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1
作者 邢雷 刘昶 +4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高扬 李新亚 关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19,共9页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获得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并分析了操作参数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由91.2%提升至99.3%。当分流比为40%、含油浓度为1%、入口流量为5 m^(3)·h^(-1)时,达到最佳分离效率99.83%。模拟与实验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可为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技术的实施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器 同井注采 分离性能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砂型重力-旋流分离器结构优化及性能分析
2
作者 李枫 齐琳 刘彩玉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2,共6页
为了进一步解决井下油水分离中采出液含砂对油田开发的不利影响,基于重力沉降原理设计一种井下脱砂型重力-旋流分离器新结构,借助响应曲面设计结合CFD-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对脱油除砂分离器的除砂腔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为了进一步解决井下油水分离中采出液含砂对油田开发的不利影响,基于重力沉降原理设计一种井下脱砂型重力-旋流分离器新结构,借助响应曲面设计结合CFD-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值模拟方法,对脱油除砂分离器的除砂腔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系统分析除砂腔的3个结构参数除砂腔高度H、除砂腔宽度w、金属片长度h对固液分离效率E的影响规律,确定除砂腔的最优结构参数H为92.905 mm、w为15.958 mm、h为30.175 mm。针对响应面优化结果与初始结构开展分离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脱砂型重力-旋流分离器的除砂效率为91.83%,较初始结构提高了16%;油相效率为99.52%,较初始结构提高了0.7%。构建除砂腔高度、除砂腔宽度、金属片深度与固液分离效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采用方差分析法验证公式的精度及可行性。研究可为油田开采井下除砂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分离 重力沉降 水力旋流器 响应面优化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含气对油水分离管柱流场特性及性能影响
3
作者 蒋明虎 汪帆 +3 位作者 邢雷 赵立新 李新亚 陈丁玮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61-3372,共12页
同井注采技术是实现高含水油田经济开采的有效途径,但含气条件对井下油水分离的不利影响成为限制同井注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双泵抽吸式油水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PIV流场测试及高速摄像实验研究方法,开展不... 同井注采技术是实现高含水油田经济开采的有效途径,但含气条件对井下油水分离的不利影响成为限制同井注采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双泵抽吸式油水分离管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PIV流场测试及高速摄像实验研究方法,开展不同含气量下油水分离管柱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气量的增加会导致旋流器溢流管内轴向速度降低,旋流腔内切向速度最大值由2.98 m/s降低为2.88 m/s;此外,气相会扩大旋流器内低压区范围,致使旋流器内压力水平下降;并且,气相会加剧流场湍流现象,采出段内湍流动能最大值由0.21 J/kg增加到0.32 J/kg;随着含气量的增大,油相分离效率降幅加快,在研究范围内最大下降了14.43%。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 分离性能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溢流管开缝耦合滤网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栾飞 张博豪 +3 位作者 李爱霞 门鑫蕊 范凯龙 许兴杭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旋流分离器在实际分离过程中的低效率、高能耗问题,提出在旋流分离器溢流管处开缝并耦合滤网。据此设计了溢流管单层开缝、双层开缝和三层开缝的结构模型,并在开缝处分别耦合了150目和200目两种滤网,得出了6种改进方案。对滤网实际... 针对旋流分离器在实际分离过程中的低效率、高能耗问题,提出在旋流分离器溢流管处开缝并耦合滤网。据此设计了溢流管单层开缝、双层开缝和三层开缝的结构模型,并在开缝处分别耦合了150目和200目两种滤网,得出了6种改进方案。对滤网实际模型和多孔阶跃模型在压降上的误差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在不同速度下溢流管开缝层数和滤网目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大于10 m/s时,150目和200目两种滤网的实际模型和多孔阶跃模型的压降相对误差为0.70%和0.40%,验证了多孔阶跃模型的可靠性。在同一入口流速下,开缝层数越多,旋流器的切向速度越小、压降越低、分离效率越小,在相同开缝层数下,耦合150目滤网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均低于耦合200目滤网,改进后旋流分离器的压降降幅最大可达18.76%。当入口速度为20 m/s时,改进后的6种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位于97.25%~97.59%之间,较常规旋流器97.63%的分离效率相差不大。采用旋流分离器溢流管开缝并耦合滤网的设计,可以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溢流管 滤网 多孔阶跃边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洗水旋流器的市政污泥洗砂应用
5
作者 杨兴华 冯建宇 +2 位作者 李晓宇 李晓娇 张家舜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59,71,共7页
