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沙头通道及横沙通道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陈维
匡翠萍
顾杰
秦欣
-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0,共6页
-
基金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项目(J50702)
-
文摘
根据长江口南沙头通道、横沙通道和南北槽分汊口的断面水深变化及长江口南北港和南北槽的分流比变化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淤积的原因。结果表明,北槽深水航道上段淤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南沙头通道和横沙通道的发展对深水航道影响最大。南沙头通道的发展在加大落潮流量的同时,对南港南岸会产生一定的冲刷,后经沙洲的阻挡,把泥沙带向南港北岸,在北槽进口段处落淤,直接影响了进入深水航道的落潮量;横沙通道由于直接贯通了北港北槽的水沙交换,因而削弱了南港和北槽之间的水沙交换,促使北槽深水航道上段产生淤积,这也是南槽河道上段刷深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南槽河道的发展必然减少了进入北槽的落潮量,进一步加剧了北槽深水航道上段的淤积。同时,科氏力与北槽南导堤分流口鱼咀工程对深水航道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治理北槽深水航道淤积问题保障深水航道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
-
关键词
南沙头通道
横沙通道
深水航道
河势
冲淤变化
-
Keywords
the Nanshatou Passage
the Hengsha Passage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
river regime
deposition and erosion
-
分类号
P737.1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船舶宽度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陈爱平
智广路
杨晓东
-
机构
上海海事局
-
出处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6-192,共7页
-
文摘
按照《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和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初步设计,长江口深水航道内船舶双向交会时,两船总宽度之和不得超过某一数值,这导致一部分船舶不能与该类超大型船舶交会,出现了航道宽度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超大型船舶双向通航的矛盾,对长三角航运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为了解决深水航道宽度制约双向通航船舶宽度这一"瓶颈"问题,以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设计尺度为边界条件,基于船舶模拟试验和实船交会试验,并结合规范要求,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双向通航的船舶宽度进行应用研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该航道双向通航的能力,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长江口深水航道
通航宽度
船舶模拟试验
实船交会试验
-
Keywords
waterway Transport ation
the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channel
navigable width
ship model test
real ship encountering test
-
分类号
U675.52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
-
题名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强度与潮汐动力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 3
-
-
作者
李文正
万远扬
-
机构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3,共5页
-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2AA112508)
交通运输部基础理论重点资助项目(2012329A06040)
-
文摘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回淤监测资料表明,航道回淤强度大小和潮汐动力强弱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大潮-中潮-小潮过程(动力减弱期),北槽实测回淤强度大;而小潮-中潮-大潮过程(动力增强期),北槽回淤强度则变小,目前的疏浚工程仅考虑大通流量的影响而忽略了外海潮汐的贡献,疏浚强度的安排明显与回淤强度不匹配。根据疏浚强度、回淤强度、潮汐动力间的相关关系来看,未来可深入研究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潮汐动力过程和疏浚安排对回淤强度的影响,探索"疏浚-回淤"与"大通流量-外海潮汐"间的制衡关系,以及该关系对航道的宏观、微观冲淤环境的影响,这样才有利于寻找出一套较为合理的疏浚力量配置管理原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疏浚效率,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航道减淤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
关键词
航道淤积
长江口
深水航道
疏浚效率
潮汐动力
-
Keywords
backsilting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 ( dnc )
dredging efficiency
hydrodynamics
-
分类号
U616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
-
题名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速度骤降和倒航的原因与预防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薛一东
胡建国
-
机构
上海港引航站
-
出处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3,127,共6页
-
文摘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国民经济效益显著的跨世纪工程。第三期工程已使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航水深达到了12.5m。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改善了船舶安全航行的条件。如何保障长江口深水航道安全畅通和船舶的航行安全,对航道通航管理部门和过往的船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近期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在落潮流时段进口航行中出现航速骤降甚至船舶倒航的现象,专门对这些现象造成的原因及其对船舶航行造成的危险进行了分析,试图在寻找这些现象内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的预防措施或手段,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和保证船舶的安全。
