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2/O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徐伟锋 顾国维 +1 位作者 陈银广 张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41,45,共4页
试验以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动态模拟实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对该工艺连续动态监测了40h。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和进水水质变化对系统的去除效果并未产生较大影响,有机物、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83%、98%和98%左右,这表... 试验以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动态模拟实际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对该工艺连续动态监测了40h。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和进水水质变化对系统的去除效果并未产生较大影响,有机物、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稳定在83%、98%和98%左右,这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但对脱氮率和聚磷菌的厌氧释磷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同一连续流反应装置中同时实现了较为明显的缺氧吸磷和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曝气量和碳源需求量可分别节省15.1%和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试验研究 A^2/O工艺 反硝化除磷 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 被引量:9
2
作者 阳素攀 方茜 +1 位作者 林曼婷 张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采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好氧2种运行模式驯化污泥,并考察了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过程中COD、PHB、TP、TN、DO和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2阶段驯化,反硝... 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采用厌氧/好氧和厌氧/缺氧/好氧2种运行模式驯化污泥,并考察了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过程中COD、PHB、TP、TN、DO和电化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2阶段驯化,反硝化聚磷菌比例提升至85.9%,硝化速率达5.97 mg(/L.h),实现了反硝化除磷菌和硝化菌的良好共存;在厌氧/低氧模式下,SNDPR对低碳城市污水具有良好脱氮除磷效果,TP、TN和COD去除率达到93.7%、79%和87.7%;PHB与COD降解、TN降解和TP吸收有良好的相关性,也是SNDPR过程的碳源驱动力;pH和ORP曲线上"谷点"预示厌氧释磷结束,pH曲线"折点"指示SNDPR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 低碳城市污水 PHB 电化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丽 黄勇 +1 位作者 袁怡 李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3,79,共5页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等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各自的工艺原理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硫 反硝化除硫 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 反硝化氨氧化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分配比对A2/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淼 彭永臻 +4 位作者 王聪 汪传新 薛晓飞 庞洪涛 曾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1-538,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A2/O-生物接触氧化(A2/O-BCO)双污泥系统.该工艺通过在A2/O反应器中充分利用原水碳源,以BCO反应器完成硝化的NO-x-N为电子受体,实现稳定高效的反硝化除磷.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在A2/O反应器中不同容积分配比(厌氧/缺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A2/O-生物接触氧化(A2/O-BCO)双污泥系统.该工艺通过在A2/O反应器中充分利用原水碳源,以BCO反应器完成硝化的NO-x-N为电子受体,实现稳定高效的反硝化除磷.考察了实际生活污水在A2/O反应器中不同容积分配比(厌氧/缺氧/好氧)对A2/O-BCO系统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容积比的变化对COD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当容积比为2∶4∶1时,系统达到了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的TN和PO3-4-P浓度分别为13.41和0.28 mg/L.通过氮平衡分析发现,BCO反应器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同时厌氧氨氧化的发生也促进了氮损失.此外,A2/O反应器的好氧区对稳定出水PO3-4-P浓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防止二次释磷,中间沉淀池的NO-x-N浓度应控制在1.95~2.7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生物接触氧化 反硝化除磷 容积分配比 同步硝化反硝化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淑莹 曹旭 +3 位作者 霍明昕 葛士建 王淦 朱遂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04-1709,共6页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以实际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调整A/O分段进水工艺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比研究了系统去碳、脱氮、除磷性能,着重分析了改进后工艺(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的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改良UCT分段进水工艺在进水分配比40%:30%:30%,污泥龄8~9 d,内循环和污泥循环比75%,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的体积比1∶3∶6的运行条件下,可以同时获得碳、总氮、总磷的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为(83.9±3.3)%、(83.5±1.4)%和(86.6±2.4)%,对比A/O分段进水工艺脱氮除磷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缺氧 好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内生正磷酸盐强化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冬 解一博 +2 位作者 高飞雁 祝彦均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39-5247,共9页
