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9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淼 郭红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其成员结构、出资机制、决策机制和分配机制的特殊安排能够发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产业组织过程中与村集体产生紧密的利益联结,使村集体能够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获得收益,发挥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的作用。研究还发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作用不能脱离产业而独立存在,精准培育产业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据此,建议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可选模式,结合村庄的产业基础、集体资产与群众意愿等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运行机制 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邝嫦娥 狄亚轩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9,共14页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 基于2011-2022年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实融合能有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实融合能通过绿色技术进步、产业多样化集聚和劳动力配置优化有效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对成渝城市群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最大,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影响最小。研究结论为数实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城市群及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耦合协调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汽车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的EVI模式
3
作者 马鸣图 路洪洲 +6 位作者 赵岩 冯毅 王光耀 李波 袁国 缪心雷 蒙菁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48,共20页
详细论述了在汽车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供应商早期介入(EVI)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发展的背景和内涵,以及在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的EVI活动及其特点、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在数字车... 详细论述了在汽车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供应商早期介入(EVI)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发展的背景和内涵,以及在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知名公司的EVI活动及其特点、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在数字车身平台及其钢材解决方案方面的新近成果,以及有关企业在推广EVI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论述了EVI模式在新开发车型中推广应用新型材料时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企业推广应用EVI模式应具有的条件;最后阐明了EVI模式对“双碳”战略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模式 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 标杆车 概念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制造模式转型之路(二):自主研发体系
4
作者 张根保 罗天洪 朱晓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9,共16页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自主研发体系,首先,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汽车行业与机床行业的近期发展态势,揭示了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指出了机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产品研发(R&D)的意义和作用;其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四种创新产品... 针对高端制造模式转型的自主研发体系,首先,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汽车行业与机床行业的近期发展态势,揭示了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指出了机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创新产品研发(R&D)的意义和作用;其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四种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即测绘式研发模式、分析式研发模式、逆向研发模式和正向研发模式,重点阐述了逆向研发模式和正向研发模式的运作流程和关键环节;再次,以丰田汽车旗下雷克萨斯品牌的正向研发为例,解析了其高端产品研发的具体实施路径;最后,对高端产品研发模式和传统产品研发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为构建高端产品的创新研发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模式 测绘式研发 分析式研发 逆向研发 正向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模式及开发利用潜力
5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7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谢小国 王晓刚 李欣泽 张登飞 白占学 王振兴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61,共15页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构造岩溶 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 地下水 补给源 补给模式 岩溶水文地质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
6
