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传播的“吹哨人”角色探究:基于卡森对DDT历史影响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郭茹月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5,共7页
在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中,蕾切尔·卡森的科学传播活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吹哨人”角色。科学传播对DDT技术发展的具体影响常被低估,但通过深入分析DDT的历史发展脉络,并量化评估卡森的贡献,可以确定科学传播在工业生产与技术研发中... 在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中,蕾切尔·卡森的科学传播活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吹哨人”角色。科学传播对DDT技术发展的具体影响常被低估,但通过深入分析DDT的历史发展脉络,并量化评估卡森的贡献,可以确定科学传播在工业生产与技术研发中的巨大影响。研究发现科学传播的两大核心着力点:第一,向公众传播环境风险预警,推动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第二,促使科研工作者反思技术,不断激发技术革新,从而在根本上缓解由技术应用引发的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传播 “吹哨人” 科学技术与社会 蕾切尔·卡森 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en 80对DDTs污染场地土壤的增溶洗脱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伟伟 王国庆 +2 位作者 章瑞英 赵欣 林玉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6-281,共6页
以苏南某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批量洗脱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土壤中DDTs的增溶洗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ween80显著地增加了DDTs表观溶解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对D... 以苏南某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批量洗脱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土壤中DDTs的增溶洗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ween80显著地增加了DDTs表观溶解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对DDTs的增溶曲线呈指数衰减函数关系,DDTs各组分洗脱量顺序为4,4′-DDT>4,4′-DDD>2,4′-DDD>2,4′-DDT。Tween80的浓度、洗脱次数及土壤吸附作用共同影响其对DDTs的洗脱效果。去离子水能有效去除土壤中残留Tween80,Tween80解吸附率最高可达72.66%,大大降低了Tween80二次污染土壤的风险。Tween80增溶和去离子水解吸附联合过程对DDTs洗脱效果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10000mg·L-1浓度条件下Tween80对DDTs的去除率最高为72%,其次为8000mg·L-1的Tween80水溶液,去除率为66.72%。采用8000mg·L-1的Tween80溶液进行土壤洗涤处理,结合其他修复技术,可能会是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N 80 ddtS 污染场地 增溶洗脱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农田土壤中HCH和DDT的残留及其风险 被引量:53
3
作者 邱黎敏 张建英 骆永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61-1165,共5页
通过采样及样品测试,分析了浙北平湖县和海盐县两地81个样点的农田土壤HCH、DDT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HCH、DDT残留。结果表明,HCH残留低于DDT,ΣHCHs介于0.20~20.1ng·g-1,平... 通过采样及样品测试,分析了浙北平湖县和海盐县两地81个样点的农田土壤HCH、DDT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HCH、DDT残留。结果表明,HCH残留低于DDT,ΣHCHs介于0.20~20.1ng·g-1,平均值为1.73ng·g-1,ΣDDTs介于1.50~362.84ng·g-1,平均值为44.68ng·g-1;残留水平较高的是p,p′-DDE、p,p′-DDD和p,p′-DDT,平均值分别达到15.45、5.79和13.71ng·g-1,23.5%的表层土壤中的ΣDDTs超出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自然背景值。HCH、DDT残留与土地利用类型呈较好的相关性,水田土壤高于菜地土壤。浙北农田土壤中的HCH残留对于土壤生物的风险较低,而DDT对食物链高营养级生物具有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HCH 土壤 统计分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修复DDTs污染场地土壤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魏海江 杨兴伦 +5 位作者 叶茂 王静婷 卞永荣 王芳 谷成刚 蒋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4-511,共8页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Fe2+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DDTs污染场地土壤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目标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包括起始pH与矿物耦合因素、过硫酸钠/Fe2+浓度比值因素和过硫酸钠浓度因素等。结果表明,当磁铁... 本研究探讨了利用Fe2+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典型DDTs污染场地土壤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目标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包括起始pH与矿物耦合因素、过硫酸钠/Fe2+浓度比值因素和过硫酸钠浓度因素等。结果表明,当磁铁矿和赤铁矿投加到只含有过硫酸钠的泥浆体系时,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都能显著提高DDTs的降解率(P<0.01),并且pH 3.2条件时DDTs的降解率高于pH 7.7条件时的DDTs降解率;零价铁和菱铁矿因其二价铁含量较高,导致矿物近表面Fe2+过剩而消耗硫酸根自由基,进而降低了DDTs氧化效率。pH 3.2时,Fe2+/Na2S2O8的最优值为1/20,在此条件下0.16 mol/L的活化过硫酸钠反应24 h后得到DDTs最高降解率约为90%。同时还比较了活化过硫酸钠、过硫酸钠、Fenton试剂、H2O2、双氧化试剂(活化过硫酸钠与双氧水混用)和高锰酸钾6种氧化剂对DDTs氧化效果,评价了不同氧化剂的优劣之处。研究发现Fe2+活化过硫酸钠可以有效地降解DDTs的4种同系物,pH 3.2条件时6种氧化剂对DDTs的氧化降解率由大到小顺序为:活化过硫酸钠>过硫酸钠>Fenton试剂>双氧化剂>高锰酸钾>H2O2。