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pen HYSYS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L-BOG深冷提氦工艺研究
1
作者 游赟 颜黎 +1 位作者 程晓明 周新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0,共11页
目的优化调节某L-BOG深冷提氦装置的关键工艺参数。方法采用Aspen HYSYS建立流程模型,分析精馏塔温度、回流比等参数对能耗及回收效果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建立交互作用条件组合试验,模拟得出组合参数优化调节数据。结... 目的优化调节某L-BOG深冷提氦装置的关键工艺参数。方法采用Aspen HYSYS建立流程模型,分析精馏塔温度、回流比等参数对能耗及回收效果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建立交互作用条件组合试验,模拟得出组合参数优化调节数据。结果模拟结果显示,精馏塔压力对流程的影响极小,而降低温度、增加回流比以及高位塔板进料均提高了氦回收率,响应曲面分析明确了各变量对氦体积分数和冷凝器、再沸器功率影响的显著性排序。经模型优化,设定精馏塔进料温度为-160℃,塔顶回流比为0.655,进料位置为5#塔板,装置设备总能耗降低了20.31%,氦回收率提升了0.12个百分点。结论基于HYSYS模拟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建立的多因素预测回归模型,可为L-BOG深冷提氦装置提供合理的组合参数运行值,显著降低了设备能耗并提高了氦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OG 提氦 深冷工艺 Aspen HYSYS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中心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前摄式智能节能优化算法
2
作者 李庆华 冉泳屹 +3 位作者 刘启晨 孙彤瑶 陈双武 雒江涛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现有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优化方法没有综合考虑碳足迹涉及的能源输入、生产耗能以及废余利用等环节的耦合性,难以实现系统性节能降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优化算法DeepCCHP(deep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gene... 现有的数据中心节能降碳优化方法没有综合考虑碳足迹涉及的能源输入、生产耗能以及废余利用等环节的耦合性,难以实现系统性节能降碳。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优化算法DeepCCHP(deep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generation),针对数据中心冷热电联产系统,联合控制供电子系统和制冷子系统,优化用电成本、碳排放量和能效。DeepCCHP结合长、短期时间序列网络和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对联合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现前摄式的联合控制发电设备和制冷设备。在基于Trnsys软件的仿真环境中,通过阿里巴巴数据中心集群数据的训练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基准算法相比,DeepCCHP算法可以节省最高40%的成本和28%的碳排放量,且能够在能源成本、碳排放和能效三者之间取得更好的折中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数据中心 冷热电联产 智能节能 深度强化学习 碳排放优化 能效提升 联合控制 预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采煤工作面全风流路径风温及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延河 万志军 +4 位作者 于振子 师鹏 赵万里 甄正 张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1-175,共5页
为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打破高温矿井逢夏停工停产的困境,以平煤股份十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全风流路径风温预测的采煤工作面冷负荷计算方法。建立了采煤工作面温度场数值模型,分析了入口风温与控温靶区温度值的依变关系;设置控温靶区... 为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打破高温矿井逢夏停工停产的困境,以平煤股份十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基于全风流路径风温预测的采煤工作面冷负荷计算方法。建立了采煤工作面温度场数值模型,分析了入口风温与控温靶区温度值的依变关系;设置控温靶区目标温度值,并通过焓差法对制冷前后的采煤工作面冷负荷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以采煤工作面上端头超前工作面50 m为控温靶区,入口温度与控温靶区温度的依变关系为:y=89.57-72.88×0.99^(x);降温前,入口风温为30℃,控温靶区温度为35.7℃。降温后,入口风温为13.6℃,控温靶区温度为26℃;降温前工作面入口风流焓值为85.53 kJ/kg,控温靶区风流焓值为128.88 kJ/kg;降温后工作面入口风流焓值为28.36 kJ/kg,控温靶区风流焓值为66.77 kJ/kg。工作面的冷负荷为2286.8 kW。制冷机组制冷量为2300 kW,机组运行后工作面温度平均降低7~10℃,湿度降低20%以上,降温除湿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高温采煤工作面 风温预测 冷负荷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井新型局部制冷设备设计及应用
4
作者 李延河 于振子 +2 位作者 赵万里 陈培生 赵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4,共6页
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日益增加,井下高温热害成为制约煤矿开采的主要因素。作为集中式制冷的补充方式,局部制冷可有效消除井下高温热害。文章针对平煤十矿高温掘进面的高温热害问题,重点研究了由闭式乏风冷却塔、多级串联直膨组合柜、... 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日益增加,井下高温热害成为制约煤矿开采的主要因素。作为集中式制冷的补充方式,局部制冷可有效消除井下高温热害。文章针对平煤十矿高温掘进面的高温热害问题,重点研究了由闭式乏风冷却塔、多级串联直膨组合柜、大压比防爆半封闭螺杆压缩机等装备组成的制冷装备,介绍了该装备的设计方案以及工程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闭式乏风冷却塔方案可提升矿井综合能效水平;新型矿井局部制冷系统可适用于高压比矿井工况,运行冷凝温度最高至80℃;直膨组合柜采用多级串联降温冷却,实现掘进面温降10℃,相对湿度下降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高温热害 局部制冷 乏风冷却 降温除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凉区黑土有机质和玉米产量双提升技术探索及经济效益分析
