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肥后移对滴灌夏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伟国 刘玉春 +3 位作者 康猛 侯宇 王丽 宗浩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为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的精准、高效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夏玉米浅埋滴灌氮肥施用试验。试验考虑施氮量和氮肥施用时期2个因素,施氮量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施氮量300和225 kg/hm^(2);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2... 为华北平原地区夏玉米的精准、高效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行夏玉米浅埋滴灌氮肥施用试验。试验考虑施氮量和氮肥施用时期2个因素,施氮量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施氮量300和225 kg/hm^(2);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的优势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2个时期追施氮肥,设置3个吐丝期氮肥后移水平,分别为0、45和75 kg/hm^(2)。试验因素对夏玉米的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的干物质量及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300 kg/hm^(2)施氮水平与225 kg/hm^(2)相比夏玉米产量提高了10.08%~14.04%;随着吐丝期氮肥后移量的增加,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干物质量、氮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吐丝期氮肥后移75 kg/hm^(2)的夏玉米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干物质量、氮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吐丝期氮肥后移45 kg/hm^(2)处理以及不后移处理;300 kg/hm^(2)施氮水平下不进行后移的夏玉米处理与225 kg/hm^(2)施氮水平下吐丝期氮肥后移75 kg/hm^(2)的夏玉米处理之间产量及构成因素无显著差异,减少施氮量同时吐丝期氮肥后移可以达到与高施氮量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相同的产量效果。夏玉米于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2次追氮、同时提高吐丝期的氮肥后移量在促进夏玉米干物质、植株氮积累和增产高效方面效果显著,以吐丝期追氮75 kg/hm^(2)夏玉米具有最佳的产量表现及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后移 施肥时期 干物质 氮积累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田土壤DNRA菌群落丰度与结构对不同施氮的响应
2
作者 张艺 孙梅 +5 位作者 龙泽东 聂三安 田昌 黄晶 姚莉 孙耿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6,共8页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有利于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研究长期(2013—2022年)不同施氮措施对水稻土DNRA过程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不施氮肥(CK)、常规化肥(NPK)、控释氮肥(CRU1)、控释...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有利于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研究长期(2013—2022年)不同施氮措施对水稻土DNRA过程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不施氮肥(CK)、常规化肥(NPK)、控释氮肥(CRU1)、控释氮肥减氮30%(CRU2)4个处理,对稻田土壤pH、有机质、全氮、无机氮、碱解氮、全硫和二价铁等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对水稻土DNRA菌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肥对DNRA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rf A基因丰度表现为CK>CRU2>CRU1>NPK,且NPK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水稻土中DNRA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等,施氮肥下,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提高,变形菌门则降低,CRU1处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低,浮霉菌门则最高。冗余分析分析表明,变形菌门与土壤pH和全硫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呈负相关,浮霉菌门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呈正相关,与土壤pH、全硫和亚铁呈负相关。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均以CRU1处理最高。因此,施用控释氮肥改善了水稻土DNRA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和结构,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不同施氮 控释氮肥 DNRA群落丰度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与施氮时期对高寒区燕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小龙 马祥 +2 位作者 琚泽亮 崔文静 贾志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15-3224,共10页
为探究氮肥减施与施氮时期对高寒区燕麦(Avena L.)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共设置4个氮肥处理:N1(常规施氮量:69 kg·hm^(-2))、N2(减施20%:55.2 kg·hm^(-2))、N3(减施40%:41.4 kg·hm^(-2))、N4(减... 为探究氮肥减施与施氮时期对高寒区燕麦(Avena L.)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共设置4个氮肥处理:N1(常规施氮量:69 kg·hm^(-2))、N2(减施20%:55.2 kg·hm^(-2))、N3(减施40%:41.4 kg·hm^(-2))、N4(减施60%:27.6 kg·hm^(-2))和全生育期不施氮处理N0(0 kg·hm^(-2)),3个施氮时期:T1(全部基施)、T2(拔节期追施)、T3(孕穗期追施),比较各处理对燕麦生长发育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促进了燕麦的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了燕麦的茎粗、株高、穗长和旗叶高度,同时也提高了产量及构成因素,燕麦单株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穗粒重、粒长、粒宽和千粒重显著增加,氮肥后移改善了燕麦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孕穗期追施氮肥优于拔节期追施。通过综合分析,N1T3处理最好。因此,在适宜的施氮量下,高寒区燕麦最佳追肥时期为孕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燕麦 产量 光合特性 施氮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区芹菜栽培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田伟 冯海萍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4,共9页
