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逻辑、框架与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任玉庆 史曙生 潘月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1,58,共8页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度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模式框架。最后提出实践路径:厚植包容性教育理念,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内容;深耕全面发展导向,创新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方法;恪守公平普惠原则,完善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评价;嵌入数字信息技术,打造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数字化教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弱势大学生 教学生态系统 体育教学 包容性发展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蕴意、逻辑理路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述强 张令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1,共7页
新时代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加快推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将为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支撑。以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五育融合及主动性体育中... 新时代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加快推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将为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支撑。以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五育融合及主动性体育中的价值蕴意为切入点,尝试从政策导向、理念转变、实践需要、数字驱动等四个维度阐释逻辑理路。研究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体育政策执行缺乏抓手、体育属性价值变相弱化、体育运行机制尚未健全、体育数字化植入局限的现实困境,建议从“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统领效应”“铸造体育文化传统,激活师生体育能动性”“创新体育发展机制,推动治理合力”“注重智慧体育资源开发,加快数字化转型”等四个方面来设计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体育强国 数字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研究
3
作者 刘莉 廖尉辰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6,F0003,共9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教育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亟需破解传统教育模式中兴趣培养不足与体质健康成效薄弱的双重困境。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框架,聚焦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兴趣培养-体质健康”双维驱动效应,系统阐释二者的关联机制及数字化赋能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兴趣培养通过激发内生动机与社交互动,为体质健康提供可持续的心理动能;体质健康通过增强运动自信与拓展能力边界,反向巩固兴趣的深度与广度,形成以趣促动、以动强体、以体固趣的闭环生态。数字化技术通过虚拟与现实融合教学、智能监测反馈、教师数字教育能力升级、数字化社区平台等路径,重构教学场景、资源供给与评价体系,实现“兴趣-健康”目标从割裂到协同的范式转型,使学生在虚实交织的场景中实现体育素养的“具身认知-社会互动-自我迭代”三位一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高校体育 课程与教学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SR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4
作者 于朝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3,共6页
为探讨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PSR)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系统开展了TPSR理论内涵解析与课程体系构建,并通过三大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进行模式验证。在集体性项目教育中深度融入TPSR理念,实现德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 为探讨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TPSR)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系统开展了TPSR理论内涵解析与课程体系构建,并通过三大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进行模式验证。在集体性项目教育中深度融入TPSR理念,实现德育元素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及社会担当精神。实践表明,该教育模式不仅有效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更显著强化其道德品质修养与健全人格塑造,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兼具理论加注与实践意义的本土化实施方案,实现了体育育人与德育目标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 德育教育 课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樊三明 董翠香 +2 位作者 李梦欣 宋雨婷 季浏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探究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的价值、困境,并提出策略。价值:增强思政认知能力,夯实知识活化能力,优化思政设计能力,提升思政实施能力,发展反思研究能力。困境:深度熏陶不足,多元思维缺乏,师生对话不畅,言行表达生硬,自主驱动薄弱。策略:系统推进,实现深度熏陶;深挖价值,强化多元思维;创新方法,注重师生对话;转变形象,升级言行表达;协同组织,促进自主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学理诠释与策略构思 被引量:3
6