5
作者 徐超 侯瑞星 +5 位作者 杨克军 付健 王宇先 孙淑楠 苗宇 齐翔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为明确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措施下黑龙江省西部土壤有机质和作物产量的双提升技术效果,2021年10月,在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开展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有机肥+深松40 cm(YS40)、秸秆留茬+深松40 cm(WS40)、有机... 为明确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措施下黑龙江省西部土壤有机质和作物产量的双提升技术效果,2021年10月,在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开展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有机肥+深松40 cm(YS40)、秸秆留茬+深松40 cm(WS40)、有机肥+旋耕20 cm(YS20)、秸秆留茬+旋耕20 cm(WS20)、有机肥表施+免耕(YB);一个对照:秸秆留茬+免耕(CK)。结果表明:施入有机肥的处理能够提升深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土层中YS20处理与CK处理相比有机质和全氮依次提升11.56 g·kg^(-1)和0.57 g·kg^(-1);40~60 cm土层中YS40处理与CK处理相比有机质和全氮依次提升2.83 g·kg^(-1)和0.28 g·kg^(-1)。土壤结构方面,在0~20 cm土层中YB处理的容重较CK降低17.5%、含水量提升35.5%,40~60 cm土层中YS40处理的容重较CK处理降低5.3%、含水量提升38.4%。有机肥与保护性耕作处理提高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第二年的YS40、YS20、YB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产14.5%、18.5%、11.4%。收益分析表明,与CK处理相比,2021年YB处理和2022年YS20处理收益增加最多,分别增加5770元·hm^(-2)和5223元·hm^(-2)。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西部薄层黑土实施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储量、全氮、全氮储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凉区黑土 有机肥深施深松 玉米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锅炉低负荷运行水动力及壁温特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曹霆 郑沧海 +6 位作者 李永利 王熠伟 秦宁 柏战国 刘杰 张磊 邓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0-1688,1711,共10页
为探究燃煤锅炉的深度调峰能力,针对某超临界630 MW锅炉炉膛水冷壁开展了水动力和壁温特性研究,建立了水动力和壁温特性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3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负荷的水冷壁压降、流量分配、出口工质温度和壁温沿炉高... 为探究燃煤锅炉的深度调峰能力,针对某超临界630 MW锅炉炉膛水冷壁开展了水动力和壁温特性研究,建立了水动力和壁温特性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20%~3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负荷的水冷壁压降、流量分配、出口工质温度和壁温沿炉高方向的分布特性等。结果表明:在20%和30%BMCR负荷,水冷壁螺旋管段的热偏差较小,热负荷分布均匀,水冷壁垂直管段出口蒸汽温度偏差较大,该区域更易出现温度超限的情况;在30%BMCR负荷时,锅炉可以以干态工况安全运行;在28.8%BMCR负荷时,水冷壁入口工质温度为280.0℃,锅炉干态运行时水冷壁壁温最高值超过450.0℃;在27.3%BMCR负荷时,锅炉干态运行时水冷壁壁温最高值超过500.0℃,此时可以通过转湿态运行或调节入口温度的方式降低壁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深度调峰 水冷壁 水动力 壁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井眼超深井井筒温度预测模型及降温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涛 何淼 +3 位作者 张亚 陈鑫 阚正玉 王世鸣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顺北区块超深小井眼钻井井底高温问题突出,明确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并探讨高效降温方法对于保障该地区钻井安全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章基于超深小井眼钻井工艺,综合考虑钻井液黏性耗散、钻柱偏心和旋转及钻头破岩等多种热源项对井筒温度... 顺北区块超深小井眼钻井井底高温问题突出,明确井筒温度场分布规律并探讨高效降温方法对于保障该地区钻井安全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章基于超深小井眼钻井工艺,综合考虑钻井液黏性耗散、钻柱偏心和旋转及钻头破岩等多种热源项对井筒温度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小井眼超深井的井筒瞬态传热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降温方法,然后采用MWD实测数据及商业软件Drillbench进行对比验证,本模型预测值与随钻数据更为吻合,误差在2%以内;钻柱隔热可降低井底温度33℃,钻井提速、增加排量等其它方法可使井底温度降低3~10℃,采用地面降温法的降温效率呈现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即井越深其降温能力越有限。针对单一降温方法降温效果不够显著,建议综合多种降温方法有效降低井筒温度。本研究成果可为小井眼超深井的井筒温度准确预测和降温方法优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筒温度场 小井眼 降温方法 超深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深螺旋槽机械密封端面环形槽降温传热机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学忠 赵吉军 张伟政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302,共10页
