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导因素约束的典型西南山地乡村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孔祥媛 汪洋 +4 位作者 李帆 张培华 陈墨多 梅言 张洪睿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为厘清山地乡村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和约束因素,本研究以四川省汉源县为例,基于DEM、LUCC等多源空间数据以及行政村统计数据,通过聚落承载力、粮食承载力和产业承载力分析,构建“聚地产”三元约束视角下土地承载力测评算法,定量分... 为厘清山地乡村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和约束因素,本研究以四川省汉源县为例,基于DEM、LUCC等多源空间数据以及行政村统计数据,通过聚落承载力、粮食承载力和产业承载力分析,构建“聚地产”三元约束视角下土地承载力测评算法,定量分析了案例区域的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结果表明:聚落承载力总体处于盈余状态,盈余村庄139个,占68%,过载村庄64个,占32%。聚落承载力盈余区集中于中部河谷,超载区集中分布在北部中高山区。粮食承载力总体处于临界过载状态,过载村庄116个,占57%,盈余村庄87个,占43%。粮食承载力盈余区分布零散,过载区集中分布在中部河谷区。产业承载力总体处于过载状态,盈余村庄63个,仅占31%,过载村庄140个,占69%。产业承载力盈余区集中在北部,过载区域集中于中部及南部。乡村综合土地承载力呈现过载状态,综合承载指数表明,过载村庄共计180个,占89%,严重超载村庄93个,占46%。承载力受限的基础性自然约束因素集中于地貌条件,各子因素的约束力排序为平均高程(r=-0.58)>起伏度(r=-0.42)>坡度25°以上面积占比(r=-0.40)>局部高差(r=-0.37)。汉源县乡村“聚地产”耦合协调水平高,高耦合阶段的村庄约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1%、村庄数量的68%。处于协调水平的村庄占总数的81%,其中高水平协调的村庄占总数的29%。研究表明,西南山地乡村土地资源承载力受聚落、粮食、产业要素综合影响,针对承载力结果和不同耦合协调影响模式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有利于乡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 粮食 产业 山地乡村 三元耦合约束 四川省 汉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四川省森林火灾时空动态变化及火源分析
2
作者 李娜娜 王甜 +5 位作者 周楷玲 邹秤 潘立 李月波 曹令媛 严刚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基于MODIS数据,结合历史火灾记录资料、林地等数据,对四川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22年,四川省过火林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林火次数呈现减少趋势。近20年间,四川省林火空间分布总体上由分散趋于聚... 基于MODIS数据,结合历史火灾记录资料、林地等数据,对四川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22年,四川省过火林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林火次数呈现减少趋势。近20年间,四川省林火空间分布总体上由分散趋于聚集,集中于川南的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四川省森林火灾主要由烧荒烧炭、小孩玩火和野外吸烟等人为因素引起,占比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过火林地 时空分布 火源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对四川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发展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润凯 郑祥江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 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设计,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政策对四川省民族地区畜牧业绿色转型的影响路径与成效。研究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同时该政策通过促进畜牧业的产业集聚间接加速了绿色发展的进程。为政策优化与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四川民族地区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桤柏混交林潜在适生区预测
4
作者 刘朔 马英 +3 位作者 兰立达 尹忠 罗玉祥 曾雄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基于2017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结合气候、土壤及海拔等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四川省桤柏混交林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AUC平均值为0.930,预测结果非常好。(2)影响四川省桤柏混交林适生区范围... 基于2017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结合气候、土壤及海拔等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四川省桤柏混交林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AUC平均值为0.930,预测结果非常好。(2)影响四川省桤柏混交林适生区范围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等温性、气温年较差、最湿月降水量、平均气温日较差、最暖月最高温,6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6.0%。(3)四川省桤柏混交林潜在适生区面积105172 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21.64%,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盆周区域。其中,高适生区面积15242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盆北及盆东丘陵及低山区;中适生区面积42982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盆中丘陵区及盆周低山丘陵区;低适生区面积46948 km^(2),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丘陵及低山区。本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桤柏混交林经营规划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桤木 混交林 潜在适生区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甘洛铅锌矿集区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宇 杨永峰 +7 位作者 柳维 王维华 张庆松 李金生 胡儒权 赵德坤 李俊俊 崔文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3,共12页
四川甘洛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成矿带北段,是四川主要的铅锌产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为研究该矿集区铅锌成矿时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机制,以支撑区域找矿勘查,在区内选择赤普和尔呷地吉两个典型铅锌矿床开展... 四川甘洛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成矿带北段,是四川主要的铅锌产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为研究该矿集区铅锌成矿时代、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机制,以支撑区域找矿勘查,在区内选择赤普和尔呷地吉两个典型铅锌矿床开展闪锌矿Rb-Sr同位素体系研究,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246±17 Ma(MSWD=2.3),表明区内铅锌矿化作用发生于早三叠世,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时限吻合;闪锌矿(87Sr/86Sr)i值变化于0.71061~0.71393,高于幔源87Sr/86Sr值0.70355及峨眉山玄武岩87Sr/86Sr值0.704979~0.706938,低于基底岩石87Sr/86Sr值0.7243~0.7288,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在古特提斯洋闭合背景下,强烈造山运动诱发盆地卤水深循环并萃取基底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的热动力条件下,含矿流体沿马拉哈断裂进一步迁移沉淀形成了赤普和尔呷地吉铅锌矿床。