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粒土力学特性大型平面应变试验研究
1
作者 姜景山 左永振 +3 位作者 程展林 黄鑫 张超 王志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143,共8页
土石坝填料一般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目前填料力学特性研究基本采用大型三轴试验。由于三轴应力状态下中主应力等于小主应力,平面应变状态下大坝填料的力学性能会被低估。为充分认识填料潜能,科学设计和合理评估土石坝,有必要对填料开展平... 土石坝填料一般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目前填料力学特性研究基本采用大型三轴试验。由于三轴应力状态下中主应力等于小主应力,平面应变状态下大坝填料的力学性能会被低估。为充分认识填料潜能,科学设计和合理评估土石坝,有必要对填料开展平面应变试验研究。应用大型真三轴仪对填料进行了大型平面应变试验,共开展了4种不同初始干密度的粗粒土平面应变各向等压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关系主要为应变硬化型,应力曲线呈爬升型,体变表现为剪缩。某一小主应力下,大小主应力之差的最大值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初始干密度一定时,大小主应力之差的最大值与小主应力呈线性关系增大。初始剪切阶段,小主应力一定时,偏应力与球应力之比曲线斜率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剪切变形的发展,不同初始干密度的应力比曲线逐渐趋于接近。偏应力随球应力的增大单调增加则对应应变硬化型,若偏应力随球应力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则对应应变软化型。相同小主应力时,初始弹性模量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某一初始干密度下,初始弹性模量随小主应力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增大。中主应力系数随大主应力方向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曲线形态呈三折线形,初始剪切阶段增长较为缓慢,随剪切变形的增大增长相对加快并呈线性关系增大,如曲线末端下弯为应变硬化型,曲线末端上翘为应变软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大型平面应变试验 力学特性 主应力 偏应力 球应力 大型真三轴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向应力作用的巷道偏应力分布与破坏特征关系
2
作者 刘洪涛 韩子俊 +5 位作者 陈子晗 郭林峰 梁嘉璐 韩洲 刘勤裕 姬越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4-844,共21页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巷道轴向应力影响的全平面应变问题三维模型,推导了三维应力场下巷道围岩第二不变偏应力J_(2)隐式解析解,分析了巷道围岩在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时不同水平侧压和轴向侧压应力环境下的J_(2)分布大小及形态演化规律... 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考虑巷道轴向应力影响的全平面应变问题三维模型,推导了三维应力场下巷道围岩第二不变偏应力J_(2)隐式解析解,分析了巷道围岩在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时不同水平侧压和轴向侧压应力环境下的J_(2)分布大小及形态演化规律。基于Kastner求解法得出了三维应力场下的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隐式解,并运用数学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建立了第二不变偏应力J_(2)与围岩塑性区形态的相互对应关系,揭示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制。以寸草塔二矿31205工作面回风巷为工程背景,对叠加采动作用下的巷道围岩J_(2)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展开研究,量化了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寻求了支护阻力与J_(2)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叠加采动巷道的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轴向侧压值变化水平侧压值的情况下,J_(2)和塑性区形态分布特征呈现“圆形−类椭圆形−类蝶形”的演化过程。固定水平侧压值变化轴向侧压值的情况下,J_(2)和塑性区形态保持不变。轴向应力的改变对塑性区形态的影响较小,但会对塑性区尺寸产生较大影响。巷道围岩J_(2)的集中程度越大,围岩的变形破坏程度越大,J_(2)的分布形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塑性区的破坏形态。31205回风巷在叠加采动影响下处于高偏应力J_(2)环境,且形成了向采空区一侧旋转的应力分布特征,致使巷道形成非对称大变形破坏。支护阻力的提高对巷道围岩的偏应力J_(2)的降低作用有限,仅依靠锚杆(索)无法完全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控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超前强力支架+锚杆(索)支护系统的组合控制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控制 偏应力第二不变量J_(2) 塑性区形态 围岩破坏机制 重复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ymptotic Probability of Record Numbers in Random Walks
3
作者 PENG Wenjie LI Yuqiang 《应用概率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In this paper,large deviations principle(LDP)and moderate deviations principle(MDP)of record numbers in random walks are studi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e functions of LDP and MDP are dif... In this paper,large deviations principle(LDP)and moderate deviations principle(MDP)of record numbers in random walks are studied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e functions of LDP and MDP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weak record numbers,which are interesting complements of the conclusions by Li and Yao[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 walk record number large deviation moderate dev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Basis Function Generation Based Digital Predistortion Concurrent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RF Power Amplifiers
