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散液态烃裂解气资源评价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兆云 赵文智 +5 位作者 王东良 李永新 薛海涛 胡国义 姜华 郑红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9,共12页
分散液态烃裂解气资源评价涉及五方面内容,可概括为“五步法”的定量评价方法。步骤一:源内和源外液态烃的分配比例和数量研究。模拟实验及实际地质样品统计相结合的研究结果,烃源岩中滞留烃的数量可观,受有机质丰度、类型、演化程度... 分散液态烃裂解气资源评价涉及五方面内容,可概括为“五步法”的定量评价方法。步骤一:源内和源外液态烃的分配比例和数量研究。模拟实验及实际地质样品统计相结合的研究结果,烃源岩中滞留烃的数量可观,受有机质丰度、类型、演化程度、烃源岩岩性、物性以及与储集层的配置关系等因素影响。总体特征烃源岩排油率变化于20%~80%,以TOC 2%为界,排油率为50%上下;高TOC、类型优质的烃源岩排油率高。步骤二:源外分散液态烃的主要分布、富集区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正演研究液态烃的优势运移通道及分布富集区;同时,通过热成因沥青的数量统计及分布、样品的荧光特征反演研究分散液态烃的分布富集区。步骤三:不同赋存状态液态烃裂解成气的转化率研究。模拟地质条件下碳酸盐岩、泥岩和砂岩中的分散液态烃裂解生气实验,反映碳酸盐岩、泥岩和砂岩对液态烃的裂解均有催化作用,作用强度依次减弱,主生气期对应的Ro值分别为1.2%~3.2%、1.3%~3.4%和1.4%~3.6%;超压抑制液态烃裂解生气,达到相同转化率温度滞后30℃左右。步骤四:研究区含油气系统研究:加强液态烃晚期规模生气和有效成藏的要素和关键时刻的分析。步骤五:分散液态烃裂解气的定量评价以及资源评估。以深层海相天然气成因研究为基础建立的分散液态烃“五步法”定量评价方法,实现了中国深层古老烃源岩源内分散液态烃裂解气、源外分散液态烃裂解气、古油藏裂解气、干酪根降解气的整体、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内分散液态烃 源外分散液态烃 裂解条件 “五步法”评价方法 古老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隆起CSDP-2井中—古生界烃源岩精细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肖国林 蔡来星 +3 位作者 郭兴伟 吴志强 董贺平 李宝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12期24-36,共13页
CSDP-2井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上首钻的全取心深钻,在新近系之下钻遇下三叠统青龙组—上奥陶统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物分析及生烃强度计算证实,中部隆起发育倾油型的青龙组... CSDP-2井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上首钻的全取心深钻,在新近系之下钻遇下三叠统青龙组—上奥陶统多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揭示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可溶有机物分析及生烃强度计算证实,中部隆起发育倾油型的青龙组上段灰岩、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部泥岩、油气型的石炭系中—上部灰岩3套有效烃源岩;生气为主的有效烃源岩主要为大隆组—龙潭组泥岩和炭质泥岩、栖霞组上部富含炭质的臭灰岩、石炭系中—下部灰岩和底部炭质泥岩。目前钻井揭示的中—古生界总生烃强度是(20.761 9~31.283 9)×108 m3气当量/km2,与国内外大中型气田分布区域的生气强度相当。其中,油源岩的总生油强度为(43.076~55.30)×104 t/km2,气源岩的总生气强度为(16.454 3~25.753 9)×108 m3/km2;同时,烃源岩的总生气强度是生油强度的4~5倍,碎屑岩的生烃强度是灰岩的2倍以上。巨大的生烃强度和多源层供烃为形成大—中型的油气聚集和成藏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显示了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中部隆起 CSDP-2井 中—古生界 烃源岩精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成林 张禹 +6 位作者 杨晟颢 李宗星 田继先 彭博 马寅生 杨元元 孔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5-307,共13页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难点是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主要参数获取难度大,影响评价结果可信性。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系统评价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生储盖条件,油气资源评价选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相结合方法,关... 海相低勘探程度地区油气资源评价的难点是资料少、地质认识程度低、主要参数获取难度大,影响评价结果可信性。以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为例,系统评价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生储盖条件,油气资源评价选用盆地模拟法与类比法相结合方法,关键参数的确定采用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等多种方法,利用油气运移聚集模拟和不同运聚单元资源量计算结果划分有利勘探区带,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特点。评价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上石炭统发育有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等4类烃源岩,下石炭统发育泥岩和泥灰岩等2类烃源岩;上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克鲁克组多数泥岩、碳质泥岩、煤和泥灰岩TOC含量分别为大于1.0%、6.0%~10.0%、大于60%、大于0.