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类型及其杂种一代的光温特性研究Ⅰ棉花柱头外露种质资源形态和农艺特征鉴定及类型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完基 程飞虎 +4 位作者 刘桃菊 金有磊 袁艳华 黄振华 黎红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17-321,共5页
柱头外露棉株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表现出远缘杂种后代的多样性。根据这些特征可划分种质类型。按主要形态指标和光周期效应 ,种质可分为陆地棉型、海岛棉型、陆海棉型和海陆棉型 ;按感光性反应 ,种质可分为强感光型、中感光型和弱感光... 柱头外露棉株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表现出远缘杂种后代的多样性。根据这些特征可划分种质类型。按主要形态指标和光周期效应 ,种质可分为陆地棉型、海岛棉型、陆海棉型和海陆棉型 ;按感光性反应 ,种质可分为强感光型、中感光型和弱感光型 ;按株高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柱头外露 种类 类型 形态循环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平菇(Pleurotus diamor)培育条件和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熊芳 朱坚 +1 位作者 邓优锦 谢宝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6-1011,共6页
从形态特征、生长与发育、农艺性状、栽培方式、栽培基质、接种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方面阐述红平菇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研究得出:红平菇子实体丛生,由菌盖和侧生菌柄构成;适宜熟料袋栽或菌筒栽培,也可进行生料袋栽或床栽;菌丝... 从形态特征、生长与发育、农艺性状、栽培方式、栽培基质、接种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方面阐述红平菇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研究得出:红平菇子实体丛生,由菌盖和侧生菌柄构成;适宜熟料袋栽或菌筒栽培,也可进行生料袋栽或床栽;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28~30℃、空间湿度控制在75%左右、于黑暗环境中培养;原基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8~25℃,子实体发育温度2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平菇 形态特征 品种特性 农艺性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鸭茅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钟声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我国西部野生二倍体化学诱导所获同源四倍体鸭茅为母本,与野生四倍体鸭茅杂交,获得杂交四倍体。对比观测杂交后代形态、发育及重要农艺性状与亲本的差异。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的全生育期平均为208 d,比父本短39d,比母本长29 d;2)杂交F... 以我国西部野生二倍体化学诱导所获同源四倍体鸭茅为母本,与野生四倍体鸭茅杂交,获得杂交四倍体。对比观测杂交后代形态、发育及重要农艺性状与亲本的差异。结果表明,1)杂交F1代的全生育期平均为208 d,比父本短39d,比母本长29 d;2)杂交F1种子萌芽后第4周的平均株高为15.1cm,比母本高65.9%,比父本高13.5%,F2的苗期生长与F1相似;3)杂交F2代播种当年干物质产量平均为12.12g/株,显著低于父本但高于母本(P<0.01);4)杂交F1代个体间在苗期生长、分蘖、再生、干物质产量、繁殖及抗病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杂交后代的干物质产量与父本差异不显著(P>0.05),但苗期生长速度、繁殖特性、抗病性均强于双亲,有较大的育种选择价值;5)杂交F1代具有双亲的形态学特征,分蘖特性和物候发育介于双亲之间,易于识别,育种实践中可以通过自然杂交方式成功获得杂交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鸭茅 同源四倍体 杂交 农艺性状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芸芥(Eruca Mill.)不同亚种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雅丽 孙万仓 +5 位作者 叶剑 曾军 张亚宏 郭秀娟 杨杰 魏文惠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0-164,181,共6页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vesicaria,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sativa和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pinnatifida3个不同芸芥亚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个亚种形态...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vesicaria,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sativa和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pinnatifida3个不同芸芥亚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3个亚种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vesicaria的叶、薹茎、角果上都密被刺毛,成熟期较一致,且不易落粒,生育期90-100 d;而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pinatifida薹茎基部密被刺毛而上部较少,种子极小,千粒重0.25 g,且易落粒;Eruca vesicaria (L.) Cav. subsps. sativa亚种,角果较长,表面被刺毛或无刺毛,不同材料间生育期差异较大。不同亚种的农艺性状也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芥 植物学形态特征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属异源四倍体(亚洲棉×司笃克氏棉)的植物形态及农艺性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聂以春 刘金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33-337,共5页
合成的棉属异源四倍体(亚洲棉×司笃克氏棉)新种质植株形态特性一致,主要农艺性状稳定,结铃正常。单铃重0.56~0.65g,衣分20.8%~21.6%,2.5%纤维跨距长度23mm左右,比强34.0~34.9g/t... 合成的棉属异源四倍体(亚洲棉×司笃克氏棉)新种质植株形态特性一致,主要农艺性状稳定,结铃正常。单铃重0.56~0.65g,衣分20.8%~21.6%,2.5%纤维跨距长度23mm左右,比强34.0~34.9g/tex,麦克隆值4.8~4.9。各世代每天经10h短日照处理后比自然光照条件下现蕾、开花提前7~10d,结铃性提高2~4倍,表明该种质对光照要求较迟钝,与陆地棉杂交易获得杂种,是一个新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属 种间杂交 异源四倍体 植株形态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种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的形态学和农艺性状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司怀军 戴朝曦 《马铃薯杂志》 1997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对马铃薯双单倍体品系81-15和南美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phureja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8块愈伤组织再生的15个株系、81-15和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3块愈伤组织再生的10个株系的形态学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 对马铃薯双单倍体品系81-15和南美二倍体栽培种Solanumphureja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8块愈伤组织再生的15个株系、81-15和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3块愈伤组织再生的10个株系的形态学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的多数形态学特征和农艺性状,如分枝型、茎色、叶色、叶形、茎和茎叶绒毛、薯块皮色等呈现双亲的中间型,部分性状,如株型、花色等表现为偏亲性状。杂种植株与其双亲相比,生活力强,生长旺盛,叶片宽,块茎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体细胞杂种 形态学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簪两个变异无性系与原种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7
