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运行效能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志剑 周林强 +4 位作者 李慧 王行 陈晓燕 朱希 徐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4-1621,共8页
选取浙江北部10个污水处理厂,调研污水厂生物除磷的运行效能并开展污泥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除磷机理的研究.通过活性污泥批试验表明,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以P计)平均为2.4mg/(g·h)和2.2mg/(g·h);反硝化聚磷菌(DPAOs... 选取浙江北部10个污水处理厂,调研污水厂生物除磷的运行效能并开展污泥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除磷机理的研究.通过活性污泥批试验表明,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以P计)平均为2.4mg/(g·h)和2.2mg/(g·h);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聚磷菌(PAOs)的比例为0.0%~80.1%.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聚磷菌(PAOs)比例为2.0%~8.7%,聚糖菌(GAOs)比例为1.3%~22.4%.根据调查结果和生物除磷性能研究,可通过调整污水营养成分和设置独立前置反硝化池等方法改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荧光原位杂交 聚磷菌 聚糖菌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添加反硝化聚磷菌的SBR脱氮除磷主要因素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守中 陈立伟 +2 位作者 钱丽花 李鹏 蔡天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110,135,共4页
以添加反硝化聚磷菌株后获得稳定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SBR装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种因素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5℃,系统出水COD、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3%、88.1%和96.2%;进水pH为7.0时,释磷率达到8.1mg·... 以添加反硝化聚磷菌株后获得稳定生物脱氮除磷效果的SBR装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种因素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5℃,系统出水COD、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3%、88.1%和96.2%;进水pH为7.0时,释磷率达到8.1mg·L-.1h-1,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系统最佳HRT为厌氧2h、缺氧4h;系统污泥龄为10d时,系统污泥含量和性能正常,厌氧释磷能力较强,运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温度 PH HRT 污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反硝化聚磷菌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4
3
作者 马放 王春丽 王立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5,共5页
为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从稳定运行的厌氧/缺氧SBR反应器中分离筛选出4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H16、H19、H24和Xg.经鉴定,前3者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 为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及异染颗粒和PHB颗粒染色辅助检验,从稳定运行的厌氧/缺氧SBR反应器中分离筛选出4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H16、H19、H24和Xg.经鉴定,前3者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后者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测定了这4株菌的生长曲线,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这4株菌的生长及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生长最适温度均在35℃左右,除磷反应的最适温度均在25℃左右;在中温条件下,H16、H19和H24生长的最适pH为6~8,菌株xg生长的最适pH值为7~9;4株菌除磷反应的最佳pH值均为中性偏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筛选 温度 PH值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进水条件对SBR工艺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菲菲 马放 +4 位作者 魏利 姜欣欣 张倩 高杰 张晓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131,共5页
采用人工配水,研究进水在不同pH值,碳源类型,碳氮比条件下,厌氧/好氧/缺氧(A/O/A)SBR工艺对生物法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进水条件对反应器的影响较大,当pH值为7.5,乙酸钠为碳源,碳氮比为1.4时,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系统对P... 采用人工配水,研究进水在不同pH值,碳源类型,碳氮比条件下,厌氧/好氧/缺氧(A/O/A)SBR工艺对生物法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进水条件对反应器的影响较大,当pH值为7.5,乙酸钠为碳源,碳氮比为1.4时,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系统对PO43--P,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8%,99.5%。NO3--N,NO2--N的出水浓度平均为2.8 mg/L,0.9 mg/L。进水条件良好时,A/O/A SBR反应器适合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解决了反硝化菌和聚磷菌世代周期不同,争夺碳源等矛盾,能够很好的实现同步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A SBR 脱氮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生物处理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叶姜瑜 罗固源 +2 位作者 吉芳英 王希 王丹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综述了污水处理微生物学近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些仍不能培养的细菌被鉴定为对污泥膨胀、提高生物学除磷、亚硝酸盐氧化和脱氮负责,而许多原来认为的优势群体却对污水处理不是最重要的.