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管-注浆法加固缺陷桩轴压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信贵 张怀 +4 位作者 张懿丹 罗冲 韩伟 严利娥 纪天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 针对缺陷桩传统加固方法周期长、损耗高,以注浆加固法为主的微型加固工艺受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钢管-注浆法微型加固方式,并进行室内模型桩轴压试验,考察了钢管比率、缺陷位置对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总结了混凝土纵向应力分布规律与钢管Mises应力分布规律,对影响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的参数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缺陷加固桩的极限承载力随钢管比率增大而增大,且在钢管比率增大至2.4%时达到最佳;中部缺陷加固桩与下部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分别可达完整桩的4.5%与15.8%;钢管端部混凝土截面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随缺陷位置下移而逐渐明显,钢管Mises应力水平的提升分别与钢管比率以及钢管长度有关;缺陷加固桩极限承载力与注浆体强度成正比,增大钢管壁厚与钢管直径对承载力贡献不大,钢管-注浆法在处理深部缺陷时表现突出,极限承载力提升幅度最高可达31.20%;建议加固深部缺陷桩时,沿桩身通长设置钢管并将钢管嵌固于桩端稳定持力层内一定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桩加固 钢管-注浆法 轴压性能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动下抗滑桩加固土坡稳定性上限分析
2
作者 邓波 肖育奇 +1 位作者 杨明辉 王东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0-719,共10页
鉴于坡体非饱和区吸力效应的重要性,本文将吸力引入极限分析上限法中,构建能量平衡方程。结合强度折减法,采用对数螺旋破坏机制提出一种评估地下水位骤降作用下抗滑桩加固部分饱和土边坡稳定性方法,即求解了抗滑桩阻滑力。通过与已有文... 鉴于坡体非饱和区吸力效应的重要性,本文将吸力引入极限分析上限法中,构建能量平衡方程。结合强度折减法,采用对数螺旋破坏机制提出一种评估地下水位骤降作用下抗滑桩加固部分饱和土边坡稳定性方法,即求解了抗滑桩阻滑力。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并探讨了基质吸力、地下水位、抗剪强度模型及土体类型等对抗滑桩阻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吸力的存在不会影响抗滑桩有效加固位置。抗滑桩阻滑力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减少,且基质吸力及其相关摩擦角越大,抗滑桩阻滑力的吸力减少效应越明显。选择不同土体类型和抗剪强度模型对抗滑桩阻滑力有影响,尤其对于黏土和极细粒土,建议在分析时由土体类型确定合适的抗剪强度模型。本研究成果对于抗滑桩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滑桩 稳定性 部分饱和土 地下水位变动 基质吸力 抗剪强度模型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周土对桩身振动波传递及缺陷识别影响研究
3
作者 杜思义 李刘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针对基桩完整性的低应变检测方法仅能定性识别桩身缺陷程度,不能定量识别问题,本文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桩周土作用的基桩动力控制方程,利用波动理论求得桩身任意截面的速度响应。通过不同龄期下模型桩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研究发现... 针对基桩完整性的低应变检测方法仅能定性识别桩身缺陷程度,不能定量识别问题,本文根据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桩周土作用的基桩动力控制方程,利用波动理论求得桩身任意截面的速度响应。通过不同龄期下模型桩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研究发现:随着龄期的增加桩周土阻尼逐渐增大,速度反射波幅值与入射波幅值之比逐渐衰减的规律,依据此衰减规律和截面阻抗变化处的反射规律,建立了缺陷程度定量识别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可以简便、快捷地定量识别桩身缺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振动波 桩土相互作用 阻尼 桩顶速度响应 反射波 缺陷程度 定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桥梁桩基通用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廖立坚 苏伟 +2 位作者 杨新安 王雨权 李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为保障复杂地质环境中铁路桥梁桩基础的结构安全,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提出一种通用的复杂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计算方法。选择静水、负摩阻力、膨胀土和地震液化土作为4种基本特殊地质,以桥梁桩基设计规范中的m法和单桩承载力计算式为基础... 为保障复杂地质环境中铁路桥梁桩基础的结构安全,进一步提升设计质量,提出一种通用的复杂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计算方法。选择静水、负摩阻力、膨胀土和地震液化土作为4种基本特殊地质,以桥梁桩基设计规范中的m法和单桩承载力计算式为基础,提出它们各自分别作用时的计算方法和综合作用时的耦合效应算法。结果表明:季节冻结深度线、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线、中性点深度线和急剧层深度线可作为冰、液态水、冻土、负摩阻力、膨胀土的分界线;该方法在规范基础上增加的计算步骤、计算参数和外载增量可以移植到桩基通用设计程序中,并适用于任意复杂特殊地质条件计算,可为实现该条件下铁路桥梁桩基安全、高效、精细化的计算提供支持。研究成果应用于铁路桥梁设计中,节省桩长约5%、桩身配筋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复杂地质 桩基计算 冻土上限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荷载下边坡抗滑桩有效加固区与最优加固位置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曦 彭涛 +1 位作者 张志伟 尹平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30,共8页
