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宇亮 李澳华 +3 位作者 邢浩 李丽华 宋宣儒 杨果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7,共15页
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路基通常采用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的结构形式,而地基液化往往是导致路基结构丧失服役性能的主要因素,揭示可液化场地群桩加固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路基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某可液化场地高速铁... 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路基通常采用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的结构形式,而地基液化往往是导致路基结构丧失服役性能的主要因素,揭示可液化场地群桩加固地基的地震响应特性是保障高速铁路路基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某可液化场地高速铁路群桩加固地基+加筋路堤为研究对象,通过振动台试验和三维数值仿真手段实现不同强度的地震动激励工况模拟,得到可液化地基超孔隙水压力和桩身应变;将振动台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研究地震动激励下群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孔隙水压力、超孔压比、桩身内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地震动强度对群桩加固地基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到不同地震动持时下群桩加固地基的液化区域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的地震激励下,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响应随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随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减小;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沿地基深度增大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地基土液化区深度逐渐加大;地基液化主要发生在地震动激励强烈的时段;当地震结束时,大部分地基土体单元从液化状态转变为非液化状态;在高强度地震动激励下,加固桩的桩身弯矩变化显著,但桩身内力分布合理,其值在允许范围内,桩身不会遭到破坏。可将群桩加固地基方案应用于可液化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液化场地 群桩 地基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液化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串珠状岩溶区群桩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龙起 何敏 王安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74,共9页
以广西南玉高速铁路为依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溶洞高度、半径对岩溶区各基桩荷载传递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区,群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受到溶洞高度和半径的影响;在相同荷载下,溶洞半径变化对轴... 以广西南玉高速铁路为依托,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溶洞高度、半径对岩溶区各基桩荷载传递及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岩溶区,群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受到溶洞高度和半径的影响;在相同荷载下,溶洞半径变化对轴力和侧摩阻力的影响更大,各基桩轴力和侧摩阻力大小为:角桩>边桩>中桩,角桩受力最多,在逐级施加桩顶荷载之后,群桩效应更加明显,各基桩轴力也不断增加,中桩和角桩轴力差值也不断增加,桩顶荷载分担更不均匀;在相同荷载下,溶洞高度越低,溶洞半径越大,桩基沉降量越大,桩身侧摩阻力越小,桩基整体承载能力越差,溶洞顶板在外荷载下越容易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高速铁路 串珠状溶洞 数值计算 群桩基础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组合作用的大间距群桩基础冲刷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则英 孙芮 +5 位作者 毕传龙 薛洪野 段蓉蓉 王成赫 曲植霖 高庆水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8,共14页
为研究波流作用下大桩间距群桩基础的冲刷发展过程和冲刷特性,以青岛近海某群桩基础为原型,开展恒定流和波流工况下多种桩间距的群桩模型水槽试验,得到桩周孔压响应和冲深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三维扫描仪绘制了冲刷坑地形云图,揭示不同... 为研究波流作用下大桩间距群桩基础的冲刷发展过程和冲刷特性,以青岛近海某群桩基础为原型,开展恒定流和波流工况下多种桩间距的群桩模型水槽试验,得到桩周孔压响应和冲深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三维扫描仪绘制了冲刷坑地形云图,揭示不同桩间距(G/D)和弗劳德数(Fr)对冲刷坑形态的影响;并利用Flow3D软件模拟群桩波流冲刷发展过程。最后,建立考虑波流条件、泥沙特性及群桩布置形式等因素的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公式,并利用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波流作用下群桩周围孔压响应具有显著时空差异;波流最大冲刷深度明显大于恒定流,且随着G/D的增大而减小;G/D较大时各桩周围表现为独立冲刷坑;群桩下游形成两条沙脊,且当G/D越小、Fr越大时沙脊越明显;预测公式在试验数据集和模拟验证集上表现良好,R~2分别为0.996和0.994,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流冲刷 模型试验 群桩基础 冲刷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欠送桩基承载特性评估
4
作者 王官超 张坦 +3 位作者 游川波 刘小阳 杨成云 张芳慧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810,共12页