4
作者 SHAO Jianfeng HONG Xi +2 位作者 WANG Wenjie LIN Zeyu LI Yunhua 《ZTE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current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mitigate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power amplifiers using a basis function generation approach.The model is designed using polynomial expansion and comprises a f...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current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mitigate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power amplifiers using a basis function generation approach.The model is designed using polynomial expansion and comprises a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FNN)and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The proposed model takes the basic elements that form the bases as input,defined by the generalized memory polynomial(GMP)and dynamic deviation reduction(DDR)models.The FNN generates the basis function and its output represents the basis values,while the CNN generates weights for the corresponding bases.Through the concurrent training of FNN and CNN,the hidden layer coefficients are updated,and the complex multiplication of their outputs yields the trained in-phase/quadrature(I/Q)signals.The proposed model was trained and tested using 300 MHz and 400 MHz broadband data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communication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achieves an 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ACPR)of less than-48 d B within a 100 MHz integral bandwidth for both the training and test data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s function generation digital predistortion generalized memory polynomial dynamic deviation reduction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膨胀土的蠕变规律及模型预测
5
作者 郝建斌 孙小洁 +1 位作者 赵振洋 崔福庆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膨胀土是具有流变性质的灾害性土,其蠕变行为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探究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的蠕变特性及应力-应变数学模型,采用室内固结排水三轴蠕变试验,分别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围压和不同偏应力条件下素膨胀土... 膨胀土是具有流变性质的灾害性土,其蠕变行为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探究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的蠕变特性及应力-应变数学模型,采用室内固结排水三轴蠕变试验,分别进行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围压和不同偏应力条件下素膨胀土和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的蠕变特性研究,根据蠕变特征曲线提出了基于Mesri蠕变经验模型的剑麻纤维加筋膨胀土的修正蠕变模型。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剑麻纤维加筋土的蠕变变形量明显小于素土的蠕变变形量,说明掺入剑麻纤维可有效提高膨胀土的结构性能和抗变形能力;素土和剑麻纤维加筋土的蠕变变形量随含水率增大而增大,而随围压的增大呈减小趋势;素土和剑麻纤维加筋土在受到偏应力时均会产生瞬时应变量和蠕变变形量,其蠕变变形量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素土和加筋土的蠕变曲线分4个阶段,分别为弹性变形阶段、稳态蠕变阶段、衰减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高偏应力下,基于传统Mesri蠕变经验模型的剑麻纤维加筋土蠕变预测误差高达37.95%,对Mesri蠕变经验模型进行修正后预测误差降至1.5%内,说明修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剑麻纤维加筋土的蠕变特性。此研究结果可为膨胀土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纤维加筋土 蠕变试验 修正蠕变模型 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AHP算法的三向应力条件下巷道布置优化及应用
6
作者 赵洪宝 戈海宾 +1 位作者 程辉 张鸿伟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8,共12页
