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8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EEMDAN-SSA-ELM-LSTM模型的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桩水平变形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彦伟 彭洁 +4 位作者 任连伟 高保彬 郭佳奇 王泽武 韩红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6,共13页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灾害监测与预测是岩土工程领域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工程监测数据中的非平稳性和非线性一直是预测的难点。为应对此挑战,引入数据驱动算法极限学习机(EL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LSTM),结合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麻雀搜索算法(SSA),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通过CEEMDAN将支护桩水平位移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波动项,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其次,为充分考虑分解序列差异的非线性特征,分别采用SSA优化后的ELM和LSTM模型对低频趋势项与高频波动项进行预测,并将结果叠加重构为最终预测值。最后,以郑州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为例,通过设置消融实验、对比实验和泛化性验证实验,系统评估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中R2提升了2.88%~23.62%,RMSE和MAPE分别降低了6.63%~41.13%、8.08%~64.79%。这充分说明模型在应对数据非平稳性和捕捉非线性特征方面表现出色,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岩土工程中的灾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支护桩 变形监测 组合预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钢支撑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哲 吴鹏飞 +5 位作者 魏纲 冯韦皓 吴雪桦 李航 易子浩 胡恬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5-806,共12页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 为探明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时基坑和隧道的整体受力变形规律和机理,解决工程中伺服钢支撑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地连墙变形、隧道变形、隧道围压与内力、周围土压力等试验数据,以及伺服钢支撑不同组合方式下的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旁侧隧道变形的规律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伺服加载对隧道水平位移和拱顶沉降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且对水平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加显著,对隧道右拱腰围压与弯矩的影响最大,拱顶拱底次之,对左拱腰影响最小,对地表沉降未产生显著的控制效果。伺服加载在旁侧土体产生的附加应力,随着距离增大产生消散现象,在隧道右拱腰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伺服加载对地连墙变形、隧道围压和弯矩、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步产生且相互关联。伺服钢支撑设置位置越靠近隧道埋深处、设置层数越多对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越好,但设置位置不当时设置层数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不成正比,甚至产生负向控制效果,工程中应重点考虑伺服钢支撑的设置位置,不可盲目增大设置层数,否则增加工程成本且可能产生工程风险。研究结果可为伺服钢支撑主动控制围护结构及旁侧隧道变形提供理论指导,利于其更加广泛而合理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深基坑 伺服钢支撑 地连墙变形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花岗岩残积土基坑诱发隧道变形成因及控制
3
作者 刘庭金 朱超 +1 位作者 陈耘杰 叶灏睿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研究目的:花岗岩残积土遇水软化崩解、失水干缩的特性给深基坑开挖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某邻近地铁隧道的花岗岩残积土深基坑工程为例,归纳开挖期间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及隧道的各项监测数据,分析隧道沉降及地下水位降幅异常的原因,... 研究目的:花岗岩残积土遇水软化崩解、失水干缩的特性给深基坑开挖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某邻近地铁隧道的花岗岩残积土深基坑工程为例,归纳开挖期间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及隧道的各项监测数据,分析隧道沉降及地下水位降幅异常的原因,并对比不同控制措施对相邻隧道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论:(1)基坑开挖施工诱发紧邻隧道最大累积沉降为44.5mm,应重视其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施工影响;(2)地下水位降幅过大是导致花岗岩残积土层软化崩解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邻近隧道变形过大的重要原因;(3)基坑于花岗岩残积土地层开挖作业期间,应尽快架设支撑,减少基底暴露时间,控制围护结构变形;(4)通过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及降水完成后,残积土压缩模量仅为开挖前的44.0%,WSS水平注浆加固后压缩模量提高了3.8倍,隧道沉降位移最多恢复了77.1%,水平位移最多恢复了53.6%,补偿加固后隧道出现二次沉降的幅度明显降低;(5)本研究结论可为类似花岗岩残积土地区邻近隧道开挖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深基坑 地铁隧道 地下水位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泵站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4