为解决宁夏六盘山区芹菜生产过程中由于氮肥施用不当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以芹菜品种皇后为供试材料,通过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供氮水平(0、150、300、450、600 kg‧hm^(-2))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 为解决宁夏六盘山区芹菜生产过程中由于氮肥施用不当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以芹菜品种皇后为供试材料,通过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供氮水平(0、150、300、450、600 kg‧hm^(-2))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氮肥施用有助于芹菜对钾素和磷素的吸收,在增施氮肥后,能够提高芹菜的植株高度、植株周长、叶柄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且增产范围在15.65%~33.28%。通过对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芹菜取得最高产量时氮肥用量为394.75 kg·hm^(-2),最佳经济效益氮肥用量为287.07 kg·hm^(-2)。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会提高芹菜的硝酸盐、粗纤维、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TOPSIS法对芹菜的多项指标进行评价,N450处理的评分最高,N0处理最低。综上,为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高氮肥利用率,推荐宁夏六盘山区种植芹菜时氮肥施用量为287.07~394.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氮肥施用量 响应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和追氮时期对夏玉米籽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帅 徐学欣 +5 位作者 孟繁港 徐宇凡 郝天佳 贾靖 张玉璐 赵长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4,共9页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 为探究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及追氮时期组合对夏玉米籽粒品质、淀粉糊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选用玉米主推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180 kg/hm2(N1)和210 kg/hm2(N2)两个氮肥处理水平及拔节期+大喇叭口期(W1)、拔节期+开花期(W2)、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W3)3个不同追肥时期组合。结果表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追肥处理(N1W3、N2W3)籽粒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支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复值、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峰值时间、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增加追氮频次改善籽粒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和淀粉的糊化特性,提高了籽粒品质。N1W3与N2W3相比,籽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差异不显著,但是N1W3处理减少氮肥的投入,节约投入成本,为本试验的推荐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施氮量 追氮时期 籽粒 品质 糊化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江洪芝 晏本菊 +2 位作者 谭飞泉 张怀琼 任正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8-662,共5页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粉质... 为了探明不同氮肥运筹对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小麦品种(系)R210和川农25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干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时期对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全施底肥有利于提高沉淀值、粉质质量指数及醇溶蛋白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1∶1的方式有利于提高GMP含量;采用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干面筋的含量,降低弱化度。不同品种的优质栽培方式不同,R210以底肥∶三叶期肥∶孕穗期肥=5∶2∶3,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川农25以全施底肥,施用纯氮18 g/m2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施氮时期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两类氮源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凤娇 田奇卓 +4 位作者 裴艳婷 李慧 刘鑫 李娜娜 石玉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7-264,共8页
为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与冬小麦对两种氮源吸收利用的关系,采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中两种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方式下小麦植株对两种氮源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在八个试验处理中,以高肥土壤、氮肥基施深度20cm、底追各50%处理... 为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方式与冬小麦对两种氮源吸收利用的关系,采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了高、中两种土壤肥力和不同施氮方式下小麦植株对两种氮源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在八个试验处理中,以高肥土壤、氮肥基施深度20cm、底追各50%处理的籽粒产量及构成三因素最高,是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最佳处理组合。越冬、拔节、开花、花后20d和成熟期小麦吸收肥料氮的平均比例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减,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则随生育进程逐步递增。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各生育阶段氮素吸收总量,使成熟期肥料氮当季利用率提高10.51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降低4.6个百分点,但同时也降低了生育中后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向籽粒的分配比例。施肥深度仅对拔节前氮素吸收积累和不同氮源比例影响显著,但深施可显著提高成熟期肥料氮的利用率并降低损失率。氮肥全部底施可提高越冬和拔节期的总吸氮量,并降低土壤氮的吸收比例;底追各50%施氮方式有利于生育后期氮素吸收积累,使成熟期肥料氮的当季利用率和损失率分别提高和降低2.72和13.5个百分点,但来自肥料氮和分配到籽粒中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全部底施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肥力 施氮方式 不同氮源 吸收积累 分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农田黑土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71
8