作者 申红卫 尤一璞 李兵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基于2012—2021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的直接效应,而且会... 基于2012—2021年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的直接效应,而且会对邻近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最高,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基于此,提出了因地制宜地继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先进地区辐射带动较落后地区,以此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熵值法 农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慢车模式的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配线方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姚燕明 王韬 +1 位作者 宗二凯 漆天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4,169,共7页
[目的]为支撑宁波市域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市域空间格局的南翼重要辐射线,特对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以下简称“象山线”)开行快慢车模式下的配线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方法]依据客流预测结果,深入剖析全线断面客流及组团客流的特... [目的]为支撑宁波市域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市域空间格局的南翼重要辐射线,特对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以下简称“象山线”)开行快慢车模式下的配线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方法]依据客流预测结果,深入剖析全线断面客流及组团客流的特征,并计算长距离通勤客流在本线客流中的占比,以此为基础,研究判定开行大站快车的必要性。结合本线的行车间隔、行车对数以及慢车与快车在线路上的运行时分,科学计算越行站的设置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同时,兼顾换乘便捷性要求,以提升客流服务水平;并依据线网规划,综合考量折返功能、远期延伸需求及工程条件预留,全面规划全线配线方案。[结果及结论]遵循象山线的功能定位及规划标准,最小行车间隔设定为2.5 min,结合牵引计算结果及停站时长,确定在塘溪站与大徐站设置越行站并配备越行线。大目湾站作为初期终点站,站后配置交叉渡线以满足折返作业,并预留延伸条件。横溪站作为规划宁波轨道交通12号线与象山线的接轨站及车辆段接轨站,站前与站后均设置交叉渡线,以满足接轨、折返及存车需求。南部新城站作为停车场接轨站,站后设停车场出入线及交叉渡线,确保折返与存车功能的实现。云龙火车站增设站前单渡线,以增强运营灵活性;贤庠站站前则配置故障车停车线及单渡线,以满足故障车辆的停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快慢车模式 配线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县域远程医疗模式演进及发展策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力宁 黄彩娜 +1 位作者 罗仁杰 张研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共5页
县域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既是边远地区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以及村级卫生服务覆盖的必然选择,也是县域医共体内部公立医院与基层联系的新型服务供给模式。目前,我国县域远程医疗在各地的发展中衍生出3种不同模式,在推行中暴露出一些问... 县域公立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建设既是边远地区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以及村级卫生服务覆盖的必然选择,也是县域医共体内部公立医院与基层联系的新型服务供给模式。目前,我国县域远程医疗在各地的发展中衍生出3种不同模式,在推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对文献、政策的梳理以及实地调研具有代表性的远程医疗建设地区,据此分析现存的问题与产生逻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远程医疗 模式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开采地球关键带响应及减损开采技术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6 位作者 耿济世 袁士豪 贾海梁 王生全 张卫强 胡建军 李得路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共21页
【研究目的】破解能源安全兜底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当前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重大难题。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在引起地质条件快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矿区地球关键带结构和功能。地球关键带是指从地下水底部或者土... 【研究目的】破解能源安全兜底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是当前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重大难题。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在引起地质条件快速变化的同时,也影响着矿区地球关键带结构和功能。地球关键带是指从地下水底部或者土壤−岩石交界面一直向上延伸至植被冠层顶部的连续体域。【研究方法】围绕如何理解地球关键带运行与煤炭开发地质条件演化的关系,基于煤炭采动地质条件解析与关键带响应阐明了煤炭开采影响区地球关键带的响应模式、监控技术、预测方法和保障策略及减损工程。立足“煤炭资源开采地质条件演化与地球关键带保护”,从关键带对煤炭开发响应的科学内涵、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和保障方案四个方面,系统剖析了煤炭开发地球关键带减损保障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结果】关键带对煤炭开采响应研究思路主线是“煤炭采前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结构及要素→地质条件变化和关键带响应模式及演化状态判识→全时空主被动多源信息响应及动态监控→关键带结构−功能动态演化模型及智能预测评价→关键带减损地质保障策略及修复−重构一体化技术方法”。研究内容包括:(1)查明煤炭赋存的地质结构、水文地质、岩层组合、地应力等开采地质条件因素综合特征,揭示地球关键带和下部煤层、岩层及地下水的空间关系特征,进行对关键带多要素、多模态、多场景的精细表征,形成包括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承载力分区在内的快速查询、智能分析数字化平台;(2)解析开采影响下岩(土)层裂隙场与关键带水文循环的连通关系,揭示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的协同演化机制,提出地球关键带对煤炭开发响应模式的判识方法;(3)研究开采因素下岩层结构、裂隙网络、渗流通道、应力−能量集中特征、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与多源信息场的时空演化关系,构建煤炭开发全生命周期下的地球关键带全时空信息响应映射模型;(4)构建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条件下地球关键带空−天−地−钻(孔)−井(下)的全空间、多方位的多源信息量融合监测体系,形成煤炭开采影响下地球关键带界面结构和运行过程要素监控分析系统,预测分析煤炭开发区地球关键带的结构变化、响应模式、运行过程和生态环境效应;(5)提出煤及煤系资源协同开发、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开发地下空间规模化利用等技术,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地质条件和关键带结构监控技术,实现“地质结构条件透明化、损害关键要素数字化、演化过程监控信息化、模型预测智能化、关键带保障技术精准化”。