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inversion of target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BRDF
1
作者 GU Xiansong FU Qiang +4 位作者 WANG Liya LIU Xuanwei FAN Xinyu DUAN Jin LI Yingc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073-1083,共11页
Imaging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obtain target information.The traditional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mainly collects the intensity information and spectral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to realize the classif... Imaging detec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obtain target information.The traditional imaging detection technology mainly collects the intensity information and spectral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to realiz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arget.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due to the mixed scenario,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arget recognition.Compared with intensity detection,the method of polarization detec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ground object target recognition(such as the camouflage target).In this paper,the reflection mechanism of the target surface is studied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and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the reflected signal and the target surface parameters.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 test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and the target surface parameters are retriev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DOP)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tection zenith angle and azimuth angle.The(DOP)of the target is the smallest in the direction of light source incidence and the largest in the direction of specular reflection.Different materials have different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By comparing their DOP,target classification can b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ization detection polarization degree zenith angle azimuth angle target clas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ht polarization and color from guided‐mode resonance filter
2
作者 Zhibin Ren Yahui Sun +2 位作者 Jiasheng Hu Mengsi Li Kaipeng Zhang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52-1055,共4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ed light of a 1-D guided-mode resonance filter(GMRF)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A triple-layer GMRF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under non-polarized light 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flected light of a 1-D guided-mode resonance filter(GMRF)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A triple-layer GMRF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under non-polarized light illumination.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lectance spectra of TE and TM polarizations can be changed by altering the fill factor f of the GMRF.Moreover,by calculating the color of the reflected light with the chromaticity theory,we find that the color of reflected light becomes pure when f is 0.9.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or and polarization degree of the reflected light of a GMRF are tunable by altering the fill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工程》 英文摘要 期刊 编辑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具有极化和空模自由度的单光子的半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协议
3
作者 叶天语 叶腾琦 +1 位作者 马鹏辉 李霞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73,共16页