间隙内流体黏性生热量大、端面温升高是机械密封在高速工况下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之一,密封端面型槽将对跨尺度间隙内流体传热产生重要的影响。既有研究发现,静环内径侧开设环形槽可有效减小密封端面温升,为深入研究其传热过程及降温作... 间隙内流体黏性生热量大、端面温升高是机械密封在高速工况下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之一,密封端面型槽将对跨尺度间隙内流体传热产生重要的影响。既有研究发现,静环内径侧开设环形槽可有效减小密封端面温升,为深入研究其传热过程及降温作用机理,应用ANSYS Fluent软件建立了深环形槽–深螺旋槽复合式端面构型(ASG)与经典深螺旋槽端面构型(SG)的热流体动力润滑(THD)模型,并在湍流计算模型下对比分析环形槽的传热过程,揭示其降温作用机理,讨论其几何参数对机械密封性能及降温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密封端面内径侧环形槽区因液膜较厚、流体剪切作用较小,润滑流体黏性产热量显著减小,从而有效降低了润滑液膜及密封端面温度;且环形槽槽深、槽宽的适当增加可强化其降温作用,最高达15 K,即温升下降约33%。此外,环形槽的降温作用导致流体黏度损失减小,故深环形槽–深螺旋槽复合式端面构型的密封承载性能与摩擦学性能相比经典深螺旋槽端面构型均有所提升。环形槽使密封环内径侧径向压力梯度增大,密封泄漏率有所增加,单位时间内泄漏流体带走了更多的黏性热量,加之环形槽的开设增加了内径侧高温流体与静环的对流换热面积,均有助于降温。上述结构及环形槽可有效降低润滑液膜与密封端面温升,增加液膜汽化裕度,对机械密封的高速化具有显著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环形槽 深螺旋槽 湍流 热流体动力润滑 降温机理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深井矿山独头掘进巷道通风降温机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晓健 贾敏涛 +2 位作者 赵旭 李卫国 张明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5,共5页
针对高温深井矿山独头掘进作业温度高、通风难等问题,以海南山金抱伦金矿为原型,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三维流体仿真软件模拟深井井下高温环境,根据不同通风参数下主运巷及独头巷道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特征,研究风温、风速及岩温等... 针对高温深井矿山独头掘进作业温度高、通风难等问题,以海南山金抱伦金矿为原型,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三维流体仿真软件模拟深井井下高温环境,根据不同通风参数下主运巷及独头巷道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特征,研究风温、风速及岩温等对气流分布、温度分布特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独头巷道有效通风临界距离为7 m,巷道交接处会产生“8”字型涡流,涡流交错处断面平均温度达到最低值,超过7 m,需要采取局部通风措施改善作业环境;采用制冷设备进行降温时,制冷装置距离掘进作业点距离小于30 m,入口通风温度为20~25℃时较为适宜;对于高热巷道围岩覆盖一定厚度的保温材料,减少岩壁向气流中散热,可以有效降低巷道空气温度。研究结论可为高温深井矿山通风系统设计、局部制冷降温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深井 通风降温 局部通风 独头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在透平叶片冷却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高尚鸿 汪翔宇 +2 位作者 张韦馨 杨克峰 丰镇平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0-1789,共10页
从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冷却设计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数据驱动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介绍了数理统计、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3类数据驱动方法,阐述了数据驱动方法相对于实验和数值仿真的优势,重点归纳了数据驱动方法在对透... 从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冷却设计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数据驱动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介绍了数理统计、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3类数据驱动方法,阐述了数据驱动方法相对于实验和数值仿真的优势,重点归纳了数据驱动方法在对透平叶片冷却特性的预测和不确定性量化、对数值仿真中的湍流模型改进,以及对现有数据和知识的融合能力等方面的应用。基于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冷却设计中数据驱动方法下一步应重点开展的方向,包括发掘数据融合的潜力,提高泛化能力,降低数据成本,并进一步研究数据处理方法,对比不同数据驱动方法的优劣,发展适用于复杂冷却设计的数据驱动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叶片冷却 数据驱动 数据融合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循环处理对激光选区熔化AZ91D力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戴相龙 武练梅 +4 位作者 周燕 宋波 李学 王晓强 文世峰 《有色金属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聚焦于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造的AZ91D镁合金部件,探讨深冷循环处理对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深冷循环处理显著改善了AZ91D镁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经过四次深冷循环处理后,生成细... 聚焦于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造的AZ91D镁合金部件,探讨深冷循环处理对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深冷循环处理显著改善了AZ91D镁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经过四次深冷循环处理后,生成细小且弥散的β-Al_(12)Mg_(17)沉淀相,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伸长率提高了73.0%,屈服强度提高了14.0%,抗拉强度提高了15.4%。然而,十次深冷循环处理后,β-Al_(12)Mg_(17)相消失,导致材料强度降低。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深冷循环处理次数能有效提升SLM成形AZ91D镁合金的力学性能,而过多的循环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研究为SLM成形镁合金的后处理提供了重要手段,对于航空航天和现代工业领域中高性能镁合金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镁合金 激光选区熔化 深冷循环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井TBM掘进巷道通风及降温耦合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荣腾龙 任箫剑 +3 位作者 陈召 王嘉尉 王龙飞 刘鹏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6,共9页
