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over NiMoP/Al_(2)O_(3) bimetallic phosphide catalyst
1
作者 ZHANG Liangliang LU Jiaping +4 位作者 LI Wanxi LI Boqiong XUE Cailong KANG Hefei LIU Yajie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2-1080,共9页
Preparation of highly a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for the sulfur removal from thiophene substances.In this work,commercial nano-Al_(2)O_(3)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supported monometa... Preparation of highly active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s is extremely meaningful for the sulfur removal from thiophene substances.In this work,commercial nano-Al_(2)O_(3)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supported monometallic phosphide(NiP/Al_(2)O_(3)and MoP/Al_(2)O_(3))and bimetallic phosphide(NiMoP/Al_(2)O_(3)with various Ni/Mo molar ratio)catalysts a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X-ray diffraction(XRD)result shows the Ni/Mo molar ratio affect the crystal phase in catalyst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characterizations co-confirm the interact between Ni and Mo elements in bimetallic phosphide.Catalyst evaluation in hydrodesulfuriz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shows that bimetallic phosphide samples exhibit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monometallic phosphide.62.1%conversion and 86.3%biphenyl selectivity with 30 h stability are achieved over NiMoP/Al_(2)O_(3)(Ni/Mo=1∶1)catalyst at 400℃under 3 MPa H_(2).All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roved activity of bimetallic phosphide owes to the Ni-Mo synergistic effect in NiMoP/Al_(2)O_(3)(Ni/Mo=1∶1)catalyst.This finding provides a guide to the design of bimetallic catalyst with synergistic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phosphide HYDRODESULFURIZATION dibenzothiophene synergistic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hydrodesulfurization and methanol reforming reactions over Pd promoted alumina based catalysts 被引量:3
2
作者 Muhammad Yaseen Muhammad Shakimllah +4 位作者 Imtiaz Ahmad Ata Ur Rahman Faiz Ur Rahman Muhammad Usman Rauf Razzaq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4-720,共7页
In the current study simultaneous reactions of hydrodesulfurization(HDS) of dibenzothiophene(DBT) and reforming of methanol in a micro-autoclave reactor were studied over bi-metallic(Co-Mo/Al2O3 and Ni-Mo/Al2O3) and t... In the current study simultaneous reactions of hydrodesulfurization(HDS) of dibenzothiophene(DBT) and reforming of methanol in a micro-autoclave reactor were studied over bi-metallic(Co-Mo/Al2O3 and Ni-Mo/Al2O3) and tri-metallic(Pd-Co-Mo/Al2O3 and Pd-Ni-Mo/Al2O3) catalyst systems which were prepared by incipient impregnation method.In situ hydrogen utilization and low Pd loadings were the major targets of this study.For comparison purpose,catalytic activity was separately determined for both the methanol reforming and HDS of DBT reactions as well.Ni based catalysts were confirmed with better activity than Co ones for both the reactions with Pd promoted ones ranking at the top i.e.Pd-Ni-Mo/Al2O3 > Ni-Mo/Al2O3 > Pd-Co-Mo/Al2O3 > Co-Mo/Al2O3 where Pd-Ni-Mo/Al2O3 showed 91% DBT conversion at 380 ℃ and 12 h reaction time.Some of the selected organic additives on catalytic activity were tested for their effect toward HDS reaction which was unique with close relation to their chemical nature.Reaction products were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alyzed via HPLC and GC-MS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which helped in elucidating re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二苯并噻吩 催化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utyl-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 as a highly efficient ionic liquid for removal of dibenzothiophene from organic solutions
