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esterone Promotes the Survival of Newborn Neurons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Adult Male Mice 被引量:5
1
作者 Sokabe Masahiro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2-652,共1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rogesterone(P4) on the production and survival of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of adult male mice.The administration of P4(4 mg/kg) for 3 consecutive days beginning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rogesterone(P4) on the production and survival of neurons in the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of adult male mice.The administration of P4(4 mg/kg) for 3 consecutive days beginning on the 0-2 nd day after the first BrdU-injection(BrdU-D0-2) produced an approximately twofol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28-and 56-day-old BrdU(+) cells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s,whereas it did not alter the number of 24 /48-h-old BrdU(+) cells.P4 preferentially promoted the survival of newborn neurons when administered at BrdU-D5-7,but not at BrdU-D10-12 and BrdU-D15-17.Androstenedione(Ad),testosterone(TE),or estradiol(E2) at the same-dose of P4,when administered at BrdU-D0-2,could not replicate the effect of P4,while the inhibition of 5 alpha-reductase by finasteride did not affect the P4-action,indicating that the P4-effect is exerted by P4 itself but not by its metabolites.On the other hand,the P4R antagonist RU486 partially suppressed the P4-effect,while inhibitors for Src,MEK,or PI3K totally suppressed the P4-effect.Finally,the P4-enhanced survival of newborn neurons was accompanied by a potentiation of spatial learning and memory,which was P4R-dependent.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4 enhances the survival of newborn neurons through P4R and /or the Src-ERK and PI3K pathways independent of its influence on cell proliferation,which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potentiated spatial cognitive function of P4-treated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孕酮 医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丸的配伍提取液对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海马齿状回区干细胞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廖可欣 肖移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19-3025,共7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类以学习记忆障碍为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中医药在防治AD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当前应积极从中医药宝库中挖掘有效治疗方药。目的探讨古代名方黄精丸的配伍提取液(CHP)对D-半乳糖联合...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类以学习记忆障碍为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中医药在防治AD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当前应积极从中医药宝库中挖掘有效治疗方药。目的探讨古代名方黄精丸的配伍提取液(CHP)对D-半乳糖联合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海马齿状回(DG)区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2023年1—12月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多奈哌齐组、黄精丸配伍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制备CHP,通过皮下注射1%D-半乳糖液+东莨菪碱制备AD大鼠模型,多奈哌齐组给予0.5mg·kg^(-1)·d^(-1)多奈哌齐灌胃,黄精丸配伍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9 g·kg^(-1)·d^(-1)剂量的黄精丸配伍提取液灌胃,共干预8周。通过跳台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取材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巢蛋白(Nestin)m 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Cyclin D1、Nestin蛋白表达水平。通过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免疫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跳台实验结果显示AD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反应时间延长,跳台学习成绩与跳台记忆成绩的错误次数增多,潜伏时间缩短;多奈哌齐组及CHP各剂量组较AD模型组大鼠跳台学习成绩的反应时间及错误次数、跳台记忆成绩的错误次数均减少,潜伏时间增加(P<0.05)。RT-q PCR结果显示AD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大鼠海马Cyclin D1、Nestin m RNA表达水平降低,多奈哌齐组及CHP各剂量组较AD模型组大鼠海马Cyclin D1、Nestin m RNA表达水平均升高,CHP高剂量组Cyclin D1、Nestin m 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大鼠海马Cyclin D1、Nes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多奈哌齐组及CHP各剂量组较AD模型组的大鼠海马Cyclin D1、Nestin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CHP高剂量组Cyclin D1、Nest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rd U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D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大鼠海马DG区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多奈哌齐组及CHP各剂量组较AD模型组的大鼠海马DG区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CHP中、高剂量组阳性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CHP可促进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促进海马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AD认知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障碍 黄精丸 齿状回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通过Wnt信号通路损伤发育期大鼠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邢栋 刘志华 +2 位作者 何慧明 刘娟娟 汪惠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702,共5页