在三向应力条件下,通过调整巷道轴向与最大主应力间的夹角,可降低高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三向应力下巷道合理布置的PSO-AHP优化耦合算法,确定了最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的布置参数,并在魏家地1... 在三向应力条件下,通过调整巷道轴向与最大主应力间的夹角,可降低高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研究方法,提出了三向应力下巷道合理布置的PSO-AHP优化耦合算法,确定了最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的布置参数,并在魏家地1104工作面运输巷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布置参数倾角α与方位角β影响巷道围岩偏应力S1分布,不同布置参数α,β下巷道围岩S1分布不同。巷道围岩对α,β变化的敏感度存在差异,通过改变巷道围岩敏感度更高的参数,可减小围岩偏应力,提高围岩稳定性。PSO-AHP优化算法以偏应力为指标,首先通过计算巷道不同部位的优化布置参数,然后建立判断矩阵与评价函数来确定巷道最优布置参数。在魏家地1104工作面运输巷进行了应用,巷道采用PSO-AHP优化算法得到的最优参数进行布置,巷道围岩不同深度处的平均偏应力降低系数均小于1。与原布置方案相比,最优布置参数下巷道围岩偏应力总体减小,最大偏应力位置转移。通过调整巷道布置方案,提出了非对称支护形式,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应力 巷道布置优化 PSO-AHP优化算法 偏应力 非对称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演化与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邢世坤 李辉 冯少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目的 为解决深部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问题,方法 以邢东矿12216运料巷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孤岛面临侧采空区在不同充填率条件下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模拟分析孤岛工作面充填开采时,工作面超前段围岩受... 目的 为解决深部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问题,方法 以邢东矿12216运料巷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孤岛面临侧采空区在不同充填率条件下沿空掘巷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模拟分析孤岛工作面充填开采时,工作面超前段围岩受动压影响时的偏应力演化特征。结果 结果表明:(1)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煤柱帮受临侧采空区充填效应影响较大,临侧采空区充填率增加使煤柱上偏应力峰值区呈椭圆形并逐步向采空区侧转移;(2)孤岛充填工作面沿空掘巷顶底板偏应力场形成一个朝向采空区侧的弧形低值带;(3)孤岛充填动压扰动时期,最大偏应力区位于实体煤一侧,距工作面前方8 m左右,距巷道4.3 m左右,峰值可达34 MPa。结论 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采用“高强度锚杆+大直径高延伸率锚索”协同支护方式,现场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方式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沿空掘巷 偏应力 围岩控制 孤岛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养护条件对水泥土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昌富 吕晨阳 +1 位作者 蔡焕 张根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647,共11页
为更好地了解水泥土在养护时期所受应力大小对其后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发恒温等压或偏压条件下水泥土试样的养护装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基于改制的恒温恒压水泥土试样养护装置,制作等压和偏压养护条件下不同龄期的水泥土试样。通过无侧... 为更好地了解水泥土在养护时期所受应力大小对其后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发恒温等压或偏压条件下水泥土试样的养护装置和相应的试验方法。基于改制的恒温恒压水泥土试样养护装置,制作等压和偏压养护条件下不同龄期的水泥土试样。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UCT),获得等压和偏压养护条件下水泥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及其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变形模量E_(50)随龄期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等压养护时围压σ_(c)从0.1 MPa增加到0.3 MPa,水泥土试样在龄期为7 d和14 d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E_(50)均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但28 d龄期水泥土样的UCS和E_(50)随围压σ_(c)的增长而减小,甚至0.3 MPa围压养护试样的UCS已低于无围压养护试样的UCS,水泥土存在“高围压养护长期强度降低效应”;不同轴压比λ下偏压养护的水泥土样,其60 d龄期的UCS在偏压较小(即λ<λ_(c),λ_(c)为临界轴压比)时逐渐增加,而在偏压较大(即λ>λ_(c))时逐渐下降,即水泥土又存在“小偏压养护强度增加,大偏压养护强度降低的效应”。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等压养护下计入围压参数σ_(c)的水泥土UCS和E_(50)的演化方程、偏压养护下水泥土UCS和E_(50)与轴压比λ的经验关系式。研究成果对于深刻理解环境条件对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和指导工程实践,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变形模量 等压养护 偏压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砂三轴排水试验围压与剪切速率对应力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欢 杨立功 +1 位作者 左殿军 罗基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3,共5页
以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钙质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剪切速率的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研究钙质砂剪切应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越大偏应力峰值出现的越晚,相同围压剪切速率越快应力峰值越大,应力下降也越快应力下降比越大,剪切速率对应力... 以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钙质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剪切速率的三轴固结排水试验,研究钙质砂剪切应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越大偏应力峰值出现的越晚,相同围压剪切速率越快应力峰值越大,应力下降也越快应力下降比越大,剪切速率对应力的峰值大小及残余剪切强度有一定影响,低围压下剪切速率对偏应力峰值影响更大。围压越小偏应力比越大,相同围压剪切速率越大偏应力比增长越快,当剪切速率低于一定速度时,偏应力比的变化并不受剪切速度的影响。相同围压条件下,由于排水剪切时围压和孔压保持不变,偏应力和平均有效应力关系为斜率3的直线,不同剪切速率破坏线趋势相同,剪切速率越大破坏线角度越大,但相差不大,破坏线为接近斜率1.75的直线,钙质砂内摩擦角为42°。剪切过程平均有效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剪切过程表现出剪缩到剪胀的变化过程,剪缩阶段不同剪切速率下孔隙比下降速率相近,剪切速率在剪胀阶段对孔隙比影响较大,剪切速率越大,孔隙比变化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剪切速率 偏应力 偏应力比 平均有效应力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主应力系数对页岩气渗流特性及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
