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t Level Ammonium on NRA and GSA in Sugar Beet(Vulgaris L.)
1
作者 ZHAOYue WEIZi-min +1 位作者 MAFeng-ming WANGLian-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1期88-91,共4页
Ammonium nitrogen inhibited NR activity in sugar beet,NR activity was lower in endogenous substrate after ammonium nitrogen was us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R activity and ammonium nitrogen levels was negative.Bu... Ammonium nitrogen inhibited NR activity in sugar beet,NR activity was lower in endogenous substrate after ammonium nitrogen was us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R activity and ammonium nitrogen levels was negative.But NR activity raised with the ammonium nitrogen levels raising in exogenous.Ammonium nitrogen prompted GS activit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S activity and ammonium nitrogen was positive,GS activity raised with ammonium nitrogen levels raising,GS activity of roots and leaves had same change trend in sugar beet in the whole growth duration after ammonium nitrogen was used,but GS activity in roo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r beet different level ammonium NRA G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行业数字经济赋能水平的测度、动态演进与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华 王爱爱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3,共7页
文章测度了2002—2020年传统行业的数字经济赋能水平,并借助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概率矩阵、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探究其动态演进趋势和差异特征。研究发现:三次产业的数字经济赋能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产业显著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 文章测度了2002—2020年传统行业的数字经济赋能水平,并借助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概率矩阵、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探究其动态演进趋势和差异特征。研究发现:三次产业的数字经济赋能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第三产业显著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数字经济赋能进程最快,第一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慢。从不同维度来看,制造赋能的贡献度最大,技术赋能次之,服务赋能最小。在动态演进趋势方面,数字经济赋能水平和制造赋能、技术赋能、服务赋能三个子维度的水平均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传统行业数字经济赋能水平的等级具有流动性弱、持续性强的特点。在差异特征方面,全行业数字经济赋能水平的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产业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赋能水平 动态演进 行业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时空演进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阳荣威 李亚洲 刘思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研究基于2008—2021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现状、时空演进趋...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研究基于2008—2021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系统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现状、时空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展开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整体呈现向优发展趋势,但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四大区域间存在显著的水平差异,区域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导性贡献因素;国际学术交流是准则层主要障碍要素,合作办学机构数等因子是指标层的核心制约要素,且障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动态演变特征。据此建议,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锚定发展障碍要素,健全质量提升体系;创新韧性治理模式,完善长效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政策的福利水平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明义 马文杰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103,共15页
低收入群体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对扶贫政策的福利水平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考虑到福利水平的逻辑递进关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以人均劳动收入、多维贫困对福利水平进行测度。首先,利用... 低收入群体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对扶贫政策的福利水平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考虑到福利水平的逻辑递进关系,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别以人均劳动收入、多维贫困对福利水平进行测度。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发现,扶贫政策显著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福利水平,降低了家庭多维贫困,提高了家庭人均劳动收入,并探讨了结果的稳健性。其次,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对家庭内生动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界定,并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测算,进而就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与家庭福利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人均劳动收入和多维贫困的影响存在差异,自我发展能力对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最后,对内生动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在扶贫政策影响低收入群体家庭福利水平方面的机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扶贫政策通过显著提高低收入群体家庭内生动力进而改善家庭福利水平;扶贫政策未能显著提高低收入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锚定低收入群体的帮扶政策,在降低政策参与门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低收入群体在政策中的参与程度;应进一步挖掘家庭发展的限制来自能力转化还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以使帮扶政策产生持久性成效并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政策 农村低收入群体 福利水平 内生动力 自我发展能力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慧 刘荣军 包乌兰托亚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黄河... 为了给黄河流域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黄河流域九省(区)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度黄河流域各省(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空间自相关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诊断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在研究期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差异明显,黄河下游地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远较上、中游地区的高,上游地区的最低,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且差异呈增大趋势;2)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低-低、高-高集聚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空间集聚模式在研究期较稳定;3)科技创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为黄河流域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各驱动因素两两交互的影响力明显较单因素的大,即数字农业发展应发挥各驱动因素的协同作用,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建议:1)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确保黄河流域数字农业的均衡发展;2)流域内各地区依据资源禀赋、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等,巩固优势、补齐短板,探索适合当地的发展新模式;3)加大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乌瑞它’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农艺性状比较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娟妮 曾钰婷 +1 位作者 祁驰恒 尼玛卓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7-39,55,共4页
