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_2O-B_2O_3熔体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童朝阳 黄世萍 +2 位作者 尤静林 余丙鲲 蒋国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了熔融 ( 1 0 73K)Na2 O B2 O3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和讨论了不同Na2 O浓度下 ,计算所得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振动态密度随Na2 O浓度变化的特点 ,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振动态密度的计算值与Voronko等给出的Raman...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了熔融 ( 1 0 73K)Na2 O B2 O3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和讨论了不同Na2 O浓度下 ,计算所得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振动态密度随Na2 O浓度变化的特点 ,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振动态密度的计算值与Voronko等给出的Raman谱上 [B3O6]环展成 [BO2 ]3链的振动峰位相符合。随着Na2 O浓度的增加 ,B—B第一邻近距离有微小的增加 ,而B—O第一邻近距离只有极小的增加。另一方面 ,B离子的配位数NB—O(以B离子为中心呈配位关系的氧离子数 )有所增加 ,这与Kita等人用中子脉冲总散射实验所得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硼酸盐玻璃 熔体结构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GTz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银 宁艳利 +2 位作者 康莹 宋纪蓉 马海霞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8,共9页
在DFT-B3LYP/6-31G*水平下,求得3,6-二硝基胍基-1,2,4,5-四嗪(DNGTz)二聚体势能面上9种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用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计算了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二聚体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62.24kJ/mol。由自然键轨... 在DFT-B3LYP/6-31G*水平下,求得3,6-二硝基胍基-1,2,4,5-四嗪(DNGTz)二聚体势能面上9种优化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用基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计算了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二聚体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62.24kJ/mol。由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揭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对优化构型进行振动分析,并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温度200.0~800.0K从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二聚主要由强氢键所贡献,而结合能不仅取决于氢键。二聚体Ⅰ、Ⅲ、Ⅳ、Ⅴ和Ⅶ的二聚过程在200.0K均能自发进行,表明二聚体Ⅰ、Ⅲ、Ⅳ、Ⅴ和Ⅶ在室温可以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含能材料 3 6-二硝基胍基-1 2 4 5-四嗪(DNGTz) 分子间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DFT) 自然键轨道分析(NbO)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并咔唑类衍生物载流子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光宇 段雨爱 +5 位作者 耿允 张冰 汤肖丹 吴水星 郝立柱 苏忠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90-1496,共7页
以密度泛函理论结合跳跃模型,重点研究了氯原子和烷基链的引入对吲哚并咔唑类衍生物传输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吲哚并[3,2-b]咔唑(1)相比,氯原子的引入增大了2,8-二氯吲哚并[3,2-b]咔唑(2)和2,8-二氯-5,11-二己基吲哚并[3,2-b]咔唑... 以密度泛函理论结合跳跃模型,重点研究了氯原子和烷基链的引入对吲哚并咔唑类衍生物传输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吲哚并[3,2-b]咔唑(1)相比,氯原子的引入增大了2,8-二氯吲哚并[3,2-b]咔唑(2)和2,8-二氯-5,11-二己基吲哚并[3,2-b]咔唑(3)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离域程度,而对最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LUMO)则无显著贡献,但明显降低了二者的能级.上述结果表明,对于LUMO,氯原子体现了吸电子效应,而对于HOMO,氯原子体现了共轭效应.烷基链的引入使化合物3的空穴迁移率明显高于化合物1和2,这主要归因于化合物3具有更加紧密的分子堆积,尤其在跳跃路径A中,具有更大的分子间电子耦合和轨道重叠.同时能带结构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氯原子和烷基链的同时引入大大改善了吲哚并咔唑类衍生物的电荷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并咔唑衍生物 传输材料 载流子传输 密度泛函理论 能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