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w of gas production during coal heating oxid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Xianwei Dong Zhichao Wen +1 位作者 Fusheng Wang Yaning M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617-620,共4页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a great threat to mine safety,and gas is the key index to describ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Taking the coal sampl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coal as research object,the temperature progr...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a great threat to mine safety,and gas is the key index to describ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Taking the coal sampl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coal as research object,the temperature programmed oxid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and the gases produced by coal sampl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as species and gas concentrations in different coal samples during heating oxid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coal samples produce different kinds of gases in the process of heating and oxidation.The order of gas production is CO,C2H6,C2H4,C3H8,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production and temperature is approximately exponential.With the increase of coal metamorphic degree,the turning point temperature of sharp rise in coal sample gas production rate become higher,the oxidation ability of coal sample decreases,and the quantity of gas production decreases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inG and OXIDATION METAMORPHIC degree of coal OXIDIZinG ability Gas CHROMATOGRAPH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8号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
2
作者 黄道军 许浩 +6 位作者 虎建玲 董煜 焦鹏帅 陈世达 周国晓 吴小卓 武衡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深部8号煤分布广泛,煤阶跨度大,是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然而,目前对于盆地内部深部煤储层的孔隙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及其控气作用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盆地内14口探井岩心测试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的孔隙发育特征和发育模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控气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增加,研究区8号深部煤储层微孔和介孔的孔体积均明显增高,宏孔体积逐渐降低。其中,微孔主要为气孔,尤以孔径为0.4~0.9 nm孔隙最为发育,介孔相对不发育。宏孔由中−低变质程度煤发育的胞腔孔和屑间孔转变为中−高变质程度煤发育的内生裂隙。由北到南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R_(o,max)为0.60%~2.86%),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孔隙发育模式可分为:宏孔发育型、双峰发育型和微孔发育型,其中,宏孔发育型煤储层含气量较低,但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游离气;双峰发育型是盆地内8号深部煤储层的主要孔隙发育模式,该类型储层微孔、宏孔均较为发育,最有利于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富集与产出;微孔发育型煤储层吸附能力最强,含气性最优,资源潜力大,但渗透性较差,需采用极限压裂方式提升储层的渗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8号煤 变质程度 孔隙发育模式 控气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气化反应性与其组成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任立伟 魏蕊娣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探究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采用下落式固定床反应器,以CO_(2)为气化剂,对11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的气化反应性与挥发分、固定碳、碳含量及灰组成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下,11种不... 为探究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采用下落式固定床反应器,以CO_(2)为气化剂,对11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的气化反应性与挥发分、固定碳、碳含量及灰组成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下,11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仍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低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远高于中/高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其完全气化反应所需时间和气化反应指数最大有7倍之差;从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看,挥发分、固定碳和碳含量与煤气化反应性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以上;从灰组成分析看,碱性指数与煤气化反应性相关性较差。为此,可根据煤的挥发分、固定碳和碳含量等组成信息预测煤气化反应性的优劣,为煤气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反应性 变质程度 气化反应性指数 煤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弱还原程度煤分布及煤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白向飞 李文华 +1 位作者 陈文敏 马伟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2-506,共5页
以详实的原始测试数据为资料,分析了我国西部弱还原程度煤的煤岩、煤质总体特征.研究表明,与同变质程度的其它地区煤相比,西北侏罗纪弱还原程度煤中惰质组及过渡组分含量较高,导致其挥发分产率较低,氢含量低、氧含量相对较高,黏结性较弱... 以详实的原始测试数据为资料,分析了我国西部弱还原程度煤的煤岩、煤质总体特征.研究表明,与同变质程度的其它地区煤相比,西北侏罗纪弱还原程度煤中惰质组及过渡组分含量较高,导致其挥发分产率较低,氢含量低、氧含量相对较高,黏结性较弱,煤种以不黏煤和弱黏煤为主.沉积环境的弱还原程度主要对中低变质程度烟煤的性质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程度 变质程度 煤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9
5
作者 唐书恒 蔡超 +2 位作者 朱宝存 段利江 张佳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3,53,共5页