马拉哈深大断裂及造山作用派生的层间或断层破碎带、碳酸盐岩地层是甘洛地区主要的控矿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RB-SR等时线年龄 成矿时代 物质来源 甘洛铅锌矿集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雄 龚一耘 +5 位作者 周评平 陈沧桑 王军 吴海军 蒋馨 杨双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6-1392,共7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起着关键作用。四川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起着关键作用。四川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高能级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平台提升科技供给水平,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实现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精准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易发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韧性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白惠文 师满江 +1 位作者 曹琦 宁志中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地震易发区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来自地震、气象和地质等多维灾害的侵扰。选择四川省地震易发区内17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围绕灾害韧性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尺度构建涵盖了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建筑...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地震易发区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来自地震、气象和地质等多维灾害的侵扰。选择四川省地震易发区内17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围绕灾害韧性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尺度构建涵盖了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建筑和区位6个维度的传统村落灾害韧性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研究区传统村落在不同空间分布下的灾害韧性水平。研究区内传统村落主要沿河(沟)谷地带分布,按地形特征,可分为高原山地区和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村落,两者在地理区位、地形起伏度及集聚程度上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研究区传统村落灾害韧性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性显著。高原山地区约83.33%的传统村落处于低或较低的灾害韧性等级,仅在文化和建筑2个维度上的韧性水平高于平原丘陵地区,而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村落在社会、环境、生态和区位4个维度上的韧性水平均高于高原山地区。研究构建了一套针对地震灾害易发区的传统村落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传统村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发区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空间分析 灾害韧性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韧性视角下基于NSGA-Ⅲ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施雅蓉 庄子薛 +1 位作者 沈一 王倩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8,共10页
【目的】以增汇减排为核心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NCS)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NCS落实的载体——林草地等生态用地面临着随时被侵占的困境。通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完成国... 【目的】以增汇减排为核心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NCS)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NCS落实的载体——林草地等生态用地面临着随时被侵占的困境。通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完成国土空间优化,可协调多方发展需求并实现气候韧性。【方法】以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为例,以2030年为期设定强气候韧性、均衡发展两种情景,构建基于“双评价”约束的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的国土空间优化模型。【结果】强气候韧性、均衡发展情景中分别有10.92%和13.21%的土地发生变化,推动气候调节效益分别增长23.12%、9.88%,前者情景中首要贡献者是林地,后者为草地;人口容量分别增长64.94%、69.15%,强气候韧性情景在实现气候韧性的同时兼顾了城市发展。两种情景结果都显示,研究区下辖的5个街道/镇中,生态用地较少的青龙街道内林地面积增长率超100%,城镇开发强度较小的高家镇、贵平镇内建设用地面积增长率超600%,锦江镇、视高街道内各类型土地变化相对平稳;与2020年相比,优化后的各类型土地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国土空间呈现更加破碎的布局模式,尤以均衡发展情景为甚。【结论】多目标国土空间优化模型以气候韧性为主导,兼顾社会发展需求,减轻了生态用地易被侵占的风险,为研究区推进零碳排放试点工程和落实气候韧性发展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风景园林 低碳 情景模拟 NSGA-Ⅲ 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立 樊后宝 +2 位作者 武子豪 吕添贵 谭永忠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9-178,共10页
客观掌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互动机理,对于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合理科学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川东丘陵地区1 301个土壤观测样点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地统计分析法和多种集成学习分析法,探究外... 客观掌握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空间格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互动机理,对于提升土壤理化性质、合理科学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川东丘陵地区1 301个土壤观测样点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空间地统计分析法和多种集成学习分析法,探究外部环境随机环境因素和土壤资源禀赋因素两大系统对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特征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4.91~15.26 g/kg之间,平均值为7.39 g/kg,变异系数为21.70%,具有中等程度的离散特征与空间变异性;克里金插值预测结果表明,川东丘陵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格局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南部地区呈自南向北逐次递增分布格局。土壤有机碳含量由外部环境随机因素和土壤结构禀赋因素共同决定;土壤质地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川东丘陵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而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对于有机碳含量影响力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格局 相关性分析 影响因素 川东丘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水流域古城镇防御空间营建研究——以宋元明清川陕鄂地区城镇为例