作者 熊敏 闫金华 +2 位作者 王贤 卫尊征 周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64-2066,共3页
试验采用形态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对玉簪(Hosta)两个变异无性系与相应的原种金冠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玉簪两个变异无性系株高、芽数、叶脉数、叶片数、全叶长、花朵直径等6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原种差异显著(P<0.05)。变... 试验采用形态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对玉簪(Hosta)两个变异无性系与相应的原种金冠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玉簪两个变异无性系株高、芽数、叶脉数、叶片数、全叶长、花朵直径等6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原种差异显著(P<0.05)。变异无性系1可作为切叶、切花新品种,变异无性系2可作为观赏盆栽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Hosta) 原种 变异无性系 农艺性状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的胚珠形态特征与农艺性状研究
8
作者 蒋淑丽 王学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5-289,共5页
以 TM- 1为对照 ,研究了 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的形态发生与农艺性状 .结果表明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纤维分化突起与对照 TM- 1同样首先发生在胚珠脊突处 ,然后是合点处及胚珠中部 ,最后在珠孔端 .有短绒有短纤维突变体 ( L i)与对照 TM- 1一... 以 TM- 1为对照 ,研究了 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的形态发生与农艺性状 .结果表明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纤维分化突起与对照 TM- 1同样首先发生在胚珠脊突处 ,然后是合点处及胚珠中部 ,最后在珠孔端 .有短绒有短纤维突变体 ( L i)与对照 TM- 1一样 ,以在开花当天 ( 0 DPA)突起为主 ;到开花后第 5日5DPA)短绒 (即第二批细胞 )突起 .无短绒有纤维的光籽 ( N1)在开花当天 ( 0 DPA)在合点附近有突起 ,开花后第 1日 ( 1DPA)仍有突起 .纤维突变体的衣分和衣指均较低 ,这是突变体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但突变体籽指较 TM- 1高 .突变体纤维的比强度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纤维突变体 胚珠 形态特征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播种对大蒜农艺性状的影响
9
作者 李志萌 韩曙 +5 位作者 杨永祥 杨怀燕 何富贵 车寿林 杨正安 赵德安 《长江蔬菜》 2014年第10期22-23,共2页
以成都二水早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2种种植密度及单层、双层2种播种模式对大蒜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播种或加大种植密度,对大蒜植株株高、假茎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鳞茎大小、抽薹率、独蒜率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种植密... 以成都二水早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2种种植密度及单层、双层2种播种模式对大蒜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播种或加大种植密度,对大蒜植株株高、假茎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鳞茎大小、抽薹率、独蒜率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蒜头直径随之变小、抽薹率下降、独蒜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双层播种 植株形态 独蒜率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根系形态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佳 薛惠云 +1 位作者 李倩 张志勇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1,共7页
合理的根系形态特征是作物高产的基础。为探索高产小麦根系形态的演变历程,本试验以河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37个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代主栽小麦品种田间收获期的根系形态差异及其与地上部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 合理的根系形态特征是作物高产的基础。为探索高产小麦根系形态的演变历程,本试验以河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37个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代主栽小麦品种田间收获期的根系形态差异及其与地上部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小麦品种的演替,主栽小麦品种的平均根体积及根表面积呈先缓慢上升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根体积及根表面积与地上部干物重极显著正相关。但1980s后,主栽小麦品种地上部干物重均值下降,这可能与有效分蘖数下降有关。有效分蘖数除与地上部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外,还与节根数显著正相关;随着品种的更替,各年代不同主栽小麦品种平均节根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节根数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而株高逐年代降低的变化趋势明显。由此可见,除株高外,节根数的改良在高产小麦育种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未来高产小麦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改良 根系形态 农艺性状 演变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靛果的生态学特性和栽培驯化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桂 《青海农林科技》 2010年第2期78-80,共3页
介绍了蓝靛果的形态学特征、农艺性状和生态系学特性,并概述了其育苗技术,为人工驯化和栽培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蓝靛果 形态学特征 农艺性状 生态系学特性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