文章研究铅暴露对大鼠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影响及潜在机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铅暴露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铅暴露组饮用铅水(250mg/L醋酸铅溶于蒸馏水,30mL/d)。实验鼠自胚胎期开始接受铅暴露,出生后至断奶前(出生后21d... 文章研究铅暴露对大鼠海马DG区神经再生的影响及潜在机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铅暴露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铅暴露组饮用铅水(250mg/L醋酸铅溶于蒸馏水,30mL/d)。实验鼠自胚胎期开始接受铅暴露,出生后至断奶前(出生后21d)通过母乳间接接受铅暴露,断奶后通过饮用铅水直接接受铅暴露。对照组和铅暴露组幼鼠均于出生后第19~21天通过腹腔注射给予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40mg/kg,每天1次,于第22天断头取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区新生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Wnt通路中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铅暴露显著降低大鼠海马DG区神经元数目(BrdU标记)以及新生神经元数目(BrdU和DCX共标);铅暴露显著升高β-catenin磷酸化水平,降低GSK-3β磷酸化水平,而对GSK-3β和β-catenin总体水平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在mRNA水平上,GSK-3β则明显上升。该研究结论为慢性铅暴露降低发育期大鼠海马区新生神经元数目可能与经典Wn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铅暴露 发育期 dg 神经再生 WN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2A特异性拮抗剂NVP-AAM077对大鼠海马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郑峰 张子涵 +2 位作者 陈建州 金清华 肖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7-1522,共6页
目的基于经典水迷宫空间记忆行为范式,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前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2A亚单位(NR2A)变化,通过海马齿状回微量注射NVP-AAM077(NR2A拮抗剂)探讨其神经药理学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基于经典水迷宫空间记忆行为范式,观察大鼠学习记忆前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2A亚单位(NR2A)变化,通过海马齿状回微量注射NVP-AAM077(NR2A拮抗剂)探讨其神经药理学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训练(Training)和未训练(Non-training)两大组,再分别分为对照和齿状回注射NVP-AAM077(NVP)组。Western blot检测齿状回的NR2A、p-eIF2α、ATF4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向NVP组大鼠齿状回注射整合应激反应抑制剂ISRIB,观察齿状回的p-eIF2α水平、ATF4表达及空间记忆能力。结果与Non-training比较,行为学训练促进大鼠齿状回的NR2A和BDNF表达;Training-NVP大鼠齿状回的NR2A和BDNF表达明显减少,p-eIF2α和ATF4表达增加;ISRIB明显抑制ATF4表达,并翻转注射NVP引起的大鼠空间记忆损伤。结论齿状回注射NVP抑制NR2A通路激活并损害大鼠空间记忆,这种作用主要与海马整合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亚基 NVP-AAM077 海马 齿状回 空间学习和记忆 整合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齿状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刘桦映 董薇 +2 位作者 张子涵 李英顺 金清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3-130,共8页
以刚断奶的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长达12周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45%脂肪),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及血脂和血糖水平,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磷酸化的钙/钙... 以刚断奶的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长达12周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45%脂肪),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及血脂和血糖水平,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磷酸化的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II(phosphorylated 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p-CaMKⅡ)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以及神经炎症因子的表达;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DG区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并通过往海马DG区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阻断剂MK-801,观察DG区NMDA受体在上述改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control,CON)组比较,长期HFD诱发大鼠出现肥胖体态,即食源性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DIO);与CON组比较,DIO组大鼠及DG区注射MK-801(DIO+MK)组的体质量及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显著增加;Morris水迷宫训练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DIO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而DG区微量注射MK-801可缓解上述损伤;与CON组比较,DIO组大鼠DG区p-CaMKII和p-CREB的表达显著降低,而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β的表达却显著增加,但向海马DG区微量注射MK-801可反转上述变化。综上所述,长期HFD诱发大鼠的肥胖体态及神经炎症反应,并造成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伤,而阻断海马DG区的NMDA受体可以提高CaMKII-CREB通路活性和减少神经炎症反应,改善DIO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损伤。本研究可为合理膳食及探明不良饮食习惯诱发的DIO影响记忆功能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食源性肥胖 空间学习和记忆 齿状回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成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祁存芳 刘勇 +6 位作者 田玉梅 张建水 陈新林 张蓬勃 邱芬 肖新莉 张军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2-144,160,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2 h大脑中动脉阻塞手术,术后2 h开始腹腔注射TMP[40 mg/(kg.d)]。手术后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5...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行2 h大脑中动脉阻塞手术,术后2 h开始腹腔注射TMP[40 mg/(kg.d)]。手术后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末次注射24 h后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M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DG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在DG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对照组缺血后1 d阳性细胞开始增加,14 d达到高峰(P<0.05),TMP治疗组缺血后1 d损伤侧BrdU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7 d达高峰(P<0.05)。结论TMP能促进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齿状回 细胞增殖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脑缺血后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邱芬 刘勇 +2 位作者 马波 祁存芳 王文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0-54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后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及川芎嗪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5组,每组按缺血...