10
作者 范翔宇 张昕宇 +4 位作者 胡小媛 蒋长宝 张千贵 赵鹏斐 陈昱霏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页岩气的渗流特性极大地影响着采收率,但对页岩气渗流特性的研究大多是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开展的,其结果尚不能揭示中间主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因此,选用涪陵页岩气区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立方体岩石试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 页岩气的渗流特性极大地影响着采收率,但对页岩气渗流特性的研究大多是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开展的,其结果尚不能揭示中间主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因此,选用涪陵页岩气区块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露头立方体岩石试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开展了页岩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利用Klinkenberg方程拟合试验数据分析不同中间主应力系数对页岩气渗流特性和气体滑脱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当偏应力较小时,中间主应力对页岩渗透率演化的影响较小,而当偏应力增加时,其影响越大且越不可忽略;②滑脱系数—固有渗透率的关系式与试验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对同区块页岩滑脱系数的预测;③当偏应力小于或等于35 MPa时,滑脱效应贡献率保持在65%以上,表明此时滑脱效应主导着页岩中气体的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主应力系数 页岩气渗流特性 真三轴 滑脱效应贡献率 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压诱导有效应力增生模式与土体强度关联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永强 许言 +2 位作者 陈波 熊健辉 卢玢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8-2350,共13页
反压施加是提高土体饱和度的常用有效方法,但易引起土体强度参数表观偏离。采用标准球形玻璃珠砂,开展基准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 undrain,CU),固结排水(consolidated drained,CD)及干样试验,对偏应力与孔压(或体积应变)数据进行实时... 反压施加是提高土体饱和度的常用有效方法,但易引起土体强度参数表观偏离。采用标准球形玻璃珠砂,开展基准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 undrain,CU),固结排水(consolidated drained,CD)及干样试验,对偏应力与孔压(或体积应变)数据进行实时精准测记与对比分析,借助p′-q应力路径图,显著呈现并定量分析了反压施加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初步厘清了反压施加对土体强度的影响机制。反压设置对CU试验结果影响显著,孔压发展形态控制着偏应力发展的形态,最终影响强度参数的确定,但应力路径始终约束在修正类剑桥模型的框架范围内。孔压发展模式和速率主要受限于反压设置大小及试样相对密实度,反压越大,孔压潜在变化幅度越大,进而导致偏应力变化区间增大;相对密实度越大,孔压发展速率越大,偏应力增速渐大。初始状态相同时,CU试验孔压发展与CD试验体积应变发展趋势高度一致,展示了试样体积应变势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共同本质。初步给出了临界状态时CU残余强度定量预测公式,根据相对密实度及反压值可初步定量评定残余孔压值,进而可确定CU残余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压 偏应力 固结不排水(consolidated undrain CU)强度 有效应力路径 球形玻璃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偏应力煤巷围岩拉剪破裂特征及分区控制方法研究
12
作者 高永格 徐振铭 +5 位作者 洛锋 陈振 王鹏 李盟 高帅 何团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5,共14页
为获得高偏应力巷道围岩拉剪破裂特征并提出优化支护方案,以山西某矿孤岛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高偏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拉剪破裂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托顶煤巷道围岩拉剪破裂机制... 为获得高偏应力巷道围岩拉剪破裂特征并提出优化支护方案,以山西某矿孤岛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高偏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拉剪破裂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揭示了托顶煤巷道围岩拉剪破裂机制,提出了高偏应力条件下巷道围岩沿掘进方向的全长分区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当侧压系数λ为0.60时,巷道围岩两帮呈“楔形”破坏,顶底出现明显卸荷并在巷道围岩四角点处产生应力集中;侧压系数λ逐渐减小至0.24的过程中,巷道围岩以两帮破坏为基础,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蝶叶”逐渐发育,并最终形成蝶形破裂。(2)开挖破坏区围岩的浅部存在拉剪混合破裂区域,以张拉破裂为主;围岩深部为剪切破裂。围岩破裂演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环自由面的自身破坏阶段、“蝶叶”孕育扩展阶段和“蝶叶”扩展稳定阶段。(3)定义了基于巷道全长分区的应力阈值,提出了掘进巷道全长分区支护方法,可为后续采煤工作面巷道的差异化支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偏应力 拉剪破裂 托顶煤巷道 分区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ing large deviation prefactors of stochastic dynamical system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13
作者 李扬 袁胜兰 +1 位作者 陆凌宏志 刘先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4-373,共10页
