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4个树种不同器官C、N、P化学计量比及其异速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婷婷 方晰 +3 位作者 孙龙 孙百慧 李毅 卢巧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49-2463,共15页
研究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树种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器官间和种间差异,揭示不同生活型树种养分分配格局和限制因子及其对环境的潜在适应机制,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同质环境下测定针叶树种马尾松、落... 研究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树种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器官间和种间差异,揭示不同生活型树种养分分配格局和限制因子及其对环境的潜在适应机制,为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同质环境下测定针叶树种马尾松、落叶阔叶树种枫香和常绿阔叶树种木荷、杜英10个器官的碳含量(C)、氮含量(N)、磷含量(P)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用变异系数(CV)表达器官间和树种间的差异,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C、N、P两两之间的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1)器官间、树种间C、N、P及C/N、C/P(除树种间外)和N/P差异显著,且器官间的差异随树种不同而显著变化;代谢活性强的器官(叶、细根)N、P较高,但C/N、C/P较低,慢速周转器官(边材、心材)则相反;4个树种叶N/P均值高达32.36,显著高于其它器官,表明研究区树种受P限制严重;2)无论种间还是器官间,C的CV均低于6%,是植物体内最稳定的元素,而N、P的CV较高,特别是P;代谢活性强的器官(叶、细根)种间变异小,代谢活性弱的器官(边材、心材)种间变异大;4个树种器官间N、P的CV差异明显,从弱变异到中等变异,其中木荷最大,为中等变异,杜英最小,为弱变异;3)叶、边材N和P为正异速增长,枝、皮、根头、粗根和小根N和P为等速增长;马尾松、木荷N和P为等速增长,而枫香、杜英N和P为正异速增长。综上,不同生活型树种器官间N、P分配特征与器官功能分异密切相关,总体上将受限的P优先分配到叶和细根;不同生活型树种具有不同的环境适应机制;无论是种内还是种间,单一器官C、N、P及其计量特征不能准确地反映整树水平,今后的相关研究不仅考虑种间差异,还应考虑种内器官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间变异 种间变异 异速增长 针叶树 落叶阔叶树 常绿阔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冠结构及林元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张盼盼 乐新贵 +7 位作者 汪志培 毛振伟 胡千惠 周天玲 李霞 刘骏 宋庆妮 杨清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3-1037,共15页
【目的】探讨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木树冠结构和林元结构的影响及机制,为控制毛竹扩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8 hm^(2)(400 m×2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 c... 【目的】探讨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木树冠结构和林元结构的影响及机制,为控制毛竹扩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8 hm^(2)(400 m×2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 cm的植物进行每木检尺和定位,记录植物的种类、胸径、冠长、冠幅及空间位置。分析毛竹扩张对常绿树和落叶树冠幅、冠长、冠长率、冠形率的影响,以及毛竹扩张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林元包围度、混交度、开敞度的影响。【结果】(1)毛竹的快速扩张对邻近树木的冠层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统计分析显示,随着毛竹数量的上升,树木的平均冠幅和冠形率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P<0.01),其中常绿树种的冠幅和冠形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落叶树种。相关性分析发现,毛竹数量与常绿树种的冠长和冠长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落叶树种则未表现出相关关系(P>0.05)。(2)林元空间结构特征与毛竹数量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而言,随着毛竹数量的增加,不同尺度上树木的包围度和混交度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P<0.01),而开敞度则显著降低(P<0.01)。落叶树种所在林元空间结构参数(包括包围度、混交度和开敞度)与毛竹数量的拟合度更高,表明其响应关系更为显著。(3)树木林元包围度与常绿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及落叶树冠幅呈显著负相关(P<0.05);林元混交度与常绿树冠幅、冠长率及落叶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林元开敞度与常绿树和落叶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毛竹扩张会显著改变周边常绿和落叶树种的邻域环境,即增大树木林元包围度和混交度,减小树木林元开敞度。这种变化进一步引发植物个体树冠结构的减小和长势的减弱,其中常绿树种的冠幅、冠长及冠形率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张对森林功能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树冠结构 林元结构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丘陵区4个树种人工纯林土壤-微生物-胞外酶C∶N∶P化学计量特征
3
作者 卢巧露 方晰 +4 位作者 范世才 孙龙 孙百慧 梁婷婷 李毅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8,共10页