假设边坡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曲线,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根据典型均质边坡的局部失稳模式,分别计算桩前和桩后坡体的局部稳定性,提出抗滑桩有效加固区理论.采用Ito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分别计算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安全系数、已知设计... 假设边坡滑裂面为对数螺旋曲线,应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根据典型均质边坡的局部失稳模式,分别计算桩前和桩后坡体的局部稳定性,提出抗滑桩有效加固区理论.采用Ito理论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分别计算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地震安全系数、已知设计安全系数所需的最小桩径或桩间净距及其对应的所需抗力、抗力合力作用点位置和滑面以上桩长.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施工难度可确定合理的设计桩位,通过算例分析地震荷载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有效加固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有效加固区 最优加固位置 边坡稳定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桩-梁系统的动力特性应用研究
6
作者 高柳 吕述晖 王奎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95-3104,3116,共11页
提出了缺陷桩-梁系统的理论模型。桩周土采用了三维连续介质模型,桩身则采用Rayleigh-love杆件,以考虑大直径桩的横向惯性效应。为了模拟桩身的缺陷段,采用了不同于正常桩身半径的桩段。通过结合阻抗函数递推法、虚土环法(ring soil pil... 提出了缺陷桩-梁系统的理论模型。桩周土采用了三维连续介质模型,桩身则采用Rayleigh-love杆件,以考虑大直径桩的横向惯性效应。为了模拟桩身的缺陷段,采用了不同于正常桩身半径的桩段。通过结合阻抗函数递推法、虚土环法(ring soil pile theory,简称RSPT)和修正的阻抗函数递推法(amended impedance function transfer method,简称AIFTM),得到了桩-土系统的桩顶阻抗。桩顶梁采用了Timoshenko杆件进行模拟,同时在桩-梁连接处施加瞬态激振。成功求得了桩-梁系统动力响应在频域内的解析解,并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得了时域内的半解析解。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获得的半解析解与试验数据和有限元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桩-梁系统较为适合的激振拾取点通常为桩梁连接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桩梁参数的影响。最后,通过参数分析方法探讨了在桩-梁系统上使用低应变测试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变测试 缺陷桩-梁系统 半解析解 TIMOSHENKO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集手指敲击运动信号的传感器设计
7
作者 李雅洁 杨家俊 杨凌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72-1878,共7页
手指敲击运动可反映上肢精细运动缺陷,因而可用于帕金森病早期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补开口谐振环的微带带通滤波器来构建传感器,进而采集敲击运动变量。通过HFSS软件仿真后进行实测。结果表明利用该传感器能够精准地采集手指敲击运动... 手指敲击运动可反映上肢精细运动缺陷,因而可用于帕金森病早期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补开口谐振环的微带带通滤波器来构建传感器,进而采集敲击运动变量。通过HFSS软件仿真后进行实测。结果表明利用该传感器能够精准地采集手指敲击运动信号(敲击与否,节律,偏移等),结合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可对上肢运动症状进行识别,进而实现帕金森早期高危个体的筛查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早期筛查 上肢精细运动 手指敲击 互补开口谐振环 帕金森统一评定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内地震波测试的桩基完整性检测试验研究
8
作者 史永强 孙晓立 +2 位作者 杨军 庞光辉 杜永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166,共7页