静压法沉桩过程中经常遇到沉桩困难问题,导致桩基欠送现象。为探究桩体欠送情况下静压桩的承载性能,依托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开展现场静压桩沉桩试验。采用颗粒流程序(PF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层状地基中群桩静压沉桩的离散元模... 静压法沉桩过程中经常遇到沉桩困难问题,导致桩基欠送现象。为探究桩体欠送情况下静压桩的承载性能,依托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开展现场静压桩沉桩试验。采用颗粒流程序(PF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层状地基中群桩静压沉桩的离散元模型,对比分析欠送桩、设计桩长情况下静压群桩的承载性能,并探讨桩间距对群桩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欠送桩情况下存在最优桩间距,约为1.9D,其极限承载力可以达到设计桩长的93.3%;从微观力链蔓延特征来看,砂土层在桩侧和桩端均能提供显著的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而黏土层则仅能作为持力层提供桩端阻力;在群桩受力体系中,由位移云图发现深基桩地基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浅基桩地基则更容易出现水平扩展和位移,群桩受力形式类似开口管桩;通过分析不同桩间距时承载力与桩顶位移的变化,发现低于最优桩间距时,随着桩间距的减小,极限承载力减小。研究成果可为出现静压困难的欠送桩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承载性能 数值计算 欠送群桩 多层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倾角钢箱提篮拱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楚龙 吴晓勤 +1 位作者 刘新华 朱玉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考虑施工技术、经济性和景观效果等方面,陕西蔡家坡渭河特大桥主桥采用(35+210+35) m大倾角钢箱提篮拱桥。该桥采用摩擦摆和环向钢丝绳阻尼支座综合减隔震约束体系,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拱肋为单室等宽钢箱截面,采用主、副拱肋2条悬链... 考虑施工技术、经济性和景观效果等方面,陕西蔡家坡渭河特大桥主桥采用(35+210+35) m大倾角钢箱提篮拱桥。该桥采用摩擦摆和环向钢丝绳阻尼支座综合减隔震约束体系,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拱肋为单室等宽钢箱截面,采用主、副拱肋2条悬链线,主、副拱肋共面,设计为横向内倾20°的大倾角,在提高桥梁景观效果的同时,又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拱肋设钢-混结合段连接拱脚与混凝土拱座。桥面系采用自重较轻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吊杆采用抗拉强度1 860 MPa的环氧柔性钢绞线。基础采用Φ2.5 m的钻孔灌注群桩,以抵抗软弱地质条件下荷载的竖向及水平作用力。该桥总体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案。整体及局部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箱提篮拱桥 大倾角拱肋 减隔震约束体系 正交异性板 群桩基础 先梁后拱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荷载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瑞红 王辉 +1 位作者 骆浩 王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为研究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过程中的性能特征,开展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基础静载试验.得到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的Q-S曲线和S-lgt曲线,测得3d、4.5d、6d(d为桩径)群桩在静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F_(u),研究各个桩段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 为研究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过程中的性能特征,开展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基础静载试验.得到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的Q-S曲线和S-lgt曲线,测得3d、4.5d、6d(d为桩径)群桩在静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F_(u),研究各个桩段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阻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Q-S曲线为缓变型,S-lgt曲线为渐变型,桩基承载变形大致分为稳定、渐进以及破坏3个阶段,相较于3d群桩,4.5d、6d群桩沉降发展更缓慢,F_(u)更高;同等桩距下,钙质砂地基表现出比陆源砂地基更强的群桩效应,钙质砂地基中群桩最佳桩距应在4.5d~6d之间.该研究为群桩在钙质砂地基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地基 混凝土群桩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刚度地基上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7
作者 于旭 单志承 +1 位作者 庄海洋 陈国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8,共11页
通过控制输入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和强度的方法,提出了变刚度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已完成的不同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基刚度变化对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通过控制输入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和强度的方法,提出了变刚度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并结合已完成的不同地基上桩基基础隔震结构系列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基刚度变化对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和输入地震动强度显著影响隔震结构群桩基础弯矩反应,强震下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越大,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中间桩体上部弯矩反应幅值增大越显著,而中间桩体下部弯矩幅值较小。当输入加速度峰值和结构-土体相对刚度比R大于一定限值时,群桩基础震陷显著增加,群桩基础承台转动反应强烈,同时群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在主震后出现明显的单边累积水平位移,说明强震作用下地基刚度变化过程中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上部更易出现地震破坏,而群桩基础震陷与基础承台强烈转动反应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隔震结构群桩基础上部弯矩骤增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地基 群桩基础 基础隔震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场地桥梁群桩基础延性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靖程 叶爱君 王晓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3-901,共9页