通过对大量煤岩样品的压汞实验和低温氮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的系统分析,讨论了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煤样的压汞孔隙度随煤级的升高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孔喉平均直径小于1μm的孔隙结构在各种不同煤级的样... 通过对大量煤岩样品的压汞实验和低温氮吸附实验测试结果的系统分析,讨论了煤变质程度对煤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发现:煤样的压汞孔隙度随煤级的升高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孔喉平均直径小于1μm的孔隙结构在各种不同煤级的样品中均大量分布,而孔喉平均直径大于1μm的孔隙结构则仅在中低煤级样品中大量分布,在无烟煤中更是很少见到;在中低煤级阶段,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低温氮测试的煤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到无烟煤阶段,煤的比表面积又开始增加。结论认为:煤的孔隙度、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均受煤变质程度的控制,且在烟煤与无烟煤的交界处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控制 储集层 孔隙度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极限参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谭波 胡瑞丽 +2 位作者 李凯 包添书 范文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67,共5页
为了掌握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极限变化规律及特征,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首先得到了3个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O2、CO、CO2随煤温的变化规律,据此计算出煤的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然后研究得出了煤自燃极限参数(最小浮煤厚度、上限漏风... 为了掌握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极限变化规律及特征,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首先得到了3个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O2、CO、CO2随煤温的变化规律,据此计算出煤的耗氧速率和放热强度,然后研究得出了煤自燃极限参数(最小浮煤厚度、上限漏风强度和下限氧气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变质程度较高煤样相比,相同条件情况下,煤自燃低温阶段低变质程度煤样的耗氧速率、放热强度和上限漏风强度较高,最小浮煤厚度和下限氧气浓度较小;变质程度接近的煤样,极限参数及其临界点均较接近。研究结果可预测预报煤自燃和固定煤自燃危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烟煤 极限参数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凯 汤达祯 +2 位作者 陶树 刘彦飞 陈世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197,共6页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通过显微组分分析、压汞试验、液氮试验以及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煤阶煤吸附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煤的镜质组反射率R_o=0.44%~3.20%,兰氏体积为9.11~30.24 m^3/t,且随煤阶的增高逐渐...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通过显微组分分析、压汞试验、液氮试验以及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煤阶煤吸附能力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中煤的镜质组反射率R_o=0.44%~3.20%,兰氏体积为9.11~30.24 m^3/t,且随煤阶的增高逐渐增大;孔隙度、BET比表面积、微孔体积随煤阶的增高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在R_o=1.9%左右时达到最小值,其影响着煤储层的吸附空间,但并不能主导煤储层吸附能力的变化;孔隙形态方面,墨水瓶孔对储层吸附能力控制较强;显微组分方面,镜质组含量在中低煤变质阶段对煤储层吸附能力起一定控制作用,在高变质阶段,惰质组中丝质体对储层吸附能力的控制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吸附能力 孔隙 煤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薄冬梅 赵永军 +2 位作者 姜林 龚永杰 李宗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4,共4页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差异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从裂隙系统的发育、煤储层有效应力、煤层构造演化、煤岩变质程度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与高渗区空间分布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对其研究技术、手段、主要认识...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差异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从裂隙系统的发育、煤储层有效应力、煤层构造演化、煤岩变质程度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与高渗区空间分布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对其研究技术、手段、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性、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渗透率 裂隙系统 有效应力 构造演化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变质程度对CH_4吸附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唐巨鹏 马圆 +1 位作者 田虎楠 孙胜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150,共8页
为分析变质程度对CH_4吸附行为的影响,构建了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等5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方法(GCMC)研究了CH_4在5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H_4吸附能力强弱顺序... 为分析变质程度对CH_4吸附行为的影响,构建了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等5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方法(GCMC)研究了CH_4在5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H_4吸附能力强弱顺序为无烟煤、贫煤、瘦煤、焦煤、肥煤,均为范德华能与静电能的相互作用,且吸附相稳定性差别不大;CH_4分子吸附量均随温度增加线性减少,减少幅度相近;CH_4分子吸附量均随含水率增加而线性减少,且煤变质程度越低,含水率对其CH_4分子吸附量影响越大;CH_4与H_2O同时吸附时,均呈现CH_4分子吸附量极小,且不再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特征现象。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变质程度有关,受水分影响较大,且煤变质程度越低影响越显著,温度改变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几乎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大分子结构模型 CH4 蒙特卡洛方法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俊乾 姚艳斌 +1 位作者 蔡益栋 邱勇凯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通过对采自华北9个矿区10块煤岩样品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显微组分分析、比表面积测试、显微裂隙统计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并结合华北煤的变质背景,探讨了其物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煤的变质... 