3
作者 Maedeh Enayati Hossein Faghihian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5-201,共7页
In this research,1-butyl-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C4Py][BF4]-)was prepared by ion exchange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1H-NM R,13C-NM R,and FT-IR techniques.The synthesized ionic liquid w as used for removal o... In this research,1-butyl-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C4Py][BF4]-)was prepared by ion exchange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1H-NM R,13C-NM R,and FT-IR techniques.The synthesized ionic liquid w as used for removal of dibenzothiophene as a typical organosulfur pollutant from organic medium.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 as studied and optimized.At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97.68%of dibenzothiophene w as extracted from 1 000 mg/L n-hexane solution.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btained in this w ork w as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 reported values.The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w as kinetically follow ed the second order mechanism.The ionic liquid w as reusable and after four regeneration cycles 97%of its original extraction efficiency w as re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取 DESULFURIZATION 离子的液体 dibenzothioph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管式反应连续制备DBT工艺的开发与研究
4
作者 张宝忠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196,202,共6页
利用二级管式反应器耦合渗透分离装置,以对苯二甲酸(PTA)和正丁醇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使用催化剂实现对苯二甲酸二丁酯(DBT)的连续制备。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醇酸摩尔比等对最终二级酯化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二级管式反应器耦合渗透分离装置,以对苯二甲酸(PTA)和正丁醇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使用催化剂实现对苯二甲酸二丁酯(DBT)的连续制备。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醇酸摩尔比等对最终二级酯化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360℃、反应压力为16 MPa、反应停留时间为25 min、醇酸摩尔比为30∶1时,原料PTA一级酯化转化率达到90.06%,目标产物DBT收率达到66.14%;二级酯化原料转化率达到99.03%,目标产物DBT收率达到8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反应 连续 酯化 d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对NiW/Al_2O_3上DBT和4,6-DMDBT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倩 龙湘云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碱性氮化物喹啉和非碱性氮化物吲哚为杂质模型化合物,考察其对DBT和4,6-DMDBT在NiW/Al_2O_3上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物对DBT和4,6-DMDBT的加氢脱硫反应存在截然不同的作用结果;氮化物存在条件下,DBT的加氢脱硫... 以碱性氮化物喹啉和非碱性氮化物吲哚为杂质模型化合物,考察其对DBT和4,6-DMDBT在NiW/Al_2O_3上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物对DBT和4,6-DMDBT的加氢脱硫反应存在截然不同的作用结果;氮化物存在条件下,DBT的加氢脱硫反应通过直接脱硫路线活性的提高得到改善,而4,6-DMDBT的加氢脱硫反应由于氮化物的存在受到抑制,这主要是因为氮化物在加氢活性位上的吸附抑制了硫化物在加氢活性位上的吸附,从而抑制了加氢路线的进行;但氮化物作用下催化剂表面结构重排使硫化物氢解活性提高成为可能,此时硫化物的分子大小和分子结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DBT由于分子体积小、通过S原子与氢解活性位接触容易而提高氢解活性,4,6-DMDBT由于分子体积大和4、6位的位阻效应以及氮化物的拥塞效应,其氢解活性随N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物 dbt 4 6-DMdbt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V-O二元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有氧氧化脱硫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延超 韩帅 +1 位作者 李秀萍 赵荣祥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3-741,共9页