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神经元型NO合酶(nNOS)的表达,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后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及川芎嗪低(20 mg/kg)、中(40 mg/kg)、高(80 mg/kg)剂量组5组,每组按缺血后时间又分为1、3、7、14、21 d 5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 h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1次/d),至处死前2 h。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侧脑室室下区(SVZ)、胼胝体(CC)、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大脑皮质、海马CA1区及齿状回(DG)nNOS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各脑区不同时间nNOS的表达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VZ,模型组1~14 d nNOS表达降低,21 d时增高;川芎嗪各剂量组均表现为3~14 d nNOS表达明显降低,21 d明显增高。在CC,模型组3~14 d明显降低,21 d有所回升;芎嗪各剂量组nNOS表达均表现为3~14 d明显降低,以中、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21 d增高。在缺血周围皮质和纹状体,模型组nNOS表达均表现为3、7 d明显降低,14、21 d呈明显增加趋势;川芎嗪各剂量组nNOS的表达3~21 d均较低,以中、高剂量组7~14 d降低最为明显,21 d时稍有回升。在DG、CA1区,模型组3、7 d nNOS表达明显降低,14 d时增高;川芎嗪各剂量组3~21 d nNOS的表达均降低。各脑区不同时间点nNOS表达模型组与川芎嗪各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对脑缺血后3~14 d各脑区nNOS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nNOS的表达、减少NO产生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脑缺血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室下区 胼胝体 纹状体 齿状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CUS抑郁症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杨 梁芯 +6 位作者 唐静 高原 黄春霞 蒋林 綦英强 朱殷青 唐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突触总数的改变情况。方法筛选4~5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5)和CUS组(n=23)。CUS组大鼠通过孤养并结合慢性... 目的运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突触总数的改变情况。方法筛选4~5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5)和CUS组(n=23)。CUS组大鼠通过孤养并结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方式建立模型,对照组每5只为1笼,正常喂养。建模期间,每周进行糖水偏好试验。建模4周后,结合糖水偏好试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对两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进行评估。随后运用现代体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两组大鼠海马DG体积、DG突触密度和突触总数。结果经过4周CUS干预后,CUS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糖水偏好显著下降(P<0.05);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路程、中央路程比和中央时间比显著降低(P<0.05)。CUS组大鼠海马DG突触密度[(0.48±0.13)/μm^3]和突触总数(6.713 5×10~8)较对照组大鼠[突触密度(0.15±0.03)/μm^3,突触总数(2.103 3×10~9)]显著下降(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DG的突触总数减少、突触密度减小,表明海马齿状回突触改变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神经结构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大鼠 海马 齿状回 突触 体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邱芬 刘勇 +5 位作者 张蓬勃 田英芳 祁存芳 赵建军 杨杰 肖新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7、14、21d采用免疫...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7、14、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脑缺血7d,缺血同侧SGZ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d达峰值,21d减少(P<0.01)。川芎嗪组7d时,缺血同侧SGZ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d,缺血同侧SGZ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海马齿状回 颗粒下区 细胞增殖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和齿状回突触素表达变化与其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守春 吴江 +1 位作者 孙莉 张昱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和齿状回突触素表达水平变化与学习记忆之间的关系。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大鼠致痴呆实验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实验动态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慢性...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和齿状回突触素表达水平变化与学习记忆之间的关系。方法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大鼠致痴呆实验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实验动态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慢性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区与齿状回突触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手术后,实验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游迷宫时间延长,进入盲端次数增加,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缺血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大鼠海马区等部位的神经细胞胞浆深染、变性并发生坏死,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逐渐减少,胶质细胞增多。手术后第4周,海马区和齿状回突触素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至第16周或第12周减少最为明显(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减退可能与海马区和齿状回突触数量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海马区 齿状回突触素 表达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毓华 王卫东 +2 位作者 孙莉莎 程祖珏 徐江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建立成年弥漫性脑损伤(DBI)大鼠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NOS抑制剂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应用7-硝基引唑(7-NI) 进行干预可抑制脑损伤后第2、4、6天时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P<0.05)。应用氨基胍进行干预可明显减少大鼠弥漫性脑损伤诱导的各个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P<0.01)。结论NOS可能是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不同类型的NOS在弥漫性脑损伤后神经发生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抑制剂 成年大鼠 弥漫性脑损伤 海马齿状回神经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文韬 李朵朵 +2 位作者 李冰 陈恒 李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区(SGZ)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学习记忆能力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LRP3阻断剂组、电针组,采用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百会...