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除霜除雾机制及影响因素探究
1
作者 严金霞 张坤 +1 位作者 向世林 邢庆远 《时代汽车》 2025年第3期22-24,共3页
本文主要探究汽车除霜除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汽车车窗除霜除雾的工作原理,探讨了汽车除霜除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对汽车除霜除雾性能研发的新方向。
关键词 汽车 除霜 除雾 工作原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列车司机室前窗区域流场的送风策略研究
2
作者 高俊帅 于德壮 +2 位作者 张玉琼 高广军 伍钒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9-589,共11页
寒冷环境下高速列车司机室前窗结霜会导致驾驶员视野不佳,而司机室前窗内表面的流场则是表征前窗除霜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优化高速列车司机室的送风策略,增大前窗内表面的风速及高风速区覆盖率,基于实车试验结果,建立高速列车司机室内流... 寒冷环境下高速列车司机室前窗结霜会导致驾驶员视野不佳,而司机室前窗内表面的流场则是表征前窗除霜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优化高速列车司机室的送风策略,增大前窗内表面的风速及高风速区覆盖率,基于实车试验结果,建立高速列车司机室内流场的数值仿真模型,在满足司机室内热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改进送风风道结构,分析了前窗左右两侧出风口送风量、主/副驾驶员前窗视野区表面风速覆盖率以及表面平均温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1通过将前窗送风通道直径从60 mm扩大至106 mm,提高了前窗出风口流量,将更多热气流输送至前窗表面,前窗左右送风通道的流量分别为原始方案的3.57倍和3.56倍,与此同时,主/副驾驶员前窗视野区域的平均温度上升了1.03%和1.20%。此外,在优化方案1的基础上,优化方案2通过增加前窗出风口长度和缩短出风口宽度,进一步提高了前窗出风口流速与气流分布的均匀性,相比于原方案,主/副驾驶员前窗视野区流速大于1.5 m/s区域的占比分别从21.16%和21.69%上升至82.48%和80.84%,前窗表面的温度分布也更加均匀,主/副驾驶员前窗视野区域的温度变异系数分别由12.63%和20.68%降至7.70%和7.21%。此外,3种送风方案下,司机头部附近0.05 m范围内的平均流速大小低于0.3 m/s,舒适区内的平均流速均处于允许风速范围内(0.025~0.4 m/s),司机舒适区风速满足标准要求。本研究提出的送风策略大幅提升了高速列车司机室前窗内表面的高风速区覆盖率,为探索前窗表面除霜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数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司机室 前窗 数值模拟 送风优化 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理论最佳除霜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向龙 杨浩 +3 位作者 罗宸 胡广 刘泽澎 周茂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7-414,共8页
为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结霜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为验证该公式有效性,针对某厂家的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进行不同工况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80%,对应的空气干球... 为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结霜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为验证该公式有效性,针对某厂家的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进行不同工况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80%,对应的空气干球温度-4~4℃的温度区间的实验测试。通过测试不同状态下的实际除霜量与“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计算的理论除霜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相对误差较小,保持在±10%以内,该公式对霜层后期的预测值较为准确,可作为设计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能够空气源热泵融霜时间控制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补气增焓 除霜 传热特性 最佳除霜量 结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鹏 赵靖怡 李朝阳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4期97-104,共8页
综述国内外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对快速除霜和除霜兼顾制热能力等需求以及近些年相变蓄能技术的发展,介绍常规除霜方法的改进措施及目前研究热点,如补气除霜、不停机除霜、超声波除霜和智能除霜等技术。研究发现,研究... 综述国内外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对快速除霜和除霜兼顾制热能力等需求以及近些年相变蓄能技术的发展,介绍常规除霜方法的改进措施及目前研究热点,如补气除霜、不停机除霜、超声波除霜和智能除霜等技术。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对常规除霜技术的完善一直没有停止,目前在兼顾室内舒适度的同时,空气源热泵除霜效率的提高与系统复杂度、技术要求、成本以及能耗等方面增加的矛盾仍然有待解决。快速除霜和制热不停机除霜是空气源热泵未来除霜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除霜 制热 快速除霜 不停机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多台室外机并联轮换除霜实验研究