市政污泥中45—200μm粒级内的颗粒有机物质量分数高且黏性大,导致洗砂效果差、难以满足建筑用砂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冲洗水旋流器增强对污泥颗粒的搓洗效果,进而提高洗砂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对常规旋流器与冲洗水旋流器的分离... 市政污泥中45—200μm粒级内的颗粒有机物质量分数高且黏性大,导致洗砂效果差、难以满足建筑用砂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冲洗水旋流器增强对污泥颗粒的搓洗效果,进而提高洗砂效率。通过数值模拟对常规旋流器与冲洗水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设置条件下,加入冲洗水后,旋流器内部的剪切力场明显增强,强化了泥砂的搓洗效果,有机质在底流产物中的质量分数减少。开展污泥洗砂实验,实验结果证实,经冲洗水旋流器处理后,底流砂石产物中的有机物质量分数下降了8.02%,砂石富集率增加了19.29%。最后,进一步探讨冲洗水位置和冲洗水流量对洗砂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冲洗水旋流器 洗砂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分析
6
作者 黄天成 王雨彤 +3 位作者 姚周坤 周思柱 龚俊霖 袁新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为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3个主要结构参数对该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旋流腔长度和二级... 为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3个主要结构参数对该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旋流腔长度和二级旋流腔插入深度的增加,复合旋流器的总分离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上锥角的增大,总分离效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分析得到旋流器对应的最佳结构尺寸为:一级旋流腔长度为90 mm,二级旋流腔插入深度为20 mm,上锥角为0°;3个结构参数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权重排序为二级旋流器腔插入深度>一级旋流腔长度>上锥角大小。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 结构尺寸 旋流腔插入深度 旋流腔长度 上锥角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水力旋流器内短路流流量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海 栾智勇 +6 位作者 姬宜朋 安申法 陈家庆 司政 任强 孙丰旭 宋泽润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短路流是影响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动态水力旋流器中短路流的形式和计算方法鲜有研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动态水力旋流器溢流管口处径向速度变化和流线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动态水力旋流器短路流... 短路流是影响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的重要因素,然而针对动态水力旋流器中短路流的形式和计算方法鲜有研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动态水力旋流器溢流管口处径向速度变化和流线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动态水力旋流器短路流流量计算方法。将量纲为1的动态水力旋流器高灵敏度结构参数作为输入指标,以数值模拟所得的短路流率作为响应目标,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了量纲为1的结构参数与短路流率间的计算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使单管处理量为120m^(3)/h的动态水力旋流器进行结构改进,改进后短路流流量减少了59.6%,分离效率提高了10.4%,基于该方法改进的单管120m^(3)/h处理量动态水力旋流器中试样机通过了海上石油平台上的试验验证,且试验分离性能与模拟预测分离效率间的平均误差仅有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水力旋流器 短路流 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旋流器分选的某银精矿双产品方案研究
8
作者 王宇思 李茂林 +4 位作者 崔瑞 孙景敏 张硕 杨哲辉 赵晗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河南某银精矿的伴生金属铅品位平均约7%,未达到计价标准。为提高银精矿综合价值,对银精矿产品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分级试验,考察了水力旋流器锥角、沉砂口直径、角锥比等参数对银精矿分级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型水力旋流器,在锥角6... 河南某银精矿的伴生金属铅品位平均约7%,未达到计价标准。为提高银精矿综合价值,对银精矿产品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分级试验,考察了水力旋流器锥角、沉砂口直径、角锥比等参数对银精矿分级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0型水力旋流器,在锥角60°、给矿压力0.2MPa、给矿浓度(质量分数)13.89%、溢流管直径22mm、沉砂口直径12mm条件下,可从银精矿中分离出产率49.25%、银品位6316.29g/t、银金属回收率79.06%、铅品位12.39%、铅金属回收率79.45%的高铅银精矿和银品位1623.36g/t的低铅银精矿。高、低铅银精矿双产品方案优于单一银精矿方案,银精矿产品经济价值可提升687.96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银精矿 伴生金属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叭型”溢流管旋流器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
9
作者 韩硕 张悦刊 +2 位作者 葛蔓 胡伟 张青云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40,共8页
为了减小旋流器的短路流流量,提高旋流分离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喇叭型”溢流管旋流器,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尺寸“喇叭型”溢流管旋流器的压力场、速度场、湍流强度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喇叭”长度的增加,静... 为了减小旋流器的短路流流量,提高旋流分离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喇叭型”溢流管旋流器,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尺寸“喇叭型”溢流管旋流器的压力场、速度场、湍流强度和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喇叭”长度的增加,静压最大值从150.5 k Pa降低到139.7 k Pa,较低的静压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喇叭型”溢流管旋流器的轴向速度低于常规旋流器,颗粒在“喇叭型”溢流管旋流器内停留时间更长,分离更彻底;随着“喇叭”长度的增加,分流比和短路流流量都减小,降低了颗粒“错配”的数量;湍流强度随“喇叭”长度的增加而趋于平稳,使流场更加稳定;随着“喇叭”长度的增加,陡度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喇叭”长度为20 mm时陡度指数最大,分离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喇叭型”溢流管 短路流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双旋流器分离效果的数值模拟探究
