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8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mulation-based emergency force planning method for social security events
1
作者 YANG Xuesheng WANG Yingli GUAN Y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141-148,共8页
The occurrence of social security events is uncertai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y complex due to a variety of external factors, posing challenges to their rapid and effective handling. The scienti... The occurrence of social security events is uncertai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y complex due to a variety of external factors, posing challenges to their rapid and effective handl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quirement evaluation of the emergency force to deal with social security events is very urgent. Based on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uses the neural network, operational research,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to predict and analyze social security events, studies the usage rule of emergency force and deployment algorithm, and conduct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force deployment schemes for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security emergency force SIMULATION force deploy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保入税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1
2
作者 曹越 杨萍 肖艳芳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8,共13页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通过保险效应、征管效应和治理效应三个渠道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发挥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度高的地区、民营性质、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地区、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保入税通过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能够提升实业投资水平和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完善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入税 脱实向虚 征管效率 社保费用 税收征管 企业金融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谈: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战军 卢晓中 +4 位作者 刘继安 李森 崔友兴 杜彬恒 陈时见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1,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六个力”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大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显著标识,也是理解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和实践向度,具有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只有准确把握“六大特质”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指向,才能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和路径。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多个维度理解“六大特质”的丰富内涵和内在关系。思政引领力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能力,有力昭示了教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和鲜明底色。人才竞争力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自主培养和吸收集聚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先导任务和基础地位。科技支撑力是教育系统整合创新要素、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使命。民生保障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人民属性和价值追求。社会协同力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内部协同和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调配合的能力,揭示了教育强国的本质规律和实践要求。国际影响力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战略的能力,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重大标志和世界意义。“六大特质”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判断是否建成教育强国的标准,是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要从整体上研究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依据、总目标、总任务,从具体路径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任务协调推进、逐步达成,最终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力 人才竞争力 科技支撑力 民生保障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维度与度量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有华 卢欣雨 +1 位作者 张壮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4560,共13页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系统多维度韧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拓展;实证上,结合FAO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库,综合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香农熵方法以及广义据估计方法,为分析农业生产综合韧性和各维度韧性提供了衡量指标。理论分析表明,当前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农业韧性的复杂性,重新反思和刻画农业生产系统韧性;实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韧性呈“W”型演化趋势,即分别在2004和2016年出现最低值,2016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生产波动韧性在2016年以前较为稳定,并无明显的趋势,但在这之后则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生态韧性总体呈现倒“V”型趋势,200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9年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则呈现“N”型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的增幅较为明显。三大韧性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在2016后得到明显提升,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各维度韧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改进。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韧性概念的争论,完善和拓展了韧性理论的应用与框架,揭示了农业生产系统韧性演化路径和规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农业生产 农业功能 粮食安全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与资源双约束下地方政府何以改善弱者福利——基于服务类社会救助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忠兴 王彬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7,M0005,共19页
社会救助作为帮扶弱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维护公平与资源短缺的双重约束。如何在双约束下追求弱者福利最大化是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弱者福利最大化理念,结合分配正义原则与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双... 社会救助作为帮扶弱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维护公平与资源短缺的双重约束。如何在双约束下追求弱者福利最大化是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弱者福利最大化理念,结合分配正义原则与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双约束下地方政府改善弱者福利的解释框架,并深入剖析多地服务类社会救助创新案例。研究发现:在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中,地方政府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差异作用组合,形成了公平优先型、效率优先型、同步提高型等3种发展路径。分层分类与整体智治是双约束下地方政府改善弱者福利的重要机制。在此过程中,通过以线分层满足底线福利需求、以层分类实现边际效用趋近,保障阶层间公平与阶层内公平;通过数字赋能降低供需双方交易成本、圈层动员整合多元救助力量、标准建设规范公权力与兼顾私诉求,实现有限政府与有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弱者福利最大化 分配正义 整体智治 整体性治理 公平约束 资源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与就业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泳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通用大模型快速迭代,垂直大模型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百花齐放,具身智能异军突起,推动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自动化应用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和增...