10
作者 胡根根 张卫 卓怡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8,共11页
中国古代城池结合山水人文自然要素,建立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人居防御空间。宋元明清时期汉水江防与川陕鄂防区交相呼应,构建了沿河线性山水人居防御体系。通过对汉水流域城镇防御史进行分期回顾,概述其点线结合、分区设防的选址... 中国古代城池结合山水人文自然要素,建立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人居防御空间。宋元明清时期汉水江防与川陕鄂防区交相呼应,构建了沿河线性山水人居防御体系。通过对汉水流域城镇防御史进行分期回顾,概述其点线结合、分区设防的选址布局特点,以川陕鄂地区城镇为重点,结合两宋兵书、明清方志城池图等史料,从人居环境安全防御的视角,考证宋元对峙与明清动荡时期汉水流域古城镇的防御格局与空间特征,探究汉水流域山水人居防御环境适应性演变过程,提炼山水人居防御空间营建智慧。这对丰富古代人居环境防御史中地方城市规划经验,推进宋元城池防御空间结构复原,认识明清城墙军事建筑遗产防御空间要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人居环境 防御空间 川陕鄂地区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新龙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对甘孜-理塘洋演化过程的制约
11
作者 严松涛 吴青松 +3 位作者 代雪健 李虎 辛重阳 朱利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5,共15页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的Nb、Ta负异常,属于I型花岗岩,为俯冲期岩浆活动产物,获得日果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17.1±0.8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系列,具有高硅碱、低铁镁及弱的Nb、Ta负异常,均属于S型花岗岩,但后者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分别为碰撞期和后碰撞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获得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3.6±0.5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末。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大规模向西俯冲,少量的弧岩浆岩就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雅江残余盆地;晚三叠世末期,由于洋板块的消亡发生弧-陆碰撞,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龙地区 雅江残余盆地 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仪陇—平昌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
12
作者 廖鑫羽 肖云鹏 宋振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0-362,共13页
四川仪陇—平昌地区,特别是环开江-梁平海槽区域的长兴组—飞仙关组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但其三级层序划分方案有待统一。基于最新的钻井岩心、测井、野外露头资料综合分析,识别出岩性岩相突变界面及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2种Ⅱ型层序界面,... 四川仪陇—平昌地区,特别是环开江-梁平海槽区域的长兴组—飞仙关组蕴藏着大量油气资源,但其三级层序划分方案有待统一。基于最新的钻井岩心、测井、野外露头资料综合分析,识别出岩性岩相突变界面及局部暴露不整合界面2种Ⅱ型层序界面,将仪陇—平昌地区的长兴组-飞仙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该区目的层主要发育典型的镶边台地沉积体系,至晚期海槽消失,发育陆表海型台地体系开阔台地及蒸发台地。长兴组沉积期,开江-梁平海槽范围逐渐扩大,高位域是生物礁发育的有利阶段,由于SQ2晚期海平面急速下降,其生物礁规模较SQ1时期有所减小;飞仙关组沉积早期海平面快速上升,鲕粒滩难以形成,随后进入整体海退阶段,至SQ3高位域时期,鲕粒滩连片发育。层序划分方案与礁、滩储层发育特征匹配,能够应用于下一步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 飞仙关组 层序划分 沉积演化 仪陇—平昌地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分析--基于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13
作者 王永明 龚超 范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79,共17页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的形成机制是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识别了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外生机制,而对网络内生机制缺乏研究,文章旨在更全面地揭示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文章选择四川省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社... 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的形成机制是旅游流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主要识别了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外生机制,而对网络内生机制缺乏研究,文章旨在更全面地揭示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文章选择四川省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社交平台的游记数据构建了景区间旅游客流的有向加权网络,通过引入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定量模拟并识别了影响该网络形成的内-外生机制。1)四川省景区间旅游客流网络为稀疏网络、无标度网络,但不具备小世界特性;核心的景区节点和网络连边大多集中在成都市。2)该网络的形成是内-外生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内生机制表现为网络内生结构效应,外生机制包括景区属性效应和外部情境效应。3)作为内生机制的互惠机制和择优链接机制促进了该网络中联系的形成;外生机制方面,在线评论分数、景区等级同质性、景区类型同质性、地理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均会显著影响该网络中联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网络 内-外生机制 旅游景区 加权指数随机图模型 复杂网络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现状及对策
14
作者 李欢欢 王雪 +2 位作者 付梦芸 陈浩 许轲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95-198,共4页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产业融合不够等,并提...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产业融合不够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建设高质量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现状 问题 对策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德 牛树奎 +3 位作者 龙先华 许格希 王叁 陈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4,共8页