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区(SGZ)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学习记忆能力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LRP3阻断剂组、电针组,采用孤养+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百会”“印堂”穴位,持续20 min/d;NLRP3阻断剂组尾静脉注射MCC950溶液(3 mg/kg),连续21 d。采用旷场实验记录动物造模前后自主活动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功能,免疫荧光双标法定量和定位SGZ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Iba-1)和炎性小体NOD样受体3(NLRP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GZ中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减弱,SGZ中小胶质细胞出现明显的活化状态,NLRP3蛋白阳性率明显增加,Caspase-1和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也相应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NLRP3阻断剂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能力,NLRP3+Iba-1蛋白表达阳性率和Caspase-1 mRNA减少(P<0.05,P<0.01)、IL-1βmRNA相对表达量趋势性降低。结论电针可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调控海马亚颗粒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区 电针 小胶质细胞 NOD样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曦 郑建云 +4 位作者 张军峰 陈新林 杨蓬勃 刘建新 刘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是否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方法使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等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脑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同侧海马齿状回DCX蛋白... 目的探讨脑出血是否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方法使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等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脑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同侧海马齿状回DCX蛋白在脑出血1 d即表达增强(0.127±0.088 vs 0.202±0.062),14 d达到高峰(0.771±0.108,P<0.01),28 d开始降低(0.582±0.121,P<0.01)。同时发现DCX和BrdU免疫阳性细胞以及DCX和BrdU免疫双标细胞出现在海马齿状回。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28 d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U和NeuN免疫双标细胞显著增加(1.808±1.020 vs 5.654±1.671,P<0.01)。结论脑出血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海马齿状回 脑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形态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冀 朱建忠 +3 位作者 隋月林 刘锋 王晓宇 孙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先对50只雄性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模型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先对50只雄性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9周后建立CCL4肝性脑病模型,分别取两组大鼠肝、海马组织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及NADPH-d染色。结果:(1)肉眼下可见模型组肝脏普遍呈坏死性肝硬化;(2)HE模型组血氨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Nissl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染色较浅,胞浆内Nissl体减少或消失;(4)NADPH-d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可见粗大轴突着色,树突联系广泛;对照组则少有粗大轴突着色,树突间联系不如实验组广泛。实验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对照组深,为紫蓝或深蓝色,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多。结论:(1)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之一;(2)肝性脑病时海马受到损伤,并且一氧化氮(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神经元 一氧化氮合酶 海马齿状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镉中毒对小鼠海马齿状回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俊德 余资江 +2 位作者 戈果 刘鲜林 常傲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镉中毒对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4~5月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镉中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镉中毒组采用皮下注射氯化镉(2 mg/kg),每周2次,连续染毒3个月,对照组... 目的观察慢性镉中毒对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4~5月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镉中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镉中毒组采用皮下注射氯化镉(2 mg/kg),每周2次,连续染毒3个月,对照组同时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喂养3个月后取大脑海马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尼氏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排列整齐、规则,结构完整,胞体较大,细胞轮廓清楚,胞核居中、核仁明显、胞浆尼氏体丰富,均匀分布于核周;胶质细胞分散在海马神经元之间,呈星形或梭形,体积小、核圆形或卵圆形;镉中毒组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胞体变小、胞核固缩、胞浆减少,尼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着色浅,胶质细胞分散在海马神经元之间,体积增大;与对照组相比,镉中毒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胶质细胞与NS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P〈0.05)。电镜下,对照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形态规则,胞膜清晰,细胞器丰富,结构完整;镉中毒组神经元胞体轻度水肿,核膜皱褶,核染色质皱缩,胞浆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部分透明成空泡。结论慢性镉中毒可导致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神经元减少、星型胶质细胞增多,这些变化可能是镉的神经毒性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中毒 海马 齿状回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衰老性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建民 袁群芳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W006,共5页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各年龄组的室管膜下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有 Brd U阳性细胞分布 ;上述各部位 Brd U阳性细胞数和标记率均呈明显的增龄性下降 ,幼年组和青年组之间 ,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果表明 ,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随衰老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室管膜下区 齿状回 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衰老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颞叶癫痫慢性期CA3区损伤对齿状回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明 朱坤 +1 位作者 张建水 刘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明确小鼠颞叶癫痫慢性期CA3区细胞丢失是否影响齿状回神经元新生。