作者 孙勇 郭鹏斐 +2 位作者 赵卫全 路威 崔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5,共11页
引调水泵站基坑开挖需在满足自身结构安全稳定的要求上,在有限空间内将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案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及减小不均匀沉降尤为重要。基于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一泵站深基坑的场地特征和水文... 引调水泵站基坑开挖需在满足自身结构安全稳定的要求上,在有限空间内将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案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及减小不均匀沉降尤为重要。基于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一泵站深基坑的场地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基坑开挖支护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采用旋喷锚索和支护桩作为围护结构进行分层开挖时,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以及开挖水位变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支护体系受力合理,变形控制效果较好,开挖完成后基坑坡顶与支护桩位移均在安全范围内;整个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最大沉降为11.6 mm,出现开裂的风险较小;开挖过程中采用600 mm厚混凝土墙可有效起到止水效果,基坑开挖后水位波动小于当地浅水层季节性水位变幅,且不会出现渗透破坏问题。三维有限元计算可以反映开挖、降水、支护等步序对基坑工程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基坑开挖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深基坑 混凝土防渗墙 三维有限元计算 开挖与支护 周边建筑物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致高铁桥墩位移的SVM预测方法
5
作者 宋旭明 李小龙 +2 位作者 唐冕 王天良 程丽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3-1240,1252,共9页
为了研究邻近基坑开挖引起的高铁桥梁墩顶附加位移对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依托某深基坑开挖工程,建立考虑地下水影响的土体-桥梁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高铁桥墩附加位移的单因素敏感性.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方法结合支持向... 为了研究邻近基坑开挖引起的高铁桥梁墩顶附加位移对铁路运营安全的影响,依托某深基坑开挖工程,建立考虑地下水影响的土体-桥梁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高铁桥墩附加位移的单因素敏感性.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方法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SVM)建立高铁桥墩墩顶位移预测模型,结合蒙特卡洛法,对参数进行107次抽样计算,得到墩顶附加位移的可靠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基坑与高铁桥墩距离的变化对墩顶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的影响最大.在8组不同超参数组合的SVM模型中,最优模型的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的最大误差小于6%,最优模型可代替有限元进行计算.在墩顶横向位移为2 mm的限值下,背景工程基坑与桥墩距离为35 m时,墩顶横向附加位移的可靠概率为33.12%;当基坑与桥墩距离增加到39 m时,墩顶横向附加位移的可靠概率为99.68%.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削减因土层力学参数离散性大而产生的评估结果不确定性,为类似工程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深基坑 墩顶附加位移 支持向量机(SVM)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接软土基坑铁路桥梁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涂启柱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6,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近接铁路桥梁的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软土深基坑易引起铁路桥梁变形超限,严重影响铁路安全。目前对于近接深大软土基坑铁路桥梁的变形影响规律研究较少,本文结合某邻近铁路桥梁软土深基坑设计方案和...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近接铁路桥梁的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软土深基坑易引起铁路桥梁变形超限,严重影响铁路安全。目前对于近接深大软土基坑铁路桥梁的变形影响规律研究较少,本文结合某邻近铁路桥梁软土深基坑设计方案和监测数据,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支护不同影响因素对铁路桥梁的变形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当围护墙嵌固深度大于0.75h时,随着围护墙嵌固深度增加,铁路桥墩水平位移变化较小,围护墙嵌固深度对铁路桥梁变形影响较小;(2)随着围护墙厚度和内支撑刚度的增加,桥墩水平位移逐渐减小,但减小速率逐渐变缓,逐渐趋于某一稳定值;被动区加固对桥墩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小;(3)当铁路桥墩与基坑距离小于2倍基坑深度时,桥墩水平位移急剧增大,当铁路桥墩与基坑距离大于2倍基坑深度时,铁路桥墩的水平位移逐渐减小,当铁路桥墩与基坑距离大于4倍基坑深度时,桥梁变形逐渐趋于“0”;(4)本研究成果可为近接铁路桥梁软土基坑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软土深基坑 水平位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间裂缝对深基坑截渗体系渗控效应的影响