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少量的Ⅰ型,成熟度均已达到成熟,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石炭系发育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并发育有多套盖层,生储盖组合类型有自生自储自盖式、下生上储上盖式和上生下储上盖式,石油地质条件总体较好;石炭系主要生烃时期为石炭纪晚期—三叠纪中期,生烃高峰时期为二叠纪中期—三叠纪中期;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的油气资源量达到3.83×108 t(油当量),石油资源量为1.63×108 t,天然气资源量为2760.21×108 m 3,油气主要分布于欧南凹陷和欧龙布鲁克凸起两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坳陷 石炭系 烃源岩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源岩的精确厘定及其排烃量:以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范柏江 董月霞 庞雄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7,共9页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第3步是对进入排烃门限的潜在源岩进行品质判别,剔除不能排烃的源岩。由此精确厘定有效源岩的分布。基于有效源岩的空间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可以准确计算排烃量。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有效源岩而言,沙三段有效源岩的规模最大;三套有效源岩的排烃量分别为62.99×108 t,30.65×108 t和22.23×108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源岩 排烃量 判别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生烃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保祥 段毅 +1 位作者 郑朝阳 王传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7,共5页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评价煤的生烃过程和生烃特性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煤生烃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和标定得到了不断的深化,煤生烃动力学研究在认识煤源岩成烃规律方面也有长足发展,并在煤源岩评价中初见成效。但是在压力条件下,关于生烃动... 化学反应动力学是评价煤的生烃过程和生烃特性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煤生烃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和标定得到了不断的深化,煤生烃动力学研究在认识煤源岩成烃规律方面也有长足发展,并在煤源岩评价中初见成效。但是在压力条件下,关于生烃动力学在煤源岩定量和动态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报道较少。另外,对单体化合物形成动力学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这些研究将代表煤源岩生烃动力学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成烃规律 源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及利亚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油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霞 何雨丹 于慧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24,共3页
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实施的海外油气合作勘探区块之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踏勘成果等对该区构造带及圈闭进行了确定,并通过对钻井岩心的分析化验,对该区的烃源... 三叠盆地Hadjira区块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在阿尔及利亚实施的海外油气合作勘探区块之一。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和野外地质踏勘成果等对该区构造带及圈闭进行了确定,并通过对钻井岩心的分析化验,对该区的烃源岩、储集岩及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主要烃源岩为志留系海相泥岩,次要烃源岩为奥陶系暗色泥岩;主要储层为三叠系SI砂岩,次要储层为奥陶系石英砂岩;圈闭为低幅度背斜。在对该区油气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分布;北东—南西向构造带是油气主要的聚集带;海西期不整合面及其上下砂岩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该盆地南部的韦德迈阿次盆地志留系烃源岩及有利储集岩发育区为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及利亚 三叠盆地 烃源岩 储集层 圈闭 油气运移 勘探评价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烃源岩成烃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美俊 孟元林 顾雪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5,14,共6页
老油区深层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深层烃源岩油气生成理论是寻找深层油气藏的基础。目前的研究表明 ,深层油气藏的温度已超出传统的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所认为的“液态窗” ,深层烃源岩仍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 ,是深层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 老油区深层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深层烃源岩油气生成理论是寻找深层油气藏的基础。目前的研究表明 ,深层油气藏的温度已超出传统的干酪根晚期成油理论所认为的“液态窗” ,深层烃源岩仍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 ,是深层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有机质生烃演化的主要因素 ,目前较多的实验数据和勘探发现证明 ,压力可延迟或抑制油气生成和有机质成熟。