有氧氧化脱硫(AODS)是一种经济、可持续的石油馏分脱硫方法,需要高性能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硫化物转化为砜。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片状的Mn-V-O,采用FT-IR、XRD、SEM、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考察。以氧气为... 有氧氧化脱硫(AODS)是一种经济、可持续的石油馏分脱硫方法,需要高性能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硫化物转化为砜。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片状的Mn-V-O,采用FT-IR、XRD、SEM、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形貌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考察。以氧气为氧化剂,考察了Mn-V-O氧化物的有氧氧化脱硫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氧气流量、硫化物的类型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设为110℃,模拟油量为20 mL,加入0.04 g的催化剂,同时通入流量为150 mL/min的氧气,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92.5%。不同硫化物的脱除顺序为:二苯并噻吩(DBT)>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苯并噻吩(BT)。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五次,脱硫活性仍然维持在90%以上。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在催化剂和氧气的作用下生成超氧自由基,其可以高效将DBT氧化成DBT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V-O 有氧氧化脱硫 dbt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催化剂上MoS_2形貌与其DBT加氢脱硫选择性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理华 刘迪 +3 位作者 刘宾 李广慈 柳云骐 刘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8-843,共6页
制备了两个系列不同镍钼负载量的NiMo催化剂,并用X衍射、N2物理吸附和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在高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对该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了MoS2形貌与催化剂加氢脱硫选择性之间的关... 制备了两个系列不同镍钼负载量的NiMo催化剂,并用X衍射、N2物理吸附和透射电镜进行了表征。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在高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上对该NiMo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了MoS2形貌与催化剂加氢脱硫选择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镍钼负载量对MoS2形貌有明显的影响。Mo18Ni4催化剂(含18%MoO3和4%NiO)上MoS2呈多级层状结构,具有较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优异的加氢脱硫选择性。加氢选择性与催化剂上活性组分MoS2的堆积层数相关联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堆积层数越多,其加氢选择性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催化剂 加氢脱硫 MoS2形貌 加氢选择性 二苯并噻吩 堆积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铝单元的AlMCM-41负载的磷化钨催化剂DBT HDS性能(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翠清 邓明亮 +3 位作者 王虹 葛明兰 郭志武 孙桂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1-506,共6页
通过微波加热的方法,分别合成了硅/铝比(30、40、50、55、60)不同的含磷铝结构单元的AlMCM-41复合分子筛,并以此为载体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高纯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负载量为30%(以WO3计)的磷化钨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 通过微波加热的方法,分别合成了硅/铝比(30、40、50、55、60)不同的含磷铝结构单元的AlMCM-41复合分子筛,并以此为载体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高纯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负载量为30%(以WO3计)的磷化钨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定、扫描电镜(SEM)及X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高压微反装置对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表面检测到活性组分WP和以类似-Al-O-W-P结构形式存在的具有一定活性的物种。WP是主要的活性相,硅/铝比对WP活性相在催化剂表面所占的比例有一定影响。不同硅/铝比的催化剂表现出不同的选择性加氢性能,但直接加氢脱硫是催化剂DBT HDS的主要路径。其中,硅铝比为55的催化剂具有相对最高的DBT HDS的转化率(93.1%),且其直接加氢脱硫产物(联苯)的选择性相对最高(82.7%),这对减少氢耗,保护环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钨 AlMCM-41 磷铝单元 复合分子筛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酸碱改性活性炭纤维对DBT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明燕 丁悦 +3 位作者 刘宇程 李蒙 王华 陈彦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2,25,共7页