10
作者 蒋立伟 刘亚运 +2 位作者 王传洋 贾繁硕 王广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5,共5页
针对半导体探针组件微加工后难以分离工件和切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称双旋流器结构,应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不同大小粒子固-固分离过程,以探究该新型结构的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 针对半导体探针组件微加工后难以分离工件和切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称双旋流器结构,应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和离散相模型(DPM)模拟不同大小粒子固-固分离过程,以探究该新型结构的旋流器的分离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新结构两旋流器的旋向对分离效果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其中间管道的长度则对粒子直径小于200μm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影响,而大于200μm时基本没有影响;与传统旋流器入口的状态下相比较,新设计的入口有明显分离效果,而传统入口加入的粒子几乎溢流而出;不同粒子组成的混合粒子流,对分离效果影响有限,在粒径大小达到300μm后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数值模拟 CFD 雷诺应力模型(RSM) 离散相模型(D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过滤”水力旋流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王云东 李荣辉 +4 位作者 张水华 田浩 李港 倪栋 喻黎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3,共7页
水力旋流器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隧道来水等领域的水沙分离处理。由于流体的高速旋转,水力旋流器内部形成了高湍流区,很容易引起二次流现象。二次流与主运动方向相反,不仅会消耗能量,而且会导致颗... 水力旋流器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隧道来水等领域的水沙分离处理。由于流体的高速旋转,水力旋流器内部形成了高湍流区,很容易引起二次流现象。二次流与主运动方向相反,不仅会消耗能量,而且会导致颗粒间的碰撞,改变颗粒的运动轨迹,从而增加溢流跑粗底流夹细颗粒的数量。针对传统水力旋流器内部短路流和溢流跑粗颗粒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将旋流和过滤相结合的一体化滤网式新型水力旋流器。运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拉格朗日液固多相湍流模型,采用CFD-DEM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5种粒径在传统水力旋流器和新型滤网式旋流器内部固液两相流的流动情况,对比分析了两种结构水力旋流器内部流体的速度场、湍流场和颗粒的运动及受力情况。采用分离效率为评价指标,验证模拟合理性。模拟结果表明,60μm颗粒在传统旋流器和新型滤网旋流器内部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最长,120μm颗粒在传统旋流器内部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最短,180μm颗粒在新型滤网旋流器内部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最短,说明所加滤网延长了粗颗粒在旋流器内部的停留时间,使分离更加充分。颗粒粒径越大,颗粒所受平均合力的波动幅度越大,当颗粒刚进入旋流场后,传统旋流器内的颗粒所受平均合力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新型滤网旋流器内颗粒所受平均合力变化趋势较为剧烈,这说明所加滤网对颗粒的受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传统水力旋流器相比,在5种不同入口速度下,新型滤网旋流器柱段区域最大平均切向速度提高57.6%,锥段区域最大平均切向速度提高22%,向上最大平均轴向速度减小14.6%,向下最大平均轴向速度提高11%。颗粒平均停留时间提高1%~6.9%,颗粒底流口回收质量提高4%~87%;颗粒平均切向接触力曲线波动先剧烈后平缓,可以提前达到稳定分离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水力旋流器 旋流-过滤 CFD-DEM耦合 流场分析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液比井下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邢雷 关帅 +4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蔡萌 刘海龙 陈德海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0-913,共14页
针对井下高气液比工况气液高效分离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流-重力耦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结构。结合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及实验设计方法,对气液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立显著性结构参数与气液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 针对井下高气液比工况气液高效分离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流-重力耦合式井下气液分离器结构。结合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及实验设计方法,对气液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立显著性结构参数与气液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确立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分析了入口流量、压力及气液比对气液分离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力沉降与旋流分离的结合设计可以实现高气液比条件下的液相沉积,进而实现气液两相的高效分离。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液量升高而升高,增幅逐渐趋于平稳。