【目的】研究四川省近30年森林火灾重灾区火灾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划分为重度火灾、中度火灾和轻度火灾3个火灾区域;基于1979-2008年的森林火灾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相... 【目的】研究四川省近30年森林火灾重灾区火灾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划分为重度火灾、中度火灾和轻度火灾3个火灾区域;基于1979-2008年的森林火灾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探讨重灾区火灾发生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四川的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凉山州、攀枝花市和甘孜州,其年均火灾面积分别为2 866.99,1 141.84和1 129.00hm2,发生火灾次数占到全省的61.6%,火灾面积占到全省的92.4%;在火灾重灾区,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与林火的发生呈显著相关;各个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都有各自的主导气象因子,并且随时间的发展随机变化,在某些年份火灾的发生可能是某些极端气候所导致。【结论】四川省森林火灾的发生总体上随时间推移呈现下降的趋势,重灾区森林火灾与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呈显著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次数 火灾面积 相关性 气象因子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高延超 何杰 +2 位作者 陈宁生 第宝峰 邓文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9,共6页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泥石流与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泥石流与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体上山洪灾害爆发频率越低,造成的威胁区内人员死亡概率和人均财产损失越大。各类山洪灾害的特征不同:溪河洪水爆发频率高,造成人员伤亡较小,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低,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泥石流+滑坡+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最低,威胁人口最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城镇 山洪灾害 特征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罗春燕 林超文 +4 位作者 涂仕华 庞良玉 刘刚 黄盖群 付登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5-1159,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地处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南充市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市桑园氮(N)、磷(P2O5)和钾(K2O)肥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598.5、146.3和122.0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肥料总投入的24...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地处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南充市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市桑园氮(N)、磷(P2O5)和钾(K2O)肥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598.5、146.3和122.0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肥料总投入的24.1%、32.4%、83.3%,说明桑园氮、磷肥主要来源于化肥,而钾肥主要来源于有机肥。主产区桑园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为88.2%,所有桑园均施用化肥。桑园N∶P2O5∶K2O养分的施用比例为100∶24.5∶20.4,存在氮磷钾施用不平衡,氮肥投入过量、磷钾肥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 养分管理 施肥调查 四川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川西绿被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存建 赵梓健 +2 位作者 任小兰 倪静 王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2-640,共9页
探索出了利用多时相MODIS数据分析绿被时空变化的技术方法,揭示出了川西2002—2008年间绿被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绿被提取模型。用其从2002—2008年的多期MODIS影像中提取出川西多期绿被数据。其次,利用GIS技术对2002—2008年间绿被变化,... 探索出了利用多时相MODIS数据分析绿被时空变化的技术方法,揭示出了川西2002—2008年间绿被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绿被提取模型。用其从2002—2008年的多期MODIS影像中提取出川西多期绿被数据。其次,利用GIS技术对2002—2008年间绿被变化,及其与温度、降雨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2年绿被天数在195 d以上的区域有43.3%。终年无绿被的区域有4.3%。西北部植被生长日数短,而东南部生长日数长。2002—2008年间,春季绿被面积变幅最大,秋季最小。最大绿被面积出现在2006年的夏季,最小绿被面积出现在2005年的冬季。平均夏冬绿被面积差占区域面积46.7%。在季节上,绿被面积与温度和降雨量均在0.01的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4。该研究成果对植被生长潜力挖掘、农牧生产和生态建设决策等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绿被提取 遥感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红格层状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19
作者 胡素芳 钟宏 +1 位作者 刘秉光 周新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9,共9页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 (PGE)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 红格岩体赋存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在橄辉岩相带和辉石岩相带底部有铂族元素 (PGE)的矿化,是攀西层状岩体中重要的岩体之一。系统分析了红格层状岩体不同岩相带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岩浆的结晶分异演化过程,提出岩体主体上是由一个岩浆房经正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底层的硫化物富集带和中上层位的钒钛磁铁矿是岩浆结晶分异产生的堆积相,并非是岩浆多次脉动式补给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结晶分异 岩石成因 红格层状岩体 四川省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侵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甘孜地区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分布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8
20
作者 秦宇龙 吴建亮 +6 位作者 詹涵钰 熊昌利 贾春 白宪洲 李名则 武文辉 徐云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3-474,共12页
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川西甘孜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破坏作用。文章从活动断裂与地质灾... 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川西甘孜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破坏作用。文章从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两者在空间分布的规律。认为活动断裂是川西甘孜地区地质灾害孕育的内动力条件之一;在空间位置上关系密不可分,在主要活动断裂0~1 km范围内0.095处/km^(2)、1~2 km范围内0.050/km^(2)、2~5 km范围内0.029处/km^(2)频发。在活动断裂沿线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亟待落实,可为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甘孜地区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分布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