3T3-L1增殖的作用;利用油红O染色... 为研究木犀草素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文章探讨木犀草素抑制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选取3T3-L1前脂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分化过程中添加木犀草素,利用噻唑蓝(MTT)实验研究木犀草素对3T3-L1增殖的作用;利用油红O染色确定其对3T3-L1前脂肪细胞脂肪化的影响;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木犀草素对3T3-L1脂肪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结果表明,20μmol/L的木犀草素可以降低3T3-L1细胞的脂肪化,减少脂质聚集,并且降低了3T3-L1细胞中脂肪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Ap2和Fas等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3T3-L1脂肪细胞 成脂分化 细胞增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京 米芳 +1 位作者 高慧杰 郑惠玲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获取基因表达量的数据越来越容易,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也应运而生。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能对多个样本的众多基因进行综...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获取基因表达量的数据越来越容易,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也应运而生。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能对多个样本的众多基因进行综合分析,并能进行表型关联分析,相比于单基因的研究模式更具优势。该文对WGCNA的构建、分析及其在疾病研究、生理功能研究和基因功能注释3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基因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EDAG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
15
作者 毕俊杰 董小明 +4 位作者 郑巍薇 詹轶群 葛志强 杨晓明 李长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1-578,共8页
为研究EDAG在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病人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检测3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DAG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数据分析.包装EDAG敲低慢病毒颗粒,感染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K1,建立EDAG... 为研究EDAG在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病人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检测3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EDAG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数据分析.包装EDAG敲低慢病毒颗粒,感染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K1,建立EDAG敲低稳定细胞株,检测EDAG敲低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EDAG蛋白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而在对应癌旁组织极低表达或不表达.建立稳定敲低EDAG的K1细胞株,敲低效果达到约96%,敲低EDAG后细胞增殖变缓,倍增时间由18.49±0.19 h变为19.47±0.11 h,且克隆形成能力下降,G0/G1期比例升高,无血清培养时凋亡增多.本文报道了EDAG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病人中高表达,且敲低甲状腺癌细胞系K1中内源EDAG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G0/G1期增多,凋亡升高,提示EDAG异常高表达可能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系分化相关基因 乳头状甲状腺癌 K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耿四海 周丁丁 +10 位作者 范小雪 蒋海宾 祝智威 王杰 范元婵 王心蕊 熊翠玲 郑燕珍 付中民 陈大福 郭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308,共1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以及毒力因子和其他侵染相关因子分析,在转录组水平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以及毒力因子和其他侵染相关因子分析,在转录组水平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前期已获得高质量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纯化孢子(NcCK)及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7和10 d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分别为NcT1和NcT2)转录组数据,根据P≤0.05且|log 2(Fold change)|≥1的标准,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NcCK vs NcT1,NcCK vs NcT2和NcT1 vs NcT2比较组的DEG。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上述DEG进行Venn分析、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根据Nr和KEGG数据库注释信息和相关文献进行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毒力因子和侵染相关因子的统计和分析。通过RT-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及DEG表达趋势。【结果】从NcCK vs NcT1,NcCK vs NcT2和NcT1 vs NcT2比较组分别鉴定出1397,1497和52个DEG。Venn分析结果显示各比较组共有的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为10和1个。GO分类结果显示,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DEG富集数最多的功能条目为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单组织进程、细胞、细胞组件、细胞器、催化活性和结合,而NcT1 vs NcT2中DEG富集数最多的是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单组织进程、催化活性和结合。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DEG分别富集到80和79条通路;富集在糖酵解/糖异生和MAPK信号通路的上调基因数量多于下调基因。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孢壁蛋白9基因和孢壁蛋白12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均下调表达,孢壁蛋白8基因仅在NcCK vs NcT1中表达量下调;此外孢壁蛋白前体基因、孢壁和锚定盘复合蛋白基因、几丁质合酶基因、极管蛋白基因、蓖麻毒素B凝集素基因的表达水平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表现为上调。侵染相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糖酵解途径的3个关键酶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上调表达;3个涉及ATP/ADP移位酶的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上调表达,但有1个表达量下调;2个涉及ABC转运蛋白的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上调表达,另有4个下调表达。RT-qPCR结果证实了本研究中转录组数据及DEG表达趋势的真实可靠性。【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解析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过程的转录组动态,揭示了孢壁蛋白、孢壁和锚定盘复合蛋白、几丁质酶、极管蛋白和蓖麻毒素B凝集素等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ATP/ADP移位酶和ABC转运蛋白等侵染相关因子编码基因在病原增殖中扮演重要角色,为阐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侵染机制 毒力因子 侵染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ZNF3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7
作者 盛雪晴 赵楠 +5 位作者 林亚秋 陈定双 王瑞龙 李傲 王永 李艳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0-311,共12页