以‘费乌瑞它’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评价,掌握‘费乌瑞它’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各个级别种薯的生长期、植株性状、薯块性状等方面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原种和原... 以‘费乌瑞它’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农艺性状评价,掌握‘费乌瑞它’不同级别脱毒种薯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各个级别种薯的生长期、植株性状、薯块性状等方面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表现较好的是原种和原原种,植株性状好,病害少且薯块大,商品薯率高,产量高,其次是一级种,表现差的是二级种,生产上种植马铃薯在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应选用原种和一级种作为种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种薯 不同级别 农艺性状 费乌瑞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及其机制
7
作者 廖文梅 郑希贤 +1 位作者 徐彩瑶 孔凡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0,共12页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简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构建了包含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3个维度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2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政策(简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构建了包含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3个维度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0—202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系统考察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生态环境改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探究了区域和城市类型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①基准回归显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显著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0.8%,该结果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②机制分析显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公众环保关注度和政府节能环保支出3条路径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③区域异质性显示,西部地区政策效应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升2.7%。这主要缘于西部地区环境治理基础相对薄弱,政策带来的资源支持显著增强了其治理能力;东部和中部地区由于已形成较完善的治理体系,政策的边际改善效应相对有限。④城市类型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对资源型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升2.1%和1.4%,表明资源型城市通过政策实施加快了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进程,中小城市则实现了环境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因此,政府应持续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精准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生态环境水平 多期双重差分 异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
8
作者 刘卫平 周文义 谢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7,共12页
增强县域经济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以2016年至2020年国家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校准后的NPP-VIIRS类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经济韧性,基于1999至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防... 增强县域经济韧性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以2016年至2020年国家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校准后的NPP-VIIRS类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经济韧性,基于1999至2022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非贫困县地区,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显著提高贫困县的经济韧性。(2)防止返贫帮扶政策通过提升当地的收入水平、改善县域的产业结构以及提升创新水平来提升经济韧性。(3)相对于东部地区、县级市或自治县、电子商务示范县及创业活跃度高的县而言,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对中西部地区、普通县、非电子商务示范县以及创业活跃度低的县,经济韧性提升作用更大。因此,建议推动建立有竞争力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完善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当地居民增收,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基础水平,强化易返贫地区经济系统安全网,优化政策体系,加强防止返贫致贫政策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止返贫帮扶政策 县域经济韧性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肖义 杨浩南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8,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 研究目的: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赫芬达尔指数法,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总体上显著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2)经济集聚、产业集聚、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促进要素市场高效配置以及改善政府间协作水平是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机制;(3)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偏单中心和偏多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对过渡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作用效果不显著,且该规划对促进外围城市、“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博台线”西南半壁、第一梯队城市群以及第二批次规划实施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化发展效果更显著。研究结论:应因地制宜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动态规划方案,重点关注过渡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问题,分类引导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系统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10