为了使位于网络上不同节点的通信方利用半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整体上组成一个安全的半量子密钥分配网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具有极化和空模自由度的单光子的半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协议。该协议只需单光子而非量子纠缠态作为量子资源,只需进行... 为了使位于网络上不同节点的通信方利用半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整体上组成一个安全的半量子密钥分配网络,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具有极化和空模自由度的单光子的半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协议。该协议只需单光子而非量子纠缠态作为量子资源,只需进行单光子测量,且无须量子纠缠交换操作、量子延迟线以及哈达玛操作。在该协议中,一个拥有完全量子能力的参与者与每个半量子参与者建立不同密钥,同时又帮助每2个相邻半量子参与者建立不同密钥。该协议可被应用于半量子求和、半量子隐私比较和半量子秘密共享,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于对具有极化和空模自由度的单光子进行制备、测量和施加酉操作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是很容易实现的,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量子密码 半量子密钥分配网络 单光子 极化自由度 空模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金属表面红外辐射偏振特性研究
4
作者 杨晨南 付跃刚 +3 位作者 欧阳名钊 原帅 贺文俊 赵宇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57-1565,共9页
偏振特性是光场中除强度与光谱之外的又一维重要特性,在目标识别、军事侦察和红外目标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航天发动机、高速飞行器等人造物体通常温度可以达到几百摄氏度,因此具有高温自辐射特性。然而,高温情况下目标的... 偏振特性是光场中除强度与光谱之外的又一维重要特性,在目标识别、军事侦察和红外目标探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航天发动机、高速飞行器等人造物体通常温度可以达到几百摄氏度,因此具有高温自辐射特性。然而,高温情况下目标的红外偏振特性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缺乏针对不同金属表面在较高温度下的偏振特性的深入探索。为了研究高温金属表面的辐射偏振特性,采用基于微面元理论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结合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特性,系统性地建立了基于金属自发辐射能量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与红外辐射偏振度的数学模型。通过推导与计算,分析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和温度条件下,金属对红外辐射线偏振度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金属表面的粗糙度越大,偏振度越低;相反,在相同粗糙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偏振度逐渐增加。同时利用LGC6122型长波红外相机与WP25M-IRC红外线栅偏振片,对金属铁和45号钢进行了在8~14μm波段内的目标自发辐射偏振热成像,获取了150、200、250、300、400和500℃下的长波红外线偏振度数据。针对实验观测而言,受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影响,金属表面温度与其光谱积分偏振度呈正相关状态,温度越高,光谱积分偏振度越大。同时随着观测角度的增加,偏振度也逐渐增大,在70°~80°范围内达到峰值。该研究成果旨在提升红外目标检测等应用中热成像和光学传感技术的精度和其可靠性,并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复杂环境下的红外探测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偏振特性 高温金属 偏振度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波段大气偏振态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智兴 勾万祥 +2 位作者 佟帅 张梦瑶 李崇辉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大气偏振态研究是开展偏振探测、偏振遥感、偏振成像等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相较于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大气偏振态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研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验验证.为此,本文采用短波红外图像传感器、红外镜头、红外偏振片、红外滤... 大气偏振态研究是开展偏振探测、偏振遥感、偏振成像等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相较于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大气偏振态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研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验验证.为此,本文采用短波红外图像传感器、红外镜头、红外偏振片、红外滤光片等搭建了近红外波段大气偏振测量系统,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对全天空900~1700 nm近红外波段大气偏振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近红外波段大气呈现稳定偏振模式,其中大气偏振角分布稳定性明显优于大气偏振度分布;大气偏振模式与瑞利散射表征模型符合较好,全天区83%的点位模型偏振角误差小于10°,79%点位模型偏振度误差小于0.1,依托瑞利散射表征模型可有效预测各方位大气偏振态.此外,全天区大气整体偏振度不高,均值为0.13,正午时段仅为0.1,与以往文献理论推导和假设存在差异,偏振滤光技术是否适用于白昼目标探测应结合具体应用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偏振模式 瑞利散射 近红外 偏振度 偏振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OP数值搜索的偏振模色散补偿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必成 盛赛斌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7-30,共4页
根据光域动态反馈的PMD补偿方案中在线测量的偏振度波动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最优DOP数值的PMD补偿控制算法。此算法在以变步长精确搜索全局最值的基础上,采用近似定步长的搜索策略,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区域,得到全局最优DOP数值,从而... 根据光域动态反馈的PMD补偿方案中在线测量的偏振度波动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最优DOP数值的PMD补偿控制算法。此算法在以变步长精确搜索全局最值的基础上,采用近似定步长的搜索策略,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区域,得到全局最优DOP数值,从而较好地补偿高速光纤链路中的PMD。将此算法用于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的仿真中,能够使训练后的网络达到最小网络误差,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良好的搜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模色散 偏振度 色散补偿 补偿算法 网络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P监测的PMD补偿的实现与性能分析
7
作者 陈颖 朱奇光 李志全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9-83,共5页