本研究结果表明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法是修复DDTs污染场地土壤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ddt 化学氧化 Fe2+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Ts在土壤中的老化规律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郜红建 蒋新 +2 位作者 王芳 余贵芬 卞永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DTs在土壤中的老化行为及其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结果表明。DDTs在土壤中存在老化现象。此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可提取态含量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并呈现初始老化速率较快,而后老化速率减慢的趋势... 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DDTs在土壤中的老化行为及其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结果表明。DDTs在土壤中存在老化现象。此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可提取态含量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并呈现初始老化速率较快,而后老化速率减慢的趋势。在开始的0—30d,其老化的速率较快,o,p’-DDT、p,p’-DDT、o.p’-DDE、p,p’-DDE和p,p’-DDD在土壤中的老化减少量分别是其添加量的53.5%、52.1%、31.4%、36.0%和38.3%。DDTs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也表现出随时间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呈如下规律:p,p'-DDE〉p,p’-DDD〉o,p’-DDE〉o,p'-DDT〉p,p'-DDT。老化虽然可使DDTs的可提取态含量降低。但仍可以在蚯蚓体内有一定的生物富集,潜在的生态风险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S 老化规律 生物有效性 蚯蚓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T降解细菌W-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顾立锋 何健 +3 位作者 张明星 王哲 王融 李顺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8-571,共4页
从受DDT污染的土壤中采取土样,经驯化富集后分离得到一株能够降解DDT的革兰氏阳性细菌W-1,通过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DNA聚类分析,将W-1鉴定为短波单胞菌属(Brevunmdimonas sp.)。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该菌株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W-... 从受DDT污染的土壤中采取土样,经驯化富集后分离得到一株能够降解DDT的革兰氏阳性细菌W-1,通过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DNA聚类分析,将W-1鉴定为短波单胞菌属(Brevunmdimonas sp.)。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该菌株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W-1能在含10mg·L-1DDT的基础盐液体培养基中降解DDT,10d后降解率达到67.4%。添加葡萄糖可以促进W-1菌体生长及对DDT的降解;结构类似物联苯和4-氯苯甲酸能抑制W-1对DDT的降解,而添加表面活性剂Triton100和Tween20均可以提高W-1对DDT的降解。该菌株在250mL摇瓶中降解DDT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降解 W-1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南瓜消解土壤中DDT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文明 李宛泽 +1 位作者 安丽华 江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40-1644,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常用表面活性剂SDBS和Tween60对土壤中的DDT植物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DBS可明显加速土壤中DDT的消解,为空白对照的3倍,而且SDBS可以促进南瓜对DDT的富集。在临界束胶浓度时,表面活性剂SDBS...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常用表面活性剂SDBS和Tween60对土壤中的DDT植物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DBS可明显加速土壤中DDT的消解,为空白对照的3倍,而且SDBS可以促进南瓜对DDT的富集。在临界束胶浓度时,表面活性剂SDBS的作用效果优于Tween60。DDT在植物体中浓度分布最高为根部,南瓜可很好地去除土壤中的D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南瓜 ddt 表面活性剂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耕地土壤与农作物中DDTs和HCHs残留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家春 林绍霞 +2 位作者 张清海 何腾兵 林昌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1-1357,共7页
采集草海流域周边成熟期整株农作物及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其中DDTs和HCHs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土壤和作物中DDTs和HCHs污染水平及其在作物中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检出率均为100%,残留范围分别为0.06~16.6... 采集草海流域周边成熟期整株农作物及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其中DDTs和HCHs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土壤和作物中DDTs和HCHs污染水平及其在作物中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检出率均为100%,残留范围分别为0.06~16.66μg·kg^-1和0.08-39.77μg·kg^-1,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均小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三种农作物中DDTs、HCHs及∑(DDTs,HCHs)残留量差异显著,HCHs含量最高的是玉米,DDTs和(DDTs,HCHs)最高的是马铃薯;三种农作物中HCHs和DDTs残留的风险系数均为1.1,属于低度风险,农作物中DDTs、HCHs及∑(DDTs,HCHs)的安全指数IFSc均小于1,DDTs和HCHs残留量对三种农作物安全影响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作物 ddtS HCHS 残留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DDT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洪青 蒋新 李顺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9-334,共6页