这些知识可以为微生物多样性、种群动态、生态稳... 综述了污水处理微生物学近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一些仍不能培养的细菌被鉴定为对污泥膨胀、提高生物学除磷、亚硝酸盐氧化和脱氮负责,而许多原来认为的优势群体却对污水处理不是最重要的.这些知识可以为微生物多样性、种群动态、生态稳定和特定微生物种群活性等提供新的视野,可以应用于污水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处理参数的控制,为改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策略等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生物处理 丝状细菌 聚磷茵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菌群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马斌 彭永臻 +3 位作者 王淑莹 葛士建 杨莹莹 祝贵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2-1285,共4页
为了研究强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PAOs)菌群特性,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了厌氧/好氧(A/O)污泥和厌氧/缺氧(A/A)污泥吸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污泥好氧吸磷速率(qPo)大于缺氧吸磷速率(qPa),而A/A污泥qPo却小于qPa。基于此试验结果可得出... 为了研究强化除磷系统中聚磷菌(PAOs)菌群特性,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了厌氧/好氧(A/O)污泥和厌氧/缺氧(A/A)污泥吸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污泥好氧吸磷速率(qPo)大于缺氧吸磷速率(qPa),而A/A污泥qPo却小于qPa。基于此试验结果可得出目前普遍应用qPa与qPo的比值表征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PAOs的相对百分比的方法不合理。聚磷菌菌群构成与电子受体类型有关,根据电子受体类型可将PAOs分为三种,即:PON(既能以氧作为电子受体,也能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PO(只能以氧作为电子受体)和PN(只能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反硝化聚磷菌 电子受体 菌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同步除磷脱氮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唐艳葵 童张法 +2 位作者 张寒冰 王孝英 梁达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58,149,共4页
实验采用海藻酸钠和PVA添加膨润土包埋固定经富集驯化的以反硝化聚磷菌(DNPAOs)为主的活性污泥,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固定化小球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并对厌氧/好氧条件下,包埋小球除磷脱氮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化... 实验采用海藻酸钠和PVA添加膨润土包埋固定经富集驯化的以反硝化聚磷菌(DNPAOs)为主的活性污泥,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固定化小球的形态和表面结构,并对厌氧/好氧条件下,包埋小球除磷脱氮性能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具有良好的强化生物除磷和较好的反硝化脱氮性能,体系的COD去除率平均达74.9%,平均除磷效率为95.3%,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5.2%左右。小球若长时间缺氧,在其内部会出现厌氧区,并产生厌氧放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海藻酸钠 反硝化聚磷菌 同步除磷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脱氮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永臻 王亚宜 +1 位作者 顾国维 李咏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33-938,共6页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 ,对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连续流厌氧 /缺氧 -硝化 (A2 N)双污泥新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的性能进行了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 :A2 N双泥系统能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分别在各自最佳的环境中生长 ,利于系统脱氮除磷...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 ,对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连续流厌氧 /缺氧 -硝化 (A2 N)双污泥新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的性能进行了考察 .试验结果表明 :A2 N双泥系统能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分别在各自最佳的环境中生长 ,利于系统脱氮除磷的稳定和高效 ,可控制性也得到了提高 .研究发现 ,当进水 ρ(C) / ρ(N)为 3.97时 ,ρ(总氧 ,TN) / ρ(总磷 ,TP)和化学耗氧量 (COD)去除率分别为 80 .99% ,92 .87%和 91% ;而当提高进水 ρ(C) / ρ(N)至 6 .4 9时 ,可进一步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ρ(TN) ,ρ(TP)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 92 .7% ,97.95 %和 95 % .可见 ,该工艺较适合进水COD/ ρ(TN) 偏低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厌氧/缺氧-硝化双泥系统 反硝化聚磷菌(dnpaos)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剂强化潜流湿地总氮总磷去除及功能菌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晶 张敏特 +3 位作者 陈萍 邓文 周新程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68-2274,共7页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1株具有高效反硝化能力的聚磷菌B8应用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强化去除总氮和总磷试验,同时分析并对比了菌剂强化潜流湿地系统和未投菌潜流湿地系统的功能菌数量变化规律.