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7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北凹陷侏罗系含铁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潼 赵振宇 +1 位作者 武超 张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9,共18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碎屑岩地层含铁碳酸盐矿物广泛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特征差异较大。综合多种测试手段,重点针对储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及共生矿物开展系统研究,揭示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碎屑岩地层含铁碳酸盐矿物广泛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特征差异较大。综合多种测试手段,重点针对储层中的碳酸盐矿物及共生矿物开展系统研究,揭示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含铁碳酸盐不同程度地充填孔隙是导致储层孔隙度降低和非均质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其分布同时受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砂体厚度、颗粒粒径、碎屑组分以及杂基含量的影响;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在丘东洼陷表现为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岩屑类型复杂而杂基数量有限,在胜北洼陷则表现为砂体厚度较薄、粒度较细、塑性岩屑及杂基含量均较高;复杂的碎屑组分及较高的杂基含量为含铁碳酸盐矿物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岩石结构、有机质的数量及变化决定了储层成岩演化路径,并进一步导致与含铁碳酸盐有关的矿物组合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侏罗系 含铁碳酸盐 致密砂岩储层 三工河组 西山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鲜波 朱松柏 +2 位作者 周杰 聂延波 范秋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得递减产量解,再通过数值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产量解。绘制且对比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并对斜井三孔双渗的产量递减曲线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斜井三孔双渗产量递减曲线位置在初期比单渗的产量递减曲线位置更低,且窜流凹子更浅;裂缝渗透率比值越大,窜流凹子越深、曲线位置越低;窜流系数越大,窜流发生越早、曲线位置左移;基质弹性储容比越大,基质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宽越深、溶洞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窄越浅;斜井长度越长、井斜角越大,产量递减曲线位置越高且曲线向左移动;结合现场实例井解释,斜井三孔双渗模型比斜井三孔单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解释结果更可靠。建立的单双渗模型和绘制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可预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的产量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斜井 双渗 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碳减排的梯级水库蓄水期水碳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研来 宁志昊 何鋆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202,共9页
考虑到当前梯级水库蓄水调度研究尚未开展碳减排调度,基于碳排放因子法提出了梯级水库蓄水期水碳多目标调度模型,制定了梯级水库提前蓄水策略,并以防洪风险最小化、发电量最大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化为调度目标,采用NSGA-II求解调度... 考虑到当前梯级水库蓄水调度研究尚未开展碳减排调度,基于碳排放因子法提出了梯级水库蓄水期水碳多目标调度模型,制定了梯级水库提前蓄水策略,并以防洪风险最小化、发电量最大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化为调度目标,采用NSGA-II求解调度模型推求了梯级水库蓄水期优化调度方案,在金沙江中下游6座水库与三峡水库组成的梯级水库开展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现行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集在防洪库容占用率为0~4.92%的情况下,发电量提升了7.23~40.26亿kW·h/a(0.65%~3.60%),弃水量减少了15.82~55.03亿m^(3)/a(6.45%~22.43%),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了38.55~45.63 Gg CO_(2e)/a(8.33%~9.85%),碳排放强度降低了0.39~0.47 kg CO_(2e)/(MW·h)(9.49%~11.44%),显著提升了梯级水库的发电量、抗旱供水能力并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成果为实现梯级水库蓄水期水碳协同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碳调度 蓄水调度 碳排放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梯级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气田db1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预测
4
