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减压增效生态调控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吉喜 邹长新 +1 位作者 吴丹 王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近年来,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已经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生态修复受到高度重视,但目前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重植被、轻功能,重手段、轻效益,重局部、轻区域的特点。鉴于... 近年来,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突出,已经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生态修复受到高度重视,但目前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重植被、轻功能,重手段、轻效益,重局部、轻区域的特点。鉴于此,基于当前生态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核心,提出区域生态修复手段不应仅依靠生态工程,而应采用工程与经济社会调控相结合的手段;生态修复的重点不应只局限于解决眼前生态问题及遭受破坏的区域,而应着眼于受到潜在压力的更大范围区域;生态修复的目的不应只满足于植被的恢复,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减轻生态系统压力,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减压增效生态调控修复框架模型,提出应从问题识别、诊断分析、模式构建、效益分析和示范应用5个方面建立区域生态调控修复技术流程,以期实现生态修复的区域化、永久化和最大效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调控修复 减压增效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繁儒 赵长久 +1 位作者 叶中桂 韩伯惠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9-22,共14页
“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周期最长的三次采油矿场试验项目。该文阐述了这个项目实施过程和取得的初步效果,分析了“大井距、多井组”条件下聚合物驱油的动态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大面积工业性聚会... “北一区断西聚合物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周期最长的三次采油矿场试验项目。该文阐述了这个项目实施过程和取得的初步效果,分析了“大井距、多井组”条件下聚合物驱油的动态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大面积工业性聚会物驱油的效果比先导性试验的效果好,油井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原油产量成倍增长,为大庆油田大规模进行聚会物驱油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聚合物驱油 工业性 矿场试验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风生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42
3
作者 梁瑞驹 仲金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89-297,共9页
建立了太湖三维风生流数值模型,并用差分法求解;垂直方向上采用了坐标变换技术,把任一节点的水深转换成无量纲水深,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因风力作用造成的自由水面波动和湖底不规则的影响;水平面上采用锯齿网格处理,对于四周以闭边界为主的... 建立了太湖三维风生流数值模型,并用差分法求解;垂直方向上采用了坐标变换技术,把任一节点的水深转换成无量纲水深,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因风力作用造成的自由水面波动和湖底不规则的影响;水平面上采用锯齿网格处理,对于四周以闭边界为主的湖泊水域,显得比较合理。计算结果表明,湖泊风生流沿垂直、水平方向都有较大变化,流向上下、水平也并不一致,这是湖泊水流区别于其它水域水流之所在。计算模拟显示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风生流 数值模拟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低山丘陵区单季稻节水增产减污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龚孟梨 吕成长 +1 位作者 陈苏春 崔远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6,共5页
根据2006-2010年在浙江永康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不同水肥处理田间对比试验,从节水、增产、提高水肥利用率及减少稻田氮磷和COD排放等4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的效果,提出了适合浙江省低山丘陵区单季稻的最优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根据2006-2010年在浙江永康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不同水肥处理田间对比试验,从节水、增产、提高水肥利用率及减少稻田氮磷和COD排放等4个方面的具体指标,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的效果,提出了适合浙江省低山丘陵区单季稻的最优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即间歇灌溉配合3次施氮肥方式,施氮肥量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确定。与农民习惯模式相比,采用该最优水肥综合调控模式下的水稻灌水量减少26.5%,稻田总氮、总磷、COD排放分别减少50.1%、36.6%、45.2%,增产率9.4%,灌溉水分生产率提高47.8%,氮肥利用率提高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增产 减污 水肥综合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提高旱坡地单产及节本增效 被引量:9