以不同浓度和温度的酸碱溶液改性活性炭纤维(ACF),发现8mol/L、90℃的混酸改性ACF对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效果较好,对其进行了BET、FTIR及Boehm滴定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ACF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加。将改性后的AC... 以不同浓度和温度的酸碱溶液改性活性炭纤维(ACF),发现8mol/L、90℃的混酸改性ACF对二苯并噻吩(DBT)的脱除效果较好,对其进行了BET、FTIR及Boehm滴定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ACF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加。将改性后的ACF对DBT模拟油的脱硫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适宜的操作条件为:超声时间80 min,吸附温度50℃,吸附时间1.5h,m(油)∶m(剂)=100∶1,在该条件下,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可达到49.61mg/g。改性后的ACF对DBT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且等温吸附数据的拟合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饱和硫容量可达到57.80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酸碱溶液 吸附脱硫 二苯并噻吩 脱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10
作者 张津津 张旭斌 +2 位作者 王富民 邴常浩 秦志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69,401,共9页
以氢型超稳Y型分子筛(HUSY)为载体、偏钒酸铵和磷钨酸水合物(HPW)为原料,采用脱铝补位法制备了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V-HUSY/HPW)。通过XRD、FTIR、UV-Vis、TEM、SEM、N_(2)吸附-脱附及ICP-OE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V-HUSY/HPW用... 以氢型超稳Y型分子筛(HUSY)为载体、偏钒酸铵和磷钨酸水合物(HPW)为原料,采用脱铝补位法制备了固载杂多酸的钒基超稳Y型分子筛(V-HUSY/HPW)。通过XRD、FTIR、UV-Vis、TEM、SEM、N_(2)吸附-脱附及ICP-OES对其进行了表征。将V-HUSY/HPW用于二苯并噻吩(DBT)模拟油氧化脱硫反应,考察了V和HPW添加量对脱硫率的影响,测试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推测了氧化脱硫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V物种引入到HUSY骨架内部,HPW通过浸渍法负载在HUSY表面;V和HPW添加量分别为0.1 mmol和0.5%(以V-HUSY质量计,下同)时制备的V-HUSY0.1/HPW0.5具有最佳氧化脱硫性能。在V-HUSY0.1/HPW0.5用量为0.10 g、DBT模拟油(DBT质量浓度360 mg/L)20 mL、氧化剂叔丁基过氧化氢15.8μL、60℃、20 min的条件下,模拟油脱硫率为99.5%。催化剂经6次循环使用后,DBT模拟油的脱硫率仍可达98.3%;在氧化脱硫过程中,羟基自由基是最主要的活性物种,可将DBT转化成极性更强的砜类物质保留在催化剂孔结构中,无需萃取即可实现一步深度脱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原子分子筛 磷钨杂多酸 超稳Y型分子筛 氧化脱硫 二苯并噻吩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DBT细胞模型比较药物对MHV-A59病毒的抗毒作用
11
作者 付红焱 徐波 +1 位作者 王宏军 宫泽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利用病毒学方法建立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易感的星形胶质瘤细胞(DBT)模型,在细胞水平上建立抗冠状病毒药物的筛选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细胞病变效应(CPE)的半定量法及噬斑定量法测定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以PEG沉淀法部... 目的:利用病毒学方法建立对小鼠肝炎病毒(MHVA59)易感的星形胶质瘤细胞(DBT)模型,在细胞水平上建立抗冠状病毒药物的筛选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细胞病变效应(CPE)的半定量法及噬斑定量法测定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以PEG沉淀法部分纯化病毒,利用免疫学方法免疫动物制备抗MHVA59的多克隆抗体;以血清学方法进行中和实验及酶联免疫方法定量测定病毒抗体的滴度及特异性;以100倍的TCID50病毒量感染细胞同时加不同稀释度的药物,在同一条件下,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的细胞的CPE变化。以能保护CPE<50%为阳性。并比较药物的最低抗毒浓度。结果:制备的抗体对MHV病毒具有特异性的翻转作用;合成新药Cinanserin和Pkumdlcvs1003对MHV所致的细胞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结论:建立的MHVA59敏感的DBT细胞模型可以用于抗冠状病毒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星形胶质瘤细胞 组织培养感染量 酶联免疫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束红球菌对DBT的脱硫条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杰 刘向荣 +3 位作者 甄学乐 赵顺省 陈欣娟 罗景雯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7,共6页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煤中有机硫的模型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显著性因子筛选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束红球菌对DBT脱硫的工艺条件。通过GC/MS和SO4^2-的检测实验测定和分析了液相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pH和培养时间...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煤中有机硫的模型化合物,在单因素实验、显著性因子筛选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束红球菌对DBT脱硫的工艺条件。通过GC/MS和SO4^2-的检测实验测定和分析了液相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pH和培养时间3个因素对束红球菌脱除DBT中有机硫的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是:培养温度为29.6℃、pH为6.0和培养时间为15 d,此时脱硫率达到88.59%;液相产物中主要是2-羟基联苯(2-HBP)和SO4^2-,说明束红球菌以4S途径将DBT中的有机硫转化为硫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红球菌 dbt 响应面法 显著性因子筛选 4S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择性TpV正则化的DBT重建算法