中国东部深层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但仍需要深入研究深层烃源岩生烃理论、深层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深层油藏 烃源岩 油气生成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汪泽成 李宗银 +4 位作者 李玲 姜华 王铜山 江青春 包洪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共9页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在其有利区带的评价优选过程中,目前尚存在只重视勘探目标(圈闭或储集体),而忽视其他成藏要素(如烃源岩)的问题,导致一些勘探实践的失败。为此,在系统梳理塔里木、四川等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在其有利区带的评价优选过程中,目前尚存在只重视勘探目标(圈闭或储集体),而忽视其他成藏要素(如烃源岩)的问题,导致一些勘探实践的失败。为此,在系统梳理塔里木、四川等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将成藏组合作为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评价单元,重点开展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及源—储配置关系研究的观点。根据源—储配置关系,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分为同构造期成藏组合及跨构造期成藏组合两大类型;储集体类型是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评价中最为重要的评价参数,也是进一步划分成藏组合类型的重要依据。对于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体的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建议采用"储层层位+储集体类型"对其命名,实用性更强。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为实例,阐述了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特征,并指出该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可分为4个成藏组合,其中马五5—马五10亚段的成藏组合条件最为优越,天然气勘探潜力大,是值得加强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组合类型 评价方法与参数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 烃源岩 储集体 地层-岩性圈闭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中一种“潜在”的资源——油砂中碳酸盐胶结物烃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欣 史基安 +1 位作者 王琪 王有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32,共2页
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资源评价是油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总有机碳含量(TOC)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通常在测定总有机碳含量时,对赋存于碳酸盐岩的烃都未加以计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6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 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资源评价是油气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总有机碳含量(TOC)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通常在测定总有机碳含量时,对赋存于碳酸盐岩的烃都未加以计算。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6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抽提,并用盐酸(10%)处理碳酸盐胶结物后,从酸液中萃取的碳酸盐胶结物烃(相当于氯仿B)的C29甾烷20S/(20S+20R)和ββ/(αα+ββ)比值明显小于其他赋存形式的烃,它可能是碳酸盐沉淀(胶结)时赋存于其中的“原生”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碳酸盐 胶结物 资源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发育特征及含油气性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苏玉山 高金慧 +2 位作者 李淑筠 卜翠萍 朱翠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511,519,共8页
松辽盆地南部—辽西地区横跨兴蒙—吉黑造山带、华北地台及其北缘的增生带几个大地构造单元。受不同类型基底和区域断裂控制,在辽西盆岭区、松辽盆地区和辽北盆地区发育不同类型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白垩纪盆地,各期盆... 松辽盆地南部—辽西地区横跨兴蒙—吉黑造山带、华北地台及其北缘的增生带几个大地构造单元。受不同类型基底和区域断裂控制,在辽西盆岭区、松辽盆地区和辽北盆地区发育不同类型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白垩纪盆地,各期盆地间继承性较差,方向性极强。三叠系烃源岩发育程度较差,下侏罗统、下白垩统2套煤系地层是主要烃源岩发育段。侏罗系北票组是朝阳—北票等盆地的重要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发育较好,除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3套烃源岩外,义县组发育潜在烃源岩。盆地含油气性评价表明辽北盆地区发育4种不同级别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以陆家堡断陷、钱家店断陷、昌图断陷和茫汉断陷勘探前景最好;辽西地区阜新—义县盆地、朝阳—北票盆地等具有一定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辽西地区 中生代 沉积盆地 烃源岩 油气评价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成熟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礼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7-29,共3页
