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方石
张培震
+2 位作者
刘招君
刘金平
田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6,共11页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留地层中有滨浅湖和火山岩沉积;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展布的板内挠曲挤压型盆地,发育以盆地两侧绥滨和完达山为物质供给的短轴物源,海浪组—七星河组发育逆同生断层,半深湖的面积先扩大后缩小,雁窝组以盆地充填消亡为主。新生代为右旋走滑拉分盆地,以继承性的短轴物源为主。在宝泉岭组时期有桦南隆起方向的长轴物源,宝泉岭组—富锦组下、中段,半深湖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东南迁移;富锦组上段,水体变浅,湖盆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三江盆地
白垩纪
新生代
沉积学
弧后伸展
板内挠曲
右旋走滑拉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被引量:
32
2
作者
李鹏举
卢华复
施央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讨论了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对渤海湾地区的影响、作用;提出渤海湾盆地是在中国东部陆壳伸展、拉张作用的构造背景上,叠加右行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拉分──伸展型”复合盆地.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系统的...
讨论了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对渤海湾地区的影响、作用;提出渤海湾盆地是在中国东部陆壳伸展、拉张作用的构造背景上,叠加右行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拉分──伸展型”复合盆地.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与渤海湾盆地相同的基底构造和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东濮凹陷基底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沿兰聊断裂两侧众多探井岩芯破裂构造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证实了兰聊断裂在东濮凹陷形成过程中的右行平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作用
右行平移
位分盆地
凹陷
断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成因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丽平
张福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东西向"S"型展布、堑心内断层南北对倾的"包心菜"状的独特构造,分析白东构造带第三纪构造成因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局部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为手段,从各层位...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东西向"S"型展布、堑心内断层南北对倾的"包心菜"状的独特构造,分析白东构造带第三纪构造成因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局部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为手段,从各层位上堑心构造组合的特殊现象分析出发,结果表明该区自第三纪以来是在右旋走滑拉分背景下伸展走滑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白东构造
构造特征
构造成因
右旋走滑拉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霍山地区丛集地震事件揭示的三条地震断面及其滑动性质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许鑫
万永革
+3 位作者
冯淦
李枭
刘泽民
何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8-1700,共13页
为研究霍山地区丛集地震活动地震断面的几何形状及滑动性质,本文基于安徽地震台网给出的2008年1月—2020年12月霍山区域内小震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讨论了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地震精定位...
为研究霍山地区丛集地震活动地震断面的几何形状及滑动性质,本文基于安徽地震台网给出的2008年1月—2020年12月霍山区域内小震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讨论了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地震精定位结果计算了区域内三条地震断面(BB′,CC′,DD′)的几何参数(走向、倾角).其次,基于该地区丰富的小震P波初动资料,采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区域应力场,并结合断层的几何形状确定滑动性质.最后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应力场背景对发震断面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知:(1)BB′断层走向为245.7°,倾角为85.6°,滑动角为167.3°;CC′断层走向为231.4°,倾角为88.5°,滑动角为173.2°;DD′断层走向为49.6°,倾角为87.5°,滑动角为-174.7°,三条地震断面与落儿岭—土地岭滑动性质一致,均为右旋走滑.(2)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呈明显低倾伏角EW向挤压和SN向拉张;区域应力场在三条断层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及正应力均表明三条断层上的地震事件的发生为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正常应变释放,但受到了预先存在薄弱区的影响.(3)这三条地震断面为磨子潭—晓天断裂的雁列式右旋走滑分支断裂,商城—麻城断裂带和郯庐断裂带南端右行右阶错动拉分推测为其错动的动力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定位
断层面估计
综合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雁列式右旋走滑断层
拉分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8
1
作者
方石
张培震
刘招君
刘金平
田军
机构
中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物探一公司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2057
40702027)
+2 种基金
吉林大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004001)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平台基地建设项目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LED0609)
文摘
东三江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对大庆外围地区的油气勘探和揭示东北亚地区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心、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详细研究表明:白垩纪以来均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白垩世为弧后伸展型盆地,残留地层中有滨浅湖和火山岩沉积;晚白垩世为北东向展布的板内挠曲挤压型盆地,发育以盆地两侧绥滨和完达山为物质供给的短轴物源,海浪组—七星河组发育逆同生断层,半深湖的面积先扩大后缩小,雁窝组以盆地充填消亡为主。新生代为右旋走滑拉分盆地,以继承性的短轴物源为主。在宝泉岭组时期有桦南隆起方向的长轴物源,宝泉岭组—富锦组下、中段,半深湖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东南迁移;富锦组上段,水体变浅,湖盆面积扩大,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
关键词
东三江盆地
白垩纪
新生代
沉积学
弧后伸展
板内挠曲
右旋走滑拉分
Keywords
east Sanjiang basin
Cretaceous
Cenozoic
sedimentology
back-arc spreading
intra-plate flexure
dextral strike-slip pull-apart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4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被引量:
32
2
作者
李鹏举
卢华复
施央申
机构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文摘
讨论了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对渤海湾地区的影响、作用;提出渤海湾盆地是在中国东部陆壳伸展、拉张作用的构造背景上,叠加右行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拉分──伸展型”复合盆地.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与渤海湾盆地相同的基底构造和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东濮凹陷基底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沿兰聊断裂两侧众多探井岩芯破裂构造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证实了兰聊断裂在东濮凹陷形成过程中的右行平移作用.