-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长江口
深水航道
航速骤降
倒航
原因分析
-
Keywords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the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channel
abrupt ship speed reduction
backward navigation
cause analysis
-
分类号
U698.6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题名长江口深水航道回淤二维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陆婷婷
徐海珏
白玉川
-
机构
天津大学河流海岸工程泥沙研究所
-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
文摘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位于长江口北槽,分三期完成。工程实施后,航道内每年均出现严重回淤现象,航道疏浚维护费用巨大。通过建立长江口深水航道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1997、2001、2005、2009年4个不同时间段典型断面涨落潮流量,分析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实施期间涨落潮流量的变化情况,探讨了航道回淤的原因。一期工程使航道中段落潮流量减小而上段落潮流量增加,二期工程后航道整体落潮流量减小,三期工程的实施减缓了航道落潮流量减小的趋势,而航道内落潮流量的减小可能是出现严重回淤的水动力原因。
-
关键词
深水航道
涨落潮流量
二维数学模型
航道回淤
长江口
-
Keywords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
flood and ebb flow
2D mathematical model
back silting of navigation channel
Yangtze estuary
-
分类号
U616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
-
题名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回淤特征
被引量:24
- 6
-
-
作者
刘杰
程海峰
赵德招
-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5,共8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2231203103)
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CKWV2012304/KY)~~
-
文摘
针对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的回淤问题,收集整理了2010—2012年的航道回淤资料和水文测验资料,研究了航道回淤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径流、潮流和含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航道回淤呈洪季大、枯季小的年内变化特征,大风骤淤明显;航道回淤沿程主要集中在南港—圆圆沙段和北槽中下段,其回淤量占全航道的80%以上。南港—圆圆沙段回淤的泥沙颗粒以细砂为主,回淤强度与径流的关系不密切,与潮流的关系表现为大潮大、小潮小。北槽航道回淤泥沙颗粒以粉砂为主,回淤部位随径、潮流变化而变化,表现为径流增大,回淤部位下移;潮动力减弱,回淤部位上提。长江口拦门沙水域泥沙的再悬浮,可能是航道淤积最主要的泥沙来源。
-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
12.5
m深水航道
回淤
-
Keywords
Yangtze Estuary
north passage
12.5 m deepwater navigational channel
siltation
-
分类号
TV148.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年际变化及成因
被引量:12
- 7
-
-
作者
刘杰
程海峰
韩露
王珍珍
-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5,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610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402107)~~
-
文摘
长江口12. 5 m深水航道回淤量大,影响因素复杂。利用2011—2017年长江口航道水下地形、水文测验和航道回淤等系列资料,研究了12. 5 m深水航道回淤的年际变化过程和原因。结果表明:①12. 5 m深水航道回淤总体呈现稳中下降的变化特征。②南港—圆圆沙段因航道滩槽高差的缩小和上游底沙输沙量的减少,回淤呈逐年减少态势。③北槽段因南坝田挡沙堤加高工程的实施和台风影响偏弱,2016—2017年回淤较此前有所减少;径流影响北槽最大浑浊带的发育部位,进而影响北槽航道回淤的部位,2016—2017年长江口径流量偏大是北槽航道主要回淤部位较往年偏下的主要原因。④流域减沙对12. 5 m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已开始显现。未来受其影响,南港—圆圆沙航道回淤有望进一步下降并维持较低量值,北槽航道回淤有望维持稳中下降态势。
-
关键词
航道回淤
深水航道
年际变化
流域减沙
长江口
-
Keywords
navigation siltation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fluvial sediment decline
Yangtze Estuary
-
分类号
U61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长江口北槽悬沙来源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 8
-
-
作者
刘杰
王元叶
赵德招
程海峰
-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河口海岸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2015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海洋科技领域"横沙开发和深水新港建设可行性关键技术"项目
-
文摘
为掌握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北槽段回淤的泥沙来源,2011-2012年采用固定观测站和ADCP与动船取沙结合的方法,对北槽四侧边界进行了3次水文观测,并收集了同期的北槽水文测验数据。基于上述资料,对北槽四侧边界的泥沙输移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槽四侧边界均存在明显的水沙交换,水沙交换量呈大潮强于小潮,洪季强于枯季的特点;跨越南导堤进入北槽的泥沙最多,是北槽主要的泥沙来源;南导堤越堤输沙主要集中在南导堤的中下段,其来源应为含沙浓度相对较高的南槽和九段沙滩面水域。
-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