7
作者 刘武 尚金行 +3 位作者 严周为 张康 陈世威 袁文俊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针对深基坑工程防渗墙与双排桩组合的复杂新型截渗结构,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研究双排桩咬合部位出现裂缝对深基坑截渗体系渗控效应的影响,考虑桩间裂缝影响下优化防渗墙布置。结果表明:防渗墙与双排桩可有效控制基坑渗漏,渗控效应会... 针对深基坑工程防渗墙与双排桩组合的复杂新型截渗结构,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研究双排桩咬合部位出现裂缝对深基坑截渗体系渗控效应的影响,考虑桩间裂缝影响下优化防渗墙布置。结果表明:防渗墙与双排桩可有效控制基坑渗漏,渗控效应会受桩间裂缝开裂程度以及防渗墙布置深度与渗透性的影响。基坑渗流量及防渗墙折减水头值随裂缝开裂程度增大而增加,防渗墙渗透性质量要求随裂缝开裂程度增大而提高。裂缝区域渗透系数小于2.45×10^(-4) cm/s,仅双排桩即可满足基坑防渗要求;随着裂缝区域渗透系数增大,双排桩截渗能力迅速减弱,防渗墙渗透系数小于1×10^(-6) cm/s,并将透水性强的覆盖层截断时,截渗体系渗控效应明显,若继续提升防渗墙质量和布置深度则效果不显著。当裂缝区域渗透系数达到2.8×10^(-3) cm/s,双排桩止水失效,防渗墙承担全部削减水头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间裂缝 深基坑 三维渗流 防渗结构优化 渗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开采潜在滑体受限空间下三维稳定性算法研究
8
作者 王东 邢晓宇 +3 位作者 尹立 王守功 孔令伟 孟翔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向划分单元微条柱,分析微条柱在滑体与坡顶线空间位置不同区域的受力情况,运用等效思想,将每行微条柱的力学效应叠加,等效到滑体主滑线上的微条柱,对应获得主滑线条柱底界面上的等效抗剪强度参数,从而建立限制滑体边界的三维稳定性等效算法,并进行工程应用,设计回采煤炭资源。结果表明:含弱层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为切层-顺层组合滑动,潜在滑面的空间形态为近似椭球面与倾斜平面的组合;边坡三维稳定性系数随着潜在滑体走向受限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呈现近似二次抛物线关系;在潜在滑体受限空间条件下,计算多种滑坡模式的边坡稳定性,不同边坡角对应的三维稳定性系数均大于二维稳定性系数;实际设计回采深部煤台阶时,随着+843m平盘宽度不断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减小,当局部边坡角为25.58°时,刚好满足安全储备系数1.2要求。相较于常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方法更能反映受三维夹持支挡效应下的边坡三维稳定性,可为该类边坡安全评估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横采工艺 深部压煤 边坡稳定性 三维支挡效应 等效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深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与张拉方案研究
9
作者 张燕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34,共8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张拉方案,本文依托长赣高铁黄花机场地下站超深基坑项目,开展锚索轴力传统监测和分布式光栅光纤监测对比实测研究,建立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张拉全过程数值分析模型,分... 研究目的:为研究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张拉方案,本文依托长赣高铁黄花机场地下站超深基坑项目,开展锚索轴力传统监测和分布式光栅光纤监测对比实测研究,建立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张拉全过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各锚索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以及基坑的侧壁变形。研究结论:(1)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较为严重,部分锚索的预应力损失量可以达到30%以上;(2)锚索预应力的损失以锚固损失为主,其主要发生在锚固后的120 min以内,且锚索初始张拉力越大,锚固后的预应力损失越显著;(3)针对软岩地层超深基坑预应力锚索,采用分步超张拉方案能够更有效地降低锚索的锚固以及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减小基坑侧壁的变形量,降低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指导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光栅光纤 张拉方案 数值模拟 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损失 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接软土基坑高铁桥梁变形的轴力伺服主动控制方法
10
作者 涂启柱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1,共6页
近接运营高铁桥梁的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而高铁桥梁变形的控制标准极为严格,仅通过加强基坑变形被动控制措施,很难实现毫米级变形控制目标。本文依托一近接高铁桥梁软土深基坑工程,提出高铁桥梁变形的轴力伺服直接与间接两种主动控制方... 近接运营高铁桥梁的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而高铁桥梁变形的控制标准极为严格,仅通过加强基坑变形被动控制措施,很难实现毫米级变形控制目标。本文依托一近接高铁桥梁软土深基坑工程,提出高铁桥梁变形的轴力伺服直接与间接两种主动控制方法,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两种轴力伺服主动控制方法通过适时调整伺服轴力均能严格控制高铁桥梁墩台与桩基变形;随着基坑开挖两种轴力伺服主动控制方法所需施加的轴力近似呈线性增长,轴力伺服间接控制方法所需施加的轴力约是轴力伺服直接控制方法的2.0倍;基坑地下连续墙与排桩组成的门式刚架结构能够有效承担轴力伺服控制方法施加的轴力,减少对围护结构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桥梁 软土深基坑 间接控制 直接控制 轴力伺服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Self-attention-LSTM的水闸深基坑变形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仇建春 +5 位作者 夏国春 姚兆仁 吴昊 刘占午 王昱锦 朱新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2,196,共5页