针对偏振模色散(PMD)限制光纤通信系统向高速率和长距离发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度(DOP)监测的PMD动态自适应补偿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法根据DOP与差分群时延(DGD)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算法实现DOP最佳值的搜索和跟踪,由DOP的变化... 针对偏振模色散(PMD)限制光纤通信系统向高速率和长距离发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度(DOP)监测的PMD动态自适应补偿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法根据DOP与差分群时延(DGD)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算法实现DOP最佳值的搜索和跟踪,由DOP的变化反映PMD的大小及其补偿效果,采用调节偏振控制器波片的角度和可变时延线,调整两基本偏振态,不断优化DOP使其趋于最佳值,构建了闭环补偿系统。实验结构表明,发生裂化的信号波形得到了有效恢复,眼图张开度得到明显改善。实验中,系统的补偿响应时间约为110ms,补偿后信号的误码率为3.59e-16,达到了系统对传输误码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技术 偏振模色散补偿 偏振度 差分群时延 偏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光背景下主动偏振成像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浩东 许家伟 +6 位作者 张健 吴洪波 王超 刘壮 战俊彤 李英超 付强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5-1086,共12页
针对传统光电探测方法在强光背景下目标探测对比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照明的主动偏振成像方法。首先构建激光入射双向反射分布模型、激光入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模型以及激光照明的目标表面偏振度模型,并分析3种典型目标材料... 针对传统光电探测方法在强光背景下目标探测对比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照明的主动偏振成像方法。首先构建激光入射双向反射分布模型、激光入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模型以及激光照明的目标表面偏振度模型,并分析3种典型目标材料偏振特性与束散角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在暗室可控条件下开展逆光观测实验,验证目标偏振特性受激光束散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强光背景下主动偏振成像目标对比度与传统被动强度成像相比提升了86.11%,不同束散角下不同目标材料的可见光偏振特性间存在差异,金属材质相对于非金属材质的线偏振度提升更高,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在室外开展太阳逆光观测实验,验证了研究方法在室外高强光、远距离下依旧具有适用性。本研究为提升强光背景下的目标精准感知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束散角 强背景光 可见光偏振特性 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迹卡尔曼滤波估计空间目标特征信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燕 汶德胜 +1 位作者 易红伟 殷勤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837-8842,共6页
为了加强对空间目标,尤其是非合作目标的探测监视,空间目标的各种特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对空间目标的位置、速度、姿态、角速度和材料复折射率5种状态参数进行了反演估计。利用观测角度、光度和偏振度数据作为... 为了加强对空间目标,尤其是非合作目标的探测监视,空间目标的各种特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对空间目标的位置、速度、姿态、角速度和材料复折射率5种状态参数进行了反演估计。利用观测角度、光度和偏振度数据作为观测值估计目标的状态,基于位置与速度运动学模型和姿态与角速度动态模型,完成5种状态的时间演化,实现了对5种状态参数的联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设置合理的状态初始值、状态方程和测量方程噪声,5种状态参数误差均能合理收敛,无迹卡尔曼滤波能够较好地预测空间目标的5种特征参数,同时也验证了观测角度、光度和偏振度数据可以用于反演空间运动目标的5种非直接观测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迹卡尔曼滤波 观测角度 光度 偏振度 状态方程 测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引导偏振度估算的图像去雾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万春 张焱 +2 位作者 张景华 凌峰 李顺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1-2024,共14页
雾或霾天气下,大气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造成光学图像细节弱化,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图像分析与处理任务.现有去雾算法存在去雾后图像信息丢失、产生模糊、天空区域过增强等问题.本文从偏振视角与暗通道先验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透射... 雾或霾天气下,大气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造成光学图像细节弱化,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图像分析与处理任务.现有去雾算法存在去雾后图像信息丢失、产生模糊、天空区域过增强等问题.本文从偏振视角与暗通道先验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透射光梯度特征引导的目标偏振度估算算法,用于图像去雾.通过偏振图像获取场景与大气的偏振信息;再以暗通道先验算法估计的直接透射光强的梯度特征为引导,估算目标偏振度;将估算的目标偏振度转为大气光强,经过原理性约束与引导滤波,得到优化的大气光强,进一步求解去雾图像与优化的目标偏振度.定性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去雾后,图像具有良好的平滑度,且克服了现有去雾算法存在的可见性弱、去雾残留、天空区域过增强等问题;定量实验表明:本文算法既不会造成图像信息丢失,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噪声或模糊.综合对比9种具有代表性的去雾算法,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细节恢复能力、图像熵提升能力以及色调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去雾 偏振图像 暗通道先验 偏振度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海雾环境的偏振光传输特性分析
11
作者 谢国芳 段锦 +4 位作者 王佳林 付强 张肃 战俊彤 秦语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8,共12页
