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减速度的车辆主动避撞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志强 贾海江 +1 位作者 汪彭 周桂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对不同危险场景下的临界避撞条件,提出以α为目标参数的避撞... 为预防碰撞类事故,提高驾驶安全性,构建一种以避撞减速度为评价指标的主动避撞模型(DAC)。模型以车辆避撞时所需的最小减速度为系统阈值,将驾驶者的制动延迟时间定为1.2 s;针对不同危险场景下的临界避撞条件,提出以α为目标参数的避撞报警算法;并通过仿真,初步分析DCA模型与时间模型(TTC);然后利用模拟驾驶仪等设备进行DCA模型和TTC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避撞过程中DCA模型与TTC模型都具有良好的预警能力,但在避撞率和及时性方面,DCA模型分别比TTC模型提高了5.4%和1.02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主动避撞模型(dca) 时间模型(TTC) 避撞减速度 模拟驾驶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路一体化的车辆主动避撞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董红召 陈炜烽 +1 位作者 郭明飞 陈宁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4-988,983,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主动避撞系统对前方车辆识别的延时较大,和未考虑道路环境对制动效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车路一体化技术的车辆主动避撞系统。设计了一种适合于道路交通的车与车随机拓扑短程无线通信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建立了基于道... 为解决传统的主动避撞系统对前方车辆识别的延时较大,和未考虑道路环境对制动效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车路一体化技术的车辆主动避撞系统。设计了一种适合于道路交通的车与车随机拓扑短程无线通信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建立了基于道路附着系数矩阵,而以动态制动减速度为关键参数的车辆临界跟车距离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主动避撞系统响应快速,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一体化 主动避撞系统 V2V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动态制动减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决策法的车辆自适应避撞控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陈翔 程硕 +2 位作者 赵万忠 王春燕 蒋睿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22,共10页
车辆的避撞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或缓解车辆的碰撞事故,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控制技术之一.各种交通条件、不确定的道路附着系数以及复杂的液压制动执行系统都会降低避撞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决策法的自适应避撞控制,... 车辆的避撞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或缓解车辆的碰撞事故,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控制技术之一.各种交通条件、不确定的道路附着系数以及复杂的液压制动执行系统都会降低避撞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决策法的自适应避撞控制,该控制方法对路面附着系数具有自适应性,并能够精确控制制动系统的制动液压力.首先,设计了滑模观测器来估计轮胎纵向力,并基于观测得到的轮胎纵向力,进一步提出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道路附着系数.其次,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值,提出了基于路面附着系数自适应调节的自适应避撞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可拓决策法的先决判定决定当前时刻应采用何种避撞控制策略,即采用可拓决策方法判断进行点刹预警制动、全制动或者不制动.再次,通过对执行系统-电控液压制动系统进行精确的液压控制,实现主动减速控制效果.最后,采用软件联合仿真手段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避撞行驶工况中具有良好的避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避撞控制 可拓决策法 道路附着系数估计 主动减速控制 液压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