由于高成熟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复杂性 ,造成当前资源评价理论认识上存在较多的分歧 ,不同评价方法得出的资源量差异较大 ,对资源评价研究的可信度也难以确定。因此 ,本文以四川盆地为例 ,论述了对高成熟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 ,首先必须注重... 由于高成熟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复杂性 ,造成当前资源评价理论认识上存在较多的分歧 ,不同评价方法得出的资源量差异较大 ,对资源评价研究的可信度也难以确定。因此 ,本文以四川盆地为例 ,论述了对高成熟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 ,首先必须注重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 ,在多种方法对比研究的前提下 ,坚持以勘探实践作为评判资源评价方法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 ;第二 ,必须重视烃源岩研究 ,建立起符合评价区实际的有效烃源岩下限标准 ,以及烃源岩的有效供烃期和有效供烃量 ;第三 ,在资源评价中 ,要对勘探中可能发现的新区、新层给以高度重视 ,一旦突破 ,就会带来盆地、区带资源序列的根本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成熟作用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包裹体在气源岩研究中的意义
12
作者 覃建雄 吴勇 +1 位作者 蔡建明 田景春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46-52,共7页
对西昌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江油马角坝地区不同时代碳酸盐告烃源岩研究表明,在烃源告演化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有机包裹体。有机包裹体是油气生成、演化、运移、聚集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原始样品,它反映烃源告及其中烃类的种类、丰度及成... 对西昌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江油马角坝地区不同时代碳酸盐告烃源岩研究表明,在烃源告演化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有机包裹体。有机包裹体是油气生成、演化、运移、聚集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原始样品,它反映烃源告及其中烃类的种类、丰度及成因。实践证明,运用有机包裹体类型、特征、温度、丰度及组分等参数可进行炬源岩成因研究及资源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包体 烃源岩 成因 资源量评价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阳复向斜上组合生烃潜力及其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小玲 曾庆立 +1 位作者 王韶华 李国雄 《海相油气地质》 1997年第3期45-51,共7页
当阳复向斜上组合存在志留系、二叠系及下三叠统三套烃源层,以碳酸盐岩及泥质岩为主。以志留系底部厚约50m的黑色页岩生油条件最好,在王家湾剖面有机碳含量平均达3.77%;次为二叠系碳酸盐岩,全区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36%。干酪根碳同位... 当阳复向斜上组合存在志留系、二叠系及下三叠统三套烃源层,以碳酸盐岩及泥质岩为主。以志留系底部厚约50m的黑色页岩生油条件最好,在王家湾剖面有机碳含量平均达3.77%;次为二叠系碳酸盐岩,全区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36%。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和扫描电镜特征均显示该区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利用“二维源岩评价系统”软件进行了盆地模拟,三套烃源层的累积生烃强度为56.89×10~8m^3/km^2。总体分析,当阳复向斜烃源岩厚度大,生烃量大,具备寻找大、中型气藏的气源条件。推测上组合有两个含油气系统:早期成藏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早燕山末期,气源充足,但保存条件相对较差;晚期成藏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为喜马拉雅末期,保存条件好,但气源不足。研究重点应以早期成藏含油气系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生烃潜力 含油气系统 生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烃源岩含油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维主 宋之光 曹新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53,共9页
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烃源岩钻井岩芯样品的岩石热解参数和可溶有机质含量等实测数据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1)统计结果表明,烃源岩自由烃S_1含量在0.86~2.9 mg/g之间(平均值为1.6 mg/g),可溶有机质含量在6.6~14 mg/g之间(平均值为9.5 mg/... 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烃源岩钻井岩芯样品的岩石热解参数和可溶有机质含量等实测数据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1)统计结果表明,烃源岩自由烃S_1含量在0.86~2.9 mg/g之间(平均值为1.6 mg/g),可溶有机质含量在6.6~14 mg/g之间(平均值为9.5 mg/g),显示较高的含油率;(2)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自由烃S_1含量和可溶有机质含量两项指标,总体上受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排烃作用的影响,随有机碳含量TOC和成熟度的增加,含油率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排烃作用使含油率明显下降,但不改变含油率随深度不断增加的总趋势;(3)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若以热解参数S_1(0.79 mg/g)作为页岩含油率的下限参数值来评价该区页岩油资源潜力,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二三段底部及青一段都具备一定的页岩油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烃源岩 游离烃含量 含油性评价 白垩系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