作者 隋跃宇 张兴义 +2 位作者 焦晓光 王其存 赵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0-192,200,共4页
以黑龙江省海伦黑土地区的农田长期(1985~2003年)定位试验土样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无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最低;长期施用氮肥、氮磷肥、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 以黑龙江省海伦黑土地区的农田长期(1985~2003年)定位试验土样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氮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无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最低;长期施用氮肥、氮磷肥、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居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比无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有机质水平,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各处理C/N比值在9.91~13.10之间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黑土 不同施肥制度 有机质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靳正忠 郭艳丽 +2 位作者 王鹏 齐军仓 曹连莆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126-129,共4页
选取了10个大麦品种种植在三种氮肥施用时期下,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品种间蛋白质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差异均极显著;谷蛋白含量的氮肥施用时... 选取了10个大麦品种种植在三种氮肥施用时期下,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品种间蛋白质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差异均极显著;谷蛋白含量的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的互作效应极显著,蛋白质含量其二者互作效应也显著。同时,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盐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氮肥 施用时期 籽粒 蛋白质 组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的补偿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心久 杨洪泽 +5 位作者 周建朝 高卫时 张立明 李思忠 石洪亮 刘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5-646,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生理指标、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为甜菜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个灌溉定额,副区为5个氮肥施用时期(纯N总量一致120 kg...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定额下氮肥施用时期对甜菜生理指标、灌溉水生产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为甜菜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2个灌溉定额,副区为5个氮肥施用时期(纯N总量一致120 kg/hm^2)。【结果】同一氮肥施用时期,随着灌溉量的减少甜菜Pn、Er、茎叶干重、根干重、总干重、单根重、产量、产糖量(除N4处理)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甜菜含糖率、产量增产率、灌溉水生产力及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提高;同一灌溉量,随着氮肥施用时期的后移各项测定指标先增后减,N4处理补偿指数最优,灌溉定额4 650比5 850 m^3/hm^2甜菜各项指标补偿指数提高-1.6%~27.5%。【结论】在北疆甜菜产区合理的水氮管理模式为:灌溉定额4 650 m^3/hm^2,氮肥基施1/2,7月中旬追施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灌溉量 氮肥施用时期 光合物质生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下水稻土铵态氮释放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璐 文石林 +4 位作者 蔡泽江 刘立生 管建新 段淑辉 代快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2,共8页
采用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有机肥(猪粪和牛粪)与化肥(尿素)氮以不同比例配施后对水稻土铵态氮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100%尿素处理相比,培养到28 d,配施有机肥处理(除80%尿素氮配施20%牛粪氮、70%尿素氮配施30... 采用淹水密闭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了有机肥(猪粪和牛粪)与化肥(尿素)氮以不同比例配施后对水稻土铵态氮释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100%尿素处理相比,培养到28 d,配施有机肥处理(除80%尿素氮配施20%牛粪氮、7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和5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处理)显著降低土壤铵态氮的累积释放量,且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降幅增大,降低幅度为5.78%~41.20%(P〈0.05);培养28~90 d,配施有机肥处理(5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处理除外)的土壤铵态氮释放量显著提高;至培养90 d,50%尿素氮配施50%猪粪氮和80%尿素氮配施20%牛粪氮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累积释放量显著高于单施100%尿素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4.81%和9.32%(P〈0.05)。培养结束时,氮素减施20%(单施80%尿素氮、50%尿素氮配施30%猪粪氮和50%尿素氮配施30%牛粪氮)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累积释放量与单施100%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50%尿素氮配施30%猪粪氮既可以降低土壤铵态氮前期释放速率,又可以增加水稻土持续稳定的供氮能力,对减少氮肥损失维持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态氮释放 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 氮素减施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求柱 王志琴 +2 位作者 图尔汗 余登胜 杨国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437-5442,共6页