13
作者 李慧君 齐宏亮 +1 位作者 徐圆 周凌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76-1781,共6页
针对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为有限角度的低剂量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性TpV(total pvariation,TpV)正则化的重建算法。采用两相式重建策略,对DBT投影数据进行联合代数重建(simultaneous algebra... 针对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为有限角度的低剂量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选择性TpV(total pvariation,TpV)正则化的重建算法。采用两相式重建策略,对DBT投影数据进行联合代数重建(simultaneous algebra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ART),获得满足数据一致性以及非负性约束的图像,采用选择性TpV正则项作为约束条件更新图像,抑制图像噪声,锐化图像边缘特性,两相交替进行,直到满足收敛准则。应用该算法对数字仿真乳腺体模进行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与SART算法、SART-TpV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仅平滑了图像噪声,而且保留了图像的边缘特性,尤其实现了微小钙化的清晰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 联合代数重建算法 TpV正则化 选择性TpV正则化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T-DBN模型的气化炉超温动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涵 多依丽 +2 位作者 孙铁 王志荣 郭品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加强煤气化装置核心设备气化炉的安全风险管理,利用动态领结(DBT)模型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构建气化炉超温事故风险分析模型。首先,分析设备故障的时序性,建立超温事故的DBT模型,结合模糊评价确定设备故障的发... 为加强煤气化装置核心设备气化炉的安全风险管理,利用动态领结(DBT)模型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构建气化炉超温事故风险分析模型。首先,分析设备故障的时序性,建立超温事故的DBT模型,结合模糊评价确定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然后,将DBT映射到DBN中,将故障维修的动态特征定义为转移概率,双向推理气化炉超温的风险因素;最后,预测气化炉发生超温及其后果的动态趋势,并依据诊断推理辨识导致气化炉超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维修因素下气化炉运行一年后发生超温的概率为64.4%;气化炉超温的风险因素中,操作失误在生产周期内的影响较大,设备故障集中在磨煤制浆工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炉超温 动态风险分析 动态领结(dbt)模型 动态贝叶斯网络(DBN) 设备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硫化物的硝化产物用于模型油中DBT的高效吸附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瑞阳 陆颖舟 +1 位作者 孟洪 李春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256-2264,共9页
吸附是柴油深度脱硫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关键是高效吸附剂的研究。以活性炭负载的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DBTO2、4,6-二甲基DBT(DMDBT)为原料,通过混酸硝化/氧化反应制备了四种炭载吸附剂(NBT/C、NDBT/C、NDBTO2/C和NDMDBT/C),... 吸附是柴油深度脱硫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关键是高效吸附剂的研究。以活性炭负载的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DBTO2、4,6-二甲基DBT(DMDBT)为原料,通过混酸硝化/氧化反应制备了四种炭载吸附剂(NBT/C、NDBT/C、NDBTO2/C和NDMDBT/C),表征了产品的组成和结构,并考察了其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剂NDBTO2/C与DBT之间具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可形成转荷络合物。NDBTO2/C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其对模型油中DBT、BT和DMDBT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7.4、10.6和8.3 mg S·g–1,对实际柴油中DBT的吸附量也高达37.2 mg S·g–1。吸附剂可用甲苯/甲醇溶液洗涤再生,循环使用4次后,其吸附性能仍保持在95%左右。本研究为氧化脱硫或吸附脱硫过程中得到的噻吩硫化物混合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分离 配合物 电荷转移 燃料油脱硫 硝化二苯并噻吩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对DBT、4,6-DMDBT及LCO中含硫组分加氢脱硫反应毒化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延增 陈喜龙 +3 位作者 于小航 王祉衡 刘建坤 姚颂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9-906,共8页