作者 樊三明 吕慧敏 +2 位作者 朱美珍 毛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以价值塑造为行动导向、以学段统筹为基本要求。为夯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学理基础,达到提质增效,提出以系统性思维健全教学体系、以开放性思维提升师资队伍、以协同性思维优化教育资源、以规范性思维升级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闫丽娜 杨淑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 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不仅预示着教育数字化的未来趋势,还对构建数字时代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梳理扩展现实技术发展脉络和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阐述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应用路径。研究认为,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价值意蕴体现在:重塑教学理念,重视个性需求和全面素质;重构师生关系,促进深度对话与协作互助;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尖端技术与体育学科融合;创设教学情境,提升人机协同的学习效能;优化教学评价,助力教学方案的科学改进。扩展现实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沉浸式教学的应用路径:依托扩展现实技术的优势,丰富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优化运动技能培育策略,实现精准指导与损伤预防;强化拟真战术情境应用,提升运动决策与战术理解;开创新型心理疗愈方案,解决学生的运动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教学 高校体育 扩展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策 王佃娥 +2 位作者 袁泉 邱振宇 周祥成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1,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其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教学体系变革,强化思政与“健康第一”协同育人,优化体育教学场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困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应用实...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其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教学体系变革,强化思政与“健康第一”协同育人,优化体育教学场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困境: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应用实效不足,数字治理体系尚不健全。路径: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增强数字技术应用实效;提升协同治理效能,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教学改革 高校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高校体育竞赛发展:价值转向、未来图景、推进策略
9
作者 李晓鹏 徐成立 +2 位作者 汪如锋 田静 刘买如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1,共7页
运用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体育竞赛的价值转向、未来图景,并提出推进策略。价值转向:体育赛事面向人人教育理念的有机嵌入,赛事体系多元治理内涵凸显的时代转型,赛事文化资本彰显身体教育的价值跃迁。未来图景:实现覆... 运用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我国高校体育竞赛的价值转向、未来图景,并提出推进策略。价值转向:体育赛事面向人人教育理念的有机嵌入,赛事体系多元治理内涵凸显的时代转型,赛事文化资本彰显身体教育的价值跃迁。未来图景:实现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协同,实现育人功能多维度延伸。推进策略:深化体育竞赛网格化布局,打造多维度普惠型治理体系;构建常态化赛事运行模式,形成多部门协同共治网络;挖掘赛事精神文化内涵,注重发挥赛事素质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高校体育 体育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及消解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富学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9,共10页
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是“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重点观测的教学创新点。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是目前体育类课程教学创新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特征阐释及教学理解,分析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 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是“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重点观测的教学创新点。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是目前体育类课程教学创新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特征阐释及教学理解,分析体育类参赛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并探索对应的消解路径。认为:体育类课程在聚焦立德树人、围绕教学问题、立足学科育人、把握思政内涵、注重成果推广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特征,但仍需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理念、不断规范教学设计、精确定位教学要点和系统升级教学方法,精准凝练和解析体育课程思政在创新目标、创新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评价等方面存在的系列问题;通过定位好课程思政创新目标、设置符合教学实际的课程思政创新点、发挥课程思政创新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呼应现实的教学需要、突出创新成果应用,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问题的消解提供路径和方法,助力形成规范化的体育课程思政创新通路,普及推广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经验,进而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质量,打造出标志性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课程思政 体育课程思政 教学创新 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焕喆 邱珍 郎明朗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融共通点、独特作用和实践路径。交融共通点: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趋势。独特作用:身心并重,奠定全面发展基础;逆境磨砺,强化个人意志品质;团队合作,促进社交技能提升;文化传承,激发民族自豪感。实践路径: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以中华体育精神引领思政教育新范式;逆境教育的强化与实施,利用体育赛事平台磨炼意志品质;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培育,凸显体育社团的社会化教育功能;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独特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中华体育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健康:健康和教育政策的跨领域融合发展研究
12