为了寻找最佳氮肥施用时期和比例,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在氮肥施用总量固定为225 kg/hm2的情况下,调整施肥时期和比例,研究氮肥运筹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底肥主要影响营养器官干物重,而... 为了寻找最佳氮肥施用时期和比例,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在氮肥施用总量固定为225 kg/hm2的情况下,调整施肥时期和比例,研究氮肥运筹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底肥主要影响营养器官干物重,而对生殖器官干物重没有明显影响,适量的底肥有利于在蕾期和初花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②固定底肥用量为30%时,剩余氮肥全部用于初花期与分两次施用于初花期和盛花期最终获得的生物量和产量相当;③合理的氮肥施用策略有利于提高快速累积期的平均速率、最大速率和快速累积期积累的干物质,最终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 氮肥 施用时期 施用比例 干物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施氮对大豆“合丰50”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灿东 郭泰 +6 位作者 王志新 郑伟 张振宇 郭美玲 吴秀红 李于 王囡囡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N 5.0kg·hm^(-2)条件下,五叶期(V5期)叶面施氮后叶绿素含量SPAD值为56.4,无籽粒... 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主栽品种"合丰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叶面施氮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N 5.0kg·hm^(-2)条件下,五叶期(V5期)叶面施氮后叶绿素含量SPAD值为56.4,无籽粒干物重为26.4g,始粒期(R5期)叶面施氮后籽粒干物重为25.0g,均高于其它处理。"合丰50"在R5期施肥量为N 5.0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不同时期 叶面施氮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对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隋跃宇 焦晓光 张兴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0,共3页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小麦土壤微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小麦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与化学N、P、K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促...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小麦土壤微生物量C、N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小麦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学肥料相比,有机肥与化学N、P、K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C、N,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育期 土壤微生物 施肥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休耕期土壤养分迁移及翌年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美荣 史海滨 +3 位作者 闫建文 李仙岳 窦旭 丁宗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4,共9页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碱农田不同施氮量在冻融作用后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的影响效应,结合翌年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当地适宜的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共设置4个施氮水平(高氮N_3:325 kg/hm^2;中氮N_2:225 kg/hm^2;低氮N_1:125 kg/hm^2;不...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碱农田不同施氮量在冻融作用后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的影响效应,结合翌年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当地适宜的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共设置4个施氮水平(高氮N_3:325 kg/hm^2;中氮N_2:225 kg/hm^2;低氮N_1:125 kg/hm^2;不施氮N_0)研究冻融期内水盐时空分布、全氮、碱解氮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秋浇后,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秋浇前,表层土壤含水率增加,开始冻结时,水分向表层积聚,随着温度降低水分自表层向深层冻结,各处理灌溉水平相同,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墒情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秋收后耕层土壤含盐率随生育期内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越大土壤含盐率递增。秋浇后大量盐分被淋洗,融化后盐分受到融冻水的下渗和蒸发的共同作用,使得各处理表层含盐率为N_0(0.14%)<N_1(0.17%)<N_2(0.19%)<N_3(0.45%),高氮处理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2)冻融期内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0 cm),土壤中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冻融期内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在最大冻深期,说明冻结作用有助于全氮、碱解氮以及有机质的累积;(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翌年春播前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在PC1和PC2上有机质、有机碳以及全磷有较高的因子负荷,对土壤肥力的贡献率较高。从综合得分情况来看(N_3<N_0<N_1<N_2),高氮处理的土壤肥力低下,中氮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土壤肥力情况最佳,根据综合分析推荐该地区玉米生育期内施氮肥量为225 kg/hm^2(基肥20%、拔节期40%和抽雄期40%)左右,有利于翌年春播前土壤培肥,使农业得以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浇 冻融作用 不同施氮量 肥力水平 主成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振云 杨瑾华 王德君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38,共3页
在双低油菜高产栽培中,根据油菜需肥规律及针对双低油菜的品种特性,提高春前用氮比例为75 25的施氮方法替代70 30的习惯施氮方法后,有利于春前促发棵增叶、冬壮,春后发而稳长,改善双低油菜的经济性状而获高产。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氮肥 施用技术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小豆氮肥施用时期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牟善积 《天津农林科技》 1992年第4期12-13,17,共3页
氮肥宜作红小豆追肥,最佳施肥期为分枝期~开花前,我市夏播麦茬红小豆可在7月20日~8月10日追施;当土壤耕层速效N含量中等(55PPM左右),亩施N1.25~2.5Kg为宜,亩施3.75Kg增产甚微,亩施5~6.25Kg减产,根据我市土壤普查资料,该结果对静海... 氮肥宜作红小豆追肥,最佳施肥期为分枝期~开花前,我市夏播麦茬红小豆可在7月20日~8月10日追施;当土壤耕层速效N含量中等(55PPM左右),亩施N1.25~2.5Kg为宜,亩施3.75Kg增产甚微,亩施5~6.25Kg减产,根据我市土壤普查资料,该结果对静海县及北辰区、武清、宝坻、蓟县等大部分红小豆产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氮肥 施用期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氮肥运筹对‘青海甜燕麦’农艺性状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段连学 马祥 +4 位作者 琚泽亮 刘凯强 杨钰洁 石红霄 贾志锋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76-1583,共8页