作者 张飞 张浪 +5 位作者 张连进 刘微 欧成华 毛正林 徐睿 黄润峰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7,共14页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术,解析深层碳酸盐岩成储特征及储层分布模式,实施储层非均质分布的反演及预测,精细刻画储层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1)蓬莱气田灯影组四段储层集中分布在上亚段,呈现出上下两套储层,上储层局部分布、下储层发育,仅一套储层发育等3种构型模式;(2)储层分类预测成果显示,研究区好储层和中等储层厚度较小、分布零散,差储层厚度大、纵横向分布连片性较好,平面分布在ps106井、db1井、ps11井及其邻近区域;(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分布预测的成功,在验证所建技术适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也为蓬莱及类似气田储层分布预测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气田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预测 井震一体化预测 储层分布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5
作者 孟宪武 徐康 +4 位作者 蒋小琼 王莹 王东 赵姗姗 宫晗凝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90,I0006-I0011,共16页
中国四川盆地栖霞组近年来多项勘探突破展现了较好的资源潜力,研究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储层形成机制对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 中国四川盆地栖霞组近年来多项勘探突破展现了较好的资源潜力,研究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储层形成机制对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孔渗测试等手段对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储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纵向可划分为2个4级层序.栖一段处于中-内缓坡,栖二段发育内缓坡高能浅滩沉积.储层岩性以细-中晶白云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残余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栖二段高位体系域中上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川西龙门山前带北段和南段.厚大浅水高能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组构选择性溶蚀孔隙,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浅埋藏热对流海水白云岩化提高岩石抗压实能力,利于孔隙保持.研究明确了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的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后期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沉积学 四川盆地 川西地区 栖霞组 沉积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储集特征及成储模式
6
作者 王红军 张培军 +6 位作者 唐昱哲 王思琦 张良杰 郭春秋 邢玉忠 董建雄 王强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 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地区近期发现的单体规模较大的碳酸盐岩“断缝体”气藏,展示了该区碳酸盐岩十分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利用地震、岩心薄片及钻测井资料,宏观微观相结合,开展上侏罗统碳酸盐岩“断缝体”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在控圈断层、改造断层及微断层3类不同级别断层和丘滩体、灰泥丘及滩间3类沉积环境下,受伴生溶蚀流体作用形成储渗结构差异较大的丘滩体—控圈断层、丘滩间—控圈断层、丘滩体+改造断层、丘滩间+改造断层、丘滩体+微断层和丘滩间+微断层等不同规模的6类“断缝体”储层,是阿姆河右岸东部地区一种新的储集体类型天然气藏。结合几类已投产的“断缝体”气藏的开发地质参数,将该类气藏进一步细分为Ⅰ类控圈(构造带)断层强破裂+强溶蚀的规模断缝体气藏;Ⅱ类改造断层附近中破裂+中溶蚀的局部断缝气藏和Ⅲ类微断层弱破裂+未溶蚀的裂缝—孔隙型或裂缝型气藏,其中Ⅰ类气藏在储量规模和高产稳产方面优势明显,是该地区下一步深挖勘探潜力的主要目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右岸 上侏罗统 碳酸盐岩 储层 裂缝 断层 断缝体 天然气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凹陷潜江组三段湖相碳酸盐岩岩相类型及储层特征
7
作者 吴世强 郭丽彬 +5 位作者 徐尚 满惠慧 罗书行 李晓玲 赵文 孔金平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3,共12页
为了揭示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研究区典型井的潜三段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RD、岩石薄片、孔隙度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碳酸盐岩层系的岩相类型及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 为了揭示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研究区典型井的潜三段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RD、岩石薄片、孔隙度和高压压汞等技术手段对碳酸盐岩层系的岩相类型及其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包括8种,分别为颗粒碳酸盐岩、泥晶碳酸盐岩、颗粒混积岩、细粒混积岩、富长英质碎屑岩、黏土质页岩、硫酸盐岩和盐岩;(2)不同岩石类型的相互叠置形成了4种主要的岩相组合,自北向南依次为富长英质碎屑岩和页岩岩相组合体、颗粒混积岩和细粒混积岩岩相夹泥页岩岩相组合体、颗粒碳酸盐岩和泥晶碳酸盐岩夹泥页岩岩相组合体、盐岩夹泥页岩岩相组合体;(3)不同岩石类型总孔隙度相当,平均值介于5.5%~7.3%,但孔隙大小却存在明显区别。颗粒碳酸盐岩和富长英质碎屑岩孔隙尺寸相对较大,高压压汞揭示微米级孔隙平均孔体积占比大于10%,平均孔喉半径大于140nm;泥晶碳酸盐岩和细粒混积岩孔喉较小,微米级孔隙体积比例小于5%,平均孔喉半径小于10nm。分析指出,颗粒碳酸盐岩和富长英质碎屑岩整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且孔径尺寸较大,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储集、渗流和产出,为湖相碳酸盐岩储层中的优势岩相类型,也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岩相 储集空间 潜江组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缝洞结构量化表征方法
