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BD等离子体协同铈/菱铁矿催化降解气态氯苯
1
作者 郑晓强 朱承驻 +2 位作者 汪盼 吴文娟 马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8-1233,共6页
文章以菱铁矿(siderite,Sid)为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铈(Ce)和菱铁矿复合催化剂,并协同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催化降解气态氯苯,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 文章以菱铁矿(siderite,Sid)为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铈(Ce)和菱铁矿复合催化剂,并协同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催化降解气态氯苯,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BET表面分析仪对Ce/Sid复合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工艺参数(初始质量浓度、外施电压、气体流速)对于气态氯苯去除效率和能量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e与Sid的质量比为0.6,煅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Ce/Sid复合催化剂协同DBD等离子体催化降解气态氯苯具有最佳效果;当氯苯初始质量浓度为190 mg/m^(3),气体流速为0.7 m^(3)/h,外施电压为7 kV时,与单独DBD系统相比,Ce/Sid/DBD催化系统中的降解效率和矿化率分别提高26.45%和16.20%,臭氧质量浓度降低65.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氯苯 菱铁矿 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降解氢氯噻嗪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晓冬 胡淑恒 +2 位作者 许子牧 兰彦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7-451,463,共6页
文章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对常用药物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在水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锰铁氧体MnFe_(2)O_(4)作为非均相芬顿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 文章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协同MnFe_(2)O_(4)对常用药物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Z)在水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磁性锰铁氧体MnFe_(2)O_(4)作为非均相芬顿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HCTZ模拟目标废水,分别研究不同的HCTZ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电源输入功率和MnFe_(2)O_(4)投放剂量等因素对体系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药物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会使降解效率持续下降,不断提升放电功率将更利于HCTZ的降解,且碱性环境会对处理过程产生抑制效应。同时研究发现,DBD/MnFe_(2)O_(4)体系下的最佳MnFe_(2)O_(4)投放剂量是50 mg,并且经5次循环使用后,体系仍能在25 min内将99%的HCTZ去除,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MnFe_(2)O_(4) 氢氯噻嗪(HCTZ) 芬顿反应 高级氧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 Discharge Mode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 Two-phase Mixture 被引量:3
3
作者 CHEN Tian YE Qizheng TAN Dan YANG Fuli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24-I0024,2,共1页
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two-phase mixture,TPM-DBD)是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重要方法,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而被广泛应用在污染治理中。为研究介质颗粒的填充方式对TPM-DBD的影响,以γ-Al2O3... 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two-phase mixture,TPM-DBD)是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重要方法,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而被广泛应用在污染治理中。为研究介质颗粒的填充方式对TPM-DBD的影响,以γ-Al2O3作为填充介质颗粒,将数码相机与体视显微镜连体拍摄放电显微照片。结果发现,随着电压变化,TPM-DBD由3种依次串联发生的放电构成。电压较低时,首先在颗粒与极板间发生剩余间隙放电;随着电压增加,颗粒沿面放电串联发生;电压继续增加,孔隙放电串联发生。当颗粒间距较大时,在颗粒的远域出现典型的丝状放电,而近域内出现可能为汤森放电的放电"暗区"。外电场的数值计算结果初步说明了上述现象,电场畸变是其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调节TPM-DBD的放电形式,进而高效率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混合物 放电模式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反应器 高能量密度 有机物分解 大气压力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协同NiO/α-Mn_(3)O_(4)催化降解气态邻氯甲苯
4