目的针对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掘进巷道所面临的深井巷道高温问题,方法基于k-ε湍流方程和流体传热方程构建非等温流动耦合理论,对巷道风速和温度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风筒出口风速、不同风筒出口温度和不同风筒位置等因素... 目的针对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掘进巷道所面临的深井巷道高温问题,方法基于k-ε湍流方程和流体传热方程构建非等温流动耦合理论,对巷道风速和温度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风筒出口风速、不同风筒出口温度和不同风筒位置等因素对巷道内通风和降温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巷道平均风速与风筒出口风速基本呈线性关系,风筒布置在巷道顶部通风降温效果最佳;风筒出口风速与巷道温度呈负指数相关关系,增加风速可以降低巷道温度;风筒出口温度与巷道截面平均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巷道内温度随着风筒出口温度升高而升高;掘进工作面达到26℃及以下时风筒出口风速和风筒出口温度之间的多项式关系得到了确定。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TBM掘进深井巷道的高温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TBM 掘进巷道 通风降温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参数对抗氢钢内部残余应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刘思来 孔金星 +2 位作者 贾琦 彭照波 杨全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50,共5页
为降低抗氢钢材料固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内部残余应力,采用正交试验和基于轮廓法的残余应力表征方法研究了深冷温度、深冷保温时间、冷热循环次数、深冷降温速率等深冷处理参数对抗氢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冷温度-130... 为降低抗氢钢材料固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较大内部残余应力,采用正交试验和基于轮廓法的残余应力表征方法研究了深冷温度、深冷保温时间、冷热循环次数、深冷降温速率等深冷处理参数对抗氢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深冷温度-130℃、深冷保温时间10h、冷热循环3次、降温速率为-2.5℃/min的参数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残余应力,芯部残余应力由固溶的413MPa降低至93MPa;深冷参数对抗氢钢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影响顺序为深冷温度>深冷保温时间>冷热循环次数>降温速率。本次研究结果将为抗氢钢薄壁构件的高精度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氢钢 深冷处理 轮廓法 内部残余应力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制冷降温技术在井下长距离掘进中的应用
14
作者 郭忠磊 崔嵛 王春龙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925,共10页
为解决玲珑金矿深部长距离掘进巷道的高温问题,结合井下低温涌水条件,通过对输冷方式和换热方式进行分析,制定了以水源热泵技术为基础的局部制冷降温技术方案,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方法,模拟不同供风温度和供风量条件下巷道的温度场... 为解决玲珑金矿深部长距离掘进巷道的高温问题,结合井下低温涌水条件,通过对输冷方式和换热方式进行分析,制定了以水源热泵技术为基础的局部制冷降温技术方案,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方法,模拟不同供风温度和供风量条件下巷道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分析得出了最佳制冷参数,并开展了制冷系统的设备选型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750 m中段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的制冷最佳温度为10℃,供风量为5.0 m3/s;根据制冷方案和制冷参数分析结果对局部制冷降温技术进行了应用,有效解决了系统供水不足和供风沿途冷损大等难题,掘进工作面温度由37.0℃降至26.2℃,降幅达10.8℃,距工作面50 m范围内运输巷道温度平均降幅分别为8.9℃和2.9℃,掘进巷高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该局部制冷通风降温技术的应用对类似矿山的深部热害治理具有技术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深井 热害 长距离掘进 局部制冷降温技术 玲珑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飞机需求的进气预冷技术路线分析
15
作者 张彦军 刘太秋 +1 位作者 扈鹏飞 于学明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了综合评价高超飞机用高Ma的涡轮发动机及其组合动力的预冷技术方案,从工程应用角度以飞机动力需求为牵引,开展了射流预冷、超临界氦强预冷和燃油强预冷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针对3种预冷技术方案的原理、技术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适... 为了综合评价高超飞机用高Ma的涡轮发动机及其组合动力的预冷技术方案,从工程应用角度以飞机动力需求为牵引,开展了射流预冷、超临界氦强预冷和燃油强预冷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针对3种预冷技术方案的原理、技术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适应飞机需求的标志性技术指标开展分析和评估,从跨速域时性能、技术难度及风险、付出的成本代价和周期,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开展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满足产品需求的角度出发,与超临界氦强预冷和燃油强预冷技术方案相比,射流预冷技术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总压损失小、可与进气道高度集成、供水量适度,以及涡轮发动机本身提供的功率足以驱动射流预冷系统无需额外能源,是目前涡轮发动机扩包线的较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动力 进气预冷 射流预冷 强预冷 航空发动机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51