通过对采自华北9个矿区10块煤岩样品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显微组分分析、比表面积测试、显微裂隙统计和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物性特征,并结合华北煤的变质背景,探讨了其物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煤的变质程度和变质类型影响煤的显微组构、孔隙结构和裂隙演化规律,这是造成煤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微观分析表明,煤在不同的变质阶段,其大分子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造成煤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大小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变质程度 显微组分 比表面积 显微裂隙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与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信山 刘明举 +1 位作者 陈阳 王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93-99,共7页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8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上逸散模式为主,8号煤层瓦斯逸散量较小;受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强富水性的含水层的影响,下部的12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下逸散为主,瓦斯先通过其直接底板,然后通过地下水动力活动性极强的茅口灰岩含水层逸散;12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瓦斯梯度和突出危险性也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由于12号煤层下部的含水层常年的流动性,致使12号煤层储存温度(古地温)略低于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从而使得深部的12号煤层变质程度和瓦斯放散性均略低于浅部的5号和8号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水动力条件 瓦斯逸散模式 瓦斯赋存规律 煤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潞安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阳 张浪 +1 位作者 舒龙勇 唐文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5-69,共5页
为了掌握潞安矿区3号煤层储层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渗透性、煤的吸附特性、煤体结构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水分和灰分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 为了掌握潞安矿区3号煤层储层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渗透性、煤的吸附特性、煤体结构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水分和灰分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煤层瓦斯含量模型,得到了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潞安矿区3号煤层厚度大,赋存稳定,埋藏深度大,变质程度高,Langmuir体积较大,Langmuir压力较小,有利于瓦斯在煤层中富集成藏;矿区内多发育碎裂煤和碎粒煤,局部存在糜棱煤,煤体结构破碎,煤层渗透性较差,瓦斯抽采利用难度大;各区块在相同煤层埋深条件下,南部长治区块瓦斯含量最大,北部襄垣区块瓦斯含量次之,中部潞安区块瓦斯含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特征 煤层埋深 煤变质程度 瓦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能力与吸附热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3
作者 卢守青 王亮 秦立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以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基础参数测定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试验基础上,利用Langmuir吸附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理论,构建了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的三维计算模型,进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能力与吸附热力学... 以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基础参数测定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试验基础上,利用Langmuir吸附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理论,构建了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的三维计算模型,进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能力与吸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煤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随着压力的增加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煤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焦煤、肥煤、长焰煤、无烟煤,单位面积的吸附量随着变质程度的变化关系也是如此;煤的吸附能力和比表面积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U型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无烟煤、长焰煤、肥煤、焦煤,煤的变质程度主要是通过比表面积来影响煤的吸附能力;煤的等量吸附热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变大,初始等量吸附热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无烟煤、焦煤、肥煤、长焰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的变质程度 吸附能力 表面自由能变化值 等量吸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煤矿岩浆侵入对煤体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飞 程远平 +2 位作者 蒋静宇 王亮 邵振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65,71,共6页
为了研究铁法煤田大兴煤矿岩浆侵入对煤体性质的影响,选取至火成岩岩墙不同距离的7个煤样,对煤样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工业分析、压汞、吸附常数、放散初速度等试验及测定。结果表明:岩浆侵入使煤体变质程度增加,即随着与岩浆距离的不... 为了研究铁法煤田大兴煤矿岩浆侵入对煤体性质的影响,选取至火成岩岩墙不同距离的7个煤样,对煤样进行了镜质组反射率、工业分析、压汞、吸附常数、放散初速度等试验及测定。结果表明:岩浆侵入使煤体变质程度增加,即随着与岩浆距离的不断减少,镜质组反射率逐渐变大,煤体从长焰煤过渡到焦煤,同时煤体灰分急剧增加,水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均逐渐减小;随着与岩浆距离的不断减少,总孔容、总比表面积以及孔隙率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同时岩浆侵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微孔方面。随着与岩墙距离的减少,煤体的极限吸附量和瓦斯放散初速度均是先逐渐增加后快速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煤体性质 岩浆侵入 变质程度 孔隙特征 吸附解吸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体破碎度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贾东旭 孙景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0,共3页