采用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人工配水为进水,分别以不同的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运行4组活性污泥序批式反应器(SBR),探究不同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对于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造粒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内生正磷酸盐排出液回流... 采用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以人工配水为进水,分别以不同的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运行4组活性污泥序批式反应器(SBR),探究不同内生正磷酸盐调节方式对于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造粒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内生正磷酸盐排出液回流方式运行的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效果更好,DPAOs活性更高,并且颗粒沉降性能良好.其中,相较于以微好氧模式运行的颗粒污泥系统,以厌氧/微好氧(AO)模式运行的颗粒污泥系统的污染物处理污染物性能更优,其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92.57%、94.7%和97.62%.这主要是由内生正磷酸盐刺激、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协同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周期性调控系统中内生正磷酸盐后,系统中污泥的内碳源转化率明显提高,DPAOs和DGAOs的活性得到增强,异养反硝化菌(DOHOs)活性被抑制,这也是在进水水质不变的情况下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的原因,而在较长的周期运行模式下,氨氧化菌(AOB)与DPAOs形成互生作用的同时也抑制其他异养微生物的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SPNDPR)工艺的实际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正磷酸盐 反硝化除磷菌 同步硝化反硝化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3 位作者 黄宇 潘聪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59-5267,共9页
以低C/N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在A_2/O-SBR单元厌氧1.5 h,缺氧2 h,好氧0.5 h,A^2/O-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分别恒定在100、120 L·h^(-1)的条件下,将硝化时间分配... 以低C/N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在A_2/O-SBR单元厌氧1.5 h,缺氧2 h,好氧0.5 h,A^2/O-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分别恒定在100、120 L·h^(-1)的条件下,将硝化时间分配比分别设定为5:1、4:1、3.5:1、3:1、7:1、8:1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A^2/O-SBR单元可实现碳源的高效利用,有机物的去除受硝化时间分配比影响不大;为保证系统良好的硝化和反硝化除磷性能,一次硝化时间必须≥3.5 h;在总曝气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一次硝化时间,更有利于提高系统TN去除率;适当增加二次硝化时间,可以降低出水4NH-N+浓度,使出水达标排放。当硝化时间分配比为4:1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TN、34PO-P-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1.5、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生活污水 反硝化除磷 A2N2系统 同步脱氮除磷 硝化时间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量对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边德军 沈国 +3 位作者 艾胜书 朱遂一 聂泽兵 王喜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2-159,共8页
以人工配置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厌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SR),研究了不同曝气量[0.100,0.075和0.050 L/min]对MPSR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降低,总氮去除率由75.39%提高至... 以人工配置的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利用厌氧/好氧(A/O)模式运行的微压内循环多生物相反应器(MPSR),研究了不同曝气量[0.100,0.075和0.050 L/min]对MPSR反应器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曝气量的降低,总氮去除率由75.39%提高至81.21%,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由20.68%提高至33.55%,但出水均符合一级A标准.当曝气量为0.050 L/min)时,MPSR反应器具有最佳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COD,NH+4-N,总氮、总鳞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0.77,0.15,7.14和0.06 mg/L.相对低的曝气量有利于强化MPSR的脱氮性能,稳定除磷效果,同时有利于节约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量 MPSR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被引量:18
9
作者 汤琪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8-143,共6页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等的研究概况;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碳源、溶解氧、絮凝体特性等的研究概况.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氨浓度、... 综述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pH值、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MLSS值等的研究概况;硝化与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碳源、溶解氧、絮凝体特性等的研究概况.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温度、pH值、氨浓度、溶解氧等的研究概况以及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抑制物、pH值、温度等的研究概况.并对反硝化除磷、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相关工艺及其特点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交替进水阶式A^2/O工艺氮磷去除途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华清秀 朱光灿 +1 位作者 袁俊 吕锡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9-757,共9页