[目的]不同树种人工林因养分吸收利用策略的差异,导致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是否通过调整自身生物量和胞外酶化学计量比适应土壤的变化仍不明确。为探究不同树种人工... [目的]不同树种人工林因养分吸收利用策略的差异,导致土壤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及其化学计量比的改变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是否通过调整自身生物量和胞外酶化学计量比适应土壤的变化仍不明确。为探究不同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土壤-微生物-胞外酶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协变性。[方法]以湘中丘陵区土壤发育、经营历史一致,不同生活型的4个树种[针叶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落叶阔叶树枫香(Liquidaar formosana)、常绿阔叶树木荷(Schima superba)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0~40 cm土层C、N、P质量分数,微生物生物量碳(C_(mic))、氮(N_(mic))、磷(P_(mic))和微生物获取C(β-1,4-葡萄糖苷酶+β-纤维二糖苷酶,BG+CBH)、N(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P(酸性磷酸酶,ACP)资源的相关胞外酶活性(EEA)。[结果]1)不同树种人工林显著影响土壤C、N、P质量分数,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活性及C_(mic)∶N_(mic)∶P_(mic)和EEAC∶N∶P;马尾松林、枫香林C_(mic)∶P_(mic)显著高于木荷林和杜英林,微生物与植物竞争土壤有效P,土壤P利用率低,特别是枫香林;木荷林NAG及EEAN∶P最高,微生物受N限制明显;杜英林ACP较高,且EEAC∶N、EEAC∶P也高于其他树种人工林,而EEAN∶P最低,微生物受C、P限制最为严重。2)土壤C∶N∶P与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C∶N∶P相关性不显著,仅有C_(mic)∶N_(mic)与EEAC∶N、C_(mic)∶P_(mic)与EEAC∶P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C∶N∶P与微生物生物量C∶N∶P不存在协变性;而土壤C∶N∶P与C∶P_(imb)呈显著正相关,C_(mic)∶N_(mic)∶P_(mic)与C∶N∶P_(imb)呈显著负相关,C∶N_(imb)和EEAC∶N呈显著正相关,证实土壤与微生物间C、N、P的差异对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3)凋落物层现存量对土壤C、N、P质量分数及P_(mic)、C_(mic)∶P_(mic)、N_(mic)∶P_(mic)、BG+CBH、NAG、EEAC∶P影响显著。[结论]不同树种人工林通过影响土壤C、N、P质量分数,进而影响微生物生物量和胞外酶活性,微生物主要通过调整自身生物量C∶N∶P及产生特定胞外酶适应不同养分的限制,验证资源分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微生物生物量 胞外酶活性 针叶树 落叶阔叶树 常绿阔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like基因在蔷薇科落叶果树芽休眠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亚林 王力荣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0-899,共10页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休眠机制对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和探索设施果树栽培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多年生落叶果树芽休眠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休眠过... 休眠是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适应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休眠机制对确保果树安全越冬和探索设施果树栽培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多年生落叶果树芽休眠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休眠过程调控机制的理解。对当前在调控芽休眠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DAM-like基因鉴定及其功能、DAM基因与激素的关系、表观遗传调控对DAM-like基因的影响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为解析果树芽休眠调控机制及休眠相关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芽休眠 DAM-like基因 植物激素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早期落叶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5
作者 宋新德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5期80-83,共4页
造成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有生理性落叶、病理性落叶及害虫性落叶。提出了预防果树早期落叶的方法,包括:园地选择、避免连作、选用抗病树种及品种、建设防护林等科学建园方法,通过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栽培措施提... 造成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原因有生理性落叶、病理性落叶及害虫性落叶。提出了预防果树早期落叶的方法,包括:园地选择、避免连作、选用抗病树种及品种、建设防护林等科学建园方法,通过加强土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栽培措施提高抗病能力,采取清除病原及虫源,适时用药等方法有效地预防早期落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早期落叶 原因 预防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落叶阔叶林群落内木本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高永龙 孙艳丽 +1 位作者 徐铭泽 刘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1,共12页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性状组合,适应冠层垂直梯度的资源再分配,生境的细微环境差异将会促进群落共存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种间变异 乔木 灌木 落叶阔叶林 物种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沂山区板栗高效管理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刘伟 赵晓伟 +3 位作者 田寿乐 孙晓莉 沈广宁 王金平 《落叶果树》 2024年第6期12-16,共5页