采用严格的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砂土场地桥梁群桩基础的延性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基于砂土中单墩-群桩基础体系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考虑与结构、土体相关的9个参数,建立了一系列分析模型;将7条实际地震... 采用严格的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砂土场地桥梁群桩基础的延性性能开展了系统研究。基于砂土中单墩-群桩基础体系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考虑与结构、土体相关的9个参数,建立了一系列分析模型;将7条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了系统的增量动力分析。基于计算结果,对地震下桥梁群桩基础的损伤破坏过程进行了验证,提出了表征群桩基础延性性能的位移、转角、强度3个指标,并揭示了各性能指标随结构、土体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桩基础在易修复状态下的平均位移延性系数为2.52,平均水平承载力为首次屈服状态的1.41倍;极限状态下平均位移延性系数为3.62,平均水平承载力为首次屈服状态的1.47倍,延性性能可观且稳定;承台转动引起的桥墩漂移率最大不超过0.7%,不控制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延性性能 增量动力分析 位移延性 水平承载力 承台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敬羽 景立平 齐文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221,共12页
为了研究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上部结构质量、不同输入波频率和加速度峰值输入下的桩-土-结构体系的水平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地基土体模型为中硬... 为了研究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上部结构质量、不同输入波频率和加速度峰值输入下的桩-土-结构体系的水平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地基土体模型为中硬土,剪切波速约为213 m/s;群桩基础由5根长1.35 m、直径0.1 m的基桩“十”字型布置;上部结构模型采用质量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桩身的弯矩与剪力在桩-承台连接处最大,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上部结构质量的增加,土体与桩基的加速度反应增大,桩身的弯矩与剪力也增大;随着输入正弦波幅值和频率的增大,桩-土运动相互作用变大,桩身弯矩与剪力变大;最后比较各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反应发现,上部结构质量的变化对桩-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大,幅值的影响次之,频率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正弦波荷载 群桩基础 桩-土运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山区微型群桩基础承载特征及竖向-水平联合荷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海涛 任光明 +3 位作者 冯川 唐杨 王霆 王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47,共9页
为探究高原山区微型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以及水平、竖向荷载耦合作用(V-H联合荷载)的影响,揭示联合荷载相互作用规律,在高原山区微型群桩基础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采用FLAC 3D对三种单一荷载情况进行数值反演,并对不同荷载比例下微型群桩基... 为探究高原山区微型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以及水平、竖向荷载耦合作用(V-H联合荷载)的影响,揭示联合荷载相互作用规律,在高原山区微型群桩基础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采用FLAC 3D对三种单一荷载情况进行数值反演,并对不同荷载比例下微型群桩基础的V-H联合加载进行模拟。结果表明:①抗压和抗水平试验中,承台效应明显,荷载-位移曲线为“缓变型”;抗拔试验中,曲线为“陡变型”。②联合荷载下,施加水平荷载会削弱桩基竖向承载能力,水平荷载比例较大时,桩身抵抗力矩和桩侧极限摩阻力增大,荷载-上拔位移曲线突变点消失;在竖向荷载的影响下,存在临界荷载比n,下压-水平联合荷载中n 1=3.9,上拔-水平联合荷载中n 2=0.76,荷载比>n时,桩基水平承载力被削弱,<n时,桩基水平承载力提高。③联合荷载下,水平承载力与荷载比的倒数呈四次函数关系,竖向承载力与荷载比的倒数呈二次函数关系;联合荷载下的屈服包络线与单向极限荷载垂线所围空间分为“破坏区”与“安全区”,有别于单向加载的桩基承载特征,且桩基存在一个最优解,使各方向承载力均能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群桩基础 V-H联合荷载 桩基承载性能 原型试验 数值模拟 高原山区 输变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作用下桩基透空型防波堤的冲刷研究
11
作者 黄姗姗 王振鲁 +2 位作者 潘新颖 梁丙臣 杨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基于FLOW-3D软件,开展了3组波高、3组波周期、5种挡板形式条件下的冲刷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海床冲刷地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则波作用下,波高变化对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及海床冲刷地形变化影响程度较小。... 基于FLOW-3D软件,开展了3组波高、3组波周期、5种挡板形式条件下的冲刷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海床冲刷地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规则波作用下,波高变化对防波堤结构流场变化及海床冲刷地形变化影响程度较小。波周期则与防波堤结构周围的泥沙冲刷效率呈正相关,且影响程度较大。不同的波周期会导致挡板开孔方式对海床冲刷地形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当波周期为1.5 s时,随着挡浪板开孔率的增加、挡板下部面积的增大,冲刷坑面积及体积逐渐减小,且呈线性分布;当波周期为2.0、2.5 s时,冲刷面积及体积呈二次曲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透空式防波堤 挡浪板 群桩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设计关键技术