We present a large deviation theory that characterizes the exponential estimate for rare events in stochastic dynamical systems in the limit of weak noise.We aim to consider a next-to-leading-order approximation for m... We present a large deviation theory that characterizes the exponential estimate for rare events in stochastic dynamical systems in the limit of weak noise.We aim to consider a next-to-leading-order approximation for more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the mean exit time by computing large deviation prefactors with the aid of machine learning.More specifically,we design a neural network framework to compute quasipotential,most probable paths and prefactors based on the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of a vector field.We corroborate the higher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our algorithm with two toy models.Numer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its powerful functionality in exploring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rare events triggered by weak random fluc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large deviation prefactors stochastic dynamical systems rare ev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机理探究
14
作者 彭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7-323,共7页
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分布特征是巷道稳定控制的关键问题。以锦界煤矿3111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最大主偏应力以及巷道蝶形破坏理论,揭示了31117巷道出现大变形破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场下,最大主偏应力存在圆形、椭圆... 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分布特征是巷道稳定控制的关键问题。以锦界煤矿3111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最大主偏应力以及巷道蝶形破坏理论,揭示了31117巷道出现大变形破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场下,最大主偏应力存在圆形、椭圆形、X形3种破坏形态。同时,巷道围岩塑性区形态与最大主偏应力形态具有对应关系,以最大主偏应力为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31117巷道在高偏应力作用下,导致巷道顶板两侧出现挤压破坏,基于偏应力分布形态,提出巷道关键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区形态 巷道支护 顶板破坏 蝶形破坏 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孤岛工作面沿空留巷偏应力分布规律及控制
15
作者 张婷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129-132,共4页
为解决近距离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复用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差、控制难的问题,以登茂通煤矿3107孤岛工作面复用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复用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失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超前距离的减小,巷旁支... 为解决近距离条件下孤岛工作面复用沿空留巷围岩稳定性差、控制难的问题,以登茂通煤矿3107孤岛工作面复用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复用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失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超前距离的减小,巷旁支护体、实体煤帮部应力高值区与2102采空区底板的贯通趋势增强,且偏应力峰值增大,破坏趋势增强。基于此提出了实体煤侧采用锚杆+注浆改性+锚索联合支护技术,巷旁支护采用单体支柱支护分区域控制技术。通过现场监测,最大两帮移近量分别为512.31、378.96 mm,锚杆、锚索支护构件结构稳定,有效保障了复用沿空留巷的围岩稳定性,可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 孤岛工作面 围岩 偏应力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下底板偏应力区域特征及案例 被引量:34
16
作者 许磊 魏海霞 +1 位作者 肖祯雁 李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61-568,共8页
选取某煤矿近距离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模拟了8#煤层残余煤柱底板偏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底板的偏应力呈扩散状向底板传递,距离煤柱越远扩散范围越广,煤柱边缘偏应力呈45°向底板传播;(2)煤柱较窄时,中线和边缘处偏应... 选取某煤矿近距离煤层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模拟了8#煤层残余煤柱底板偏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底板的偏应力呈扩散状向底板传递,距离煤柱越远扩散范围越广,煤柱边缘偏应力呈45°向底板传播;(2)煤柱较窄时,中线和边缘处偏应力影响深度浅,随煤柱宽度增加,底板偏应力变化和影响深度较大,当煤柱宽度足够大时,影响深度又变浅,中部趋于原岩应力;(3)同一水平面上,偏应力呈马鞍状分布,随煤柱宽度增加,煤柱中线处和边缘处偏应力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煤柱边缘处偏应力峰值位置变化不大;(4)同一煤柱宽度,煤柱边缘偏应力峰值向深部递减且趋势减慢,同时,峰值远离煤柱且趋势加快。在自由边界受均布载荷、底板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切应力解析解的基础上,推导了底板偏应力解析公式,解析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具体到该工程的地质条件,9205轨道巷距离煤柱边缘20 m、9205回风巷在煤柱边缘、9205运输巷在煤柱中线处,9205轨道巷维护效果最好,证明了内错式巷道且距离煤柱足够远时,偏应力较小,宏观应力环境更适合巷道围岩自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底板 均布载荷 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陈宇 姜彤 +1 位作者 黄志全 付文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92-2196,共5页