针对传统桩基无损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桩基完整性孔内地震波测试方法,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桩基完整性检测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孔内地震波法能有效识别桩身断裂、夹泥等缺陷,对于混... 针对传统桩基无损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桩基完整性孔内地震波测试方法,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桩基完整性检测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孔内地震波法能有效识别桩身断裂、夹泥等缺陷,对于混凝土胶结差等轻微缺陷的判别则相对困难;针对桩身局部断面混凝土质量缺陷,通过变换桩顶激振位置,在桩身内部形成多条应力波传递路径,能准确判别桩身缺陷分布位置;与传统平行地震波法相比,孔内地震波法结果基本不受桩周土层性质、桩-孔测试距离等因素影响,判别结果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完整性检测 孔内地震波法 缺陷识别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缺陷单桩竖向承载性状的现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成华 李全辉 +2 位作者 张美娜 苏娟 占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07-3213,3230,共8页
为评价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因形成缩径、扩径、断桩、泥皮等缺陷导致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变化的程度,针对缺陷桩单桩开展了现场模型试验研究。进行正常桩和缺陷桩的竖向静载模型试验,测试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对比缺陷桩和正常桩的单桩承... 为评价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因形成缩径、扩径、断桩、泥皮等缺陷导致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变化的程度,针对缺陷桩单桩开展了现场模型试验研究。进行正常桩和缺陷桩的竖向静载模型试验,测试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对比缺陷桩和正常桩的单桩承载特性,分析了缩径、扩径、断桩、泥皮等缺陷对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对比正常桩和缺陷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曲线,得出了基于文中缺陷桩设计方案的结论,缩径缺陷和泥皮缺陷均使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降低,降幅在正常桩极限承载力的15%范围内;扩径缺陷桩的荷载-沉降关系曲线无明显陡降点,桩顶沉降较正常桩递增缓慢;断桩缺陷影响荷载-沉降关系曲线中反弯点的出现位置,即反弯点出现时的桩顶位移与断桩缺陷距地表的距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缺陷桩 现场模型试验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预应力管桩偏位处理实例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忠苗 张乾青 +1 位作者 刘俊伟 俞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5-980,共6页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管桩产生偏位的原因,介绍了预应力管桩偏位的处理方法。预应力管桩桩顶偏位桩的处理方法为:首先应先测量每根管桩的平面偏位情况;然后对所有管桩进行低应变动测确定桩身损伤情况及缺陷深度;最后根据管桩偏位和...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管桩产生偏位的原因,介绍了预应力管桩偏位的处理方法。预应力管桩桩顶偏位桩的处理方法为:首先应先测量每根管桩的平面偏位情况;然后对所有管桩进行低应变动测确定桩身损伤情况及缺陷深度;最后根据管桩偏位和损伤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严重偏位且断裂的桩进行补桩处理;对偏位较小且桩身质量完好的桩进行纠偏扶正处理;对偏位较大且桩身有损伤的桩进行先纠偏扶正,并在管桩内芯放钢筋笼灌芯加固处理,处理后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可取原设计承载力极限值的60%;对偏位桩集中部位,处理后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桩处理。本工程经上述措施处理后建筑物实测最大沉降仅为13 mm且沉降较为均匀,说明效果良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偏位 桩身损伤 纠偏 灌芯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孔透射波法与反射波法检测基桩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敬一 陈龙珠 +1 位作者 宋春霞 马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9-104,共6页
为了解决桩基检测中长桩桩底与深部缺陷难以识别的问题,采用旁孔透射波法,建立桩-土系统简化理论模型,对旁孔透射波法提出了桩身缺陷及桩底深度的检测分析方法,并采用三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旁孔透射波法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 为了解决桩基检测中长桩桩底与深部缺陷难以识别的问题,采用旁孔透射波法,建立桩-土系统简化理论模型,对旁孔透射波法提出了桩身缺陷及桩底深度的检测分析方法,并采用三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旁孔透射波法与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技术效果.结果表明,反射波法适用于非长桩的长度和深度不大的桩身缺陷检测,虽然指数放大有助于辨识长桩底端和较深处桩身缺陷的反射信号,但在实际应用中仍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旁孔透射波法受桩长和长径比的影响显著小于反射波法,在桩身缺陷位置及其程度和桩底深度的检测分析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孔透射波法 反射波法 基桩 桩身缺陷 桩端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动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蒙 刘建磊 +2 位作者 孙宁 柯在田 李林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39-1944,共6页