作者 汪盼 吴文娟 +2 位作者 何函 马萌 朱承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为提高介质阻挡放电(DBD)对氯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的处理效果,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O/α-Mn_(3)O_(4)复合催化剂,并协同DBD催化降解气态邻氯甲苯。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 为提高介质阻挡放电(DBD)对氯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CVOCs)的处理效果,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O/α-Mn_(3)O_(4)复合催化剂,并协同DBD催化降解气态邻氯甲苯。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探究了气体流速、外施电压、初始浓度和相对湿度等工艺参数对邻氯甲苯降解效率和能量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i/Mn摩尔比为0.3,煅烧温度为400℃时,NiO/α-Mn_(3)O_(4)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邻氯甲苯的初始浓度为140 mg/m^(3),外施电压为8 kV,气体流速为0.9 m^(3)/h和相对湿度为65%时,邻氯甲苯的降解效率和矿化率较单独的DBD系统分别提高了33.9%和13.1%,O_(3)浓度和NO_(2)浓度分别降低了48.2 mg/m^(3)和12.3 mg/m^(3),CO_(2)选择性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邻氯甲苯 NiO/α-Mn_(3)O_(4) 矿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湿空气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研究
5
作者 王凯 张丽阳 +1 位作者 吴凯玥 罗海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355-5368,共14页
该文主要研究大气压湿空气条件下纳秒脉冲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和发射光谱特性。首先,基于DBD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了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阶段的气隙击穿电压。特别地,随着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增大(50~500 ns),上升沿击穿电... 该文主要研究大气压湿空气条件下纳秒脉冲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放电和发射光谱特性。首先,基于DBD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得到了脉冲上升沿和下降沿阶段的气隙击穿电压。特别地,随着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增大(50~500 ns),上升沿击穿电压降低,而下降沿击穿电压先降低后增加,由此导致放电功率和氮气谱线强度在200~300 ns范围内存在极小值。并且发现击穿电压与湿度近似呈线性关系,拟合得到完全干燥空气的上升沿击穿电压为7.19 kV(1 mm气隙),且相对湿度每上升20%,击穿电压提高0.14 kV。在给定实验参数范围下,氮气分子的发射光谱强度与放电功率近似成正比,而受具体脉冲参数的影响较小,表明放电功率对放电产物的线性调控作用。最后,基于流注理论提出了简化模型用于估算纳秒脉冲放电的击穿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 湿空气 纳秒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d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 被引量:30
6
作者 牛铮 邵涛 +3 位作者 章程 于洋 姜慧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6-1541,共6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等离子体对于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在大气压下DBD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导致处理不均匀,使其应用受限。为此采用单极性重复频率ns脉冲电源在常压空气中产生均匀DBD,利用不同的条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 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的等离子体对于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在大气压下DBD通常表现为丝状放电导致处理不均匀,使其应用受限。为此采用单极性重复频率ns脉冲电源在常压空气中产生均匀DBD,利用不同的条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薄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结果显示均匀DBD能有效提高材料薄膜表面的亲水性,并且改性效果与处理时间、施加电压、重复频率和气隙间距密切相关。较高的施加电压和重复频率,以及较长的处理时间和较窄的气隙间距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可以为聚合物改性应用优化提供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dbd) 等离子体 聚合物 表面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反应器放电功率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45
7
作者 刘钟阳 吴彦 王宁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78-79,83,共3页
在明确 DBD放电反应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讨论放电功率的几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其中包括功率表法、瞬时功率曲线法和电压 /电荷利萨如图形法 ,介绍了基于 PC的放电功率在线测量系统的组成 。
关键词 放电功率 介质阻挡放电(dbd) 等离子体反应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DBD甲烷二氧化碳转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白敏冬 朱晓峰 +2 位作者 白敏菂 詹科萍 王南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17-221,共5页
