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gradation of ethyl xanthate in flotation residues by hydrogen peroxide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兴华 胡岳华 +1 位作者 彭宏 曹学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495-501,共7页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ethyl xanthate(EX) salt was the most widely used collector in sulfide mineral flotation and emission of flotation tailings with residual EX was harmful to environment. In this work, hydroge... Th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ethyl xanthate(EX) salt was the most widely used collector in sulfide mineral flotation and emission of flotation tailings with residual EX was harmful to environment. In this work, hydrogen peroxide(H2O2)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 at different p H values from 3 to 12. For p H value from 5 to 12, EX was oxidized into ethyl per xanthate(EPX) by H2O2. Then EPX was further oxidized into thiosulfate(TS) salt rather than ethyl thiocarbonate(ETC) and this step was the reaction-limited step. Then depending on p H values, TS was degraded into sulphate and carbonate salts(p H>7) or elemental sulfur(p H<7). The kinetics data show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EX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H2O2 concentration and is independent on the p H values. Without H2O2, EX is hydrolyzed to carbon disulfide fast at p H value <3.0, but the reaction of hydrolysis is undetectable at p H value >3.0 during te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yl-xanthate THIOSULFATE hydrogen peroxide UV-visible spectr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s in erythrocyte membrane ATPase and plasma lipid peroxide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2
作者 Tu Weifeng Lin Guifang Shen Jianfa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Jinling Hospital,Nanjing,China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College,Nanjing,China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3年第S1期50-54,共5页
Changes in erythrocyte membrane ATPases and plasma lipid peroxides(LPO) were studiedperioperatively in 15 abdominal surgical patients under intravenous procaine-balanced anesthesia.The resultsrevealed that erythrocy... Changes in erythrocyte membrane ATPases and plasma lipid peroxides(LPO) were studiedperioperatively in 15 abdominal surgical patients under intravenous procaine-balanced anesthesia.The resultsrevealed that erythrocyte membrne Na<sup>+</sup>-K<sup>+</sup>ATPase,Mg<sup>2+</sup>ATPase and Ca<sup>2+</sup>-Mg<sup>2+</sup>ATPase activities were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at 60~90 min after incision as compared with 30 min before anesthesia,but weredecreased markedly at 10 rain and 24 hours after completion of operation(P【0.01).Plasma LPO were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24 hours after surgery(P【0.01) following an initially marked but transientreduction.Plasma LPO changes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erythrocyte membrane ATPase activities,r=-0.0396,-0.0097 and-0.4383 respeetively(P】0.05).These correlations are suggested to be inducedby neuroendoerine responses after anesthesia and/or surgical trau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cytes membrane ATPASES LIPID peroxideS BALANCED ANESTHES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ective Oxidation of Glycerol with Hydrogen Peroxide Using Silica- Encapsulated Heteropolyacid Catalyst 被引量:1
3
作者 YUAN Mingming LI Difan +5 位作者 ZHAO Xiuge MA Wenbao KONG Kang NI Wenxiu GU Qingwen HOU Zhenshan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6-895,共10页
关键词 杂多酸 化学分析 二氧化硅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ve Explosive Strength of Some Explosive Mixtures Containing Urea and/or Peroxides
4
作者 Ahmed K.HUSSEIN Svatopluk ZEMAN +1 位作者 Muhamed SUCESKA Marcela JUNGOVA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7,34,共7页