研究比较了板栗品种蒙早实施4种关键技术在山地栽培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干平冠树形的树体矮小,盛果期高度1.4m,方便管理,适合矮密栽植;低干多头嫁接技术,树体高度增长慢,适于低干平冠树形;残落物蓄水保墒技术可有效蓄积自然降水,第... 研究比较了板栗品种蒙早实施4种关键技术在山地栽培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干平冠树形的树体矮小,盛果期高度1.4m,方便管理,适合矮密栽植;低干多头嫁接技术,树体高度增长慢,适于低干平冠树形;残落物蓄水保墒技术可有效蓄积自然降水,第2年春季土壤含量水达17.8%,为当年丰产提供保障;病虫害精准防治技术,调整防治关键期,使胴枯病防治成本降低79%,红蜘蛛防治成本降低50.9%,虫口数下降62.5%;桃蛀螟虫口率仅为3.5%,较传统防治方法大幅下降。促进了泰沂山区板栗的集约化、省力化、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树形 残落物 保墒 病虫害 精准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阔叶树种叶中氮和磷的季节动态及其转移(英文) 被引量:24
8
作者 薛立 徐燕 +1 位作者 吴敏 李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0-526,共7页
从叶完全展开到生长季结束 ,对常绿阔叶树种日本米槠 (Castanopsis cuspidata(Thunb.) Schottky)和具柄冬青 (Ilexpedunculosa Miq)及落叶阔叶树种栎 (Quercus serrata Murr.)和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叶片的 N和 P浓度、... 从叶完全展开到生长季结束 ,对常绿阔叶树种日本米槠 (Castanopsis cuspidata(Thunb.) Schottky)和具柄冬青 (Ilexpedunculosa Miq)及落叶阔叶树种栎 (Quercus serrata Murr.)和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叶片的 N和 P浓度、含量和养分转移进行了测定 .在生长期中日本米槠新叶的 N浓度在 5月为 36 .6 g/ kg,然后降到 15 .5和 17.5 g/ kg之间 ,其老叶的N浓度波动于 10 .4和 13.1g/ kg的范围内 ,而具柄冬青新叶的 N浓度从 2 7.3下降到 16 .0 g/ kg,接着上升到 18.3g/ kg,其老叶的 N浓度在 12 .0到 15 .5 g/ kg的范围内。栎和栓皮栎的叶 N浓度分别从 2 8.8下降到 18.1g/ kg和从 2 8.5下降到17.5 g/ kg。日本米槠新叶的 N含量从 1.5 4下降到 1.35 g/ m2 ,接着上升到 1.5 0 g/ m2 ,其老叶 N含量从 1.36下降到1.0 0 g/ m2 ,接着上升到 1.2 1g/ m2 ,而具柄冬青新叶的 N含量从 2 .2 5下降到 1.6 0 g/ m2 ,接着上升到 2 .2 0 g/ m2 ,其老叶的 N含量从 2 .13下降到 1.6 5 g/ m2。栎和栓皮栎的叶 N含量分别从 2 .10下降到 1.2 8g/ m2和从 2 .95下降到 2 .13g/ m2。日本米槠新叶的 P浓度由 3.39g/ kg降到 1.12和 1.15 g/ kg之间 ,其老叶的 P浓度变化于 0 .6 6和 0 .88g/ kg的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种 叶片 季节动态 养分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果树需冷量及其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9
作者 庄维兵 章镇 +4 位作者 侍婷 王培培 邵静 罗晓燕 高志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7-453,共7页
需冷量对落叶果树适地适栽、设施栽培和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需冷量估算模型的研究为落叶果树需冷量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0~7.2℃模型和犹他模型是应用较广的模型,动力学模型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模型,0~14℃低温模型... 需冷量对落叶果树适地适栽、设施栽培和预测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需冷量估算模型的研究为落叶果树需冷量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础:0~7.2℃模型和犹他模型是应用较广的模型,动力学模型是目前较为完善的模型,0~14℃低温模型,正犹他模型和改进的犹他模型是针对当地特殊气候而采用的一些模型。对落叶果树需冷量及其估算模型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落叶果树需冷量的概念、不同需冷量估算模型的介绍,应用及模型间的选择、需冷量影响因素以及我国需冷量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落叶果树需冷量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需冷量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落叶乔木抗旱性相关叶片的解剖结构 被引量:19
10
作者 翟晓巧 任媛媛 +2 位作者 刘艳萍 王念 王文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5,共4页
为了探索适合进行屋顶绿化的落叶乔木,对其抗旱性进行早期评价。选取屋顶绿化试验区中的8种常见的庭院观赏落叶乔木为试验材料,观察并统计其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函数法,对这8种落叶乔木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 为了探索适合进行屋顶绿化的落叶乔木,对其抗旱性进行早期评价。选取屋顶绿化试验区中的8种常见的庭院观赏落叶乔木为试验材料,观察并统计其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函数法,对这8种落叶乔木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其抗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构树、黄连木、白榆、刺槐、枣树、臭椿、火炬树、白蜡。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0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与抗旱性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在植物抗旱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乔木 抗旱性 叶片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营养再吸收模式 被引量:13
11