作者 张浩楠 杨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875,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和中国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青少年健康与精神卫生方面的跨领域健康政策架构与战略重点,探讨将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政策融入大学生健康及优质体育教育的政策体系的方法。... 目的系统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和中国促进大学生身体活动、青少年健康与精神卫生方面的跨领域健康政策架构与战略重点,探讨将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政策融入大学生健康及优质体育教育的政策体系的方法。方法基于WHO的健康促进架构,参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iAP)方法,对WHO、UNESCO、欧盟和中国健康相关政策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在健康领域,国际社会已形成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的政策体系,以及HiAP的治理理念。WHO《2018-2030年全球身体活动行动计划》及精神卫生等相关战略,确立了身体活动作为促进身心双重健康的核心措施。欧盟“增强健康的身体活动”建议为将全球战略转化为可监测的跨部门区域行动提供了方案。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体教融合”等国家战略在政策动员和资源配置上展现出强大优势,在政策系统性、实施方法参与性以及评价导向等方面,与国际框架各有侧重。在教育领域,国际政策强调健康促进与教育融合,已从保障体育课时演进至推广优质体育教育和身体素养理念。通过《喀山行动计划》和以《奥卡纳根宪章》为代表的“健康促进大学”框架,校园体育被提升至服务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整体福祉的战略高度。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则为这种融合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结论针对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健康这一跨领域议题,国际社会构建了以健康促进为基础,融合身体活动、青少年健康和心理健康政策的整合性政策架构,旨在建立更全面、系统、包容的健康促进路径。在高等教育领域,健康与教育政策的融合发展趋势显著,身体活动不再被视为孤立的体育教育问题,而是解决非传染性疾病、提升精神健康、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交叉战略与政策。我国应在“体教融合”基础上,依据健康促进原则,进一步拓展HiAP的跨部门协作;政策目标除关注体质达标外,还应兼顾内在兴趣、愉悦体验和终身习惯养成;积极借鉴健康促进大学的整体系统观,构建能够促进每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支持性校园健康促进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身体活动 健康促进 健康政策 跨领域融合 体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政策的实践转向与路径
13
作者 赵述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0-388,共9页
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政策体系的持续健全,有效保障了学校体育的全方位改革与优化布局,并为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构筑了坚实保障。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发展政策的演进脉络,并围绕... 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政策体系的持续健全,有效保障了学校体育的全方位改革与优化布局,并为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构筑了坚实保障。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体育发展政策的演进脉络,并围绕发展重心转换、发展任务提升、发展方式转型和发展动力升级4个维度,深度阐释政策的实践转向。高校体育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地将面临政策执行力衰减、体育角色“双重”边缘化、体育部门发展中的传统惯习及数字体育要素布局乏力的现实困境。建议完善高校体育政策顶层设计,增强政策执行效力;注重高校体育与“四育”及内部间的协同,提升政策落实效率;激活高校体育部门内生性发展,营造政策扎根新环境;加快高校数字体育要素嵌入,提升政策实施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政策 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文礼 李彦 高艳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目的: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探讨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基于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主动反刍分量表和自主性动机分量表,以2 754名本... 目的: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投入理论探讨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基于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主动反刍分量表和自主性动机分量表,以2 754名本科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运用Mplus 8.3进行数据回归分析。结果:(1)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β=0.405,t=13.639,P<0.01);主动反刍正向预测了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β=0.519,t=21.395,P<0.01)。(2)主动反刍在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β=0.210, 95%CI[0.178,0.244],P<0.01)。(3)自主性动机正向调节了自我效能感对主动反刍的作用效应(β=0.297,SE=0.049,t=5.994,P<0.01),同时正向调节了主动反刍对体育学习投入的作用效应(β=0.241,SE=0.712,t=3.386,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主动反刍和自主性动机是大学体育学习投入的重要预测因素;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水平,还可以在自主性动机的调节下,通过主动反刍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因此,提升自我效能感、激发自主性动机和养成积极主动的反刍思维是干预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的有效策略,对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投入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效能感 主动反刍 自主性动机 体育学习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贾炳涛 王昕 周文福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提升育人质量提供重要的实践反馈和策略指向。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现状,发现其存在评价指标不够科学、评价方法单一及评价结果缺乏实践应用等现实困境。针对...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作为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提升育人质量提供重要的实践反馈和策略指向。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现状,发现其存在评价指标不够科学、评价方法单一及评价结果缺乏实践应用等现实困境。针对其困境,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内评价为内环,校外评价为外环的评价主体模型,并从认知、情感、价值和行为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含认知提升、情感认同、价值取向、行为塑造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系的各指标进行赋值,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效果评价 公共体育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现状、方向和路径 被引量:12