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通用大模型快速迭代,垂直大模型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百花齐放,具身智能异军突起,推动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自动化应用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和增长效应对就业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效应会随阶段变化而对就业产生不同的总体影响。应辩证看待替代效应,其作用取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力的成本比较,以及具体的社会制度。当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结构性挑战,无疑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应全面理解创造效应的三个层次,同时重视人工智能的增长效应。为此,需要发挥制度与国家治理优势,更好统筹人工智能与就业,着力完善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前瞻性建立社会保障缓冲机制,同时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提升生产效率,使广大劳动者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稳定 人才培养 社会保障 数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位才能有为:职工董事与企业社保遵从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冬华 徐移兰 赵玉洁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本文基于企业社保遵从度的视角,检验职工董事是否能够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研究发现,职工董事通过强化管理层对职工权益的回应,进而提升企业社保遵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当职工董事兼任党委委员或为自愿设立时,以及在劳动密集度较高企业... 本文基于企业社保遵从度的视角,检验职工董事是否能够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研究发现,职工董事通过强化管理层对职工权益的回应,进而提升企业社保遵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当职工董事兼任党委委员或为自愿设立时,以及在劳动密集度较高企业和老龄化程度较低地区中,上述效应更为明显。此外,职工董事主要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遵从度。职工董事对企业社保遵从度的正向作用能够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为职工董事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企业社保遵从度这一全新视角,对于进一步推行职工董事制度、保障社保基金收入安全以及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董事 社保遵从度 职工权益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生淮北:全民基本收入能否修补福利体制罅隙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增文 马雪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2,共10页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全民基本收入因其人本主义根基与激进改革步调再次引起各界热议。分析全民基本收入理念在西方福利体制中的生长过程及背后动因,并聚焦其经济、社会和政治逻辑,可进一步剖析将之本土化以修补我国既有社会保障...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全民基本收入因其人本主义根基与激进改革步调再次引起各界热议。分析全民基本收入理念在西方福利体制中的生长过程及背后动因,并聚焦其经济、社会和政治逻辑,可进一步剖析将之本土化以修补我国既有社会保障体系罅隙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愿景式福利设想,受限于现实可行性,全民基本收入很难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系统,需要与全民基本服务一起整合进社会福利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中,以落实其“面向全体公民”“无条件”“无差别”原则,并作为“两翼”贯穿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基本收入 全民基本服务 本土化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聚军 庞尚尚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完整的构象与分析。采用程序化扎根方法,基于25个典型案例,构建了一个以“结构-过程-功能”为核心内容的解释框架,力图深入展现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研究发现,在问题导向与高位推动的双重动力驱动下,以党政统合为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基层矛盾治理结构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沿着“资源-能力-工具”3个维度推进的治理过程,最终有效保障了治理效能释放、社会稳定有序与党政领导力提升等治理功能的实现。为进一步解释新时代基层矛盾治理实践,基于对现实样态的深描,从结构、过程、功能等方面归纳基层矛盾治理的主体间赋能、治理制度化、破除“悬浮化”等深层次实践机理。在全面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保障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既要继续强化提升党政领导力,也应重视完善各类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安全 矛盾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结构-过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指标体系构建
10
作者 洪丽 李珍 赵青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共14页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动态性、简洁性和代表性、可操作性五大基本原则。具体的指标体系包含社会公平、保障水平、可持续性与治理机制四个维度,13项二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根据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合成社会保障质量指数,衡量社会保障的发展质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这就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未来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和应受助人口统计口径,建立社会保障动态监测与评估调整机制,并以社会公平维度指标为核心导向,根据社会保障质量指数中的“短板”精准施策,逐步缩小城乡、群体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提升社会保障质量,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与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保障 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从社会保障到全民基本收入
11
作者 张浩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共11页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紧缩,代表着契约的调整;第三次则是全民基本收入开始实施政策试验,代表着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社会保护方式无论如何变迁均是为了维持社会契约,确保国家与个人的联系,使个人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全民基本收入尝试重塑社会契约的过程中,契约相关方出现明显变化,从现代社会保障的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变为国家和个人两方。从契约执行能力看,尽管技术进步使全民基本收入政策试验项目的管理能力得到保证,但其财政可持续性备受质疑;此外,契约重塑能否成功还深受工作伦理和社会观念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社会保障 全民基本收入 社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保障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梗阻与实践进路——基于12项社会保障双边协定的分析
12
作者 谢勇才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经过20余年的筚路蓝缕与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保障双边合作在社会保障双边协定数量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业已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双边合作格局中的重要一员。然而,通过检视中国现有的12项社会保障双边协定不难发现,中国社会保障双边合作高质量发... 经过20余年的筚路蓝缕与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保障双边合作在社会保障双边协定数量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业已成为全球社会保障双边合作格局中的重要一员。然而,通过检视中国现有的12项社会保障双边协定不难发现,中国社会保障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诸多现实梗阻,主要体现在覆盖的福利项目偏少、只重视社会保障双重缴费风险、风险化解方式单一、惠及的人群有限、缺少风险防范机制以及未覆盖重点国家和地区六个方面。为此,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增加合作的福利项目、兼顾社会保障双重缴费和待遇支付障碍风险、引入多样化的风险化解方式、拓宽人群覆盖范围、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及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等方面突破现有梗阻,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保障双边合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劳动者 社会保障双边合作 社会保障双边协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和保障机制
13
作者 童文胜 杨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0,共8页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将社会保障体系升级列为关键攻坚任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立足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本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与制度优势,阐释我国社会保障...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将社会保障体系升级列为关键攻坚任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立足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本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与制度优势,阐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根基与制度特色。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诠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面对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保障财政管理工作、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数字化治理水平等方式,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数字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14