5
作者 游建华 梁阗 +3 位作者 吴凯朝 谭宏伟 刘红坚 樊保宁 《广西蔗糖》 2015年第3期6-13,共8页
桂辐98—296参加2010-2011年广西甘蔗区域品种试验,2年新植、1年宿根的平均产量109.16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CK2)87.42t/hm2、新台糖22号(CK,)92.31t/hm2分别增产24.86%和18.24%;平均蔗糖分14.33%,比(CK1)14... 桂辐98—296参加2010-2011年广西甘蔗区域品种试验,2年新植、1年宿根的平均产量109.16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CK2)87.42t/hm2、新台糖22号(CK,)92.31t/hm2分别增产24.86%和18.24%;平均蔗糖分14.33%,比(CK1)14.09%、(cK2)14.02%分别增0.24%(绝对值,下同)、0.31%。在参加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中试示范中,桂辐98—296平均产量103.29t/hm2,对照平均82.27t/hm2,增幅25.55%;平均蔗糖分15.22%,对照14.13%,比对照增1.09%。该品种丰产潜力大,参加高产示范,凭祥点:桂辐98—296产量为195.00t/hm2,比对照种新台糖22号149.25t/hm2增产31.49%;百色点:新植与宿根平均产量186.77t/hm2,比新台糖22号152.09t/hm2增幅达22.94;hm2含糖量28.60t,也比新台糖22号23.19t增幅达23.54%。桂辐98—296抗黑穗病、高抗花叶病,抗旱性、耐寒性强,宿根性好;在高海拔、高纬度蔗区也能种植;种植于旱坡地有利于增产、增糖及节本增效,建议在全国旱坡地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新品种 桂辐98—296 旱坡地 节本增效 推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DP43水平井组的井工厂钻井实践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文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5,共6页
丛式水平井组技术能节约大量土地并提高单井产量,已在我国的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得到应用,但还未见在低渗透气藏开发方面应用的报道。为此,借鉴国内外油田、页岩气藏丛式水平井组开发的成功经验,在相关技术调研和气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 丛式水平井组技术能节约大量土地并提高单井产量,已在我国的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得到应用,但还未见在低渗透气藏开发方面应用的报道。为此,借鉴国内外油田、页岩气藏丛式水平井组开发的成功经验,在相关技术调研和气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进行了一个井场钻6口水平井的工厂化作业实践:①地面井位布置选用排状正对井网,水平段延伸方向与最小主应力夹角小于30°,相邻同方向井的水平段之间距离为500m,以满足储层压裂改造裂缝延伸范围的要求;②钻机采用气动滑轨推动整体搬迁,优化井间距离;③由3台钻机一起钻进,每台钻机实施2口井,共同完成6口水平井钻井工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丛式井组平均机械钻速达8.28m/h,同比提高12.8%;平均钻井周期为47.7d,同比缩短8.79%;首次实现了集中打井、集中压裂、集中投产的集约化井工厂建设。结论认为:该开发模式可有效实现降本增效,符合超低渗透气藏开发理念,对同类气藏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牛地气田 井位布置 丛式井组 水平井 井工厂 集约化 降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改善水驱实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欢 张永刚 +3 位作者 魏开鹏 刘学全 徐斌 斯容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为提高红河油田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改善水驱效果的实验研究及矿场试验。室内评价表明:用皂角原料制得的表面活性剂ZJ2-2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对岩心伤害小,同时具有良好的降低界面张力性能和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能,能大... 为提高红河油田特低渗油藏的采收率,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改善水驱效果的实验研究及矿场试验。室内评价表明:用皂角原料制得的表面活性剂ZJ2-2与地层水配伍性好,对岩心伤害小,同时具有良好的降低界面张力性能和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能,能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矿场试验表明:ZJ2-2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注入井的注入能力,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截止2013年5月试验井组累计增油13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表面活性剂驱 驱油效率 矿场试验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9年3月特大电离层事件
8
作者 何友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7-17,共11页