【结论】地球关键带地质保障涵盖地质条件、开采模式、监控系统、预测方法和减损技术等方面,追求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矛盾,完善生态脆弱区煤及煤系资源综合开发和地球关键带功能减损保护及修复重构的理论与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地质、力学、物理基础的科学依据,推动煤炭工程实践与安全理论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地球关键带 开采地质条件 响应模式 多场信息 综合开发利用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刻石篆山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加固方案
10
作者 赵岗 刘丹 +3 位作者 蒋思维 麻润杰 彭柳升 陶志刚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5,共9页
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石窟寺及石刻类文化遗产极易受构造应力、裂隙扩张、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产生严重的岩体失稳现象。以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手段,获取石刻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岩石的宏观力学特... 在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石窟寺及石刻类文化遗产极易受构造应力、裂隙扩张、雨水侵蚀等因素影响,产生严重的岩体失稳现象。以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手段,获取石刻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区域岩石的宏观力学特性,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分别评价倾倒式和滑移式两种主要破坏模式下危岩体的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抢险加固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地震因素影响作用下,倾倒式和滑移式危岩体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分别为1.39和1.20。鉴于石窟区文物保存现状和游客参观服务的特殊性,采取“锚杆加固+条石砌筑+裂隙灌浆+做旧处理”综合性加固措施,通过位移和应力监测数据发现,加固后倾倒式和滑移式危岩体的变形量分别控制在3、6 mm范围内,验证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消除了石篆山摩崖造像重大险情,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危岩体病害 破坏模式 稳定性评价 加固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及启示
11
作者 候阿提·叶尔江 叶霞飞 +1 位作者 王镇波 成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 [目的]针对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通常各条线路独立运行导致换乘站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需借鉴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经验,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东京、巴黎、卡尔斯鲁厄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其线路互联互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模式,总结其基本特点。[结果及结论]上述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模式的产生背景不同,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互联互通模式;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主要存在于同一客流通道上的线路之间,基本不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层面的互联互通;实施互联互通时,除非改造成本低且影响小,否则一般不考虑改造既有运营线路,新建线路的技术标准应与既有线路保持一致;在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中,为节约成本,仅在不同制式的既有轨道交通线路间才适宜使用双流制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互联互通 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域旅游专业村类型划分与发展模式研究
12
作者 张诗涵 薛岩欣 +1 位作者 王伟 程遂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旅游专业村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山区县域栾川为案例地,重点关注客源市场(S)、交通区位(T)及产业基础(I)三要素内涵与城乡交互关系,总结三者在旅游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 旅游专业村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山区县域栾川为案例地,重点关注客源市场(S)、交通区位(T)及产业基础(I)三要素内涵与城乡交互关系,总结三者在旅游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互动关系。以对34个旅游专业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基于S-T-I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划分出集聚提升型(S2T2I2)、城郊融合型(S2T2I1)、环城游憩型(S2T1I2)、山野度假型(S1T2I2)、市场依托型(S2T1I1)、交通引领型(S1T2I1)和景区带动型(S1T1I2)7种旅游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区域集聚、邻域渗透、核心—边缘及圈层“飞地”这4类对应的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学术关注点由旅游专业村内生性发展向动态的以城乡交互为主的要素整合利用研究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专业村 类型划分 发展模式 栾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热-化耦合数值模拟的地热田开发方案优化设计--以河北雄安新区岩溶热储为例
13
作者 刘健 曹强 +3 位作者 任小庆 卢星辰 刘一茗 杨宝林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6,共11页
