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等,曾一度被前人解释为浅水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本文结合当时的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通过对樱桃沟组野外露头的详细描述和岩石特征的精细刻画以及对该组沉积序列的详细分析,认为上述疑似浅水沉积环境的交错层理实为底流(深水牵引流)对浊流改造的结果,并分别形成了内波、内潮汐沉积和等深流沉积,这在研究区为首次发现。据此将其归纳为7种岩石类型:(1)双向交错层理粉砂岩;(2)束状透镜体叠加的交错纹理粉砂岩;(3)具波状层理粉砂岩;(4)单向交错层理砂岩;(5)水流波痕细砂岩;(6)平行层理细-中砂岩;(7)大型交错层理细砂岩。其中,前5种岩石类型为内波、内潮汐沉积,后两种为等深流沉积。研究表明樱桃沟组为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碳酸盐滑塌角砾岩、浊积岩)和原地沉积的复合沉积,并建立了该区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沟组 深水牵引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等深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分布的沉积模拟实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忠保 龚文平 +3 位作者 王新海 张春生 罗顺社 江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37,共6页
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大量洪水浊积砂体的原型资料,结合洪水型浊流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设计了洪水型浊流的模拟实验方案,论述了不同斜坡长度、坡度、初始流速、泥沙比例和含沙浓度等参数条件下洪水型浊流的形成过程,剖析了洪水型浊... 利用沉积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大量洪水浊积砂体的原型资料,结合洪水型浊流的形成环境和条件,设计了洪水型浊流的模拟实验方案,论述了不同斜坡长度、坡度、初始流速、泥沙比例和含沙浓度等参数条件下洪水型浊流的形成过程,剖析了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规律,揭示了洪水型浊流砂泥质的分布与沉积特征,分析了湖底地形对洪水型浊流沉积作用的控制,探讨了洪水型浊流砂体形成及发育的水动力机制。实验表明,斜坡带的坡度与高差、湖底地形、湖水位及初始流速等对参数对洪水型浊流沉积有重要影响,洪水型浊流的泥沙含量决定了其流动行为及沉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牵引流 洪水型浊流 洪水沉积 斜坡带 沉积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东南缘石炭系MKT组“反向前积”构型的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代寒松 陈彬滔 +4 位作者 郝晋进 刘雄志 洪亮 赵旭 邓国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6-1254,1279,共10页
"前积"是油气勘探中常见的沉积构型,多为沉积物由物源区向卸载区逐步堆积叠加而成,其倾向指向卸载区。滨里海盆地东南缘中区块MKT组泥岩内部由一系列向西(早期隆起物源区)倾斜的"反向前积层"构成,由于其成因存在较... "前积"是油气勘探中常见的沉积构型,多为沉积物由物源区向卸载区逐步堆积叠加而成,其倾向指向卸载区。滨里海盆地东南缘中区块MKT组泥岩内部由一系列向西(早期隆起物源区)倾斜的"反向前积层"构成,由于其成因存在较大的争议,导致了研究区石炭系沉积演化规律缺乏统一认识,制约了后续勘探工作的开展。文章以区域背景、钻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沉积作用、岩性、古地理位置、形态与规模等要素分析比较,对"反向前积"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MKT组属于深水牵引流沉积而非水进退积楔,"反向前积"是其沉积物在深水牵引流作用下向陆迁移而形成的特殊沉积构型。最终,文章尝试对MKT组沉积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其划分为:初始形成、强烈作用、晚期衰退和后期调整4个阶段。MKT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不仅完善了宾里海盆地东南缘石炭系沉积演化规律,为后期工作扫清了障碍,丰富了盆地的沉积类型,更为全球古生界深水牵引流研究提供了宝贵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前积 深水牵引流沉积 向陆迁移 水进退积楔 沉积演化 石炭系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深水异地沉积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24
4
作者 郭成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深水异地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 30年历程 ,它经历了 70年代浊流沉积研究探索阶段、80年代重力流沉积研究蓬勃发展阶段和 90年代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阶段。 70年代浊流沉积研究刚刚起步 ,以资料积累和深化认识为主 ,成果欠丰 ;深水牵引流沉... 深水异地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 30年历程 ,它经历了 70年代浊流沉积研究探索阶段、80年代重力流沉积研究蓬勃发展阶段和 90年代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阶段。 70年代浊流沉积研究刚刚起步 ,以资料积累和深化认识为主 ,成果欠丰 ;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则仅有少量探索。 80年代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已从单一类型延伸到多种类型 ,从陆源碎屑重力流沉积扩展到碳酸盐和火山碎屑重力流沉积 ,从海洋发展到湖泊 ,从一般性描述转入沉积模式、控制因素及含矿性的探讨 ,出现了突飞猛进、硕果累累的可喜局面 ;而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90年代重力流沉积研究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而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有了更大的进展 ,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重要成果。展望未来 ,深水异地沉积研究任重而道远 ,相信我国沉积学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异地沉积 重力流沉积 深水牵引流沉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牵引流沉积特征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丽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9-374,共6页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沉积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等深流沉积和内湖汐、内波沉积。等深流沉积研究从6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已有长足的进展,尤其是现代等深沉沉积研究方面。目前...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沉积学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等深流沉积和内湖汐、内波沉积。等深流沉积研究从6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已有长足的进展,尤其是现代等深沉沉积研究方面。目前对等深流沉积的形成机理、结构、构造、层序、岩相特征及鉴别标志方面已有很深的认识。等涤岩丘的发现是该领域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突出成果,已在深海区发现大量规模可与海底扇相比拟的大型现代等涤岩丘,地层记录中也有发现。内潮汐、内波沉积研究始于叨年代初期,进展很快,现已对其形成机理、结构、构造、层序、岩相特征及鉴别标志进行了系统研究。我国浙西和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的内潮汐、内波沉积已成为该领域的典型研究实例。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储集性能优于浊积岩,故具有非常重要的含油气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牵引流 沉积特征 内潮汐 内波 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