海雾中的粒子在垂直向上对流层中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状态,根据海洋大气环境的特征,对海雾环境粒子分布进行分层划分,进而分析偏振光通过多层海雾环境后偏振度的变化规律。首先建立多层蒙特卡洛仿真模型,分析光子透过多层介质与粒子发生碰... 海雾中的粒子在垂直向上对流层中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状态,根据海洋大气环境的特征,对海雾环境粒子分布进行分层划分,进而分析偏振光通过多层海雾环境后偏振度的变化规律。首先建立多层蒙特卡洛仿真模型,分析光子透过多层介质与粒子发生碰撞后的散射规律,并且基于环境湿度这一因素对介质粒子半径比和折射率的影响,对原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不同湿度对粒子物理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湿度增加与偏振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设计并搭建了适用于光传输检测的多层海雾模拟系统,实现对海雾环境的分层复制模拟,并进行了450 nm、532 nm和671 nm可见光波段激光传输测试。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针对相同偏振态的不同入射光波长来说,671 nm波长的偏振度普遍高于450 nm和532 nm波长的偏振度,并且随着湿度的增加,波长越长的光的偏振度优势越明显;针对同一波长的不同偏振态来说,圆偏振光的偏振度普遍高于线偏振光的偏振度,并且随着湿度的增加,圆偏振光与线偏振光的偏振度差异将更为明显。最后对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两者的符合度普遍高于84%,说明在湿度较大的海雾环境中,较长波长的圆偏振光拥有更优异的保偏特性,更加适用于复杂海雾环境下的光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传输 海雾模拟系统 多层蒙特卡洛 散射传输 环境湿度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DF可见光偏振成像技术的海面溢油油种识别研究
12
作者 刘双 马毅 +3 位作者 李英超 姜宗辰 杜凯 王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4,共14页
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判断溢油种类,为溢油事故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利用BRDF多角度测量装置和可见光偏振相机对不同油种和清洁海水进行观测,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筛选出最佳观测Stokes参量和对应观测几何,构建了清洁... 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判断溢油种类,为溢油事故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利用BRDF多角度测量装置和可见光偏振相机对不同油种和清洁海水进行观测,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筛选出最佳观测Stokes参量和对应观测几何,构建了清洁海水和不同油种数据集,并建立了基于BRDF偏振特征的DBN溢油油种识别模型。研究发现,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相对方位角–60°、0°、–30°组合时油种识别效果较好,光源天顶角和相机观测角二者在接近±50°时识别效果较好;多次重复实验显示,海水、原油、重油、汽油、柴油、棕榈油的最优识别率分别为90%、86.27%、84%、80.44%、82.08%和82%;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所建立的油种识别模型,对于海面溢油种类区分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种识别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偏振 观测几何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天空偏振光视频采集实验装置设计与应用
13
作者 郭银景 杜春晓 +2 位作者 孔芳 阮耀煌 石浩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水下天空偏振信息的获取是水下潜航器实现偏振光导航的重要基础,为此搭建一种水下偏振相机采集天空偏振分布的实验装置,用于采集天空光经过水面折射后的水下偏振分布。实验装置分为防水外壳和偏振光传感器两部分。防水外壳的设计主要从... 水下天空偏振信息的获取是水下潜航器实现偏振光导航的重要基础,为此搭建一种水下偏振相机采集天空偏振分布的实验装置,用于采集天空光经过水面折射后的水下偏振分布。实验装置分为防水外壳和偏振光传感器两部分。防水外壳的设计主要从材质、质量和密闭性考虑,偏振光传感器的核心是通过程序实现工控机控制偏振相机拍摄0°、45°、90°、135°的偏振图像和斯托克斯的4个矢量图像。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相关算法计算偏振角、偏振度和偏振方位角。结果表明,偏振度和偏振角在太阳子午线上呈对称分布,太阳附近的偏振度最小,并以环状向外增大。该装置采集的数据能够有效提取太阳的方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天空偏振信息 偏振相机 偏振角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目偏振相机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试验装置
14
作者 郭银景 崔振浩 +2 位作者 王锋 孔芳 石浩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提高天空偏振模式探测的稳定性,该文通过分析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和Stokes矢量解析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目偏振相机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试验装置。该装置克服了传统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装置低效和密封性差的问题,适用于雨天和海面的偏... 为提高天空偏振模式探测的稳定性,该文通过分析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和Stokes矢量解析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目偏振相机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试验装置。该装置克服了传统的天空偏振模式探测装置低效和密封性差的问题,适用于雨天和海面的偏振光探测工作。三目偏振相机的偏振角度为0°、60°、120°,通过求解Stokes矢量解可求出目标观测点处的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DOP)和偏振方位角(angle of polarized elevation,AOE),分析了天空偏振模式图中AOE和DOP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DOP和AOE关于中性点呈有规律的对称分布,该装置能有效探测天空偏振模式,为偏振导航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偏振模式 Stokes矢量 偏振度 偏振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调制干涉光谱成像仪偏振度测试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燕 计忠瑛 +2 位作者 高静 白清兰 相里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5-1207,共3页