作者 白坤栋 莫凌 +4 位作者 刘铭 张德楠 何成新 万贤崇 蒋得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76-5787,共12页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有显著较高的氮再吸收效率(P<0.001)和磷再吸收效率(P<0.01),这与前者有较低的衰老叶片氮和磷含量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上升,氮再吸收效率显著下降(P<0.01),磷再吸收效率显著提高(P<0.05)。氮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1,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37,P<0.05)负相关,磷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4,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47,P<0.01)正相关,表明了树种对低海拔氮限制的适应逐渐转变为对高海拔磷限制的适应。此外,氮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正相关(r=0.43,P<0.05)而磷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负相关(r=-0.45,P<0.01),这表明气温也是调节树木营养再吸收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模式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广西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再吸收 常绿植物 落叶植物 海拔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落叶果树芽休眠的因素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宪利 袁志友 高东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6-392,共7页
落叶果树芽的休眠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落叶果树芽休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休眠的内外因素。落叶果树芽的休眠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 ,温度和激素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通过影响芽内部... 落叶果树芽的休眠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本文讨论了落叶果树芽休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休眠的内外因素。落叶果树芽的休眠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 ,温度和激素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通过影响芽内部的激素水平、水分状态、膜透性和能量代谢影响芽的休眠。人们虽然在落叶果树芽休眠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作了许多工作 ,但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 落叶果树 树芽休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果树芽自然休眠诱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海波 高东升 +1 位作者 王孝娣 李疆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落叶果树芽的自然休眠诱导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然休眠诱导和冷适应的关系、诱导休眠的自然环境因素、激素与休眠诱导的关系、休眠诱导期间芽与邻近组织的竞争、休眠诱导期间顶端分生组织的... 落叶果树芽的自然休眠诱导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但至今还未弄清楚的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然休眠诱导和冷适应的关系、诱导休眠的自然环境因素、激素与休眠诱导的关系、休眠诱导期间芽与邻近组织的竞争、休眠诱导期间顶端分生组织的动力学及休眠诱导期间发生的某些重要的生理活动和休眠诱导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了今后休眠诱导研究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自然休眠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果树芽休眠期的呼吸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霞 李宪利 高东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本文系统论述了落叶果树芽在休眠期间呼吸强度及呼吸途径的动态变化 ,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呼吸代谢的影响 ,以期通过呼吸代谢的调控而调节果树休眠的进程。简略探讨了落叶果树芽自然休眠的酶学和膜功能研究 ,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落叶果树 芽休眠期 呼吸变化 呼吸强度 呼吸途径 自然休眠 酶学 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与落叶行道树冬季环境效应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学南 应求是 +1 位作者 冯有林 高瞻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9-402,共4页
为研究常绿和落叶行道树种冬季环境效应的差别,2002年1月在杭州武林广场对二球悬铃木、无患子、香樟和广玉兰等4种行道树种下的光照强度、气温和相对湿度等3个环境因子用数字式光度计和通风干湿仪进行了测定,并对2类树种下3个环境因子... 为研究常绿和落叶行道树种冬季环境效应的差别,2002年1月在杭州武林广场对二球悬铃木、无患子、香樟和广玉兰等4种行道树种下的光照强度、气温和相对湿度等3个环境因子用数字式光度计和通风干湿仪进行了测定,并对2类树种下3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作了量化分析,发现2类树种下光照强度的比值曲线呈钟罩形,气温差值曲线呈'M'形,相对湿度差值曲线呈单峰形。在冬季寒冷地区,行道树应多选用落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行道树 光照强度 气温 相对湿度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光合速率与氮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白坤栋 蒋得斌 万贤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930-4938,共9页