Several mixtures,based on urea derivatives and some inorganic oxidants,including also alumina,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ballistic mortar techniques with TNT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The detonation pressure(P),detonati... Several mixtures,based on urea derivatives and some inorganic oxidants,including also alumina,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ballistic mortar techniques with TNT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The detonation pressure(P),detonation velocity(D),detonation energy(Q),and volume of gaseous product at 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STP),V,were calculated using EXPLO5V6.3 thermochemical code.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xtures studied wa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thermal reactivity,determin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It is shown that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the form of its complex with urea(i.e.as UHP)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explosive strength of the corresponding mixtures which is linked to the hydroxy-radical formation in the mixtures during their initiation reaction.These radicals might initiate(at least partially)powdered aluminum into oxidation in the CJ plane of the detonation wave.Mixtures containing UHP and magnesium are dangerous because of potential auto-i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mortar TNT DTA peroxideS PERCHLORATES NITRATES U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by means of novel local and global descriptors
5
作者 DAI Yi-min NIU Lan-li +2 位作者 ZOU Jia-qi LIU Dan-yang LIU 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535-1544,共10页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valuate fire hazard of organic peroxide.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model was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thermal 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evaluate fire hazard of organic peroxide.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model was proposed for estimating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The entire set of 38 organic peroxides was at random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set f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 prediction set for external model validation. The novel local molecular descriptors of AT1, AT2, AT3, AT4, AT5, AT6 and global molecular descriptor of ATC have been proposed in order to character organic peroxide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 accurate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QSPR) equation is developed for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SPR model was obtained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ethod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standard deviation (S), leave-one-out valid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CV) values of 0.9795, 6.5676 ℃ and 0.9328,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deviation (AARD) is only 3.86% for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Model test by internal 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 and external validation and molecular descriptor interpretation were discussed.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ovel local and global descriptors were useful molecular descriptors for predicting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of organic perox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peroxide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validation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国内外比较分析(二)——理化指标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晨伟 金青哲 王兴国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系统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游离棉酚、煎炸油废弃点等理化指标的差异。分析... 本文系统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韩国和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游离棉酚、煎炸油废弃点等理化指标的差异。分析发现:酸价方面,仅中国、CAC、印度、俄罗斯规定了原油的酸价,中国的食用植物油酸价指标与国外标准基本一致;过氧化值方面,仅中国规定了原油的过氧化值,中国的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指标比国外标准高;溶剂残留方面,仅中国、CAC、欧盟、新加坡、印度和韩国做了规定,中国的限值高于国外标准;棉酚方面,仅中国对其做了规定;极性组分方面,中国的限量值比国外标准高。