在不使用催化剂,吸收剂的环境友好条件下,利用大气压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 方法,将CH4和CO2气体激发、电离和离解成CH3,CH2,CH,H,CO,O,OH等活性粒子,并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反 应器内重新组合,生成合成气、气态烃及含... 在不使用催化剂,吸收剂的环境友好条件下,利用大气压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 方法,将CH4和CO2气体激发、电离和离解成CH3,CH2,CH,H,CO,O,OH等活性粒子,并在非平衡等离子体反 应器内重新组合,生成合成气、气态烃及含氧有机物醇、酸等有价值产物,甲烷的转化率高达60%以上,二氧 化碳或氮气的加入使甲烷的转化率有明显提高,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气的最佳体积比为3/1.当甲烷体积分数为 75%时,可得到H2/CO摩尔比为3的高质量的合成气,收集到的液体产物主要有醇、酸和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化学 介质阻挡放电 dbd 甲烷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势垒放电(DBD)等离子体中NO荧光发射谱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连水 李裔 赵晓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 (DBD)等离子体技术对大气污染物NO分子进行了光谱研究 ,得到了低气压条件下放电等离子体在 2 1 0~ 2 80nm光谱范围内的荧光发射谱。该谱明显的表现为双峰结构 ,谱线均成对出现 ,强度分布符合Frank Condon原理 ,且最...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 (DBD)等离子体技术对大气污染物NO分子进行了光谱研究 ,得到了低气压条件下放电等离子体在 2 1 0~ 2 80nm光谱范围内的荧光发射谱。该谱明显的表现为双峰结构 ,谱线均成对出现 ,强度分布符合Frank Condon原理 ,且最大峰值位置出现在 2 36nm处 ,将该组谱线归属为NO分子的A2 ΣA+→X2 Π1 / 2 ,2 / 3 跃迁。荧光产生过程为 :基态NO分子与高能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被激发至激发态A2 Σ+ 后自发跃迁回基态同时辐射出荧光。通过测量等离子体中NO分子和N2 分子 337nm谱线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初步证实了放电等离子体中存在的NO分子的分解机制为 :e +NO→N +O +e,N +NO→N2 +O ,O +NO→NO2+h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势垒放电 等离子体 NO 荧光发射谱 介质阻挡放电 大气污染 一氧化氮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调节方式下串联谐振供电的DBD型臭氧发生器负载调节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雄民 余亚东 +1 位作者 李思琪 严其林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8,80,共6页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型(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臭氧发生器的线性化等效电路,得出了串联谐振供电下DBD型臭氧发生器系统电路模型,并利用电路模型推导了DBD型臭氧发生电路的约束方程。基于这些约束方程对DBD型臭氧发生器在PFM(Pu...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型(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臭氧发生器的线性化等效电路,得出了串联谐振供电下DBD型臭氧发生器系统电路模型,并利用电路模型推导了DBD型臭氧发生电路的约束方程。基于这些约束方程对DBD型臭氧发生器在PFM(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和CLI(Change Load Impedance)三种典型调节方式下的负载调节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PAM调节方式下,DBD型臭氧发生器负载调节特性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能实现DBD型臭氧发生器放电功率的平滑调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调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臭氧发生器 调节方式 负载调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频正弦电压供电DBD型臭氧发生器基波等效电路与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孟志强 唐雄民 彭永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1-2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弦电压供电DBD型臭氧发生器基波等效电路,该电路由非线性基波等效电阻Re和基波等效电容Ce简单并联组成。基于此电路,研究了发生器的放电开始角、放电功率和功率因数等动态电气特性,得到了发生器最佳特征参数匹配范围。1... 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弦电压供电DBD型臭氧发生器基波等效电路,该电路由非线性基波等效电阻Re和基波等效电容Ce简单并联组成。基于此电路,研究了发生器的放电开始角、放电功率和功率因数等动态电气特性,得到了发生器最佳特征参数匹配范围。10~100g/h产量中频臭氧发生器的实际运行波形与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理论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 臭氧发生器 等效电路 基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氯霉素
12
作者 唐晨晨 胡淑恒 +1 位作者 程诚 韩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9-1015,1021,共8页
氯霉素(CAP)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在水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导致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难以有效去除。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被证明可以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然而,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 氯霉素(CAP)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在水环境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导致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难以有效去除。