8
作者 李成刚 任文博 +3 位作者 刘培亮 郭忠良 蒋林 宋利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0,共7页
断控型油藏缝洞结构的表征是该类型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基础难题,前期主要通过地震物探手段刻画表征,该方法与开发动态数据的关联性不强。借鉴砂岩流动单元的概念,计算流动系数和存储体积的变化,在缝洞单元内部及缝洞体内部划分流动单元... 断控型油藏缝洞结构的表征是该类型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基础难题,前期主要通过地震物探手段刻画表征,该方法与开发动态数据的关联性不强。借鉴砂岩流动单元的概念,计算流动系数和存储体积的变化,在缝洞单元内部及缝洞体内部划分流动单元,有效突出了不同缝洞结构流动的差异性,将地质结构转化为数值结构,以此实现量化表征断溶体结构,应用于建模赋值与数模剩余油预测动态相互验证。实践证实,该方法在提高采收率与增产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断控型油藏 缝洞单元 流动单元 缝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识别方法及应用:以桑托斯盆地A油田白垩系BVE组为例
9
作者 张梅 王贵文 +2 位作者 赖锦 庞小娇 杨柳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在盐下区块的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由于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储集层精细表征难,制约了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进展。与常规测井相比,电成像测井更能直观地识别与评价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可在图像上快速识别出溶蚀孔和裂缝。基于岩心、薄片等地质资料,结合常规、电成像及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归纳总结了该区块白垩系BVE组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储集层划分为孔隙型、裂缝-溶孔型和裂缝型3类。利用岩心刻度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桑托斯盆地BVE组不同类型储集层测井识别图版,并完成单井纵向上储集层类型的连续识别和划分。桑托斯盆地盐下BVE组储集层的测井表征有助于完善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体系,为盐下碳酸盐岩储集层中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 测井精细表征 BVE组 桑托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层CO_(2)封存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及储层优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传智 李安慧 +2 位作者 李惊鸿 王俊康 马思源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盐水层中CO_(2)封存被认为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而CO_(2)长期封存的稳定性受储层和注入参数的影响,目前评价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仍缺乏统一的指标.为实现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评价,优选能够实现CO_(2)稳定封存的储层... 盐水层中CO_(2)封存被认为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而CO_(2)长期封存的稳定性受储层和注入参数的影响,目前评价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仍缺乏统一的指标.为实现盐水层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评价,优选能够实现CO_(2)稳定封存的储层和注气强度,提出将封存量和转化速率(或封存速率)作为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的因素指标.考虑主控因素,基于数值模拟和非线性多元回归分析,结合变异系数法,建立CO_(2)不同封存方式长期封存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专家赋权法确定构造、残余、溶解和矿化4种封存方式的权重,建立综合考虑4种封存方式的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并对CO_(2)封存评价指标划分为较稳定、稳定和不稳定3个等级,实现矿场特定储层及注气强度下的CO_(2)封存稳定性评价.同时,建立储层参数及注入参数影响下的CO_(2)长期封存稳定性评价指标图版,对优选适合CO_(2)长期稳定封存的盐水层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科学与工程 CO_(2)封存 盐水层 数值模拟 稳定性 评价指标 储层优选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变换时频分析的超深层栅状储集体识别
11
作者 李宗杰 饶莹 +3 位作者 赵振聪 龚伟 李弘艳 周子康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3-1541,共9页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 顺北地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形成了致密基岩与储集体相互交错排列的栅状储集体结构.现有资料显示栅状储集体内部的“栅体”尺寸和“栅体”之间的间隔均较小.受限于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基于地震数据以及传统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难以有效刻画栅状储集体结构,进而影响储层预测和钻井轨迹设计.本文运用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时频谱,该方法具有峰值对应主频、时频谱能量集中、高频和低频区域都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特别是W时频变换方法得到的时频谱能量沿主频两侧对称分布,且呈纺锤形,主频宽两头窄,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与地震数据一致,有效频宽范围内远离主频处的时频剖面分辨率则高于地震数据.因此,利用丰富的高分辨率的地震时频谱信息、多频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识别栅状储集体中“栅体”的特征,进一步提升识别栅状储集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碳酸盐岩储层 时频分析 W变换 栅状储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白垩系含高渗透条带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技术对策