沥青混凝土是现代水利工程中作为防水心墙的主要材料。通过室内高压温控三轴仪对两种沥青含量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温度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应力-应变特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试验温度... 沥青混凝土是现代水利工程中作为防水心墙的主要材料。通过室内高压温控三轴仪对两种沥青含量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力学特性试验,研究温度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应力-应变特性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试验温度为0℃时沥青混凝土出现应力软化现象,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力软化现象消失,应力硬化现象呈现;同一沥青含量下,温度越高,最大偏应力越小;试件的抗剪强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试件的蠕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应力-应变曲线 偏应力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对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29
18
作者 方祥位 陈正汉 +1 位作者 申春妮 孙树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51-1454,共4页
用净平均应力和吸力等于常数、偏应力增大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剪切对非饱和土水量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水特征曲线依赖于偏应力,改进了非饱和土中水量变化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含水量-吸力-净平均应力-偏应力形式的土-水特... 用净平均应力和吸力等于常数、偏应力增大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剪切对非饱和土水量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水特征曲线依赖于偏应力,改进了非饱和土中水量变化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含水量-吸力-净平均应力-偏应力形式的土-水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剪切 偏应力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应力场的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及工程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7
19
作者 余伟健 吴根水 +2 位作者 袁超 王平 杜少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8-1419,共12页
针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问题,采用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推导了巷道围岩偏应力场的解析解,分析了圆形巷道围岩在不同情况下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偏应力场与塑性区分布的本构方程,表明塑性区半径与极坐标的角度和偏应力是密切相关的... 针对巷道围岩破坏机理及稳定性控制问题,采用岩石力学等相关理论推导了巷道围岩偏应力场的解析解,分析了圆形巷道围岩在不同情况下的分布情况,建立了偏应力场与塑性区分布的本构方程,表明塑性区半径与极坐标的角度和偏应力是密切相关的,可呈不规则分布;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数值计算模拟分析了垂直应力大于水平应力时(侧压系数λ=0.4)和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时(侧压系数λ=1.6)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巷道围岩偏应力和塑性区演化过程;根据现场调查及塑性区演化特征,提出在不同侧压系数下巷道围岩可形成典型正对称失稳模式和典型角对称失稳模式,并分析了这两种破坏模式的巷道围岩支护误区,以及相应的控制原则与关键技术。结合木孔煤矿和高坑煤矿的工程实践,应用了以"锚杆+锚索"支护为主,以提高两帮稳定性目标的"高强刚桁架"综合支护技术;以及以"关键部位注浆",发挥内、外耦合作用的"锚杆+U型钢+锚索"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支护方案分别能对正对称失稳巷道和角对称失稳巷道围岩变形能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偏应力 塑性区 失稳模式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泥岩渗透率测试方法及数据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伟 李银平 +3 位作者 杨春和 马洪岭 施锡林 黄小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85-90,共6页
针对深部地层同一种泥岩,先后采用常规渗透测试、变围压渗透测试和三轴压缩下瞬态法3种方法开展渗透率的测试研究。试验发现,3种方法下泥岩的渗透率差别极大,其中常规渗透测试所得的渗透率高出后两种方法 3~5个数量级;变围压法在围压大... 针对深部地层同一种泥岩,先后采用常规渗透测试、变围压渗透测试和三轴压缩下瞬态法3种方法开展渗透率的测试研究。试验发现,3种方法下泥岩的渗透率差别极大,其中常规渗透测试所得的渗透率高出后两种方法 3~5个数量级;变围压法在围压大于5 MPa后与三轴压缩下的瞬态法所测得的渗透率值较为接近;瞬态法下泥岩渗透率随偏应力增加而缓慢降低,偏应力高达30 MPa时仍未出现扩容现象。测试显示泥岩的渗透率具有强烈的压力敏感性,其内在原因是较高围压下裂隙闭合、孔隙压紧、孔喉连通性减小,进而导致渗透率下降,而制样、烘干处理等对渗透率也有一定影响。基于试验结果与泥岩所处实际地层应力状态,提出可采用变围压法开展油气储集层的盖层的渗透率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而三轴压缩下瞬态法则更适用于能源储库盖层及核废料处置室围岩的渗透规律研究;常规渗透方法所得数据的应用则须商榷。研究结论对研究深部泥岩的渗透特性和密封性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渗透率 围压 压力敏感性 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