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兴岗
郝小燕
+1 位作者
张暄梓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9-178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的总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原虫数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微生物酶活性和功能微生物数量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血清中IL⁃4含量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BC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有效提高羔羊对饲粮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炎症应答水平,进而促进羔羊健康生长,且在高精料饲喂条件下添加BC效果更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羔羊
不同精粗比饲粮
凝结芽孢杆菌
瘤胃发酵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粗精比日粮对产琥珀酸优势放线杆菌体内外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凌
欧海龙
+2 位作者
夏成
孙斌
邵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3株即HL1、HL2、HL3,进行体内外发酵试验。体外发酵试验是按瘤胃液是否添加菌株分为对照组(C),添加HL1组(T1),添加HL2组(T2),添加HL3组(T3),以便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体内发酵试验是...
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3株即HL1、HL2、HL3,进行体内外发酵试验。体外发酵试验是按瘤胃液是否添加菌株分为对照组(C),添加HL1组(T1),添加HL2组(T2),添加HL3组(T3),以便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体内发酵试验是将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添加到粗精比60∶40组(T4),粗精比50∶50组(T5),粗精比40∶60(T6)日粮中,对照组(C)为不添加菌株的各自日粮,检测该菌株在日粮变化的情况下在瘤胃中产酸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1)在体外发酵试验中,三组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明显低于C(p<0.05);T1组中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C、T2和T3(p<0.05),而T2和T3却不显著高于C(p>0.05);T1组和T3组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p<0.05)。(2)在体内发酵试验中,T4组与自C相比,pH显著降低(p<0.05),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和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T5组与自C相比,pH未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显著减少(p<0.05);T6组与自C相比,pH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未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强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HL1)体内外均能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降低乳酸的浓度,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不同粗精比日粮
体内外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兴岗
郝小燕
张暄梓
张建新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出处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69-1781,共13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38)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
山西省1331工程建设项目。
文摘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的总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原虫数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微生物酶活性和功能微生物数量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血清中IL⁃4含量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BC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有效提高羔羊对饲粮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炎症应答水平,进而促进羔羊健康生长,且在高精料饲喂条件下添加BC效果更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关键词
羔羊
不同精粗比饲粮
凝结芽孢杆菌
瘤胃发酵
免疫功能
Keywords
lambs
different
concentrate
to
forage
ratio
diets
Bacillus coagulans
rumen fermentation
immune function
分类号
S81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粗精比日粮对产琥珀酸优势放线杆菌体内外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凌
欧海龙
夏成
孙斌
邵红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目(GC05B504)
文摘
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3株即HL1、HL2、HL3,进行体内外发酵试验。体外发酵试验是按瘤胃液是否添加菌株分为对照组(C),添加HL1组(T1),添加HL2组(T2),添加HL3组(T3),以便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体内发酵试验是将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添加到粗精比60∶40组(T4),粗精比50∶50组(T5),粗精比40∶60(T6)日粮中,对照组(C)为不添加菌株的各自日粮,检测该菌株在日粮变化的情况下在瘤胃中产酸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1)在体外发酵试验中,三组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明显低于C(p<0.05);T1组中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C、T2和T3(p<0.05),而T2和T3却不显著高于C(p>0.05);T1组和T3组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p<0.05)。(2)在体内发酵试验中,T4组与自C相比,pH显著降低(p<0.05),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和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T5组与自C相比,pH未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显著减少(p<0.05);T6组与自C相比,pH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未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强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HL1)体内外均能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降低乳酸的浓度,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产琥珀酸放线杆菌
不同粗精比日粮
体内外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Keywords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different ratio of crud to concentrates diets
microorganism fermentation
volatile fatty acid
分类号
S816.3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兴岗
郝小燕
张暄梓
张建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种粗精比日粮对产琥珀酸优势放线杆菌体内外发酵的影响
吴凌
欧海龙
夏成
孙斌
邵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