12
作者 李勇 李峰峰 +5 位作者 杨超 陈家恒 陈一航 邵磊 苏海洋 孙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144,共14页
基于中东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分析不同类型高渗透条带地质特征、水驱特征及水淹规律,提出合理开发技术对策和开发模式。中东碳酸盐岩油藏中发育沉积主控型、沉积成岩耦合型、生物成因型和复合成因型4种高渗透条带,根据其展布样式... 基于中东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分析不同类型高渗透条带地质特征、水驱特征及水淹规律,提出合理开发技术对策和开发模式。中东碳酸盐岩油藏中发育沉积主控型、沉积成岩耦合型、生物成因型和复合成因型4种高渗透条带,根据其展布样式、渗流机理、水驱特征及水淹模式,建立5种水驱开发模式:(1)针对复合型高渗条带“斑块状”展布特征,建立逐级加密式直井面积井网开发模式;(2)对于沉积成岩型高渗条带,针对其中Ⅰ型潮道“网络状”高渗透条带(底部为主要水流优势通道)建立规则直井排状井网开发模式,针对Ⅱ型潮道“网络状”高渗透条带(多期叠合导致“层层叠加”水淹)则建立不规则直井差异化井网开发模式;(3)针对生物型高渗条带“薄层连片状”分布且注入水易沿“工”字型路径快速突进的特点,建立排状水平井底注顶采开发模式;(4)针对沉积型高渗条带“厚层连片状”展布且反韵律上部储层“率先水淹”的特征,建立直井边缘注水-水平井采油滚动水驱模式。开发实践表明,制定的水驱开发模式可实现中东地区强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注水开发,均衡动用相邻储层中的储量,提高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碳酸盐岩油藏 高渗透条带 注水开发 渗流机理 水驱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的离子调控机制
13
作者 吴一宁 姚新龙 +6 位作者 李嘉林 代英杰 戴彩丽 彭颖锋 刘一杉 袁彬 谢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7,共9页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决定润湿性,进而影响采收率,而离子对相互作用具有调控功能。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多尺度地研究干/湿孔条件下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的离子... 碳酸盐岩储层油岩相互作用决定润湿性,进而影响采收率,而离子对相互作用具有调控功能。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多尺度地研究干/湿孔条件下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的离子调控机制,及其对储层润湿性与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方解石间的相互作用对采收率具有显著影响;单价离子(Na^(+))对相互作用的增强效果有限,而二价离子(Ca^(2+)、Mg^(2+))使得相互作用显著增强,高矿化度条件下表现出强吸引力,其中Ca^(2+)作用尤为突出;高矿化度的CaCl_(2)和MgCl_(2)溶液预处理使沥青质平衡吸附量提高36.6%和28.8%,显著影响润湿性;孔径增大可降低沥青质黏附层厚度并提高原油流动性,且孔隙表面水膜削弱沥青质-方解石间相互作用,但高矿化度地层水可通过离子效应部分恢复沥青质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润湿性调控 沥青质吸附 离子特异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井网加密开采提高采收率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
14
作者 胡勇 焦春艳 +6 位作者 赵益 吴娟 贾松 杨东升 郭长敏 陈灿 陈璐瑶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井网加密开采对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四川盆地磨溪雷一1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18 m长的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在渗透率为0.56×10-3μm2,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实验模拟单井开采和井网加密开采... 为了研究井网加密开采对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四川盆地磨溪雷一1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18 m长的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在渗透率为0.56×10-3μm2,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实验模拟单井开采和井网加密开采两种方式,对于井网加密开采方式,实验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分批加密、同时加密两种方式在两种不同加密时机(稳产期末和废弃条件)时对气藏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单井开采时,采收率受含水饱和度影响十分显著,在含水饱和度为20%~50%的条件下,不加密时采收率为14.6%~64.7%;两口井加密后采收率可提高至85.9%~92.7%,效果明显;②加密井提高采收率主要是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提高未动用区储量动用范围,另一方面是提高已动用区压降效率。气藏储量动用情况与含水饱和度和距离气井远近密切相关,井网加密可以根据储量动用情况进行部署,优选储量未动用区域和已动用(未充分)区域。③部署加密井提高采收率幅度随加密井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建议老区需要根据气藏剩余储量特征合理优化加密井数,不宜过度加密。从提高采收率幅度和开采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在稳产期末采用集中部署加密井同时加密方式,对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和缩短生产周期更为有利。研究成果对于气藏井网加密部署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碳酸盐岩 井网加密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固体酸体系研究