建议在我国的食用植物油国家安全标准修订中,调整过氧化值、溶剂残留、棉酚和极性组分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标准 理化指标 酸价 过氧化值 极性组分 国内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改进的热硫化有机硅/EPDM微孔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雷卫华 张倩 +3 位作者 余凤湄 曹君 陈立新 崔锦林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研究了热硫化有机硅/三元乙丙橡胶(EPDM)微孔材料的过氧化物改性技术,并表征了改性泡沫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乙醇溶液,经过表面涂覆、渗透、高温反应,获得了改性的泡沫材料。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剂用量的增加,泡沫表面明显粗糙... 研究了热硫化有机硅/三元乙丙橡胶(EPDM)微孔材料的过氧化物改性技术,并表征了改性泡沫的结构与性能。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乙醇溶液,经过表面涂覆、渗透、高温反应,获得了改性的泡沫材料。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剂用量的增加,泡沫表面明显粗糙化,与乙二醇的接触角逐渐增大,泡沫的定伸应力逐渐增大,压缩永久变形和伸长率逐渐减小,而拉伸强度在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随着EPDM含量的增加,泡沫的定伸应力逐渐上升、伸长率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则出现最大值、在处理剂大用量下波动较小。在改性处理后,有机硅/EPDM(70%)微孔泡沫的压缩应力在10%~40%出现明显抬升,泡沫压缩松弛和永久变形大幅减小,伸长率降低、扯断强度略有提高,泡沫具有良好的回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 改性 有机硅 三元乙丙橡胶 微孔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吸附剂改性栗蓬的制备及其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欣 孙昊雪 +1 位作者 宋子琪 吴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 以农林废弃物栗蓬为原料,过氧化氢为改性剂,制备了对Cr(Ⅵ)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材料。以吸附率为优化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0℃、过氧化氢浓度10.0%、盐酸浓度0.01 mol·L^(-1)、时间0.5 h。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栗蓬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条件,在改性栗蓬投加量0.8 g、Cr(Ⅵ)初始浓度20 mg·L^(-1)、吸附时间60 min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率为61.8%。通过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到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实验表明,改性栗蓬对Cr(Ⅵ)的吸附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蓬 过氧化氢 改性 生物吸附剂 铬(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温与双氧水对发泡水泥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马令勇 刘艳东 +5 位作者 刘洋 姜伟 李清 杜彬 符恩民 李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9-1987,共9页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 本研究以水泥为主要材料,旨在探讨拌合水温及双氧水比例对发泡水泥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水温(40、50、60℃)和双氧水比例(6%、7%、8%,质量分数),采用化学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发泡水泥,并对其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水温控制在50℃,双氧水比例7%(质量分数)时,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可达1.93 MPa,此时导热系数为0.0541 W/(m·K),泡孔分布均匀,孔隙结构致密。通过合理调控双氧水质量分数和水温,可以显著提升发泡水泥的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同时还可优化其孔隙结构分布,提升发泡水泥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水泥 双氧水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脂质过氧化损伤调控通路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10
作者 姚亚妮 夏欢 +1 位作者 冯婷婷 杨新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3-797,共5页
目的 在动物水平探讨铁死亡脂质过氧化损伤调控通路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PD斑马鱼动物模型,取受精后48 h斑马鱼胚胎为对照组(n=100),200μmol/L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 目的 在动物水平探讨铁死亡脂质过氧化损伤调控通路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PD斑马鱼动物模型,取受精后48 h斑马鱼胚胎为对照组(n=100),200μmol/L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为MPTP组(n=100),200μmol/L的MPTP+1.5μg/ml诺米芬辛为诺米芬辛组(n=100)。对受精后5 d斑马鱼进行行为学分析(检测运动能力、运动速率及运动距离);免疫荧光检测斑马鱼脑内α突触核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评估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 DA)活性;检测铁、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包括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 LPO)、丙二醛、活性氧,验证铁沉积可能通过铁死亡的脂质过氧化代谢调控机制引起DA损伤。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运动速率和运动距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PTP组比较,诺米芬辛组运动速率和运动距离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DA损伤明显增加,诺米芬辛组DA损伤明显轻于MPTP组。各组C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PTP组铁、LPO和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GSH、GPX4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18±143.42 vs 478.53±112.58,P<0.05;1.71±0.11 vs 1.48±0.14,P<0.05;4.50±0.64 vs 4.23±0.13,P<0.05;38.93±1.72 vs 45.97±2.32,P<0.05;0.17±0.03 vs 0.39±0.04,P<0.05);与MPTP组比较,诺米芬辛组GSH、GPX4水平明显升高,铁、LPO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79±1.02 vs 38.93±1.72,P<0.05;0.26±0.05 vs 0.17±0.03,P<0.05;326.75±110.95 vs 838.18±143.42,P<0.05;1.01±0.27 vs 1.71±0.11,P<0.05)。活性氧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MPTP组及诺米芬辛组活性氧阳性细胞占比分别为直方图:31.6%、46.2%、31.3%,散点图:62.4%、73.0%、65.7%。结论 在MPTP诱导的斑马鱼基础上,PD斑马鱼存在铁死亡。从动物水平阐明铁沉积引起DA损伤与铁死亡脂质过氧化代谢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斑马鱼 铁死亡 过氧化脂质类 多巴胺能神经元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包装食用植物油保质期刍议