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值搜索法,利用太阳模拟器(波长范围:250mm^2500mm),准直镜(焦距:120mm)和偏振片(消光比:1/500)对空间调制干涉光谱成像仪的偏振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偏振片的消光比以及准直镜自身的偏振度是影响空间调制干... 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极值搜索法,利用太阳模拟器(波长范围:250mm^2500mm),准直镜(焦距:120mm)和偏振片(消光比:1/500)对空间调制干涉光谱成像仪的偏振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偏振片的消光比以及准直镜自身的偏振度是影响空间调制干涉光谱成像仪偏振度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度 定标 极值搜索 光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目标探测实验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伟力 王霞 +2 位作者 金伟其 李福文 曹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前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外偏振成像实验,以支撑红外偏振成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基于高灵敏度的中波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针对特定场景中的典型目标,开... 目前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外偏振成像实验,以支撑红外偏振成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基于高灵敏度的中波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针对特定场景中的典型目标,开展了红外偏振成像实验,获得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成像规律,并基于HSV颜色空间对偏振信息图像进行了融合再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波偏振热成像可突出光滑表面的轮廓及金属与水泥构件等的差异,有利于对隐藏目标和伪装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利用彩色图像融合方法融合热辐射强度、偏振度和偏振角图像是一种可行的偏振图像再现方式,能够综合反映偏振热成像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偏振成像 偏振度 偏振角 Stokes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偏振遥感探测方式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立刚 洪津 +2 位作者 乔延利 孙晓兵 汪元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84-2387,共4页
检偏器的角度误差是影响偏振遥感探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许多高精度定量化偏振遥感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检偏器(0°,60°,120°)放置的测量系统中,当入射光偏振角接近于0°或180°时偏振测量易产生最大误差值... 检偏器的角度误差是影响偏振遥感探测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许多高精度定量化偏振遥感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检偏器(0°,60°,120°)放置的测量系统中,当入射光偏振角接近于0°或180°时偏振测量易产生最大误差值,而偏振角接近30°,90°和150°时,偏振度的测量具有很高的精度;在检偏器(0°,45°,90°)放置方式中,偏振角接近45°的光束测量易具有最大误差值,而偏振角接近于0°,90°和135°时,角度误差对偏振度测量精度的影响很小。除了个别偏振角外,对高偏振度入射光束的偏振测量通常具有较大的偏振测量误差。因此,引进线偏振光的平均偏振度测量精度描述偏振测量装置的优劣,结果表明检偏器(0°,60°,120°)放置方式优于检偏器(0°,45°,90°)放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遥感 偏振精度 检偏器 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偏振光测量系统的设计(英文) 被引量:17
18
作者 崔岩 曹楠楠 +2 位作者 褚金奎 赵开春 王体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31-1435,共5页
根据一束光的偏振特性可以由斯托克斯矢量来表征的原理,设计搭建了一种天空偏振光测量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赤道仪、光纤光谱仪和配备了可旋转偏振片的改进式天文望远镜组成,在400~900nm的光谱分辨率为1.4nm。赤道仪经过标定后可以实... 根据一束光的偏振特性可以由斯托克斯矢量来表征的原理,设计搭建了一种天空偏振光测量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赤道仪、光纤光谱仪和配备了可旋转偏振片的改进式天文望远镜组成,在400~900nm的光谱分辨率为1.4nm。赤道仪经过标定后可以实现0~180°方位角以及0~90°高度角的调整,角度分辨率为2.5°。系统的光学全视场为4.5°,使用该系统可以测量全天空的光强辐射度、偏振度以及偏振方位角。由标定结果可知,系统光强测量的重复率在450~500 nm为99 %,在500~900 nm为(95±3)%;在400 ~750nm偏振度测量误差<2 %,在475nm处达到1.2 %。偏振方位角的测量误差<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偏振光 偏振光测量 斯托克斯矢量 偏振度 瑞利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海洋表面的太阳耀光偏振辐射特性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陈兴峰 顾行发 +3 位作者 程天海 李正强 余涛 谢东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48-1653,共6页
由于镜面反射的原因,海洋表面呈现反射强烈的太阳耀光。水体本身属于低反射率的暗目标,太阳耀光成为水体航空航天遥感图像中的噪声;太阳耀光具有强偏振的特点,经过计算可以作为评价在轨传感器偏振指标的替代定标标准光源;也可以用来计... 由于镜面反射的原因,海洋表面呈现反射强烈的太阳耀光。水体本身属于低反射率的暗目标,太阳耀光成为水体航空航天遥感图像中的噪声;太阳耀光具有强偏振的特点,经过计算可以作为评价在轨传感器偏振指标的替代定标标准光源;也可以用来计算气体成分或者反演气溶胶参数。无论是去除噪声还是获取标准光源,都需要精确计算其辐射特性物理参数。文章首先采用Cox&Munk模型建立真实海洋表面的三维场景,根据考虑偏振的菲涅尔反射定律,推导了太阳耀光偏振辐射模型,并分析了天顶角、太阳-观测相对方位角、风速、风向等参数对反射率及偏振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太阳耀光偏振辐射特性分析为偏振定量遥感中计算太阳耀光相关参数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光 偏振 遥感 海洋表面 线偏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振遥感识别低反射率伪装网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朝阳 程海峰 +1 位作者 陈朝辉 郑文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偏振遥感是一种新型的侦察手段,具有传统遥感所不具备的优点,是研究大气与地面目标的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伪装目标的偏振散射特征,在光学与红外波段测量了三色迷彩伪装网的偏振参数.研究发现,在探测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伪装网散射光的偏振... 偏振遥感是一种新型的侦察手段,具有传统遥感所不具备的优点,是研究大气与地面目标的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伪装目标的偏振散射特征,在光学与红外波段测量了三色迷彩伪装网的偏振参数.研究发现,在探测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伪装网散射光的偏振度受入射角度和表面反射率的影响较大.入射角增大,伪装网散射光的偏振度也随之增大;表面反射提高,其散射光的偏振度降低.偏振度成像可以增强低反射区域的亮度和对比度,而偏振角成像对伪装网的外形特征非常敏感,偏振遥感对复杂背景中的低反射率伪装目标识别具有独特优势,对军事伪装目标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遥感 伪装网 偏振度 偏振角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