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被证明可以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然而,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存在穿透能力弱的问题,限制其在CAP降解中的应用。针对该问题,文章设计一种新型DBD等离子体装置。该装置在传统基础上引入蠕动泵,确保所有的CAP污染物都能直接与活性物质接触,显著提高了CAP的去除率。通过实验探究CAP初始质量浓度、CAP溶液处理量、蠕动泵流速以及放电功率对CAP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AP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放电功率为25 W的条件下,该装置在25 min内可实现80.4%的降解效率。同时还研究了自然水体中常见的阴离子(如Cl^(-)、CO_(3)^(2-)、HCO_(3)^(-)、NO_(3)^(-))及腐殖质对CAP降解的影响。实验发现,上述物质会与放电产生的活性物质发生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AP的降解。最后通过质谱法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检测,并提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该研究不仅为CAP的降解提供新的技术途径,也为等离子体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CAP) 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 阴离子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3对DBD降解SF6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亚龙 张晓星 +2 位作者 崔兆仑 肖焓艳 张国治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262-5269,共8页
随着SF6在电力工业中的大量使用,气体绝缘设备产生的SF6废气急剧增加,未经处理的SF6废气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SF6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在NH3的协同作用下对SF6进行降解处理。研究表明:... 随着SF6在电力工业中的大量使用,气体绝缘设备产生的SF6废气急剧增加,未经处理的SF6废气会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SF6进行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在NH3的协同作用下对SF6进行降解处理。研究表明:NH3能够促进SF6分解,提高SF6的降解率和降解效率。其中,NH3和SF6的体积分数比为1∶1时具有最好的协同促进作用,90W输入功率下可以使体积分数为2%的SF6在50mL/min的流速下降解率达到97.5%;同时NH3参与下也会使SF6分解更加彻底,析出固态S单质、[NH4]2SO4、NH4F和NH4HF2;气体产物主要有SiF4、SiH4、SO2F2、SO2、SOF4、SOF2、S2F10、SF4及氮氧化物(NOx)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NH3 SF6 降解率 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距离对DBD脱除NO_x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旭东 孙保民 +3 位作者 肖海平 尹水娥 柳赟 白培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35-2040,共6页
为了探讨气体间隙对介质阻挡放电(DBD)脱除氮氧化物(NOx)的影响,运用气体放电理论和波尔兹曼输运方程计算了流注通道内空间电荷屏蔽作用下间隙距离与折合场强、折合场强与电子平均动能的关系。计算显示当间隙距离≥3mm时,间隙距离的改... 为了探讨气体间隙对介质阻挡放电(DBD)脱除氮氧化物(NOx)的影响,运用气体放电理论和波尔兹曼输运方程计算了流注通道内空间电荷屏蔽作用下间隙距离与折合场强、折合场强与电子平均动能的关系。计算显示当间隙距离≥3mm时,间隙距离的改变对折合场强和电子平均动能的影响不明显。进行了不同间隙距离DBD脱除NOx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5~7.5mm),改变间隙距离基本不影响脱除NOx的能耗。鉴于提高间隙距离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降低初投资,在利用DBD脱除烟气中的NOx时,可适当提高间隙距离,原因是在可能得到工业应用的间隙距离范围内(1~5cm),间隙距离的改变对电子平均动能的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氮氧化物(NOx) 玻尔兹曼输运方程 等离子体 间隙 折合场强 电子平均动能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腔结构DBD放电功率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岩洲 吴媛琦 孔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0,共5页
鉴于以往微放电结构存在效率较低和放电均匀程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新型微等离子体放电结构,该放电结构采用微腔网格形状电极。通过建立放电前后的等效模型,推导出放电功率公式,进行放电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实验,... 鉴于以往微放电结构存在效率较低和放电均匀程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的新型微等离子体放电结构,该放电结构采用微腔网格形状电极。通过建立放电前后的等效模型,推导出放电功率公式,进行放电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实验,研究其电气特性及匹配电源问题。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基本吻合。随着电源电压和频率的增加,放电功率非线性增加。同时,放电效率较网-板、板-板结构DBD增加明显,传输电荷较网-板、板-板分别提高了11%和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微腔 网状电极 放电功率 匹配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性负载谐振式DBD型臭氧发生器的供电电源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雄民 易娜 彭永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为精确设计工业臭氧合成装置的供电电源,分析了容性控制下的全桥串联负载谐振式DBD型臭氧发生器供电电路的工作,通过结合电源开关器件的通断状况和DBD电路的放电、未放电状态,得出了整个电路在容性状况下的各个工作模态。推导了一系列等... 