随着气液比增大,分离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得出该气液分离器的最佳进液量为42m^(3)/d,最佳入口压力2MPa,最佳气液比为700∶1,在最佳工况下分离效率为97%,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将为高气液比条件下气液分离装备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 分离性能 流场特性 结构设计 气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塞工况下水力旋流器流场特性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雷 苗春雨 +3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蔡萌 李新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76-3786,共11页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 为研究水力旋流器在井下出现堵塞问题而产生的流场及性能变化规律,以井下倒锥式水力旋流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旋流器在六种不同堵塞工况下的流场特性及分离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种流场不对称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明确其在不同堵塞工况下旋流场变化及平均偏移不对称情况。结果表明,在三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切向速度及轴向速度的平均偏移不对称率均产生最大值分别为67.82%和34.99%;相对于无堵塞工况,六种不同堵塞工况的平均压降均有所上升,分离效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工况六在四条紧邻流道堵塞的工况中,平均压降最大,分离效率最小。通过实验开展不同工况下的分离性能分析,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为1.22%,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为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两相流 水力旋流器 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分级旋流器工艺参数匹配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苗 朱昀 张保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5,共10页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中的水力分级旋流器存在工艺参数匹配不合理所导致设备分离性能偏低的问题。本文以选煤厂常用的YD350-14水力分级旋流器为研究对象,以分离效率和压力降作为旋流器分离性能的评价指标,基于响应面法与快速非支配排序...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中的水力分级旋流器存在工艺参数匹配不合理所导致设备分离性能偏低的问题。本文以选煤厂常用的YD350-14水力分级旋流器为研究对象,以分离效率和压力降作为旋流器分离性能的评价指标,基于响应面法与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模型开展对旋流器工艺参数(入料浓度、入料流量、安装角度)间的匹配关系研究。最终根据Perato前沿确定旋流器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在旋流器入料浓度12 g/L,安装角度80°,入料流量80 m^(3)/h时,可达到分离效率86.07%,压力降1155.62 Pa。对分离效率匹配模型进行现场验证,得出经过匹配后分离效率提高了5.07%,验证了该匹配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本文研究为选煤厂中旋流器工艺参数的合理匹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开拓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响应面法 分离效率 压力降 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过轴式旋流器分离性能优化
15
作者 李枫 史龙龙 +2 位作者 邢雷 高扬 关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为解决旋流器在井下狭小空间内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过轴式旋流器,通过响应面法对构建的旋流器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进行结构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前后旋流器在不同处理量与含水率条件下旋流器内流场特性... 为解决旋流器在井下狭小空间内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过轴式旋流器,通过响应面法对构建的旋流器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进行结构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前后旋流器在不同处理量与含水率条件下旋流器内流场特性及分离效率的对比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模型效率均优于优化前,优化后模型处理量在2—6.5 m^(3)/h变化,处理量为6.5 m^(3)/h时分离性能最佳,分离效率由60.30%增至97.10%;含水率在92%—99%变化,含水率99%时分离性能最佳,分离效率由93.15%增至99.72%。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优化后旋流器在不同分流比条件下分离效率开展研究,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验证结构优化的可行性及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响应面法 分离效率 结构参数 操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液量对气举式同向出流旋流器分离特性影响
16
作者 刘彩玉 郑九洲 +1 位作者 李枫 张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为了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提出一种气举式同向出流水力旋流器结构,通过注气的方式将旋流器轴心的油核举升至溢流口,加速油核向溢流口方向运动,进而提升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基于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 Stress Model,RSM)与多相流模型(Mix... 为了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效率,提出一种气举式同向出流水力旋流器结构,通过注气的方式将旋流器轴心的油核举升至溢流口,加速油核向溢流口方向运动,进而提升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基于雷诺应力模型(Reynolds Stress Model,RSM)与多相流模型(Mixture),模拟计算了入口进液量对气举式同向出流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进液量对旋流器内气核形态、速度场分布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进液量分布在(3.6~8.4)m^(3)/h范围内时,随着进液量的增加,注气口处压力逐渐增大,混合液内各相介质的轴向速度与径向速度均有显著提高,旋流器轴心处的油相体积分数明显增大,旋流器的分离效率从64%增至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液量 旋流器 同向出流 数值模拟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井下油水分离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梦媚 赵立新 +2 位作者 刘琳 王皓 蒋明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针对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受结构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和Box-Behnken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构建微型旋流器底流口直径等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及压力损失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对优化前、后的微型旋流器开展数值模... 