作者 李道和 龙佩 陈江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粮食生产,使种植结构呈现“趋粮化”特征,在解决样本自选择性偏误、改变样本容量、更换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土地转入和非农劳动力转移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种植结构“趋粮化”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具有年龄与地区异质性,显著促进60岁以下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户粮食种植决策。据此,提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外包服务市场功能;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策略等建议,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种植结构 粮食安全 趋粮化 CLD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诱发社会焦虑的作用机理与破解路径——来自城市百度搜索指数和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证据
15
作者 李静 程默染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8,共10页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体现。为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加重社会焦虑并寻找破解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3年中国268个地级市与此相关的百度搜索热度,并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体现。为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加重社会焦虑并寻找破解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3年中国268个地级市与此相关的百度搜索热度,并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检验二者关系。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升社会焦虑程度,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容易加重社会焦虑;机制讨论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进而升高社会焦虑,但通过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能够缓解社会焦虑。由此,提出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健全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发展韧性以及促进就业、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政策建议,以期强化民众积极心态,助推精神共富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社会焦虑 心理健康 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观念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呈现与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视角
16
作者 郭未 王若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2,共9页
当下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迈进的阶段,其对社会资源、劳动力市场、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形成了多维反馈循环。在系统观念视域下,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特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立足学... 当下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向重度老龄化迈进的阶段,其对社会资源、劳动力市场、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形成了多维反馈循环。在系统观念视域下,深入探讨了人口老龄化特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理分析,指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供给减少、消费需求和储蓄相应变化,将影响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退休人口增多,健康预期寿命延长,进而作用于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体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理应采取多维度的综合性对策,推动社会各系统协同发展,以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步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 系统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国际比较与现实启示
17
作者 何晖 张书铖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90,共12页
在数字经济驱动就业形态变革的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构建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效能更优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各国应对转型挑战、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核心议题。基于Gilbert–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四维分析框架,选取丹麦、... 在数字经济驱动就业形态变革的背景下,新业态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构建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效能更优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各国应对转型挑战、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核心议题。基于Gilbert–Terrell社会福利政策四维分析框架,选取丹麦、美国、新加坡、德国、巴西、英国等典型国家,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实践做法和建设经验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突破身份界定是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保障内容的多层次决定制度覆盖范围、治理框架和技术手段直接影响服务可及性、多元化筹资机制为制度可持续性提供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背景下,提出建设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建立弹性身份认定体系;加强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基础保险+弹性补充”的组合模式;完善服务供给方式,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平台代扣代缴与跨区域转移;探索多渠道和可持续的筹资模式,在资金保障上构建“平台+个人+政府”多元分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社会保障 国际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提升了农民幸福感吗?
18
作者 初立苹 高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尤其在中共党员、年长者的个体中更明显;相对城乡社会福利融合,城乡社会保险融合和城乡社会救助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转移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增强家庭认同来提升农民幸福感。边际效应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感到“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概率分别上升0.378和0.546。据此建议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深化,加大对农村特定群体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 风险转移 阶层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扩容提质
19
作者 张冰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发展中推动就业容量扩大与就业质量提升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经验。当前,人口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重塑了劳动力市场,传统劳动法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劳动力市场“内卷式”...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发展中推动就业容量扩大与就业质量提升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经验。当前,人口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重塑了劳动力市场,传统劳动法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劳动力市场“内卷式”竞争加剧。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扩容提质的主要路径包括坚持以发展推动就业,增强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就业扩容提质 教育培训 劳动基准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风险点分析
20
作者 庞凤喜 张姹娜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1,共11页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高度依赖国家财政兜底,因而其制度设计缺陷极易引发财政风险。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与养老金支付压力与日俱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在明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财政风险...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高度依赖国家财政兜底,因而其制度设计缺陷极易引发财政风险。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与养老金支付压力与日俱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在明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现行制度主要财政风险点呈现的关键特征及其制度性引致因素,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高度重视社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加快提升顶层设计水平;加快社保费征收相关法治建设,为税费同征同管提供可靠保障;加速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强化养老保险精算平衡与基金运营,健全待遇发放机制;尽快结束中央调剂金制度,加速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人口老龄化 财政风险 社会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