作者 胡绪华 张祖冲 李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基于2012—2022年中国11个主要城市群的数据,采取Dagum分解方法、核密度非参数分析方法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及空间收敛。结果表明:(1)从空间差异来看,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基于2012—2022年中国11个主要城市群的数据,采取Dagum分解方法、核密度非参数分析方法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分布动态及空间收敛。结果表明:(1)从空间差异来看,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总体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组间差异的贡献最大,但处于不断下降趋势,而超变密度的贡献整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2)从分布动态来看,城市群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集聚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多数城市群极化现象不明显。(3)从空间收敛来看,城市群总体和其中的10个城市群不存在σ收敛,仅呼包鄂榆城市群存在σ收敛;β收敛表现则相反,仅呼包鄂榆城市群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其余全部存在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水平 空间差异 分布动态 收敛分析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机会差异研究
11
作者 王家庭 靳淑敏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52,共19页
依据Roemer的机会差异理论和Bourguignon的参数化方法,使用CEPS基线数据分地区测算了我国基础教育机会差异系数,并分析其产生机制。通过回归识别出教育结果的决定因素,控制可能的遗漏变量,借鉴Hayek本地信息思想衡量教育质量,并检验其... 依据Roemer的机会差异理论和Bourguignon的参数化方法,使用CEPS基线数据分地区测算了我国基础教育机会差异系数,并分析其产生机制。通过回归识别出教育结果的决定因素,控制可能的遗漏变量,借鉴Hayek本地信息思想衡量教育质量,并检验其有效性。发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教育机会差异度更低,教育资源的扩张可能会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引入城市行政级别,发现在非省会地级市存在着“贫困的公平”,即升学率低、教育资源差异度低、学生基础教育机会差异低的并存;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更多来自学校,即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较发达地区的差异更多来自家庭背景,即大城市对高学历家长的选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机会差异 教育资源配置 城市级别 家庭背景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机理
12
作者 高旭 吴诗 +2 位作者 晏鄂川 熊启华 陈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2,共9页
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在“上黏下砂”二元结构覆盖层隐伏岩溶区经常发生,此类塌陷宏细观力学机理和漏砂启动力学评价模型的研究还不充分。以武汉市二元结构覆盖层岩溶区由岩溶水位降低诱发的陆家街岩溶塌陷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P... 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在“上黏下砂”二元结构覆盖层隐伏岩溶区经常发生,此类塌陷宏细观力学机理和漏砂启动力学评价模型的研究还不充分。以武汉市二元结构覆盖层岩溶区由岩溶水位降低诱发的陆家街岩溶塌陷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PFC(particle flow code)-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耦合数值试验探索塌陷破坏的宏细观力学机理,并构建渗流作用下漏砂启动的土拱极限平衡力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型试验得到的陆家街塌陷临界水位差分别为7.2 m和8.0 m,误差约10%,漏砂启动后砂层底部孔隙水压力骤降,地表沉降增加;(2)在到达临界水位差之前,岩溶开口处砂层流速增大而孔隙水压力减小,土拱水平应力、竖向应力以及侧压力系数增大,且水力梯度增大速率明显大于侧压力系数;(3)所构建的渗流作用下土拱极限平衡模型表明,随着水位差增加,土拱中致塌力和抗塌力都在增加,但致塌力增大更明显。研究结果对提高砂漏型岩溶塌陷防灾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覆盖层 砂漏型岩溶塌陷 渗流作用 临界水位差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统计测度、差异分解与时空演进
13
作者 李晓娣 饶美仙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8-626,共9页
为了科学测度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本文基于“能级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测度指标体系,对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创新生态系统能级进行测算。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空间核密度估计法及马尔可夫链剖析其区... 为了科学测度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本文基于“能级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测度指标体系,对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创新生态系统能级进行测算。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空间核密度估计法及马尔可夫链剖析其区域差异、时空演化格局以及内部动态跃迁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级呈现显著的不平衡特征,区域间差异是分布失衡的主要空间原因;东部呈现高-低集聚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中西部存在一定正向空间溢出,东北地区空间特征不明显;创新生态系统能级跃迁是一个缓慢、连续的过程,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性。本文研究为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策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能级 差异分解 时空演进 能级跃迁 空间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14
作者 袁晓玲 韩宝晶 +1 位作者 张江洋 张卫航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6,共17页
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实现意义重大。从人口素质、人口总量、人口区域结构、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四个维度阐释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并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赋权法测算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 人口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实现意义重大。从人口素质、人口总量、人口区域结构、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四个维度阐释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并优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赋权法测算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基尼系数分析区域差异。研究发现:2010—2021年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行趋势,2021年有所下降,波动幅度较小,但地区间差异较大;人口素质、资源环境协调及区域结构指数波动上升,人口总量指数加速下行;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的贡献率最高的分指数为人口与资源环境,但2020年起人口素质的贡献超越了人口总量;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波动上行,不同板块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明显。据此提出通过抑制人口总量指数加速下行,发挥人口素质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口区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人口素质 人口总量 人口区域结构 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 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汛期壅水排沙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柯雄 史红玲 +2 位作者 陈建国 王党伟 沈铭晖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揭示壅水条件下水库排沙比的影响因素及其响应关系,统计三门峡水库2011—2021年汛期入库流量在3000 m^(3)/s以下且坝前水位相对稳定的壅水时期排沙比变化,发现将入库流量划分为500~1000 m^(3)/s、1000~1500 m^(3)/s、1500~2000 m^(3... 