关键词
伸展作用
右行平移
位分盆地
凹陷
断裂构造
Keywords
extension,
dextral
strike slip,
pull-apart
basin, Lan-Liao fault, basement faultblock, shear fracture, Bohai Gulf basin, Dongpu depress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成因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赵丽平
张福利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1期26-27,共2页
文摘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东西向"S"型展布、堑心内断层南北对倾的"包心菜"状的独特构造,分析白东构造带第三纪构造成因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局部构造变形特征分析为手段,从各层位上堑心构造组合的特殊现象分析出发,结果表明该区自第三纪以来是在右旋走滑拉分背景下伸展走滑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黄骅坳陷
白东构造
构造特征
构造成因
右旋走滑拉分
Keywords
Huanghua Depression, Baidong structure, structural feature, structural origin,
dextral strike-slip pull-apart
.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霍山地区丛集地震事件揭示的三条地震断面及其滑动性质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许鑫
万永革
冯淦
李枭
刘泽民
何金
机构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地震局
河北省地震局易县地震台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88-170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074,41674055)
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DZ20190415002,DZ20200827053)
+1 种基金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专项(ZY20215117)
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FZ212105)共同资助.
文摘
为研究霍山地区丛集地震活动地震断面的几何形状及滑动性质,本文基于安徽地震台网给出的2008年1月—2020年12月霍山区域内小震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进行精确定位,讨论了速度模型对定位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地震精定位结果计算了区域内三条地震断面(BB′,CC′,DD′)的几何参数(走向、倾角).其次,基于该地区丰富的小震P波初动资料,采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法反演区域应力场,并结合断层的几何形状确定滑动性质.最后结合地质构造背景和应力场背景对发震断面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知:(1)BB′断层走向为245.7°,倾角为85.6°,滑动角为167.3°;CC′断层走向为231.4°,倾角为88.5°,滑动角为173.2°;DD′断层走向为49.6°,倾角为87.5°,滑动角为-174.7°,三条地震断面与落儿岭—土地岭滑动性质一致,均为右旋走滑.(2)综合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区域构造应力场呈明显低倾伏角EW向挤压和SN向拉张;区域应力场在三条断层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及正应力均表明三条断层上的地震事件的发生为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正常应变释放,但受到了预先存在薄弱区的影响.(3)这三条地震断面为磨子潭—晓天断裂的雁列式右旋走滑分支断裂,商城—麻城断裂带和郯庐断裂带南端右行右阶错动拉分推测为其错动的动力学成因.
关键词
精定位
断层面估计
综合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雁列式右旋走滑断层
拉分构造
Keywords
Accurately locating
Fault plane estimation
Composite focal mechanism
Regional stress field
En echelon
dextral
strike-slip
fault
pull-apart
structure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
方石
张培震
刘招君
刘金平
田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李鹏举
卢华复
施央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骅坳陷白东构造带成因分析
赵丽平
张福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安徽霍山地区丛集地震事件揭示的三条地震断面及其滑动性质研究
许鑫
万永革
冯淦
李枭
刘泽民
何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