12
作者 孙文峰 陈宇 +2 位作者 王碧波 程应刚 余家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4,共7页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采用与旧桥外形一致、呈反对称布置的主跨232 m独塔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2+70+40+20)m,采用刚构体系。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混合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9 m处,主跨...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采用与旧桥外形一致、呈反对称布置的主跨232 m独塔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2+70+40+20)m,采用刚构体系。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混合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9 m处,主跨采用双边工字形叠合梁,桥面宽23.5 m,标准梁高1.6 m;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和箱形截面主梁,桥面宽23.5~27.0 m,标准梁高2.1 m。桥塔采用“A”形混凝土塔,塔高114.5 m,其下布置整体式承台,采用18根ϕ2.8 m的群桩基础。斜拉索按空间扇形双索面布置,共104根斜拉索,采用标准强度1770 MPa高强平行钢丝索,主跨梁端采用锚拉板锚固,边跨梁端设置槽口锚固,塔端采用锚固齿块锚固,主塔斜拉索锚固区纵、横桥向均配置有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汉阳岸边墩采用T形钢筋混凝土板墩及钻孔桩基础;汉口岸边墩、辅助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独柱墩及钻孔桩基础。桥塔塔柱采用爬模施工;边跨主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主跨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施工。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大桥结构刚度及应力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宽工程 独塔斜拉桥 混合梁 工字形叠合梁 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 “A”形桥塔 群桩基础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嵌岩群桩基础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欣怡 胡中波 +3 位作者 王钦科 田德帅 刘畅博 李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645,共9页
以福建海域风电场中使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桩的嵌岩群桩高承台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嵌岩群桩基础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并与嵌岩单桩基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前期,钢管-混凝土组合桩群... 以福建海域风电场中使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桩的嵌岩群桩高承台基础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嵌岩群桩基础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并与嵌岩单桩基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前期,钢管-混凝土组合桩群桩之间的覆盖层和基岩与桩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承载来自上部的下压荷载,这导致了群桩的桩端轴力增加幅度相对单桩较小,以及群桩的桩端阻力发挥受限,向下的应力较单桩更难扩散;加载后期,群桩之间出现连接裂缝,削弱了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使得群桩的桩端阻力和端阻比增加明显。此外,为避免群桩效应的影响,钢管-混凝土组合桩的桩间距应在3倍桩直径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桩基础 承载力 海上 嵌岩群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体施工桥梁桩基内力的非均匀性及调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广潮 李前名 +1 位作者 龙俊贤 杨奇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5-69,共5页
为研究转体工况下桥梁承台处于单点受力模式时群桩桩基内力分配非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跨襄北编组站转体施工斜拉桥为例,建立弹性支撑拉压杆模型计算桩基反力,分析承台厚度对桩基内力分配非均匀性的影响。建立承台-桩基有限元模型... 为研究转体工况下桥梁承台处于单点受力模式时群桩桩基内力分配非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跨襄北编组站转体施工斜拉桥为例,建立弹性支撑拉压杆模型计算桩基反力,分析承台厚度对桩基内力分配非均匀性的影响。建立承台-桩基有限元模型计算转体工况下桩基内力及分布规律,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柔性承台施加预应力对桩基内力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承台相对刚度系数大于4时,满足刚性承台要求,群桩内力相对均匀分布;当承台相对刚度系数小于等于4时,为半刚性或柔性承台,群桩内力表现为中心桩大于四周桩的非均匀性,且相对刚度系数越小,非均匀性越显著;对半刚性及柔性承台合理施加纵横向预应力,能够有效改善群桩内力分配不均匀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体承台 空间拉压杆模型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群桩基础 预应力 内力非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研究非饱和地基中群桩基础的动力阻抗
15
作者 李绍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5-907,共13页