16
作者 钱俊伟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3,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新时代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现状、方向,并提出路径。发展现状:体育地位逐渐提升,体育资源投入趋于稳定,竞技体育成绩稳步提升,学科建设不断趋于健全,数字成果逐渐趋于丰富。发展方向: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新时代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现状、方向,并提出路径。发展现状:体育地位逐渐提升,体育资源投入趋于稳定,竞技体育成绩稳步提升,学科建设不断趋于健全,数字成果逐渐趋于丰富。发展方向: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培育道德素养,培育文化素养,培育体育素养。发展路径:创新四全育人,大幅度大面积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优化协调联动,切实发挥体育培育道德素养的作用;完善评估制度,健全体育培育文化素养的机制;推进数字化治理,构建体育素养培育的竞赛衔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教还是评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蒲毕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132,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评教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生评教既是对“教”的评价,也是对“人”的评价,评教分数具有区分度和有效性。具体而言:(1)“一表多课”学生评教体系造成体育课程评教分数低于其他课程;(2)教学因素影响评教结果,教得好(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评教分数较好;(3)非教学因素“人”影响学生评教分数,青年教师、讲师、人缘好、颜值好、技能好的女性教师更易获学生好评,即体育课程教师存在差异;(4)体育课程教学项目评教也存差异,三大球、三小球优于武术、健美操、瑜伽等项目。研究认为,构建不同课程评教指标、实现评教专业化发展,加强学生评教宣传,助力评教公正公平,用好评教结果,实现以评促教,从而有效提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学生评教 体育课程 普通高校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1,共8页
本研究通过收集838名大学生的体成分和学生国民体质监测多维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算法,构建了一个综合而精细的体质健康结构数字化模型。研究表明,肌肉健壮因子、脂肪肥胖因子和心血管功能因子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指标,它们共同促... 本研究通过收集838名大学生的体成分和学生国民体质监测多维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算法,构建了一个综合而精细的体质健康结构数字化模型。研究表明,肌肉健壮因子、脂肪肥胖因子和心血管功能因子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指标,它们共同促进细胞健康因子水平。基于此,建议大学体育应更加关注力量和有氧能力的课程内容设置和课外锻炼指导,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更高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建议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多样性健康教育,搭建网络平台形成提升学生健康的社会合作关系,拓宽数字化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多元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改革 体质健康促进 结构方程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考“提分”到高考“必考”:体育中高考改革基本学理的辨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文 吴绍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 当下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理误区和伦理缺失,其中的学理议题涉及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内在动因和效度,通常作为该项改革的逻辑起点。对相关学理误区予以审视和澄清,可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调适,以及学校体育合理定位、体教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分析认为:(1)相关改革取向与“体育”难以兼容。基于体育的“考”与“教”具有不同的规定,升学区分性考试内容和要求难以评价、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并对学校“体教融合”造成消解。(2)相关改革取向与“健康”难以切合。基于体适能不同类型及发展的参照,“体质健康”主导的考试与“健康”存在偏离;考试相关要求或导向对部分学生造成健康隐患,且对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缺乏针对性。(3)体育中高考改革决策需厘清体育中高考评价的实质、“体育与健康”的定位及改革的利弊,也即明确体育中高考所评价的主要是一种非基本或特定的运动能力。研究提出:体育中高考相关改革取向具有某些结构性的局限,不宜强行推行;作为权宜性举措,应将体育中考明确为“水平考”或“达标考”;对体育中高考相关问题的审视及改革决策,需置于学校体育内在规定、体育“人文-教育”价值与健康追求3要素构成的分析框架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高考 必考科目 体质健康 体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新疆高等法学教育史料钩沉
20
作者 白京兰 赖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新疆的高等法学教育始自1924年的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6年至1947年基本是停滞的状态。1948年,《新疆日报》刊载《监察使署建议新疆学院设法政学系》的消息,《东南日报》转载《新疆日报》《新疆学院下学期将增设法政系,本年度不在外省招... 新疆的高等法学教育始自1924年的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6年至1947年基本是停滞的状态。1948年,《新疆日报》刊载《监察使署建议新疆学院设法政学系》的消息,《东南日报》转载《新疆日报》《新疆学院下学期将增设法政系,本年度不在外省招收新生》的消息。以上述报刊史料切入展开分析,文章指出1948年是新疆高等法学教育百年历程中长期为人忽略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方面,民国新疆高等法学教育在长达十年的停滞后重新起步,其艰难曲折可见一斑;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重要剖面,1948年的新疆高等法学教育反映了近代化转型下监察权对司法、教育的影响及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运作的交互关系,呈现出特定时代与区域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新疆 高等法学教育 新疆学院 监察使署 法政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