动刚度是桩基动测分析中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动刚度的影响因素有着现实的工程意义。为了分析完整桩和缺陷桩单桩动刚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推导并求解了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考虑两个变截面桩的导纳响应解析解。利用测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 动刚度是桩基动测分析中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动刚度的影响因素有着现实的工程意义。为了分析完整桩和缺陷桩单桩动刚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推导并求解了竖向简谐荷载作用下考虑两个变截面桩的导纳响应解析解。利用测试数据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计算导纳共振频率值和动刚度值。同时,对513根相同型式桥桩进行机械阻抗法测试,并对其动刚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桩端支撑刚度和桩长对动刚度影响较大,端承桩动刚度随桩长增加而降低,纯摩擦桩情况与之相反。摩擦桩在桩长较长时其动刚度可能大于端承桩。(2)桩身缺陷体积改变量与动刚度变化成正相关。(3)动刚度对桩身缩颈缺陷敏感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于判断桩身完整性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动刚度 缺陷桩 竖向振动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原理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杜烨 陈龙珠 +2 位作者 张敬一 杨宇 马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62-1568,1579,共8页
以均质弹性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nell定律的射线理论,对旁孔中首至透射P波的时深关系推导了一套简化理论计算公式,并由此提出了采用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桩身缺陷的方法.对饱和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 以均质弹性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Snell定律的射线理论,对旁孔中首至透射P波的时深关系推导了一套简化理论计算公式,并由此提出了采用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分析桩身缺陷的方法.对饱和地基中具有低速缺陷段的基桩,采用轴对称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旁孔透射波法测试信号,对其按上述方法分析推算桩身低速缺陷段的位置、长度和波速以及桩长,以检验本文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潜力,值得开展进一步的验证和试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孔透射波法 桩身缺陷 简化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确定桩裂缝、断桩及浅部缺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靖 王建华 +1 位作者 张献民 张润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5-569,共5页
利用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的Mallat二进小波快速算法,引入Db5小波对桩身具有裂缝、断桩及浅部缺陷的基桩桩顶瞬态响应曲线进行多尺度小波变换。从小波变换结果的高尺度部分可以明显地发现缺陷反射波和桩底反射波,进而精确地确定缺陷位置... 利用小波变换多分辨率分析的Mallat二进小波快速算法,引入Db5小波对桩身具有裂缝、断桩及浅部缺陷的基桩桩顶瞬态响应曲线进行多尺度小波变换。从小波变换结果的高尺度部分可以明显地发现缺陷反射波和桩底反射波,进而精确地确定缺陷位置,为补救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分辨率分析 缺陷位置 缺陷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缺陷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建国 林秋峰 +2 位作者 张天宇 杨武 蒋国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国内高压注浆方法在加固缺陷桩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如何为工程中的大直径灌注桩缺陷处理提供加固依据,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研究工作,如何在试验中模拟3种典型的缺陷形式也成为重中之重,进行了3种灌... 国内高压注浆方法在加固缺陷桩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如何为工程中的大直径灌注桩缺陷处理提供加固依据,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需要解决的研究工作,如何在试验中模拟3种典型的缺陷形式也成为重中之重,进行了3种灌浆材料加固大直径灌注桩的试验,对3种灌浆材料加固大直径灌注桩的加固效果即加固材料与桩身混凝土的固结程度、加固后桩身的完整性、加固后的桩身强度进行验证,从上述试验桩制作过程以及超声波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试验桩可以清晰模拟了工程桩比较大概率出现的3种缺陷即桩身缩径、断桩、桩底沉渣,可以为实际工程桩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缺陷 缩径 断桩 沉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桩缺陷量化低应变动测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献民 蔡靖 王建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针对瞬态激振条件下均质土中桩存在缺陷的定解问题 ,研制了分析程序。