采用常绿植物构建2套相同的水平潜流湿地尾...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1株具有高效反硝化能力的聚磷菌B8应用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进行强化去除总氮和总磷试验,同时分析并对比了菌剂强化潜流湿地系统和未投菌潜流湿地系统的功能菌数量变化规律.采用常绿植物构建2套相同的水平潜流湿地尾水处理模拟生态系统.结果表明,连续投加14 d B8菌液于水平潜流湿地后,在停止投菌后运行89 d内,投菌湿地系统平均脱氮率为70.1%,未投菌湿地系统平均脱氮率为50.2%;在停止投菌后运行19 d内,投菌湿地系统平均除磷率为63.1%,未投菌湿地系统平均除磷率为45.9%.经过4个月的跟踪运行,基于高通量454测序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生物学信息对比分析,表明投加外菌源B8会引起潜流湿地内部微生物物种数量减少、微生物均匀度下降和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通过湿地进水总氮浓度对投菌湿地系统和未投菌湿地系统脱氮率影响线性拟合分析表明,投菌湿地在不同氮负荷条件下脱氮效果显著优于未投菌湿地,证实投加B8菌可以有效强化水平潜流湿地的脱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湿地 反硝化聚磷菌 投菌 功能菌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脱氮除磷效能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放 杨菲菲 +3 位作者 张倩 李昂 姜欣欣 张晓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2-47,共6页
高效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及脱氮除磷效能的研究对于反硝化聚磷机理及脱氮除磷工艺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专性培养基,从稳定运行的A/O/A 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16株反硝化聚磷菌.通过poly-P染色试验、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及脱氮效... 高效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及脱氮除磷效能的研究对于反硝化聚磷机理及脱氮除磷工艺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专性培养基,从稳定运行的A/O/A 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16株反硝化聚磷菌.通过poly-P染色试验、吸磷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及脱氮效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高效的反硝化聚磷菌Q-hrb05.实验结果表明:经16S rDNA初步鉴定菌株Q-hrb05为芽孢杆菌,相似度为99%.菌株Q-hrb05的16S r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GU214826.结合生理生化结果,确定菌株Q-hrb05为芽孢杆菌.菌株Q-hrb05属于好氧反硝化菌,且除磷效率高,在12 h内除磷率可达85%.经过厌氧/缺氧培养,发现菌株Q-hrb05的吸磷率与菌株内PHB的变化呈正相关.厌氧段,PHB在菌体内合成,约占细胞干质量的12%,释磷率为66%;缺氧段,菌体内PHB质量下降,吸磷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 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 除磷率 聚-β-羟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反硝化聚磷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宗林 唐敏 +3 位作者 何文平 向磊 刘鸿艳 刘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过建立的一种简单的反硝化聚磷菌筛选方法,获得一株源自池塘底泥的反硝化聚磷菌RC11,利用细菌自动分析鉴定仪等方法对其进行种属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C11具有合成聚β-羟基丁酸和多聚磷酸盐的能力,硝酸盐还原阳性... 通过建立的一种简单的反硝化聚磷菌筛选方法,获得一株源自池塘底泥的反硝化聚磷菌RC11,利用细菌自动分析鉴定仪等方法对其进行种属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C11具有合成聚β-羟基丁酸和多聚磷酸盐的能力,硝酸盐还原阳性;在好氧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如乙酸、蛋白胨)氧化产能,吸收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合成多聚磷酸盐;能够利用硝酸盐进行反硝化聚磷,但在高浓度亚硝酸盐存在时,则表现为释磷;硝酸盐和乙酸钠同时存在于培养基中时,也出现缓慢的吸磷现象。经鉴定,菌株RC11属假单胞菌属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玲 钱雨荷 +1 位作者 张惠芳 张雁秋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DNPAOs)兼具反硝化脱氮和除磷的性能,在节省能耗、减少污泥产生量的同时,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过程中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碳源竞争的矛盾以及聚磷菌和硝化菌泥龄差异的矛盾。... 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DNPAOs)兼具反硝化脱氮和除磷的性能,在节省能耗、减少污泥产生量的同时,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过程中聚磷菌和反硝化菌碳源竞争的矛盾以及聚磷菌和硝化菌泥龄差异的矛盾。总结了近几年DNPAOs种类,介绍了DNPAOs的除磷机理,并阐述了影响DNPAOs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除磷机制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菌强化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除磷效果及微生物种属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晶 周新程 +2 位作者 陈萍 邓文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83-2190,共8页