针对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受结构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和Box-Behnken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构建微型旋流器底流口直径等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及压力损失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对优化前、后的微型旋流器开展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验证了数学关系模型的精度,等高线图明确了结构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对分离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底流口直径、小锥角、溢流口直径是影响微型旋流器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的重要结构因素;优化后的微型旋流器的结构参数为L_(1)=9.554 mm,D_(d)=2.184 mm,D_(o)=2.977,θ=9.39°,θ_(2)=2°,相较于初始结构分离效率提高了3.7%。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井下油水分离微型旋流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微型旋流器 响应面法 结构优化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扩底流口旋流器分级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尉士征 张伟 +2 位作者 卢元利 刘培坤 姜兰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针对在磨矿分级系统中,旋流器高底流浓度易出现绳状排料现象,导致底流口堵塞,造成溢流跑粗,降低了分离精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渐扩底流口结构,并对底流口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浓度下底流口渐扩角度对产物浓度、粒度、综合分级... 针对在磨矿分级系统中,旋流器高底流浓度易出现绳状排料现象,导致底流口堵塞,造成溢流跑粗,降低了分离精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渐扩底流口结构,并对底流口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浓度下底流口渐扩角度对产物浓度、粒度、综合分级效率、底流产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旋流器进料浓度升高,底流排料散射角度减小,当进料浓度大于10%时,旋流器出现绳状排料现象,改用渐扩底流口可减轻绳状排料现象,旋流器底流排料散射角度随着底流口渐扩角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旋流器进料浓度大于10%时,旋流器底流排料散射角度与旋流器分级性能呈整体对应关系,在不同的进料浓度下,合理选用相对应渐扩角度的底流口可以使旋流器分离效果达到最佳;在进料浓度为25%时,旋流器常规底流口溢流产物中+20μm粒级含量为62.44%;相较于常规底流口,渐扩底流口结构可使旋流器溢流中+20μm粒级含量降低22.54%;底流口渐扩角为60°时,旋流器-40μm粒级综合分级效率最高,相较于20°渐扩角底流口分级效率增加了1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渐扩底流口 排料角度 分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良平 张程 +1 位作者 杨兆中 李小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43-3053,共11页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液含水率急剧上升,如何降低含水率并提高采收率是开发后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利用水力旋流技术、重力分离技术或其他油水分离工艺实现在井下对采出液进行预分离,从而采出较低含水率的油水混合...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采出液含水率急剧上升,如何降低含水率并提高采收率是开发后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利用水力旋流技术、重力分离技术或其他油水分离工艺实现在井下对采出液进行预分离,从而采出较低含水率的油水混合液,此项技术对于高含水油田具有很大应用前景。通过对井下油水分离装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并指出目前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同时做出展望,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油水分离 同井注采 油水分离装置 水力旋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湖南某选矿厂磨矿产品浓度工业试验研究
20
作者 张硕 李茂林 +7 位作者 曾志飞 沈慧明 龙冰 李文恒 徐涛 崔瑞 徐寒冰 姚伟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针对湖南某多金属矿新建选矿厂所需浓密机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问题,尝试提高分级产品浓度来减小浓密机面积甚至取消浓密机,实现精简、高效、低能耗的矿石预处理,开展了水力旋流器补加水、锥角、柱体高度试验以及沉砂... 针对湖南某多金属矿新建选矿厂所需浓密机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问题,尝试提高分级产品浓度来减小浓密机面积甚至取消浓密机,实现精简、高效、低能耗的矿石预处理,开展了水力旋流器补加水、锥角、柱体高度试验以及沉砂嘴直径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锥角90°、柱体高度800 mm及沉砂嘴直径50 mm的“长柱短锥”型水力旋流器,溢流浓度由34%提高至44%以上,分级效率提高了0.77个百分点,-74μm粒级含量稳定在70%以上,易选级别含量增加了2.19个百分点,WO3金属分布率增加了9.87个百分点,且后续浮选作业钨、钼、铋产品品位、回收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旋流器 浓密机 分级效率 溢流浓度 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