15
作者 韦敏 胡亚男 +6 位作者 寸锡宏 朱骏蒙 任晓强 何云 穆停华 周大志 李年银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4-1738,共5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存在地层温度高、孔洞缝发育、异常高应力等特点,常规酸压改造面临快反应、强腐蚀、低导流、高滤失等问题,制约改造效果。利用碳酰胺固化酸液,配合各类添加剂,合成了一种适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增产的固体酸配方SA-G(10%固体酸+2.0%曼尼希碱缓蚀剂+2.0%GLDA+1.5%酚醛树脂类型破乳剂+0.5%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应对前述难题。SA-G以油基液体作为携带液,在能到达储层预定位置前保持惰性,维持缓慢释放深入储层,而且有近乎和HCl同优的溶蚀能力,酸蚀裂缝能在高闭合压力下维持20μm^(2)·cm以上的导流能力。同时由于固体酸具有极低的腐蚀速率,且可以对地层孔、洞、缝实现暂堵降滤,因而在高温深层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酸压 碳酸盐岩 高温储层 缓蚀 降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心图像生物扰动强度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芦碧波 何佳康 +2 位作者 牛永斌 沈文啟 姚康为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生物扰动是(古)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各种沉积结构或沉积构造,在分析沉积地层古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盖层封堵能力、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集层的改造机制和改造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生物扰动是(古)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形成的各种沉积结构或沉积构造,在分析沉积地层古环境、预测其分布规律、评价烃源岩生烃能力和盖层封堵能力、揭示(古)生物对油气储集层的改造机制和改造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传统生物扰动强度分析主要依靠人工识别后对照生物扰动指数图版进行半定量划分,因此受主观因素影响大,执行效率低且结果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文中通过引入EMA(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到ResNet-50模型中,提出了一种加入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模型(Res-EMANet)。该模型在训练过程中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初始学习率为0.01,权重衰减参数为0.0001;批次大小设置为16,共执行了300个轮次。从准确率(Accuracy)、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分数(F1-score)和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等5个方面评价了模型结构改进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16口取心井3028张含不同等级生物扰动的岩心照片数据集进行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够准确划分岩心数字图像上0~5级别的生物扰动强度,准确率高达91%,显著优于传统人工方法和已有的ResNet-50模型。(2)该模型在提升生物扰动等级识别准确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对专家知识的依赖和人工评估生物扰动等级的劳动强度及个人主观性的影响,在生物扰动特征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定量化分析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应用优势。本研究为生物扰动程度评估和识别的自动化处理提供了一款高效可靠的定量化分析工具,这对油气勘探领域的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 碳酸盐岩储集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裂缝型储集层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实验
17
作者 云露 汪洋 +2 位作者 曹飞 潘琳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491,共7页
顺北断控裂缝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传统均质模型难以准确表征相对渗透率,提出模块化裂缝网络物理模拟方法。基于天然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结构特征,设计不同裂缝复杂程度的天然碳酸盐岩模块物理裂缝模型,开展油水驱替实验,... 顺北断控裂缝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运动规律复杂,传统均质模型难以准确表征相对渗透率,提出模块化裂缝网络物理模拟方法。基于天然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结构特征,设计不同裂缝复杂程度的天然碳酸盐岩模块物理裂缝模型,开展油水驱替实验,获取不同结构裂缝模型的驱替参数,计算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建立相渗图版,并根据顺北裂缝型储集层生产井生产情况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验证,掌握油藏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裂缝型油藏 碳酸盐岩 相对渗透率 相渗图版 水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长石砂岩储层压裂液伤害机理及SC-CO_(2)解水锁作用实验研究