为揭示投加具有反硝化聚磷能力的恶臭假单胞菌(B8)强化序批式反应器(SBR)除污特性和微生物种属,将B8菌液和干粉菌剂分别引入SBR,构成液态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A和干粉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B,以不接菌的SBR污水处理系统C为对照,... 为揭示投加具有反硝化聚磷能力的恶臭假单胞菌(B8)强化序批式反应器(SBR)除污特性和微生物种属,将B8菌液和干粉菌剂分别引入SBR,构成液态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A和干粉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B,以不接菌的SBR污水处理系统C为对照,分别考察了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运行的各反应器除污效果.结果表明,各SBR(A、B、C)对COD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第49—77天时A系统、B系统和C系统NO-3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62%、68.58%和26.72%;第62—77天时A系统、B系统和C系统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66%、55.45%和46.61%;投菌强化系统在缺氧段对TP降解过程符合一阶指数衰减动力学模式,在第71天时,A号吸磷动力学系数KP为1.2584,B号吸磷动力学系数KP为2.0379;对SBR内活性污泥菌种16S r DNA测序及Gen Bank BLAST,A系统和B系统中占优势菌种依次是溶血不动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和粪产碱菌,而未投菌C系统占优势菌类依次是溶血不动杆菌、粪产碱菌和产碱假单胞菌,表明投加的B8菌在液态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和干粉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内得到生长富集,从而成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序批式反应器 DNA提取 菌种鉴定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C18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守中 蔡天明 陈立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一株反硝化聚磷菌C18,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rimontii)。C18在pH 6.5-7.5之间能正常生长,pH为7.5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C18生长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当温度为30℃时... 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一株反硝化聚磷菌C18,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rimontii)。C18在pH 6.5-7.5之间能正常生长,pH为7.5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C18生长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当温度为30℃时,磷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5.9%和83.6%。厌氧/缺氧最佳连续培养时间为厌氧2 h、缺氧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假单胞菌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单胞菌P1-1脱氮除磷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武林 谢学辉 +2 位作者 于文娟 张武刚 柳建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33,共5页
利用实验室中筛选到的假单胞菌P1-1菌株进行脱氮除磷研究,并探讨了温度、pH、接种量、摇床转速和碳源对该菌株生长和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菌株除磷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为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10%、pH 8.0... 利用实验室中筛选到的假单胞菌P1-1菌株进行脱氮除磷研究,并探讨了温度、pH、接种量、摇床转速和碳源对该菌株生长和脱氮除磷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菌株除磷的动力学。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生长条件为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10%、pH 8.0、温度30℃,最佳除磷条件为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10%、温度30℃、pH 8.0,最佳脱氮条件为接种量10%、摇床转速0、温度30℃、pH 7.0;该菌株在比较好的生长和脱氮除磷效果时需要乙酸钠的最低浓度为1 000 mg/L;当初始P浓度为6~21 mg/L时,菌株除磷的动力学过程符合Monod零级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正交实验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R工艺污泥中聚磷菌多样性与除磷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少奎 罗焇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8-2347,共10页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对EBPR机理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更新.及时总结近40年来EBPR机理的研究进展,基于活性污泥中PAO菌株信息全面归纳PAO多样性特征,以此为依据客观评价目前活性污泥中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的不足并展望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对于推动EBPR工艺优化升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全面调研了1980—2021年国际期刊相关文献,发现传统EBPR机理中厌氧内碳源合成、厌氧释磷意义等受到了较多质疑,反硝化聚磷新机理已获得广泛认同;活性污泥中PAO具有异常丰富的多样性,包含Acinetobacter(29%)、Pseudomonas(15%)、Tetrasphaera(4%)、Alcaligenes(4%)等42个菌属,部分PAO具有反硝化聚磷和异养硝化能力.在目前主流的活性污泥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中,荧光原位杂交和定量PCR技术只以Accumulibacter或Acinetobacter属PAO为检测对象,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基于片面的PAO多样性信息作为分析依据,在此基础上PAO丰度所反映的PAO除磷潜力的准确性尚存在疑问,未来需要加强面向活性污泥PAO多样性的探针或特异性引物的研发.