针对水闸深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具有非稳定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VMD-Self-attention-LSTM的水闸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第一模块采用VMD算法自适应调整变形分解模数,将原始变形数据分解为若干具有明显周期规律的分量,... 针对水闸深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具有非稳定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VMD-Self-attention-LSTM的水闸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主要模块,第一模块采用VMD算法自适应调整变形分解模数,将原始变形数据分解为若干具有明显周期规律的分量,有效解决变形数据的非稳定性,为提升变形预测精度奠定初步基础;第二模块,在传统LSTM算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Self-attention-LSTM方法,提升模型对基坑变形样本的时序关系挖掘能力,进而提升基坑变形预测精度;第三模块,将各分量对应的变形预测结果重构得到最终预测值。实例分析可知,所提方法有效解决了非稳定特性给变形预测精度带来的不利影响,与VMD-LSTM、Self-attention-LSTM、LSTM等深度学习方法相比,VMD-Self-attention-LSTM的预测精度最大提升41.49%,与BP、ELM等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预测精度最大提升50.43%,为水闸深基坑安全监控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深基坑 变形预测 VMD Self-attention-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抽水试验水位降深计算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12
作者 陈含 张冰冰 +3 位作者 邓刚 张延亿 叶建炳 路威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22-427,共6页
水利水电工程基坑降水需要开展钻孔抽水试验。在某深大基坑工程的倒虹吸选取试验场地布置钻孔,开展了单孔抽水、多孔观测试验以及双孔抽水、多孔观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得到了地层渗透系数。根据单孔抽水试验的各孔水位降深,推导得... 水利水电工程基坑降水需要开展钻孔抽水试验。在某深大基坑工程的倒虹吸选取试验场地布置钻孔,开展了单孔抽水、多孔观测试验以及双孔抽水、多孔观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得到了地层渗透系数。根据单孔抽水试验的各孔水位降深,推导得到了对数函数形式的水位降深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计算单孔抽水影响范围内任意位置的水位降深。结合卡巴拉诺维奇公式,推导得到了单孔抽水试验的抽水孔涌水量计算公式,且发现计算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表明了公式的有效性。根据双孔抽水试验的各孔水位降深,推导得到了二次函数形式的双孔抽水试验两抽水孔之间水位降深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用来确定基坑在双孔抽水时允许的最小水位降深。各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为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基坑 抽水试验 水位降深 计算公式 渗透系数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水帷幕渗漏条件下基坑降水过程中地层水头计算方法
13
作者 张秉林 肖金鑫 +4 位作者 王辉 庞立军 绕成进 吕杨 郎瑞卿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8-142,共5页
止水帷幕渗漏水会改变地层渗流场分布,是诱发基坑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开展止水帷幕渗透条件下基坑降水过程中周围地层水头计算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止水帷幕渗漏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将基坑土层假定为双层地基,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 止水帷幕渗漏水会改变地层渗流场分布,是诱发基坑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开展止水帷幕渗透条件下基坑降水过程中周围地层水头计算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止水帷幕渗漏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将基坑土层假定为双层地基,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推导得到了不同位置处地下水渗流控制方程。结合渗漏处和止水帷幕底部渗流连续条件推导得到了降水过程中地层水头计算方法,并开展室内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成果可为止水帷幕渗漏条件下基坑降水过程中地层水头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降水 止水帷幕 渗漏 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净空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高架桥桩变形影响研究
14
作者 袁国发 施液峰 +4 位作者 张婷 杨平 袁华崧 黎兴望 魏领先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8,共8页