11
作者 赵晨伟 金青哲 王兴国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2,共5页
本文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品标签标准中关于保质期的差异和食用植物油开瓶后使用期限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国外标准更多地要求标注“使用期限”(Use-by date)... 本文对比了中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食品标签标准中关于保质期的差异和食用植物油开瓶后使用期限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国外标准更多地要求标注“使用期限”(Use-by date)以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而我国标准是将“保质期”作为强制标示内容,“消费期限”仅作为推荐标示内容。以我国3口之家为例,5 L包装食用油的食用周期达1个月以上。小包装油在开封后过氧化值超标的时间点为15~90天。建议我国在后续食用油脂标准修订中,增加标示食用油开启后使用期限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包装食用植物油 标准 保质期 过氧化值 消费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KSCN显色光度法测定血糖浓度
12
作者 向晓明 张小林 +2 位作者 何方振 冯娜娜 董娜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06-2412,共7页
本文提出了KSCN显色光度法测定血糖浓度的新思路。以待测物质葡萄糖为底物,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作用,生成中间产物H_(2)O_(2)。当有过量Fe^(2+)存在时,部分Fe^(2+)被氧化为Fe^(3+),Fe^(3+)/SCN^(-)络合物在460nm处有最大吸收,吸光... 本文提出了KSCN显色光度法测定血糖浓度的新思路。以待测物质葡萄糖为底物,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作用,生成中间产物H_(2)O_(2)。当有过量Fe^(2+)存在时,部分Fe^(2+)被氧化为Fe^(3+),Fe^(3+)/SCN^(-)络合物在460nm处有最大吸收,吸光度与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反应体系葡萄糖浓度在0.01~0.25 mmol/L范围时,460 nm波长处存在葡萄糖工作曲线方程:A=2.4228c(mmol/L)+0.0718,相关系数r=0.9980,最低检测限达到0.008 mmol/L。用无酶溶液作空白并加以扣除,可有效排除溶解氧及样品共存氧化性物质的干扰。KSCN显色光度法显著提升了葡萄糖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性,操作简便,安全环保,血清样品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 过氧化氢 硫氰酸钾 显色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有机/无机纳米花的构筑及其对过氧化氢的检测
13
作者 李沐芳 魏琬茹 +3 位作者 李倩倩 宋引男 王栋 罗梦颖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解决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以高导电的碳纤维为基材,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表面构筑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磷酸铜(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制备出具有高灵敏性的过氧化氢(H 2O 2)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施... 为解决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以高导电的碳纤维为基材,通过原位生长法在其表面构筑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磷酸铜(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制备出具有高灵敏性的过氧化氢(H 2O 2)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施镀时间、浸渍时间对其形貌结构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研究其形态结构、化学结构,揭示其形成机制,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其对H 2O 2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对碳纤维化学施镀30 min,然后在HRP溶液中浸渍16 h,可在其表面构筑出HRP/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所制备的表面带有HRP/Cu 3(PO 4)2有机/无机纳米花的碳纤维电极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H 2O 2浓度范围为0.1~2 mmol/L时,响应电流与H 2O 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为0.999,灵敏度为146.3μA/(mmol·L-1·cm),检测限为0.441μmol/L;该电极对葡萄糖、NaCl、KCl、抗坏血酸、尿素均无电流响应,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花 原位生长法 碳纤维 过氧化氢 辣根过氧化物酶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霉菌毒素毒性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晨晨 王威 +2 位作者 尧青 莫启贵 刘爱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和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严重威胁着动物和人类健康。了解霉菌毒素诱发毒性的机制是解毒的关键。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以铁过载、脂质活性氧(ROS)积累和谷胱甘肽(GSH)消耗为特征的细胞死亡方式。越来越多... 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和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严重威胁着动物和人类健康。了解霉菌毒素诱发毒性的机制是解毒的关键。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以铁过载、脂质活性氧(ROS)积累和谷胱甘肽(GSH)消耗为特征的细胞死亡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霉菌毒素暴露引起的器官损伤,而天然抗氧化剂、铁死亡抑制剂以及添加剂可以有效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该综述通过概括铁死亡在霉菌毒素毒性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比较分析靶向铁死亡拮抗霉菌毒素毒性的保护剂及其机制,可为今后防治霉菌毒素毒性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毒性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锦泵 孔德琪 +6 位作者 黄慧敏 谷雨 陈悦冰 赵瑞丽 刘素晓 刘学芳 李亚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9,共7页