分析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氮关系,探讨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落叶树种的PNUE都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这与前者有较低的比叶重(LMA)和较高的单位叶重光合速率(Amass)、氮含量和气孔导度... 分析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氮关系,探讨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落叶树种的PNUE都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这与前者有较低的比叶重(LMA)和较高的单位叶重光合速率(Amass)、氮含量和气孔导度(gs)有密切关系。高海拔树种的PNUE显著低于中低海拔树种的PNUE,这与前者较高的LMA和较低的Amass和gs相关。PNUE和相关的叶片特征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常绿-落叶树种和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树种的分布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此外,PNUE与土壤碳:氮比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年均温正相关,这表明温度气候是调节PNUE沿海拔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这种叶片习性和温度气候调节的PNUE变化可能是调节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光合氮利用效率 海拔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增暖对3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的影响——以长白山区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冬妮 唐晓玲 +3 位作者 廉毅 崔佳龙 杜春英 纪仰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5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长白山区几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利用1981—2009年该地区2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6个农业气象站3种典型落叶乔木—榆树(Ulmus pumi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加拿大杨(P.canadensis)、杏树(Prunus arme... 为了进一步明确长白山区几种典型落叶乔木物候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利用1981—2009年该地区2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6个农业气象站3种典型落叶乔木—榆树(Ulmus pumila)、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加拿大杨(P.canadensis)、杏树(Prunus armeniaca)物候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增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1—2009年,长白山区3种典型落叶乔木的平均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呈不显著提前趋势,平均叶黄末期、落叶末期以0.304~0.307 d/a速度呈极显著推后趋势。≥0℃积温是影响春季物候的主要因子,3月上旬—4月中旬是气温影响展叶始期的最优时段,该时段气温每上升1℃,展叶始期提前2.41 d;≤10℃积寒是影响秋季物候的主要因子,9月中旬—10月上旬是气温影响叶黄末期的最优时段,该时段气温每上升1℃,叶黄末期推后2.3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落叶乔木 物候 气候增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果树无休眠栽培的原理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海波 王孝娣 +2 位作者 刘凤之 程存刚 高东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无休眠栽培是指利用一定的措施使具有休眠特性的落叶果树避开休眠继续生长,进而开花结果的一种栽培模式。控制营养生长、保证花芽分化,使树体避开休眠,促进足够多的芽整齐萌发,避免二次休眠的发生是无休眠栽培成功的4项重要保证。温带... 无休眠栽培是指利用一定的措施使具有休眠特性的落叶果树避开休眠继续生长,进而开花结果的一种栽培模式。控制营养生长、保证花芽分化,使树体避开休眠,促进足够多的芽整齐萌发,避免二次休眠的发生是无休眠栽培成功的4项重要保证。温带地区无休眠栽培的研究重点是:自然休眠诱导因子的确定;花芽分化进程及自然休眠进程的精确界定;避免进入深度休眠及促芽整齐萌发的配套技术;无休眠栽培条件下树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树体综合管理技术;二次休眠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克服措施;无休眠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果树 无休眠栽培 原理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绿地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苑征 李湛东 +2 位作者 徐海生 张晓华 葛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94-199,共6页
在北京市区公园绿地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数量比例与投影面积由于公园特点的不同存在差异,但大部分数量比例分布在1∶1以下,均值为1∶3,... 在北京市区公园绿地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数量比例与投影面积由于公园特点的不同存在差异,但大部分数量比例分布在1∶1以下,均值为1∶3,投影面积总体比为1∶2;8个公园总体表现出落叶树种较多,而常绿树种较少的特点,群落季相变化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在落叶果树中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国荣 刘勇 +1 位作者 刘善军 罗来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综述了落叶果树氮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氮循环、氮诊断与精准施氮等氮素营养研究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氮素营养 落叶果树 产量 品质 诊断 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