以成年健康简州大耳羊为实验动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ZNF3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检测ZNF32在山羊各组织中和诱导分化不同阶段的皮下脂肪细胞... 以成年健康简州大耳羊为实验动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ZNF3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检测ZNF32在山羊各组织中和诱导分化不同阶段的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构建过表达载体并利用qPCR技术检测过表达或干扰ZNF32对增殖抑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其对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显示,克隆所得山羊ZNF32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 049 bp,其中CDS区长为822bp,编码273个氨基酸;ZNF32分子量为30 983.03 Da,理论等电点为9.52,亲水性平均值为-0.813;在氨基酸序列组成中,丝氨酸含量为9.2%,占比最高;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显示,149个氨基酸形成无规卷曲,含量最高;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简州大耳羊与绵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且在进化上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谱表明,ZNF32基因在山羊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大肠中表达量最高(P<0.01);时序表达谱表明,ZNF32基因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在96 h表达量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分化前(P<0.01);q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ZNF32基因抑制增殖抑制相关基因p27和p57的表达,干扰ZNF32基因促进p21、p27、p53及p57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ZNF32基因可能是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和增殖的正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ZNF32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分化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与小分子促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相关性
18
作者 许敏华 吴佳莹 +3 位作者 欧丽丽 朱丹雁 俞永平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索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是否涉及全反式维甲酸(RA)促胚胎干(ES)细胞早期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以此构建快速评价药物对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悬滴培养法模拟体内胚胎发育状态,形成拟胚体,进而贴壁向... 目的:探索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是否涉及全反式维甲酸(RA)促胚胎干(ES)细胞早期定向分化神经元样细胞,以此构建快速评价药物对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悬滴培养法模拟体内胚胎发育状态,形成拟胚体,进而贴壁向神经细胞分化。利用RT-PCR法评价神经元呈特征性表达的一类细胞骨架蛋白基因微管相关蛋白(Mtap2)、神经丝(Nefm)和微管蛋白(β-tubulin)转录水平,作为RA促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指标,结合光镜和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细胞的形成,由此构建快速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合成化合物库内6个小分子对细胞骨架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以Mtap2为甚,增加了1.27倍,并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但β-tubulin无明显变化。6个合成小分子均使Mtap2转录受到抑制,但Nefm转录水平有不同程度上调,1号和3号化合物尤甚,分别增加了1.4和1.2倍,该上调作用与同期细胞表型改变不尽一致。结论:RA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早期,Mtap2和Nefm转录水平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tap2的表达与否与早期细胞表型改变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药物作用 胚胎/细胞学 微管相关蛋白质类/转录 神经元/细胞学 维甲酸/药理学 基因表达 中间丝蛋白质类 细胞 培养的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C-erbB-2表达与细胞增殖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金鸥 颜亚晖 +1 位作者 沈明 程瑞雪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对良恶性鼻咽组织中C-erbB-2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NPC)组织中C-erbB-2蛋白和mRNA阳性率分别为87.8%和84.0%,二者同时表达为...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对良恶性鼻咽组织中C-erbB-2表达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鼻咽癌(NPC)组织中C-erbB-2蛋白和mRNA阳性率分别为87.8%和84.0%,二者同时表达为84.0%;癌旁粘膜中二者阳性率分别为74.6%和76.5%,同时表达为82.4%。泡状核细胞癌PCNASⅡ值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P<0.01)。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病例PCNASⅡ值高于阴性病例(P<0.05)。提示:C-erbB-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由此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与NPC发生发展有关;C-erbB-2和PCNA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C-ERBB-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与SSc-ILD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周彦 江竞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8,共8页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 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sclerosis,SScILD)类似,重症新型冠状肺炎疾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可能会出现肺部纤维化的临床症状.为研究这2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利用Beta-Poisson模型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捕捉核糖核酸测序(ribonucleic acid sequencing,RNA-Seq)数据的双峰特征.通过引入Beta-Poisson模型,即用Beta分布替换Gamma-Poisson分布的Gamma分布,构建新的混合分布刻画RNA-Seq数据中双峰特征.分析肺上皮细胞数据集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SSc-ILD疾病的转录组,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和SSc-ILD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为患有新冠肺炎感染的SSc-ILD疾病找到共同的途径和药物靶点.结果表明,COVID-19和SSc-ILD有50个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应答和干扰素信号通路等相关信号通路,并且富集在细胞对病毒防御反应和干扰素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基于PPI网络检测出hub基因,预测STAT1、ISG15、IRF7、MX1、EIF2AK2、DDX58、OAS1、OAS2、IFIT1和IFIT3是涉及两种疾病的病理表型关键基因.基于关键基因又鉴别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与常见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COVID-19和SSc-ILD两种疾病的病理标志物,以及相关的疾病治疗分子调控机制,可为治疗两种疾病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多元统计 差异表达基因 新冠病毒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 Beta-Poisson模型 富集分析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