研究了FF-26加氢处理催化剂上喹啉对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及轻循环油(LCO)中含硫组分加氢脱硫反应的毒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喹啉可同时抑制反应的加氢脱硫(HYD),反应路径和直接脱硫(DDS)反应路径,显... 研究了FF-26加氢处理催化剂上喹啉对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及轻循环油(LCO)中含硫组分加氢脱硫反应的毒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喹啉可同时抑制反应的加氢脱硫(HYD),反应路径和直接脱硫(DDS)反应路径,显著抑制了DBT和4,6-DMDBT的转化;喹啉对DBT加氢脱硫反应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HYD产物的抑制,而对4,6-DMDBT不但表现为DDS产物选择性的降低,也表现为HYD路径中加氢中间体选择性的增加。通常情况下,喹啉对含硫物种的转化率影响不大,但反应压力过低时会导致含硫组分转化率的降低;在反应温度310℃、氢分压2.0 MPa、LHSV=2.0 h-1、氢油体积比1 000条件下,当喹啉添加量从2 000μg/L增加至5 000μg/L时,总硫转化率从65.8%降至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4 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轻循环油 喹啉 FF-26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式反应器生物脱硫过程中DBT的传质分析
17
作者 张文娟 王妙冬 +1 位作者 陈晗 李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有机相体积含量较大时油-水双液相体系中液滴的直径,进一步推导出二苯并噻吩(DBT)从有机相主体到两相界面的传质速率,从而考察不同有机相组成、有机相体积分率、不同温度、水相组成以及搅拌速率等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确... 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有机相体积含量较大时油-水双液相体系中液滴的直径,进一步推导出二苯并噻吩(DBT)从有机相主体到两相界面的传质速率,从而考察不同有机相组成、有机相体积分率、不同温度、水相组成以及搅拌速率等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确定了搅拌速率是影响传质速率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理论传质速率与生物脱硫速率的比较,进一步研究生物脱硫反应的控制步骤,推论得出当有机相中DBT浓度很低且搅拌速率较低时,传质对总的生物脱硫反应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有机相中的DBT浓度和搅拌转速较高时,传质速率要远大于脱硫速率,生化反应速率决定了总脱硫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生物脱硫 传质 搅拌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P的制备及含磷杂质对其催化DBT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林梦男 孙志超 +3 位作者 王瑶 王伟 石川 王安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37,共10页
分别以次磷酸(H3PO2)和氢氧化镍为磷源和镍源,采用低温H2等离子体还原法制备体相Ni2P,并研究其在加氢脱硫反应(HDS)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等离子体电源输入电压的升高速率、还原气体(H2)流速、还原终电压和还原时间等因素对Ni2P的形成及... 分别以次磷酸(H3PO2)和氢氧化镍为磷源和镍源,采用低温H2等离子体还原法制备体相Ni2P,并研究其在加氢脱硫反应(HDS)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等离子体电源输入电压的升高速率、还原气体(H2)流速、还原终电压和还原时间等因素对Ni2P的形成及其HDS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Ni2P样品进行分析表征,以二苯并噻吩(DBT)的十氢萘溶液(质量分数0.8%)为原料评价了Ni2P催化剂的HDS活性。结果表明,以H3PO2为磷源制备Ni2P过程中,H 2等离子体还原条件控制对Ni2P单一晶相的形成非常重要。在非最佳还原条件下,所制备的Ni2P样品中会出现Ni2P4O12·10H2O、H3PO4和Ni(PO3)2等含磷杂质,这些杂质会抑制Ni2P的HDS活性。水洗可除去Ni 2P中部分含磷杂质,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提高不明显;氨水洗涤可有效除去大部分含磷杂质,Ni2P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Ni2P催化剂合成过程中形成的含磷杂质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适宜的制备条件抑制含磷杂质的生成有助于增强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磷酸 磷化镍 二苯并噻吩 加氢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T818运煤车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屈福海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9期106-108,共3页
介绍了DBT818运煤车液压系统各部分即运煤车制动回路、运煤车电池装卸回路、运煤车后轮辅助驱动回路、运煤车推板卸料回路的工作原理,结合该系统日常出现的故障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矿井 dbt818运煤车 液压系统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T公司的自动化长壁开采设备 被引量:2
20
作者 U.帕谢德哥 申爱民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3,共2页
早在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DBT公司推出的PM4电液控制液压支架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设备 ,能够自动移架和推移输送机。这种系统可以与刨煤机配套 ,适合于中厚和薄煤层的长壁采煤 ,但生产效率不如使用采煤机的工作面高。 1989年 ,世界上第... 早在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DBT公司推出的PM4电液控制液压支架就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设备 ,能够自动移架和推移输送机。这种系统可以与刨煤机配套 ,适合于中厚和薄煤层的长壁采煤 ,但生产效率不如使用采煤机的工作面高。 1989年 ,世界上第一台双刨头自动刨煤机在美国投入使用 ,然后又有多台在德国使用。采煤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这正是中国引进该技术的关键所在。当前DBT长壁采煤机自动化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t公司 自动化长壁开采设备 PM4电液控制液压支架 刨煤机 生产效率 采煤自动化 dbt长壁采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