18
作者 王娟娟 王军舰 +2 位作者 张冲 董传瑞 葛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针对松辽盆地JS-LS气田沙河子组致密砂岩气藏压裂后返排率低、气井产能差的问题,利用岩心驱替实验、矿物组分分析、润湿性测试及微观分析等测试手段,分析了致密长石砂岩储层压裂液伤害机理及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解水锁作用机理。... 针对松辽盆地JS-LS气田沙河子组致密砂岩气藏压裂后返排率低、气井产能差的问题,利用岩心驱替实验、矿物组分分析、润湿性测试及微观分析等测试手段,分析了致密长石砂岩储层压裂液伤害机理及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解水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子组储层岩性为典型的致密长石砂岩,其较小的孔喉尺寸与极强的亲水性导致压裂液侵入后滞留明显,使得平均束缚水饱和度达到60.51%,平均液膜厚度为373.31nm,束缚水和液膜占据了大量孔隙空间,水锁渗透率伤害率占渗透率总伤害率的55.54%,形成以水锁伤害为主的压裂液伤害。SC-CO_(2)极强的扩散性、穿透能力以及在水中较高的溶解度使其在解水锁方面与常规前置液氮具有明显不同的功效。SC-CO_(2)在高压条件下溶于水形成碳酸,通过萃取溶解与储层矿物发生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渗透率,并与水形成混相以降低界面张力。相较于N2和天然气,SC-CO_(2)在排驱过程中大幅度降低毛细管力,使岩心中束缚水体积膨胀,破坏液膜,从而降低了束缚水饱和度与液膜厚度,平均束缚水饱和度降至26.754%,平均液膜厚度降至179.35nm。SC-CO_(2)几乎可以进入到储层任意大于CO_(2)分子直径的孔喉中,从而进一步增强其解水锁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水力压裂 超临界二氧化碳 混相驱 束缚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控制
19
作者 曾联波 宋逸辰 +6 位作者 韩俊 韩剑发 姚迎涛 黄诚 张银涛 谭笑林 李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 基于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地球化学实验和生产测试等资料,利用生产动态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方法,系统探讨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和流体作用对超深层断控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规模、储层质量及其有效性与连通性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①走滑断层规模、构造部位与岩石力学层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发育规模。断层规模越大,储层规模越大;叠接挤压段的储层规模大于叠接拉分段,纯走滑段的储层规模相对较小;走滑断层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与端部的储层规模较大;垂向上储层发育的差异性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脆性指数高的岩石力学层更有利于缝洞储层的发育。②多期走滑断层活动及流体改造共同控制了缝洞储层的有效性演化及其非均质性。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大气淡水活动期为缝洞储层主要形成期;海西晚期热液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有效储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③走滑断层构造部位和现今地应力控制了缝洞储层连通性。叠接拉分段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于纯走滑段,叠接挤压段较差;与现今地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走滑断层控制的缝洞储层连通性好。优质缝洞型储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走滑断层的叠接拉分段两侧断层交汇区域,叠接挤压段中部区域、纯走滑段交叉部位、转折部位和端部的羽状断层区;剖面上集中于高脆性指数的岩石力学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流体作用 缝洞型储层 走滑断层 岩石力学层 碳酸盐岩 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湖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突破与启示
20
作者 王必金 包汉勇 +5 位作者 吴世强 刘爱武 郭丽彬 俞映月 徐毓珠 赵文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1,共12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历经60年勘探,资源探明率达70%以上,常规砂岩油藏勘探程度高,潜江组盐湖碳酸盐岩发育,研究和勘探程度低,是潜在的重要增储领域。通过加强岩相学、测井解释等基础研究,开展老井资料重新认识,认为潜江组湖相碳酸盐岩在纵向上多个层位发育,累计厚度超百米。识别出颗粒碳酸盐岩、泥晶碳酸盐岩、颗粒混积岩和细粒混积岩4类主要岩石类型,平面上碳酸盐岩有利区呈环带分布;开展成藏条件的再认识,潜江组泥晶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潜江组优质烃源岩,以及颗粒碳酸盐岩和颗粒混积岩为优质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岩相控藏,储集物性控富”的油气富集特征。研究新认识指导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油气勘探,在潭口地区和钟市地区连续取得突破,具有超亿吨资源潜力,成为勘探增储的现实接替新领域。通过勘探实践得到4点重要启示,对深化江汉盆地盐湖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以及东部类似断陷盆地新领域的扩大勘探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盐湖 潜江组 碳酸盐岩油藏 成藏认识 勘探突破 重要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