为分析煤矿开采中煤体破碎度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以便从该角度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难易程度,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粒径的改变对其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粒径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减少,即煤体的破碎... 为分析煤矿开采中煤体破碎度对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以便从该角度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难易程度,研究了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粒径的改变对其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的瓦斯放散初速度随粒径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减少,即煤体的破碎度越大,瓦斯放散初速度越大,同时这种增大的趋势随粒径的增大而变得越来越小;且煤样的变质程度越高,煤样粒径对瓦斯放散初速度影响就越大;普氏系数小的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受煤样粒径改变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破碎度 瓦斯放散初速度 粒径 变质程度 普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潘结南 张召召 +2 位作者 李猛 毋亚文 王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3,共10页
煤中孔隙大小分布不均且分布范围较广,因而利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有效地表征。为此,综合运用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揭示变质作用对煤孔... 煤中孔隙大小分布不均且分布范围较广,因而利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有效地表征。为此,综合运用扫描电镜、低温液氮吸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方法,对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揭示变质作用对煤孔体积、孔比表面积的影响,以及煤岩渗透率与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随煤变质程度增强,煤中纳米孔体积及孔比表面积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且在R_(o,max)为1.8%左右时达到最小值;(2)煤样孔隙半径、喉道半径整体均呈现正态分布,并且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最大分布频率对应的孔隙半径增大;(3)低煤阶烟煤煤样的喉道半径分布范围最宽,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及喉道半径平均值均最大;(4)无烟煤煤样的喉道半径分布范围最窄且最大连通喉道半径最小;(5)低、中煤阶烟煤煤样的孔喉比分布存在着单一主峰,并且主峰对应孔喉比相对较小;(6)煤岩渗透率与孔隙度、喉道半径平均值表现出了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与孔喉比平均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孔隙半径平均值的关系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孔隙结构 扫描电镜 液氮-压汞联合实验 恒速压汞 渗透率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计算公式校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雷红艳 逄锦伦 +1 位作者 陈玉涛 曹偈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0,共4页
采用HCA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装置,对7组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分别在20、30、40、50、60℃等5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常压吸附瓦斯量和瓦斯吸附常数的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每升高单位温度下吸附瓦斯减小量与煤的变质程度的关系模... 采用HCA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装置,对7组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分别在20、30、40、50、60℃等5个温度条件下进行常压吸附瓦斯量和瓦斯吸附常数的测试,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每升高单位温度下吸附瓦斯减小量与煤的变质程度的关系模型,进而对间接法测定煤层瓦斯含量计算公式进行校正,校正结果更符合煤样在高压状态下即将达到吸附饱和状态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含量 吸附瓦斯量 常压吸附 温度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温异常与岩浆岩协同作用下煤变质程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麒 董正乐 +3 位作者 张波 张平卿 侯泉林 王心义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54,共5页
基于在平顶山煤田提取的40个煤样和45组地温梯度数据以及岩浆岩侵入体分布情况,分析了煤变质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岩浆岩侵入和地温梯度对煤变质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煤田内同一矿井,下组煤变质程度高于上组煤;存... 基于在平顶山煤田提取的40个煤样和45组地温梯度数据以及岩浆岩侵入体分布情况,分析了煤变质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岩浆岩侵入和地温梯度对煤变质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煤田内同一矿井,下组煤变质程度高于上组煤;存在岩浆岩侵入体的十三矿二组煤的变质程度最高,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是控制煤田煤变质程度的关键因素;地温越高、地温梯度越大,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地温场变化对煤变质程度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变质程度 镜质组反射率 岩浆岩侵入体 地温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洛煤田煤变质程度显著性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雷华友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2-124,共3页
根据宜洛煤田地质勘查和矿井生产阶段资料,从构造、岩浆活动两方面对煤田的地质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岩浆变质作用为主,动力变质作用为辅,且在不同地段这些作用的方式、强弱不同,是导致区内煤变质程度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宜洛煤田 煤变质程度差异 岩浆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碳潜在排放因子的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涂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通过对不同煤种的碳潜在排放因子统计分析,表明碳潜在排放因子随煤变质程度的加深呈明显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对碳潜在排放因子与不同基准常规煤质指标间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挑选出相关性较密切的煤质指标,通过对1 676个实测煤质数据... 通过对不同煤种的碳潜在排放因子统计分析,表明碳潜在排放因子随煤变质程度的加深呈明显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对碳潜在排放因子与不同基准常规煤质指标间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挑选出相关性较密切的煤质指标,通过对1 676个实测煤质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碳潜在排放因子的回归方程,实现了利用常规煤质数据来预测碳潜在排放因子。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煤炭按煤变质程度分为五大类,并对每一分类的碳潜在排放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使得回归方程的精度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碳潜在排放因子 煤质指标 煤变质程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