目的探讨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LM组、PM_(2.5)组、BLM+PM_(2... 目的探讨PM_(2.5)暴露经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加重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机制。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BLM组、PM_(2.5)组、BLM+PM_(2.5)组、Sulforaphane(SFN,Nrf2激动剂)组,每组8只,以BLM诱导IPF模型,并PM_(2.5)暴露2周。测定小鼠肺功能,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亚铁离子(Fe^(2+))、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水平;采用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COL-1、α-SMA、Nrf2、SLC7A11、GPX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BLM组、PM_(2.5)组小鼠肺功能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等肺纤维化特征性病理改变,肺组织HYP、Fe^(2+)、ROS、MDA明显升高(P<0.05,P<0.01),GSH水平明显降低(P<0.01),Nrf2、SLC7A11、GPX4基因和蛋白明显降低(P<0.01),COL-1、α-SMA基因和蛋白明显升高(P<0.01);BLM+PM_(2.5)组上述损伤均较BLM组(P<0.05)、PM_(2.5)组有不同程度的加剧(P<0.01);SFN组上述损伤均较BLM+PM_(2.5)组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结论PM_(2.5)暴露可加重BLM诱导的小鼠IPF,其机制可能与通过Nrf2/SLC7A11/GPX4轴调控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PM_(2.5) 铁死亡 Nrf2/SLC7A11/GPX4通路 脂质过氧化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铁死亡与Nrf2-ARE的相互作用在骨质疏松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靳博 章晓云 李勇进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其发生取决于骨骼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而成骨细胞失活与骨重建和维持骨稳态平衡方面密切相关。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由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其发生取决于骨骼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动态平衡,而成骨细胞失活与骨重建和维持骨稳态平衡方面密切相关。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由铁蓄积和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这导致细胞中活性氧浓度升高,进而发生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诱导细胞死亡。在氧化应激状态下,Nrf2作为重要的抗氧化核转录因子,通过激活下游ARE特异性原件,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从而干预成骨细胞的铁死亡进程。本文通过对铁依赖性细胞死亡的发生机制以及介导相关路径调控成骨细胞铁死亡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为防治骨稳态失衡导致的相关疾病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铁死亡 Nrf2/ARE通路 成骨细胞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和最适授粉时间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淑玟 郭素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目的】探明板栗‘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和杂交花粉活力的有效检测方法及日变化规律,筛选板栗‘燕山早丰’最适授粉时间,为实现其高效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迁西县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母本,选择与其花期相近... 【目的】探明板栗‘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和杂交花粉活力的有效检测方法及日变化规律,筛选板栗‘燕山早丰’最适授粉时间,为实现其高效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迁西县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母本,选择与其花期相近且具有多粒、矮化等特异性状的‘王钱大栗’‘短枝芽变’‘三屯红栗’为父本,分别于雌雄盛花期不同时段进行人工授粉试验。首先,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MTT染色法测定柱头可授性,TTC、I2-KI、醋酸洋红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于盛花期单日08:00—18:00每隔2 h取样,通过分析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规律、坐果率和结实率等指标,探究‘燕山早丰’的最适授粉时间。【结果】(1)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MTT染色法检测‘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前者反应迅速且柱头出现大量气泡,后者柱头变色用时较长。(2)醋酸洋红染色法对花粉活力检测效果最好,花粉活力均在75%以上,I2-KI染色法次之,其他方法效果不明显。(3)盛花期单日10:00—12:00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最好。(4)不同杂交组合中,结实率最高值均出现在08:00—12:00授粉时段,以‘王钱大栗’和‘三屯红栗’为父本结实率最高。【结论】板栗‘燕山早丰’最适杂交授粉时段为盛花期单日10:00—12:00。研究结果将为板栗人工杂交育种的成功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解析板栗生殖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授粉时间 柱头可授性 联苯胺-过氧化氢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天阳 徐文秀 +2 位作者 秦昕宇 邢雪雪 毕玫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6-672,共7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易导致新生儿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期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易导致新生儿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在临床上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铁死亡作为近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类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关于铁死亡与新生儿HIBD的研究逐年增多,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新生儿H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有研究指出维生素K2,特别是甲萘醌-4(MK-4)可以通过抑制铁死亡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简要综述铁死亡在新生儿HIBD及小胶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展望维生素K2,特别是MK-4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新生儿HIBD预后的可能,以期提供一种更加经济、安全且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铁死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甲萘醌-4 