与传统方法相比,EDTA法胞内多聚磷酸盐颗粒含量检测技术较为先进,但需要以PAO和非PAO菌株为参照深入阐明检测结果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多聚磷酸盐激酶(PPK) 聚磷菌(PAO) 反硝化聚磷菌(DPAO) 除磷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的碳源利用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杭春全 危志锋 +4 位作者 林锐 姚勇 钱小青 张恩仁 朴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探明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利用特性,通过SBR工艺对反硝化聚磷菌进行驯化在不同碳源浓度下,研究了反硝化脱氮除磷过程中的碳源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在厌氧段碳源转化过程中有一个饱和碳源,该研究中系统MLSS为3 ... 为了探明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利用特性,通过SBR工艺对反硝化聚磷菌进行驯化在不同碳源浓度下,研究了反硝化脱氮除磷过程中的碳源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反硝化脱氮除磷系统在厌氧段碳源转化过程中有一个饱和碳源,该研究中系统MLSS为3 000 mg/L时厌氧阶段饱和碳源浓度为250 mg/L COD。厌氧段进水碳源浓度低于该系统饱和碳源时,缺氧段总氮、磷去除随着厌氧段进水碳源浓度提高而增加,当进水碳源浓度超过饱和碳源时,总氮去除随着碳源浓度提高而进一步提高,但总磷去除率下降。说明缺氧段胞外碳源对系统脱氮有促进作用,但对除磷有抑制作用。厌氧进水碳源浓度达到饱和碳源时系统除磷效果最好,且脱氮所需的碳源利用效率最高此时系统COD(m)/NO_3^-N(m)值为3.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反硝化脱氮除磷 饱和碳源 碳源利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类型对AOA-SBR系统的除磷特性和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吉茸 王少坡 +3 位作者 赵乐丹 郑剑锋 邱春生 孙力平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1-388,共8页
分别以乙酸钠、丙酸钠为碳源,采用厌氧-好氧-缺氧(AOA)模式运行SBR反应器,考察该系统内的除磷特性和聚磷微生物菌群结构。驯化25天后,两系统均表现出较为稳定的除磷效果,两系统稳定期磷的去除率分别在88%和97%左右。乙酸钠系统的污泥沉... 分别以乙酸钠、丙酸钠为碳源,采用厌氧-好氧-缺氧(AOA)模式运行SBR反应器,考察该系统内的除磷特性和聚磷微生物菌群结构。驯化25天后,两系统均表现出较为稳定的除磷效果,两系统稳定期磷的去除率分别在88%和97%左右。乙酸钠系统的污泥沉降性较好,污泥增长缓慢;丙酸钠系统的污泥除磷性能较好,生长速率快,但沉降性较差。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表明,两系统均富集出了大量的聚磷菌Accumulibacter,但类型上存在差异。乙酸钠系统内的Accumulibacter主要为II型,而I型Accumulibacter在丙酸钠系统内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厌氧-好氧-缺氧(AOA) 序批式反应器(SBR) 反硝化除磷 Accumu-libacter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武刚 洪武林 郑春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1-176,共6页
通过除磷试验、反硝化产气试验以及异染颗粒和聚-β-羟基丁酸(PHB)颗粒染色试验,从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株P1-1。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BIOLOG碳源利用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 通过除磷试验、反硝化产气试验以及异染颗粒和聚-β-羟基丁酸(PHB)颗粒染色试验,从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反硝化聚磷菌株P1-1。经过形态、生理生化试验、BIOLOG碳源利用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测定了菌株P1-1的生长曲线,主要研究了温度、pH对菌株P1-1的生长和除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2 h以后菌株P1-1就开始进入稳定期;菌株P1-1的最佳生长和除磷条件为温度30℃,pH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筛选 鉴定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剂强化耕作型稻田湿地净化重污染村庄河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桂松 侯君霞 +3 位作者 王逸超 毛林强 胡林潮 张文艺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采用菌剂强化协同耕作型稻田湿地的方法净化重污染村庄河水,研究稻田湿地在反硝化聚磷菌(B8菌)的强化作用下,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分析生物降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连续14 d投加B8菌于稻田潜流湿地后,投菌组的总... 采用菌剂强化协同耕作型稻田湿地的方法净化重污染村庄河水,研究稻田湿地在反硝化聚磷菌(B8菌)的强化作用下,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分析生物降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连续14 d投加B8菌于稻田潜流湿地后,投菌组的总磷、氨氮、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91%、91.34%、89.22%,与未投菌组相比提高了6.4、10、16.22个百分点,COD及UV_(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8%、70%,相比未投菌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11个百分点,平均出水浓度为31.09 mg/L、0.08。湿地系统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良好,投菌组与未投菌组的去除率均达到90%,平均出水浓度为2.35μg/L,出水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说明投加的B8菌剂具有协同强化耕作型稻田湿地对村庄河水氮、磷、有机物的去除作用。三维荧光分析表明,重污染村庄河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DOM,来源于河水中的藻细胞和村庄排水中的腐殖类物质,可以通过稻田区植物及微生物的协同来达到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型湿地 反硝化聚磷菌 生物降解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