通过大量正演计算 ,拟合出桩周土为黏土、砂土、粉土条件下缺陷程度与时域速度响应波形中入射波与反射波波幅比之间的关系式。模型桩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给出的缺... 针对瞬态激振条件下均质土中桩存在缺陷的定解问题 ,研制了分析程序。通过大量正演计算 ,拟合出桩周土为黏土、砂土、粉土条件下缺陷程度与时域速度响应波形中入射波与反射波波幅比之间的关系式。模型桩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给出的缺陷量化分析方法可取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缺陷 低应变动态测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宾 王越 +3 位作者 尹国相 杜宝霞 于子莹 张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8-411,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1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舌癌术后单纯...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患者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2.1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舌癌术后单纯软组织缺损,接受修复重建术且全身情况耐受长时间手术者。患者先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和舌癌根治性切除,再根据缺损部位及缺损大小,设计切取皮瓣,修复重建舌缺损部位。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根据患者修复术后舌的形态、大小、体积和舌的运动情况等评价修复效果。结果:上臂外侧皮瓣解剖稳定,制备简单,供区瘢痕隐蔽,上肢活动及感觉无异常;1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舌体形态、大小和质地达到满意,舌体运动无明显受限制,修复后患者语音和咀嚼肌吞咽功能良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皮瓣成活率高,修复舌缺损后舌体外形功能良好,是理想的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软组织软损 缺损修复 上臂外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入式抗滑桩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晓曦 何思明 尹平保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3-149,共7页
沉入式抗滑桩是根据普通抗滑桩受力特点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抗滑桩,它能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作为一种新型边坡支护结构,由于设计理论不完善,严重影响其工程应用。其中合理沉入深度和最优设置位置是沉入式抗滑桩设计的关键,如果沉入深度... 沉入式抗滑桩是根据普通抗滑桩受力特点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抗滑桩,它能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作为一种新型边坡支护结构,由于设计理论不完善,严重影响其工程应用。其中合理沉入深度和最优设置位置是沉入式抗滑桩设计的关键,如果沉入深度过大可能导致上部坡体发生越顶破坏,形成新的次级滑动,沉入深度过小则起不到降低工程投资的目地。采用极限上限定理,在假设滑面为通过坡趾下端的对数螺旋曲线基础上,研究确保边坡稳定抗滑桩所需提供的最小抗力;在抗滑桩设置位置和沉入深度优化分析中,采用基于极限分析的扇形条分法,对可能出现的次级滑面形状及其稳定性进行预测研究。结合算例,分析沉入式抗滑桩设置位置、沉入深度对边坡稳定性及其抗力的影响,从而为沉入式抗滑桩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入式抗滑桩 稳定性 上限定理 桩体位置 沉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完整性检测中桩身应力波衰减规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蔡靖 王建华 张献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76,共4页
通过建立桩土系统相互作用模型,对同一桩土刚度比下不同桩侧土阻尼系数时的桩身应力波衰减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均质土中桩身任意质点最大波幅和桩顶质点最大波幅比与桩周土阻尼系数和波传播时间的乘积呈负指数关系;成层土中... 通过建立桩土系统相互作用模型,对同一桩土刚度比下不同桩侧土阻尼系数时的桩身应力波衰减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得到均质土中桩身任意质点最大波幅和桩顶质点最大波幅比与桩周土阻尼系数和波传播时间的乘积呈负指数关系;成层土中波幅比与各层土的阻尼系数和波传播时间乘积的和呈负指数关系。将其应用于桩身存在单一缺陷时的缺陷程度量化分析模型,建立了较为实用的桩身缺陷程度量化分析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缺陷程度 量化分析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鄢泰宁 王生 李邵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8-41,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桩基动测波动数据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方法,所建立的多层神经网络通过对已知样本的学习,可实现对未学习样本(桩基检测数据)的识别,指出桩基中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桩基检测 微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