本研究为探索适宜高寒地区燕麦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以‘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 L.cv.Qinghai)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N1:187.5 kg·hm^(-2),N2:150 kg·hm^(-2),N3:112.5 kg·hm^(-2),N4:75 ... 本研究为探索适宜高寒地区燕麦生产的氮肥运筹模式,以‘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 L.cv.Qinghai)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4个施氮水平(N1:187.5 kg·hm^(-2),N2:150 kg·hm^(-2),N3:112.5 kg·hm^(-2),N4:75 kg·hm^(-2))和2个施氮时期(D1:氮肥全部基施,D2:30%基肥+70%拔节期),试验以全生育期不施氮(N0)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同等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按比例分期施氮的种子产量、秸秆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增加。在N1水平下,氮肥按比例分期施用,单株小穗数和单株穗粒数的协同提高,获得较高种子产量和干草产量,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分别提高了4.17%和0.47%。同一施氮时期下,种子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N1>N2>N3>N4>N0。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种子产量与单株小穗数、单株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综上,不同氮肥处理下,以187.5 kg·hm^(-2)氮肥按比例分期施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产量 施氮量 施氮时期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旱地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勇 吴兵 +4 位作者 高玉红 张巧霞 王一帆 景娜 高珍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5-736,共12页
为探索西北旱区适宜胡麻高产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60 kg·hm^(-2)(J1)、120 kg·hm^(-2)(J2)和kg·hm^(-2)180(J3)3个不同施氮水平,氮全部基施(N1)、氮肥2/3基肥+1/3追肥(现蕾初期)(N2)、氮肥1/2基肥+... 为探索西北旱区适宜胡麻高产高效生产的氮肥运筹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60 kg·hm^(-2)(J1)、120 kg·hm^(-2)(J2)和kg·hm^(-2)180(J3)3个不同施氮水平,氮全部基施(N1)、氮肥2/3基肥+1/3追肥(现蕾初期)(N2)、氮肥1/2基肥+1/2追肥(现蕾初期)(N3)、氮肥1/3基肥+2/3追肥(现蕾初期)(N4)和氮肥1/3基肥+1/3追肥(分茎期)+1/3追肥(现蕾初期)(N5)5个施肥时期对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120 kg·hm^(-2)显著增加胡麻盛花期至青果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且氮全部基施(N1)、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显著提高盛花期至青果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J2处理下胡麻籽产量较J3和J1处理显著提高5.38%和8.32%,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处理间N2处理产量均达到最大值,J2N2处理较其余处理产量高出1.22%~25.27%;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对胡麻贮水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J2施氮水平显著增加苗期土壤贮水量,J3施氮水平显著增加现蕾期、成熟期土壤贮水量,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施氮量增加耗水量呈降低趋势,J1处理耗水量较J2、J3处理显著高3.59%、10.34%,水分利用效率呈增加趋势,J3较J2、J1处理显著高7.47%、18.79%,不同施肥时期处理下J2N2、J2N4处理显著提高胡麻现蕾期土壤贮水量,不同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J2N2处理较其余处理显著高出15.09%~32.43%。由此表明,施氮120 kg·hm^(-2),氮肥2/3基肥和1/3追肥(现蕾初期)可有效提高胡麻现蕾期浅层土壤含水量及贮水量,且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定西区最佳氮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施氮水平 施肥时期 产量 耗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肥配施对西北羊茅开花期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石正海 刘文辉 +2 位作者 张永超 秦燕 魏小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5-85,共11页
基于植物对N、P营养元素的需求,试验设计2个施氮量(0、60 kg·hm^-2)和3个施磷量(0、60、90 kg·hm^-2)配施,测定开花期叶片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西北羊茅对氮、磷添加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 基于植物对N、P营养元素的需求,试验设计2个施氮量(0、60 kg·hm^-2)和3个施磷量(0、60、90 kg·hm^-2)配施,测定开花期叶片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西北羊茅对氮、磷添加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呈先增后减的日动态变化,下午13:00时高达2000μmol·m^-2·s^-1,且对西北羊茅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施肥措施。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先增后降,其值在800~1000μmol·m^-2·s^-1时最大;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表现一致,胞间CO2浓度表现相反。氮肥和磷肥配施后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蒸腾速率均增大,胞间CO2浓度则减小,表明施肥主要通过调节气孔导度,以促进叶片与环境间交换水分和CO2,从而增大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增加,电子传递速率先增加后降低,但均在400~800μmol·m^-2·s^-1和大于1200μmol·m^-2·s^-1后快速变化。氮肥和磷肥配施显著提高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电子传递速率,N60P90处理还提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在光能分配方面,为减轻强光对光合器官的破坏,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强光化学反应比例降低,天线热耗散和非光化学反应耗散比例增加。施肥主要通过非光化学反应比例减小补偿于光化学反应比例,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综合以上结果,从西北羊茅叶片的光合特性来看,氮磷肥配施通过调节气孔导度,以促进叶片与环境间水分和CO2的交换和提高PSⅡ反应中心活性,非光化学反应比例减小补偿于光化学反应比例,进而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羊茅 氮磷配施 开花期 气体交换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能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