方法 Pilocarpine诱导制作小鼠颞叶癫痫模型,在慢性期(诱导2月后)采用BrdU标记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新生细胞,尼氏染色将标本分为CA3区细胞部... 目的明确小鼠颞叶癫痫慢性期CA3区细胞丢失是否影响齿状回神经元新生。方法 Pilocarpine诱导制作小鼠颞叶癫痫模型,在慢性期(诱导2月后)采用BrdU标记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新生细胞,尼氏染色将标本分为CA3区细胞部分丢失(Ⅰ型)和严重丢失(Ⅱ型)组。BrdU+Neu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新生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DCX和BrdU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动物齿状回细胞增殖和新生细胞的存活。结果与Ⅱ型组动物比较,Ⅰ型组动物齿状回SGZ和颗粒细胞层(granule cell layer,GCL)BrdU+NeuN双标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但双标细胞占BrdU免疫阳性细胞总量的比例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型和Ⅱ型组动物齿状回SGZ区DCX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BrdU标记6周后,Ⅰ型组动物齿状回存活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量较Ⅱ型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小鼠颞叶癫痫慢性期CA3区损伤通过影响新生细胞的存活而降低了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海马 齿状回 神经再生 神经元 CA3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慢性间歇低氧对大鼠齿状回Nogo-A和Ng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敏 张盼盼 +7 位作者 韩晓庆 王红阳 王玲 李琳 王亚囡 曹进丽 段丽君 赵雅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Nogo-A和NgR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间歇低氧组、10%间歇低氧组,每组15只。又按时间分为7、14和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5%间歇低氧...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间歇性低氧对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Nogo-A和NgR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间歇低氧组、10%间歇低氧组,每组15只。又按时间分为7、14和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5%间歇低氧组和10%间歇低氧组分别暴露于间歇性低氧条件下(暴露时间8h/d)。HE染色观察齿状回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ogo-A和Ng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间歇低氧组和10%间歇低氧组齿状回神经元结构受损,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18.45±3.05,22.36±2.96 vs 28.96±4.12,P<0.05),于28d达高峰,且以5%间歇低氧组更显著(P<0.05);各时间点Nogo-A和NgR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于28d达高峰,以5%间歇低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不同程度慢性间歇性低氧可以引起大鼠齿状回Nogo-A和NgR表达水平增加,神经元结构受损和密度减少,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纤维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齿状回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元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5-溴脱氧尿核苷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志军 万琪 +2 位作者 江文 王卫东 王洪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观察选择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iGluRs)拮抗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探讨谷氨酸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通路在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BrdU)标记分裂细胞 ,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 目的 观察选择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 (iGluRs)拮抗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调控作用 ,探讨谷氨酸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通路在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5 溴脱氧尿核苷 (BrdU)标记分裂细胞 ,比较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7d和 14d时各iGluRs拮抗剂处理组与相应对照组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 腹腔注射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阻滞剂 5 甲基二氢二苯丙环庚烯亚胺后显著抑制了大鼠全脑缺血后 7d和 14d时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升高 ,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较缺血再灌注 +生理盐水组各时间点明显减少 ;而α 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和 (或 )红藻氨酸受体阻滞剂二硝基喹喔啉对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增强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MDA受体通路的激活可能促进了齿状回神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谷氨酸 齿状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义伟 马江波 +4 位作者 孙金萍 刘印明 周惠惠 张潇剑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癫痫组和LBP干预组。癫痫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LBP干预组...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癫痫组和LBP干预组。癫痫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LBP干预组在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前分别灌服25 mg/kg、50 mg/kg、100 mg/kg的LBP 2周,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 U阳性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癫痫组的Brd 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癫痫组相比较,不同剂量LBP干预组的Brd U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但各剂量LBP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P可干预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 U阳性细胞数的异常增生,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枸杞多糖 Brd U阳性细胞 海马齿状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