为优化河北雄安新区岩溶热储的地热资源开发方案,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地热田开采状态进行水—热—化多场耦合数值模拟。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开采时间、采灌流量、井距、回灌温度和回灌率等关键参数对地热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为优化河北雄安新区岩溶热储的地热资源开发方案,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地热田开采状态进行水—热—化多场耦合数值模拟。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开采时间、采灌流量、井距、回灌温度和回灌率等关键参数对地热田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热井开采时间延长会导致温度下降和热突破现象,在现有开发场景下,100年开采周期内雄县及容城地区部分地热井温度下降可达4℃。减少开采流量或增加井距能有效延缓热突破,延长地热田寿命。在雄县地区,建议井距保持在500~600m。回灌温度对地热田整体温度场影响不大,但降低回灌温度可提高热利用率。回灌率对地下水位影响显著,100%回灌率能维持地下水位稳定,而90%回灌率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总之,合理调整开采周期、采灌流量、井距和回灌策略,可以有效延长地热田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开发方案 水—热—化耦合数值模拟 岩溶热储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物理力学参量的联合分布状态对岩石能量耗散的影响
14
作者 耿乾逞 王国元 +3 位作者 由爽 范文博 纪洪广 赵龙龙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1219,共9页
为了探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空间随机性和自相关性与其力学性质及能量耗散的关联,选取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黏聚力作为岩石的不确定性参数,借助Copula函数描绘了典型概率分布下多元参数的联合分布状态,并运用Python脚本构建对... 为了探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空间随机性和自相关性与其力学性质及能量耗散的关联,选取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黏聚力作为岩石的不确定性参数,借助Copula函数描绘了典型概率分布下多元参数的联合分布状态,并运用Python脚本构建对应的数值模型,进而剖析岩石物理学参量的联合分布状态对其力学性质与能量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黏聚力的最优边缘分布为威布尔分布,而内摩擦角呈正态分布。联合分布状态改变了岩石各阶段的能量分配与释放方式及破坏模式,使岩石展现出显著的塑性特征,峰值强度降低,承载能力弱化,其破坏模式由弹-脆性转变为弹-塑性;非线性破坏阶段出现分化,此状态下考虑联合分布状态的岩石耗散能增长快,且峰后破坏阶段弹性能低、耗散能高,能量释放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力学参量 联合分布 二次开发 能量耗散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堆积体相似材料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5
作者 陈帅 王永奇 +2 位作者 何玉琼 张家明 唐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39,共7页
针对人工堆积体边坡在降雨作用下易发生滑坡灾害的问题,依托某堆积体工程实例,以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渗透系数为主控因素,制备可表征堆积体渗流特性的相似材料。通过开展降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堆积体边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裂... 针对人工堆积体边坡在降雨作用下易发生滑坡灾害的问题,依托某堆积体工程实例,以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渗透系数为主控因素,制备可表征堆积体渗流特性的相似材料。通过开展降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堆积体边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裂隙发育、坡体变形与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堆积体边坡内部存在的孔隙与裂缝为雨水入渗提供优势通道;降雨强度越大,孔隙水压力与坡体变形越大,降雨滞后作用越强;堆积体破坏过程可分为坡体浸润侵蚀-坡顶冲沟产生-坡脚局部破坏阶段、破坏加剧阶段和整体破坏阶段。研究成果可为堆积体边坡模型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边坡 相似材料 降雨入渗 模型试验 破坏模式 裂隙发育 坡体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早春受冻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黄伟祥 王菲菲 +9 位作者 唐志伟 刘琴 赵丰俊 郑晓潇 蔡洪梅 翁颖 王睿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0-1088,共9页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早春受冻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基于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1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2023—2024年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T1)、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早春受冻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基于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1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2023—2024年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T1)、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2)、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3)和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CK)4种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早春受冻小麦幼穗发育、干物质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早春受冻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影响早春受冻下小麦幼穗发育及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与CK相比,冻害后T1、T2和T3处理的幼穗伸长速率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6.19%、40.38%和60.67%;T1和T3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均显著提高,其中地上部干物质分别增加15.14%和19.12%,根系干物质分别增加13.05%和10.26%。秸秆还田后早春冻害下小麦叶片和根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均较CK增加,MDA含量均降低。其中,T1处理的叶片和根系SOD、POD活性与CK差异均显著,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增幅分别为140.08%和71.47%,POD活性增幅分别为26.69%和35.60%,MDA含量分别下降37.87%和99.57%,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40.55%和64.44%,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5.11%和83.71%。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处理的综合效应大小依次为T1>T3>T2>CK。综合来看,秸秆还田可通过提高返青期小麦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植株抗寒能力,进而促进早春受冻小麦幼穗发育及植株干物质积累,以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模式 幼穗发育 干物质积累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水道在盐底辟型微盆地中的发育演化