小胶质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菍总黄酮对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小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雨菲 莫烨云 +5 位作者 李笑笑 杨秋莉 林惠旅 黄海芳 林美莹 李丽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75,共12页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 [目的]探讨地菍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TFMD)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TFMD在肾脏功能保护及抗脂质过氧化方面的药用价值进行探索,为瑶药地菍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90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n=10)及造模组(n=80)。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连续饲养6周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0.05 g/kg,空白组小鼠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连续注射5 d后,分别在末次注射72 h及1周后测量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将连续2次FBG≥16.7 mmol/L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DN模型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组(高脂饲料+0.5 g/kg二甲双胍)及TFMD高(高脂饲料+1.2 g/kg TFMD)、中(高脂饲料+0.8 g/kg TFMD)、低(高脂饲料+0.6 g/kg TFMD)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0周。给药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生理状况,每周检测FBG。给药10周后,使用代谢笼收集各组小鼠24 h尿液,剪尾采血检测各组小鼠FBG,计算各组小鼠肾脏指数;同时检测各组小鼠尿液中尿蛋白(UP)和尿微量白蛋白(MAU)、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及肾脏组织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PTGS2、ACSL4蛋白的表达量;制作各组小鼠肾脏组织HE及PAS染色切片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DN模型组小鼠体重、GSH和SOD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FBG、肾脏指数、MAU、UP、SCr、BUN及MD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PTGS2、ACSL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光镜下可见严重损伤,表明DN模型构建成功。与DN模型组相比,TFMD能改善DN小鼠的消瘦状况,极显著或显著降低小鼠肾脏指数及FBG(P<0.01;P<0.05),极显著降低小鼠体内UP、MAU、SCr、BUN水平(P<0.01),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水平(P<0.05),TFMD组小鼠肾脏组织损伤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与DN模型组相比,TFMD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小鼠肾脏组织GSH和SOD活性(P<0.05;P<0.01),极显著或显著降低MDA水平(P<0.01;P<0.05),显著或极显著下调肾脏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相关蛋白PTGS2、ACSL4的表达(P<0.05;P<0.01),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减缓机体脂质过氧化及其产物堆积。[结论]TFMD可明显延缓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小鼠DN的发生发展进程,其机制与调控脂质过氧化及氧化应激、调控PTGS2/ACSL4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菍总黄酮 糖尿病肾病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脂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燕山早丰’♀ב王钱大栗’♂适宜授粉时间的筛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淑玟 郭素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目的】探明板栗‘燕山早丰’♀ב王钱大栗’♂杂交组合中母本柱头可授性和父本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规律,筛选其最适授粉时间,为实现板栗高效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迁西县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母本,选择与... 【目的】探明板栗‘燕山早丰’♀ב王钱大栗’♂杂交组合中母本柱头可授性和父本花粉活力的日变化规律,筛选其最适授粉时间,为实现板栗高效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迁西县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母本,选择与其花期相遇且具有多粒性状的‘王钱大栗’为父本,于盛花期单日8:00—18:00每隔2 h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试验,授粉前分别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检测‘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与‘王钱大栗’花粉活力,授粉后第15天对单日不同时段授粉的‘燕山早丰’花柱内花粉管的生长情况进行荧光显微观察,于第30天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胚珠的发育情况,并结合结实率等指标,探究‘燕山早丰’♀ב王钱大栗’♂最适杂交授粉时间。【结果】1)盛花期单日内10:00—12:00‘燕山早丰’柱头可授性最强;‘王钱大栗’花粉活力于单日8:00—18:00不同时段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以10:00—12:00时段的花粉活力最高,达到了87.26%;2)与其他授粉时段相比,10:00—12:00时段授粉后‘燕山早丰’柱头内花粉管生长较快,第15天可在花柱基部观察到花粉管;第30天子房横径、纵径、鲜质量最大,分别达到了8.87 mm、7.40 mm、0.23 g,平均高于其他时段的9.32%、5.62%、16.16%;发育胚珠占比最高,为4.80%,平均高于其他时段的18.11%;3)不同时间授粉后‘燕山早丰’结实率平均为69.16%,其中10:00—12:00时段的结实率最高,达到了80.36%。【结论】在迁西地区,‘燕山早丰’♀ב王钱大栗’♂的最适杂交授粉时间为父母本盛花中期(柱头出齐约呈45°后3~5 d),单日内应避开高温时段,以10:00—12:00时段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授粉时间 柱头可授性 联苯胺-过氧化氢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