针对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采莲路站下穿既有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桥深基坑工程,开展紧邻既有高架桥低净空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数值计算,研究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参数和隔离... 针对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采莲路站下穿既有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桥深基坑工程,开展紧邻既有高架桥低净空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数值计算,研究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参数和隔离桩设置等因素对桥桩变形的影响及变形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可通过优化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参数控制紧邻基坑的桥桩变形.影响程度为:围护结构厚度>围护结构材料(弹性模量)>钢支撑预加轴力,本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在原有厚度基础上增加至1.1倍、弹性模量选用35 GPa(C30混凝土)、钢支撑预加轴力65%以上更能有效控制桥桩变形.隔离桩结构参数是控制高架桥桩变形的关键因素,影响程度为:隔离桩与墩台距离>隔离桩深度>隔离桩材料>隔离桩厚度,低净空条件下优先选取钻孔灌注桩作为隔离桩,应设置于与既有高架桥墩相距4.5 m处,深度建议取基坑开挖深度1.4倍,厚度设置为0.5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净空 地铁深基坑 围护结构 隔离桩 桥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基于地铁隧道保护要求的基坑变形控制指标
15
作者 宋博文 秦会来 +3 位作者 王蓉 翟雷 王龙 吕玺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8-556,共9页
为了保障南京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邻近地铁隧道安全,有必要提出基于地铁隧道保护要求的基坑施工变形控制指标。基于南京某深基坑工程,开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软土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系统性探讨了地铁隧... 为了保障南京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时邻近地铁隧道安全,有必要提出基于地铁隧道保护要求的基坑施工变形控制指标。基于南京某深基坑工程,开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软土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系统性探讨了地铁隧道与基坑相对位置变化条件下隧道变形响应特性,进而提出地铁隧道最大水平位移计算公式。根据地铁隧道保护要求,划分了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区,从而提出基于地铁隧道保护要求的基坑围护水平变形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开挖 地铁隧道 数值模拟 影响区划分 控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闸门井基坑开挖支护结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6
作者 汪波 孙慧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为了研究方形闸门井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选取深圳一地铁隧道系统工程段为研究对象,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概化,并展开不同开挖步的离心模型试验,通过相似原理等方法计算现场原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连墙水平变形、... 为了研究方形闸门井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选取深圳一地铁隧道系统工程段为研究对象,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概化,并展开不同开挖步的离心模型试验,通过相似原理等方法计算现场原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连墙水平变形、地表沉降和墙侧土压力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连墙侧向变形先增加后逐渐减小,呈中间大、两端小的“胀肚”形;地面沉降呈“凹槽”形,随基坑开挖过程逐渐增大,峰值为7.16 mm;地连墙墙侧土压力变化呈现镜像“S”形,地连墙墙后土压力值与基坑深度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点,在基坑开挖深度较小时,土体受到压应力作用,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土压力值由正值转变为负值,正值和负值的大小均是先增后减;开挖起始阶段,地连墙墙体受到扭转作用较小,相应弯矩变化值较小,随着基坑开挖的进一步加深,扭转作用加强,相应弯矩值逐渐变大;基坑支撑杆内力在开挖过程中随着支撑杆埋深的增大是先增大后减小。研究成果可为深基坑设计和开挖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方形闸门井 离心模型试验 地表沉降 地连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输出机器学习模型的深大圆井变形预测
17
作者 林华生 唐欣薇 +2 位作者 聂鼎 黄文敏 宋丹青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3-124,共12页