DDT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12种禁限POPs之一。它的环境毒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型去除DDT污染的手段。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在DDT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 DDT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12种禁限POPs之一。它的环境毒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型去除DDT污染的手段。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在DDT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降解DDT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DDT的途径以及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降解DDT的因素。并对通过生物强化手段消除土壤中的DDT污染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S ddt 微生物降解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指山地区水和沉积物中HCHs、DDTs和PCBs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磊 毕宇强 +1 位作者 苏燕 王晓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07-1713,共7页
使用GC/ECD分别对海南五指山地区11个采样点水中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了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其在该地区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有机氯农药组分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五指山地区水... 使用GC/ECD分别对海南五指山地区11个采样点水中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了3种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其在该地区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有机氯农药组分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五指山地区水环境中HCHs和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和历史积累,尽管个别采样点DDTs仍有新的污染源输入,而该地区水环境中的PCBs可能是由大气长距离输送而来的。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五指山地区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的含量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生态风险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指山 HCHS ddtS PCBS 含量分布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对DDT的吸收积累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峰 董元华 +1 位作者 安琼 张桃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7-912,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DDT设置3个浓度处理(T1,295 ng g-1;T2,3723 ng g-1;T3,6109 ng g-1)和1个对照(CK,31 ng g-1),研究花生(Arachis hypogaea)对DDT的吸收积累。花生果实成熟后将植株分成根、茎、果壳和果仁四部分,GC-ECD测...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DDT设置3个浓度处理(T1,295 ng g-1;T2,3723 ng g-1;T3,6109 ng g-1)和1个对照(CK,31 ng g-1),研究花生(Arachis hypogaea)对DDT的吸收积累。花生果实成熟后将植株分成根、茎、果壳和果仁四部分,GC-ECD测定各部位中的DDT浓度。结果表明,在T2和T3处理中,花生果仁中的DDT含量高达200 ng g-1左右,超过100 ng g-1的WHO/FAO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虽然在CK和T1中,花生的果仁没有超标,但是,果壳和茎中,特别是根中DDT的高浓度值得关注。根部的总量最大,果仁中的总量最小,根部是DDT吸收积累的最主要部位。花生根部和茎部较高的生物蓄积系数暗示着花生对DDT具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此外,研究显示花生果仁中高的含油量可能有助于亲脂性DDT的吸收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S 果仁 含油量 生物蓄积系数(B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表土DDT浓度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本纲 冯楠 陶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4-1629,共6页
分别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反距离平方加权插值法(ISDW)、多项式回归法(PR)、双线性插值法(BI)以及普通克里格法(OK)共5种方法对天津表土188个采样点的DDT浓度数据进行了空间插值,并对插值精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5... 分别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反距离平方加权插值法(ISDW)、多项式回归法(PR)、双线性插值法(BI)以及普通克里格法(OK)共5种方法对天津表土188个采样点的DDT浓度数据进行了空间插值,并对插值精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5种方法均无系统误差,且方均根误差(RMSE)差别不大,从误差分布来看,普通克里格法表现稍好。188点中,普通克里格法插值误差在0.5和1.0个对数单位以内的百分比分别为62.2%和91.5%。在表土DDT浓度突变的局部,所有插值方法的误差都超过一个对数单位。相对于其他4种插值方法而言,普通克里格法生成的空间插值图,更能准确表达天津表土DDT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其细部的浓度变化也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空间插值 天津表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有机氯农药DDTs的残留量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峰 倪慧 张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4,共5页