为精确设计工业臭氧合成装置的供电电源,分析了容性控制下的全桥串联负载谐振式DBD型臭氧发生器供电电路的工作,通过结合电源开关器件的通断状况和DBD电路的放电、未放电状态,得出了整个电路在容性状况下的各个工作模态。推导了一系列等式,得出了臭氧发生器承受的最高电压、逆变电路工作频率和阻挡介质放电电路的放电功率显性表达式,分析了电路调节特性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及工作在容性控制下的DBD供电电源具有频率波动小和控制方案易于实现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性控制 串联谐振 介质阻挡放电电路 臭氧发生器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D的煤燃前脱硫机理和脱硫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允之 王臻 严家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9,共5页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进行煤燃前脱硫是一种全新的煤炭脱硫技术。利用其常温常压下产生活性基团,在无催化剂、吸收剂的条件下,将煤中硫氧化为酸雾(硫酸),实现从源头上脱硫。为了更好地掌握DBD的脱硫机理和创造这种脱硫在工业上... 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进行煤燃前脱硫是一种全新的煤炭脱硫技术。利用其常温常压下产生活性基团,在无催化剂、吸收剂的条件下,将煤中硫氧化为酸雾(硫酸),实现从源头上脱硫。为了更好地掌握DBD的脱硫机理和创造这种脱硫在工业上的应用,分析了加煤对DBD的影响,通过加煤后对微放电加强的现象,确定DBD等离子脱硫的可行性。实验时比较同一条件的加煤前后放电波形,进一步验证上述理论。同时,探究DBD脱除硫的内部过程和反应机理,发现DBD产生丰富的活性粒子和自由基,能够将原煤中部分硫元素氧化成H2SO4,SO2-4等物质,从而实现煤的脱硫处理。最后,利用一维脱硫模型改进多元回归模型,从而建立外加电压、电极形式-脱硫效果的二维脱硫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当外加电压19.173 kV、介质放在电极上时,得到最佳脱硫效果值2.406。为DBD脱硫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影响 脱硫机理 改进多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等离子体制备类-PEO生物功能薄膜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芬艳 胡文娟 +1 位作者 陈强 翁静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的功率、气压、极板间距以及电源频率等放电参数对沉积类-PEO功能薄膜化学结构以及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类-PEO功能薄膜对富血血小板以及细胞的吸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的...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的功率、气压、极板间距以及电源频率等放电参数对沉积类-PEO功能薄膜化学结构以及表面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类-PEO功能薄膜对富血血小板以及细胞的吸附,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黏附的形态变化。结论:DBD等离子体能在较高的气压条件下聚合结构性能优异的类-PEO生物功能薄膜,所制备的类-PEO生物功能薄膜能有效的减少富血血小板的吸附,对蛋白质表现出较好的抗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类-PEO 功能薄膜 细胞吸附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下氦DBD等离子体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平 徐俊生 +1 位作者 陈兆权 许桂敏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3-180,共8页
为深入理解氦气氛围电介质材料对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的电气特性影响,建立单介质覆盖高压电极的1-D流体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频率10.0 k Hz、幅值2.0 kV的正弦交流激励,研究了亚稳态氦原... 为深入理解氦气氛围电介质材料对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的电气特性影响,建立单介质覆盖高压电极的1-D流体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法进行数值模拟,采用频率10.0 k Hz、幅值2.0 kV的正弦交流激励,研究了亚稳态氦原子数密度、电子密度、电场强度的时空变化特性,以及介质材料、放电间隙和介质厚度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介电常数增加,电子密度和氦离子数密度均增大,同时介质表面累积的电荷密度增加,放电强度增强,碰撞功率损失变大;随着介质厚度增加,介质表面累积的电荷密度和空间电荷密度降低,碰撞功率损失逐渐下降,同时电子温度降低;随着放电间隙增大电子密度降低,同时介质表面累积的电荷密度、碰撞功率损失降低,放电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有限元分析 介质材料 放电特性 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D的双放电气隙臭氧发生器串联谐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庆君 朱天宇 +2 位作者 李勇 韦彪 李俊伟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21期165-168,共4页
根据臭氧发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介质阻挡放电技术进行了介绍。研究了工业型臭氧发生器等效电感及负载大小对电晕功率和其他电性能参数的影响,从而优化结构参数和工作条件。在CF-G-3-1K型臭氧发生器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分析表明... 根据臭氧发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介质阻挡放电技术进行了介绍。研究了工业型臭氧发生器等效电感及负载大小对电晕功率和其他电性能参数的影响,从而优化结构参数和工作条件。在CF-G-3-1K型臭氧发生器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分析表明,设计1.5 kg/h的臭氧发生器,相应的最佳参数为电压峰值为20 kV,电源频率为1 227 Hz,等效电感为0.9 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发生器 介质阻挡放电 双气隙 串联谐振 电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