为了快速高效地确定深大圆井的变形值,提高设计效率,首先建立表征其空间力学效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随后基于该数值模型,建立典型地层条件和结构尺寸对圆井变形影响的数据库,选取随机森林和... 为了快速高效地确定深大圆井的变形值,提高设计效率,首先建立表征其空间力学效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随后基于该数值模型,建立典型地层条件和结构尺寸对圆井变形影响的数据库,选取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2种算法,采用单目标模型组合、链式回归组合和多输出组合3种组合方式,构建6组预测施工过程圆井整体位移的多输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多目标-梯度提升(MO-GB)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多个预测指标,对应的最大位移值均方根误差(ERMS)为0.457,相比其他模型最小,且最大位移值和出现位置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98,预测效果最佳。2)随着圆井开挖深度的增加,采用MO-GB模型预测得到的最大位移值和出现位置与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开挖深度预测位移点构成的折线可包络住相应阶段数值仿真变形曲线,预测值可为圆井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指导圆井结构选型,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圆井 空间地基板模型 梯度提升算法 多目标输出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同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针对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时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问题,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介绍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技术、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伺服钢支撑系统、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等微变形控制技术,分析软弱地层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变形特性和微... 针对软弱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时邻近建筑物微变形控制问题,以杭州地铁项目为例,介绍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技术、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伺服钢支撑系统、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等微变形控制技术,分析软弱地层深基坑施工邻近建筑物变形特性和微变形控制技术效果。结果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可减小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群的影响,抑制其变形;围护结构变形、周边变形通过槽壁加固技术得以抑制,围护结构质量得到提高;围护结构变形被伺服钢支撑系统有效抑制,减小周边变形;地中壁加固开挖技术控制基坑变形,减小时空效应影响。基本实现了深基坑周边建筑物群“微变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软弱地层 建筑物群 地铁深基坑 微变形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逆作深基坑支撑体系冗余度性能研究
19
作者 柏挺 彭林欣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6,共11页
为了保证基坑支护体系具有足够冗余度,避免支护系统的崩溃和基坑发生连续性倒塌事故,设计了5种不同的平面支撑体系结构布置形式,采用拆除杆件法研究了在局部损伤情况下不同支撑体系的内力重分布和结构体系的破坏情况,以定性分析不同支... 为了保证基坑支护体系具有足够冗余度,避免支护系统的崩溃和基坑发生连续性倒塌事故,设计了5种不同的平面支撑体系结构布置形式,采用拆除杆件法研究了在局部损伤情况下不同支撑体系的内力重分布和结构体系的破坏情况,以定性分析不同支撑体系的冗余度。研究结果表明,无角撑组合支撑体系发生局部破坏时,整体崩溃的概率高达28.6%,高于有角撑组合支撑体系发生局部破坏时的12.5%;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平面支撑体系冗余度的方法主要有利用主体结构梁、调整杆件平面布置、调整杆件截面尺寸3种;框架逆作深基坑支撑体系具有明确的传力路径、合理的布局、均匀的刚度和受力分布,且具有较高的杆件冗余度和突出的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框架逆作法 支护体系 冗余度 杆件拆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支撑布置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20
作者 杨承志 尹紫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913-6921,共9页
在深基坑工程中,常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进行基坑支护,但不同的支撑布置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不同。依托长治市某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中一个基坑工程,利用ABAQUS对不同的钢支撑布置方案进行开挖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内支... 在深基坑工程中,常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进行基坑支护,但不同的支撑布置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不同。依托长治市某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中一个基坑工程,利用ABAQUS对不同的钢支撑布置方案进行开挖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内支撑布置方案对基坑开挖周边地表土体的沉降、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以及基坑坑底隆起的影响,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基坑的变形规律和特性;内支撑布置深度较小时,对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和坑外地表沉降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内支撑布置深度较大时,对坑底最大隆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增加内支撑的数量对减小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和坑底最大隆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内支撑布置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