12.5M深水航道
泥沙来源
-
Keywords
Yangtze Estuary
North Passage
12.5m deepwater navigational channel
sediment source
-
分类号
TV148.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理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1
- 9
-
-
作者
赵德招
刘杰
程海峰
王珍珍
-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河口海岸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939003)
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011328A0670)
长江科学院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CKWV2012304/KY)
-
文摘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产生量大,但如何对其进行更好地处理是水运工程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利用大量工程现场资料,从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基本特性出发,对比分析了疏浚土处理现状,展望了疏浚土处理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各工程阶段的疏浚土处理模式基本适应了不同维护水深条件下的疏浚土特点,总体仍以海洋倾倒为主.但在海洋倾倒区日渐严格控制、泥沙资源供需关系日趋紧张以及滩涂湿地面临侵蚀威胁等诸多新情势下,长江口疏浚土应遵循多用少抛的处理原则,利用疏浚土吹填造地、湿地保护等多途径处置将是未来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理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
疏浚土处理
海洋倾倒区
现状及展望
-
Keywords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
dredged material disposal
marine dumping sit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
分类号
U616.26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
-
题名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维护特征分析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赵德招
万远扬
-
机构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河口海岸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90,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15061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B12B04
2013BAB12B05)
-
文摘
以大量工程现场资料为基础,初步分析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维护特征,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深水航道维护形势。分析表明,通过维护性疏浚,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状况良好,12.5 m深水航道已进入全面发挥效益的稳定运行阶段。2015年南港北槽12.5 m航道维护疏浚强度总体仍保持时空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与2011—2014年相比,2015年南港及圆圆沙段疏浚强度下降近15%,全年1—12月疏浚强度也普遍有所降低,这主要与南港河床地形条件和周边河势的改善,以及疏浚工艺与管理的优化有关。今后一段时期,在长江口河势格局及水沙动力环境整体稳定的前提下,12.5 m深水航道维护态势总体可控,且趋于向好。由于航道回淤时空分布特征未发生根本改变,后续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重点维护时段和区段依然是夏秋季(6—11月)和北槽中段。
-
关键词
长江口
疏浚维护
航道淤积
12.5M深水航道
南槽
-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stuary
maintenance by dredging
navigation channel siltation
12.5 m-deep navigation channel (dnc)
south passage
-
分类号
U617.5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
-
题名2019年长江口南北槽水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分析
- 11
-
-
作者
刘启雄
陈家祺
刘海江
张东来
-
机构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8,共9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7YFC0405400)。
-
文摘
为探究长江口区域最新的泥沙运动特征,于2019年枯季(1月,21个样本)和洪季(8月,58个样本)在长江口南北槽及周边区域现场取样河床表层泥沙样本,测量了样本的中值粒径和级配分布。采用Folk-Ward公式计算了泥沙样本的粒度参数(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并分析了沙样本内磁性物质含量。基于上述泥沙物理参数,进一步对比分析洪枯季研究区域河床表层泥沙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北槽内洪枯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南槽中段洪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远小于枯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南槽其他区域洪枯季泥沙样本中值粒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同一中值粒径下,不同沙样本(中值粒径大于63μm)各粒度参数之间差异显著,而泥样本(中值粒径小于63μm)粒度参数间差异相对较小。此外,磁性物质含量测量结果表明枯季沙样本磁性物质组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洪季沙样本磁性物质的空间分布相对均一。
-
关键词
长江口南北槽
深水航道
洪枯季
泥沙样本
中值粒径空间分布特征
粒度参数
磁性物质含量
-
Keywords
north and south passages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
flood and dry seasons
sedi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in size
grain size parameter
magnetic composition
-
分类号
P753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