采用边界元结合有限元法研究了非饱和地基群桩基础动力阻抗。根据梁模型建立桩体动力控制方程,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群桩基础数值模型;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控制方程组,采用加权残余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推导非饱和地基边界元法控制方程,... 采用边界元结合有限元法研究了非饱和地基群桩基础动力阻抗。根据梁模型建立桩体动力控制方程,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群桩基础数值模型;基于非饱和多孔介质动力控制方程组,采用加权残余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推导非饱和地基边界元法控制方程,根据伴随矩阵性质推导其Green函数基本解答。基于桩体和地基土接触面作用力平衡条件和位移相容原理,建立非饱和地基边界元模型和群桩基础有限元模型的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土体饱和度、桩体间距、长度、数目和地基分层等参数对群桩基础动力阻抗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基饱和度增加可降低群桩基础刚度系数;荷载频率较低时增大饱和度可减小群桩基础阻尼系数。增加桩基数目和地基饱和度可增大桩基与地基土相互作用。下卧基岩分层地基可提高桩基与土体的相互作用,且对群桩水平阻抗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介质 群桩基础 动力阻抗 有限元+边界元方法 分层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砂与饱和砂土场地直斜群桩横向动力响应特性对比研究
16
作者 李雨润 范浩然 +1 位作者 闫志晓 辛晓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16,共15页
群桩基础的横向动力响应一直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开展了干砂与饱和砂土场地条件下2×2直斜群桩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然后基于FLAC3D软件引入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 群桩基础的横向动力响应一直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开展了干砂与饱和砂土场地条件下2×2直斜群桩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然后基于FLAC3D软件引入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将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深入分析试验和模拟中直斜群桩横向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干砂场地中,直群桩承台加速度总大于斜群桩承台加速度;在饱和砂土场地中,直斜群桩承台加速度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减现象,而直群桩承台的加速度衰减现象较斜群桩承台更为明显;干砂场地中桩身弯矩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饱和砂土场地中桩身弯矩随着桩间距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干砂场地中承台加速度相对于输入台面加速度的放大倍数小于1时所需的桩间距大于饱和砂土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场地 干砂场地 群桩基础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对既有群桩基础变形的影响
17
作者 庄妍 宋相伟 樊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209,共8页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净距为5 m。隧道开挖对长桩影响较大,其中最短桩与最长桩桩端沉降相差22%;盾构隧道开挖会导致邻近群桩产生水平位移,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桩体水平位移越大。桩体位移增量受桩长以及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的距离影响较大,桩长越长,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位移增量越小。本文研究可为既有桩基临近盾构隧道开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群桩基础 数值模拟 位移影响 隧道开挖 不规律排列 最优净距 位移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47
18
作者 楼梦麟 王文剑 +1 位作者 马恒春 朱彤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63-768,共6页
通过土 -桩 -结构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探讨了土 -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土 -结构相互作用使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降低 ,使体系的阻尼大大增加 .土
关键词 桩基础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振动台模型试验 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地震反应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1
19
作者 陈仁朋 凌道盛 陈云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94,共6页
深厚软土地基中群桩沉降的预测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难点。本文分析了群桩基础中应力扩散的规律,提出了桩端附加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指出国家桩基规范计算的桩端压缩层厚度偏大。讨论了目前国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关于群桩沉降计算中的几... 深厚软土地基中群桩沉降的预测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难点。本文分析了群桩基础中应力扩散的规律,提出了桩端附加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指出国家桩基规范计算的桩端压缩层厚度偏大。讨论了目前国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关于群桩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包括压缩层厚度、模量取值、应力计算等,提出了相应的群桩沉降计算方法,并和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基础沉降 软土地基 沉降预测 压缩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被引量:39
20
作者 曾友金 章为民 +1 位作者 王年香 郑澄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674-680,686,共6页
简要地介绍了桩基现场模型试验、桩基渗水力模型试验、桩基室内普通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及其模拟桩基特性的局限性,并着重分析了桩基离心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及其模拟桩基特性时的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桩基 研究进展 离心模型 群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