17
作者 穆柏雨 赵晓明 +2 位作者 齐昆 刘飞 李发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针对盐底辟型微盆地内深海水道的发育演化特征不明确,阻碍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增加了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难度等问题。以安哥拉陆缘深水区中新统某盐底辟型微盆地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用RGB三色融合技术,分析了盆地内水道的发育演化... 针对盐底辟型微盆地内深海水道的发育演化特征不明确,阻碍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增加了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难度等问题。以安哥拉陆缘深水区中新统某盐底辟型微盆地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采用RGB三色融合技术,分析了盆地内水道的发育演化特征和演化模式。研究认为,微盆地的构造发育控制着深水水道的发育演化,沿着微盆地短轴方向发育的水道C1、C2和C3主要发育溢出微盆地的模式,而沿着盆地长轴方向发育的水道C4和C5主要发育充填微盆地的模式。水道在微盆地内发生充填还是溢出主要跟盐构造的活动时期与水道形成演化时期的先后关系、水道中重力流的侵蚀能力与盐构造活动速率的相对大小、微盆地的构造发育特征和水道流向与构造走向之间的角度有关。水道C4和C5在重力流的作用下,沿着构造低部位流动,随着可容空间逐渐变大,水道末端逐渐开始朵叶化,形成朵叶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底辟型微盆地 深海水道 发育演化 充填与溢出模式 水道朵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卫教融合多学科视角的生长发育相关疾病诊疗新模式
18
作者 强佳祺 汪雨彤 +3 位作者 刘佳轩 王映晶 陈适 潘慧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7-544,共8页
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卫教相协作的诊疗模式通过整合多领域资源与优势,推动完善标准化诊疗流程,构建了从早期筛查与转诊、诊断与综合评估,到干预与支持方案制定、长期管理与效果评价的全流程闭环,... 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卫教相协作的诊疗模式通过整合多领域资源与优势,推动完善标准化诊疗流程,构建了从早期筛查与转诊、诊断与综合评估,到干预与支持方案制定、长期管理与效果评价的全流程闭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系统性科学支持,将疾病干预节点前移至亚临床阶段。在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该诊疗模式不仅可为儿童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为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视角和可行路径。这一系统性诊疗范式的落地实施,为生长发育相关疾病诊疗提供了中国特色的创新解决方案,同时为我国健康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卫教协同 多学科融合 生长发育相关疾病 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营造研究
19
作者 刘亚伟 陈斯亮 +1 位作者 冯魏铭 岳红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5,共8页
云是常见的自然要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相关艺术经验体现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以历史案例、园图、园记与山水诗文、绘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图像解读以及要素形态、空间构成分析等方法,梳理云的园林营造文化渊源与发展历程,提炼出观... 云是常见的自然要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相关艺术经验体现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以历史案例、园图、园记与山水诗文、绘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图像解读以及要素形态、空间构成分析等方法,梳理云的园林营造文化渊源与发展历程,提炼出观云、逗云与拟云3种典型营造模式。云启发了园林的造景观念,是园林中仙境空间原型的构成要素,并隐喻文人的精神世界。云的园林营造具有“烘托环境-审美对象-造景主题-多样营造”的发展脉络和关联视线、符号、层次、氛围、材料、体验等内容。古人对云的营造认识具有从感性到理性,最终升华为精神象征的“天人”交融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云及其符号和意象的当代创作应用,也有利于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发展历程 营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
20
作者 迟子茗 唐晓华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9,共14页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绿色发展的赋能作用加速显现,其如何作用于清洁生产开始受到学界深度关注。厘清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理论机制后,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绿色...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绿色发展的赋能作用加速显现,其如何作用于清洁生产开始受到学界深度关注。厘清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理论机制后,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和改进能源利用方式赋能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异质性检验发现,资源再生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沿海城市与中心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带来的绿色绩效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渗透,扩展绿色生产应用场景,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城市绿色发展 劳动力配置 能源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