5
作者 牛建会 梁征 +2 位作者 刘福生 马国远 冯连元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6,共9页
设计并搭建了多台室外机并联空气源热泵实验系统,采用热液过冷对室外机进行轮换除霜。实验研究在不同室外温、湿度条件下系统制热性能随结、除霜的变化特点,并与热气旁通轮换除霜对比。结果表明:热液过冷轮换除霜效果良好,当室外侧空气... 设计并搭建了多台室外机并联空气源热泵实验系统,采用热液过冷对室外机进行轮换除霜。实验研究在不同室外温、湿度条件下系统制热性能随结、除霜的变化特点,并与热气旁通轮换除霜对比。结果表明:热液过冷轮换除霜效果良好,当室外侧空气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90%时,最佳开始除霜时间为30 min,系统制热量由无霜时的9.87 kW降至开始除霜时的8.71 kW,制热COP由无霜时的3.73降至开始除霜时的3.36。不同湿度工况下运行除霜时,系统制热量及制热COP最小值可达5.42 kW、2.28。与旁通20%热气除霜相比,热液过冷轮换除霜平均制热量提升13.8%、制热COPC提升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热液除霜 热气除霜 制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二级压缩多联机严寒地区供暖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晓萌 魏文哲 倪龙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为了推动多联机在严寒地区的应用,在哈尔滨搭建了一个准二级压缩多联机实验台,采用根据室外温度分段控制压缩机吸气状态的控制策略,进行了91天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控制策略,实验机组在整个测试期间均可以稳定运行,最高排气温度... 为了推动多联机在严寒地区的应用,在哈尔滨搭建了一个准二级压缩多联机实验台,采用根据室外温度分段控制压缩机吸气状态的控制策略,进行了91天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控制策略,实验机组在整个测试期间均可以稳定运行,最高排气温度为90.6℃,季节性能系数为2.40,且室内温度能够满足供暖需要;导致机组在严寒地区制热量不足的主要因素是误除霜,而不是室外低温,误除霜引起的最大逐时制热量不足率为24.31%,而室外低温环境只有7.74%;在室外温度为-22.5~7.5℃时实验机组的供暖效果较好,室外温度低于-22.5℃时存在制热量不足;因严寒地区的机组选型较大且受压缩机最低频率限制,故在室外温度高于7.5℃时,机组存在频繁启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机 准二级压缩 供暖性能 低温供暖 严寒地区 补气 误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表面融霜滞留液滴的蒸发特性
7
作者 汪峰 戴飞 杨卫波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7,共6页
为揭示翅片表面融霜滞留液滴的蒸发特性,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液滴尺寸、基底润湿性和倾斜角度、加热温度等因素影响下翅片表面融霜滞留液滴的蒸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普通铝翅片表面的液滴蒸发模式为恒定接触直径和混合模式,钉扎现象明... 为揭示翅片表面融霜滞留液滴的蒸发特性,通过可视化实验研究了液滴尺寸、基底润湿性和倾斜角度、加热温度等因素影响下翅片表面融霜滞留液滴的蒸发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普通铝翅片表面的液滴蒸发模式为恒定接触直径和混合模式,钉扎现象明显,而疏水翅片表面为恒定接触角和混合模式,无钉扎现象,且蒸发耗时更长;液滴在普通翅片表面的蒸发耗时随翅片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少,倾斜角度越大,液滴蒸发时的脱钉现象越早发生;液滴初始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温度从30℃升至40℃,液滴的蒸发耗时缩短60%。此外,液滴初始体积越大,其蒸发耗时越长,但蒸发模式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翅片 融霜滞留液滴 蒸发 钉扎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结霜特性及性能仿真研究
8
作者 龚光彩 安劲霖 +1 位作者 张明发 胡文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49,共8页
以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理想最小防融霜补热量和结霜量无量纲关联式的空气源热泵动态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验证其精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环境参数对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置式与跨越... 