为分析CMICAO(多点交替进水阶式A2/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对氮、磷的去除机理,基于物料衡算方程,计算各反应池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氮、磷的去除途径,提出强化工艺脱氮除磷的方法.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出水中ρ(... 为分析CMICAO(多点交替进水阶式A2/O)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时对氮、磷的去除机理,基于物料衡算方程,计算各反应池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氮、磷的去除途径,提出强化工艺脱氮除磷的方法.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出水中ρ(TP)、ρ(TN)和ρ(氨氮)分别为(0.41±0.08)、(10.24±0.40)和(2.07±0.30)mg/L.除微生物同化作用外,系统中的氮主要通过好氧硝化、缺氧/厌氧反硝化及SND(同步硝化反硝化)途径去除,阶段一3#反应池、阶段二2#反应池和阶段三1#反应池的SND率分别达到37%、52%和58%左右.磷通过聚磷菌厌氧/缺氧释磷、好氧吸磷和反硝化除磷途径去除,阶段一4#池的反硝化吸磷量达到3 mg/L左右.降低好氧池ρ(DO)和改变缺氧池与厌氧池的进水量比例可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CAO(多点交替进水阶式A2/O)工艺 物料衡算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新型生物脱氮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仁杰 谢禹 荆肇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75-2079,共5页
生物法脱氮具有比物理法、化学法更突出的优势,为提高污水脱氮效率,在传统生物法基础上进行工艺强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系统介绍了生物脱氮各项新型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显示出生物强化脱氮技术具有工艺稳定高效、节省投资运营费用... 生物法脱氮具有比物理法、化学法更突出的优势,为提高污水脱氮效率,在传统生物法基础上进行工艺强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系统介绍了生物脱氮各项新型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显示出生物强化脱氮技术具有工艺稳定高效、节省投资运营费用等优点;发展生物强化脱氮技术可将反应条件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重组、改组构建新型工程菌种等进行结合以提高脱氮效率,并要加速推进各新型强化技术从小规模试验向实际工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工艺强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C/N(<3)条件下SNEDPR系统启动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甄建园 于德爽 +4 位作者 王晓霞 陈光辉 杜世明 袁梦飞 张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60-2967,共8页
为了解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处理低C/N(<3)污水的脱氮除磷特性,采用厌氧/低氧(溶解氧0.5~1.0mg/L)运行的SBR反应器,以低碳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C/N对SNEDPR启动、脱氮除磷性能优化与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解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处理低C/N(<3)污水的脱氮除磷特性,采用厌氧/低氧(溶解氧0.5~1.0mg/L)运行的SBR反应器,以低碳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C/N对SNEDPR启动、脱氮除磷性能优化与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N由4.3提高至5.15时,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均逐渐增强,系统总氮(TN)和PO_4^(3-)-P去除率最高达89.3%和90.6%;降低进水C/N<3后,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均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低C/N对PAOs(聚磷菌)除磷性能的影响高于其对反硝化聚糖菌(DGAOs)内源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表现为T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先降低至21.4%和3.4%后逐渐升高至92.9%和94.1%.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单位COD平均释磷量和SNED率达437.1mg P/g COD和89.1%,出水NH_4^+-N、NO_x^--N和PO_4^(3-)-P浓度平均为0,4.4,0.2mg/L.经136d的运行,系统内PAOs,GAOs,AOB(氨氧化菌)和NOB(亚硝酸盐氧化菌)分别占全菌的(16±3)%,(8±3)%,(7±3)%和(3±1)%,其保证了系统除磷、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性能.此外,系统好氧段存在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是实现低C/N(<3)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SNED) 反硝化除磷(DnPR) 碳氮比(C/N) 聚磷菌(PAOs) 反硝化聚糖菌(D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污水厂移动床生物膜工艺的设计与运行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玮 郑临奥 +3 位作者 白华清 陈谦 周家中 杨华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6-131,134,共7页
介绍了某污水厂新建工程,设计规模60×10^3m^3/d,采用改良A2O-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占地仅为0.31 m^2/(m^3·d)。在水质水量冲击且碳源不足(BOD5/ρ(TN)=2.21)的情况下,出水COD和NH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79±... 介绍了某污水厂新建工程,设计规模60×10^3m^3/d,采用改良A2O-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占地仅为0.31 m^2/(m^3·d)。在水质水量冲击且碳源不足(BOD5/ρ(TN)=2.21)的情况下,出水COD和NH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1.79±3.71) mg/L、(0.49±0.89)、(10.27±2.30)、(0.25±0.09) mg/L,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反硝化小试表明,延长缺氧HRT可提高原水中慢速碳源利用率,强化脱氮效果。沿程试验表明,好氧区TN去除率为9.56%,缺氧区TP去除率为42.15%,发生了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和反硝化除磷(DPR)现象,为低C/N下的高效脱氮除磷提供了合理解释。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悬浮载体生物膜中硝化细菌相对丰度为6.69%,为活性污泥的6.6倍,生物膜中反硝化菌相对丰度为7.95%,同时在污泥中检测到相对丰度较高的具备反硝化除磷功能的菌种属,为污水厂SND和DPR现象提供了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新建 同步硝化反硝化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