给出了1989年3月罕见的超级太阳活动区(NOAA,AR5395)的多次爆发,在远东地区诱发了一系列强烈的、甚至是首次观测到的电离层扰动事件:(1)重庆站以北地区TEC增量达55×10(16)el/m2的突增事件... 给出了1989年3月罕见的超级太阳活动区(NOAA,AR5395)的多次爆发,在远东地区诱发了一系列强烈的、甚至是首次观测到的电离层扰动事件:(1)重庆站以北地区TEC增量达55×10(16)el/m2的突增事件;同期武昌、仑坪和知本等站的TEC负增量达65×10(16)el/m2的突降事件;(2)兰州以南地区的强TID;(3)持续时间较长的Lacuna现象;(4)微粒E层事件等。作者结合同期远东和巴西地区的电离层扰动,多颗卫星探测结果和全球中低纬区极光的出现,对此次电离层事件的部分异常变化及其形成机制作了初步讨论,并指出东向电场剧增和粒子沉降可能是此次事件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东向电场 微粒E层事件 TEC突增事件 TEC突降事件 TID Lacuna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月季病虫害发生特点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昌权 耿坤 +1 位作者 张斌 李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99-103,共5页
对贵阳市设施栽培月季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根癌病、螨类和蚜虫,可周年发生危害。受温湿度的综合影响,白粉病在3-5月和9-11月出现两个发生高... 对贵阳市设施栽培月季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根癌病、螨类和蚜虫,可周年发生危害。受温湿度的综合影响,白粉病在3-5月和9-11月出现两个发生高峰,霜霉病在3-4月和9-11月出现两个发生高峰,灰霉病在1-2月发生较重,螨类的发生高峰在4-5月和9-10月,蚜虫的发生高峰在3-4月和7-10月。不同月季品种对主要病虫害表现明显的田间抗性差异,以卡罗拉、俏佳人、雪山等8个品种综合抗性较好。防治上应以栽培措施、田园清洁、温湿度调控、水肥管理为基础,强化药剂熏蒸,选择对路农药实施科学的化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设施栽培 病虫害 发生特点 田间消涨规律 品种抗性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井泡排棒自动投放新技术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庆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69,119,共3页
针对苏里格气田气井泡沫排水采气人工加注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难点,进行了天然气井泡排棒自动投放新技术应用研究。该系统与常规的自动投放系统相比,具有更加安全的设计理念,更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更稳定的运行性能。该泡排棒自动投放新... 针对苏里格气田气井泡沫排水采气人工加注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难点,进行了天然气井泡排棒自动投放新技术应用研究。该系统与常规的自动投放系统相比,具有更加安全的设计理念,更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更稳定的运行性能。该泡排棒自动投放新技术在苏里格气田的成功应用表明,在摸清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的条件下,10口实验井都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年累计增产气量460×104m3,年节约生产运行成本50余万元,为苏里格气田气井排水、稳产及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排水采气 泡排棒 自动加注系统 降本增效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坡改梯工程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讨
11
作者 郭宏忠 于亚莉 +3 位作者 汪三树 彭旭东 蒋平 史东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2期5-10,共6页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丘陵区实施坡改梯工程,不仅能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同时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城乡建设用地提供补充耕地资源。坡改梯工程建设成基本农田的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丘陵区实施坡改梯工程,不仅能改善山区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同时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城乡建设用地提供补充耕地资源。坡改梯工程建设成基本农田的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四个方面;根据重庆市水土保持区位及自然环境特点,荒地采用"工程整地+水平梯田+土壤改良"模式,坡耕地(土层较厚型,土层较薄、石料丰富型和破碎化利用型)采用"水平梯田+植物护埂+水系配套"模式,废弃宅基地采用"工程整地+熟土覆盖+植物护埂"模式;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下土地置换对象、资金筹措方式及置换标准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坡改梯工程 增减挂钩 城乡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专辑序言──金属-有机框架:新型多功能材料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鹏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7-978,共2页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有机框架可变的金属中心及有机配体使其结构与功能具有多样性。金属中心的选择几乎覆盖了所有金属,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镧系金属。而配体的选择,除了传统的氮杂环和羧酸类配体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官能团对其进行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材料 有机配体 框架研究 配位键 羧酸类 配位化学 镧系 氮杂环 主族 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