以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理想最小防融霜补热量和结霜量无量纲关联式的空气源热泵动态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验证其精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环境参数对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置式与跨越式系统蒸发器换热系数要高于前置式与传统电辅热系统,霜层厚度更小,分布更均匀;当相对湿度一定时,蒸发器换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空气温度不变时,换热系数随相对湿度的下降而减小,霜层更均匀;温度对蒸发器换热系数的影响比相对湿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蒸发器 动态模型 仿真模拟 防融霜装置 结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作用下平直翅片管结霜初期微液滴运动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关维娟 陈清华 +3 位作者 张斌 季家东 王建刚 刘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161,共7页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在低温高湿环境中工作极易发生结霜现象,造成能耗增加、故障率升高,而对结霜初期的微液滴施加振动作用可以加速微液滴的滑落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结霜的效果。对结霜前期微液滴的生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文献值验...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在低温高湿环境中工作极易发生结霜现象,造成能耗增加、故障率升高,而对结霜初期的微液滴施加振动作用可以加速微液滴的滑落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结霜的效果。对结霜前期微液滴的生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文献值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然后利用不同时刻的微液滴数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不同振动频率作用下微液滴的运动特性,最后搭建试验平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体积的微液滴对应的最优振动频率有所不同,当微液滴体积较小时,较高的振动频率使微液滴在基管壁面来回振荡,不易滑落,当微液滴体积较大时,较高的振动频率有利于微液滴克服壁面摩擦力,有利于液滴滑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系统 平直翅片管 微液滴生长 振动抑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霜工况影响下空气源热泵机组频率控制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立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融霜工况下,由于外部环境温度低,机组内部的水箱和管路可能会结霜,导致传热效率下降、能耗增加,使得频率控制不精准。为此,设计融霜工况影响下空气源热泵机组频率控制系统。设计PLC频率控制结构、频率控制中央处理器与... 空气源热泵机组在融霜工况下,由于外部环境温度低,机组内部的水箱和管路可能会结霜,导致传热效率下降、能耗增加,使得频率控制不精准。为此,设计融霜工况影响下空气源热泵机组频率控制系统。设计PLC频率控制结构、频率控制中央处理器与PID控制阀门,联合控制热源侧水泵变频。计算机组结霜量,获取换热器的有效集热量。基于分段调节思想,利用计算机调整侧水泵出水量和调节参数,计算融霜启动调频速度。由实验结果可知,所设计系统在不同融霜工况下控制效果与实际最为接近,控制结果误差最大仅为0.1 Hz,能够实现精准控制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霜工况 空气源热泵机组 频率控制 融霜停止段 融霜启动段 分段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霜层测量的空气源热泵除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边雅丽 马国远 +2 位作者 曹瑞林 杜锟 许树学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1期134-141,共8页
空气源热泵的高效除霜是技术难题,准确测量霜层厚度可为除霜控制提供最可靠依据。总结和分析了现有基于霜层测量的除霜技术手段,包括数字千分尺、游标尺、扫描探针显微镜、激光测厚、中子射线、光电转换、传感器、图像处理、声学信号和... 空气源热泵的高效除霜是技术难题,准确测量霜层厚度可为除霜控制提供最可靠依据。总结和分析了现有基于霜层测量的除霜技术手段,包括数字千分尺、游标尺、扫描探针显微镜、激光测厚、中子射线、光电转换、传感器、图像处理、声学信号和人工智能等,对其各自优势及局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空气源热泵基于霜层测量的除霜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除霜控制 霜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热泵室外换热器积灰特性与除灰技术研究现状
12
作者 李懂明 刘妮 陈阳君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10-17,56,共9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室外侧换热器积灰现象,综述了不同因素对积灰程度及系统运行的影响。在分析积灰机理的基础上,发现影响换热器积灰特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内部因素(翅片类型、翅片间距、管排数)和外部因素(运行工况、空气流速、灰尘粒径... 针对空气源热泵室外侧换热器积灰现象,综述了不同因素对积灰程度及系统运行的影响。在分析积灰机理的基础上,发现影响换热器积灰特性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内部因素(翅片类型、翅片间距、管排数)和外部因素(运行工况、空气流速、灰尘粒径及浓度、灰尘种类)。总结了当前主要的除灰技术,得出结化霜除灰相对经济有效。