建立了检测有机氯农药DDTs残留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以鲁米诺和过氧化氢作为化学发光底物,测定样品中有机氯农药DDTs残留。结果表明:发光底物液非催化下,5~7 min后发光值较稳定;在发光底物液... 建立了检测有机氯农药DDTs残留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以鲁米诺和过氧化氢作为化学发光底物,测定样品中有机氯农药DDTs残留。结果表明:发光底物液非催化下,5~7 min后发光值较稳定;在发光底物液酶催化下,反应10 min接近峰值;DDTs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5~25 ng/mL,标准样品DDTs浓度与发光值呈现很好的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63.806x+13426,R2=0.9945,检测最低限为0.05 ng/mL;回收率为91.4%~1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ddts残留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居群鱼腥草中As和Hg及666·DDT的测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黎 龚寒 吴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698-14700,共3页
[目的]测定鱼腥草中重金属As、Hg以及666、DDT农药残留的含量,比较不同鱼腥草资源间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其积累的差异。[方法]采用海光AFS-300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As和Hg含量;采用岛津GC-9A型气相色谱仪,按GB/T14551-2003测定666和... [目的]测定鱼腥草中重金属As、Hg以及666、DDT农药残留的含量,比较不同鱼腥草资源间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其积累的差异。[方法]采用海光AFS-300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As和Hg含量;采用岛津GC-9A型气相色谱仪,按GB/T14551-2003测定666和DDT的含量。[结果]鱼腥草幼嫩地上部分中As平均含量为0.161mg/kg,Hg平均含量为0.004mg/kg,地下部分中两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0和0.0025mg/kg;仅小部分材料中检出痕量δ-666。[结论]鱼腥草资源间对As、Hg以及666、DDT积累的差异不显著;根据国标规定,鱼腥草中As、Hg以及666、DDT的含量均低于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AS HG 666 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T降解菌2D-1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茅燕勇 时号 马涛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810-17811,17839,共3页
从洪泽湖湿地淤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DDT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D-1。通过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将2D-1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基础盐酵母培养基中,接种量5%,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温度33℃,p... 从洪泽湖湿地淤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DDT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D-1。通过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将2D-1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基础盐酵母培养基中,接种量5%,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温度33℃,pH值6.5的条件下,2D-1菌株在8 d内能对总量为53.46 mg/L的DDT进行95.64%的降解,对p,p′-DDT、p,p′-DDE、p,p′-DDD和o,p′-DDT的绝对降解浓度分别为5.32、22.98、6.66和16.17 mg/L。结果表明,2D-1对4种异构体的适应性不同,p,p′-DDE是其最适底物,且2D-1降解DDT的主要产物有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分离 鉴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市地表水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精兰 刘书卉 +2 位作者 申君慧 栗笑迎 孙剑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9-1225,共7页
利用GC-ECD测定了新乡市地表水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的含量,分析其可能来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新乡市地表水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3~8.12ng·g-1dw(平均为2.88ng·g... 利用GC-ECD测定了新乡市地表水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的含量,分析其可能来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新乡市地表水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3~8.12ng·g-1dw(平均为2.88ng·g-1dw)和2.38~22.67ng·g-1dw(平均为8.07ng·g-1dw)。HCHs和DDTs的组成特征表明,新乡市地表水沉积物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上DDTs的使用,同时存在局部地区三氯杀螨醇的使用,而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根据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质量评估标准,新乡市地表水沉积物中HCHs未对生态构成威胁,而DDTs存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HS ddtS 风险评价 沉积物 新乡市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清云 甘居利 +4 位作者 陈海刚 马胜伟 张喆 蔡文贵 贾晓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 于2006年~2012年在海南岛东寨港、马袅港、八所港和榆林港4个典型港湾采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滴滴涕(DDTs)的质量分数。结果显示,DDTs残留范围为未检出~4.51 ng.g-1(湿质量),平均为1.45 ng.g-1,4个采样点w(DDTs)的区域差异不显著(P>0.05)。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海南岛沿岸贝类体内DDTs残留水平较低。