为了揭示壅水条件下水库排沙比的影响因素及其响应关系,统计三门峡水库2011—2021年汛期入库流量在3000 m^(3)/s以下且坝前水位相对稳定的壅水时期排沙比变化,发现将入库流量划分为500~1000 m^(3)/s、1000~1500 m^(3)/s、1500~2000 m^(3)/s和2000~3000 m^(3)/s四个流量级的水库排沙比与坝前水位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只有最小入库流量级的排沙比与入库含沙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结合隐含了坝前水位变化影响的滞留时间这一变量,提出了出入库流量系数与滞留时间比值的过流因子为影响排沙比的主要变量,建立了不同入库流量级的壅水排沙比与过流因子及入库含沙量的计算关系式,计算精度良好,可用于估算三门峡水库汛期壅水排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水库 排沙比 不同流量级 坝前水位 过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样态的现实审视及优化路径——基于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关系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汭晴 曾天德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研究通过探讨我国各省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以评估省域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具体而言,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的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省... 研究通过探讨我国各省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性,以评估省域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现状。具体而言,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的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在高等教育数字资源量与发展水平的匹配上呈现出四种不同的模式:“匹配—丰裕型”“异配—丰裕型”“匹配—贫乏型”“异配—贫乏型”。基于模式特征,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1)立足全局视角,构建全国一体化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体系,保障整体协同与系统联动;(2)强化省域联动,构建跨省数字资源互助体系,深化区域数字资源优化联盟建设;(3)聚焦自主发展,制定数字校园战略规划,提升高校自身“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源量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数字化 省际差异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不同轮次发酵酒醅差异性研究
17
作者 付庆凯 陈帆 +5 位作者 孟廷淋 文尚瑜 黄尚传 杨健美 黄小平 陈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22-329,共8页
该研究通过对劲牌茅台镇酒业酱香型白酒下沙-六轮次堆积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溶氧量、酶活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探究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各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轮次堆积醅的理化差异明显,且同一轮次堆... 该研究通过对劲牌茅台镇酒业酱香型白酒下沙-六轮次堆积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溶氧量、酶活力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探究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各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轮次堆积醅的理化差异明显,且同一轮次堆积酒醅在不同生产模式下也存在明显变化。酒醅水分及酸度含量均随轮次增加而升高,通过控制水分可有效减少酸度的产生,从而使原酒中的呈酸物质减少,避免过高的酸影响其原酒质量。淀粉含量随轮次增加呈现降低趋势,还原糖含量随着轮次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三~四轮次含量最高。且研究发现二次翻堆能提高糟醅微生物含量,尤其是好氧酵母菌,同时在不影响发酵质量的情况下升高起堆温度可适当缩短发酵时间1~3 d。该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堆积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推行酱香型白酒智能化、数字化酿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机械化 堆积发酵 溶氧量 理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应苗 袁瑞佳 李永奎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信息与科技等维度构建中国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103个智慧城市试点2013-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和核密度估计,测算智慧城市韧性水平各维度的得分与综合水平,揭示各区域在不同时... 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信息与科技等维度构建中国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103个智慧城市试点2013-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和核密度估计,测算智慧城市韧性水平各维度的得分与综合水平,揭示各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动态演进趋势与特征。研究发现:总体水平上,智慧城市韧性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之间的韧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及沿海地区表现最佳,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智慧城市韧性水平各子维度上,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智慧城市在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信息与科技韧性方面始终保持领先。研究结果为评估智慧城市韧性水平提供科学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以及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价值,有助于推动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智慧城市 韧性水平测度 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 动态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体淹没频率的三峡水库水量时序变化遥感估算研究
19
作者 梁丹萍 厉芳婷 +3 位作者 梁思 赵红梅 李文凯 田礼乔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7,共9页
水库面积、水位与蓄水量变化监测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三峡水库为研究区域,结合全球地表水数据集和Landsat 5、7、8系列影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分析了三峡水库1990—2022年的年均面积变化特征,建立了三峡水... 水库面积、水位与蓄水量变化监测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三峡水库为研究区域,结合全球地表水数据集和Landsat 5、7、8系列影像,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分析了三峡水库1990—2022年的年均面积变化特征,建立了三峡水库蓄水前、蓄水阶段及全面运行后的水体频率-面积、水体频率-相对水位差的相关关系及面积-相对水位差的模型,由此得到了三峡水库逐年的相对水位差和蓄水量变化以及三峡水库全面运行后的年内高低水位的面积和水位差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在蓄水前、蓄水阶段及全面运行后的面积-相对水位差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与实测数据相比,R^(2)为0.8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表现水位差变化趋势;2)三峡水库在蓄水前、蓄水阶段到全面运行后的面积、相对水位差以及总蓄水量呈现明显增加;3)三峡水库在全面运行后年均面积相比蓄水前增加了130.52km^(2),平均相对水位差增加了3.77m,蓄水量增加了675.96×10^(6)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频率 水体面积 相对水位差 蓄水量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表面波减隔振机理及特性研究
20
作者 秦宇璇 李海超 +2 位作者 汤旸 江沛 庞福振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5-1395,共11页
针对船舶设备振动低频连续谱减隔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波能量衰减的基座结构减振方法。以橡胶-玻璃钢耦合振动系统为例,基于有限元法分析了橡胶表面波效应的减振特性,探究了橡胶厚度、杨氏模量、阻尼系数等参数对表面波减振特性的... 针对船舶设备振动低频连续谱减隔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波能量衰减的基座结构减振方法。以橡胶-玻璃钢耦合振动系统为例,基于有限元法分析了橡胶表面波效应的减振特性,探究了橡胶厚度、杨氏模量、阻尼系数等参数对表面波减振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了橡胶表面波减振特性试验,验证该减振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波效应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且在高频效果更为显著;表面波减振效果随介质厚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并非完全正相关;随着介质杨氏模量的减小,减振效果显著增强;增大阻尼有利于表面波减振效果的提升;与全覆盖橡胶层相比,在隔振基础上局部覆盖橡胶层具有更优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隔振 表面波 橡胶 振级落差 波形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