提出当前有必要研究换热器在积灰条件下结化霜过程的微观特征及其机理,以及化霜除灰时霜层裹挟灰尘层的流动机制,为未来研发抑制换热器表面灰尘生长及除灰的先进技术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积灰特性 除灰 化霜 空气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库冷风机融霜方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雪菲 陈建平 黄广峰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阐述用于冷库冷风机融霜的热气融霜、水冲霜、电热融霜的工作原理,在相同运行工况下,从初投资、运行成本、融霜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热融霜冷风机初投资最低,约为热气融霜的60%,水冲霜的80%;热气融霜冷风机运行成本约为... 阐述用于冷库冷风机融霜的热气融霜、水冲霜、电热融霜的工作原理,在相同运行工况下,从初投资、运行成本、融霜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热融霜冷风机初投资最低,约为热气融霜的60%,水冲霜的80%;热气融霜冷风机运行成本约为电热融霜冷风机的40%~50%,水冲霜冷风机的1.2~1.4倍;水冲霜融霜效果最好。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冷库冷风机给出融霜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冷风机 热气融霜 水冲霜 电热融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低温热水主动抑霜增效的蒸发器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14
作者 夏雨萍 罗会龙 +1 位作者 赵洪超 王鑫宇 《能源工程》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工况下运行时存在的缺陷,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设计了一种在蒸发器迎风侧部分,增设热回水管道的主动抑霜增效的空气源热泵;以系统中蒸发器部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比分析了管间距、翅片间距、管...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工况下运行时存在的缺陷,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设计了一种在蒸发器迎风侧部分,增设热回水管道的主动抑霜增效的空气源热泵;以系统中蒸发器部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比分析了管间距、翅片间距、管型及管排数对普通管式翅片蒸发器与提出的新型蒸发器空气侧性能变化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流域内,新型蒸发器的流域内整体温度上升,流阻无变化,出口温度较普通型蒸发器至少高2℃;综合考虑管间距、翅片间距、管型及管排数的影响后,可选择较小管间距、1.5mm的翅片间距、前椭后圆管型组合多排数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蒸发器 主动抑霜 空气源热泵 流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中热气与电热复合除霜方法的应用
15
作者 何翊诚 何敏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5期34-35,38,共3页
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在冬季制热时,室外换热器易结霜。为保障热泵空调在不影响车辆性能及舒适度的前提下正常运行,文章提出了复合除霜系统的设计:初期利用热气旁通法除霜,压缩机蓄热不足时,切换至电热除霜模式,同时考虑回收电动机废热用... 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在冬季制热时,室外换热器易结霜。为保障热泵空调在不影响车辆性能及舒适度的前提下正常运行,文章提出了复合除霜系统的设计:初期利用热气旁通法除霜,压缩机蓄热不足时,切换至电热除霜模式,同时考虑回收电动机废热用于电热除霜。确定系统参数后,使用AMESim软件进行了空调建模和分析,确定了旁通阀的最佳开度和除霜模式切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热泵空调 复合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双热源热泵供热性能研究及除霜实验
16
作者 高昊天 苑翔 季轩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7-242,共6页
以空气、水为热源,实验研究双热源热泵水冷蒸发器不同水温、水量占比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温控器将水温分为20、30℃两档,通过阀门控制水冷蒸发器水量占比在0%、67%、100%三档,共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 以空气、水为热源,实验研究双热源热泵水冷蒸发器不同水温、水量占比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温控器将水温分为20、30℃两档,通过阀门控制水冷蒸发器水量占比在0%、67%、100%三档,共设置4组不同工况对制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水冷蒸发器进出口温度、制热量变化,研究双热源热泵和单空气源热泵在除霜期的制热量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提升系统制热性能,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其他3种工况下双热源系统运行期间平均能效比分别为2.26、2.61、2.54,相较于单空气源系统提升31.4%、51.7%、47.7%,其中工况2、工况3的系统能效比最高值可达3.04、3.44。温度高、水量占比大的水冷蒸发器对系统的补热作用明显,相同水量下,水温高的系统能效比提升效果好。同时水源的补热作用可改善系统的结霜问题,单空气源系统相较于双热源系统除霜时间长、效果差,在强制除霜的作用下会消耗掉部分系统制热量,导致其能效比低于双热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系统 性能系数 除霜 双热源 水量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文献计量的热泵相变蓄热除霜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17