16
作者 董剑希 雷恒池 +2 位作者 胡朝霞 肖稳安 张晓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模式系统MM5对2002年12月1~4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大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雾出现和消散时间与实况一致.同时对雾形成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雾发生发展阶段的物理过程...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研制的第5代中尺度模式系统MM5对2002年12月1~4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大雾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的雾出现和消散时间与实况一致.同时对雾形成和维持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雾发生发展阶段的物理过程,并对影响大雾过程的辐射条件做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大雾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水汽充沛,地面的长波辐射冷却;近地面层微物理过程充分发展和雾顶的强烈辐射降温致使雾在垂直空间上出现爆发性发展;而太阳短波辐射对雾的减弱消散有着重要影响;深厚逆温层的维持对雾层长时间维持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辐射冷却 深厚逆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高温矿山热害控制新技术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晓明 罗周全 +2 位作者 夏长念 吴亚斌 刘望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阐述了对深井高温进行治理的技术措施,重点研讨了冰冷却技术,包括冰的制备、输送和融化技术等。作为一种新型深井降温技术,冰冷却系统由于其具有无静水压力、运行成本低、制冷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将在深井热害控制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深井热源 热害 深井采矿 冰冷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降温冰冷却系统融冰及技术经济分析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乔华 王景刚 张子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22-125,共4页
通过对冰水直接热交换的融冰机理和融冰过程的分析 ,导出了粒状冰在圆柱形融冰装置里的稳态和不稳态融解方程 ,为融冰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提出了我国矿井空调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术经济分析表明 。
关键词 深井降温 冰冷却系统 融冰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厚大矿床深井开采通风降温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召胜 朱坤磊 +3 位作者 周育 王鹏 林超 柳静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148,共5页
对于深井开采通风降温方案的选择,地表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三维通风仿真软件Ventsim,针对进风温度、降温风速、人工制冷量等主要因素,对大台沟铁矿深井开采进行了全面的通风降温热模拟,最终获得大台沟铁矿深井开采全年通风降温... 对于深井开采通风降温方案的选择,地表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三维通风仿真软件Ventsim,针对进风温度、降温风速、人工制冷量等主要因素,对大台沟铁矿深井开采进行了全面的通风降温热模拟,最终获得大台沟铁矿深井开采全年通风降温最优方案,为人工制冷工艺与矿山通风降温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依据。在深井开采过程中,人工制冷对矿山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热害 通风降温 制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锅炉露点腐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知翔 张智超 +4 位作者 曳前进 孙立岩 连世泉 郝宝乾 赵钦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3,共5页
以新型实验装置为基础,以ND钢、Corten钢、316L钢作为研究对象,20G与20#碳钢为对比材料,以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5#机组为实验平台进行露点腐蚀实验,实验中循环介质温度为30~80℃,实验时间为72h。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 以新型实验装置为基础,以ND钢、Corten钢、316L钢作为研究对象,20G与20#碳钢为对比材料,以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5#机组为实验平台进行露点腐蚀实验,实验中循环介质温度为30~80℃,实验时间为72h。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探查腐蚀后各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揭示露点腐蚀机理;绘制各材料的腐蚀层厚度随壁温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5种材料的耐硫酸露点腐蚀能力:316L>ND>Corten>20G>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深冷 露点腐蚀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