在2006年~2012年间,DDTs于2007年出现了一个相对高值,之后5年呈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此研究结果与1985年海南岛近海贝类体内的DDTs残留量均处于100ng.g-1水平级范围。通过对牡蛎样品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认为目前检测到的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推断2006年~2007年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结果表明,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DDTs符合中国《海洋生物质量》一类质量标准,也未超出中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其食品安全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ddtS 时空变化 风险评价 海南岛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中六六六和DDT在温室中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宝禄 薛南冬 +4 位作者 李发生 周玲莉 杨兵 龚道新 燕云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9-1744,共6页
应用PUF材料空气被动采样技术,研究了密闭温室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HC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向空气中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总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空气中HCH和DDT浓度在20d时达到峰... 应用PUF材料空气被动采样技术,研究了密闭温室条件下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HCH)]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向空气中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和∑DDTs总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空气中HCH和DDT浓度在20d时达到峰值,20d以后浓度逐渐降低。培养60d后,土壤中∑HCHs的浓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2cm土层中∑HCHs的浓度(9.4±0.69)mg·kg-1显著低于6~8cm土层中的浓度(12.11±0.83)mg·kg-1;∑DDTs在土壤中浓度随土壤层次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温室条件下有机氯农药的异构体和降解产物的组成也发生一定变化,土壤中HCHs和DDTs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温室条件也可能促进HCHs和DDTs的土-气交换过程;温室环境促进了p,p′-DDT和o,p′-DDT向p,p′-DDD和p,p′-DDE转化,从而增大DDT和HCH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ddt 六六六 被动采样 温室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宜昌江段铜鱼和中华鲟体内HCH DDT的残留水平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荣 甘金华 +1 位作者 徐进 危起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34-2439,共6页
采用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检测了长江宜昌江段捕获的野生园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体内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的残留量。结果表明,1~5龄园口铜鱼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HCHs(HCHs... 采用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检测了长江宜昌江段捕获的野生园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体内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的残留量。结果表明,1~5龄园口铜鱼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HCHs(HCHs=α-HCH+β-HCH+γ-HCH+δ-HCH)残留量分别为2.3~5.9ng·g-1、4.2~15.1ng·g-1和9.5~38.7ng·g-1;DDTs(DDTs=p,p′-DDE+o,p′-DDT+p,p′-DDD+p,p′-DDT)分别为22.4~37.1ng·g-1、102.3~173.8ng·g-1和181.1~410.0ng·g-1。中华鲟肌肉组织和卵中,HCHs分别为5.2和15.8ng·g-1,DDTs分别为70.3和521.7ng·g-1。在HCHs中,γ-HCH为主要检出物,占HCHs的73.3%;p,p′-DDE是鱼体中DDT的主要存在形式,占DDTs的67.7%。中华鲟精液中未检出HCHs、DD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宜昌江段 铜鱼 中华鲟 HCH 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苏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修复DDT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素芝 汪建飞 +1 位作者 段立珍 谭志静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7-581,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杂交苏丹草吸收和富集DDT的规律及其对DDT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土壤中添加高浓度的DDT,对杂交苏丹草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杂交苏丹草对DDT有耐受能力;②杂交苏丹草对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都有吸收,在...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杂交苏丹草吸收和富集DDT的规律及其对DDT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土壤中添加高浓度的DDT,对杂交苏丹草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杂交苏丹草对DDT有耐受能力;②杂交苏丹草对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都有吸收,在旺盛生长期,植株中DDT的累积速率也较快;③杂交苏丹草根系中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浓度是茎叶中相应组分浓度的4.81~10.32倍,质量比在0.57~1.55倍之间;④杂交苏丹草从土壤中吸收DDT占添加量的11.3%,而在其生长期间,土壤中DDT消失量为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苏丹草 ddt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