作者 李红 罗聪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94-100,共7页
结霜问题制约了空气源热泵的应用与发展。基于专利文献计量,以热泵领域节能性能良好的相变蓄热除霜技术作为主题,系统梳理了2001—2022年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分析了申请趋势、申请人分布、申请人国别、外国申请人在中国申请情况、技术... 结霜问题制约了空气源热泵的应用与发展。基于专利文献计量,以热泵领域节能性能良好的相变蓄热除霜技术作为主题,系统梳理了2001—2022年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分析了申请趋势、申请人分布、申请人国别、外国申请人在中国申请情况、技术功效、技术演进情况。格力、美的、松下电器为主要申请人。该领域主要包含蓄热装置内单制冷剂管路、蓄热装置内多制冷剂管路、蓄热装置回收压缩机余热、蓄热装置回收太阳能及蓄热装置结构设计5个技术分支。为了保障室内舒适性,技术研发集中在实现热泵化霜时制热。对于蓄热装置回收压缩机余热技术,可以在相变材料、技术效果等方面与松下电器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专利分析 相变材料 蓄热除霜 蓄热装置 申请人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空调高效舒适技术分析与验证
18
作者 夏光辉 林金煌 +2 位作者 何振健 王晓倩 梁玉林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2期31-37,133,共8页
传统热泵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宽温工况条件下运行能力及能效衰减严重、供热送风“头热脚冷”、除霜期间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导致不舒适、不节能,制约了热泵空调稳定、高效和舒适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压缩技术、送风技术、... 传统热泵空调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宽温工况条件下运行能力及能效衰减严重、供热送风“头热脚冷”、除霜期间室内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导致不舒适、不节能,制约了热泵空调稳定、高效和舒适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压缩技术、送风技术、除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并与传统热泵空调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技术的热泵空调可实现-40~65℃宽温工况下高效运行;供热送风竖直空气温差减小至0.11℃,人体活动区热量利用效率提高7.4%~15.7%;除霜期间室内温度波动减小至0.93℃,除霜效率提升2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空调 宽温工况 竖直空气温差 热量利用效率 温度波动 除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结霜对空气源热泵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孙云龙 李晋文 +1 位作者 刘向伟 李栓柱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0期84-86,90,共4页
根据空气源热泵供暖实际工程运行数据分析了结霜对空气源热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用于供暖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结霜引起机组制热量衰减是空气源热泵运行期间无法避免的问题,正常结霜过程中制热量衰减率为10%~23%,而在... 根据空气源热泵供暖实际工程运行数据分析了结霜对空气源热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用于供暖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结霜引起机组制热量衰减是空气源热泵运行期间无法避免的问题,正常结霜过程中制热量衰减率为10%~23%,而在非正常结霜过程中导致翅片换热器结冰的情况下制热量有较大的衰减,衰减率高达45%,这将造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要消耗更多电能弥补空气源热泵制热量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结霜 除霜 能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立体冷库设计概述
20
作者 陈桂影 《低温与特气》 CAS 2024年第3期27-30,52,共5页
冷库是冷链物流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自动化立体冷库因其高库容率、高分拣效率,及高能效等多种优势而发展的非常迅速。根据立体冷库逐渐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节能极为重要。分析了主要的冷库节能技术手段,优化了保温及断冷桥设计、设备选... 冷库是冷链物流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自动化立体冷库因其高库容率、高分拣效率,及高能效等多种优势而发展的非常迅速。根据立体冷库逐渐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节能极为重要。分析了主要的冷库节能技术手段,优化了保温及断冷桥设计、设备选型等方式,并通过全自动控制实现冷库的节能降耗。以新加坡某超市用全自动立体冷库为例,对全自动立体冷库设计作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立体冷库 节能 热氟融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